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57-1971)

合集下载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件内容摘要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件内容摘要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件内容摘要1:希望你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股票仅仅是一纸价格每天都在变动的凭证,而且一旦某种经济事件或政治事件使你紧张不安就会成为你抛售的候选对象.相反,我希望你将自己想象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对这家企业你愿意无限期的投资,就像你与家庭中的其它成员合伙拥有的一个农场或一套公寓.2:如果我们有坚定的长期投资期望,那么短期的价格波动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除非它们能够让我们有机会以更便宜的价格增加股份.3: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在一家好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商业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份.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史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4:我们的投资方式只是与我们的个性及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相适应,为了这个原因,我们宁愿与我们非常喜欢与敬重的人联手获得回报X,也不愿意通过那些令人乏味或讨厌的人改变这些关系而实现110%的X.5:我认为投资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两门教授得当的课堂.(芭菲特在1979年写给股东的信件内容摘要)(1)_就短期间而言,我们一直认为营业利益(不含出售证券损益)除以股东权益(所有投资须以原始成本计算,否则若以市价计,将使得分母每年大幅波动而失去比较意义)所得的比率,为衡量单一年度经营成果的最佳方式。

(2)就长期间而言,我们则认为公司纯益(包含已实现、未实现资本利得与非常损益)除以股东权益(所有投资以公平市价计算)所得的比率,为衡量永续经营成果的最佳方式。

(3)我们判断一家公司经营的好坏,取决于其股东权益报酬率(排除不当的财务杠杆或会计作帐),而非每股盈余的成长与否,因为即使是把钱固定存在银行不动,也能达到像后者一样的目的。

(4)自接掌公司至今(1964-1979)的十五年来,公司每股净值以20.5%的年复合成长率由19.46美元成长至335.85美元。

而这其中,我们极少运用财务杠杆(负债比低,保费与资本比低),亦很少发行新股筹资,基本上我们是利用原有的资金,总计前后购并了十三家公司,另外也成立了六家公司。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主要内容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主要内容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主要内容
嘿,大家知道不,有个特别有名的东西叫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这可真不是一般的信啊!
就说有一次吧,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和朋友在聊天,就聊到了投资这档子事儿。

朋友就说起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他眉飞色舞地讲着里面提到的各种投资理念和策略。

我当时就特别好奇,这信里到底都写了啥呀,能让他这么着迷。

后来我自己也去仔细看了看这些信,哇,真的是大开眼界!里面有巴菲特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对企业的精准分析,还有他那独特的投资哲学。

就好像他在面对面地和股东们聊天,告诉他们该怎么去看待投资,怎么去选择好的公司。

比如说吧,他强调要长期投资,不要被短期的波动所干扰。

这就好比你种了一棵树,你不能指望它马上就长成参天大树,得给它时间慢慢成长。

还有他说要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就像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一样,得知道它到底是个啥样的。

总之,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就像是一本投资的宝典,里面充满了智慧和经验。

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接地气的建议。

每次看这些信,我都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投资大师对话,能学到好多好多东西呢!
哎呀呀,这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主要内容啊,真的是太值得我们好好去琢磨琢磨啦!。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在忙碌的生活中,我有幸读到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这可真是一次特别的“旅程”。

一开始,我就像个好奇宝宝,怀揣着对财富密码的期待,打开了这一封封充满智慧的信件。

本以为会是一堆晦涩难懂的金融术语和复杂的数字罗列,没想到,却像是在和一位亲切的长辈聊天,他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他的投资哲学和人生经验。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长期投资的坚持和对企业内在价值的看重。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附近的一家小杂货店。

这家杂货店已经开了好些年了,老板是一对老夫妻。

他们的店不大,货品也不是特别丰富,但是周围的居民都喜欢去他们那里买东西。

一开始我不太理解,毕竟旁边的大超市东西更多更全。

有一次,我因为着急买个东西,就走进了这家小杂货店。

那时候我才发现,老板对每一个顾客都能叫出名字,还能清楚地记得大家的喜好。

比如知道张奶奶喜欢吃哪种牌子的饼干,知道李爷爷爱喝哪个牌子的酒。

而且他们卖的东西,虽然种类不多,但是质量都特别好。

哪怕是一包小小的盐,老板都会精心挑选。

我好奇地问老板,为啥不把店开大一点,多进点货。

老板笑着说:“孩子,我们这店啊,就像一个老朋友,慢慢地陪着大家。

东西不在多,在精。

我们选的每一样货,都是我们觉得能实实在在给大家带来方便和实惠的。

我们不图一下子赚大钱,就想细水长流,把这店好好开下去。

”当时我没太在意,可读完巴菲特的信后,我突然就明白了老板的智慧。

他们不追求短期的暴利,而是注重长期的口碑和顾客的信任。

这就像巴菲特说的,要找到那些有持续竞争力、有良好管理团队的企业,然后长期持有。

这家小杂货店虽然不起眼,但它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有着独特的价值。

巴菲特还强调了要对投资的企业有深入的了解。

这让我想到了我曾经跟风买股票的经历,那时候啥也不懂,就听别人说哪只股票好,就盲目地买进去。

结果可想而知,亏得一塌糊涂。

后来我才明白,投资可不是简单的买卖,得像巴菲特说的那样,真正了解一个企业的业务、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力等等。

