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的性质与特征
讲述断层的野外鉴别
![讲述断层的野外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be5b588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b.png)
讲述断层的野外鉴别断层是地壳中产生的一种地质构造,它是地壳中岩层因应力作用而发生断裂的现象。
为了准确鉴别断层现象,野外地质学家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以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方式,阐述断层的野外鉴别方法。
首先,断层的鉴别可以通过地貌特征来进行。
断层通常会导致地表的形态变化,如山脉、峡谷、地溃、断崖等地形的存在。
在野外考察中,我们可以观察地表的地貌特征,特别是两侧地形的差异,以判断是否存在断层。
其次,断层的鉴别还可以通过地层的变化来进行。
岩层在断层发生后会出现错断、错位、断裂等现象,从而导致地层的不连续性。
在野外地质调查中,我们可以观察周围岩层的连续性,特别是两侧岩层的差异性,以推断是否存在断层。
第三,断层的鉴别还可以通过断层面和断层带的特征来进行。
在野外调查中,地质学家可以观察断层面的形态、坡度、岩石断面以及断层构造等特征来判断是否存在断层。
此外,断层带周围常常会有破碎带、韧性变形带或者矿化带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确认断层的存在。
最后,断层的鉴别还可以通过构造地震地质学方法来进行。
野外地质学家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状况,观察地震带分布的情况,以及地震震级的差异,来推断是否存在断层。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地震记录、地震震源机制等资料,进一步确认断层是否存在。
在进行断层的野外鉴别时,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同时加强对地质构造的认识和理解。
合理利用相关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知识,结合野外观察和实地考察,才能够准确鉴别断层的存在与性质。
断层的鉴别对于地质灾害、资源勘探和地质环境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断层鉴别的能力和水平。
第十一章 断层概论讲解
![第十一章 断层概论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dbaea3ea98271fe900ef902.png)
主应力与各种断层关系小结
Anderson(1951)根据主应力的性质, 结合莫尔-库伦准则分析,总结了近 地表地壳中断层产生与主应力性质和 方位的关系: σ3是垂直时形成逆(冲)断层; σ1是垂直时形成正断层; σ2是垂直时形成走滑(平移)断层。
第四节 断层岩
断层岩及其研究意义
断层岩:是断层两壁岩石在断层作用过程中被改造成 不同结构或不同成分的岩石。 研究意义: (1)断层岩本身就是断层存在的一种良好标志; (2)断层岩属性可以判断变形的性质:脆性或韧性; (3)测定断层温度和压力; (4)判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特征:断面产 状较陡,倾角 多在450以上; 一些大型正断 层往往上陡下 缓总体形态呈 铲状、犁状或 勺状。
2、逆断层:指断层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根据 断面倾角的大小,又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高角度逆断层:断面倾角在450以上。
低角度逆断层:断面倾角小于450。
逆冲断层:位移量较大的低角度逆断层,倾角在300左右。
特征:断面平直光滑、近于直立,剪切性质突出。根据 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不同,又可分为: 左行平移断层/右行平移断层 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则称为走滑断层。
4、斜向滑动断层:命名时可采用组合命名法。
5、枢纽断层:断层两盘相对发生大的旋转(分为旋转 轴位于断层一端或断层中部一点两种情况)。
第三节 断层形成机制 (安德森模式)
玻化岩是在断层强烈快速研磨和错动 过程中产生剪切热,从而诱发局部熔 融,而后又迅速冷却,形成外貌似黑 色玻璃质的岩石,称为玻化岩或假玻 玄武岩(pseudotachylyte)。
玻化岩(假玻玄武岩)
玄武岩(basalt) 成分特征:因断层岩石不同而不同; 结构特征:黑色似玻璃质,隐晶质结构; 成因特征:快速地震过程中产生的岩石,
断层的基本特征_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断层的基本特征_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77711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c.png)
断层的基本特征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断层是地壳中的一种重要地质构造,广泛存在于全球各个地区。
它是指地壳岩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发生剪切断裂,导致岩块相对位移的现象。
断层不仅仅是一个构造界线,还是引发地震、影响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因此,了解断层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每个部分都涵盖了与断层相关的重要内容。
第一部分为引言,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文章所探讨的话题背景,并简要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标。
第二部分将着重介绍断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定义和分类,以及由断层造成的地质现象和形态特征。
我们将详细说明不同类型的断层及其特点,并列举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第三部分将详细解释和说明断层形成的过程。
首先探讨构造运动对断层形成的影响,然后探究地壳应力和变形所导致的断层滑动机制,并介绍岩石变形机制与断裂面发育原理。
第四部分将总结断层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们将重点探讨地震与断裂带之间的关系,并简要说明断层对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流动的影响以及对土地利用和人类建筑风险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所述断层的基本特征和形成过程,并强调其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应对措施的意义。
同时,我们还将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以促进对断层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断层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断层,可以增进我们对地壳构造运动及相关现象的理解,为地质灾害防治、土地规划、资源开发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能够为未来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断层的基本特征:2.1 定义和分类:断层是地壳中由于构造力作用下而导致的岩石断裂带。
它通常沿着地壳中现有的裂隙或弱面发育,使得原本连续的岩石体被分隔成两个或多个块体。
断层可以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滑动方式、滑动方向和位移量等。
浅谈一种常见地质现象—断层
![浅谈一种常见地质现象—断层](https://img.taocdn.com/s3/m/de1be78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5.png)
