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468德育原理历年真题汇总
专升本00468德育原理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专升本00468德育原理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全国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A、培养劳动者B、培养接班人C、立德树人D、培养建设者2、在实践中,德育主要采取的是大德育概念,但其核心内涵是指(B)A、培育受教育者思想品质的实践活动B、培育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C、培育受教育者政治品质的实践活动D、培育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实践活动3、德育目的问题指的是(B)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4、德育产生的根本动因是(C)A、古猿向人类进化的需要B、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生理状况C、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D、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心理状况5、古代学校德育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依次是(A)A、培养勇者、培养智者、培养从者B、培养智者、培养勇者、培养从者C、培养从者、培养勇者、培养智者D、培养勇者、培养从者、培养智者6、德育目的为德育提供总的指导思想或宗旨,规定德育的方向,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德育活动的(B)A、规范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7、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即(B)A、《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B、《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C、《中小学德育大纲》D、《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8、学校德育有中教师的育人角色包括教师在德育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对教师的(B)A、身份期待B、角色期待C、功能期待D、价值期待9、“三水平六阶段”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D)A、马斯洛B、弗洛伊德C、皮亚杰D、科尔伯格10、在我国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要组织形式是(A)A、德育学科课程B、德育活动课程C、德育隐性课程D、德育直接课程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在于(D)A、学校的德育影响和社会一般影响之间的矛盾B、学校的德育影响和家庭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理想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D、学生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与德育目标所要求的理想状态之间的矛盾12、对学生正确的认识与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的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是(B)A、引导B、奖励C、惩罚D、示范13、德育活动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C)A、自主性B、主动性C、创造性D、生成性14、通过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
最新7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整个德育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探求德育原理B.总结德育经验C.揭示德育规律D.制定德育方针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A.马卡连柯B.夸美纽斯C.苏霍姆林斯基D.赞可夫3.与古代德育相比,现代德育有许多特点,其中在德育目标上的基本特点是( )A.专制奴役性B.强制约束性C.全面发展性D.个体独立性4.对人的品德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社会精神文化B.家庭环境C.邻里和社区D.学校德育5.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划分,少年期的主要特征是( )A.适应性B.动荡性C.协调性D.从他性和情境性6.在现代,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创立了生态伦理学;随着核科学的发展,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战争、核污染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的威胁和危害,已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和注视的热点之一;随着宇航科学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宇航伦理学;随着医学的发展,“安乐死”、“克隆人”等问题的提出和试管婴儿的问世,引起人们对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
这说明( )A.科学技术对德育目标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B.科学技术对德育方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C.科学技术对德育内容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D.科学技术对德育社会形式、规模和结构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7.德育与其他社会因素既相区别,又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具有( )A.相对独立性B.绝对独立性C.客观独立性D.主观独立性8.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 )A.政治要求B.价值观念C.规范要求D.认识水平9.下列关于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人的发展过程,两者没有关系B.德育过程是人的发展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两者没有关系C.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两者没有区别D.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10.人的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在品德发展需要和动机的推动下形成发展的,其顺序是( ) A.知、情、意、行B.情、知、意、行C.意、情、知、行D.行、意、情、知11.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实际品德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的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12.德育组织形式问题是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指的是( )A.德育过程B.德育原则C.德育实施方法D.德育实施途径13.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个别教育工作D.营造良好班级德育氛围14.品德修养内容包括思想修养、政治修养、法纪修养和( )A.人文修养B.理论修养C.艺术修养D.道德修养15.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也可以叫( )A.品德测评B.品德测量C.品德评定D.操作评定16.通过诊断,提供了德育效果肯定或否定的等各方面反馈信息,必然在德育有关人员的思想上引起某种程度的震动和反思,情感上也产生某种程度的积极或消极的内心体验,从而在他们思想和行为上产生激励与抑制、鼓舞与监督作用。
