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
-
-专业资料-
-
-
-
课时
教 学 容、方 法、步 骤
附
分配
记
(2)空载时 W=0,Q=Qmax,机架可能绕 A 点左翻,在临界平衡状态, B 处悬空,NB=0,受力图如图 3-10c 所示。则
故 平衡锤的范围应满足不等式
例 4-5 一简易起重机如图 4-11 所示。横梁 AB 的 A 端为固定铰支座,B 端用 拉杆 BC 与立柱相连。已知梁的重力 G1=4kN,载荷 G2=12kN,横梁长 L=6m, α=30°,求当载荷距 A 端距离 x=4m 时,拉杆 BC 的受力和铰支座 A 的约束 反力。
其中 A、B、C 三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
20 二.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
-
-专业资料-
-
-
-
课时
教 学 容、方 法、步 骤
附
分配
记
在基本式中,坐标轴是任选的。现取 y 轴平行各力,则平面平行力系中 各力在 x 轴上的投影均为零,即∑Fx ≡0。于是平面平行力系只有两独立的平 衡方程,即
∑Fy=0 ∑MO(F)=0
和投影轴,合理的选用方程组的形式,尽量避免联立解方程组
的麻烦。另外,平面平行力系是平面任意力系的一种特殊情形。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思考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中,可否取两个力矩方程,或 一个力矩方程和一个投影方程?这时,其矩心和投影轴的选 择有什么限制?
2、课本习题 4-7、4-6。
-
-
-专、方 法、步 骤
附
分配
记
40
§4.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一.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 基本形式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静力学部分 第一章基本概念受力图2-1 解:由解析法,23cos 80RX F X P P Nθ==+=∑故: 161.2R F N==2-2解:即求此力系的合力,沿OB 建立x 坐标,由解析法,有故:3R F KN== 方向沿OB 。
2-3 解:所有杆件均为二力杆件,受力沿直杆轴线。
(a ) 由平衡方程有:0.577AB F W=(拉力)1.155AC F W=(压力)(b ) 由平衡方程有:1.064AB F W=(拉力)0.364AC F W=(压力)(c ) 由平衡方程有:0.5AB F W= (拉力)0.866AC F W=(压力)(d ) 由平衡方程有:0.577AB F W= (拉力)0.577AC F W= (拉力)2-4 解:(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x =∑ cos 450RA F P -=由Y =∑ sin 450RA RB F F P +-=(b)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 联立上二式,得:2-5解:几何法:系统受力如图所示三力汇交于点D ,其封闭的力三角形如图示所以:5RA F KN= (压力)5RB F KN=(与X 轴正向夹150度)2-6解:受力如图所示:已知,1R F G = ,2AC F G =由x =∑cos 0AC r F F α-=由0Y =∑sin 0AC N F F W α+-=2-7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取左半部分为研究对象由x =∑cos 45cos 450RA CB P F F --=联立后,解得:0.707RA F P=0.707RB F P=由二力平衡定理0.707RB CB CBF F F P '===2-8解:杆AB ,AC 均为二力杆,取A 点平衡由x =∑cos 60cos300AC AB F F W ⋅--=联立上二式,解得:7.32AB F KN=-(受压)27.3AC F KN=(受压)2-9解:各处全为柔索约束,故反力全为拉力,以D ,B 点分别列平衡方程 (1)取D 点,列平衡方程由x =∑sin cos 0DB T W αα-=(2)取B 点列平衡方程:由0Y =∑sin cos 0BDT T αα'-=230BD T T ctg Wctg KN αα'∴===2-10解:取B 为研究对象:由0Y =∑sin 0BC F P α-=sin BC PF α∴=取C 为研究对象:由x =∑cos sin sin 0BCDC CE F F F ααα'--=由0Y =∑sin cos cos 0BC DC CE F F F ααα--+=联立上二式,且有BCBC F F '= 解得:取E 为研究对象:由0Y =∑cos 0NH CEF F α'-=CECE F F '= 故有:2-11解:取A 点平衡:联立后可得:2cos 75AD AB PF F ==取D 点平衡,取如图坐标系:由对称性及ADAD F F '=2-12解:整体受力交于O 点,列O 点平衡由x =∑cos cos300RA DC F F P α+-=联立上二式得:2.92RA F KN=1.33DC F KN=(压力)列C 点平衡联立上二式得:1.67AC F KN=(拉力)1.0BC F KN=-(压力)2-13解:(1)取DEH 部分,对H 点列平衡联立方程后解得: RD F = (2)取ABCE 部分,对C 点列平衡且RE REF F '=联立上面各式得: RA F = (3)取BCE 部分。
工程力学-单辉祖、谢传锋-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
其中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为
F1 F2 F n F1 F2 Fn Fi FR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为
M O M1 M 2 M n M O ( F1 ) M O ( F2 ) M O ( Fn ) M O ( Fi )
MO 0
( Fx )2 ( Fy )2 FR
MO MO (F i )
( Fx )2 ( Fy )2 FR
MO MO (F i )
平衡
Fxi 0 即:
Fyi 0
MO (F i ) 0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即: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是:力系中 所有各 力 在其作用面内两个任选的坐标轴上投 影的代数和分别 等于零 ,所有各力对 任一点 之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1) F'R=0,MO≠0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偶的情形 原力系合成为合力偶。合力偶矩M等于原力系对简 化中心的主矩。
F5
MO MO (F )
A
F1 F4
F6 B F3
F2
C
D
四个力是否平衡?
