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里的发展与应用

浅析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里的发展与应用

浅析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里的发展与应用作者:荣世敏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16期【摘要】近年来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深入研究和探讨扎根理论产生的渊源,在应用中的发展和变化,其方法在研究中的合理性以及逻辑路径,基本元素和理论生成的流程对国内管理学的应用研究有着指导意义。

【关键词】扎根理论定性研究编码命题理论取样在学术研究中,方法论的运用通常是考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总体上来讲,方法论分为两类;一类是定量方法,另一类是定性方法。

纵观学术研究史,定量研究方法是传统的,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的研究方法,而定性研究方法则是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对相关现象构建复杂而全面画面的过程(Creswell,1994),传统的定性研究只偏重经验的传授与技巧的训练,多年来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而《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的问世引燃了定性方法论的革命。

Charmaz(2006)称扎根理论是定性研究方法的先锋,开辟了定性方法新的里程。

因此,分析研究扎根理论在专业研究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有助于加深对扎根理论的认知,拓宽其方法策略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

本文仅就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分析。

1 扎根理论产生的渊源美国社会学家Glaser和Strauss在1967年合作的《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中提出了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既“扎根”和"理论”。

“扎根”指相关研究根植于行为,信息和活动之中;“理论”则指由此而生成的连接各种事实的关系模型。

两位社会学家在对美国医院里危重病人的临终情境进行周密的观察,研究后对数据进行了清晰地分析,生成了理论。

他们主张根理论的发展要根植于数据的研究之中,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中推论可以检验的假设(Glaser and Strauss,1967)。

Charmaz(2006)则认为扎根理论的主张是对中世纪以来在学术研究上占统治地位的方法论的假设学说的一种挑战,并为定性研究的实践提供了系统策略。

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

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

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作者:刘蓓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08期摘要: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大量中国企业的涌现,使得管理学逐步成为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而要归纳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学理论,扎根理论成为了必要且适宜的研究工具。

本研究通过对扎根理论基本内涵和研究流程具体阐述,探讨了扎根理论方法与定量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其研究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以期推动扎根理论在中国管理学研究中运用。

关键词:扎根理论管理研究定性研究1.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涌现,管理学逐步成为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管理学的学科教育框架在我国已基本形成,并培养出了大批专业管理人才。

但是,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证实,在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管理学研究理论引入国内却出现了“水土不服”。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学术界对管理学研究的内涵理解出现了偏差。

管理学研究的本质内涵是基于具体的管理情境,为解决组织运营中的管理实践问题,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而构建出具有不同程度普适性的、科学的管理理论。

从西方引入的管理学理论是基于西方企业运营环境而研究出的理论模型,用严格的规范研究方法,构建能够解释中国企业现象的管理学理论,从而实现管理学中国化。

然而,目前我国的管理学研究往往偏重于定量研究,即在基于已有的理论的前提下提出理论假说,然后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而导出研究结论。

但是由于中国的管理环境与西方有很大差异,对当代中国管理学者而言,研究中国情景嵌入和中国情景依赖的管理科学是中国管理学界的责任[1]。

而在中国管理研究的初期阶段,要归纳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学理论,定性研究方法成为了必要且适宜的研究工具。

因为定性研究方法是在理论和文献匮乏的领域里进行理论构筑工作的有效手段,并且尤其适合在中国背景下创建新的理论[2]。

而在定性研究的诸多方法中,扎根理论应当是最佳的选择。

扎根理论是由两位社会学者Barney Glaser与Anselm Strauss于1967年在其专著《扎根理论之发现:质化研究的策略》中首先提出的,其方法形成与来自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思想有关: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二是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强调从原始数据中提炼并构建理论,它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展示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优势与挑战。

我们将对扎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深度访谈研究案例,详细展示扎根理论在数据收集、数据编码、理论构建等各个环节的应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研究者如何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从访谈数据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并逐步构建出具有解释力的理论。

本文还将对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包括其灵活性、适用性以及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等。

我们也将探讨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如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主观性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从事深度访谈研究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扎根理论在定性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二、扎根理论与深度访谈的关联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从实际观察的数据中归纳出理论,而不是事先设定理论框架。

扎根理论强调对现象的深入理解,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逐步生成理论。

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则是质性研究中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详细的对话,获取丰富、细致的信息。

深度访谈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观点、经验和感受,从而获取真实、可信的数据。

扎根理论与深度访谈在质性研究中具有密切的关联。

深度访谈为扎根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在深度访谈中,研究者可以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交流,获取详细、全面的信息,为扎根理论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实证基础。

