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三个维度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三个维度
界所关注 的热点问题。在 现代性问 题的讨论 中, 马克思 的现 来 的资本主义历史 时代 所建构 的各种社会文化制度及其基本 代性思想备受关注 。马克思 的一些重要文本 , 比如《 共产党宣 精神 。它实际上包括资 本主 义社会 形成 和建立 以来 所建构 、 维护和进行 正当化 , 并贯彻 实行的一系列思想 、 理论 、 知 言》《 、德意志 意识形 态》《 84 经济 学哲 学手稿 》 , 、14 年 等 也成 传播 、 技术 、 社会制度 、 文化 、 生活方式及 精神状态等。 J 以上 ”3 在 为人们研究现代性问题 的重 要思想资 源 , 不同 的人 给予 了不 识 、 笔者 比较 赞 同高宣 扬 的界定 。 同的解读 。有 的学者认 为 马克思是现 代性 的维护 者 , 为马 这些 对现代 性概 念 的界定 中 , 认 接下来 分析 马 克思 对现代 性所 克思思想中存 在着大量 与现 代性思想 相契合 的观 念 , 赞扬 在界定了现代性这一概 念后 , 如
同的理解 。吉登斯认为 :在 其最简单 的形式 中, “ 现代性 是现 现代性立场 。马克 思 明确肯 定 了资 本 主义 现代性 所 开启 的 代社会或工业 社会的缩 略语 。 J ” 福柯则 把现 代性 理解 为 “ 一 “ 界历史” 世 新时代 , 认为这是一个 为未来而生存 的时代 , 因此
种态 度” 而不 是一个历史 时期 , , 不是 时间概念 。按照福 柯 的
体现 了不 同于 以往 历史的现代性取解 , 现代性主要指 的是 一种 与现 实相联 系的思想 态度 现代性开启 了人类 的普 遍交 往时 代 , 来 了人们社 会生 活的 带
[ 收稿 日期 ]0 6 5 7 20 —0 —1
理性 、 蒙、 启 自由、 解放 , 肯定科 学技术 的重大社会 意义 ; 而有 持 的 态 度 。
马克思现代性论域的三个维度
“ 现代 ” 起始 于笛 卡尔 “ 思故 我在 ” 我 的哲 学革命 , 社 会 学家 把实证 的资 本 主 义意 识 形 态 的形 成作 为 现 代 的开 端 。相应 地 , 尔纳 和 贝斯特 把“ 代性 ” 凯 现 理
解 为一 个特定 的历 史 时期 ; 吉登斯 等 人把“ 现代 性” 理解 为 一种独 特 的社会 生 活模式 和制 度模 式 ; 利奥
赵 红 灿 , 忠 军 池
( 国矿 业 大 学 学 生 工 作 处 , 苏 徐 州 中 江 211) 2 i6
摘
要 : 于 实 现人 的 解 放 和 自由全 面 发 展 的 最 高理 论 旨趣 , 基 以从 “ 判 旧世 界 中发 现 新 世 界 ” 己任 的 马 批 为
克 思 , 现 代 性 论 域 有 着 明 确 的 指 向 , 就是 资 本 主 义 社会 本 身 。 围 绕 着 对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的 考 察 , 克 思 的 现 代 其 那 马 性 论 域 有 着 三 个 维度 : 是 揭 示 资 本 主 义 意 识 形 态 下人 被 抽 象为 “ 性 的 主 体 性 ” 现 代 性 副 本 批 判 维 度 , 是 一 理 的 二
个 方案 。 与西方现代 性理 论不 同的是 , 马克 思 以世 界历
的资本 主义 社会 的所 指 , 含着 “ 性 的主体 性” 蕴 理 的
意识形 态批 判之 维 、 资本 的 主体 性 ” “ 的社 会现 实批 判之维 和“ 现实 的人 ” 实践 生成 的超 越之维 。
一
史的全景视野 , 人的 自我解放 的远 景摹 画 , 不仅指 导
在 马 克 思 那 里 , 本 被 理 解 为 社 会 历 史 现 实 存 原
塔等 人把 “ 代性 ” 现 理解 为一 种特 殊 的叙事方 式 ; 哈 贝 马斯把 “ 现代 性 ” 解 为 自启 蒙 以来 尚未 完 成 的 理
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的三重维度及时代价值
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的三重维度及时代价值作者:尉迟光斌来源:《理论导刊》2022年第06期摘要: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是人们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方位的重要认识工具。
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的生产和生活为横断面,剖析人类历史一定发展阶段呈现出的地质般的“社会形态”,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五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基本趋势。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中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论证了以国家共同体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国家形态”,形成了其社会形态思想的个人、国家、人类社会三重维度及其辩证关系。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表明,科学把握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的三重维度及其内在张力关系,对于洞察当今世界走向和中国社会实践的历史方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实的个人”;社会形态;国家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2)06-0080-08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第七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奋斗精神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20ZD229)。
作者简介:尉迟光斌(1970-),男,湖北十堰人,湖北医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哲学院访问学者,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人类历史方向和方位无法绕开的重要概念。
自其产生以来,围绕究竟是“两形态”“三形态”,还是“四形态”“五形态”,学术界争议不断,由此造成了一些理论认知和社会实践困惑。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表明,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思想,对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仅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
重申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三个本质维度
长期 以来 ,对马 克思 的共 产 主义 思 想 有 多重 解 释路
之 中。所 以,对 于整个 马克思主义来说 ,共产主义 并不是
