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236e58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3.png)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机械制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文档。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的重要性、编写原则和必要内容。
一、指导书的重要性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出来的一份具体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机械制造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指导书的制定可以为教学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教学更加有序和高效。
同时,指导书的更新和完善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和改进。
因此,编写一份质量高、适用性强的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编写原则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的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1.紧密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指导书的编写必须紧密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在编写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分类别科学,并根据每个学习时间段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安排和分配时间。
2.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学生的特点和性格是指导书编写的重要因素。
编写指导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经历、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3.注重基础、实用性和综合性机械制造涉及到的知识点极其繁多而广泛,因此,在编写指导书时,要注重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的重视预处理。
同时,要紧紧围绕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这三个方面来编写指导书,并运用不同形式的示例和实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必要内容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理论部分该部分应该是系统和完整地介绍机械制造的关键理论和基本原理,以及与实践技能密切相关的计算内容。
2.实践部分该部分应该包括实验指南和实验结果的统计、数据分析等内容。
实验必须与课程毕业要求紧密匹配,要求学生掌握与机械体系相关的具体应用方案,以便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优化实践操作。
3.作业内容作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这一部分应该包括相关的课后任务和习题解答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实际学习和实践机会,同时也可以提供自测和批判性思考的机会。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aecaed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70.png)
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指导书仅供参考一、设计目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是在本专业方向学生已学习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技能综合训练;这次专业课程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机构设计的能力和工艺设计的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作一次基本训练;二、设计要求1.能正确应用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分析零件的工艺可行性,制定零件的工艺路线;2.能正确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夹具设计原理中的基本理论,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拟定夹具方案,设计夹具结构;3.能够按照机械制图规范绘制夹具装配图和零件图;4.熟悉和运用有关机制工艺、夹具等手册和资料,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方法;三、设计内容和步骤本设计题目为:”指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工艺装备设计”;(一)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工艺设计对象由指导教师指定二研究分析零件1.了解该零件在机械装备中的地位与作用;2.对零件的图纸表达及结构特点分析;3.对零件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 4.对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及工艺性进行分析;5.确定毛坯尺寸及其制造方法三确定生产类型及批量所有零件按照批量设计;生产条件假定为本校已有设备;四确定毛坯制造方法毛坯选择应按生产批量大小,非加工面的技术要求,以及零件的复杂程度,技术要求的高低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它对整个工艺过程经济合理影响甚大;分析毛坯时,注意余量的分配,浇冒口、分型面的位置等,毛坯的结构形式,对以后安排工艺和采取必要工艺措施有关;用红笔在所发零件图上画出毛坯外形,如孔等未加工前的部位要全部涂红,最后,要在这张毛坯图上注全毛坯尺寸;五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制定工艺路线;在对零件分析基础上,至少拟出二个工艺方案,然后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其中较为合理的一个;2.选择定位基准,进行工序尺寸计算根据粗精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定各工序的定位基准,当工序中所用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则需要工序尺寸计算;3.选择机床及工、夹、量、刀具机床设备的选用,应是既要保证加工要求,又要经济合理,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一般是采用通用机床和专用工艺装备;4.