巴菲特给股东的一封信读后感

巴菲特给股东的一封信读后感

巴菲特给股东的一封信读后感读完巴菲特给股东的信,就像听一位超级智慧的老爷爷在唠嗑,只不过这个老爷爷是投资界的大神。

一、投资理念如灯塔。

巴菲特在信里不断强调的那些投资理念,就像是大海里的灯塔,给咱这些在投资海洋里扑腾的小虾米指明方向。

他说要找那些有护城河的公司,这就好比找一个有坚固城墙和深沟的城堡一样。

那些有独特优势的企业,就像城堡里有宝藏,而且还有强大的防御,别的竞争对手很难攻进来抢宝。

比如说可口可乐吧,这牌子全世界都认识,味道独特,品牌就是它的护城河。

不管什么时候,你想喝可乐,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可口可乐,这种深入人心的品牌价值就是其他对手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让我明白,在投资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得深入挖掘这个公司有没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能在市场的大风大浪里屹立不倒。

二、长期投资的耐心。

这老爷子对长期投资的执着,真的让我特别佩服。

他就像一个超级有耐心的农夫,种下种子,然后就静静地等着它长成参天大树。

他不是那种今天种下去,明天就想看到大树结果子的急性子。

他在信里举了好多例子,说他投资的公司,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然后一旦买入,就做好了长期持有的准备。

这就像谈恋爱,不能见一个爱一个,得找到那个对的人,然后好好经营,相伴一生。

在投资里,短期的波动就像是情侣之间偶尔的小吵架,不能因为一点小矛盾就分手,得有长远的眼光。

比如他投资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一路走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他就是死死抱住不放手,现在看来,这坚持就像挖到了一座金矿。

这也告诉我,投资不能被短期的市场波动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判断,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长期的价值会得到回报。

三、坦诚的态度。

巴菲特给股东写信的态度特别坦诚,有啥说啥,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

赚了钱,他会告诉你为什么赚了,是抓住了什么机会;亏了钱,他也不藏着掖着,会分析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种坦诚在商业世界里可不多见。

这就好比一个厨师,做的菜好吃,他会告诉你用了什么新鲜食材、独特的烹饪方法;要是菜做砸了,他也会诚实地说盐放多了或者火候没掌握好。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价值投资者的必读书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价值投资者的必读书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价值投资者的必读书作者:谭梦桐来源:《投资与理财》2018年第02期这本书的中文全称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收录了巴菲特从1979年到2000年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信,并按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投资、普通股的替代品、普通股、兼并与收购、会计与估值、会计政策与纳税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类,以便读者更系统地了解巴菲特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每年的巴菲特致股东信都有很多智慧,绝对不是一份关于价值投资的心灵鸡汤。

因为这些信中包含的理念,是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和他自己估计长达一个世纪总结出来的关于金融业甚至说是商业中的规律和经验。

巴菲特本人认为,这是关于他最好的一本书,评论为“一流,整理我们哲学的伟大工作”。

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巴菲特,又有其独特的秘密。

笔者认为巴菲特真正的伟大在于四点:很早就坚持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对于风险的认知能力,获得低成本资金的商业模式以及长期积累的声誉加成。

从开始就坚持价值投资巴菲特在钱少的时候就具备了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并且一直坚持。

价值投资和钱多钱少其实关系不大,核心在于你用多长的维度去看事情,以及你内心真正的价值观是什么。

许多人可能看不上一年25%的收益率,看不上那些帶来25%收益率的股票。

大家都希望先抓一个10倍股,财富自由一把后,再做价值投资。

这其中有两个误区。

首先,投资是可以干一辈子的事情,找到好的方法,长期滚雪球,就能获得惊人的财富,而不应该去想着短期投机一把。

其次,投资的知行合一必须达到内心价值观和交易行为的一致。

短期赌一把,就算赚到钱,也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导致我们的贪婪不断膨胀,最终无法执行真正的价值投资。

巴菲特最伟大之处,就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看到了价值投资的长期价值,并且以此建立了他的价值观。

在那个年代,美国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股神,巴菲特能在那个年代就能领悟到价值投资的意义,是非常不容易的。

对于风险的认知巴菲特的每一次致股东信以及大量的访谈,都会不断提示风险,而很少听到他会意淫某个新鲜玩意。

巴菲特致合伙人致股东的信全集(最完整版)

巴菲特致合伙人致股东的信全集(最完整版)

巴菲特致合伙人致股东的信全集(最完整版)一:本书介绍为了把《巴菲特致合伙人+致股东的信》这套资料整理出来,我花了将近一年时间。

我相信我整理的这套资料应该是国内最完整最准确的版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巴菲特写的信原版都是英文的,而且从1950年代一直写到了现在,时间跨度达60多年,国内的翻译版本很乱很杂,都是这个翻译一点,那个翻译一点,没有一个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从头译到尾。

而这些版本,大多都残缺不全,找一封完整的信出来都很难,更何况60多年,60多封信。

本人打印出来的完整版,800多页,分为上下两本。

我在很多年前就开始阅读这些资料,深深的被上面所说的问题所困扰,我非常希望能有一套完整而准确的资料来研读,然而无论是从线上还是线下各种渠道找到的资料都是残缺的,错乱的,不完整的。

于是我只能自己花时间来编辑,整理,并对照英文原版,把其中残缺的,被删的,及其大量的表格(几乎所有版本都删除或不翻译表格,而我认为没有表格数据就好像研究公司不看财务报表一样不知所云),备注,全都翻译并补充完整,纠正了里面大量的文字和数据错误,把所有的信都按书本规格做好排版。

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我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还原巴菲特写的一字一句,我从不按自己的主观删掉一句话,也不敢增加一句话,力求做到原汁原味,因为对于这样伟大的作品,我认为我没有资格改动其中的一个字。

全书目录,整套书按照专业书籍规格排版,阅读起来非常方便。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暂且把《巴菲特致合伙人+致股东的信》看成是一本书吧,虽然十几年来我几乎天天书不离身,但没有任何一本书对我人生的影响有这么大。