自考00468德育原理考试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A.班杜拉 B.柯尔伯格C.赞科夫 D.凯洛夫2.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A.集体主义教育C.道德教育B.理想教育D.劳动教育3.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A.全面发展性 B.全面性C.科学性 D.主体独立性4.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A.社会实践活动 B.人际交往活动C.理论学习活动 D.信仰敬拜活动5.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意见或模式主要有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A.社会适应说 B.螺旋循环说C.社会建构说 D.自我建构说6.一般说来,德育并不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立即” 、“马上”发生相应变化的,它往往呈现为A.独立性 B.滞后性C.超前性 D.不平衡性7.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A.德育方法 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 D.德育方针政策8.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A.德育科学规律C.德育实践经验B.德育原理D.学生的品德心理特点9.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是A.教育者的教育水平C.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D.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10.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A.评比法 B.品德评价法C.奖励法 D.操行评定法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B.形成优良班风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D.建立严格的班集体纪律12.制约个人品德修养的条件主要包括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和A.身体条件C.智力水平B.知识水平D.自身的主观条件13.品德测评的关键是A.分析 B.指导C.运用 D.系统化14.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A.少年期 B.童年期C.幼儿期 D.青年初期15.管理手段具有强制性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16.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17.品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是A.实践法 B.陶冶法C.评价法 D.内省法18.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这要求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规律B.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D.持续性和连贯性规律19.新时期我国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这反映了我国德育的A.统一性 B.全民性C.全面发展性 D.整体性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是A.协调各科德育关系C.规划目标B.控制纪律D.组织德育活动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21.简述柯尔伯格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德育原理,自考真题 201204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建构德育知识体系B.分析德育现象C.研究德育方法与原则D.揭示德育一般规律【解析】D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德育一般规律。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杜德海姆D.柯尔伯格【解析】B苏霍姆林斯基写了很多充满了“人”的魅力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
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3.采用实验法,集中研究模仿学习对儿童道德发展影响的教育家是()A.班杜拉B.杜德海姆C.柯尔伯格D.杜威【解析】 A 班杜拉研究儿童道德问题主要集中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和言行一致等方面,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4.德育的实质是()A.传道B.施教C.育德D.授业【解析】C育德即培养人的品德。
德育的目的在于育德,这是德育区别于智育、体育、美育的主要标志。
如果失去培养人的品德这一本质属性,就不能称它为德育了。
从学生的特点来看,成长中的学生品德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较强的可塑性。
5.人的品德构成中处于基础性层次的品质是()A.道德品质B.政治品质C.法纪品质D.思想品质【解析】A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四种基本品质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四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由此可见人的完整品德结构中的层次关系,其中道德教育处在基础性层上,法纪品质处在较高的基础性层次上,政治品质处在高层次上;而科学世界观处在最高层次上。
6.最早具有阶级性的德育是()A.原始社会的德育B.奴隶社会的德育C.封建社会的德育D.资本主义社会的德育【解析】B 有最早可排除CD两项,原始形态德育的特点:(1)原始的融合性(2)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极为简单,原始生活式德育传、习的是一些原始的社会规范(3)没有阶级性。
2020年10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德育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提出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的比较系统的绅士教育思想的是(B)A.夸美纽斯B.洛克C.涂尔干D.杜威2.初步建立有关德育的基础理论,被视为“德育原理”在我国产生标志的是(B)A.梁启超的《德育鉴》B.吴俊升的《德育原理》C.蒋拙诚的《道德教育论》D.姜琦的《德育原理》3.德育是把外在的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的教育实践活动。
这一观点是( A )A.德育转化说B.德育内化说C.德育内外化说D.德育建构说4.具体德育实践活动已然产生的变化和结果指的是(D)A.德育本质B.德育功能C.德育目的D.德育效果5.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指导人们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德育功能是(D)A.经济功能B.文化功能C.政治功能D.生态功能6.德育的本质主要解决的问题是(D)A.德育应该是什么B.德育实际是什么C.德育本来是什么D.德育是什么7.在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首要主题是(A)A.德性B.知识C.能力D.习俗8.德育目的只对学生的一般品德发展状态提出总体要求,而不是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非常具体乃至细致的规定。