扎根理论为深度访谈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进行深度访谈时,研究者需要遵循扎根理论的原则和方法,确保访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获取高质量的数据。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要素、 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
费小冬 !
【 摘 & 要】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作为一套完整和独立 的 研 究 方 法 论, 扎根 理论在社会科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但是, 基于世界各地的研究者 对扎根理论的原始版本缺 乏 了 解 和 掌 握, 所 以 往 往 用 作 定 性 数 据 分 析 的 方 法、 而非研究方法论。本文在介 绍 和 解 释 扎 根 理 论 研 究 方 法 论 的 不 同 版 本 及 和 其 他方法论之比较的基础上, 主 要 介 绍 原 始 版 本 的 扎 根 理 论 之 要 素、 研究程序和 评判标准。本文的目的在于强调任何社 会 科 学 研 究 所 应 当 遵 从 的 “ 相关性” 和 “ 严谨性” 及 “ 研究方法论本身所隐含的学术态度和导向” 。 【 关键词】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定性研究
二、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不同版本及与 其他研究方法论的比较
% % 在现有的研究方 法论文献中, 至 少存 在 着 $ 个扎 根 理论 研究 方 法论 的 版 本: 格莱瑟 ( !"#$%& ) 和斯特劳斯 ( ’(&#)$$ ) 的原始版本 ( *&+,+-#" .%&$+*- ) ;斯 特 劳 斯 和 科 宾( /*&0+- )的 程 序 化 版 本 ( 1&*2%3)&#"+$%3 .%&$+*- ) ; 查美斯 ( /4#&5#6 ) 的构建型扎根理论 ( 74% /*-$(&)2(+.+$( ’ $ 811&*#24 (* !&*)-3%3 74%*&9 ) 。对使 用不 同版本的扎根理论研究者而言, 鉴于社会科学里大范围的范式、 学科 背景、 研究领域以及研究者各自研究问题等方面的差异, 学界在扎根 &’’( ) 。在现有的诸多关 理论的版本选择问 题 上 缺 乏 共 识( :%""$ , 于扎 根 理 论研究方法 论的文献中, 绝 大部 分 是 被认 为 违 背和 脱离原 始版本的 ( ;#.%$ , !""& : )(* + ))$ ) 。 关于斯特劳斯和科宾 的 指 令 性 扎 根 理 论 方 式, 有研究者已经观 察到, 他们的扎根理 论研究方法 论已 经 变得 相 当 程序 化 和过 于公式 化 ( <%"+# , &’’) : $," ) 。尽管如 此, 至今为止这个版本使用得最为广 泛。研究者应该清醒地 意 识 到, 问 题 不 是 谁 的 扎 根 理 论 是 对 的— — — 格莱瑟和斯特劳斯 ( !"#$%& = ’(&#)$$ , &’), ) 的 版 本、 斯特劳斯和科 宾 ( ’(&#)$$ = /*&0+- , &’’" ) 的 版 本、 抑或是格莱瑟 ( !"#$%& , &’’! ) 的版本— — —问题是你从他们那里可以学到什么, 如何去用, 如何用以 争 论、 维护和辩护你自己所采用的版本 ( /4%$"%& , &’’) , 转引自 ;#.%$ , !""& : ))! ) 。进一 步 来 说, 所 有 人 都 有 被 评 判 的 可 能。 而 你 应该从你的 ( 博士) 研究中获得一种 学 术 辩论 语 言, 这种持续的辩论 为不同知 识 的 不 断 涌 现 创 造 了 条 件 ( >#4- , &’’) , 转 引 自 ;#.%$ , !""& : ))! ) 。 在讨论不同版本的扎 根 理 论 研 究 方 法 论 的 同 时, 研究实践中扎 根理论和定性数据分 析 二 者 的 界 限 往 往 并 不 清 楚。 事 实 上, 正统地 # !"

