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总结学习材料.doc
初中物理“实验导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初中物理“实验导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一堂成功的课,课题导入是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在授课之前,教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
导入课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实验导入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能力,因此实验导入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是一堂好课的开端。
新课程凸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以“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为根本,做好课堂导入的研究,是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时代的要求:现今时代是一开放多元的时代,要求教师的课堂导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富有激情和趣味性,要求教师的课堂导入精彩,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开启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究,而实验导入符合时代特点。
学生的要求:课堂导入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就爱学爱听,容易进入角色,实验导入一开始就能打动学生,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情景。
现状:现在有许多教师的课堂导入随意性强、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内容枯燥、语言平淡,没有注重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和艺术性,没有深入研究课堂导入,课堂效率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课堂上容易分心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讲话、做小动作等。
“课堂导入”的优化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又是物理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具体要求,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搞好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目标通过实验导入的研究,优化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实验导入的研究,优化课堂导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走科研兴教之道,做科研型教师。
物理结题报告(物理)
《面向生活搜集素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课题研究物理学科结题报告茶店民族中学物理课题组一.课题的确立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理化地生教学质量,深入开展学校校本教学研究。
我校理化地生组于2009年4月向县教学研究室申报了《面向生活搜集素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课题研究。
结合课题实施方案,我们物理组相应开展了物理学科的课题研究。
1.研究的背景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程,它不能带有太强的随意性,也不能带有太强的模式化。
我们知道一节物理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双边思维活动的集中反映,既然是思维活动,就一定离不开具体的事实或现象。
如果没有激活思维的素材,那不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他们的思维活动都只是空洞的。
因为没有外来信息的刺激,思维活动是缺乏客体的。
所以我们要能够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善于收集素材的人,做一个善于处理与灵活运用素材组织教学的人。
更重要的是努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实际生活时善于收集有利于他们学习的感性素材,一旦有了这些感性素材,学生的学习便变得富有实际意义,或者说学生的理科学习会变得更加充实丰满,无形中给他们生活经验披上了“科学”的外衣,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2.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组织素材的能力;(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习惯;(3)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定向性观察与思维能力;(4)引导学生将生活与生产中的现象渗透到现实学习中来;(5)在研究中力争让学生养成相互促进、经验互补的好习惯;(6)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宽大视野的学习观,设法将学生的学习空间放大,使他们形成学习的生活性、实践性与社会性。
3.研究人员:3名物理教师:谭德敏(理化地生组长)黄邵(物理教师)向军(物理教师)2010届毕业初三学生及在校初二初三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实效性有效性原则;3、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原则;4、循序渐进、团结协作的原则。
三.研究目的通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调查,让他们有机会体验生活,有机会参与劳动,有机会收集得到关于他们学习的第一手素材,有机会将这些素材运用到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不仅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生成知识起到了支撑性作用,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意识与集体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科学素养与学以致用的能力。
《初中物理趣味实验》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趣味实验》结题报告《初中物理趣味实验》结题报告随着物理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实验初级中学,在实施物理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物理组成立了《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报告:1、课题提出的背景(1)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中物理实验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将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物理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
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最近,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编写的新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物理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探究活动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2)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人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当前,对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只是局限在个别范围内进行试验,呈现出单一性、个体性、随意性.单一性——对一个一个实验单独进行研究;个体性——个别学校、个别教师在进行研究;随意性——对实验的选题、设计随教师个人的意愿而定.由于缺乏系统的、整体的研究,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和实践尚处在自发试验的状态.(3)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已逐渐显示出不足: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物理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是物理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提高初中物理讲堂授课实效性的研究》纲领:提高讲堂授课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授课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少学生过重担担的一个根本举措。
提高讲堂授课实效性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提高实效性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授课的主要过程在讲堂,讲堂上用什么模式去学习、决定着授课的奏效和发展。
几年来我们环绕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的这一中心,进行了备课、上课策略的研究,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和“ 30---15 ”讲堂精讲精练模式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提出了有效授课的看法,促使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可连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依据现代授课价值论,运用现代授课构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授课现状的调研,经过学习培训,张开研究课商讨活动,以点带面,总结研究成就,研究创新教育中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体现出“让你充足发展”的办学理念,促使了教育、授课质量的提高。