这指的是德育目的的( A )A.抽象性B.预期性C.可能性D.共同性9.我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卓越或完美道德人格的“圣人”“君子”,这一德育目的属于(C)A.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B.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C.精英主义的德育日的D.平民主义的德育日的10.品德的形式结构的四个要素是(B)A.思想政治、法律道德B.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C.思想、政治、道德、心理D.道德认识、情感、心理、实践11.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只需通过观察学习就可以获得大部分的新行为。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A.皮亚杰B.弗洛伊德C.班杜拉D.埃里克森12.从学校德育课程的存在形态来看,德育课程主要可分为德育学科课程、德育隐性课程和(B)A.德育间接课程B.德育活动课程C.德育显性课程D.德育直接课程13.德育过程的组织必须充分考虑在学生现有道德发展能力的基础上适度超越,既对学生道德发展有挑战,又是学生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
2022年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真题试卷
2022年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学校教育的灵魂是A.德育B.智育C体育老双D.美育2.“产婆术"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提出这一教育方法的思想家、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奥古斯丁3.德育是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这一观点是A.德育转化说B.德育内化说C.德育内外化说D.德育建构说4.从德育本质的角度看,认为在德育中受教者所需掌握的是社会普遍价值下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情操,指的是A.德育是规范化教育B.德育是社会化教育C.德育是个体性教育D.德育是综合性教育5.人类德育起源的物质基础是A.人类已经从古猿进化为人类B.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增强C.人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劳动关系和交往关系D.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6.一个有效和合理的德育目的在具备理想性的同时需要具有现实性,需要基于一定的现实基础。
这指的是德育目的的A.抽象性B.预期性C.可能性D.共同性7.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就是A.德育目的B.德育对象C.德育目标D.德育内容8.教师不仅是知识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因而教师是A.道德学习者B.道德知识的传递者C.道德示范者D.德育活动的组织者9.学生的品德行为分为两个层次,其中基于学生本能的需要,品德行为并非是目的,而是满足其本能需要的手段,这是A.他律品德B.自律品德C.无律品德D.自由品德10.德育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德育活动B.德育课程C.德育资源D.德育实践11.与一般社会影响相比,德育过程的组织具有鲜明的A:计划性B.传递性C.正面性D.可变性12.学校德育长期受人诟病的核心问题是A.灌输方法B.知行脱节C.理论说教D.内容庞杂13.教师借助各种文字和音像材料,借助黑板、多媒体、语言等媒介手段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法纪,道德,思想、政治知识及表达思想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感为主的教育方法是A.情感陶冶法B.榜样示范法C.讲授法D.奖励与惩罚14.下列仪式组成部分中,仪式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A.仪式名称B.仪式目的C.仪式组织者D.仪式参与者15.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一书里最早提出应当根据课程目标编制“合理的”课程计划的人是A.泰勒B.斯塔弗尔比姆C.斯塔克D.布鲁姆16.学生品德评价的调节功能是指A.品德评价将引导学生的品德朝着德育目标所规定的方向发展B.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C.品德评价能够调节学生的言论和行为,为做好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服务D.在评价学生品德时,教师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可以达到强化良好品质、抑制不良品质的教育效果17.客观社会环境成为主观德育影响的过程,就是将A.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课程的过程B.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目标的过程C.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资源的过程D.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载体的过程18.作为德育资源本身和德育资源开发利用主体这双重身份的是A.学生B.教师C.家长D.教材19.一般而言,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可以分为学校整体环境,班级和A.学校文化B学习小组C.制度规范D.同辈群体20.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思维的基本品质是A.道德认识能力B.道德选择能力C.道德评价能力D.道德推理能力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是我国汉代《礼记》中的【】A.《大学》篇B.《中庸》篇C.《礼运》篇D.《乐记》篇2.多种多样的德育的共同本质是【】A.培养人的品德B.培养人的能力C.丰富人的个性D.养成良好习惯3.学校德育是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从原始形态的德育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独立的德育形态,它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4.“使德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沟通起来,与改革开放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与国际社会联系起来,从中吸取营养,以使德育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并使德育自身充满生机和活力,得到发展、提高和完善”,指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众多特点中的【】A.方向性B.科学性C.民主性D.开放性5.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对人的品德发展来说,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说明的是【】A.环境决定人的品德发展B.人的活动决定人的品德发展C.人的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品德发展D.革命活动决定人的品德发展6.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划分,青年初期的主要特征是【】A.两义性B.协调性C.动荡性D.成熟性7.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首先表现为【】1A.控制社会意识的作用B.传递社会意识的作用C.优化、升华社会意识的作用D.创造、发展社会意识的作用8.中小学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基础性内容是【】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法纪教育D.道德教育9.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A.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矛盾B.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关系10.下列关于德育原则、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是相同的三个概念B.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是互不关联的三个概念C.德育原则即德育原理,德育规律即德育科学规律D.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有联系11.通过事实、典型人物、情境等直观形象向学生进行说理、引导和感化的德育方法是指【】A.