自打我走向社会以来,就把投资作为我事业的一个方向,但在前面5年,我看了无数投资方面的书,也研究过无数公司,却一直没看懂投资的游戏规则,我像个迷路的小孩一样不知道该走向何方,直到我看了这本书,我突然找到了人生的灯塔。

刚看完第一遍,我就知道我的投资之路应该怎么走了,也明白了我的人生该怎么走。

巴菲特给股东的一封信读后感

巴菲特给股东的一封信读后感

巴菲特给股东的一封信读后感读完巴菲特给股东的信,就像是听一位超级有钱又特别睿智的老爷爷在唠家常,不过这“家常”可都是价值千金的投资秘籍和人生智慧。

一、投资理念。

巴菲特那简单却又无比强大的投资理念,真的是让我惊掉下巴。

他就像一个超级有耐心的猎人,不被那些短期的市场波动所迷惑。

他说要找那些有“护城河”的公司,这就好比找对象,不能只看脸蛋(短期股价波动),得看内涵(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就像可口可乐,它的品牌就是深深的“护城河”,全世界的人都认识,想模仿可不容易。

这种公司就像一棵摇钱树,虽然可能一时半会儿不会突然爆富,但长期稳稳地给股东赚钱。

这让我觉得自己以前炒股那种跟风买入卖出的行为,就像是无头苍蝇乱撞,完全没有抓住投资的本质。

二、长期主义。

老爷子强调的长期主义简直是贯穿整封信的主线。

他就像是在种一棵大树,从一颗小树苗开始,精心浇灌,耐心等待它成长为参天大树。

他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那么多年,看着它一点点壮大,中间肯定有风雨,但人家就是不慌不忙。

这和我们现在很多人想快速赚钱的心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总是想今天投入,明天就翻倍,就像想种下一颗种子,第二天就收获果实一样不切实际。

巴菲特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增长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敲了一记闷棍,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那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是多么愚蠢。

三、企业管理。

在企业管理方面,巴菲特也是有一套。

他对待旗下的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家长,给予信任和自主权。

他不会过多地去干涉那些子公司的具体运营,只要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这就像养孩子,不能事事都替他做决定,要让他自己去成长,发挥自己的潜力。

他还强调了诚信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一个好的企业就像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小社会,大家都遵守规则,积极向上,这样的企业怎么可能不赚钱呢?这让我想到很多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不择手段,最后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就像一个人自己把自己的后路断了一样。

四、风险意识。

信里还能感受到巴菲特那超强的风险意识。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作为投资人,同时也是一家公司的大股东,和查理芒格一起领导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他对于他的股东都有着负责任的态度,每年的5月初都会举办年会。

而这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就是年会语录的记录。

但是言语之间充斥着巴菲特的智慧。

R(原文部分):1. 重要的不是我的信里面有多少字,而是这些文字所拥有的生命。

2. 永远信任现金,在股市里面切勿亏损。

第一条不要亏损,第二条永远记住第一条。

与市场悲观主义交朋友,由于市场的波动,我们需要在股市低谷的时候去买入,要记住市场先生的情绪。

你付出的价钱,得到的是价值。

3. 金融衍生品很危险,请记住,数额达无法想象的衍生品是金融界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4. 有节制使用杆杠,债务,这很重要。

I(解读部分):对于价值投资,我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芒格。

还有很多投资大师的著作我都有认真研读。

而巴菲特部分的思想对于我的投资体系还是很有帮助的,其中一点那就是记住不要做高风险的事情,不要玩那些金融衍生品,不用动用那么多杠杆,债务。

同时是复利的盈利下去,不用亏损。

杠杆和债务在房产市场上是个好东西,我们买的一些房是需要去借银行的钱。

但是在股市里面,如果胡乱的使用杠杆,很可能会造成极大的亏损的。

在安全边际出来之前,都不要随便满仓或者加杠杆。

在低估的市场里面贪婪一些,这没有问题。

但是在股市情绪高涨的时候,可以抛出手中的股票,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这些文字很简单,但是包含深刻的道理。

A(应用部分):虽然我的投资年限不是那么长,但是我这几年总体还是赚钱的,而且还赚不少。

朋友就来询问我为什么?其实我的操作也是非常稳当的,一些低风险投资加上适当的机会入场。

低风险投资是什么呢,基金,在低位的基金上面选择投资进场,同时坚持打新债,在大盘2440,2600多点的时候,大家都看着外部环境非常不好,觉得不进场,而我选择加仓进场,在我债务承受范围内持有我的基金和股票,等待上涨。

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
中文
尊敬的股东们:
感谢你们给予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 Inc.)这么多的期待,我们将尽力做好本轮财报的报告,认真回答你们的问题,尊重你们的决定,并努力带给你们更大的价值。

过去的一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营收和利润继续上涨,重组进行得很顺利,股价也有了强劲的上升。

我们很荣幸的看到我们的进步,但是我们同样也肯定每一个股东为此做出的贡献。

假如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比喻成一棵大树,我们也非常感谢你们这些股东们为它提供了所需营养,如有力的增长及稳健的发展。

我们也要感谢你们鼓舞我们坚持我们追求的原则,同时你也给予了我们足够的时间来实现长远目标。

这段时间内,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财务实力更进一步得到加强,我们看到了继续对不再增加投资的利润做出贡献,这些利润的资金都会投入到更有价值的投资中去。