浅谈一种常见地质现象—断层论文提要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对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它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害.认识各种断层,研究它的性质、分布规律、活动特点和成因,有助于利用它有利于人类的一面,避开它不利于人类的一面。
断层除了找矿物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有密切关系外,和石油地质也有紧密的联系,它的一方面可以起到聚集油气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会破坏已经形成的油气藏。
野外观测是研究断层的主要途径,它包括发现和判别断层存在的标识;确定断层的性质和类型;测量断层的产状要素;查明断层的发育和形成时期;研究断层和矿产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正文一、断层的定义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
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地壳中岩石的断裂。
地壳的挤压力或张力使断裂两侧的岩块发生相对位移.断层的长度可由几公分到数百公里,沿断裂面(断层面)的位移也可由不到1公分到数百公里。
位移往往分布在由无数单个断层组成的断层带内,断层带可宽数百分尺。
断层分布不均匀,在某些大区域内一个断层也没有;而一些地区则被各样大小的无数断层所切割。
断层有直立的、水平的,或向任何角度倾斜的。
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
二、断层存在的标识(一)断层的重复与缺失由于断层作用破坏了地层的正常层序,可以造成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它一般是走向正断层或逆断层造成的(如图1所示).(二)构造的不连续主要表现为岩层、岩脉、矿层、褶曲轴线等在延伸方向上突然中断或错开,这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
(三)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1、擦痕:是断层两侧的岩块相对滑动和摩擦留下的痕迹,是断层运动过程中由被压碎的岩石细颗粒在断层面上碾磨划而成的。
2、破碎带及构造岩:断层破碎带是由于断层两盘岩石的相互挤压、错动中常使断层面附近的岩石被挤压搓碎,形成与断层面平行的破碎带。
论正断层的性质与特征
![论正断层的性质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e5f1f8a680203d8ce2f24be.png)
论正断层性质与特征一、问题的提出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与断层的性质有关。
如:水文地质中断层的导水性,断层与矿井突水淹井的关系;瓦斯地质中断层的开放性,断层与瓦斯赋存、瓦斯涌出及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等。
显然,断层的性质具有致关重要的作用,是分析问题的基础,没有对断层性质的准确判断,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
正断层是地台区一种最常见的构造类型。
一般认为正断层为张性断层,并具有张性断层的一般特征。
如断层面比较粗糙、断层角砾多棱角状、次棱角状、排列杂乱无章、没有强烈积压形成的复杂小褶皱等现象。
但大量的实际观测表明,正断层并非主要是张性,而是剪性,并具有剪性断层的一般特征。
二、正断层性质从理论上来说,正断层既可以是剪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剪破裂,也可以是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张破裂。
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的破裂方式主要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1)岩石的抗剪强度和抗张强度。
由于岩石的抗张强度仅为抗剪强度的1/3,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岩石更容易发生张破裂;(2)岩石变形的地质环境。
断层一般形成在地下围压很大的环境条件下,围压的作用不利于张性破裂的形成,而对剪破裂的发育比较有利。
(3)构造应力场性质。
岩石在张应力作用下,超过其抗张强度形成张性破裂;在压应力作用下则形成剪性破裂。
可用剪切破裂摩尔圆图解来说明(略)。
从实际来看,断层一般形成在地下围压很大的条件下,在压应力作用下,主要形成剪性破裂,只有在张应力作用下才形成张性破裂。
因此,尽管岩石的抗张强度远小于抗剪强度,但由于受环境围压条件的作用,岩石中更多形成的是剪切破裂,而不是张破裂。
如,岩石中的节理主要为剪节理,张节理比较少见。
节理的性质尚且如此,由张节理进一步发育所形成的典型张性断层更为少见。
三、正断层特征断层的特征一般包括断层面特征、构造岩特征、断层两盘伴生构造特征及断层的组合特征等四个方面。
断层的特征决定于断层的性质。
比较明显反映断层性质的特征是断层面特征、构造岩特征和断层两盘伴生构造特征。
断层分类知识点总结归纳
![断层分类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c61cf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d.png)
断层分类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按照断层平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分为:1. 正断层:也称拉张断层,是地壳拉张运动的结果,地层在断层上方相对下沉,地壳向两侧平移,形成伸展地貌。
2. 逆断层:也称压缩断层,是地壳挤压作用的结果,地层在断层上方相对抬升,地壳向两侧挤压,形成挤压地貌。
3. 左行断层、右行断层:根据断裂带的滑动方向,断层可以分为左行断层和右行断层。
左行断层是指断层左侧相对右侧向前移动,右行断层则相反。
这是结合地质构造和地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类,也对构造运动特征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二、按照形成原因和性质可以分为:1. 构造断层:是由地壳的构造运动引起的,包括拉张断层、挤压断层、走滑断层等。
构造断层是地壳构造运动的结果,常见于活动带附近,也是地震活动的重要区域。
2. 热液断层:是由热液活动引起的,地球内部的热液通过断层裂缝渗透到地表,形成矿物化和岩浆活动。
热液断层对于矿产资源的成矿作用和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3. 沉积断层:是沉积层的断裂带,由地质作用引起地层断裂和错动,对地层的连续性和地层中蕴藏的资源有一定的影响。
4. 次生断层:是在地质构造活动停止后形成的,通常是由地壳应力的重新分布和调整引起的,对地壳的形变和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按照规模和性质可以分为:1. 主要断层:指大规模、长短不一、错动位移大、对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影响明显的断层,通常是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
2. 次要断层:指规模较小,错动位移不大,对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的断层,通常是构造运动的次要表现。
三、按照地质地貌特征可以分为:1. 地表裸露的断层:经过地表侵蚀后形成的露头或陡坎状的地表形貌,反映了断层的错动和地表地貌的变化。
2. 隐蔽的断层:在地表没有明显的露头和地貌特征,需要通过地质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才能发现。
四、按照构造层位可以分为:1. 基底断层:位于地壳最下部、与地幔相邻的地壳基底边界上的断层,是地壳最重要的地质界面之一。
断层分类知识点总结
![断层分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3e37f0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b.png)