语言说理法B.形象感染法C.实际训练法D.品德评价法12.学生集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合,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学生集体是【】A.学校集体B.班级集体C.小组集体D.寝室集体13.被称为班集体的“凝聚剂”的是【】A.班干部B.班集体舆论C.班集体纪律D.班集体活动14.一个人要进行品德修养,必须具备进行品德修养所必需的一定的知识、经验、智力、品德等一般的条件,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是【】A.知识和经验B.知识和智力C.知识和品德D.自我品德评价能力和品德修养的自觉性15.下列关于品德测评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对品德进行测评是不可能的B.青少年儿童的品德是可以测评的,成年人的品德是不能测评的C.成年人的品德是可以测评的,青少年儿童的品德是不能测评的2D.对品德测评是困难的,但是可能的16.德育效果检测最主要、最经常的检测形式是【】A.自查自测B.他人查测C.学生集体查测D.学生相互查测17.实施德育的三种基本途径是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A.制度德育B.学科德育C.网络德育D.社会德育18.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起【】A.指导作用B.主导作用C.辅助作用D.决定作用19.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是【】A.组织管理能力B.组织德育活动的能力C.语言能力D.自我调控能力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方法是【】A.建立并实施规章制度B.制订并实施激励性制度C.制订并实施约束性制度D.实行民主管理,并与制度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简述人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规律及其主要内容。
德育原理,自考真题 201207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中国古代典籍中,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是()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解析】C儒家的著作《大学》,《大学》是儒家思想经典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
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大学三纲领中“明明德”的功夫。
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首先提出一个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的比较系统的绅士教育思想的是()A.洛克的《教育漫话》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杜德海姆的《道德教育论》D.杜威的《道德上的教育原理》【解析】A《教育漫话》作者是约翰·洛克。
全书的都在论述“绅士教育”,从德智体三方面来阐述如何教育绅士。
英国洛克首先提出一个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的比较系统的绅士教育思想。
3.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推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B.受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C.社会教育文化发展水平与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社会教育文化发展水平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解析】A一般认为,在作为主体的人同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人提出的品德要求所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其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人的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因此本题选择A。
4.从德育目标的角度看,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是()A.全面发展性B.强制约束性C.全面开放性D.个体独立性【解析】A现代的德育的基本特点:德育目标的全面发展性,现代德育是一种发展性德育,现代德育是促进人的品德自由充分独创的发展的德育。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一、单项选择题1. 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
A. 知识教育B. 思想影响C. 道德影响D. 技能训练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德育的基本原则?A. 尊重学生个性B.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 强调惩罚D.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答案:C3.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应该是()。
A. 命令与服从B. 权威与从属C. 引导与成长D. 控制与被控制答案:C4.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
A. 知识水平B. 道德品质C. 艺术修养D. 体育能力答案:B5. 在德育实施过程中,以下哪项方法不恰当?A. 通过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B. 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C. 通过体罚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D.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个人主义教育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答案:A B D7. 德育的方法可以包括()。
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惩罚法D. 角色扮演法答案:A B D8. 德育评价的方式有()。
A. 自我评价B. 同伴评价C. 教师评价D. 家长评价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9. 简述德育的重要性。
答案: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德育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10. 描述德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案:德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坚持正面教育,注重实践和体验,以及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教育者应以身作则,公正无私,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11. 论述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有效地实施德育。