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与公差的确定根据工艺路线的安排,首先确定一个加工表面的工序加工余量,其工序间尺寸公差按经济精度确定;一个表面的总余量,则为该表面各工序间余量的总和;因时间有限,每个学生只计算其中一个主要表面的各工序间余量及公差;其余表面可直接查阅相关手册中的“工序间的加工余量”部分;5.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的确定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等确定的基础上,可按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因时间有限,本次设计内容仅限于指定工序;6.设计工艺文档将上述各项内容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至于各工序的加工简图定位夹紧示意图,可选择主要工序,画在说明书上,内容包括:1工件外形及加工部位用红线,并注上工序要求的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2按规定符号,表示出工件的定位,夹压部位和约束的自由度;3在加工开始位置,画上刀具及标上切削运动,进给运动等方向以箭头表示;4每一工序图上,应示清与工艺过程卡中相同的“工序号”、“工序名称”、“机床型号”、“夹具名称”;六夹具结构设计每一学生必须按照指导教师的指定工序设计专用夹具;1.确定设计方案要求至少提出二个进行比较后正式确定;2.选择定位元件,计算定位误差;3.计算所需的夹紧力,设计夹紧机构;4.绘制夹具装配图装配图比例:1:1,工件用双点划线,加工面用加粗实线,其它要求见相关教材;七撰写设计说明书希望每个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及时整理和书写自己的设计说明书;要求:字迹工整、语言简练、文字通顺、插图正确;说明书统一用十六开纸书写,四周留出边框,最后用学校统一印发的封面将报告正文和图纸一起装订成册;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零件分析;2.生产类型及批量的确定;3.毛坯的确定;4.工艺方案分析和有关计算工序尺寸等计算;5.夹具方案分析和有关计算定位误差,夹紧力计算等;6.小结 7. 参考文献等;八课程设计资料的提交设计说明书装订的大致顺序如下:1.封面课程设计专用,黄颜色封面,学校教材科领取2.目录3.设计说明书的正文见七4.小结5. 附录:1指导教师指定零件的零件图2毛坯图3指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4机械加工工序卡4夹具总装配图5“夹具体”或“底座”零件图四、成绩考核本课程设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由学生本人亲自交指导老师验收,否则不与接收;指导老师最后抽查部分同学质疑,形式可以是个别进行或以小组形式集体进行;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应根据平时的设计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工艺分析和夹具设计的水平及图画和说明书的质量,进行综合衡量;五、参考资料1.柯建宏等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于骏一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邹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尹成湖, 李保章, 杜金萍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王小华;机床夹具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6.李名望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7.胡凤兰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陈宏钧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王绍俊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0.冯辛安,黄玉美等编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1.刘文剑等编;;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等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3.张进生;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4.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5.李旦等编着;机床专用夹具图册;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6.刘文剑等编;夹具工程师手册;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六、设计安排本课程设计共两周合计十天,具体分配参照如下:1.布置任务、分析工艺、画毛坯图由指导教师指定 2天2.制定工艺路线、计算工序尺寸1天3.夹具方案装配草图设计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并确认1天4.定位误差、夹紧力计算 1天5.夹具结构的详细设计总装图,夹具体或底座的工程图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并确认 3天6.整理设计说明书 1天7.提交文档并考核 1天。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教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074d6e6fbe1e650e52ea997b.png)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学院: ******************专业: ****************年级: 101班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3.7.1~2013.7.12教务处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 专业 2010 年级学生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绘制拨叉零件的零件图和毛坯图。
2、设计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填写:1)整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2)整个零件关键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某工序的夹具一套,绘出总装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一、摘要此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的设计。
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的学会综合应用以前所学的课程,并利用图书馆资源查找自己所需的相关内容。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应能达到以下要求:1、能熟练地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准确的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及其工艺规程的制定。
2、通过对某一道工序的加工数据的查询与计算,学会解决加工过程中某工序所需的工艺参数。