建构扎根理论质性分析实践指南

建构扎根理论质性分析实践指南

“在建构扎根理论中,编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P58)
这句话指出了编码在建构扎根理论中的重要性。编码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概 念的过程,是进行质性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编码的准确性和精细度直接影响到 研究的深度和质量。因此,研究者需要熟练掌握编码技术,能够准确地分析和解 读数据。
“在建构扎根理论中,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分析。”(P73)
在数据分析方面,本书介绍了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码和 分析,以揭示被研究者的主观经验和观点。这里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文本分析、意 义建构、概念提取、理论构建等。本书还介绍了如何使用NVivo等质性分析软件 进行数据分析和理论构建。
在理论构建方面,本书强调了理论源于实践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如何从实地 研究中提取概念和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这里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理论框 架、假设提出、模型构建等。本书还介绍了如何对构建的理论进行检验和应用, 以验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谢谢观看
建构扎根理论质性分析实践指南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扎根
部分
扎根
方法
实际
分析
数据
分析
理论
理论 读者
构建
建构
介绍
应用
实际问题
解决
指南
运用
内容摘要
《建构扎根理论质性分析实践指南》是一本由著名社会学家格雷戈里·贝克尔所著的书籍,该书 主要介绍了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扎根理论是一种从实际数据中提炼理论的方法,它强调 从实际经验出发,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来构建理论。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指南,帮助 读者掌握扎根理论的分析技巧和方法,并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一、本文概述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是一种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它强调从实际数据中提炼和构建理论。

该方法论的核心在于通过对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从原始资料中发现和提炼出核心概念、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出新的理论。

本文将对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并掌握这一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起点、数据来源、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这些要素是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的基础,对于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阐述扎根理论研究的研究程序。

这包括从数据收集到理论构建的整个过程,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编码、分类和分析,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提炼出核心概念、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些步骤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的具体操作。

本文将讨论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评判标准。

这些标准用于评估扎根理论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包括理论构建的合理性、数据收集的充分性、数据分析的严谨性等。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评判标准,读者可以更好地评价和应用扎根理论研究的结果。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理解并掌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核心思想和方法,为进行高质量的定性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要素扎根理论是一种从具体实践出发,通过归纳分析建立和发展理论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从实际现象中提炼出理论,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出发去解释现象。

扎根理论方法论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收集:扎根理论的研究始于对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数据收集。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访谈、文档分析、观察等多种方式。

在收集数据时,研究者应保持开放和敏感,尽量捕捉到现象的全貌和细节。

数据编码: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码,即将数据转化为概念和范畴。

编码过程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层次,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归纳,将数据提炼成具有解释力的概念和范畴。

扎根理论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探讨及实践路径

扎根理论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探讨及实践路径

扎根理论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探讨及实践路径作者:史龙鳞钱文杰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4年第01期摘要: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能够衔接宏大理论与微观叙事,在呈现研究现象的本土特色、构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将扎根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发现其在研究问题提出、研究设计规范、中层理论建构等维度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较好的适配性,对于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存在的“有议题少问题”“有方法少设计”“有解释少理论”三重困境具有积极探索意义。

可以通过“产生研究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实施数据处理、实现理论构建”的路径将扎根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同时也应注意在理论触觉敏感、伦理关系影响、已知研究适用等方面存在的限度。

关键词:扎根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适用性;路径DOI:10.15938/ki.iper.2024.01.018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4)01-0109-06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方法论路径,旨在通过深度访谈或参与式观察,从原始田野资料中归纳出经验结论,并以此生成理论。

将扎根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构建与现实关切的统一性,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扎根本土、守正创新的时代新定位,并弥补既往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意识缺乏、研究技术与方法论脱节、理论抽象程度较低等不足。

鉴于此,本文将在借鉴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对于扎根理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扎根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运用效度及限度,并提供介入的可行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三重困境”质性研究作为一种探究行为与故事,以及它们交互方式的解释性理解方法[1],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使得如何提出科学(真实)问题、运用适当方法理解分析问题、构建合适理论层级解释问题等开始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或标准。

扎根理论在中国学术界的传播与应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

扎根理论在中国学术界的传播与应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

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源于1967年芝加哥大学巴尼·格拉泽和哥伦比亚大学安塞尔姆·施特劳斯两位学者的一项共同研究。

它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产生,其突破点是把认识论批评与行动的实践准则相结合,提出质性分析系统化拥有自己的逻辑后,是能够产生理论的。

该研究方法在当时的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纷纷加入扎根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使得该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管理学、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扎根理论自上世纪末陈向明老师介绍到中国,已经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应用情况如何?通过选择 2000—2016 年间CNKI收录的相关文献作为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对国内扎根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介绍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教授(美籍华人)于2004年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cocitation analysis)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 network scaling } PF 一NET)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进行计算,以探究领域或学科演进的主要路径及知识拐点,进而分析学科演化机制,对学科发展前沿做出合理预测。

此外,本文也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12007进行部分图表的绘制。

检索条件:核心期刊=Y或者CSSCI期刊=Y并且年 between (2000,2016 and 主题=扎根理论 and (精确匹配)二、数据的分析情况( 一)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1.扎根理论文献的年度变化国内学术界关注质性研究始于陈向明老师,陈向明老师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表了一系列介绍质性研究方法的期刊论文。