此时,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2) F'R ≠ 0,MO = 0 ;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为一个合力的情形 如果主矩等于零,主矢不等于零,则此时平面力系 简化为一合力,作用线恰好通过简化中心。
例1 求图示刚架的约束反力。
解:以刚架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Fx 0
FAx qb 0
A
a
P
q
b
P
MA
Fy 0
FAy P 0
MA (F ) 0 1 2 M A Pa qb 0 2
工程力学C-第4章 平面任意力系
l 2
q( x) xdx 2l h 3 q( x)dx
0 l 0
l
例 题7:
均匀分布载荷 q =4kN/m ,自由端B作用有集 中力F = 5kN,与铅垂线夹角α=25°,梁长 l = 3m。求固定端的反力。 解: 梁AB ——研究对象
x
M A (Fi ) 0 : M Q l F cos l 0 (Q ql 4 3 12kN) A
2
1 2 M A Fl cos ql 31.59kN m 转向如图 2
F
F
xi
0:
0:
FAx F sin 0
FAx F sin 2.113kN
FAy Q F cos 0
实际方向与图中相反
yi
FAy Q F cos 16.53kN 方向如图
n
平衡方程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所有各力在两个任选的坐标轴 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以及各力对于任意一点矩的代 数和也等于零。
例 1:
固定端约束
既不能移动,又不能转动的约束—— 固定端约束 固定约束的特点
利用平面力系的简化结果,将端部的分布
力向端部的一点A点简化,得FA、MA。
FA MA
A
B
b
因此,P2必须满足:
Pe P l P (e b) 1 P2 ab a
FNA
FNB
例 题 6 细杆AB 搁置在两互相垂直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 示。已知:杆重为P,重心C 在杆AB的中心,两 斜面的几何关系如图。求:杆静止时与水平面的 夹角θ和支点 A、B 的反力。 解: 细杆AB —— 研究对象 设杆AB长 l ,取图示坐标系。
工程力学第4章 力系的平衡
2
即空间一般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是力系中所有各力 在任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零,同时力系中各力对任一 轴力矩的代数和为零。式(4.2)称为空间一般力系的平 衡方程(equationsofequilibrium ofthreedimensionalforcesystem inspace)。 应当指出,由空间一般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可知, 在实际应用平衡方程时,所选各投影轴不必一定正交, 且所选各力矩轴也不必一定与投影轴重合。此外,还可 用力矩方程取代投影方程,但独立平衡方程总数仍然是 6个。
30
4.3.1 有主次之分物体系统的平衡 有主次之分的物体系统,其荷载传递规律是:作用 在主要部分上的荷载,不传递给相应的次要部分,也不 传递给与它无关的其他主要部分;而作用在次要部分上 的荷载,一定要传递给与它相关的主要部分。
31
32
据此,先分析次要部分BD,其受力图如图4.11(b) 所示。建立图示参考系Oxy,列平衡方程并求解。由于 本题只要求出D处的约束反力,而不必要求出B处的约 束反力,故
12
13
建立参考系 Bxy,列平衡方程,求未知力。
14
15
例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4.5所示为一管道支架,其上搁有管道,设 每一支架所承受的管重G1=12kN,G2=7kN,且架重不计。 求支座A和C处的约束反力,尺寸如图所示。
16
17
解 取刚架AB为研究对象,其上所受力有:已知的 集中力F、集度为q的均布荷载,集中力偶;未知的3个 约束反力FAx,FAy,MA。刚架AB的受力图如图4.6(b) 所示。各力组成一平面一般力系。建立图示Oxy坐标系, 列平衡方程求解
9
2.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1)二矩式平衡方程
(完整版)工程力学课后详细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2-1解:由解析法,23cos 80RX F X P P Nθ==+=∑12sin 140RY F Y P P Nθ==+=∑故:22161.2R RX RY F F F N=+=1(,)arccos2944RYR RF F P F '∠==2-2解:即求此力系的合力,沿OB 建立x 坐标,由解析法,有123cos45cos453RX F X P P P KN==++=∑13sin 45sin 450RY F Y P P ==-=∑故: 223R RX RY F F F KN=+= 方向沿OB 。
2-3 解:所有杆件均为二力杆件,受力沿直杆轴线。
(a ) 由平衡方程有:0X =∑sin 300AC AB F F -=0Y =∑cos300AC F W -=0.577AB F W=(拉力)1.155AC F W=(压力)(b ) 由平衡方程有:0X =∑ cos 700AC AB F F -=0Y =∑sin 700AB F W -=1.064AB F W=(拉力)0.364AC F W=(压力)(c ) 由平衡方程有:0X =∑cos 60cos300AC AB F F -=0Y =∑sin 30sin 600AB AC F F W +-=0.5AB F W= (拉力)0.866AC F W=(压力)(d ) 由平衡方程有:0X =∑sin 30sin 300AB AC F F -=0Y =∑cos30cos300AB AC F F W +-=0.577AB F W= (拉力)0.577AC F W= (拉力)2-4 解:(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x =∑ 22cos 45042RA F P -=+15.8RA F KN∴=由Y =∑ 22sin 45042RA RB F F P +-=+7.1RB F KN∴=(b)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x =∑3cos 45cos 45010RA RB F F P ⋅--=0Y =∑1sin 45sin 45010RA RB F F P ⋅+-=联立上二式,得:22.410RA RB F KN F KN==2-5解:几何法:系统受力如图所示三力汇交于点D ,其封闭的力三角形如图示所以:5RA F KN= (压力)5RB F KN=(与X 轴正向夹150度)2-6解:受力如图所示:已知,1R F G = ,2AC F G =由x =∑cos 0AC r F F α-=12cos G G α∴=由0Y =∑ sin 0AC N F F W α+-=22221sin N F W G W G G α∴=-⋅=--2-7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取左半部分为研究对象由x =∑cos 45cos 450RA CB P F F --=0Y =∑sin 45sin 450CBRA F F '-=联立后,解得:0.707RA F P=0.707RB F P=由二力平衡定理0.707RB CB CBF F F P '===2-8解:杆AB ,AC 均为二力杆,取A 点平衡由x =∑cos 60cos300AC AB F F W ⋅--=0Y =∑sin 30sin 600AB AC F F W +-=联立上二式,解得:7.32AB F KN=-(受压)27.3AC F KN=(受压)2-9解:各处全为柔索约束,故反力全为拉力,以D ,B 点分别列平衡方程(1)取D 点,列平衡方程由x =∑sin cos 0DB T W αα-=DB T Wctg α∴==(2)取B 点列平衡方程:由0Y =∑sin cos 0BDT T αα'-=230BD T T ctg Wctg KN αα'∴===2-10解:取B 为研究对象:由0Y =∑sin 0BC F P α-=sin BC PF α∴=取C 为研究对象:由x =∑cos sin sin 0BCDC CE F F F ααα'--=由0Y =∑ sin cos cos 0BC DC CE F F F ααα--+=联立上二式,且有BCBC F F '= 解得:2cos 12sin cos CE P F ααα⎛⎫=+⎪⎝⎭取E 为研究对象:由0Y =∑ cos 0NH CEF F α'-=CECE F F '= 故有:22cos 1cos 2sin cos 2sin NH P PF ααααα⎛⎫=+= ⎪⎝⎭2-11解:取A 点平衡:x =∑sin 75sin 750AB AD F F -=0Y =∑cos 75cos 750AB AD F F P +-=联立后可得: 2cos 75AD AB PF F ==取D 点平衡,取如图坐标系:x =∑cos5cos800ADND F F '-=cos5cos80ND ADF F '=⋅由对称性及ADAD F F '=cos5cos5222166.2cos80cos802cos 75N ND AD P F F F KN'∴===⋅=2-12解:整体受力交于O 点,列O 点平衡由x =∑cos cos300RA DC F F P α+-=0Y =∑sin sin 300RA F P α-=联立上二式得:2.92RA F KN=1.33DC F KN=(压力)列C 点平衡x =∑405DC AC F F -⋅=0Y =∑ 305BC AC F F +⋅=联立上二式得: 1.67AC F KN=(拉力)1.0BC F KN=-(压力)2-13解:(1)取DEH 部分,对H 点列平衡x =∑05RD REF F '= 0Y =∑05RD F Q =联立方程后解得: 5RD F Q =2REF Q '=(2)取ABCE 部分,对C 点列平衡x =∑cos 450RE RA F F -=0Y =∑sin 450RB RA F F P --=且RE REF F '=联立上面各式得: 22RA F Q =2RB F Q P=+(3)取BCE 部分。
工程力学静力学总结
【总结】
三、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
在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矩相等彼此等 效。力偶矩是平面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
四、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M Mi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为:
M
i
0
【总结】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一、力线平移定理: 平移一力的同时必须附加一力偶,附加力偶的矩等 于原来的力对新作用点的矩。 二、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主矢和主矩 一般情况下,可得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等于 该力系的主矢,即
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受力图的画法步骤: 1.选定研究对象,并单独画出其分离体图。
2.画出分离体上所受的全部主动力。 3.在分离体的每一处约束处,按约束类型逐一画出约束力。
受力图的注意点:
1.注意作用力方向一旦假定,其对应反作用力方向一定相反。 2.注意二力构件的判断,按二力构件画其受力图。 3.物体与物体为拆分出相互作用的力称为内力,内力一律不画在受力图上。 4.受力分析过程不需要文字写出,按要求画出受力图即可。
?niioofmm1?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总结三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结果0rf0om0omrfmd00rf0om0om合力作用线离简化中心的距离主矢主矩合成结果说明合力此力为原力系的合力合力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合力合力偶此力偶为原力系的合力偶在这种情况下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平衡四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总结】
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受力图 一、基本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 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者使物体发生变形。 力的三要素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2.刚体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变形的物体。即在力的作 用下体积和形状都不发生改变的物体。
工程力学2
M C 0, 求 X A ,
2024/8/16
56
(2)取分离体BC
M C 0, 求 X B ,
或取整体分离体:
X 0,求X B
2024/8/16
57
教材习题4-15P57 多跨梁如图所示。q 10kN / m, m 40kN m ,
求支座的约束反力。
分析:(1)取CD分离体
2024/8/16
10
主矢的计算
n
RX
Xi
i 1