在这一轮报告中,我们也披露公开资料,包括股息和减股的一些重要信息。

我们会持续的提供更有意义的及时的业绩报告,以便你们对我们的表现有更清晰的了解。

本公司也在做出长期承诺,将持续提升企业价值,当然变得更有吸引力,以达成我们承诺给股东的利润。

想知道你们我共同的目标——生产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收益能力,并且丳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会���续保持优秀的治理环境,把握市场机遇和发展趋势,结合双赢,实现共赢。

终关心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在未来一年还会继续为三位股东们,以及社会做出更多成就,让你们都感到满足和欣慰!
最后,我想给你们一句话,“伯克希尔哈撒韦,实现梦想!”谢谢大家!
谨以此,
巴菲特。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57年解读:两种投资类型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57年解读:两种投资类型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57年解读:两种投资类型
1957,这是巴菲特合伙人基金运作的第一年,他管理的三个合伙人账户收益率是:6.2%,7.8%,25% 。

至于第三个账户,收益率比前两个高不少,是因为建仓时间晚,避开了指数早期的下跌。

而同期道琼斯却下跌了8.47% 。

巴菲特坦言,他的目标是长期跑赢指数10个点。

他的投资组合在熊市表现更好,在牛市能跟上指数就心满意足。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学生,并在格的基金公司工作过两年。

当格雷厄姆解散基金公司后,巴菲特却成立了自己的合伙基金,从此他的脚步再没停歇。

后来人称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之父,他有两大理念永不过时,安全边际和市场先生。

巴菲特后期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菲利普费雪(成长股大师)。

巴菲特称本年他的投资有两大类:低估类和套利类。

低估类,就是寻找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把此公司按照破产清算的方式进行估算,如果得出的价值比市值低好多,就买进。

等于说,用5毛买价值一块的东西。

由于打了五折,就有了很大的安全边际,进可攻退可守。

这种投资方法,也叫捡烟蒂,发现烟头还有吸一口的价值,就吸一口,吸完就换下一个。

巴菲特投资早期,这样的烟蒂公司还比较多。

第二种,是套利类,就是在某公司重大事项,重组要约收购等活动,寻找合适的机会出手赚钱。

说实话,对于套利类投资,我一点经验也没有。

年初,他的持仓组合中两种类型投资的资金比例是70:30,后来随着指数下跌,调整为85:15 。

对于他来说,他希望股票不要涨太快,那样才能收集到足够多的廉价筹码!。

巴菲特致股东信(1958

巴菲特致股东信(1958

巴菲特致股东信(1958时间:2017/3/9 15:59:48巴菲特发表了2017年度的致股东信,这就像是股神一年一度写给全世界的情书。

这一传统,可追溯到1957年,当26岁的奥马哈小子初次进入证券交易这一行:60年的投资生涯,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而同时期的标准普尔指数复合上涨率仅为9.7%,毫无争议地跑赢大市。

别忘了,在这60年里,他经历了多少次经济周期、股灾和衰退,多少早年间道琼斯工业指数里的公司都已成过眼云烟。

正如巴菲特在信中所回顾的那样——“仅仅在20世纪,我们就曾面对过两次大战(其中有一次我们似乎都要输掉战争了);十多次的阵痛和衰退;1980年,恶性通货膨胀曾导致高达21.5%的基本利率;还有1930年代的大萧条……没有失败,只因为我们战胜了失败。

”今次,我们翻阅了1958年以来巴菲特每年所写的每一封“致股东信”,并从中精选摘编了30条投资金句,以飨红杉汇读者。

同时,我们也制作了《1958-2017年巴菲特致股东信全集》文件包,回复关键字“巴菲特”获得下载方式。

——但为什么我们有耐心倾听这些浓缩巴菲特一生智慧的箴言,却没有恒心去照做呢?2017■ 你永远不该忘记:恐惧是亦敌亦友的——从投资人角度来说,将恐惧散播会为你提供低价收购的机会;但同时,对个人来说,恐惧是你的敌人。

365■ 每当听到分析师以羡慕的口吻谈论某些管理层擅长“做数字”,我和查理总会皱眉头。

事实上,商业世界中有太多不可预测的事,意外时常发生。

而当意外发生时,那些以华尔街的反应为关注重心的CEO们便会倾向于编造数字。

■ 假如有一千个管理者在年初时对市场进行了预测,那么在未来连续九年里,至少会有一个预判是正确的。

当然,1000个猴子里看起来似乎总会有一个聪明的先知。

不同之处是,这只幸运的猴子不会允许其他人和自己站在一队,共同投资。

■ 许多聪明人在做对冲基金。

不过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的工作是自我中和的,他们的智商虽然能选择不错的股票品种为投资者带来收益,但却对抵了投资者为此要付出的高昂年费和管理费。

慢慢暴富:巴菲特致股东信1957-2021年全集

慢慢暴富:巴菲特致股东信1957-2021年全集

慢慢暴富:巴菲特致股东信1957-2021年全集展开全文你选择哪一个?A股神似乎不再“神”了。

巴菲特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一年、五年和十年的表现,都不如美股大盘。

巴菲特终于开始改变对科技股的态度,在“买错”IBM之后,重仓了看起来没什么想象力的苹果。

当然,在他漫长的投资历程中,10年只是一个很小的衡量尺度。

《巴菲特超越价值》作者简恩认为:如果置于长期视野下,价值投资可能就是“战无不胜”的,但在某一个时期,它显然未必如此,这就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概括而言,在市场下跌周期,价值投资的作用比较明显,但在上涨周期(例如过去十年),价值投资的表现未必很强,但也不会差很多。