3、通过对某一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办法,提高自己结构设计的能力。
4、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
关键词:拨叉、工艺分析、精度、工艺规格设计、铣床、花键二、前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大学学完了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后进行的。
是我们在毕业设计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得一次综合式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我设计的是主要任务是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的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82daeac84868762caaed57c.png)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一、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工艺部分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设计获得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课程进行工艺和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并为以后作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工艺部分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是进行后续部分课程设计的基础。
学生通过机械制造工艺部分课程设计达到下列要求:(一)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二)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学生通过设计夹具(或量具)的训练,应当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三)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
掌握和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
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四)能够熟练运用目前常用CAD或者PRO/E软件。
二、设计的要求机械制造工艺部分课程设计题目一般定为:设计某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设备。
生产纲领为中批或大批生产。
要求完成下列内容:零件图 1张,毛坯图1张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3张,(或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张)工艺装备设计1套工艺装备主要零件图1张某零件在CAD或者PRO/E中的造型、毛坯、刀具和机床的定义、数控加工刀位轨迹的生成及仿真、后置处理及数控程序的生成。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选定,经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后发给学生。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设计总学时数一般为1周,其进度和时间大致分配如下:熟悉零件,画零件图约占10%选择加工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和工艺尺寸,填写工艺卡片(或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约占25%工艺装备设计(画总装图及主要零部件图)约占25%编写设计说明书约占10%答辩约占5%三、课程设计方式1. 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的专门教室及机房进行;2. 教师授课2学时,提出设计任务,介绍设计方法,发给学生设计指导书,推荐参考资料;3.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设计工作。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法兰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法兰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af5142866fb84ae55c8d35.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法兰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学院: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院系:机电系班级: 09机制本姓名:董帅江指导教师:赵彤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法兰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内容:1、零件图1张2、毛坯图 1张3、机械加工工序卡 2张4、夹具结构设计装配图 1张5、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目录1 零件的分析 (1)1.1零件的作用 (1)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2 工艺规程设计 (1)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1)2.2基面的选择 (1)2.3制定工艺路线 (2)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3)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5)3 夹具设计 (26)3.1问题的提出 (26)3.2夹具设计 (26)参考文献 (29)1 零 件 的 分 析1.1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CA6140车床上的法兰盘(见附图1), 法兰盘起联接作用是车床上的重要零件。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法兰盘是一回转体零件,有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以Φ20045.00+为中心 ,包括:两个Φ12.034.0100--mm 的端面, 尺寸为Φ0017.045-mm 的圆柱面,两个Φ90mm的端面及上面的4个Φ9mm 的透孔. Φ06.045-mm 的外圆柱面及上面的Φ6mm 的销孔, Φ90mm 端面上距离中心线分别为34mm 和24mm 的两个平面.这组加工表面是以Φ20045.00+mm 为中心,其余加工面都与它有位置关系,可以先加工它的一个端面,再借助专用夹具以这个端面为定位基准加工另一端面,然后再加工其它加工表面.2 工 艺 规 程 设 计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HT200,中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轮廓尺寸不大,故采用金属模铸造,法兰盘因毛坯比较简单,采用铸造毛坯时一般是成队铸造,再进行机械加工。