n
RY
Yi
i 1
方向 tan= RY'
RX'
2024/8/16
R RX' 2 RY' 2
Y
RY'
R
RX'
X
11
教材例题4-1:P37
在边长为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 作用有F1、F2、F3、F4等四个力,如 图。已知F1=40N、F2=60N、F3=60N、 F4=80N 。 试 求 该 力 系 向 A 点 简 化 的 结果。
N
Q F
P
2024/8/16
42
主动力合力无论大小,只要作
用在摩擦角内就能使物体处于静止 平衡状态。即自锁现象。在工程中 有重要的用处,如千斤顶,有一种 提升式的脚手架,也是应用自锁装 置防止滑落。
2024/8/16
43
3.全约束反力
R N F 摩擦角 ;
tg Fmax / N f 自锁现象。
为负表示实际方向为顺。
2024/8/16
14
主矢再向A点平移:再向A点 平移应附加R''对A点的矩,加原B点 的力矩。 R'分解为RX与RY,所以主 矢向A点平移的结果与教材相同, MA的实际方向为顺时针。
工程力学--平面一般力系解读
作用在简化中心。是各力的矢量和,所以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主矩 MO m1 m2 m3
mi
mO (F1) mO (F2 ) mO (Fi )
是各力对简化中心的力矩之和,所以与简化中心位置有关。
例题 1 已知平面任意力系如图,F1 100 2N , F2 100N , F3 50N
由于主矢和主矩都不为零,所以最后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FR。如图所
示。 合力FR到O点的距离
d
MO FR
0.51
m
例题 3 水平梁AB受三角形分布的载荷作用,如图所示。载荷的最大集
度为q, 梁长l。试求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F
q A
解:在梁上距A端为x的微段dx上,作 q 用力的大小为q’dx,其中q’ 为该处的载 B x 荷集度 ,由相似三角形关系可知
列平衡方程得:
X XA 0 Y YA NB P 0
mA (Fi ) P 2a NB 3a 0
解得: YXAAP30
N
B
2P 3
例题 5 如图所示,支架的横梁AB与斜杆DC彼此以铰链C连接,并各以铰链
A,D连接于铅直墙上。已知AC=CB,杆DC与水平线成45o角;载荷F=10 kN,
(2)当Q=180kN,满载W=200kN时,由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可得:
Fi Q P W NA NB 0 mA (F ) Q(6 2) P 2 W (12 2) NB 4 0
解得:
N N
A B
210 870
kN kN
•§3-6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一、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作用于B处。设梁和杆的重量忽略不计,求铰链A的约束力和杆DC所受的力。
AA
工程力学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的目的是将复杂的力系简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以便分析刚体的平衡状 态。通过力的平移定理,我们可以将平面一般力系简化为一个合力和一个力矩,或者一 组力和力矩的代数和。这个合力或力和力矩的代数和代表了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简化后的力系更易于理解和分析,有助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Part
平衡条件的推导
根据力的平移定理,将平面力系中的所有力平移到同一点, 然后根据合力矩为零和合力为零的条件,推导出平面力系的 平衡条件。
Part
04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衡方程的推导
01
02
03
力的合成与分解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将力进行合成或分解为多 个分力。
力的投影
将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得 到力在x轴和y轴上的分量。
STEP 01
分析受力情况
解决静力学问题
利用平衡方程,求解平面 内物体的受力情况,解决 静力学问题。
STEP 03
验证结构稳定性
利用平衡方程,验证结构 的稳定性,确保结构在各 种工况下的安全可靠。
通过平衡方程,分析物体 在平面内的受力情况,判 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Part
03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的概念
平衡条件是一个物理概念,描述的是物 体在力系作用下保持静止的状态,而平 衡方程是一个数学表达式,用于描述这
一状态。
平衡条件是定性描述,而平衡方程则是 定量描述。平衡方程通过数学符号和运 算,将平衡条件的定性描述转化为可求
解的定量关系。
平衡条件是解决平衡问题的前提,而平 衡方程则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建立 平衡方程,可以求解未知量,得出物体
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的联系
东北大学版工程力学第四版静力学第四章
合力 合力偶
§4-3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主矢与主矩
二、主矢与主矩的定义
力线平移定理将平面一般力系分解为两个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
主矢 FR Fi
主矩 M O M O ( Fi )
主矢与简化中心无关,而主矩一般与简化中心有关。
§4-3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主矢与主矩
对同一点的矩代数和。
F2 y
x2
MO1 x1F1y y1F1x y1 F1 y1F1
y2
y1
F2 x
MO2 x2 F2 y y2 F2 x
M
o
( Fi ) ( xi Fiy yi Fix )
§4-3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主矢与主矩
主矢、主矩的计算 FRx Fix Fix Fx FRy Fiy Fiy Fy
M O M O ( Fi )
§4-5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因为
FR ( Fx ) 2 ( Fy ) 2
M O M O ( Fi )