一个普通人如果早年花1000美元买巴菲特的公司股票,现在大约值两千多万美金。

这算得上暴富了。

然而,多少人能够如此跨越大半个世纪?也有人会说,你买比特币也可以爆赚一万倍啊。

的确,巴菲特是靠“慢慢暴富”,成为世界首富的。

•巴菲特99%的净身家都是50岁以后挣得;•巴菲特近96%的财富在60岁以后才拥有。

一夜暴富,和慢慢暴富,你选择哪一个?巴菲特已经90岁了,未必有机会再次证明“价值投资”的魔力,他也不必。

而你还年轻。

B在这样一个追求十倍、百倍回报的时代,价值投资还有用吗?广义而言,一切投资都是价值投资。

重仓苹果股票的人,和All in比特币的人,可能都觉得自己是价值投资者。

差异也许在于:•对价值的定义;•对价值的评估;•对价值的实现。

所以,我们可以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称为狭义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有四个: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2、“利用”市场先生的情绪;3、安全边际;4、能力圈。

前三个都是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概念。

不过,有趣的是,巴菲特和芒格第一次见面,就是吐槽自己老师的理念。

后来,受芒格影响,巴菲特开始用不那么便宜的价格买好的公司。

所以,即使是狭义价值投资,也是在不断演变的。

但是,价值投资的四个基本理念,的确可以作为投资的“元认知”。

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1957年

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1957年

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1957年致有限合伙人的第二封年度信(注:巴菲特的合伙人信从1957 年到 1970 年共 14 篇,1957 年是致有限合伙人的第二封信,找不到第一封,能找到的第一封信是一份合同。

)1957 年股市的整体情况在去年写给合伙人的信中,我写道:我认为股市整体价格高于内在价值,主要是蓝筹股估值过高。

如果确实如此,所有股票都存在大幅下跌的风险,无论是否低估。

无论如何,我认为,五年之后回过头来看,人们不太可能觉得现在的价格很便宜。

就算大规模熊市出现,我们的套利类部分投资的市场价值也不会受到影响。

如果整个市场回归到低估状态,我们可能会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低估类中,可能还会借一部分钱来买低估的股票。

反之,假如市场继续大幅走高,我们的策略是,将低估类不断获利了结,并增加套利类投资组合的比重。

上面几句话是关于市场分析的,但是我首要考虑的不是市场分析。

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严重低估的股票上。

去年,股市出现了温和下跌,我要强调的是“温和”二字。

我们听新闻或与刚进入股市的人聊天时,会产生股市跌了很多的感觉。

实际上,在我看来,与当前经济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下跌的幅度相比,股价的下跌幅度太小了。

公众仍然对蓝筹股和宏观经济强烈看多。

我无意预测经济或股市。

我只是想告诉你们,不要产生这样的错觉,以为股市已经出现了大幅下跌,不要以为整体市场目前处于较低水平。

从长期投资价值出发,我仍然认为当前股市整体高估。

1957 年投资回顾随着股市下跌,投资低估股票的机会越来越多。

总体上,与去年相比,我们的投资组合中低估类所占比重高于套利类。

下面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套利类”。

套利类投资与低估类投资不同,它的获利途径不是来自一般意义上的股价上涨,而是取决于公司的某些活动。

套利投资机会出现在出售、并购、清算、要约收购等公司活动中。

在每一笔套利投资中,风险不是经济形势会恶化,也不是股市下跌,而是可能出现意外事件,打乱原有计划,公司不按原计划行事。

历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历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历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 引言巴菲特是世界著名的投资大师,他每年都会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写一封信,回顾过去一年的投资业绩并分享他的投资理念和经验。

这些信件被广大投资者视为宝贵的财富,对于了解投资思路和取得成功的秘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梳理巴菲特历年来致股东的信,分析其核心观点和投资哲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巴菲特的投资思路。

2. 信件内容分析2.1 信件的风格与结构巴菲特的致股东信件以其简洁直接的风格著称。

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投资概念和原理,使得普通投资者也能够理解。

同时,他还会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幽默的语言来增加可读性,使信件更加生动有趣。

信件的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包括对过去一年业绩的回顾、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以及一些投资哲学和建议。

巴菲特会详细解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业务和投资情况,并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策略进行阐述。

此外,他还会分享一些关于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为股东提供指导。

2.2 投资哲学与核心观点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2.2.1 长期投资巴菲特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

他认为,股票投资应该像买入一家公司一样,着眼于公司的长期价值,并持有股票直到其价值被市场充分认可。

这种投资方式相对于短期交易来说,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并获得更好的回报。

2.2.2 价值投资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倡导者。

他的投资逻辑是基于购买被低估的股票,即公司的内在价值大于市场给予的估值。

他会通过详细的财务分析和研究,寻找具备长期优势和稳定盈利能力的公司,然后以较低的价格买入。

2.2.3 经济周期和风险在信件中,巴菲特经常提到经济周期和风险的影响。

他指出,市场的波动和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但长期来看,经济的发展和公司的增长将推动股票市场向上。

因此,投资者应该有耐心和长远的眼光,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影响。

2.3 具体案例分析在信件中,巴菲特经常会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自己的投资决策和经验。

巴菲特股东的一封信

巴菲特股东的一封信

巴菲特股东的一封信
在过去的一年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继续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实现了19.1%的股价上涨,超过了标普500指数的17.4%的涨幅。

我们的业绩表现主要得益于我们广泛多样的业务和强大的财务
实力。

我们的保险和再保险业务在2019年实现了增长,我们的零售、服务和制造业务也持续增长。

此外,我们的投资组合在过去的一年中表现出色,特别是我们对苹果公司的重仓投资。

我们的财务实力仍然非常强大,持有超过1280亿美元的现金和等价物。

我们的资产组合仍然非常多样化,我们继续努力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以进一步增加价值。