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32页)(正式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32页)(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fc45f3050876323112128d.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传动轴突缘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设备设计者:指导教师: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20**.7~20**.8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传动轴突缘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则及工艺装备内容: 1.零件图 1张2.毛坯图 1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张4. 夹具结构设计装配图 1张5. 夹具结构设计零件图 1张6. 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谢谢朋友对我文章的赏识,充值后就可以下载说明书。
我这里还有一个压缩包,里面有相应的word 说明书和CAD图纸(零件图、毛坯图、夹具零件图、夹具装配图,机械加工工艺综合卡片)。
需要压缩包的朋友请联系QQ客服:1459919609。
下载后我可以将压缩包免费送给你。
需要其他设计题目直接联系!!!目录一、序言 (4)1. 设计目的2. 设计的要求3. 设计的内容及步骤二、零件的分析 (6)1.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2.零件的工艺分析三、工艺规程设计 (7)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2.基面的选择3.制定工艺路线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四、夹具设计 (19)1.问题的提出2.夹具设计五、心得体会 (21)六、参考资料 (22)一、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是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学生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后、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它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工艺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作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7fb6995ec3a87c24128c403.png)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学号时间年月指导教师第一章概论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继机械原理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之后,面向学生设置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以机械制图、数学、物理、理论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语言等先修课和金工实习为基础,在机械原理课程所探讨的常用机构的分析、综合基本理论方法指导下,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整部机器的运动和动力学设计的训练,以期达到下述几项主要目的:1)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理论,进行机器工作原理设计,机构选型和机器总体设计的能力。
2)提高学生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面的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能力。
4)让学生接触机械设计方面的感性知识,使他们对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步骤有初步的了解。
5)提高学生计算、绘图、使用技术资料和计算机的熟练程度;锻炼他们独立工作,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培养具有独立设计能力的人才创造条件,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机械传动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机械的运动分析与设计;机械的动力分析与设计三个方面,所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选题应当注意到: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应包括三种基本机构(如连杆机械、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分析与综合;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应具有多个执行机构的运动配合关系,包括运动循环图的分析与设计;一定程度的深度和广度——应较全面而综合地应用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使学生在机械设计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方面受到初步实践性的训练。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设计的方法原则上可分为两大类:(1)图解法运用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用图解的方法将其结果确定出来,并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有直观、简单、可检查解析计算正确与否等特点,对于简单机构的分析与综合问题,其优点更为明显。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d9a7496b9f3f90f76c61bd8.png)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前言本书是根据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编写的。
可作为工科院校机械类、机电结合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齿轮减速器及以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一般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为例,按照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对课程设计从准备到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与准备答辩的全过程,逐一作了具体、扼要的阐述,并注意讲清楚设计中各个阶段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方法,注意设计思路和方法的引导,启迪学生在融汇贯通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设计中易出现的错误,除加强了结构设计方面的内容外,还用大量的图例,采用正误对照的形式,表达设计中常见的错误结构,使学生在设计中少走弯路。