Fx 0 Fy 0 M o 0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X A T cos 0 l T sin l P Qa 0 A 2 l Q l a P YA l 0 2 l T sin l P Qa 0 y 2 l X A YA Q l a P YA l 0 2 A l X A tan l P Q a 0 2
§4-4 简化结果的分析 合力矩定理
工程力学(高教第3版 陈位宫主编)习题解答: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题4-1 解:kN 73230cos 32R .F F F 'x =+=kN 230sin 31R -=--=F F F'ykN 393)()(2R 2R R .F F F 'y 'x '=+=230sin 31)(321⨯-⨯-⨯-==∑ F F F M F m M i O Om kN 2⋅-= m 590R.F M d 'O==题4-2 解:以A 为原点,在x 处取微段d x 。
1)合力:作用在此段上分布集度载荷为x lq q x =, d x 上分布的力为x q d x则:⎰⎰===llx Q qlx x l q x q F 002d d2)合力对A 点之矩: 2031d )(ql x x q F m lxQ A ==⎰题4-3 解(a ):取AB 梁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0xF ,045cos 2=+Ax F ∑=0yF,045sin 2=-+B Ay F F∑=0)(F mA,0645sin 2451=⨯-⨯+-B F .得:kN 41.F Ax -= kN 11.F Ay -= kN 52.F =解(b ):取AC 刚架为研究对象∑=0yF,0534=-⨯-A F∑=0)(F m A ,0355.134=⨯-⨯⨯-A m得:kN 17=A F m kN 33⋅=A m解(c ):取AB 刚架为研究对象∑=0x F ,0535=⨯-Ax F ∑=0yF ,0545=⨯-+B Ay F F ∑=0)(F m A,05.2535254525.2=⨯⨯+⨯⨯-⨯+B F 得:kN 3=Ax F kN 5=Ay F kN 1-=B F题4-4解:取均质杆AB 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0xF ,015cos =-T Ax F F ∑=0yF,015sin =-- T Ay F W F∑=0)(F m A ,sin 45cos 2⨯+- AB F ABWT 得:kN 6830.F Ax = kN 1831.F Ay = kN 7070.F T =题4-5解:取立柱为研究对象∑=0xF ,0=⨯+h q F Ax ∑=0yF,0=--G P F Ay∑=0)(F m A ,02=⨯-⨯⨯-a P hh q m A 得:kN 20-=Ax F kN 100=Ay F m kN 130⋅=A m题4-6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0xF,0=-T Ax F F∑=0y F ,0=-+W F F B Ay ∑=0)(F mA,0)5.1()2(4=--+-⨯r F r W F T B得:N 1200=Ax F N 150=Ay F N 1050=B F 2)取AB 杆为研究对象∑=0)(F mD,0sin 222=+⨯+⨯-θBC B Ay F F FN 1500-=BC FAyBBB题4-7解:取整体为研究对象∑=0xF ,0cos =--βW F F BD Ax∑=0y F ,0sin =---βW W P F Ay∑=0)(F m B ,045sin 45cos 45cos 2=⨯+⨯- AB F AB F ABPAx Ay 得:kN 74.F Ax = kN 94.F Ay = kN 1022.F BD =题4-8解:取汽车为研究对象∑=0)(F mD0)2(5.14213=+-⨯+⨯-⨯x P x F P P ExP P x P F E 31245.1)2(-++=∑=0)(F mE0)4()5.1(2312=+-⨯+--⨯x P x F x P P DxP x P x P F D 2)4()5.1(231⨯-++-=当空载时(P 3=0): 0≥D F 得 m 53.x ≥当满载时: 0≥E F 得 kN 353≤PF BD W βαPABCWF AxF Ay 1.5mxE F EF D题4-9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0)(F mA03N =⨯-⨯a F a F DF F D 31N =2)取AB 杆为研究对象∑=0)(F mB023=⨯-⨯-a F a F AyF F Ay32=3)取AD 杆为研究对象∑=0yF,0N =++-D Ey Ay F F FF F Ey 31=∑=0)(F m A 032323N =⨯++-a F a F a F D Ey ExF F Ex =题4-10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0)(F mE01612520=⨯-⨯⨯A FkN 75=A F2)取BD 杆为研究对象∑=0)(F mD0105.7520=⨯-⨯⨯By FkN 75=By F3)取AC 杆为研究对象∑=0)(F mC043255.2=⨯-+⨯A BxBy F F F kN 26=Bx F题4-11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0)(F mA0)(=+-⨯bll W l F CxkN 7=Cx F∑=0xF0=+Ax Cx F F kN 7-=Ax F∑=0yF0=-+W F F Ay Cy (1)2)取CEB 杆为研究对象∑=0)(F mB032=⨯+⨯-⨯-l F l F l F Cx Cy TkN 3=FDyA代入(1)得:kN 3=Ay F题4-12 解a ):1)取BC 梁为研究对象∑=0)(F m B0630cos 3120=⨯+⨯-C FkN 369.F C =∑=0xF030sin =- C Bx F FkN 634.F Bx =∑=0y F 030cos 620=+⨯-CBy F F kN 60=By F2)取AB 梁为研究对象∑=0)(F mA0340=⨯--By A F mm kN 220⋅=A m∑=0x F 0=-Bx Ax F FkN 634.F Ax =∑=0yF0=-By Ay F FkN 60=Ay F解b ):1)取CD 梁为研究对象∑=0)(F m C04515=⨯+-⨯-D FkN 52.F D =∑=0xF 0=Cx F ∑=0yF05=+-D Cy F FkN 52.F =D2)取AB 梁为研究对象∑=0)(F m A0435215=⨯-⨯-⨯+⨯-Cy B F FkN 15=B F∑=0xF 0=Ax F∑=0yF05.255=--+-B Ay F FkN 52.F Ay -=解c ):1)取BC 梁为研究对象∑=0)(F mB046=⨯+-C FkN 51.F C =∑=0y F 041=-+C B F FkN 521.F B =2)取铰链B 为研究对象∑=0yF012=-B B F FkN 522.F B =3)取AB 梁为研究对象因其受二力和一力偶平衡,则其二力必等值反向构成一力偶。