我们深知,我们的成功离不开我们的股东和合作伙伴。

我们致力于为股东创造价值,我们将继续遵循长期投资的原则,坚守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我们一贯的价值投资哲学。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相信,只有通过长期持有优质的、有成长潜力的企业,才能为股东带来稳定的回报。

我们感谢您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创造更多的价值。

谢谢!
- 1 -。

197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公开信

197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公开信

197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公开信尊敬的股东们:在过去的一年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这个勃勃生机的市场中,我们的业务表现非常出色,和全球各地的股东一同分享了巨大的成功。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净利润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25%,达到了1320万美元。

这个成绩意味着我们的业务在增长、扩张和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们的团队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色,使我们能够继续稳步提高盈利能力。

我们的投资组合也表现出色,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尊敬的股东:我们的业绩将由我们内在竞争力和市场环境所决定。

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公司,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行业和经营模式。

一些公司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一些公司则处于困境中。

我们关注的是那些能够持续增长并且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

在今年,我们获得了非常好的业绩。

截至1970年12月31日,我们的公司净资产增加了38.5%,每股盈利增加了22%。

我们的股票价格也相应地上涨了34.9%。

这个表现比我们的可比公司的平均表现要好得多。

这个表现的原因在于我们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

我们的股价并不是根据业绩来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市场对我们公司的评估。

而市场往往会对不同的公司给予不同的评估,这往往导致了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距。

我们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由我们的经济利益、竞争地位和未来的盈利能力所决定的。

我们认为,长期投资的价值在于发现这种差距,并及时加以利用。

在我们的投资过程中,我们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确定其内在价值。

我们会找到那些被市场低估的好公司,并在适当的时机推动投资。

我们的投资方法不是按行业来安排的,而是根据公司的本身情况来决定的。

我们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长期持续的价值。

我们认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保持忍耐和长期的视角。

我们对于某些项目的投资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带尊敬的股东们: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向您们报告,2020年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的一年。

尽管全球受到了新冠疫情的重大影响,但我们的公司仍能够保持稳定增长并取得良好的业绩。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阅读心得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阅读心得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阅读心得尊敬的股东们,在过去的一年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取得了稳步的增长,我们的业绩令人满意,从整体来看,我们的股票表现也比标准普尔指数好。

但是,我还是要强调,我们的目标不是打败市场,而是尽力为我们的股东创造价值。

过去一年,我们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收购和股权投资,其中最出色的莫过于在2017年末完成的Precision Castparts的收购。

它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历史上最大的收购交易,我们花费了相当大的代价,但我们相信这项收购对我们的长期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交易也展示了我们对大型、受欢迎的公司不失信心。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投资原则和战略,我们将继续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获取高水平的投资回报。

我要再次强调,我们的长期投资策略是建立在我们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之上的。

我们不会把大量的资本用于技术和其他短期行为,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增加股息和收益。

我们相信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长期价值,因此我们会采用相对保守的投资方法,尽管这意味着我们有时会错过奇妙的机会。

我们也认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价值在于我们的团队和文化。

我们坚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如诚信和透明度。

我们的员工以公司的成功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骄傲,并致力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来使公司更加优秀。

最后,我想谈一下我们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前景的看法。

虽然市场环境和一些主要经济体的政治氛围还有很多未知因素,但我们相信,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长期增长和进步取决于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决心。

我们相信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好的投资机会,我们会寻找并发掘这些机会。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的股东和员工,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这么多的成功,我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会继续一起成长和迎接挑战。

谢谢!沃伦·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合集(1957~...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合集(1957~...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合集(1957~...来源@鹏万陈忠良欢迎来到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专栏!之前提到巴菲特历年的信我买了好几个版本,但最好的版本也有不少翻译问题,我在阅读的同时也做了一些校对,现在整理合集供大家免费阅读,请不要用作商业用途。

195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5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5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半年度)196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半年度)196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半年度)196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半年度)196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半年度)196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196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197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8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8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8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8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8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8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8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198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198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8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198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198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198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199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199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199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199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199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199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199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199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199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199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199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199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199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199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199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0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0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0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0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0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0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0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0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0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0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0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0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0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 200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0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0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0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 200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0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0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1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201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1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1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1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1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1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1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1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1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1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1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1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上)201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201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201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202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202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相关合集链接:投资名家访谈录(持续更新)。

1971年巴菲特致全体股东的信

1971年巴菲特致全体股东的信

197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今天很高兴报告我们1971年的营业利润,扣除资本利得,我们的股东权益比年初增加了14%。

这个结果远远高于美国工业平均值,而且是在我们纺织业务对利润贡献不大的情况下,这些都归功于我们五年前开始的业务重组。

我们管理层的主要目标仍然是提高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持这样高的投资回报率比较困难,因为整个60年代的投资回报都不是很高。

纺织业务和大多数纺织企业一样,我们71年的业务经营比较困难,利润率也不理想。

管理层努力减低成本,生产一些价格不敏感利润低的产品。

然而,如果没有这些努力我们可能会陷入亏损的状态。

这一年制订计划减少库存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雇佣也比较稳定。

正如去年说的,Ken Chace和他的管理层在这样一个不景气的行业中苦苦抗争。

大环境不好他们付出了更加大的努力。

最近我们加强销售力量的努力产生了一些正面作用。

随着我们纺织业务的改善,我们期望在明年纺织业务会有更好的利润率(尽管不会太高)。

保险业务交通事故的降低以及今年没有发生特大灾难,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使我们的财产人寿保险业务今年表现异常的好,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还是因此受惠。