学生使用本书经教师适当指导就能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本书将设计指导书、参考图例、有关标准规范和设计资料及设计题目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成一本书,使本书内容更加完整、系统、适用,既便于教学使用,又能减轻学校和学生的负担。
本书采用了最新国家标准、规范和设计资料。
为了缩减篇幅和便于使用,书中摘录的标准和规范都根据常用的参数范围进行了精心压缩和编排。
目录前言 (2)目录 (3)第一章概述 (5)第一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目的 (5)第二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 (5)第三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5)第四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6)第二章设计题目 (8)第一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8)第二节设计工作量和进度安排 (12)第三章机械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14)第一节分析和拟定传动方案 (14)第二节选择电动机 (15)第三节总传动比的计算与分配 (18)第四节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20)第五节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示例 (22)第四章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26)第一节减速器外传动零件的设计 (26)第二节减速器内传动零件的设计 (26)第五章减速器的结构与润滑 (28)第一节减速器的结构 (28)第二节减速器的箱体结构 (29)第三节滚动轴承组件的结构设计 (41)第四节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46)第五节减速器附件的结构设计 (61)第六章装配图的设计及绘制 (70)第一节装配图设计的准备 (70)第二节装配草图的设计及绘制 (84)第三节装配草图的检查和修改 (104)第四节完成减速器装配图 (109)第七章零件工作图的设计与绘制 (117)第一节轴类零件工作图的设计及绘制 (117)第二节齿轮类零件工作图的设计与绘制 (122)第三节铸造箱体工作图的设计及绘制 (132)第八章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与准备答辩 (140)第一节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140)第二节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与格式 (141)第三节准备答辩 (142)第九章计算机辅助课程设计 (145)第十章机械设计常用数据、标准和规范 (146)第一节常用数据和一般标准 (146)第二节材料 (154)第三节联接与紧固 (159)第四节键、销联接 (176)第五节滚动轴承 (178)第六节联轴器 (192)第七节润滑与密封 (201)第八节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 (209)第九节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摘自GBl0095—88) (219)第十节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226)第十一节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230)第十二节电动机 (235)主要参考书目 (242)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训练。
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7217b3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3.png)
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基础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常用设备,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2. 使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掌握影响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3. 引导学生认识金属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了解其性能特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基本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熟练使用机械制造相关设备,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
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激发创新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明确,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概述: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常用设备及其发展趋势。
-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制造概述2. 金属切削加工:讲解车削、铣削、磨削等金属切削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2章 金属切削加工3. 特种加工:介绍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等特种加工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 教材章节:第3章 特种加工4. 零件加工质量:分析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的因素,阐述提高加工质量的措施。
- 教材章节:第4章 零件加工质量5.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讲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6. 机械制造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 教材章节:第6章 机械制造实践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案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1c60b5e767f5acfa1c7cde5.png)