工程力学课件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4
3. 力系平衡
0, MO 0 FR
FR′
O
MO
合力矩定理 平面一般力系如果有合力,则合力对该力系 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该点之 矩的代数和。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5
证明: 如下图所示,显然有
M O ( FR ) FR d M O , M O M O ( F ), M O ( FR ) M O ( F )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前言 §4-1 力线平移定理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4-3 分布荷载 §4-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4-5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 §4-6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7 滑动摩擦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2
前言
平面一般力系是指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诸力其作 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也不互相平行的力系。 工程计算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简化为平 面一般力系来处理。
FAx A D
B x
arctan
FA y FA x
E F
FAy
P
思考题 4-4 如果例题4-3中的荷载F可以沿AB梁移动,问: 荷载F在什么位置时杆BC所受的拉力(FT)最大? 其值为多少?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33
思考题 4-5 (1) 由右图所示的受力图,试按
M A (F ) 0 M B (F ) 0 F
22
(2) 非均布荷载:荷载集度不是常数。 如坝体所受的水压力等。
A qy y
B C
课程: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第四章2
FAy
A
P
P
B 6m 6m
6m
FBx
FBy
CF Cx
取[左]受力分析
∑MC=0
FAx·6–FAy·6+3P=0
P
FAx
FAy
A
F Cy
F Ax
P = 2
FBx
P = 2
[左] 左
上固定销子C,可在杆 的光滑直槽中滑动, 例:图示杆BE上固定销子 可在杆 的光滑直槽中滑动,已知: 图示杆 上固定销子 可在杆AD的光滑直槽中滑动 已知: L=0.2m,M1=200N·m,α = 300,求:结构平衡时 2。 结构平衡时M , ,
iy
ix iy
=0 =0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设各力线都 // y轴): 轴
∑F = 0 ∑ m (F ) = 0
o i
5
例:图示导轨式汽车提升机构,已知提升的汽车重P=20kN, 图示导轨式汽车提升机构,已知提升的汽车重 , 求:导轨对A、B轮的约束反力(不计摩擦)。 导轨对 轮的约束反力(不计摩擦)。 轮的约束反力
∑MC=0, –F·a–3a · FD=0 ∑Fiy=0, –F+ FD+FC=0 FD=F/3, FC=2F/3, 3a C FC 3a A E D FD B FEX FAY FEY D [AD] FD FC [CB] E
FEY’ FCX
B
取[AD]
3 ∑ M A = 0, 3aFD − a ⋅ 2 FEx = 0 2 2 FEx = F, A 3
F
60cm
F FA P P
A
400cm
FB B
力偶仅 能被力 偶平衡
i FA·400–P·60=0; 解: ∑Mi=0: ; 得:FA=3kN FB=FA ∑Fx=0; F= P ∑Fy=0;
工程力学
n
mO (FR ) = FR ⋅ d = MO (主矩)
i=1
合力矩定理 MO (FR ) = ∑mO (F ) ———合力矩定理 i 由于简化中心是任意选取的,故此式有普遍意义。 由于简化中心是任意选取的,故此式有普遍意义。
i=1
即:平面一般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 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主 R' = F + F + F +K= ∑F 矢 1 2 3 i
主矩 MO =m1 +m2 +m3 +K =mO (F1)+mO (F2 )+K=∑mO (Fi )
R' = R'x +R'y = (∑ X )2 + (∑Y)2 大小: 大小
2 2
主矢 R′ 方向: 方向 (移动效应 移动效应) 移动效应
′ ≠0,为最一般的情况。此种情况还可以继续简 ④ FR ≠0,MO ≠0,为最一般的情况。此种情况还可以继续简
化为一个合力 FR 。
合力FR的大小等于原力系的主矢 合力FR的作用线位置 d =
MO FR
,
点哪一边, 符号决定。 在O点哪一边,由MO符号决定。 点哪一边
平面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只有三种可能: 三种可能: 平面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只有三种可能 一个力 一个力偶 或为平衡力系 力偶; 平衡力系。 一个力;一个力偶;或为平衡力系。
α=tg−1
Ry Y −1 ∑ =tg Rx ∑X
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简化中心 (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因主矢等于各力的矢量和 因主矢等于各力的矢量和] 因主矢等于各力的矢量和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平面任意力系
第四章 平面任意力系习 题4.1F TyxOF N解:软绳AB 的延长线必过球的中心,力N F 在两个圆球圆心线连线上N F 和T F 的关系如图所示:AB 于y 轴夹角为θ 对小球的球心O 进行受力分析:0,s i n c o sT NXF F θθ==∑ 0,cos sin T N Y F F W θθ=+=∑ s i n R r R dθ+=+ c o s L r R dθ+=+()()()()22T R d L r F W R r L r ++=+++ ()()()()22N R d R r F W R r L r ++=+++4.2。