我们的传统业务(仍然是最大的一部分)是一些处在特殊政策和非标准化下的保险业务。

当标准化市场由于利润较低而变得很难经营时,我们的业务增长了很多。

这是几年之前的情况,70和71年也是这样。

既然保险业已经变成了高盈利的行业,更多的公司在这一领域寻找机会,在一些地区投保费用也发生了下降。

我们继续保持盈利状态主要归功于我们的主要目标,但是这意味着72年国民保险公司的业务将发生重大下降。

Jack Ringwalt 和Phil Liesche 继续指导这些业务的进行。

再保险业务(在两年中实现了很快的发展,这都要归功于George Young)也是相同的状况。

我们在69年进入再保险领域,那时利率上升很快,市场容量也变得紧张。

再保险业务71年表现的非常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7年巴菲特致股东信我认为目前市场的价格水平超越了其内在价值,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在蓝筹股上。

如果这种观点正确,则意味着市场将来会有所下跌——价格水平届时将被低估。

虽然如此,我亦同时认为目前市场的价格水平仍然会低于从现在算起五年之后的水平。

即便一个完整的熊市也不见得会对内在价值造成伤害。

如果市场的价格水平被低估,我们的投资头寸将会增加,甚至不排除使用财务杠杆。

反之我们的头寸将会减少,因为价格的上涨将实现利润,同时增加我们投资组合的绝对量。

所有上述的言论并不意味着对于市场的分析是我的首要工作,我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让自己能够随时发现那些可能存在的,被低估的股票。

笔记:1.不预测市场未来走势,努力研究企业内在价值2.价格低估时加大买入;价格高估时持有或卖出1958年巴菲特致股东信在去年的信中,我写到“我认为目前市场的价格水平超越了其内在价值,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在蓝筹股上。

如果这种观点正确,则意味着市场将来会有所下跌——价格水平届时将被低估。

虽然如此,我亦同时认为目前市场的价格水平仍然会低于从现在算起五年之后的水平。

即便一个完整的熊市也不见得会对市场价值的固有水平造成伤害。

”“如果市场的价格水平被低估,我们的投资头寸将会增加,甚至不排除使用财务杠杆。

反之我们的头寸将会减少,因为价格的上涨将实现利润,同时增加我们投资组合的绝对量。

”“所有上述的言论并不意味着对于市场的分析是我的首要工作,我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让自己能够随时发现那些可能存在的,被低估的股票。

”去年,股票的价格水平稍有下降。

我之所以强调“稍有下降”,是因为那些在近期才对股票有感觉的人会认为股票的价格下降的很厉害。

事实上我认为,相对股票价格的下降,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下降的程度更快一些。

换句话说,目前投资者仍然对于大盘蓝筹股过于乐观。

我并没有想要预测未来市场走势或者是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的意思,只是想要在此说明市场并未出现所谓的大幅下降,同时投资价值也仍然未被低估。

我仍然坚持认为,从长期的投资眼光来看,目前的市场仍显昂贵。

我们在 1957 的主要活动市场的下跌带来了更大的投资机会,因此我们的头寸(包括 WORK-OUT 的部分)也相应有所增加。

所谓 WORK-OUT 的部分,是指我们对于公司出售、合并、清算等活动所进行的投资。

这种投资的风险在于预期的上述活动可能最终没有完成。

在 1956 年年末,我们的一半投资和 WORK-OUT 的比例约为 70/30,目前则为 85/15。

去年我们面临投资量达到可能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公司决策的情况,其中之一我们达到了 10-20%的水平,另外一个我们则拥有 5%的股份。

因此这一部分投资将不太会受到市场下跌的影响,相信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这一部分投资将会在风险很小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回报。

当然,如果市场快速上涨,我们也无法从中获益。

1957 年的结果1957年,于1956年成立的三个合伙企业的表现超越了市场。

年初道琼斯指数为499点,年底则为435点,下跌65点。

考虑股利分红的因素,实际市场下跌了约42点或8.4%。

大部分投资基金的表现并不比市场要好,实际上据我所知,今年没有任何投资基金获得正收益。

而我们三个合伙企业在今年分别获得了6.2%、7.8%和 25%的净资产增长。

当然这样的数字显然会引起一起疑问,尤其对于前两个合伙企业的投资人而言更是如此。

这种情况的出现纯粹是运气使然。

获得最高收益的企业成立的时间最晚,正好赶上市场下跌,同时部分股票出现了较为吸引人的价格。

而前两个公司的投资头寸已经较高,因而无法获得这样的好处。

基本上,三个企业的投资标的和投资比例都是大致相同的。

长期而言我将会满意于获得高于市场水平10%左右的回报率。

对于1956年而言,这三个企业都已经超出了这个标准。

对于在1957年成立的另外两个合伙企业在57年的表现基本跟市场的平均水平差不多。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企业的投资绩效也会类似于之前的三个企业。

对于结果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之所以可以取得超越市场的表现恰恰是因为今年市场上大部分股票的表现不好。

我预计我们将来在熊市的表现会比在牛市的表现要好。

如果在牛市的情况下,我将会满足于取得一个相当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率。

沃伦·巴菲特1958年2月笔记:1. 蓝筹与估值。

巴菲特在1956年曾讲市场高估了蓝筹股且整体价格水平偏高,1957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并且“没有投资基金取得正收益”,他虽然说不预测市场,但是市场却如他所言,价值终将回归。

而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了A股的2007和2017。

2. 套利。

当市场过热时巴菲特选择少量参与股市并且着重挑选仍然低估的股票,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是不太为大众所知道的是本文提到的“WORK-O UT”部分,从他的解释来看应该是套利交易,我记得巴菲特曾说过他们套利部分的年收益率在20%左右,这实在是令人惊讶,或许也是除了估值之外战胜熊市的一大利器。