断层分类知识点总结一、断层的定义断层是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发生的断裂,是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
断层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和地壳应力有关,是地质学中研究地壳变动和地质灾害的重要内容。
断层在地质学和地理学上由于其形成过程、性质和地质结构等特点的不同,通常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二、断层的分类1. 按断裂方式分类(1) 弯曲式断层:断层面与地表呈曲线状的断层,通常是由于构造应力造成的地表变形引起的。
(2) 正断层:指岩石相对移动的方向与断层面上的相对移动方向一致的断层。
(3) 逆断层:指岩石相对移动的方向与断层面上的相对移动方向相反的断层。
(4) 转移断层:指与正断层和逆断层相交的断层,岩石在断层面上的相对移动方向与正断层和逆断层不一致。
(5) 横滑断层:指断层面上的相对移动方向为平行或近平行,即岩石的相对移动方向与断层面的方向基本一致。
2. 按照形成机制分类(1) 构造断层:主要受构造应力造成,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通常是与地震有关的重要断层类型。
(2) 侵蚀断层:主要受侵蚀作用造成,是地表侵蚀的结果,通常是在地质实验中露出地表的断层。
(3) 熔融断层:主要受火成岩熔变作用造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断层,通常在火山地区或岩浆岩地区发育。
3. 按照地质时代分类(1) 古断层:指形成于远古地质时期的断层。
(2) 中断层:指形成于中生代地质时期的断层。
(3) 新断层:指形成于新生代地质时期的断层。
通常这些断层还会和当前地质构造运动有关,是地震活动的重要地质过程。
4. 按照运动性质分类(1) 主要断层:指在构造运动中产生的重要地质断层,通常对构造过程和地质变动具有重要意义。
(2) 次要断层:指在构造运动中产生的次要地质断层,通常在地质构造学和结构地质学研究中较少被提及。
5. 按照规模和形态分类(1) 巨型断层:指规模巨大、形态复杂的断层,通常伴随有大规模地震活动,对地质变动和地质构造有重要影响。
(2) 中型断层:指规模适中、形态复杂的断层。
简述断层的野外判别标志
![简述断层的野外判别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15dc69e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e.png)
简述断层的野外判别标志
断层是地壳中存在的岩石层面或岩石体之间的裂隙,通常与地震活动相关。
在野外勘察中,为了判别断层的存在和性质,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标志:
1. 地形标志:断层通常在地表上形成一系列的地形特征,如断崖、地裂、悬崖等。
这些标志可以帮助判断断层的位置和方向。
2. 岩石标志:断层两侧的岩石通常有不同的性质和结构。
例如,一侧的岩石可能被挤压或拉伸,形成瘤状或伸展结构,而另一侧则可能出现断块或断裂带。
3. 地球物理标志:断层会影响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
地震波传播速度、重力场、磁场和电性等都可以用来检测可能的断层。
4. 地质标志:断层的存在会改变岩石层面的相对位置和性质,如变形和变质。
通过观察岩石的结构、化学成分和变质程度等特征,可以判断断层的存在和性质。
以上是断层的一些野外判别标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 1 -。
断层的性质与特征
![断层的性质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49e9d89f5335a8103d220a5.png)
断层本量取特性之阳早格格创做一、问题的提出死产试验中,时常逢到一些问题取断层的本量有关.如:火文天量中断层的导火性,断层取矿井突火淹井的关系;瓦斯天量中断层的启搁性,断层取瓦斯赋存、瓦斯涌出及煤取瓦斯超过的关系等.隐然,断层的本量具备致关要害的效率,是分解问题的前提,不对于断层本量的准确推断,必定引导过失的论断.正断层是天台区一种最罕睹的构制典型.普遍认为正断层为弛性断层,并具备弛性断层的普遍特性.如断层里比较细糙、断层角砾多棱角状、次棱角状、排列治七八糟、不热烈积压产死的搀纯小褶皱等局里.但是洪量的本量瞅测标明,正断层并不是主假如弛性,而是剪性,并具备剪性断层的普遍特性.二、正断层本量从表里上去道,正断层既不妨是剪应力效率下产死的剪破裂,也不妨是弛应力效率下产死的弛破裂.正在构制应力效率下,岩石的破裂办法主要决断于以下三个果素:(1)岩石的抗剪强度战抗弛强度.由于岩石的抗弛强度仅为抗剪强度的1/3,果此,正在自然条件下,岩石更简单爆收弛破裂;(2)岩石变形的天量环境.断层普遍产死正在天下围压很大的环境条件下,围压的效率不利于弛性破裂的产死,而对于剪破裂的收育比较有利.(3)构制应力场本量.岩石正在弛应力效率下,超出其抗弛强度产死弛性破裂;正在压应力效率下则产死剪性破裂.可用剪切破裂摩我圆图解去证明(略).从本量去瞅,断层普遍产死正在天下围压很大的条件下,正在压应力效率下,主要产死剪性破裂,惟有正在弛应力效率下才产死弛性破裂.果此,纵然岩石的抗弛强度近小于抗剪强度,但是由于受环境围压条件的效率,岩石中更多产死的是剪切破裂,而不是弛破裂.如,岩石中的节理主要为剪节理,弛节理比较少睹.节理的本量尚且如许,由弛节理进一步收育所产死的典型弛性断层更为少睹.三、正断层特性断层的特性普遍包罗断层里特性、构制岩特性、断层二盘伴死构制特性及断层的推拢特性等四个圆里.断层的特性决断于断层的本量.比较明隐反映断层本量的特性是断层里特性、构制岩特性战断层二盘伴死构制特性.弛性正断层的特性如百般教科书籍形貌战人们常常所认识的那样,此不赘述.底下着沉叙述剪性正断层的普遍特性.根据E. M. Anderson(1951)应力状态分解,剪性正断层取顺断层、仄移断层的产死体制真量上是一般的,均属于剪破裂,果此,应当具备类似的压剪性构制特性(略).但是本量钻研标明,断层特性的不共也是比较明隐的:(1)剪性正断层的压剪性构制特性最强,仄移断层较强,顺断层最强.局里明白,由剪性正断层——仄移断层——顺断层,其构制特性表示为“弛剪性——剪性——压剪性”的递变序列.(2)构制岩分戴性的好别.剪性正断层分戴性最明隐,其次是仄移断层,顺断层最强.家中瞅测标明,如坚决层戴内百般构制岩均较收育的话,紧靠断层里的是断层泥,而后,离启断层里依次是碎粉岩、碎粒岩、断层角砾岩(图1). 图1 构制岩分戴示企图四、效率剪性正断层特性果素分解剪性正断层特性总体上介于弛性正断层取剪性顺断层、仄移断层之间,其根根源基本果是空间应力状态效率的不共制成的.(1)应力的本量决断剪性正断层具备共顺断层、仄移断层类似的构制特性,即剪性.(2)构制应力场(σ1、σ2、σ3)的空间效率状态分歧,决断了剪性正断层取顺断层、仄移断层的构制特性又有一定的不共,而取弛性正断层有一定的相似性(图2).剪性正断层:“主能源σ1”笔直进取,推动断层下盘——“主动盘”沿下角度断裂里进取疏通,断层二盘相互效率力较强,压剪性构制特性不超过.顺断层:“主能源σ1”火仄,推动断层上盘——“主动盘”沿矮角度断裂里进取疏通,断层二盘相互效率力热烈,果此,表示出典型的压剪性构制特性.仄移断层:断层二盘做火仄目标疏通,相互效率力介于剪性正断层战顺断层之间.弛性正断层:“主能源σ3”火仄,正在沉力效率下断层上盘——“主动盘”沿下角度断裂里背下疏通,断层二盘相互效率力很强,果此,浮现出典型的弛性构制特性.图2 断层产死的应力状态图解共顺断层、仄移断层、弛性正断层一般,剪性正断层的特性还受其余果素的效率,并表示出一定的变更.如岩石力教本量、岩体结构、断层里产状、断层产死的天量环境条件等,隐然韧性岩石、薄层坚韧性岩层互层、矮角度断层、下温下压天量环境条件下,其压剪性特性比较明隐,反之,弛性特性明隐,正在本量应用中要简直分解.五、论断(1)正断层包罗剪性正断层战弛性正断层,自然界中以剪性正断层为主.(2)剪性正断层的构制特性总体上为剪性,但是表示出一定的弛性特性;弛性正断层具备典型的弛性构制特性.剪性正断层的构制岩具备空间分戴性.(3)构制应力场的空间效率状态是效率断层特性的决断性果素,其次是岩石力教本量、岩体结构、断层产状、断层产死的天量环境条件等.纲要表里战本量钻研标明,正断层有剪性战弛性二种力教本量,并以剪性为主.剪性正断层的构制特性总体上为剪性,但是表示出一定的弛性特性;弛性正断层具备典型的弛性构制特性.剪性正断层的构制岩具备空间分戴性.构制应力场的空间效率状态是效率断层特性的决断性果素.关键词汇:正断层力教本量构制特性参照文件断层的典型及特性压性断层1.断裂里往往呈舒慢波状,沿走背目标更加明隐2.断裂里上常有较多的揩痕、阶步、磨光里.并出现能源蜕变的新死片状物(如云母、滑石、绿泥石)及被压扁或者推少的柱状矿物、片状矿物、砾石、鲕粒、石英、圆解石晶片战晶块等,并沿断裂里及二侧做近于仄止断裂里走背排列3.