再之后的发展历程中,质性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

在2000年以来,CNKI搜索到的文献也主要是以陈向明老师对质性研究的方法介绍,对其应用型的文章鲜有。

扎根理论研究法及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运用-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扎根理论研究法及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运用-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扎根理论研究法及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运用-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引言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也译为定性研究)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近年来引起了各个学科领域的重视。

(Morse 2007: 34)质化研究在国内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已有一席之地,但与西方相比,国内质化研究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仍有待提高。

(张培2013: 67)扎根理论研究法(grounded theory method)作为重要的质化研究方法被认为是今日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走在质化研究的最前沿(Charma 2000: 130),该理论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且其基本原则也成为质化研究的一般指导性原理。

(孟娟2008: 173)扎根理论研究法早期虽然起源于社会学研究,后来却广泛运用于不同的领域,特别是护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中。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更是在西方形成了一个运用扎根理论方法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生活经验的繁荣时期。

通过扎根理论规范、严谨的研究程序所建构的理论牢牢扎根于经验数据,能够进行过程追溯和重复检验,研究的客观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使理论建构成为一个科学的过程,克服了一般定性研究缺乏规范的方法论支持,研究过程难以追溯和检验,以及得出的结论说服力不强的问题。

在对语言学知识尚缺乏充分的总结和归纳的前提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开展基于中国情境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是与西方应用语言学理论进行比较和对接的重要手段。

但目前国内语言学界发表的扎根理论研究成果明显是极少数,学者们对这一方法的运用也存在各种问题和困惑。

因此本文将对扎根理论研究法做一系统介绍,期待国内语言学研究者能关注到这一重要的研究方法,完善应用语言学方法论。

2. 扎根理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路扎根理论是由芝加哥大学的Barney Glaser 和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 Strause 两位学者共同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就是用归纳的方法对现象加以分析整理所得的结果,经由系统化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

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_王璐

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_王璐

第32卷第12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 ol.32N o.12 2010年12月F oreign Economics&M anagement Dec.2010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王 璐,高 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北京100190) 摘 要:近年来,扎根理论所提倡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质性研究方法,受到管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扎根理论要求严格实践“持续比较”和“理论取样”的基本思想,分别阐述了该理论的纵向理论建构与横向理论建构适用情景,指出了应该避免的使用误区,介绍了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操作步骤,并指出了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管理学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持续比较;理论取样;理论饱和;理论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90(2010)12-0010-09一、引 言 近年来,质性研究作为量化研究的有力补充,日益受到管理学者们的关注。

而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科学的质性研究方法论,也被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研究者所接受。

扎根理论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量化研究主要适用于考察已识别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对于没有得到清晰界定或者无法用既有理论来推导的现象缺乏识别和解释力,这就需要质性研究首先对要研究的现象进行界定或给出理论框架;二是扎根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因其较为科学的操作流程以及注重实践的方法论特点而受到重视。

[1]但是,扎根理论也因其发展时间较短,适用情景尚不清晰而在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

此外,运用该理论的具体操作流程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文将围绕以上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和评价,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展望,以为国内管理学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扎根理论的提出与基本思想 扎根理论是由Glaser和S trauss于1967年率先提出的,目的在于回应当时极其流行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向“宏理论”(g rand theo ry)发起挑战。

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

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

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强调从实际现象出发,通过系统、严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揭示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和机制。

在管理学领域,扎根理论的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组织行为、领导风格、企业文化等复杂现象,进而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首先介绍扎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然后分析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扎根理论在管理学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发展,为管理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理论指导。

二、扎根理论的核心概念与特点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论,其核心概念在于从实际观察的数据中构建并发展理论。

它强调研究者应深入实际,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发现并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内在逻辑。

扎根理论的核心特点包括以下几点:数据驱动:扎根理论强调从实际数据中提炼理论,而非预先设定理论框架。

研究者需要收集丰富的原始数据,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分析,逐步抽象出概念和范畴,进而形成理论。

归纳过程:扎根理论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具体案例出发,通过不断的比较和提炼,逐步抽象出一般的概念和理论。

这种归纳过程使得理论更加贴近实际,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理论构建:扎根理论的目标不仅仅是描述现象,更重要的是构建理论。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者可以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形成新的理论或对现有理论进行修正。

持续比较:在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不断地对数据和概念进行比较,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差异。

这种比较过程有助于揭示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有助于形成更具普遍性的理论。

循环往复: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研究者需要在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构建理论之间不断循环,通过不断的迭代和优化,逐步完善理论框架和解释力度。