仔细研究可见马克思哲学的创生过程绝非哲学与经济学的简单结合而是象征着对社会问题的经济思考和哲学批判这种思考和批判的矛头曾经指向许多学科和产业所以德国的法哲学英国的经济学法国的唯物论以及在141今天依然很有市场的许多思潮和流派都曾被马克思质疑和批判过当然最为关键的是马克思对我们今天依然身处其中的工业商业金融业及其所代表的现代性范式也进行了本质的揭露和批判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的哲学具有丰厚的社会和历史内涵这一点远非抽象的人本主义自由主义或一般的社会科学所能概括和阐发的因而在两大发现面前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哲学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毋庸置疑它同时意味着马克思既不可能是纯粹的哲学家更不可能是纯粹的经济学家在他那里哲学资源和经济问题始终融合在一起所以马克思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既抽象又具体在他那里既有从猴体解剖到人体解剖从地租到资本的具体的历史向度又有从人体解剖到猴体解剖从资本到地租的逻辑向度
是地讲 ,所 有这些理解路数都有一定 的道理 ,并 且证 明了
马克思 共产主义思想 的丰富性 ,但是 ,最 实质 的问题肯定 是 :马 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本质规定性 究竟 是什么?或者
义思想 的关 系就显得尤其重要 。
1 .“ 经 济 问题 ” 之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思 想 旨趣 的 转 向
、
共产主义 的经济维 度
在 “《 莱 茵报》 时期 ”的苦恼直接相关 ,它直接导致 了马
马克思自由观念的三个维度
马克思自由观念的三个维度作者:方捷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20期摘要哲学的重大问题之一即自由观。
自由观则处于马克思哲学的“拱顶石”地位。
以往的西方哲学家对自由的理解往往驻足于个人的理性自由。
而马克思将自由推到了实践本体论的高度,在历史维度中去构建自由观的基本框架,得出共产主义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由时间思想。
本论文将基于马克思自由观的这三个基本点去解析马克思的自由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自由观实践历史观自由时间作者简介:方捷,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A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19.07.231一、马克思自由观的实践维度(一)认识论自由观的蒙蔽众所周知,受近代实证主义的影响,现代西方哲学往往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语境去解释自由,遗忘了去追问人们追寻自由的起源。
例如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和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曾对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做了如下的阐述:“自由并不在于想象中的脱离自然规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并能够把它们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自然界的必然性、规律性是第一性的,而人的意志和意识是第二性的。
”由此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第一,马克思的自由观是理性的自由观,从属于认识论,马克思自由观的实践本体论含义完全没有引起解释者的重视;第二,自由是与自然界的必然规律联系在一起的;第三,自由是对必然性的正确认识,而非在想象中摆脱必然性。
如此理解那么自由便成了人脑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假如这个推论成立,那么即可以理解为这个世界上谁掌握知识越多,谁就是最自由的人。
然而即便是掌握知识最多的知识分子阶层在遇到生活中或是细枝末节的繁琐小事或是生死离别这样的人生大事的时候仍然会感到自由的受限与生命的渺小。
马克思哲学的三个基本维度和两个基本发展方向分析
马克思哲学的三个基本维度和两个基本发展方向分析马克思哲学具有三个基本维度,即本体论维度、认识论维度和实践论维度。
在马克思哲学中,这三个基本维度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
马克思哲学具有两种基本发展路向,即批判性地向群众的生活和哲学家的生活汲取营养并以此来发展自身、丰富自身的倾向。
在马克思哲学中,这两种基本发展路向也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
但是,马克思哲学的这些内在特质至今并没有被给予合理而充分的领会和把握。
这种状况必然影响对马克思哲学的整体性理解。
基于此,笔者拟对此予以简要探讨,不妥之处,请同仁批评指正。
一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维度所表明的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立场,马克思哲学的认识论维度所表明的是马克思哲学本身的言说方式和澄明形式,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维度所表明的是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趋向和目的指向,三者必然内在统一于马克思哲学中,因此,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观及其哲学的基本命题就需要在上述三种维度中进行。
本体论是哲学关于人之存在根据的根本看法。
其对于哲学而言具有始源性意义和价值。
本体论所表达是源始的存在学概念,而这种概念是先于一切科学基本概念的定义。
因此,它必然表达了哲学是其所是的基本立场。
恩格斯指出,在哲学史上,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全部哲学必然都会在思维和存在二者之间何者具有先在性上做出选择并以此作为自身哲学的基本立场。
对此所作的不同回答便必然分野出不同的哲学阵营,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
马克思虽然选择了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命题作为自身哲学的本体论概括,但是并没有沿袭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而是对它们进行了扬弃或者根本改造。
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立场不仅同唯心主义的基本立场有了根本区别,而且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有了根本不同。
因此,深刻理解和完整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立场之真正内涵就成为理解马克思哲学之本体论的关键和根本枢机。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三重内涵——从马克思的“社会三形态说”谈起
对 社会 发 展 的阶段 进 行 划 分 , 可 以 说 其 中 完 整 的 包 含 了马克 思 的现代 性 肯 定 、 现 代 性 批 判 和 现 代 性 超
越思 想 。
一
现 代社 会 作为 现代 社 会 的本 质 根 据 , 是 现 代 社 会 围
的依赖 关 系 ( 起 初 完 全 是 自然 发 生 的 ) 是 最 初 的 社 会 形态 , 在这 种社 会形 态下 , 人 的 生 产 能 力 只 是 在 狭 窄 的 范 围 和 孤 立 的 地 点 上 发 展 着 。 以 物 依 赖 性 为 基 础