断层中的构制岩,以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为主,偶我还可睹到构制透镜体4.断裂里二侧岩石由于受热烈挤压而破碎、牵引、冲断,进而爆收一些伴死构制,如羽状裂隙、劈理,“进”字型分之构制(包罗断层战褶直),小旋卷构制等5.断裂里常成群出现,相互仄止,沿走背蔓延较近,正在剖里上常形成迭瓦式6.顺断层(包罗冲断层、顺掩断层辗掩断层)属压性断层弛性断层1,断裂里细糙不仄,形状不准则.揩痕较少,很少出现大批揩痕,断层倾角普遍较陡2,当弛性断裂爆收正在砾岩中时,断裂里常绕砾石而过,无切割或者压扁局里3,断裂里二侧岩层产状无明隐变更4,构制岩以角砾岩为主,糜棱岩、断层泥较少睹.角砾岩大小悬殊,无隐著定背排列5,弛性断裂常成群分散,产死弛性断裂戴.正在仄里上相互仄止,正在剖里上常组成天垒,阶梯等构制.凡是逃踪“×”形断裂的弛性断裂,均成锯齿状,称“之”字形断裂6,正断层属弛性断裂扭性断层1.断裂里常较光润、仄坦,偶我呈镜里出现,常有洪量火仄或者近于火仄的划痕阶步.断层产状稳固,断层线笔直2.断裂里上偶我有新死的硅量、圆解石、绿泥石等能源蜕变矿物,但是不如压性结构里罕睹3.构制岩常被碾磨很细,有角砾岩取糜棱岩,并具备片理化的窄戴.构制岩常成斜列分散取扭性断裂戴中 4.断裂里二侧,岩石由于受热烈的扭动而常伴死一些羽状裂隙、劈理,“进”字形及小旋卷构制5.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二组仄止,且呈“×”形(常将岩石切成菱形),偶我成雁止式排列6.仄移断层属扭性断层压扭性断层1.即具备压性特性,有具备扭性特性.上述的压性、扭性断裂的特性均可借镜2.断裂里上常可睹到隐现上盘斜冲的揩痕、阶步.二盘岩石大概爆收一些伴死构制,如牵引、羽状裂隙、劈理、“进”字形分支及旋卷构制.那些伴死构制的轴里、断裂里取主断裂里的接线战旋轴,既不取主断裂里走背线仄止,也不取其倾背线仄止,而是介于二者之间,那是压扭性断裂的一个特性3.压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成雁止式、仄形式排列4.仄移顺断层、顺仄移断层均属于压扭性断层节理的分类及特性弛节理1.力教成果:由弛应力爆收,节理里取弛应力目标笔直.火成岩由热凝支爆收的本死节理2.节理里特性:裂心微弛启或者较大弛启,节理里细糙,里上无划痕,产状不宁静,沿走背战倾背蔓延不大,正在砾岩或者细粒碎屑岩中,常绕过砾石、结核或者碎屑颗粒,弛启而不切断砾石等颗粒,正在剖里上常呈楔形,上宽下窄,常被粘土、岩矿脉充挖3.节理的推拢特性:常成群出现,并排列成雁止式、仄形式,正在褶直轴部常产死取褶直轴仄止的二次纵弛节理,当取断层伴死时,常组成边幕式战羽状弛节理剪切节理1.力教成果:由剪应力爆收,常沿二个最大剪切里爆收二组共轭剪节理,常常它们所夹钝角的仄分线即为主压应力效率目标,但是也有钝角仄分线为主压应力目标的2.节理里特性:裂心常常关合,节理里光润笔直,上常有划痕,产状宁静,沿走背战倾背较宁静的蔓延很近,常切断砾石战细颗粒,一条裂痕往往由许多小的成雁止排列的次一级的切里组成,那些小剪切里相互靠拢,险些尾位贯串3.节理的推拢特性:共一力教成果的二组剪节理,常组成共轭剪节理.由断层的挤压错动引起的二组共轭节理,一组取断层里仄止(普遍不收育),一组取断层里斜接,岩层受挤压爆收褶皱,常伴伴爆收纵背取斜背的“×”剪节理。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fcd7c1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3.png)
(六)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1、断层的力学性质:受张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其工程地质条件比受压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差。
但压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可能破碎带的宽度大,应引起注意;
2、断层位置与线路工程的关系,一般说来线路垂直通过断层比顺着断层方向通过受的危害小;
3、断层面的产状与线路工程的关系:断层面倾向线路且倾角大于10o的,工程地质条件差;
4、断层的发生发展阶段:正在活动的断层(如新构造运动剧烈、地震频繁地区的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大,有些相对稳定的断层,影响较小,但要考虑到复活的可能,
5、充水情况:饱水的断层带稳定性差;
6、人为影响:有些大的水库,可使附近断层复活,不可忽视。
[整理版]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整理版]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035375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9.png)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论文提要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较复杂的地质现象,我国华北、苏北、江汉、南海北部湾盆地等地区断层都相当发育,断层对于油气的运移聚集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与油气形成、分布、富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正确解释断层就成为地震资料解释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下面我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正文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主要特征: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由于断层规模不同可表现为反射标准层错断和波阻系的错断,在断层两侧波阻关系稳定,波阻特征稳定,这一般是小型断层的反映,其特点是是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阻间隔突然变化,在断层的下降盘地层变厚,而上升盘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这种情况往往是基底大断层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大,延伸破碎带宽,这种断层对地层厚度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是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这是由于断层错动引起的两侧地层产状突变,或是断层面的屏蔽作用和对射线的畸变造成的。
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一般这是小断层的反映,但应注意这类变化有时可能是由于地表条件变化或地层岩性变化以及波的干涉等引起,区别他们要综合考虑上下波阻关系进行分析,对于地表条件引起的同相轴扭曲常表现为对不同深度的同相轴都是一样的影响。
5.异常波的出现这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在时间剖面上反射层中断处往往伴随出现一些异常波如绕射波,断面反射波它们一方面使记录复杂化另一方面成为确定断层的重要依据一、断层模型的剖面特征(一)水平地层中的断层图一所示是水平地层中直立断层、倾斜正断层、倾斜逆断层的断层模型和叠加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震反射剖面特征与实际模型基本一致,断层棱点处出现绕射波。
(二)倾斜地层中的断层当断面倾斜时,断面反射波向其下倾方向偏移有以下几种情况:正向断层和反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一致称为正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相反称为反向断层,在水平叠加剖面上,正向断层的两盘的反射和断面波都向下倾方向偏移,反向断层的两盘反射向断面波相反方向偏移,(图一)绕射波的极小点对应真实地层断点位置,断盘反射波在断点处与绕射波向切,断面反射相对地下真实地层的断面位置总是向下倾方向偏移。
怎样判识断层
![怎样判识断层](https://img.taocdn.com/s3/m/7f1cb9c0aa00b52acfc7cadf.png)