扎根理论评述及其实际应用

扎根理论评述及其实际应用

扎根理论评述及其实际应用作者:田霖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0期摘要:扎根理论是当前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对其起源、研究方法、分歧与共识进行全面梳理,指出该理论尚待完善之处,并提出其未来可能的应用范畴与方向,为其理论及实践层面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创业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24-03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研究法是由芝加哥大学的Barney Glaser和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 Strauss(1967)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该理论在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认为是“最有影响的研究方式”及“质化研究革命的最前沿”。

扎根理论研究法弥补了质性研究只偏重经验传授与技巧训练的弱点,提供了一套明确、系统的策略,以帮助研究者思考、分析、整理资料,挖掘并建立理论。

一、扎根理论溯源扎根理论的产生有其不同的学术渊源,具体说来,分为以下层面:第一,量化研究的单一性。

受自然学科研究范式的影响,社会学研究者对具有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的调查方式、通过样本反映总体的量化研究亦十分青睐。

然而,大部分量化研究,其资料收集是研究者的自我报告,是一种简介的、被动的行为测量方式,无法真正洞悉社会现实中人们的行为,使得资料流于表面化、简单化,难以深入被调查者的思想深处,也无法解读回答者具体、细腻的生活场景。

第二,质化研究的限制性。

为了解决量化研究中的“强迫选择”、“削足适履”等诸多问题,质性研究方法沿着另一条路径进行探索,即通过尽可能全面、直接的观察及访谈,收集具体、详细的质性资料,获得效度较高、更为可靠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发展解释模型。

当然,质化研究也存在着若干限制,如研究的信度偏低,偏差不易察觉,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化、通则性程度较低等,使研究局限于“此时此地”的诠释。

定性分析中的扎根理论方法课件

定性分析中的扎根理论方法课件
联系
虽然扎根理论方法与其他定性分析方法在分析过程和结果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都强调 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释。
优缺点分析
优点
灵活性:扎根理论方法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特点进行灵活调整,具有较高的适 应性。
理论生成性:该方法能够从数据中生成新的理论,对于探索性和创新性研究尤为适 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注重比较
通过对不同案例之间的比较,发现相 似性和差异性,从而丰富和完善现有 理论。
针对性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具有代表 性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现象 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案例数据收集与整理
多源获取
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观察 、深度访谈等方式获取多 源数据,以保证数据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
详细记录
选择性编码与理论构建
选择性编码
在轴心式编码和关系建立的基础上,选择与核心概念最相关的概念和范畴进行深 入研究。
理论构建
根据选择性编码的结果,构建理论模型或理论框架,解释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
03
扎根理论方法在定性分析中的 应用
案例研究设计
理论导向
扎根理论方法以理论为导向,从现有 理论出发,寻找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理 论依据,设计案例研究方案。
互动与比较
在资料收集和分析过程中,注重对 不同观点和理论进行比较和互动, 以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
适用范围与优势
适用范围:扎根理论方法适用于各种需 要深入了解研究对象、构建理论或解释 现象的场合。
深入性:通过逐级编码和分析,该方法 能够深入挖掘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规律, 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论。
系统性:该方法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 和分析的系统性,能够保证研究的全面 性和客观性。

科学环扎根理论

科学环扎根理论

科学环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由两位美国学者格拉斯(Barney Glaser)和施特劳斯(Anselm Strauss)在1967年出版的合著《扎根理论的发现》(Discoveryo/Gnmmkd JTmry)中首次提出的。此后,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两位学者以及他们的学生对这种研究路径(approach)做了一些修改。
扎根理论是一种研究路径,而不是一种实体的“理论”。

其要义可以被总结为:研究的目的是生成理论,而理论必须来自经验资料;研究是一个针对现象系统地收集和分析资料,从资料中发现、发展和检验理论的过程;研究结果是对现实的理论呈现;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程序而被发现的理论被称为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者喜欢分析胜过描述,喜欢新鲜的概念类属(category,即在一个更抽象层次上组合起来的概念群)胜过预先设定的观点,喜欢系统聚焦的、连续收集的资料胜过大量同时收集的资料。。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一、本文概述扎根理论是一种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定性研究方法,它强调从实际观察出发,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数据来生成理论。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文章将首先介绍扎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然后详细阐述其核心思路,包括如何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概念、如何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形成理论等。

接着,文章将介绍扎根理论的具体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理论构建等步骤,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操作指南。

文章将讨论扎根理论的优点、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掌握扎根理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应用于自己的研究中。