的人 的独 立性 , 是 第 二 大 形 态 。在 这 种 形 态 下 , 才 形
具 体 阐释 了这 三 重 内涵 。
关键 词 : 现代 性 ; 资本 ; 文明作 用 ; 批 判
中 图分 类号 : A8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3 ) 0 1 - 0 0 0 5 - 0 4
马 克 思 ・伯 曼 说 过 “ 人 们 即 便 在 其 一 生 中 从 来
中, 现 代性 已经成 为我 们所 生 活 的时代 的本 质特 征 。 然而 , 这 样 一 个 普 遍 的 概 念 在 不 同 的 学 者 那 里 却 有
着 不 同 的 内度 安 排 或 社会 组 织模 式 ; 有 的 把 现 代 性 看 作 是 对 历 史 剧 变
V o 1 . 1 1 N o . 1
J a n .2 0 l 3
1 3 01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3 . O 1 . 0 0 2
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生机活力的三个维度
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生机活力的三个维度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维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它有三个主要维度。
这三个维度分别是政治维度、经济维度和文化维度。
1、政治维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维度主张以人民利益为中心,高度重视人民的权利和参与,改革传统的政治制度,促进社会公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化。
2、经济维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维度强调资源的社会所有制,发展持续进步的社会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经济,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文化维度: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维度重视社会文化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不断加强全民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新的文化体系,促进社会生活的精神文明进步和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生机活力的具体做法:保持马克思主义生机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主动创新的原则,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具体做法包括: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功利主义思想,加强理论创新,研究当下社会及其发展现象,把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注重掌握时代特征,吸收新发展的理念,以满足新的社会发展需要;3、强调实践观念,尊重科学创新,发展思维方式,发现新的观点;4、贯彻实践准则,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特点,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规律;5、关注新的思想模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空间,发展新的观念;6、完善社会制度,促进发展新的观念,实现良性发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变革发展。
综上所述,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就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加大理论创新力度,贯彻实践准则,追求视野开阔、观念新颖、思维活跃,以便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真正实现它在新时代的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重时空维度--基于《共产党宣言》的文本研究
0 引 言
作为马克 思 主 义 的 经 典 著 作 之 一,《共 产 党 宣言》在学术界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尽 管这部著作从发表至今已有 170余年的历史,但 是从不同的视角对它进行文本解读,可以发现它 仍然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而时空批 判便是比较典型的视角。
明了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他的这一思想对后代 学者影响同样深远,法国的列斐伏尔和英国的大 卫·哈维二位学者是这一研究的代表人物。“列 斐伏尔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围绕资本主义批判 形成了多层次的理论建构和创新,产生了巨大的 理论和实践效应。”[1]22而大卫·哈维则继承并且 发展了列 斐 伏 尔 的 理 论,他 “揭 示 了 资 本 的 空 间 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及其困境,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空间批判理论。”[2]57
资本主义工业化及其配套的政治制度在整个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 着时间的发展,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如无序的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最终引起的经济危 机,以及由于商品化程度变高带来的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商品化和利益化。 1.2 科学技术现代性
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也体现在科学技术的现代 性上。马克思生活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蓬勃发 展的时代,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很多大程度上要 归功于当时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大发现为人 们认识地球提供了视野,细胞学说让人们更加了 解生物界,而物理和化学界的重大发现和学说则 为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提供了直接的 动力。对于 科 学 技 术 的 积 极 作 用,“在 马 克 思 看 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 量。”[4]602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和技术一方 面带来了丰富的生产;另一方面,它及其相关产品 越来越成为控制人们行为和思维的外来力量。马 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异化的原因不在于科学技术 本身,而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本维度——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本质依据,是现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表征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重要范畴。