怎样判识断层我们是煤田地质工作者,经常在野外与岩石地层打交道,其实这些岩石地层是存在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惯称为地壳。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作旋转运动,宇宙星际之间相互引力也存在,因此地壳也在不停的运动,当地壳内在温度压力速度时间等条件改变后岩石圈的岩石岩层也会发生改变,产生弹性、塑性蠕变等现象,在长期的地应力作用下,当超过岩石岩层的弹性力度时,岩石岩层就会产生突然的形变发生位移,导致断层的形成。
一、断层的一般特性断层是一个断裂面,相对的两盘(上盘、下盘)曾沿该面相互地移动过。
断层走向是断层面上水平线的方向就是断层走向。
断层倾向是垂直断层走向线的方向即断层倾向。
断层倾角是水平面与断层面的交角,但必须在垂直走向的直立面上量得。
上盘——指断层面上边的岩块;下盘——指断层面下边的岩块。
很明显如果断层面直立,是无法分清上、下盘的。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作断层迹线亦称断层线或断层露头线。
有的断裂面相当宽,数十米至数百米,或它由数条或多条断层交织在一起,形成角砾岩、糜棱岩的杂乱的一个带,可统称断裂带。
断层有大有小,大者可延绵数十、数百公里,甚者上千公里,小的仅数米、数十米长。
二、识别断层的标志如果断层出露在悬崖上或因人为的剥露,是能容易观察断层的。
但工作区地表浮土的掩埋,农作物、植被的覆盖及人类活动(修筑大坝水库、市镇建筑物)的结果,往往使断层证据不连续不完善,但只要发生过断裂位移,仍可通过一些标志去判识断层的。
1、构造迹线、地层界线不连续或突然错位;2、出现地层重复或缺失;3、发现断层面或断层带的一些特征,如断层角砾岩、糜棱岩、破碎带构造透镜体、断层泥、擦痕、阶步、节理等;4、沉积岩相及地层产状突然改变;5、地形地貌的改变:如出现水系突然转折、错脊、三角面、断层崖、断层壁、断层沟、断层泉等。
6、硅化作用、矿化作用:深大断裂带是地壳碎弱的地方,地球地幔层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极易沿断裂带喷发和溢出使围岩变质硅化和矿化。
三、断层的分类1、按断层的错动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a.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b.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c.旋转断层:顺断层走向由正变逆或由逆变正;d.平移断层:平面上两盘平移、有一定距离,而垂直方向的移动很小;e.张开断层:平面上两盘分开,不连在一起;f.波动断层:两盘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或时张时合反复变化。
断层的性质与特征
![断层的性质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f8f7106be23482fb4da4cb6.png)
断层性质与特征一、问题得提出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与断层得性质有关。
如:水文地质中断层得导水性,断层与矿井突水淹井得关系;瓦斯地质中断层得开放性,断层与瓦斯赋存、瓦斯涌出及煤与瓦斯突出得关系等。
显然,断层得性质具有致关重要得作用,就是分析问题得基础,没有对断层性质得准确判断,必然导致错误得结论。
正断层就是地台区一种最常见得构造类型。
一般认为正断层为张性断层,并具有张性断层得一般特征。
如断层面比较粗糙、断层角砾多棱角状、次棱角状、排列杂乱无章、没有强烈积压形成得复杂小褶皱等现象。
但大量得实际观测表明,正断层并非主要就是张性,而就是剪性,并具有剪性断层得一般特征。
二、正断层性质从理论上来说,正断层既可以就是剪应力作用下形成得剪破裂,也可以就是张应力作用下形成得张破裂。
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得破裂方式主要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 (1)岩石得抗剪强度与抗张强度。
由于岩石得抗张强度仅为抗剪强度得1/3,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岩石更容易发生张破裂;(2)岩石变形得地质环境。
断层一般形成在地下围压很大得环境条件下,围压得作用不利于张性破裂得形成,而对剪破裂得发育比较有利。
(3)构造应力场性质。
岩石在张应力作用下,超过其抗张强度形成张性破裂;在压应力作用下则形成剪性破裂。
可用剪切破裂摩尔圆图解来说明(略)。
从实际来瞧,断层一般形成在地下围压很大得条件下,在压应力作用下,主要形成剪性破裂,只有在张应力作用下才形成张性破裂。
因此,尽管岩石得抗张强度远小于抗剪强度,但由于受环境围压条件得作用,岩石中更多形成得就是剪切破裂,而不就是张破裂。
如,岩石中得节理主要为剪节理,张节理比较少见。
节理得性质尚且如此,由张节理进一步发育所形成得典型张性断层更为少见。
三、正断层特征断层得特征一般包括断层面特征、构造岩特征、断层两盘伴生构造特征及断层得组合特征等四个方面。
断层得特征决定于断层得性质。
比较明显反映断层性质得特征就是断层面特征、构造岩特征与断层两盘伴生构造特征。
断层的性质与特征
![断层的性质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da60b1a856a561253d36f70.png)
断层性质与特点一、问题的提出临盆实践中,经常碰到一些问题与断层的性质有关.如:水文地质中止层的导水性,断层与矿井突水淹井的关系;瓦斯地质中止层的凋谢性,断层与瓦斯赋存.瓦斯涌出及煤与瓦斯凸起的关系等.显然,断层的性质具有致关重要的感化,是剖析问题的基本,没有对断层性质的精确断定,必定导致错误的结论.正断层是地台区一种最罕有的构造类型.一般以为正断层为张性断层,并具有张性断层的一般特点.如断层面比较光滑.断层角砾多棱角状.次棱角状.分列混乱无章.没有强烈积存形成的庞杂小褶皱等现象.但大量的现实不雅测标明,正断层并不是主如果张性,而是剪性,并具有剪性断层的一般特点.二.正断层性质从理论上来说,正断层既可所以剪应力感化下形成的剪决裂,也可所以张应力感化下形成的张决裂.在构造应力感化下,岩石的决裂方法重要决议于以下三个身分:(1)岩石的抗剪强度和抗张强度.因为岩石的抗张强度仅为抗剪强度的1/3,是以,在天然前提下,岩石更轻易产生张决裂;(2)岩石变形的地质情况.断层一般形成在地下围压很大的情况前提下,围压的感化晦气于张性决裂的形成,而对剪决裂的发育比较有利.(3)构造应力场性质.岩石在张应力感化下,超出其抗张强度形成张性决裂;在压应力感化下则形成剪性决裂.可用剪切决裂摩尔圆图解来解释(略).从现实来看,断层一般形成在地下围压很大的前提下,在压应力感化下,重要形成剪性决裂,只有在张应力感化下才形成张性决裂.是以,尽管岩石的抗张强度远小于抗剪强度,但因为受情况围压前提的感化,岩石中更多形成的是剪切决裂,而不是张决裂.如,岩石中的节理重要为剪节理,张节理比较少见.节理的性质尚且如斯,由张节理进一步发育所形成的典范张性断层更为少见.三.正断层特点断层的特点一般包含断层面特点.构造岩特点.断层两盘伴生构造特点及断层的组合特点等四个方面.断层的特点决议于断层的性质.比较明显反应断层性质的特点是断层面特点.构造岩特点和断层两盘伴生构造特点.张性正断层的特点如各类教科书描写和人们平日所熟悉的那样,此不赘述.下面侧重阐述剪性正断层的一般特点.依据 E. M. Anderson(1951)应力状况剖析,剪性正断层与逆断层.平移断层的形成机制本质上是一样的,均属于剪决裂,是以,应该具有类似的压剪性构造特点(略).但现实研讨标明,断层特点的不同也是比较明显的:(1)剪性正断层的压剪性构造特点最弱,平移断层较强,逆断层最强.形象懂得,由剪性正断层——平移断层——逆断层,其构造特点表示为“张剪性——剪性——压剪性”的递变序列.(2)构造岩分带性的差别.剪性正断层分带性最明显,其次是平移断层,逆断层最弱.野外不雅测标明,如武断层带内各类构造岩均较发育的话,紧靠断层面的是断层泥,然后,分开断层面依次是碎粉岩.碎粒岩.断层角砾岩(图1). 图 1 构造岩分带示意图四.影响剪性正断层特点身分剖析剪性正断层特点总体上介于张性正断层与剪性逆断层.平移断层之间,其根起源基本因是空间应力状况感化的不同造成的.(1)应力的性质决议剪性正断层具有同逆断层.平移断层类似的构造特色,即剪性.(2)构造应力场(σ1.σ2.σ3)的空间感化状况不合,决议了剪性正断层与逆断层.平移断层的构造特点又有必定的不同,而与张性正断层有必定的类似性(图2).剪性正断层:“自动力σ1”垂直向上,推进断层下盘——“自动盘”沿高角度断裂面向上活动,断层两盘互相感化力较弱,压剪性构造特点不凸起.逆断层:“自动力σ1”程度,推进断层上盘——“自动盘”沿低角度断裂面向上活动,断层两盘互相感化力强烈,是以,表示出典范的压剪性构造特点.平移断层:断层两盘作程度偏向活动,互相感化力介于剪性正断层和逆断层之间.张性正断层:“自动力σ3”程度,在重力感化下断层上盘——“自动盘”沿高角度断裂面向下活动,断层两盘互相感化力很弱,是以,呈现出典范的张性构造特点.图 2 断层形成的应力状况图解同逆断层.