课题提出的背景我们为何要提出《提高初中物理讲堂授课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呢第一、当前,在一些中小学校的讲堂授课中还不一样样程度地存在着苦干有余、巧干不足、有效性不高的现象,这已经限制和影响了中小学授课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因此,在实行素质教育的局势下,深入商讨提高讲堂授课有效性的门路和方法,很有必需。
第二、我校地处城乡联合处,学生及家长的文化素质差异愈来愈大 . 跟着中学生就近入学等一系列政策的实行,生源中的“不一样样智”现象愈来愈突出。
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如何经过有效的授课手段或策略使这些学生能得以提高,我们认为,学校的现实要求我们做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第三,新的教材、新的课程愈来愈重视了学生学习踊跃性的调换,重视了人文主义的教育。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否是仅重视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重视知识的教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讲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
初中物理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
引言
该研究旨在通过对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本报告总结了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
-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 增强学生物理实验的实践操作能力;
- 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 重新设计实验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
2. 引入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
3. 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和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实验;
4. 组织小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结果
通过对一所初中的物理课程进行改进,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
1.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明显增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
2.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实验过程中出错率降低;
3.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4. 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团队意识得到了培养和加强。
结论
该研究表明,通过对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我们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广泛推广这种改进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 张三, 李四. 初中物理实验改进方法研究[J]. 物理教育, 20XX, 5(2): 10-15.。
初中物理“实验导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导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一堂成功的课,课题导入是重点。
俗语说:“好的开优等于成功的一半〞。
在讲课以前,教师要考虑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正确的思想方向。
导入课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实验导入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换学习热忱,又利于培育学生的实验技术,提高实验能力,所以实验导入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要修业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讲堂导入就显得特别重要,是一堂课成败的重点,是一堂好课的初步。
新课程凸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以“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取充足展开〞的价值观为根本,做好讲堂导入的研究,是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讲堂效率,提高教课质量的前提。
时代的要求:当今时代是一开放多元的时代,要讨教师的讲堂导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精练、富裕激情和兴趣性,要讨教师的讲堂导入出色,有感染力和呼吁力,能开启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和研究,而实验导入切合时代特色。
学生的要求:讲堂导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质,切合学生的心理特色,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就爱学爱听,简单进入角色,实验导入一开始就能感动学生,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形。
现状:此刻有很多教师的讲堂导入任意性强、形式单调、方法简单、内容乏味、语言平庸,没有着重讲堂导入的实效性和艺术性,没有深入研究讲堂导入,讲堂效率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忱不高,讲堂上简单分心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简单发言、做小动作等。
“讲堂导入〞的优化既是根基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又是物理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课的详细要求,关于提高讲堂效率,搞好初中物理教课、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建精神拥有必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目标经过实验导入的研究,优化讲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忱,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经过实验导入的研究,优化讲堂导入,标准教师的教课行为,提高教师的教课水平易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走科研兴教之道,做科研型教师。
初中物理研究结题报告doc
初中物理研究结题报告篇一:物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预习交流,学练展评——课前预习、练展结合研究教师:赵全金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物理预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前奏,物理预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面对文本,从而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完成,但现实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少有物理老师能够真真的重视课前预习,不能做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很好的指导,从而使预习流于了形式,学生的预习习惯自然也无法养成。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找问题、查资料、想问题、记疑点、做实验、做题目,进行识记积累、联系生活周边的现象、分析比较、调动已知解开未知、自我求知、自我获得、自我提高。
对于物理学习而言,预习是求知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开端,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里体验自学的乐趣、感受方法,用自学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同时,成功地进行课前预习,对所要学习的教材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上课听讲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带着问题听,所获取的信息更加准确、集中、听课效果自然就比较理想。
所以,良好的预习工作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预习交流、学练展评”的物理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科学素养。
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的策略1、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动机不明确,2、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
措施:1、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预习必须的内在因素。
2、培养学生具备多种预习能力。
首要的是查阅能力。
其次是编写预习学案的能力。
3、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一节课的内容教师要明确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4、我在编写预习学案时,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了(1)问题阅读法。
(2)学习目标作业化。