虽然现代性概念的内涵纷繁复杂,但从历史上看,它不过是对奠基于“16世纪以来就作了准备、而在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市民社会’”a 之上的整个社会历史转型的描述和概括。
虽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出现过“现代性”的字眼,马克思也没有对“现代性”概念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同其他许多现代哲学家一样,马克思对现代性持一种批判的态度。
马克思认为,近代以来,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导致了传统社会的国家结构形式(政治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裂,形成了与传统社会中奠基于政治领域之上的政治国家不同的奠基于私人领域(市民社会)之上的现代国家。
这就是现代社会形成的标志。
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也主要是针对现代社会本质内涵的批判。
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AZX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18JF134)、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汪信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教授,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刘建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2)。
a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页。
2019年第1期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本维度——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汪信砚 刘建江[摘 要]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三个基本维度展开了对现代性的批判。
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以现实的主体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的主体、以对象性的活动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纯粹的活动”、以感性的现实的异化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化,展开了对作为现代性基本原则的主体性的批判,彰显了现代性批判的哲学之维。
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本维度
供了某种可能。
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为我们展现了一条现代性的自我批判的存在道路。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现代思想家们关注的重大课题,围绕着这一课题,形成了关于现代性不同的理解。
在这些蕴含着不同理解的不同文本的相互诠释中,马克思关于现代性自我批判的独特视角越发凸现出来,而且我们通过马克思与这些思想家们的 对话 ,现代性的课题也越发专题化,成为我们必须加以深入思考的问题。
这里关于现代性视野中的马克思哲学的一点思考,仅仅是提出这一问题,从而进一步参与到这场 对话 中去。
参考文献[1]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本维度漆!!思(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师)!!在全球化语境中透过现代与后现代话语的重重迷雾,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批判与当代求解,不能缺席马克思开启的社会批判维度。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正是对现代性问题辩证的历史的扬弃。
笔者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社会批判理论,正是重启 现代 之 蒙 ∀∀∀不仅从意识形态批判维度揭示了启蒙现代性的思想蒙蔽与内在矛盾,而且进一步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制度困境与人的异化,并超越了现代与后现代在对待现代性问题上的两极对立思维,成为我们今天考察现代性命运最具洞察力的思想理论。
!!一、对启蒙现代性意识形态的批判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首先体现为对启蒙现代性意识形态的批判。
马克思对启蒙哲学特别是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清理了其中凝结着的启蒙现代性理论,锻造出了实践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哲学武器。
这一新的哲学观,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观内在统一起来,对于分析和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现象及其本质提供了新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重维度
4 -— 7 - - - —
实 与理想 的强 烈反差 牵引 出伦理批判 力 。 ( ) 三 异化 劳 动是 马克 思 现 代 性 伦 理 批判 的本 质 内容 。与费尔 巴 哈 留恋 自然 不 同 , 马克 思始 终 侧
劳动为 中心对 资本 主义 现 代性 进 行 了深刻 的批 判 , 但从 根本上 说 , 种批判 仍是 在哲学 范围 内的批判 。 这
义 的本 质 , 资 本 主 义 现 代 性 持 完 全 肯 定 的 态 度 。 对 马 克思 的态 度则完 全 相 反 , 接 把 国 民经 济 学 肯 定 直 的现实 劳动 反转 过来 变成 异 化劳 动 。 “ 异化 劳 动 把
这 种关 系颠倒 过来 , 以致 人 正 因为 是 有意 识 的存 在
东西”“ , 假定 为 事实 、 事件 ” 。这势 必遮 蔽 资本 主 …
挖 掘 自身 的潜 力并且 按 照 自己 的尺度来 改 造 自然 和 社会 , 实际 上 自然 和社 会 仍 然 具 有 不 以人 的意 志 但 为转 移 的客观 必然性 。所 以康 德 首先 为现代 理性 设
置 了边界 , 理性 在现 象界 范 围 内 可 以“ 自然 立法 ” 为