课程设计说明书例一CA6140车床拨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序言大三第二学期我们进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且在大二第一学期也进行过金工实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在我们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进行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作为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我们进行了本次课程设计。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了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认真查阅资料,切实地锻炼了我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我顺利完成了本次设计任务。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作用,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操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
零件上方的Φ20孔与操纵机构相连,而下方的Φ50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多联齿轮的槽接触。
通过施加在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移动变速。
为了加工中定位方便,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切削性能良好。
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1)小头孔Φ20以及与此孔相通的Φ8的锥孔、M6螺纹孔2)大头半圆孔Φ503)拨叉底面、小头孔端面、大头半圆孔端面,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小头孔上端面与其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粗加工拨叉下端面,然后以此作为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
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三)确定生产类型(略)二、确定毛坯1、确定毛坯种类:零件材料为HT20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c3178b998fcc22bdd10d47.png)
(3)在组合机床上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组合机床是多轴、多刀同时加工,所以选择的切削用
量比一般通用机床单刀加工时要低。这是因为大量刀具如果迅 速磨损,将使换刀时间增多,刀具消耗增加,影响机床生产率 及生产成本。确定组合机床的切削用量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尽可能达到合理利用所有刀具,充分发挥其性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3)工序数目和顺序的确定 根据每个加工表面的结构形状和技术要求,确定采用何种
加工方法和分几次加工。一般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大致可 分为粗加工阶段工序、半精加工阶段工序、精加工阶段工序和 光整加工等阶段。具体安排工序内容时,要把粗、精加工分开, 但加工阶段划分不应过细,否则会使工序数目增加、加工过程 复杂,影响生产率和成本。因此,在满足质量要求的情况下, 划分的工序数目应尽可能少。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3)量具选择 在小批量生产中尽量选用标准的通用量具;在成批大
量生产中,一般应根据所检验尺寸设计专用量具和各种专门检 验夹具。在选择量具时,除应考虑零件的生产类型外,还应考 虑被测零件的精度要求,考虑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的经济指标。
(4)夹具的选择和设计 在小批量生产中尽量采用通用夹具;当被加工件的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1、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培养同学们综合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和其它多门课程的理 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 提高同学们的全面素质。 3、 通过查阅相关手册,掌握获取工程数据的方法,提高同 学们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信息整理、信息加工 的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二)计算生产钢领与生产节拍
1、计算零件的生产纲领 在总体方案设计阶段,首先可根据设计任务书上给定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d1d46c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a.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设计题⽬: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学院: ******************专业: ****************年级: 101班学⽣姓名: ***指导教师: ***⽇期: 2013.7.1~2013.7.12教务处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 专业 2010 年级学⽣姓名: ***课程设计题⽬: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绘制拨叉零件的零件图和⽑坯图。
2、设计拨叉零件的机械加⼯⼯艺规程,并填写:1)整个零件的机械加⼯⼯艺过程卡;2)整个零件关键⼯序的机械加⼯⼯序卡。
3、以⼩组为单位设计某⼯序的夹具⼀套,绘出总装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教学基层组织负责⼈(签字):年⽉⽇⼀、摘要此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艺规程及典型夹具的设计。
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的学会综合应⽤以前所学的课程,并利⽤图书馆资源查找⾃⼰所需的相关内容。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应能达到以下要求:1、能熟练地运⽤机械制造⼯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准确的解决⼀个零件在加⼯中的定位,夹紧及其⼯艺规程的制定。
2、通过对某⼀道⼯序的加⼯数据的查询与计算,学会解决加⼯过程中某⼯序所需的⼯艺参数。
3、通过对某⼀道⼯序的夹具设计,学会⼯艺装备设计的⼀般办法,提⾼⾃⼰结构设计的能⼒。
4、学会利⽤图书馆资源,学会使⽤⼿册、查询相关资料。
关键词:拨叉、⼯艺分析、精度、⼯艺规格设计、铣床、花键⼆、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学完了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后进⾏的。