平移断层.张性正断层一样,剪性正断层的特点还受其它身分的影响,并表示出必定的变更.如岩石力学性质.岩体构造.断层面产状.断层形成的地质情况前提等,显然韧性岩石.薄层脆韧性岩层互层.低角度断层.高温高压地质情况前提下,其压剪性特点比较明显,反之,张性特点明显,在现实运用中要具体剖析.五.结论(1)正断层包含剪性正断层和张性正断层,天然界中以剪性正断层为主.(2)剪性正断层的构造特点总体上为剪性,但表示出必定的张性特色;张性正断层具有典范的张性构造特点.剪性正断层的构造岩具有空间分带性.(3)构造应力场的空间感化状况是影响断层特点的决议性身分,其次是岩石力学性质.岩体构造.断层产状.断层形成的地质情况前提等.摘要理论和现实研讨标明,正断层有剪性和张性两种力学性质,并以剪性为主.剪性正断层的构造特点总体上为剪性,但表示出必定的张性特色;张性正断层具有典范的张性构造特点.剪性正断层的构造岩具有空间分带性.构造应力场的空间感化状况是影响断层特点的决议性身分.症结词:正断层力学性质构造特点参考文献断层的类型及特点压性断层1.断裂面往往呈舒缓波状,沿走向偏向尤其明显2.断裂面上常有较多的擦痕.阶步.磨光面.并消失动力演变的新生片状物(如云母.滑石.绿泥石)及被压扁或拉长的柱状矿物.片状矿物.砾石.鲕粒.石英.方解石晶片和晶块等,并沿断裂面及两侧作近于平行断裂面走向分列3.断层中的构造岩,以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为主,有时还可见到构造透镜体4.断裂面两侧岩石因为受强烈挤压而破裂.牵引.冲断,从而产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型分之构造(包含断层和褶曲),小旋卷构造等5.断裂面常成群消失,彼此平行,沿走向延长较远,在剖面上常构成迭瓦式6.逆断层(包含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属压性断层张性断层1, 断裂面光滑不服,外形不规矩.擦痕较少,很少消失大批擦痕,断层倾角一般较陡2, 当张性断裂产生在砾岩中时,断裂面常绕砾石而过,无切割或压扁现象3, 断裂面两侧岩层产状无明显变更4, 构造岩以角砾岩为主,糜棱岩.断层泥较少见.角砾岩大小悬殊,无明显定向分列5,张性断裂常成群散布,形成张性断裂带.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在剖面上常构成地垒,阶梯等构造.凡追踪“×”形断裂的张性断裂,均成锯齿状,称“之”字形断裂6, 正断层属张性断裂扭性断层1.断裂面常较滑腻.平整,有时呈镜面消失,常有大量程度或近于程度的划痕阶步.断层产状安稳,断层线平直2.断裂面上有时有新生的硅质.方解石.绿泥石等动力演变矿物,但不如压性构造面罕有3.构造岩常被碾磨很细,有角砾岩与糜棱岩,并具有片理化的窄带.构造岩常成斜列散布与扭性断裂带中4.断裂面两侧,岩石因为受强烈的扭动而常伴生一些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及小旋卷构造5.扭性断裂常成群消失,两组平行,且呈“×”形(常将岩石切成菱形),有时成雁行式分列6.平移断层属扭性断层压扭性断层1.即具有压性特点,有具有扭性特点.上述的压性.扭性断裂的特点均可借鉴2.断裂面上常可见到显示上盘斜冲的擦痕.阶步.两盘岩石可能产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牵引.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分支及旋卷构造.这些伴生构造的轴面.断裂面与主断裂面的交线和旋轴,既不与主断裂面走向线平行,也不与其偏向线平行,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这是压扭性断裂的一个特色3.压扭性断裂常成群消失,成雁行式.平情势分列4.平移逆断层.逆平移断层均属于压扭性断层节理的分类及特点张节理1.力学成因:由张应力产生,节理面与张应力偏向垂直.火成岩由冷凝收产生的原生节理2.节理面特点:裂口微张开或较大张开,节理面光滑,面上无划痕,产状不稳固,沿走向和偏向延长不大,在砾岩或粗粒碎屑岩中,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碎屑颗粒,张开而不割断砾石等颗粒,在剖面上常呈楔形,上宽下窄,常被粘土.岩矿脉充填3.节理的组合特点:常成群消失,并分列成雁行式.平情势,在褶曲轴部常形成与褶曲轴平行的二次纵张节理,当与断层伴生时,常构成边幕式和羽状张节理剪切节理1.力学成因:由剪应力产生,常沿两个最大剪切面产生两组共轭剪节理,平日它们所夹锐角的等分线即为主压应力感化偏向,但也有钝角等分线为主压应力偏向的2.节理面特点:裂口平日闭合,节理面滑腻平直,上常有划痕,产状稳固,沿走向和偏向较稳固的延长很远,常割断砾石和粗颗粒,一条裂缝往往由很多小的成雁行分列的次一级的切面构成,这些小剪切面彼此接近,几乎首位连接3.节理的组合特点:统一力学成因的两组剪节理,常构成共轭剪节理.由断层的挤压错动引起的两组共轭节理,一组与断层面平行(一般不发育),一组与断层面斜交,岩层受挤压产生褶皱,常陪同产生纵向与斜向的“×”剪节理。
断层的基本组成要素
![断层的基本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6038285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7.png)
断层的基本组成要素断层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构造形态,是指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发生断裂并移动的带状地质体。
断层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断层面、滑动面、滑动带、断层带、断块和应力场。
一、断层面1. 定义:指岩石发生裂纹并移动形成的表面,是断层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特征:通常呈平行或斜交状,具有明显的切迹和粗糙度,有时会出现光滑面。
3. 形成原因:由于地壳内部应力超过岩石承受极限而导致岩石发生裂纹并移动形成。
二、滑动面1. 定义:指沿着断层面发生相对位移的表面,是断层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
2. 特征:通常呈平行或斜交状,与断层面之间存在一定角度。
3. 形成原因:由于地壳内部应力超过岩石承受极限而导致岩石沿着断层面相对位移。
三、滑动带1. 定义:指沿着滑动面发生相对位移的区域,是断层运动的主要部分。
2. 特征:通常呈带状,具有明显的变形和破碎现象,有时会出现粘结性质。
3. 形成原因:由于地壳内部应力超过岩石承受极限而导致岩石沿着滑动面相对位移并发生变形和破碎。
四、断层带1. 定义:指沿着断层面两侧的岩体所组成的区域,是断层周围的主要构造带。
2. 特征:通常呈带状,具有明显的变形和破碎现象,与滑动带之间存在一定角度。
3. 形成原因:由于地壳内部应力超过岩石承受极限而导致岩石沿着断层面相对位移并发生变形和破碎,形成了断层带。
五、断块1. 定义:指被断层切割出来的单个或多个块体,是断层运动的结果之一。
2. 特征:通常呈不规则形态,大小不等,并且具有明显的变形和错动现象。
3. 形成原因:由于地壳内部应力超过岩石承受极限而导致岩石沿着断层面相对位移并发生变形和破碎,形成了断块。
六、应力场1. 定义:指作用于岩石的内部或外部力量,是断层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2. 特征:具有方向性和大小性质,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来了解断层的运动方式和规模。
3. 形成原因:由于地球内部构造和外界环境变化等因素作用于岩石而形成。
综上所述,断层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断层面、滑动面、滑动带、断层带、断块和应力场。
阐明同沉积断层的基本特征及研究方法
![阐明同沉积断层的基本特征及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78aa196294dd88d1d26b98.png)
阐明同沉积断层的基本特征及研究方法。
答:同沉积断层又称为同生断层、生长断层等。
同沉积断层是在沉积过程中长期发育,逐渐“生长”起来的断层。
一、同生断层的基本特征1、断层性质目前发现的生长断层主要为张性和张扭性断层。
在我国西部也分布着生长逆断层。
2、平面特征按照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的关系,可分为走向生长断层和非走向生长断层。
前者受区域运动的影响,和区域构造线的走向一致,而且往往和基底断裂有一定的成因关系。
非走向生长断层主要受构造因素的控制。
3、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这是识别生长断层的最基本的标志。