第2 9卷
2 1 年第 4 00 期
2 1 8 出版 0 0年 月
攀 登 ( 月刊 ) 双 N w eg t ( i nh e H ihs Bmo t ̄)
No. 2 0 4.01
VO . 9 I2 Aug s. 01 u t2 0
马克 思 现代 性 批 判 的三重 维 度
却不能认识 自在之物 。康德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现代
理性 的弊端 , 图通 过 设 置 边 界 的方 式 来 克 服 这 种 企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维度:哲学、资本与文化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维度:哲学、资本与文化胡慧远【摘要】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展开的现代性批判,依循三个内在联系的维度展开,即以哲学批判来从根本上动摇理性形而上学的思想根基,进而领悟“改变世界”的哲学使命;以资本批判来全面否定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树立共产主义这一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目标;以文化批判来直接洞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直面现代社会深层的文化心理.马克思批判现代性的这三个维度,有机联系而又层次递进,因而使得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呈现出一个总体图式.无论是在内容本身还是在致思理路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在当下依然具有鲜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期刊名称】《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43)005【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现代性;哲学批判;资本批判;文化批判【作者】胡慧远【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11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理性至上、资本统治、精神陷落等现代性危机也越来越显著。
正在被我们适时追踪的现代性,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隐忧”,因此对现代性的理论探索从未间断过。
当代美国学者斯蒂芬·贝斯特曾言,马克思是“第一位使现代与前现代形成概念并在现代性方面形成全面理论观点的社会理论家”[1]100。
作为反思现代性的理论先驱,马克思以其独特的现代性批判武器,在哲学、资本与文化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上,对以资本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与批判。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工业文明,而资本主义在思想领域所推崇的绝对理性,也奠定了以工业文明为引擎的现代性哲学基础。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把握社会变革最敏感的神经。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理论,赋予了理性在现代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成为马克思反思现代性必须首先攻占的主阵地。
在西方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中,一种新型的社会运行机制及其文化样式产生出来,以表征人类社会从自然统治下“祛魅”之后的理性化机制,这就是所谓的现代性。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三个维度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三个维度胡颖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4)[摘要] 与西方一些学者要么全盘肯定现代性、要么全盘否定现代性不同,马克思运用辩证的方法,既肯定了现代性所产生的积极成果,又批判了现代性所导致的社会关系的物化和人的全面异化。
通过对现代性的实践批判,马克思实现了对现代性的超越。
[关键词] 马克思 现代性 赞美 批判 超越[中图分类号] B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917(2006)11-0040-03y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性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现代性问题的讨论中,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备受关注。
马克思的一些重要文本,比如 共产党宣言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等,也成为人们研究现代性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不同的人给予了不同的解读。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是现代性的维护者,认为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着大量与现代性思想相契合的观念,如赞扬理性、启蒙、自由、解放,肯定科学技术的重大社会意义;而有的学者却认为马克思是现代性的批判者,认为马克思从来没有赞扬过现代性,他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的现代性。
通过对马克思一些重要文本进行深入研究,笔者认为马克思既讴歌了现代性,又批判了现代性,甚至还超越了现代性,正如丰子义所说:!资本主义由于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其发展既是促进现代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同时又是阻碍现代文明健康发展的消极力量。
正是这样一种矛盾性,使得马克思对于现代性常常既持肯定的态度又持否定的态度。
其实,不能抽象地讲马克思是现代性的维护者还是现代性的批判者,必须明确马克思对现代性究竟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又是什么。
∀[1]丰子义的这一观点,对于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在探讨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之前,笔者认为应首先对现代性这一概念作一界定。
不同的学者对现代性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吉登斯认为:!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社会的缩略语。
马克思现代性论域的三个维度