八年级物理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八年级物理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1. 引言1.1 概述本文是关于八年级物理小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旨在总结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与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和讨论,以及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旨在深入探索物理领域中一个具体的小课题,并试图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2 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探索八年级物理小课题,并系统化地解答其中的问题。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并分析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因素。
同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也希望培养学生对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1.3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撰写: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
我们将从概述本文内容开始,介绍文章所涉及到的背景、目的以及整体结构。
第二部分是研究背景。
这里我们会针对八年级物理小课题进行详细介绍,并阐述为什么选择了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并概述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
第三部分是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并描述实验步骤和流程。
此外,还会对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进行阐述,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部分是实验结果与讨论。
我们将汇总并展示实验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解释。
同时,也会探讨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并与其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展望。
我们将总结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同时,也会对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本篇文章的内容安排,并对整个研究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八年级物理小课题背景、研究意义和目前研究情况等信息。
2. 研究背景:2.1 物理小课题背景: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物质、能量、力和运动的规律。
通过对物理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
在初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结题报告(最终五篇)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结题报告(最终五篇)第一篇: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结题报告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桓台世纪中学物理组一、物理探究性学习提出的背景:我国基础教育对现行的课程进行大胆的改革,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
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作了认真思考,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它改了传统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将物理假设为一种可以直接灌输让学生学到的一堆知识,将学生假设为一种品质良好的容器,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吸纳这些真理的过程,教师更多地只是将这些知识理清头绪,尽可能清楚地告诉给学生并使他们能重现。
而探究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性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物理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旨。
学生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物理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的目的。
在学校全面落实课程开设的大氛围下,我们物理组积极挖掘课程资源,出发点就是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为顺利实施课程改革作好充分准备和打下良好的基础,改变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传输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建立一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八年级物理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八年级物理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一、课题名称。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课题组成员。
[成员名字]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背景。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学概念。
滑动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无处不在,例如我们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汽车刹车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等。
对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们往往只有一些模糊的生活经验,缺乏系统的科学探究。
2. 意义。
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同时,这一探究结果也有助于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 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2. 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3.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 实验法。
通过设计并进行一系列对比实验,分别探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2. 控制变量法。
在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在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1. 实验器材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砝码、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光滑木板和一块砂纸木板)。
2. 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光滑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1,此时滑动摩擦力f_1 = F_1。
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2,此时滑动摩擦力f_2 = F_2。
比较f_1和f_2的大小,发现f_2>f_1,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 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光滑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3,此时滑动摩擦力f_3 = F_3。
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
《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探新》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生命教育是一个新开拓的研究领域.已成为2l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些国家开始明确提出生命教育和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
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开始第一个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的思想,澳大利亚于1979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提出了诸多生命教育的见解。
生命课堂是人文性的课堂,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在感悟文本过程中显现出的情感,使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心灵得到了丰富发展。
教学既是一种科学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活动。
科学讲究规则,艺术则讲究创造。
教学需要遵循教学规则,如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而这些因素又是随时会变动的,所以教学要创造;创造并非不要规则,但更重要的是精神,科学和艺术都需要精神,教学也需要精神,教学的精神就体现在教育的理念中,体现在教师的观念和智慧中;科学是可以重复的,可以借用的,艺术是不能重复和借用的,需要自己去创造,就像艺术家作一幅画,哪里需要浓墨渲染,哪里只是轻描淡写,只有艺术家自己构思,自己运笔,别人是替代不了的。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设计一堂好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不断钻研,不断琢磨,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变,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
这就是创造,这就是教学艺术。