答案:在现代教育中有效地实施德育,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德育体系,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德育一般规律B.描述德育一般经验C.分析德育与生产力的关系D.探讨德育与生产关系的关系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班杜拉D.杜威3.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A.爱国主义教育B.劳动教育C.宗教教育D.民主和法制教育4.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B.采取罚款解决班级卫生问题C.小学生应多运用榜样进行教育,中学生教育可更多注重说理D.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把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5.关于品德发展基本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素质对个体的品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B.品德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年龄越大,品德也越完善C.社会精神文化与品德的形成、发展无关D.社会生活条件影响品德发展的现实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6.关于班主任对班集体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班主任就是班级“家长”,在班级中具有绝对权威B.班主任的强制是班级纪律的根本保证C.班主任以其人格魅力来影响班风的形成D.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7.关于德育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德育原则的制定B.商品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德育目标的确定C.社会生产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的民主和法纪观念使现代德育方法更具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特性D.德育是推动现代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8.少年期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A.从他性B.协调性C.动荡性D.成熟性9.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德育起源于()A.家庭和谐的需要B.阶级斗争的需要C.社会生活的需要D.民族发展的需要10.品德“三维结构说”的主要思想是()A.品德包括思想政治、法纪和道德等方面B.品德包括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和品德行为等要素C.品德包括品德认识能力、品德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能力等方面D.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11.个体品德发展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A.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B.法纪品质→道德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C.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世界观D.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世界观12.不属于...自我品德修养过程特点的是()A.自觉性B.内省性C.涵育性D.封闭性13.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A.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意义B.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C.激发爱国主义的意志D.做一个爱国的人14.操行评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A.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长善救失、不断上进的方法B.对学生品德作出比较评价,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方法C.对学生不良品德作出否定评价,以使其克服和改正的方法D.对学生优良品德作出肯定评价,以使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方法15.关于班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所有学生都必须服从班主任的领导B.班集体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一个班的学生群体C.任课教师与班风形成没有关系D.班集体对学生品德形成没有直接影响16.在家庭德育中,违背..德育原理要求的是()A.建立感情融洽、生活和谐的家庭人际氛围B.对孩子严格要求,必要时辅以体罚C.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发展D.加强修养,以身作则17.关于数学教师德育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好数学,不应将德育内容纳入数学课堂教学中B.数学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品德形成没有关系C.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数学教学特点,进行适当的品德教育D.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决定是否进行课堂德育1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社会发展与德育之间的矛盾C.德育和智育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9.关于品德测评的描述,正确的是()A.品德测评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教育作用B.品德测评是要推测品德内部的观念动机,因此是不可能的C.品德测评可以定性,但不能定量D.品德测评是对品德发展状况的评定,因此没有必要对其设定方向20.相对评定又称为()A.到达度评定B.比较评定C.个体内差评定D.群体内差评定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课外活动的涵义与特点。
4月全国德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苏霍姆林斯基B.蒙台梭利C.赞可夫D.裴斯泰洛齐2.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A.杜德海姆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3.关于家庭德育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家庭德育要求家长能言传身教,做好表率B.家庭德育是计划性、系统性很强的德育C.家庭德育要求寓教于养,养教结合D.家庭德育要求寓理于情,情理结合4.关于德育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德育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是从个性中抽象概括出来的B.德育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而不必与个性相联系C.德育个性寓于共性之中,是共性的具体化D.德育个性与共性相统一,就是指个体德育与集体德育相统一5.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A.情感品质B.意志品质C.思想品质D.宗教品质6.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情境性B.协调性C.动荡性D.成熟性7.狭义的品德发展是指( )A.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B.个体在学校学习中品德变化的过程C.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D.个体在家庭影响下品德变化的过程8.德育对社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通过直接影响生产资料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B.通过直接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C.通过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D.通过对生产中人的影响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9.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1A.确定德育目标B.制订德育计划C.组织开展德育活动D.检查和总结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是( )A.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德育活动及其过程的管理B.