是我们在毕业设计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得⼀次综合式的复习,也是⼀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我设计的是主要任务是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艺规程及典型夹具的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86cbc9f06edb6f1afe001fd9.png)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设计尾座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加工Ф14孔工序的专用夹具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11月11日目录第1章零件分析 (4)1.1 零件作用分析 (4)1.2 零件工艺分析 (4)第2章确定毛坯、画毛坯—零件合图 (5)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5)2.1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 (5)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 (9)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9)3.2 制定工艺路线 (9)3.3 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10)3.4 加工工序设计 (11)3.5 时间定额计算 (11)3.6 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16)第4章工序专用夹具设计 (17)4.1 定位基准的选择 (17)4.2夹紧力的选择 (17)4.3定位误差 (18)4.4操作说明 (18)设计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0)第1章零件分析1.1 零件作用分析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机床尾座体,Φ17H6的孔与顶尖研配,底面和75°斜面与磨床工作台相连,通过Φ14mm孔用螺栓将“尾座体”紧固在工作台上。
主要作用是固定顶尖。
圆柱体形的部分有一个Φ17H6孔,并且有一个M6的螺纹孔,顶尖穿过Φ17H6孔,将螺钉拧紧,这样就将顶尖固定。
1.2 零件工艺分析“尾座体”共有三组加工表面,其中两组有位置度要求。
(1)以Φ14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表面包括Φ14mm孔以及Φ26×1的沉头孔和粗糙度Ra=12.5μm的凸台面。
(2)以基准面A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表面包括Ra=1.6μm的基准面A和基准面B,Ra=12.5μm的凹槽底面和Ra=6.3μm的右端面和Ra=12.5μm的下端面。
(3)以Φ17H6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表面包括Φ17H6孔以及1×45°的倒角,左右端面和M6的螺纹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123de35e009581b6ad9eb41.png)
第一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1.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性质、地位1)必修的实践环节。
2)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到的各门知识,综合解决设计、制造和管理中问题。
3)对指定的产品的制造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和机床选择等综合考虑后,进行制造工艺设计。
4)要求学生用计算机机进行绘图和编程。
2.本课程的前置课程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学完专业基础课、主要专业课: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微机技术等、CAD/CAM 课程。
相关课程.3.时间和学时安排学时:两周安排:四年级上学期进行。
4.基本要求1.选择刀具和确定切削用量的能力;2.掌握分析机床的基本知识,具有选择和使用机床的能力;3. 掌握机械加工和装配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择零件加工方法和产品装配方法的能力;4 掌握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产品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具有制订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业规程的能力;5.具有运用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过程中一般工艺问题的初步能力。
5. 设计的任务6.填写工艺文件。
填写要求是:内容完整,层次清楚,语言精练,字迹清晰。
对工艺文件填写作如下规定: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的工时定额可不填。
(2)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中的工序图。
图中主视图应处于加工位置,用细实线将零件的主要轮廓画出来;用粗实线给出加工表面;用定位符号表示定位基准;用夹紧符号表示出夹紧表面;并标出本工序加工表面位置,注上工序尺寸与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有关的其他技术要求。
(3)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中,工时定额只填写基本时间,工人技术等级此项不填。
(1) 分析、了解产品性能、用途;(2) 了解制造规模、方式,生产条件(3) 制订制造方案;(4) 编写工艺(主要任务) ;(5) 设计工装(可以在其他课程设计中进行) 。
(6) 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7) 所有设计资料文挡拷贝电子版一份上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课程设计,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如下任务:
1.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设计其工艺路线,填写“机械加工综合过程卡”及“机械加工工序卡”。
2.完成该零件某工序的加工专用夹具的总体装配图。
3.绘制夹具上非标准零件的工程图。
4.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完成课程设计后所提交资料:专用夹具总图、非标准零件的工程图、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内容和步骤
1.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设计其工艺路线。
(1)针对零件的结构特征,审查其结构工艺性。
(2)根据结构特点、生产纲领和各表面的技术要求,选择加工方法。
(3)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制订两套以上的工艺方案,并在设计说明书上对工艺方案作出比较和评价。
)
2.绘制专用夹具总图及非标零件图。
(1)确定设计方案,绘制原理草图
①根据基准的选择原则及工序要求,确定其定位方式,并选择定位元件。