AyF AxF 解:对AB 杆件进行受力分析:120,sin cos022AL MW W L θθ=-=∑解得: 212a r c s i n WW θ=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20,c o s 02A x X F W θ=-=∑210,sin 02A y YF W W θ=+-=∑ 22121Ay W W F W +=4.3 解:A yF A xF B yA xF A yF B yFBA xF A yF A xF AM(a )受力如图所示0,0.8cos 300AxX F =-=∑0,0.110.80.150.20ABy MF =⨯+⨯-=0,10.8sin 300AyBy Y FF =+--=∑, 1.1,0.3Ax By Ay F F KN F KN ===(b )受力如图所示0,0.40AxX F =+=∑0,0.820.5 1.60.40.720ABy MF =⨯-⨯-⨯-=∑0,20.50AyBy Y F F =+-+=∑ 0.4,0.26,0.24Ax By Ay F K N F K N F K N =-==(c )受力如图所示0,sin 300AxB X F F =-=∑0,383cos 300AB MF =+-=∑0,cos 3040AyB Y FF =+-=∑2.12, 4.23,0.3Ax By Ay F K N F K N F K N ===(d )受力如图所示()()133q x x =- 0,0Ax X F ==∑()()33010,3 1.53A y YF q x dx x dx K N ===-=∑⎰⎰()30,0AA M M xq x dx =+=∑⎰()3013 1.53AMx x dx K N m =-=-∙⎰4.4AyF解:立柱底部A 处的受力如图所示,取截面A 以上的立柱为研究对象0,0AxX F qh =+=∑ 20Ax F qh K N =-=-0,0AyY F G F =--=∑ 100Ay F G F K N =+=0,0hA A M M qxdx Fa =--=∑⎰ 211302AMqh F a K N m =+=⋅4.5解:设A ,B 处的受力如图所示, 整体分析,由:()210,2202AB y MaF qa W a W a e =----=∑415By F K N =0,20Ay By Y F F W qa =+--=∑ 1785A y F K N =取BC 部分为研究对象()0,0CBy Bx M aF F a W a e =+--=∑ 191Bx F K N =-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0,191Ax XF KN ==∑4.7。
工程力学平面力系
例3-9
求杆BD、CD和CE的内力
Ⅰ
Ⅰ
40
HOHAI UNIVERSITY
例3-10
求1杆内力。 Ⅰ
Ⅰ
41
HOHAI UNIVERSITY
F
A
Ⅲ
I
B
例3-11 F Ⅲ Ⅱ ② Ⅰ
E C
求指定4根杆的内力。 可以求出杆2内力
①
J
D
I-I Ⅱ Ⅰ
③
K
④
F
II-II 可以求出杆3、4内力
III-III 可以求出杆1的内力
∑Fix =0 ∑ Fiy =0
35
HOHAI UNIVERSITY
空间汇交力系:
∑Fix =0
∑ Fiy =0
∑ Fiz =0
36
HOHAI UNIVERSITY
例3-8
用节点法求各杆内力
零杆——内力为零的杆件
零杆判断:
②
①
1.如有三根杆件在某一节点相交,其中两根在同一直线上,且该节点不 受外力作用,则第三根杆(不必与另两根杆垂直)必为零杆; 2.如只有两根不共线的杆件相交于一节点,节点上无外力,则该两杆必 37 均为零杆。
25
HOHAI UNIVERSITY
按材料分:
木桁架
钢桁架
钢筋混凝土桁架
26
HOHAI UNIVERSITY
按空间形式分: 平面桁架:所 有杆件的轴线 在同一平面内。
空间桁架
27
HOHAI UNIVERSITY
按内力计算分: 静定桁架
超静定桁架
28
HOHAI UNIVERSITY
木桁架的榫接节点
21
HOHAI UNIVERSIT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2:能否将平面一般力系{F1,F2 · · ·Fn}中各力都向刚体的某点平移?
假如可以的话,就能够像平面汇交力系那样,对各力进行合成了。
A N B
O (简化中心)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与主矩
设在刚体上作用有一平面一般力系 {F1 , F2 , · · · Fn} (如图a)。在该力
有一力系作用 于刚体平面内
将各力向A点简化 并求出合力 F F1 F3 F2
这是求合力的方法 之一
F2
F3 C B
F3
F F2 A F1
A
A
F1
F F F 3 F3 F2 F1 F3 A F3
F F2 F1
无论将力系向刚体内的哪一点简化, 合力的大小、方向都不会变化。所以
O1 F2
O2 F1
F
说主矢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无关。
W1
例题 4-1
解:机架重量、起吊重量及平 衡锤重量分别为m1g 、m2g、 m3g,这是一个平面一般力系 的特例——平面平行力系。
y
L
x
a
R
x
图4-10 例题4-1图
例题 4-1
取坐标如图,可知合力FR的投影为
FR x Fx 0,
FR y F y m 1 g m 2 g m 3 g FR ( m 1 m 2 m 3 ) g
主矢R 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是原力系中各 R Fi 力的矢量和,与简化中心选取无关 根据合力投影定理,R’在 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Rx F ix R y F iy
2 2 R 2 2 R’的大小和方向为: ( ) ( ) R x R y F ix F iy 其中:α为R’与x F iy R y arctan arctan 轴正向间的夹角 R x F ix
F2 d2
F2′ Mn
M2 M1 O F1′
y O MO
FR′ x
(a)
Fn′
(b)
(c)
(d)
图4-8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F1 F2 Fn F1 F2 Fn F FR
(4-2)
事实上,可直接用原力系F1,F 2,...F n 的各力 作出力多边形,力多边形的封闭边称为原力系的主 矢。 FR′的大小和方向等于主矢,作用点在O点。 由此可见,主矢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力系仍可简化为一个合力,但合力的作用线不通 过简化中心。
FR′ O MO O′ O d FR′ FR′ O′ FR′ O d O′ FR′
(a)
(b)
(c)
图4-10 力系简化为合力
3. 力系平衡
0, M O 0 FR
FR′
O
MO
O’
合力矩定理 平面一般力系如果有合力,则合力对该力系 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该点之 矩的代数和。
F2
O3 F1
那么,主矩又会怎样呢?