但是诸如现金收购上市公司或者私有化的交易在A股极少见,在A股套利或许得另辟蹊径了。

3.追涨与抄底。

当股价跌30%后可能是机会但也可能依然很贵,不应该以一段时间的涨跌为衡量,而要牢记以内在价值为基础。

1959年巴菲特致股东信1958年股票市场的总体情况一个运作中等规模投资信托的朋友最近写到:浮躁易变的情绪是美国人的主要特征,而这一特征造就了1958年股票市场。

1958年的股票市场,用“亢奋”这一词形容最合适。

我觉得这句话——无论从业余角度还是专业角度——很好地概括了主导1958年股票市场的心理变化。

在过去的一年中,几乎所有的理由都被找出来,以证明市场是可投资的。

无疑,相对于以前的若干年,现在的投资者队伍中充斥了更多的浮躁人群。

他们持有股票的时间取决于他们这样的想法:多长时间内企业利润可以快速且毫不费力地实现。

越来越多的此种人群加入投资大军,股票价格不断地被抬高。

虽然不太可能预测这种现象会持续多长时间,但是我相信:这些人群造访的时间越长,他们退出的动能也会越大。

我无意于预测股票市场,我主要的精力是寻找被低估的证券。

公众普遍相信,他们一定可以从股票投资中获利。

然而,我深信这种信仰将最终导致麻烦。

如果发生,证券价格(不是其内在价值)也将无可避免会受到实质影响。

1958年的经营结果在我去年的信中,我曾写道:“我们的业绩,相对而言,可能熊市中表现比牛市中表现更好。

因此,能有以上的结果,主要还是我们处在应当表现相对好的一年。

如果哪一年市场总体有一个比较大的涨幅,能够赶上平均水平我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后句正巧是对1958年这一年的描述,我的预测成为了现实。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435点上升到583点,再加上20个点的红利,总体收益水平是38.5%。

整年运作的五个合伙企业获得了比38.5%略高的平均收益率。

1957年底至1958年底的一年时间中,他们以市场价值计算的收益率在36.7%至46.2%之间。

考虑到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资产已经且仍然投资于从快速上涨的市场得益甚少的证券之中,我相信这些结果是相当好的。

我仍然预测我们的投资结果在下跌或盘整的市场中将高于平均水平,但是在上升的市场中我们所能做的仅是跟上。

一个典型的状况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操作方法,我想我最好回顾一下1958年具体运作。

去年我提到我们最大持股约占我们各个合伙人企业资产的10%-20%。

我得指出,我非常乐意这只股票的价格是下跌的或者是保持稳定,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更大的头寸。

正是这个原因,这只股票也许会在牛市中拖累我们的相对表现。

这只股票是位于新泽西的Commonwealth Trust Co. of Union City。

我们开始购买这只股票时,保守计算,它的内在价值是每股125美元。

然而,尽管每股收益达到10元,它却有充分理由没有作任何现金分红。

其中最大的理由是其被压低的价格仅有每股50元。

我们拥有一个管理良好并且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银行,但是交易价格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

管理层对我们这些新股东很友好,该笔投资最终损失的可能性很小。

Commonwealth Trust Co. of Union City的25.5%的股权由一家大银行持有。

Commonwealth拥有资产约达5000万美元,约为第一国民银行或位于奥马哈的美国国民银行的一半。

这家大银行一直想对Commonwealth Trust Co. of Union City进行合并。

出于个人的原因,该并购一直被阻止。

但有证据显示,这种情况不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因此我们有了这样的良好组合:(1)很强的防御性特征;(2)建立在一个步伐上的优良稳定价值;(3)尽管可能是一年或十年,但是这个价值最终释放。

如果后者属实,其价值大概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即每股250美元。

一年多以来,我们成功地获得了Commonwealth约12%的股权,平均成本约在每股51美元左右。

很明显,我们具有保持股价不动而增持股票的优势。

我们所持股份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而增长,尤其是我们成为第二大股东后,就具有足够的投票权以就合并事宜提供征询建议。

Commonwealth大约只有300名股东,平均每月约有两个交易商。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我说这部分股权从快速上涨的市场得益甚少了。

不幸的是,我们的确遇到了一些竞价对手。

他们将股价抬高到65美元,而我们既不是买家也不是卖家。

对于一个并不活跃的股票,很少的购买单子就有可以创造价格如此的较大变动。

这就解释这样一个重要性:我们投资组合中的持股,不能作任何“遗漏”。

年底,我们成功地找到了一笔特殊的交易,这笔交易可以使我们以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价格收购而成为最大的股东。

所以,我们以每股80元的价格售出Commonwealth的股份,于此同时,市场交易的价格大约打了20%的折扣。

显而易见,我们还可以在50元左右的价格,耐心地、积少成多地收集股票。

虽然我们相对市场的业绩表现可能因此而不太好看,但是我仍将很高兴地进行这一项目。

一旦Commonwealth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我们将变得十分富有。

因此,当我们基于业绩的长期结果而估计时,我们的业绩表现在任何一个单一年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过,我认为,投资这样一个低估且有很好(安全边际)保护的项目,是获得证券长期收益的可靠手段。

我可能提到,在80元左右收购的买家多年后也将做得不错。

毕竟,80元相对于内在价值135元而言的低估程度,与50美元相对内在价值125元的低估程度比较,是不同的。

在我看来,我们的资金应当在更好的形势下动作,所以决定以80元卖出再以50元慢慢收集。

这种新的动作力度要稍微大一点,Commonwealth占我们合伙企业的资金总量达到了25%左右。

它的低估程度并不比我们现在持有的证券低估程度大多少,但是由于我们是最大的股东之一,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更快地修正低估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