通过课题研究,探究构建一种以合作学习为主的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胆革新。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生命化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物理生命化课堂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着边实验、边研讨、边反思、边总结、边提高的研究方针,从课堂生命的生长性、情感性、个体性、灵活性、求美性、求趣性、艺术性等特征出发,逐步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生命化课堂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特色。
物理课题结题报告
物理课题结题报告我校在xx学校的领导下,在我校领导的关怀下,确定下列研究性子课题,在物理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子课题为主进行有效的探索。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多样化的探究形式与探究内容选择的研究信息技术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
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较等等。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学生很难重复体验科学家当年的科学发现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只涉及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学生需要探究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
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
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素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初中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新版教材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实验存在问题,如设计不合理、浪费教师时间和器材、难以完成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如何改进实验,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由于研究者的能力和工作环境有限,我们将范围限定在初中物理领域。
实验是物理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感性基础,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
然而,在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技术落后等,这将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强化实验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并合理地进行实验。
同时,生动有趣、富有魅力的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研究积极性。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物理规律。
为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体验。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中八、九年级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后小实验和小制作。
我们的基本内容是挖掘课本教材上的实验内容,对每个实验进行细致研究,改进实验模式,使实验更加突出新课标要求,更具探究性和启发性。
另外,我们还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开发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研究动力。
我们的重点是对现有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探究的切入点。
我们的难点是对那些效果不明显、现象不直观的实验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让实验现象变得简单直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精品文档]
《校本研修》课题结题证明课题名称:《如何激发八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题委托单位:宝鸡高新第一中学课题承担单位:理化生教研组课题负责人:吴洁莹课题承担者:邓利军范慧婷兹证明,经承担单位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本课题已于2016 年10 月28日完成,并达到课题委托方的要求,通过相关验收,予以结题。
委托方签名盖章:宝鸡高新第一中学2016年11月18日《校本研修》课题结题报告---《如何激发八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题主持:宝鸡高新第一中学吴洁莹“如何激发八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题从2015年9月开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物理教学方法迫切需要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八年级是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起始年级,况且物理学习需要良好的数学功底的支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
八年级是学生在初中科目最多的一年,新增加的物理学科无形给学生一种负担,因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
一方面是使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另一方面使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终身探究的渴望。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八年级是学生在初中科目最多的一年,新增加的物理学科无形给学生一种负担,因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
一方面是使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另一方面使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终身探究的渴望。
通过课题的研究,要求教师在使用、处理现有初中物理教材时,从有效教学的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引发教师深层次思考,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物理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构建知识体系,发展能力,感悟到物理的魅力,提升物理学习质量,使学生有兴趣主动去学习物理.三、课题研究的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应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而应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的三维目标要求。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义教育。
实验教学作为一种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创新思维。
因此,设计合理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活动原则,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设计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设计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课外实验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同时,还将研究实验教学的目的、原理、设计、步骤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实验教学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国内外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和现状;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教学观察,了解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态度和看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活动原则。
三、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价值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提出了一套适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和原则,包括设计合理的实验教学环节和实验活动切入点、组织与实施实验课堂和课外实验活动等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实验活动原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2.促进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和能力。
3.有助于推进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促进教学改革和推进学科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合作研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和研究,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并从中找出规律。
这样做可以使研究内容更有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并促进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因此,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实施非常重要。
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提高实效性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教学的主要过程在课堂,课堂上用什么模式去学习、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发展。