二、扎根理论的发展历程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从具体情境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理论。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社会学家巴尼·格拉泽(Barney Glaser)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Anselm Strauss)共同提出。

在扎根理论的初期阶段,格拉泽和施特劳斯强调了对实际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归纳,认为只有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细致观察和理解,才能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规律性模式。

他们提倡“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即从具体个案出发,逐步归纳出更广泛的概念和理论。

随着扎根理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应用这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扎根理论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特征和方法论体系。

例如,它强调对研究问题的敏感性,认为研究者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发现和探索新的研究问题;它也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认为只有真实的数据才能产生有效的理论。

近年来,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被用于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也被用于指导实践和政策制定。

随着大数据和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扎根理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智库知识服务效能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智库知识服务效能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智库知识服务效能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目录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2. 文献综述 (5)2.1 国内外科技智库发展现状 (6)2.2 知识服务效能评价研究现状 (7)2.3 扎根理论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 (8)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0)3.1 研究方法 (12)3.2 数据来源 (13)4. 影响科技智库知识服务效能的因素分析 (14)4.1 内部因素分析 (15)4.1.1 组织结构与文化 (17)4.1.2 人员素质与能力 (18)4.1.3 管理制度与流程 (19)4.2 外部因素分析 (21)4.2.1 政策环境 (22)4.2.2 社会经济条件 (23)4.2.3 科技发展水平 (25)5. 扎根理论在科技智库知识服务效能提升中的应用 (26)5.1 扎根理论概述 (27)5.2 扎根理论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28)5.3 扎根理论在科技智库知识服务效能提升中的应用策略 (29)6. 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31)6.1 实证研究设计 (32)6.2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34)6.3 案例分析 (35)7. 结果讨论与应用建议 (36)7.1 结果讨论 (38)7.2 应用建议 (39)8. 结论与展望 (40)8.1 主要研究结论 (41)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2)8.3 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启示 (43)1. 研究背景与意义科技智库作为科技决策的重要支撑力量,其知识服务效能的提升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科技信息更新迭代迅速,科技问题日益复杂,科技智库面临着处理海量信息、洞察科技趋势、精准服务决策等新的挑战。

传统依靠专家经验和文献回顾等方式提供的技术服务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科技需求。

探索有效提升科技智库知识服务效能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质性研究方法,能够从实践中凝练出理论框架,揭示复杂现象背后的内在逻辑关系。

有用扎根理论与内容分析法

有用扎根理论与内容分析法
• 扎根理论(Grounded thoery):不建空 中楼阁
• 社会研究的两个极端:巨型/宏大理论 (grand theory)缺乏经验资料的支持, 经验研究缺乏理论提升(例:孔德与凯特 莱,没达到现代科学方法要求的演绎与归 纳相结合)
• 黙顿:中层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法
• 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扎根理论的发现》 (1960s):扎根理论是用归纳与演绎方法,在 系统化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验 证已有理论或发展出新的理论成果。扎根理论方 法的形成与美国符号互动理论、实用主义思想、 科学的逻辑、工作社会学(《扎根理论的发现》 的基础是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实地 观察)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扎根理论研究法
• 关联式编码
• 目的是在范畴与范畴之间建立联结,用来表明资 料中各部分之间存在的逻辑关联(如因果关系、 过程关系、结构关系、功能关系)。关联式编码 能够将经验材料以新的、更清晰、更整合的方式 组织起来。关联式编码也叫轴心编码,因为研究 者一次只围绕一个范畴加以研究,从该范畴出发 建立各种相关关系。研究这些相关关系时应考虑 到研究对象的意图与动机及其社会文化因素,用 典范模型(paradigm model)来完成各范畴间 的联结。
但实际的后果亦常常出人意料,研究者的善意“指导”、倾心“辅导”容易对中小学教师构成某种知识霸权或话语霸权之类的压抑,
内容分析法 研究者善意地“介入”,必然会招致某种来自教师排斥的尴尬。
编码意味着初步理论开始形成,理论返回来又会指导下一步的资料收集。 选择编码建立在关联式编码基础上,进一步选择一个核心范畴,并有系统地加以说明、检证与补充。 “行动研究”的提出与美国社会独特的“实用主义”的思想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 扎根理论:知识的积累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客观事 实的基础上,在实证资料中获得实质理论,再从 实质理论上升为形式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2014年07月14日13:59 来源:《东方论坛》(青岛)2007年4期作者:李志刚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58 【英文标题】The Study of Grounded Theory in Business ResearchLI Zhi-gang(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71,China)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07)04-0090-05定性研究是一组各类研究方法的统称,如民族志法、自然探究法、片段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生态样本记录分析法等等都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1](p27)。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被视为是定性研究方法中比较科学有效的一种方法[2](p105),此理论最早由二位社会学者Galsser & Strauss在1976年发展出来。