收稿日期:2010 12 22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W31) 作者简介:赵红灿(1976-),男,中国矿业大学讲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池忠军(1963-),男,教授,博导,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院长。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J ou rnal of Ch ina Un iversity of M inin g &T echnology(Social Sciences)2011年3月马克思现代性论域的三个维度赵红灿,池忠军(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徐州 221116)摘 要:基于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理论旨趣,以从 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为己任的马克思,其现代性论域有着明确的指向,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
围绕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马克思的现代性论域有着三个维度:一是揭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人被抽象为 理性的主体性 的现代性副本批判维度,二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人被异化为 资本的主体性 的现代性原本批判维度,三是揭示 现实的人 以其实践生成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扬弃的现代性超越维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维度中图分类号:A 564;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105X(2011)01 0013 04在马克思那里,原本被理解为社会历史现实存在物, 译本 或 副本 被理解为对现实世界理解的理论或观念,是对原本的抽象。
马克思现代性论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指,蕴含着 理性的主体性 的意识形态批判之维、 资本的主体性 的社会现实批判之维和 现实的人 实践生成的超越之维。
一、马克思现代性论域的确指:资本主义社会在西方的现代性理论中,主要有两种定义方法。
一是基于时间的相对性, 现代性 是针对 旧的过去 的 新 ,这样, 现代性没有一个定性的内涵,或者说,现代性的内涵就是 新 :新事物、新风格、新形式,真正绝对的新,独一无二的新,前所未有的新 [1]。
浅议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
浅议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高小波 欧阳利(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西南民族大学 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摘 要:作为实践论的开创者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批判者,马克思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其关于现代性的思想的。
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认为现代性是伴随着现代生产和启蒙理性而产生的,现代性蕴含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当中,以及人的异化当中,因此,要对现代性进行批判与反思,以实现人自身的超越与解放。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异化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从实践论的角度对社会的发展进行了独特的探索与论述。
从马克思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蕴含于其中的现代性思想。
一、现代性及其起源不同的学者对现代性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现代性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但是,总的来说,现代性是作为一种伴随着启蒙运动而来的理性所引起的,从这种理性中既发展出了现代的社会制度,又产生了对现代社会制度的反思与批判。
这种矛盾的思想引导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
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与表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总体性概念,现在诸多所谓的“后现代思想家”所提出的“后现代性”,实际上也只不过是现代性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的概念,但是从其对社会发展历史所作的经典分析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其对现代性的论述。
在马克思的视野里,现代性是与社会历史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体现在社会的不同层面,如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生活等,因此,现代性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问题。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产生的根源在于现代工业生产,即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虽然一个思想的产生要受各个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但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物质力量的影响,也就是体现在生产方式上的生产力的影响。
这种生产力的产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而这种科学技术毫无疑问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这是一个历史的辩证循环,不过这种循环是一种前进的循环。
信奉者、批判者、超越者——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三位一体
一
维度去理解 , 在不同的时期观察 的视角发生过不 同的转换 。青年时期 , 马克 思深受德 国古典哲学的
影响, 是启蒙理性 的信奉者。随着研究政治经济学 理 论 和参加 工人运 动 实践 的深 入 , 马克 思 对 资本 主
义 现代 性带来 的普遍 异化 现象进 行 了严厉 的谴 责和 深刻 的反思 。面对 资 本 主义 社 会 的残酷 现实 , 马克
维普资讯
信 阳师 范学 院学报 ( 学社 会科 学版 ) 哲 第2 6卷
・
J un l f n a gNoma iest o ra y n r l o Xi Un、 ri )
第 5期 2 0 0 6年 l O月
( hl . Sc Si dt) o.6N . c.0 6 P i s & o . c.E i V 12 o 5O t2 0 o .