几年来我们围绕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的这一中心,进行了备课、上课策略的研究,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和“30---15”课堂精讲精练模式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提出了有效教学的观点,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依据现代教学价值论,运用现代教学结构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教学现状的调研,经过学习培训,开展研究课研讨活动,以点带面,总结研究成果,摸索创新教育中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体现出“让你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题提出的背景我们为什么要提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呢第一、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苦干有余、巧干不足、有效性不高的现象,这已经制约和影响了中小学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很有必要。
第二、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及家长的文化素质差别越来越大.随着中学生就近入学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生源中的“不同智”现象越来越突出。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或策略使这些学生能得以提高,我们认为,学校的现实要求我们做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第三,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越来越注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注重了人文主义的教育。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
中学物理课题结题报告
1、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授者”的旧观念仍然影响着一部分教师,导致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方式单一,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旨在增进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成为创新型的公民和人才奠定基础。
4、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市从2003年秋开始实施初中的新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所以在初中物理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又是物理课程标准 1
2、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要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创设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展示自己的个性。
3、教师发展的需要。综观当前的教学现状,许多教学活动其实还是一种单向度的传授,而非双向度的教学交流活动。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拿出典型和优秀的教学范例,很少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角色作用。从而引导教师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所以,开展此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的发展。
“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研究”课题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物理教育在初中阶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学生研究的一部分,物理作业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然而,目前我们对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所知甚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为教育实践提供可行性建议。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调查和实验研究,探讨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对学生研究成绩与研究动机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作业设计在促进学生研究效果上的作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不同物理作业设计的看法和评价。
然后,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物理作业并随机分配给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完成。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成绩和研究动机指标,我们可以评估不同作业设计对学生研究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物理作业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研究动机。
与传统的作业相比,特别是那些注重学生参与和思考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研究的积极性。
此外,与只注重知识点记忆的作业相比,注重实践和应用的作业设计对学生的研究成效有着更显著的影响。
结论本研究表明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在提高学生研究成绩和研究动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和教师应该重视对作业设计的科学研究和有效实践,以促进学生的研究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设计出更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物理作业,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 《物理教育研究》, 2020, 10(2): 123-136.[2] Smith, J., Johnson, A., & Brown, K.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s homework design in middle school. Journal of Physics Education, 2018, 20(3), 45-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提高实效性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教学的主要过程在课堂,课堂上用什么模式去学习、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发展。
几年来我们围绕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的这一中心,进行了备课、上课策略的研究,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和“30---15 ”课堂精讲精练模式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提出了有效教学的观点,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依据现代教学价值论,运用现代教学结构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教学现状的调研,经过学习培训,开展研究课研讨活动,以点带面,总结研究成果,摸索创新教育中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体现出“让你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题提出的背景我们为什么要提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呢?第一、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苦干有余、巧干不足、有效性不高的现象,这已经制约和影响了中小学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很有必要。
第二、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及家长的文化素质差别越来越大 . 随着中学生就近入学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生源中的“不同智”现象越来越突出。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或策略使这些学生能得以提高,我们认为,学校的现实要求我们做方面的践和研究。
第三,新的教材、新的程越来越注重了学生学极性的,注重了人文主的教育。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注重知研究的果,而是更重研究知的程;不是注重知的授,而是更重学生自主学知的能力;不是堂上教中心,而是重生的互性学。
新的程越来越重人的展和培养。
与俱的形要求我冷静思考,如何行《提高初中物理堂效性的研究》一的研究。
第四,任何教科研都教学践服。
我的践地是教学的第一,也就是,要通我教的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整体水平,在州市素教育中,取得性的好成,不辜开区父老我的厚望。
从一点上,我更事求是,真地去行新程教学中提高初中物理堂教学效性的研究。
的理依据一的提出的理基是事求是,从出。
克服“普洛克洛斯威斯之床”(又名“魔鬼之床” )象。
“形而上者道,形而下者器”,据此,我提出“有效教学”即“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性”。
一的提出的理依据是,著名教育家的理述。
1 、皮杰的“ 知学”理瑞士心理学家皮杰:“人外界的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造的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种人能有造、明和。
”2、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前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成功的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儿童好好学的愿望。