所谓扎根理论,是指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搜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它在某一场合可能指代一种研究方法,在另一场合则可能指代基于该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

Strauss & Corbin指出,扎根理论强调理论的发展,而且该理论植根于所搜集的现实资料,以及资料与分析的持续互动[3](p65)。

一、扎根方法适用的领域及研究前提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劣势,都有不同的擅长领域。

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意味着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思路。

同时,方法的选取和使用更要源于研究主题的性质,恰当的将研究问题与方法有机结合,是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的必要条件。

(1)扎根理论法的特点在于其认为社会学需要建立理论,它认为定性研究或任何研究都应着重资料分析与理论建立[4](p34-36)。

因此,该研究方法比较适用于那些现有理论体系不是很完善、很难有效解释实践现象的领域,或者也可以说是存在理论的空白点、出现了一些全新现象的领域。

比如,笔者曾参与了科技部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挪威国家应用科学研究所(Faro)的一项合作研究,该课题基于深入访谈实地调研了四川和青海两省的大样本企业,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信息。

在资料整理分析时,课题组发现存在一种创业者多次直接或间接参与创建新企业的“连次创业”现象(笔者给此现象的命名),这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国内外对企业创业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成果颇多,各种原因所致,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与研究目的、研究地域、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高度相关,从而显得千姿百态。

鉴于“连次创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现象,相应的研究比较少,而我国西部地区又具有独特的区情,于是,在掌握了翔实的企业访谈资料基础上,笔者运用扎根理论法进行了资料分析,得出了一些关于“连次创业”问题的初步结论[5](p87)。

(2)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个不断比较、思考、分析、转化资料成概念以建立理论的过程[6](p113)。

这种重视资料、重视互动的方法特性,使得研究者可以借助和事件当事人的连续、亲密互动和抵近观察来收集资料。

在与事件、现象的互动中,研究者用以提炼全新结论的理论敏感性不断提高,其归纳提炼的研究结论也逐渐丰满。

扎根理论对资料的依赖性,使得其与案例研究方法紧密联系起来。

这是因为基于案例的选取和资料收集才能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扎根分析,对于企业问题的研究更是如此:深入企业现场的案例调研能够使得研究者有机会获取被访问者对有关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并且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多次反馈达到充分沟通,从而保证了研究者所获取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丰富性。

案例研究方法曾经在某段时期被研究者所质疑,是扎根理论的出现及其资料分析的严密性、科学性带来了案例研究方法的复兴。

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扎根理论方法的资料搜集与分析是一并发生、同时进行、连续循环的,也就是研究者要以研究过程中分析所得的暂时结论为指导,不断审查资料的储备丰裕度,不断调整分析的重点方向,不断进行资料的补充工作。

这与一般定性研究方法资料收集完毕后展开集中分析的做法有很大区别[7](p126)。

扎根理论法要求边收集资料、边分析资料、边补充资料、边调整研究的具体方向或重点,这就使得研究者最初界定研究领域或主体时不能过于狭窄,而其整体控制能力和动态灵活性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扎根理论方法的一般分析流程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核心是资料收集与分析过程,该过程既包含理论演绎又包含理论归纳。

扎根理论资料收集方法与其他定性研究没有显著区别,而其资料分析则要求严格。

Strauss(1987)将扎根理论对资料的分析称为译码(coding),系指将所搜集或转译的文字资料加以分解、指认现象、将现象概念化,再以适当方式将概念重新抽象、提升和综合为范畴以及核心范畴的操作化过程。

该过程要忠实于资料,挖掘出资料的范畴,识别出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的维度。

范畴间复杂交错的本质关系就是研究所得的理论,也就是说扎根理论研究之目的在于从理论层次上描述现象的本质和意义,从而建立一个适合于资料的理论。

通过对多种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得出比较规范的扎根理论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图1 扎根理论研究的一般流程②资料来源:根据Pandit(1996). The Creation of Theory: A Recent Application of 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 The Qualitative Report.Vol.2.No.4编制。

一般观点认为,扎根理论方法既然是一种从现象归纳理论的技术,那么其对文献的依赖度就应该是非常低的,而且大量的文献成果说不定还会起到打乱研究者思路的负面作用。

实际上,文献分析也是扎根理论方法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基于文献回顾和分析,我们才能够识别出哪些研究命题可能会存在理论空白点,或者既有的理论是否真的无法有效解释现象,这是选择研究方向的前提;另一方面,任何社会现象都存在某种联系,不可能有完全孤立的现象或理论。