将力系向刚体内的另一点简化
F F F 3 F3 O1 F2 O2 F1 F2 F1 F3
F F2
显然, M1=-F· d1 (顺时针) M2=-F· d2 (顺时针)
A F3
F1 F F2
M3=+F· d3 (逆时针)
选择不同的简化中心,各力对A点的 力臂都不同,转向也不同,就是说 M1≠M2≠M3。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平面力系的
,故该定理可用于由分力矩求合力矩 以及求合力作用线的位置等。
图示一塔示起重机。机架m1=50 t,重 心在O点。已知起重机的最大起吊质量m2=25 t,欲使起 重机在空载与满载时都不会翻到,平衡锤的质量m3 应 如何?图中 a =3 m , b =1.5 m, c =6 m, l =10 m。 c bo
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的结论——
1、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平面内任一点O简化后,可得到 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2、这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原力系的主矢相同,作用于简 化中心O点;
3、这个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系对简化中心O点的主矩,
大小为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O点之矩的代数和; 4、主矢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无关。但一般情况下,平面力 系的主矩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
系所在的平面内任取一点O,该点称为简化中心。应用力的平移定理,将力
系中的各力都平移到O点,于是就得到一个汇交于O点的平面汇交力系 {F1’, F’2 , · · ·F’n} 和一个力偶矩分别为 {M1 , M2 , · · ·Mn} 的附加力偶系(如图b)。
将各力和各力偶矩分别合成,可得到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如图c)。
M O M1 M 2 M n
(4-3) M O ( F1 ) M O ( F2 ) M O ( Fn ) M O ( F )
由此可见,MO一般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它反 映了原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相对于O点的分布情况, 称为原力系对O点的主矩。
二、简化结果
F 对新作用点O之矩。这就是力的平移定理。
把F 由原来的A点平 移到O点,可以吗?
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O点加上 一对与F 平行且等值、反向力F’和 F”, 使F=F’=F”,则F 和F”构成了 一个力偶,其附加力偶矩为:M 这就相当于把力F 移到 了O点,同时增加了一个 附加力偶,其力偶矩为: M=MO ( F )=F·d
平面一般力系的三种简化结果: 1. 力系简化为力偶 力系合成为一力偶,所以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 0, M O 0 无关。 FR 2. 力系简化为合力 (1) FR 0, M O 0
FR′就是原力系的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简化
中心。
O MO FR′
图 4-9
0, M O 0 (2) FR
M O ( R) mO (F i)
M O ( R) Rd 【证明】由上图知: M O m( R, R" ) Rd 故 M O M O ( R)
因 M O mO (F i) 故 M O ( R) mO (F i)
注意:分力可以是集中力、分布力或力偶。
M O ( R) d 显然, R
O为任 意点
图a
图b
图c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过程
O为任 意点
F’
平面一般力系 (未知力系) {F1 , F2 , · · · Fn} 平面汇交力系 平 面 力 偶 系
向一点简化
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 (可知力系) {F1’, F’2 , · · · F’n} + {M1 , M2 , · · · Mn}
合成
合力F’ , 作用于简化中心O;
合成
合力偶,其力偶矩MO ,作用于刚体平面。
所得平面汇交力系(F1’ , F2’ , ··· Fn’ )可以合成为一个作用于O点的合 矢量F’: F’=∑Fi’ =∑Fi 合矢量F’称为原平面一般力系对简化中心O的主矢(如图c)。
所得的平面附加力偶系(M1 , M2 , · · · Mn)可以合成为一个的力偶,其力 偶矩MO 等于各力对简化中心O之矩的代数和:
FR 的方向铅垂向下。 合力的作用线与x 轴的交 点的坐标设为x,由合力矩定 理有 M A ( FR ) M A ( F )
c b O m1 g l FR x B a
m3 g y A
m2 g
x
例4-1 题图
例题 4-1
即: FR x m1 g (a b ) m 2 g (a l ) m 3 g c (a) m1 ( a b ) m 2 ( a l ) m 3 c x m1 m 2 m 3
O3 F1
F F O1 O2 O3 A
F
主矩和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 那么,特殊情况呢?
F
当O1、 O2、 O3 选在原合力F 的作用线上时, M1=M2=M3=0
向一点简化
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
平面力偶系
合成
合成
FR′(合力) MO(合力偶)
F1
F2 Fn
F1
O dn
d1 Fn
主矩MO
主矩一般与简化中心有关,其值等于原 M O mO (F i) 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
§4-4 简化结果分析 合力矩定理
一、简化结果分析 若 R 0, M O 0 :原力系简化成一对力偶且力偶矩与 简化中心无关; 若 R 0, M O 0 :原力系与通过简化中心的力等效; 若 R 0, M O 0 :原力系与一个大小和方向与R’相同、 作用线与简化中心的距离 d M O R 的合力等效,合力作 用线与简化中心的位置关系由MO的符号确定。
力的平移定理的性质:
问题1:为什么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无 关,而主矩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 ������ 答:这就要看,把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F 平行移到
其它点,所得的力和附加力偶是否相同?
当力F 平移时,
①力的大小、方向都不改变; ②一般情况下,附加力偶的力偶矩的大小、正负都要随 新指定点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例题 4-1 m 3 m 1 (a b) 50 ( 3 1.5) 37.5 t
m1 (a b) m2 (a l ) m3c a( m1 m2 m3 ) m 1b m 2l m 3c m 3a m 1b m 2l 50 1.5 25 10 m3 36.11 t ca 6 3
MO=∑MO (Fi )=∑Fi· di
力偶矩MO称为原平面一般力系对简化中心O的主矩。
图a
图b
图c
思考: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是否就是该力系简化后的合力? 主矢和合力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