对德育管理工作者的管理C.协调学校和家庭的关系D.协调学校和社会的关系11.德育工作者的仪表风度、工作作风、思想情操、人格品行都是德育工作者劳动的重要手段,这突出体现德育工作者劳动的( )A.长期性特点B.主体性特点C.广延性特点D.连续性特点12.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 )A.养教结合B.广泛性C.隐形性D.有组织性13.与常模参考性检测相联系的品德评定是( )A.绝对评定B.相对评定C.个体内差评定D.全面评定14.品德测评的核心部分是( )A.标号B.说明达到品德测评指标的程度C.标度D.权系数15.自我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有( )A.自觉性、涵育性、实践性、外铄性B.他律性、涵育性、实践性、外铄性C.自觉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D.他律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16.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促进社会的发展B.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C.改善物质生活条件D.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17.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是( )A.讨论法B.谈话法C.陶冶法D.讲解法18.学校实施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课外活动B.各科教学C.团队活动D.校会晨会19.“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中突出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B.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20.关于德育目标与德育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德育目标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2B.德育目标可以为德育活动指明方向C.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的全过程D.德育目标影响德育内容的选择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21.如何理解现代德育是一种发展性德育?22.人的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 )A.情感品质B.意志品质C.道德品质D.行为品质2.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A.自觉纪律教育B.道德教育C.宗教教育D.民主和法制教育3.德育方法是(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4.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5.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 )A.少年期B.童年期C.幼儿期D.青年初期6.不属于...学校主要德育管理人员的是( )A.大队辅导员B.班主任C.年级组长D.任课教师7.不符合...中小学德育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要求的是( )A.从学校及其德育管理的整体出发B.必须实行二级制结构系统形式C.坚持效率原则D.从实际出发8.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示范法B.讨论法C.陶冶法D.讲解法9.客观存在的德育规律在人们主观意识上的正确反映被称为( )A.德育原理B.德育实践经验C.德育目标D.德育方针10.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始德育具有阶级性B.原始德育具有融合性C.原始德育的内容简单D.原始德育的手段简单11.人们区分不同的测评指标,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地位所赋予的不同数值叫( )A.标度B.权集合C.标号D.权系数12.主要功能是训练学生品德行为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修养法B.实际锻炼法C.品德评价法D.示范陶冶法13.社会意识中制约影响德育根本观点和方法的是( )A.哲学B.政治思想C.文学艺术D.法律14.关于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德育方针政策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而德育原理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B.德育方针政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而德育原理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C.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D.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15.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柯尔伯格16.不属于...社会德育主要特点的是( )A.广泛性B.复杂性C.自主选择性D.显形性17.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18.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提高品德认识B.陶冶品德情感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19.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知与情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0.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关键是( )A.分析B.指导C.运用D.系统化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A.德育B.德育现象C.德育规律D.德育一般问题2.个人按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以及宗教戒律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是()A.道德B.品德C.社会意识D.社会规范3.现代德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具有()A.科学性B.民主性C.开放性D.变革性4.遗传素质为人的品德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A.现实性B.可能性C.内在动力D.生理成熟性5.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A.规格要求B.道德要求C.政治要求D.实际水平6.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A.激发品德发展动机B.提高道德认识C.陶冶道德情感D.训练道德品行7.对人的品德发展起根本性影响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阶级关系D.生产方式8.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称为()A.形象示范法 B.实际训练法浙00468# 德育原理试题第 1 页共 4 页C.品德评价法D.语言说理法9.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A.阵地活动B.夏令营C.社会公益活动D.队会10.要有效避免“乱初二”的现象,班集体德育工作必须遵循()A.面向全班、照顾个别的原则 B.全面负责、全面安排的原则C.善始善终、循序渐进的原则 D.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原则11.品德修养包括思想修养、政治修养、法纪修养和()A.艺术修养B.理论修养C.道德修养D.党性修养12.以常模为标准进行品德评定的方法是()A.绝对评定B.相对评定C.个体与群体内差评定D.全面评定13.古代学校德育的特点包括学校化组织、阶级性和等级性与()A.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极为简单 B.原始的融合性C.内容相对丰富,基本目标是“明人伦”D.德育功能的全面性14.