而学趣是学活的主要力。
”⋯⋯他每一个学生都体到成功的趣,从而学充趣。
3、斯洛和杰斯的人本主学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 。
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
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
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5、现代教育家、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也说过,教师的工作就是有效地教育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许多教育家的著作为我们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学价值论,运用现代教学结构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进行研究,取得了有益的成效。
课题的界定所谓“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 就是指通过老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这就向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们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
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研究内容1、备课研究。
这是上课的第一步。
老师的备课,再也不能象过去单纯的为传授知识而上课,而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
而备课中,就应当重视上课过程的设计。
例如,标明所教课文的题目;从知识能力、情感等诸方面提出教学本课的要达到的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中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以及课时安排等。
2、上课研究。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有充分的合作,教法与学法要有很好的融合,师生心心相印,情感交流的统一,凡良师必深谙其理。
“教育要心理学化”,如果学生的心理(大脑的功能)没有参与教学、就不能接受任何教育、教学的信息,就有可能把教师的讲授当做“耳边风”,或者“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 ,或者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或者不买老师的“帐”,导致“厌学、弃学、辍学”。
要消除学生的知识障碍。
由于过去的知识没有学好、没有弄懂、或者产生遗忘,学生在学习后面知识时,产生这种障碍。
教师要进行知识补救、知识沟通,或者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与联想,或者简介过去的旧知,或者提示有关的旧知,或者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等等,对新知学习进行铺垫,都是很好的方法。
要消除学生的方法障碍。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不好,往往使学生一筹莫展,常不知从哪里入手。
对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要从方法上给予指导、点拨开窍,既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也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甜头。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也有“点金的指头”,随时学习,随时都能“点石成金” 。
要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
一切学生思维不活,或凝滞、僵化,有时由于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思维常不能突破固有的模式,因而显得思维迟钝。
对此教师要进行思维沟通,使他们能从多种思维种类中,爆发出智慧的火花,领悟到“思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要消除学生的意志障碍。
《墨子·修身》云:“志不僵(强)者智不达”。
任务重、作业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时学生对疑难问题缺乏钻研精神;有些学生上课坐不住等都属于学习中的意志障碍。
意志与情感、认识有密切关系。
认识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情感对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的的立志活动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要巩固他们学习的信心,多鼓励他们微小进步,这样才能排除学生立志障碍。
消除学生行为习惯障碍也是像我们这类学校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作。
行为习惯比较固定、机械、有特殊倾向。
如写字潦草,答题不推敲等,对这些,教师要随时矫正。
一句话,教师上课一定要研究学生。
“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没有教育。
”古诗云:“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
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推心置腹。
3、自主学习的研究。
在教学活动这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
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教师是不能包办代替的。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者。
教师组织任何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是为了使他们掌握知识。
离开了学生就不可能有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具有能动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是学习过程发展的内因。
只有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才能掌握教材,思考,融会贯通,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育思想的更新。
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显著特征是“惟书惟上” ,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更新教育思想,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认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4、“30--15 ”课堂精讲精练教学模式的研究“30--15 ”是针对我校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切合实际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应当在全校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推广。
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的一言堂的局面,扩大学生的训练和研究性学习机会。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的客体。
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习的客体。
主客体对立统一,构成了新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
把“30--15 ”教学模式定为我校进行研究探讨的一项课题,是十分正确的。
子课题(一)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1、备课策略的研究2、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3、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4、反馈策略的研究5、“30 ·15 ”精讲精练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二)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1、怎样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2、培养合作学习品质和能力的研究3、如何从合作学习中提高效率?(三)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新型的师生关系心理因素的分析2、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如何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运用?1、怎样以知识为载体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2、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3、如何进行科学、技术、社会(STS)结合的教育?4、如何进行各学科知识的有机渗透?(五)“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中过程评价的研究1、过程评价的目标研究2、课堂教学评估的研究3、过程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计划安排1、深入学习有关新课标文件,学习有关理论,认识这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学校为单位,各领取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学校特点,制定出相关的研究方案或计划。
3、以一个学期为一个阶段,进行阶段性小结。
小结分三部分:(1)研究的过程和实施方法;(2 )研究的成果或经验;(3 )理论的上升或论文。
研究方法1.运用群体优化法,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研究内容,有分有合。
2.调查法: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找出影响物理实效性的症结所在。
3.资料法:利用图书馆和教育网,查阅有关资料,借助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并更新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