两盘厚度差越大说明断层活动越强烈。
4、落差随深度增大而增大生长断层由于长期发育,上部的年轻地层沉积时发生的断裂活动产生的落差必定累积叠加到下部较老的落差上。
所以层位愈老愈深,落差应愈大。
对于中、小形沉积盆地以及盆地内发育的次级生长断裂来说,其落差向深部增大不是无限的。
5、断层面上陡下缓呈铲形这是生长断层普遍具有的引人注目的特征。
一系列重要的构造现象都和这一特征有关。
引起断层铲形弯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深部断层倾角变缓与出现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有关。
压实作用使地层厚度变小,断层的倾角也必然变小,随深度的加大压实作用增强,故断层面表现为铲形。
随深度加大,岩层所受围压增大,岩石内摩擦变小,从而导致断层面倾角变缓。
6、沉积滑动构造生长断裂活动期间,由于岩层尚未固结成岩,受到扰动或其他应力而发生塑性变形,产生沉积滑动构造,其主要形态为塑性—半塑性的滑塌构造、流动褶皱、砂岩脉、微形沉积间断和搅混构造等等。
常作为生长断裂附近岩层结构的一种标志性特征。
7、生长断层下降盘砂层的层数增多,单层厚度增大这是生长断层控制沉积的相当普遍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征。
这一特征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8、掀斜断块和逆牵引构造生长断层发育过程中由于发生掀斜式旋转和拉张,常常在上升盘形成掀斜断块,在下降盘形成逆牵引构造。
二、同生断层的基本研究方法目前研究同生断层的基本方法有:生长指数分析、正断层拉张量的计算、铲形断层滑脱深度的计算、铲形断层面形状的恢复等。
断层划分标准
![断层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d803a3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2.png)
断层划分标准摘要:一、断层定义二、断层划分标准1.断层活动性2.断层平面形态3.断层力学性质4.断层组合关系三、断层划分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正文:地球表面的岩石层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会发生破裂和错动,形成断层。
断层是地壳中具有一定规模和特征的地质构造,对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地壳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描述断层,地质学家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断层进行划分。
一、断层定义断层是指地壳中岩石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和错动的现象。
根据断层两侧岩石的相对运动方向,可将断层分为上升断层、下降断层和平移断层。
二、断层划分标准1.断层活动性根据断层的活动性,可将断层划分为活动断层、非活动断层和化石断层。
活动断层指近期有明显地质活动的断层,非活动断层指长期没有明显地质活动的断层,化石断层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活动过,但现在已不再活动的断层。
2.断层平面形态根据断层平面形态,可将断层划分为简单断层、复杂断层和环形断层。
简单断层指断层面较直,错动较小的断层,复杂断层指断层面曲折,错动较大的断层,环形断层指断层面呈环状的断层。
3.断层力学性质根据断层的力学性质,可将断层划分为脆性断层、韧性断层和黏弹性断层。
脆性断层指岩石在破裂过程中,断层两侧岩石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断层,韧性断层指岩石在破裂过程中,断层两侧岩石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断层,黏弹性断层指岩石在破裂过程中,断层两侧岩石既有一定塑性变形,又有一定弹性变形的断层。
4.断层组合关系根据断层的组合关系,可将断层划分为单断层、双断层和多断层。
单断层指一个地质体中只有一个断层,双断层指一个地质体中有两个相互联系的断层,多断层指一个地质体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互联系的断层。
断层的性质与特征
![断层的性质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cc2e6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6.png)
断层的性质与特征
断层是地球表面上的地质构造,是因板块运动或地壳内部应力作用而
导致地壳破裂造成的。
断层的性质和特征主要包括类型、形态、运动性质
和造成的地质现象等。
首先,断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正断层
指的是地壳断裂后上盘相对于下盘上升的断层,逆断层则是下盘相对于上
盘上升,走滑断层则是上下盘在垂直方向上相对滑动。
其次,断层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
断层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是弯曲
的或剪切型的。
直线型断层一般位于较高应力场下,弯曲型断层往往是由
于横向挤压和拉伸应力交替作用导致的,剪切型断层是指断层表面为剪切
面的断层。
断层的运动性质是表征断层性质的重要指标。
断层的运动性质分为剪切、抬升、下降和水平滑动等。
剪切运动是指上盘与下盘相对滑动,抬升
和下降运动则是指上盘或下盘相对于互相运动。
水平滑动指的是在水平方
向上的滑动运动。
断层的运动性质与地壳应力和岩石性质等有关。
最后,断层会造成一系列的地质现象。
断层在地壳变形中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通过断层的位移和滑动,地壳板块可以发生垂直运动,形成山脉
和山谷。
此外,断层还可能造成地震,当断层发生滑动时,释放了大量的
能量,引起地震波的传播。
断层还会改变地壳内部的应力分布,导致岩层
变形、破裂和错动。
总之,断层是地球表面上的地质构造,其性质和特征主要包括类型、
形态、运动性质和造成的地质现象等。
断层的研究对于理解地壳构造和地
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性质与特征
一、问题的提出
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与断层的性质有关。
如:水文地质中断层的导水性,断层与矿井突水淹井的关系;瓦斯地质中断层的开放性,断层与瓦斯赋存、瓦斯涌出及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等。
显然,断层的性质具有致关重要的作用,是分析问题的基础,没有对断层性质的准确判断,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
正断层是地台区一种最常见的构造类型。
一般认为正断层为张性断层,并具有张性断层的一般特征。
如断层面比较粗糙、断层角砾多棱角状、次棱角状、排列杂乱无章、没有强烈积压形成的复杂小褶皱等现象。
但大量的实际观测表明,正断层并非主要是张性,而是剪性,并具有剪性断层的一般特征。
二、正断层性质
从理论上来说,正断层既可以是剪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剪破裂,也可以是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张破裂。
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的破裂方式主要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1)岩石的抗剪强度和抗张强度。
由于岩石的抗张强度仅为抗剪强度的1/3,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岩石更容易发生张破裂;
(2)岩石变形的地质环境。
断层一般形成在地下围压很大的环境条件下,围压的作用不利于张性破裂的形成,而对剪破裂的发育比较有利。
(3)构造应力场性质。
岩石在张应力作用下,超过其抗张强度形成张性破裂;在压应力作用下则形成剪性破裂。
可用剪切破裂摩尔圆图解来说明(略)。
从实际来看,断层一般形成在地下围压很大的条件下,在压应力作用下,主要形成剪性破裂,只有在张应力作用下才形成张性破裂。
因此,尽管岩石的抗张强度远小于抗剪强度,但由于受环境围压条件的作用,岩石中更多形成的是剪切破裂,而不是张破裂。