以管理者经验为基本行为准则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15.社会德育区别于学校德育的一个主要特点是()A.复杂性B.广泛性C.隐形性D.多样性16.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是()A.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B.言传身教、潜移默化C.营造良好的家庭居住环境D.建立严格家规17.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A.知与行的矛盾B.知与情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浙00468# 德育原理试题第 2 页共 4 页18.德育工作者劳动的根本性质和特点是()A.社会物质财富的再生产B.生产社会精神新产品C.文化科学知识的再生产D.培育人的品德19.为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而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群体是()A.班集体 B.学校集体C.集体D.共同体20.学生的“向师性”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者劳动的()A.主体性B.示范性C.复杂性D.长期性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2.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 2010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末选均无分。
1.关于德育原理和德育实践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德育实践经验产生德育原理B •德育原理属于感性认识C .德育实践经验属于理性认识D •德育原理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是对德育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 2.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 A .马卡连柯 C .杜德海姆3.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柯尔伯格 C .凯兴斯泰纳4. 现代德育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5.童年期 (6、7 岁一 11、12 岁)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 .适应性B .两义性C .协调性D .动荡性6.关于德育与科学技术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科学技术对德育的影响主要通过科学家开展德育实现的B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影响人们传统的思想、信仰和道德C .德育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D .科学技术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 7.关于德育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德育目标是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B .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目的C .德育目标是德育内容的具体化D .德育方法的选择与德育目标没有关系 8. 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 ) A .德育目的与德育内容的矛盾B .德育目标与德育方法的矛盾C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9. 德育原则是 ( )A. 德育目标的具体化B .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的总和)B .苏霍姆林斯基 D .杜威 ( )B .班杜拉 D .洛克B .封建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C.德育科学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D •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科学规律提出的指导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0.“语言说理法”主要包括( ) A .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讨论法B .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阅读指导法C.讲解法、示范法、陶冶法、讨论法D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11.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班会、团队会B. 生产劳动C. 各科教学D. 课外活动12 . 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包括( )A. 自觉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B. 自觉性、外烁性、涵育性、实践性C. 他律性、外烁性、涵育性、实践性D. 他律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13 . 属于家庭德育特点的是( )A. 指令性B. 封闭性C. 被动选择性D. 寓教于养14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 )A. 创造性特点B. 长期性特点C. 主体性特点D. 示范性特点15 .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思想、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发展阶段的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主要体现了德育的) A. 相对性B. 一致性C. 继承性D. 滞后性16 . 德育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发展,集中体现的是德育的( )A. 继承性B. 相对独立性C. 平衡性D. 一致性17 . “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体现了学校德育管理的( )A. 方向性原则B. 教育性原则C. 民主性原则D. 整体性原则18 . 反映品德测评标准程度之间的关系,是品德测评的单位标准,是指()A. 权系数B. 标号C. 标度D. 效度19 . 对品德问题学生给予更多关爱,体现的班集体德育工作的要求是()A. 全面负责、全面安排B. 面向全班、照顾个别C. 善始善终、循序渐进D. 协调一致、互相配合20.关于班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班集体是一种重要的德育力量和手段B .班集体是自发形成的C.班集体的灵魂是班主任D •班集体教育中不提倡学生个人之间进行品德比较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5分)21.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
22.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23.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24.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原则。
25.社会德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26.试述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27.联系实际谈谈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指导学生的品德修养。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5 分)28.请结合有关德育原理,分析下列教育案例成功的原因。
王强同学是一名插班生,由于缺乏自信,考试从未及格过。
为了帮助他改变这种不利状况,班主任一方面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希望家长多鼓励,配合教育;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努力增强他的自信心。