②确定其夹紧方式,并设计夹紧机构。
③选择对刀——导引元件。
根据上述的选择及设计,绘制原理草图,确定初步方案。
(2)绘制正规的夹具总图
所确定的初步方案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再绘制正规的夹具总图。
(3)绘制夹具上的非标零件图
3.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1.定位元件
2.夹紧机构(或装置)
3.对刀——导引元件
4.连接元件
5.夹具体
6.其它元件和装置
夹具方案设计
如图所示零件,底平面已加工好,现加工上平面,用铣床对其加工。
一.定位基准及定位元件 1.定位基准的选择
作为平面加工,要保证上下平面平行及间距,则只要确定一个平面,故只需约束3个自由度。
以底平面作为定位基准。
2.定位元件的选择
工件以平面定位,那么,定位元
件怎么选择呢? (1)支承钉
支承钉有三种形式,即:
平头支承钉:精基面 球头支承钉:粗基面
锯齿头支承钉:粗基面(侧面)
(2)支承块(板)
用于精基面。
分A 、B 型两种形式。
(A 型用于侧面) 注意:①一块支承块在起定位作用时,相当于一条线。
②要确定
一个平面,可将支承钉、支承块组合。
(3)其他
若用支承钉、支承块及其组合都不合适,可根据定位表面的形状,自己设计。
(4)工件以外圆面定位时的定位元件
定位套、V 型块
(5)工件以内圆面定位时的定位元件
x
z
三.方案确定
将定位方案和夹紧方案组合在一起,检查相互间的配合情况,并分析实现的可能性。
图示方案对于铣削上平面是可行的,也能通过适当的布置实现。
四.结构设计
完成方案设计后,需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方可进行总体结构设计。
注意点:
(1)所选择的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及机构(或装置)、对刀——导引元件、连接元件等,应尽量选择标准件,且型号、尺寸应合理(匹配)。
(2)结构工艺性要好。
(3)结构尽量简单、操作方便。
(4)尺寸标注要正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格式规范
1.装订顺序
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定待加工零件图纸→目录→序论(或概述)→正文→结论(或小结、总结)→参考文献→机械加工综合过程卡→机械加工工序卡→课程设计评分表
2.书写纸的要求
A4幅面,页眉: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说明书书写内容
1.序论(或概述、前言)
可阐述本次课程设计的意义、本人对本次课程设计的认识、设计任务的综述等。
2.零件的分析
主要分析:(1)零件在××设备中的作用
(2)结构工艺性分析(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全体下,制造该零件的可能性和经济
性)
根据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拟定给定零件的工艺路线(至少有两种方案以
上),并对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佳工艺路线。
4.夹具设计
(1)定位方案的确定
●本工序的加工要求。
●用简图说明本工序所需约束的自由度,你选择的定位元件能约束的自由度,并对定位误差作出分析。
●定位元件的型号、尺寸及安装方式。
(2)夹紧方案的确定
用简图说明(可以把定位方案所绘制的简图与夹紧方案简图合二为一)你的夹紧方案中作用力的施力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并阐述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
(3)夹具的结构设计
●用简图说明整套夹具的结构形式。
●对你所设计的夹具结构中最有特色的地方加以说明。
●对你所设计的夹具工作过程(如何装、卸工件的过程)进行阐述。
5.小结(或总结)
6.参考文献(至少5篇以上)
书写格式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绘图要求
一、绘制夹具总图
绘制夹具总图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1)遵循国家制图标准,绘图比例应尽可能选取1﹕1,根据工件的大小时,也可用较大或较小的比例;通常选取操作位置为主视图,以便使所绘制的夹具总图具有良好的直观性;视图剖面应尽可能少,但必须能够清楚地表达夹具各部分的结构。
(2)用双点划线绘出工件轮廓外形、定位基准和加工表面。
将工件轮廓线视为“透明体”,并用网纹线表示出加工余量。
(3)根据工件定位基准的类型和主次,选择合适的定位元件,合理布置定位点,以满足定位设计的相容性。
(4)根据定位对夹紧的要求,按照夹紧五原则选择最佳夹紧状态及技术经济合理的夹紧系统,画出夹紧工件的状态。
对空行和较大的夹紧机构,还应用双点划线画出放松位置,以表示出和其他部分的关系。
(5)围绕工件的几个视图依次绘出对刀、导向元件以及定向键等。
(6)最后绘制出夹具体及连接元件,把夹具的各组成元件和装置连成一体。
(7)确定并标注有关尺寸
夹具总图上应标注的有以下五类尺寸:
1)夹具的轮廓尺寸:即夹具的长、宽、高尺寸。
若夹具上有可动部分,应包括可动部分极限位置所占的空间尺寸。
2)工件与定位元件的联系尺寸:常指工件以孔在心轴或定位销上(或工件以外圆在内孔中)定位时,工件定位表面与夹具上定位元件间的配合尺寸。
3)夹具与刀具的联系尺寸:用来确定夹具上对刀、导引元件位置的尺寸。
对于铣、刨床夹具,是指对刀元件与定位元件的位置尺寸;对于钻、镗床夹具,则是指钻(镗)套与定位元件间的位置尺寸,钻(镗)套之间的位置尺寸,以及钻(镗)套与刀具导向部分的配合尺寸等。
4)夹具内部的配合尺寸:它们与工件、机床、刀具无关,主要是为了保证夹具装置后能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
5)夹具与机床的联系尺寸:用于确定夹具在机床上正确位置的尺寸。
对于车、磨床夹具,主要是指夹具与主轴端的配合尺寸;对于铣、刨床夹具,则是指夹具上的定向键与机床工作台上的T型槽的配合尺寸。
标注尺寸时,常以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作为相互位置尺寸的基准。
上述尺寸公差的确定可分为两种情况处理:一是夹具上定位元件之间,对刀、导引元件之间的尺寸公差,直接对工件上相应的加工尺寸发生影响,因此可根据工件的加工尺寸公差确定,一般可取工件加工尺寸公差的1/3~1/5;二是定位元件与夹具体的配合尺寸公差,夹紧装置各组成零件间的配合尺寸公差等,则应根据其功用和装配要求,按一般公差与配合原则决定。
(8)规定总图上应控制的精度项目,标注相关的技术条件
夹具的安装基面、定向键侧面以及与其相垂直的平面(称为三基面体系)是夹具的安装基准,也是夹具的测量基准,因而应该以此作为夹具的精度控制基准来标注技术条件。
在夹具总图上应标注的技术条件(位置精度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定位元件之间或定位元件与夹具体底面间的位置要求,其作用是保证工件加工面与工件定位基准面间的位置精度。
2)定位元件与连接元件(或找正基面)间的位置要求。
3)对刀元件与连接元件(或找正基面)间的位置要求。
4)定位元件与导引元件的位置要求。
5)夹具在机床上安装时位置精度要求。
上述技术条件是保证工件相应的加工要求所必需的,其数值应取工件相应技术要求所规定数值的1/3~1/5。
当工件没注明要求时,夹具上的那些主要元件间的位置公差,可以按经验取为(100﹕0.02)~(100﹕0.05)mm,或在全长上不大于0.03~0.05mm。
(9)编制零件明细表
夹具总图上还应画出零件明细表和标题栏,写明夹具名称及零件明细表上所规定的内容。
二、绘制夹具零件工程图
夹具总图绘制完毕后,对夹具上的非标准件要绘制零件工作图,并规定相应在的技术要求。
零件工作图应严格遵照所规定的比例绘制。
视图、投影应完整,尺寸要标注齐全,所标注的公差及技术条件应符合总图要求,加工精度及表面光洁度应选择合理。
标注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