现代性 的理 念 创 造 出来 的 , “ 代 性 的命 运 ”与 在 现 “ 资本 主义 的命运 ” 二者 之 间 , 存在 着 一 种不 可 分割 的本质 联 系 。 因此 , “ 本 主 义 的角 嗖” 透 视 从 资 来 “ 现代社 会 ” 从“ , 资本 主义 的 命运 ” 出发 来 探 讨 “ 现 代性 的命 运 ” 就 被 马克 思 自觉地 选 择 为解 剖 现 实 , 生 活世 界最恰 当 、 有效 的途 径 。在 此 意义上 , 最 马克
资 本主 义的残 酷现 实 , 马克思研 究人 类社 会发展 规 律 , 重新 设 计 通 向未 来理 想社 会 的道路 , 形成 了
超越 启 蒙理性 的社会 理 论 。
关键 词 : 马克 思 ; 现代 性 ; 奉者 ; 判 者 ; 信 批 超越 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三个维度胡颖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4)[摘要] 与西方一些学者要么全盘肯定现代性、要么全盘否定现代性不同,马克思运用辩证的方法,既肯定了现代性所产生的积极成果,又批判了现代性所导致的社会关系的物化和人的全面异化。
通过对现代性的实践批判,马克思实现了对现代性的超越。
[关键词] 马克思 现代性 赞美 批判 超越[中图分类号] B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917(2006)11-0040-03y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性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现代性问题的讨论中,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备受关注。
马克思的一些重要文本,比如 共产党宣言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等,也成为人们研究现代性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不同的人给予了不同的解读。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是现代性的维护者,认为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着大量与现代性思想相契合的观念,如赞扬理性、启蒙、自由、解放,肯定科学技术的重大社会意义;而有的学者却认为马克思是现代性的批判者,认为马克思从来没有赞扬过现代性,他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的现代性。
通过对马克思一些重要文本进行深入研究,笔者认为马克思既讴歌了现代性,又批判了现代性,甚至还超越了现代性,正如丰子义所说:!资本主义由于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其发展既是促进现代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同时又是阻碍现代文明健康发展的消极力量。
正是这样一种矛盾性,使得马克思对于现代性常常既持肯定的态度又持否定的态度。
其实,不能抽象地讲马克思是现代性的维护者还是现代性的批判者,必须明确马克思对现代性究竟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又是什么。
∀[1]丰子义的这一观点,对于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在探讨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之前,笔者认为应首先对现代性这一概念作一界定。
不同的学者对现代性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吉登斯认为:!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社会的缩略语。
∀[2]福柯则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不是时间概念。
按照福柯的这种理解,现代性主要指的是一种与现实相联系的思想态度与行为方式。
高宣扬认为:!所谓#现代性∃是指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资本主义历史时代所建构的各种社会文化制度及其基本精神。
它实际上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建立以来所建构、传播、维护和进行正当化,并贯彻实行的一系列思想、理论、知识、技术、社会制度、文化、生活方式及精神状态等。
∀[3]在以上这些对现代性概念的界定中,笔者比较赞同高宣扬的界定。
在界定了现代性这一概念后,接下来分析马克思对现代性所持的态度。
首先,马克思赞美、讴歌了现代性,肯定了资本主义现代性对社会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推动作用,具有非常革命的性质。
在 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用抒情诗般的语言肯定了资本主义所取得的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4]资产阶级!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5]。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6]其次,马克思运用!世界历史∀理论,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现代性立场。
马克思明确肯定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所开启的!世界历史∀新时代,认为这是一个为未来而生存的时代,因此体现了不同于以往历史的现代性取向。
!世界历史∀所呈现的现代性开启了人类的普遍交往时代,带来了人们社会生活的402006年第11期(总第137期)广西社会科学GUANGXI SOCIAL SCIENCESNO.11,2006(Cumulatively,NO.137)y[收稿日期]2006-05-17[作者简介]胡颖峰(1965-),男,江西金溪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巨大变革。
在世界历史条件下,拒绝开放就等于排斥文明、排斥现代化。
由于开放与封闭同时反映出先进与落后的差异,因而在其发展上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资产阶级!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7]。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原来孤立、分散的共同体通过冲突与融合形成新的更大的共同体,原来地域性的文化通过交流与碰撞而形成新的文化。
正是借助交往,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8]。
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多处使用了!全面的依存关系∀、!世界历史性的∀、!世界历史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世界市场∀等概念。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与人的解放密切相关。
马克思赋予世界历史以人的发展的内涵,并把它的完成与共产主义的实现联系起来。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首先是从个人的解放开始的,而每一个单独的个人的解放程度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
!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
而各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
∀[9]再次,马克思坚持和信奉现代性的价值信念。