一次,学校准备举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展示比赛,要求每班推举6 人参加。
在广播操比赛中表现较好的王强得到了班主任的鼎力举荐,当时同学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班主任,而王强则从班主任坚定的目光中读懂了信任和尊重。
训练是单调、枯燥、劳累的,王强除了认真训练外,还主动帮助打扫卫生、摆放桌椅等。
结果,礼仪展示比赛得了亚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从此以后,同学们慢慢改变了对王强的看法,王强对自己也有了信心。
与此同时,班主任认真帮助他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肯定他的优点和进步,加上家长的配合和他自己的努力,王强的学习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全国2002 年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德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德育是培养人的( )A.品德的活动B.意志的活动C.情感的活动D.美感的活动2.在本质上区别于唯心主义“闭门思过”式品德修养的是( )A.自我品德认识B.自我品德评价C.自我品德体验D.自我品德锻炼3.品德属于( )A.集体现象B.个体现象C•社会现象 D. 民族现象4.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B. 1993 年C.1994 年D.1995 年 5.人们能够发现、认识、掌握、运用,但不能改变、废除的是( )A.德育原则 B.德育规律C. 德育方法 6.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 (A. 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7. 德育对象的千差万别、德育条件的千变万化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10.不.符.合.品德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科学性要求的是( )A. 品德测评各指标必须与德育目标相一致 B .品德测评各指标相容 C. 品德测评各指标相对独立 D. 品德测评各指标具有不完备性 11. 协调性是 ()A. 幼儿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B .童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C. 少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D. 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12. 在品德行为中,能够表现个体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是 ( ) A.自觉性B.坚定性C.果断性D.自制力 13. 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最佳最基本的舞台是()A. 校内非正式群体B. 班集体C. 学生兴趣小组D.学生群体14. 校外活动是指 () A. 由学校以外的教育机关组织和领导的学生课余教育活动 B. 由学校在校外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课余教育活动 C •由学生在教育者指导下所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 D. 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自由参加的活动15. 一般而言,开始能够主动进行自我品德修养的时期是 ( )A.学前期B.学龄初期C.青少年期D.壮年期16. 提出社会学习论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杜德海姆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A.1990 年 D. 德育规则)B.政治经济制度C •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D. 社会意识形态突出体现了德育工作的 ()A.广延性B.创造性8. 学校德育及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确定德育目标 C.制订德育计划9.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 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长期性D.连续性( ) B. 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D. 检查和总结 ( )B. 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17.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品德认识B.活动与交往C•学生品德内部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18.现代德育最初产生于(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9.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性质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初级性质的现代德育B.坚持全民性,反对阶段性C.德育内容要坚持统一性,反对多样性D.对于个体的身心而言,要坚持全面性,反对整体性20.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 )A. 品德情感B. 品德行为C.品德认识D.品德意志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任选4题回答,每小题6 分,5题都答者,只按前4 题给分,共24 分)21.德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22.什么是品德测评?品德测评应遵循哪些原则?23.德育目标的涵义及其作用。
24.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25.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26.中小学生常用的德育原则有哪些?请你结合德育工作实际,分析说明其中一条原则的提出依据和贯彻要求。
27.结合德育工作实际,谈谈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
四、案例分析题(16 分)28.案例:在虹桥小学,三(1)班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张明近期的表现感到不安。
为了了解张明在家中的情况,王老师主动到张明家家访。
在同张明父亲交流情况时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 ,偏偏张明的父亲也比较较真,便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您这话欠妥。
‘养不教,父之过' 意思是说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
现在,我把孩子送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张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合力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并联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全国 2002年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1.A2.D3.B4.D5.B6.C7.B8.B9.A 10.D11.B 12.B 13.B 14.A 15.C16.C 17.B 18.C 19.A 20.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任选 4 题回答,每题 6 分。
5 题都答者,只按前4 题给分,共24 分)21.(1)培养符合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要求的人的品德。
(2)培养一定社会的政治领导人才。
(3)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制造社会舆论。
22.(1)品德测评是按照一定法则,(2)品德测评应遵循:用数字来描述人的品德行为, 并据此进行分析和作出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