因此,扎根方法最终提炼的结论需要与既有理论进行比较、互验,既有理论也可能丰富扎根理论成果,更何况扎根分析的一些概念和范畴还可能直接引自文献资料。

同时,扎根理论对资料信息的丰富度和代表性要求较高,这就使得案例的选取显得非常重要。

定性研究的抽样必须要以能深度、广泛和多层面反映研究现象的资料为样本,而不能像定量研究那样选取能代表人口并推论到人口母群体的样本[8](p102-104)。

定量研究的样本注重代表性,倾向于样本的随机本质和统计推论所需的数量要求,而定性研究则注重样本信息的丰富性和内涵深刻性。

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一般有访谈、观察和企业文档三种方法,其中访谈是最重要的一种直接接触企业、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手段。

访谈具有及时辩明问题的特性和很强的灵活性。

同时,访谈还具有启发性,研究者可以在访谈中发现实践中的新思想、新做法。

甚至连被访谈者也没有意识到的思想火花,研究者都可以对其加以显性化、条理化、系统化,进而升华至理论层面。

因此,访谈可能会增加研究者发掘理论空白点的机会,适合于对那些新现象和新事物的深入研究,这正好满足了扎根理论研究议题新颖、亟待挖掘理论的要求。

为了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在资料整理方面,需要通过多种数据的汇聚和相互验证来确认资料的有效性。

接下来,资料的具体分析过程包括开放性、主轴和选择性译码三个主要阶段,这是扎根理论最具特色也最为关键的部分,我们在下面详细论述并辅以实例探讨。

三、扎根方法的分析技术及例举扎根理论方法对资料的分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依次为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

这三重译码虽然在形式上体现为三个阶段,但实际的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可能需要不断地在各种译码之间来回转移和比较以及建立连接。

(1)开放性译码开放性译码指将企业资料记录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也就是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并把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综合的过程。

开放性译码的目的在于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也就是处理聚敛(Convergence)问题[9](p35)。

开放性译码的程序为定义现象(概念化)——挖掘范畴——为范畴命名——发掘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的维度。

对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的维度进行界定,是为了确保概念到范畴的提炼操作尽量科学贴切。

为了说明开放性译码过程,我们以“蒙牛资料记录”分析中部分资料的开放性译码作为举例[10](p5),具体如表1所示:这里的概念和范畴命名有多重来源:文献资料、访谈记录、小组研讨或研究者“新创”,其原则标准是一定要能够真实、准确反映现象的本质。

同时,概念和范畴的得出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为了找到最能反映资料本质的概念和范畴,我们在资料和概念、范畴间不断循环往复考察。

而且,概念和范畴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或者是由于我们研讨后找到了更贴切的概念,或者是由于我们对资料的理解有了新的进展。

经过以上的第一层译码分析,得出的概念和范畴都逐次暂时替代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内容,我们对资料的精炼、缩编和理解也在逐渐深入,继而分析和研究复杂庞大的资料数据的任务转而简化为考察这些概念,尤其是这些范畴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结。

不对资料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扎根理论研究的后续分析和成果展示是无法进行的。

换言之,概念化和范畴化将收集来的资料转换为一个个利于比较和分析的单位,促动研究者对资料里反映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导着研究者对各种假设和现象提出质疑,推动了研究者进一步探索、识别和导出范畴间的新关系。

(2)主轴译码在概念化和范畴化阶段,研究者将资料分解并指认出范畴,该过程对资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抽象和提炼,但最终得出的范畴几乎都是独立的,其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深入探讨,而关系的建立是得出结论的必要前提。

为此,要将各个独立的范畴加以联结,将被分解的资料重新整合,这有赖于主轴译码阶段典范模型工具的运用。

主轴译码是指通过运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型,将开放性译码中得出的各项范畴联结在一起的过程[11](p108)。

主轴译码并不是要把范畴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全面的理论架构,而只是要发展“主范畴”和“副范畴”。

换言之,主轴译码要做的仍然是发展范畴,只不过比发展其性质和维度更进一步而已。

典范模型是扎根理论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用以将范畴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挖掘范畴的涵义,其作用体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产生某个事件的条件、这个事件所寄寓的脉络(也就是该事件在维度上的位置),以及在事件中行动者采用的策略和采用后的结果,来帮助我们更多、更准确地把握该范畴,从而实现了剖析范畴内涵和识别范畴关系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