在马克思看来,西方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对建构资本主义现代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所倡导的现代性价值理念,比如自由、平等、博爱、理性、解放、进步等,经过马克思批判性地吸收而成为其哲学的构成要素。
马克思认为,人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理想就是成为!真正的人∀,而成为!真正的人∀,则意味着实现了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与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相伴的是社会的和谐与理性,那种!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
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10]。
在这样的理想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了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历史上始终存在的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的二元对立得到了有效克服,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最终得以实现。
在马克思这种关于人与社会的价值理想中,充满了理性和进步的精神,充满了摆脱束缚、实现解放的坚定信念。
很明显,这种价值信念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所倡导的现代性价值信念相契合,难怪著名社会学家科瑟把马克思称为!启蒙运动之子∀,伯曼把 共产党宣言称为!一部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品∀。
由此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马克思也是现代性价值信念的坚定信奉者。
二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现代性的发展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成果;另一方面,现代性又导致了社会裂变等各种异化现象。
对于现代性所产生的积极成果,马克思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对于现代性的负面效应,马克思也同样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又是现代性的叛逆者和批判者。
其实,在马克思之前,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浪漫主义者已经对现代性进行过批判,只不过他们只局限于理论的批判。
而马克思对现代性不仅给予了理论的批判,还给予了实践的批判。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理论批判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批判,另一个方面是现代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首先,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体现为对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批判。
马克思对启蒙哲学特别是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批判,理清了其中凝结着的启蒙现代性理论,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正是运用这一新理论,对作为现代性主导理念的主体主义、理性主义、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等启蒙意识形态展开了深入批判。
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了辩证分析,既看到现代性相对于前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又正视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矛盾,认为在现代性理念中包含着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资产阶级的这一带有内在矛盾的现代性规划,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中遭到扭曲和异化,走向了启蒙精神的反面,并没有兑现资产阶级曾经许诺的人的自由和解放。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现代性中包含着带有欺骗性质的意识形态因素,在私有制和阶级对抗的条件下,无法实现社会关系的普遍和解与人的自由解放,资产阶级用来维护统治进行合法化辩护的启蒙现代性理想,只不过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意识形态而已。
其次,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体现为对现代性所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依据商品、资本、货币的逻辑,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导致的社会关系的物化和人的异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商品社会的出现把人类历史带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它一方面使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另一方面又使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遭到一系列的严重扭曲。
商品社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现为社会关系的物化。
商品交换使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对他们本身来说是异己的、无关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物。
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11]。
这样的物化,不仅使人本身及其人格等都变成一种物品或商品,而且形成了各种拜物教的基础。
二是表现为!抽象∀的统治。
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从它表现为单纯流通手段这样一种奴仆身份,一跃而成为商品世界中的统治者和上帝∀[12]。
谁占有了货币这种抽象的一般财富,谁就能支配世界。
马克思指出:!货币的力量多大,我的力量就多大,货币的特性就是我的&&&货币占有者的&&&特性和本质力量。
∀[13]三是表现为人41胡颖峰/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三个维度的全面异化。
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这样写道:!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14]!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
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
∀[15]!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