如,岩石中的节理主要为剪节理,张节理比较少见。
节理的性质尚且如此,由张节理进一步发育所形成的典型张性断层更为少见。
三、正断层特征
断层的特征一般包括断层面特征、构造岩特征、断层两盘伴生构造特征及断层的组合特征等四个方面。
断层的特征决定于断层的性质。
比较明显反映断层性质的特征是断层面特征、构造岩特征和断层两盘伴生构造特征。
张性正断层的特征如各种教科书描述和人们通常所认识的那样,此不赘述。
下面着重论述剪性正断层的一般特征。
根据E. M. Anderson(1951)应力状态分析,剪性正断
层与逆断层、平移断层的形成机制实质上是一样的,均属于
剪破裂,因此,应当具有类似的压剪性构造特征(略)。
但
实际研究表明,断层特征的差别也是比较明显的:
(1)剪性正断层的压剪性构造特征最弱,平移断层较
强,逆断层最强。
形象理解,由剪性正断层——平移断层—
—逆断层,其构造特征表现为“张剪性——剪性——压剪性”
的递变序列。
(2)构造岩分带性的差异。
剪性正断层分带性最明显,
其次是平移断层,逆断层最弱。
野外观测表明,如果断层带
内各种构造岩均较发育的话,紧靠断层面的是断层泥,然后,
离开断层面依次是碎粉岩、碎粒岩、断层角砾岩(图1)。
图1 构造岩分带示意图
四、影响剪性正断层特征因素分析
剪性正断层特征总体上介于张性正断层与剪性逆断层、平移断层之间,其根本原因是空间应力状态作用的差别造成的。
(1)应力的性质决定剪性正断层具有同逆断层、平移断层类似的构造特点,即剪性。
(2)构造应力场(σ1、σ2、σ3)的空
间作用状态不同,决定了剪性正断层与逆断
层、平移断层的构造特征又有一定的差别,
而与张性正断层有一定的相似性(图2)。
剪性正断层:“主动力σ1”垂直向上,
推动断层下盘——“主动盘”沿高角度断裂
面向上运动,断层两盘相互作用力较弱,压
剪性构造特征不突出。
逆断层:“主动力σ1”水平,推动断层
上盘——“主动盘”沿低角度断裂面向上运
动,断层两盘相互作用力强烈,因此,表现
出典型的压剪性构造特征。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作水平方向运动,
相互作用力介于剪性正断层和逆断层之间。
张性正断层:“主动力σ3”水平,在重
力作用下断层上盘——“主动盘”沿高角度
断裂面向下运动,断层两盘相互作用力很
弱,因此,呈现出典型的张性构造特征。
图2 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图解同逆断层、平移断层、张性正断层一样,剪性正断层的特征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变化。
如岩石力学性质、岩体结构、断层面产状、断层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等,显然韧性岩石、薄层脆韧性岩层互层、低角度断层、高温高压地质环境条件下,其压剪性特征比较明显,反之,张性特征明显,在实际应用中要具体分析。
五、结论
(1)正断层包括剪性正断层和张性正断层,自然界中以剪性正断层为主。
(2)剪性正断层的构造特征总体上为剪性,但表现出一定的张性特点;张性正断层具有典型的张性构造特征。
剪性正断层的构造岩具有空间分带性。
(3)构造应力场的空间作用状态是影响断层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是岩石力学性质、岩体结构、断层产状、断层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等。
摘要理论和实际研究表明,正断层有剪性和张性两种力学性质,并以剪性为主。
剪性正断层的构造特征总体上为剪性,但表现出一定的张性特点;张性正断层具有典型的张性构造特征。
剪性正断层的构造岩具有空间分带性。
构造应力场的空间作用状态是影响断层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正断层力学性质构造特征
参考文献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压性断层
1.断裂面往往呈舒缓波状,沿走向方向尤其明显
2.断裂面上常有较多的擦痕、阶步、磨光面。
并出现动力变质的新生片状物(如云母、滑石、绿泥石)及被压扁或拉长的柱状矿物、片状矿物、砾石、鲕粒、石英、方解石晶片和晶块等,并沿断裂面及两侧作近于平行断裂面走向排列
3.断层中的构造岩,以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为主,有时还可见到构造透镜体
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挤压而破碎、牵引、冲断,从而产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型分之构造(包括断层和褶曲),小旋卷构造等
5.断裂面常成群出现,彼此平行,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常构成迭瓦式
6.逆断层(包括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属压性断层
张性断层
1,断裂面粗糙不平,形状不规则。
擦痕较少,很少出现大批擦痕,断层倾角一般较陡2,当张性断裂发生在砾岩中时,断裂面常绕砾石而过,无切割或压扁现象
3,断裂面两侧岩层产状无明显变化
4,构造岩以角砾岩为主,糜棱岩、断层泥较少见。
角砾岩大小悬殊,无显著定向排列5,张性断裂常成群分布,形成张性断裂带。
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在剖面上常组成地垒,阶梯等构造。
凡追踪“×”形断裂的张性断裂,均成锯齿状,称“之”字形断裂6,正断层属张性断裂
扭性断层
1.断裂面常较光滑、平整,有时呈镜面出现,常有大量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划痕阶步。
断层产状平稳,断层线平直
2.断裂面上有时有新生的硅质、方解石、绿泥石等动力变质矿物,但不如压性结构面常见
3.构造岩常被碾磨很细,有角砾岩与糜棱岩,并具有片理化的窄带。
构造岩常成斜列分布与扭性断裂带中
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的扭动而常伴生一些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及小旋卷构造
5.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两组平行,且呈“×”形(常将岩石切成菱形),有时成雁行式排列
6.平移断层属扭性断层
压扭性断层
1.即具有压性特征,有具有扭性特征。
上述的压性、扭性断裂的特征均可借鉴
2.断裂面上常可见到显示上盘斜冲的擦痕、阶步。
两盘岩石可能发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牵引、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分支及旋卷构造。
这些伴生构造的轴面、断裂面与主断裂面的交线和旋轴,既不与主断裂面走向线平行,也不与其倾向线平行,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这是压扭性断裂的一个特点
3.压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成雁行式、平形式排列
4.平移逆断层、逆平移断层均属于压扭性断层
节理的分类及特征
张节理
1.力学成因:由张应力产生,节理面与张应力方向垂直。
火成岩由冷凝收产生的原生节理
2.节理面特征:裂口微张开或较大张开,节理面粗糙,面上无划痕,产状不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不大,在砾岩或粗粒碎屑岩中,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碎屑颗粒,张开而不切断砾石等颗粒,在剖面上常呈楔形,上宽下窄,常被粘土、岩矿脉充填
3.节理的组合特征:常成群出现,并排列成雁行式、平形式,在褶曲轴部常形成与褶曲轴平行的二次纵张节理,当与断层伴生时,常组成边幕式和羽状张节理
剪切节理
1.力学成因:由剪应力产生,常沿两个最大剪切面产生两组共轭剪节理,通常它们所夹锐角的平分线即为主压应力作用方向,但也有钝角平分线为主压应力方向的2.节理面特征:裂口通常闭合,节理面光滑平直,上常有划痕,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较稳定的延伸很远,常切断砾石和粗颗粒,一条裂痕往往由许多小的成雁行排列的次一级的切面组成,这些小剪切面彼此靠近,几乎首位衔接
3.节理的组合特征:同一力学成因的两组剪节理,常组成共轭剪节理。
由断层的挤压错动引起的两组共轭节理,一组与断层面平行(一般不发育),一组与断层面斜交,岩层受挤压发生褶皱,常伴随发生纵向与斜向的“×”剪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