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经典习题学习资料
朱自清《春》复习巩固资料(附答案版)
![朱自清《春》复习巩固资料(附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f74005227916888486d74e.png)
1.春(写景散文)一、作家作品(2分)《春》的作者是,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作有诗文集,散文集、、。
二、音、形、义(8分)文人客勃生机新(zhǎn)润(lǎng)赶儿(tàng)(yùn niàng)窠.巢()花嫩叶卖弄.()呼朋伴应和.()亮(liáo)黄晕.()抖(sǒu)披衣戴笠一年之在于春花枝展风筝.()咙(hóu)静(mò)朗润:赶趟儿:酝酿:窠巢: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三、背诵段落(8、9、10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文章结构盼春(1)反复;渴望春天到来的殷切心理春草图(3)春花图(4)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万物复苏、积雪春绘春(2-7)春风图(5)消融、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春雨图(6)日图景。
迎春图(7)赞春(8-10)新、美、力四、中心主旨(7分)《春》通过、、、、五幅图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的春日图景。
赞美了春天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以及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热情。
五、课内探究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两个“盼望着”能否去掉一个?为什么?(2分)2.请赏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一段的表达效果。
(5分)3.从修辞角度分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的表达效果。
(3分)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中三个分句的语序能否颠倒?为什么?(2分)5.“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一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6.“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将“闹”换成“叫”好吗?为什么?(2分)7.请从感官角度分析第五段是如何描写春风的?(4分)8.分析“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春》考试题及答案
![《春》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d92b0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e.png)
《春》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述了春天的哪些景象?请至少列举三个。
答案:冰雪融化、草长莺飞、百花齐放。
2. 在《春》中,作者提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意味着什么?答案:意味着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是计划和行动的最好时机。
3. 文章中,作者对春天的哪些感受进行了描绘?答案:温暖、生机、希望。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春》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朱自清C. 老舍D. 巴金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春》中描述的春天的特点?A. 万物复苏B. 寒冷刺骨C. 春雨绵绵D. 春意盎然答案:B3. 《春》中提到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白居易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春》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态度。
答案:作者对春天的感受是温暖和生机勃勃,态度是热爱和赞美。
文章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颂扬。
2. 《春》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的使用?请举例说明。
答案:《春》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将春天比作“大地的新娘”,赋予春天以人的形象,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又如,将春风描述为“轻轻的”,赋予春风以温柔的特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段落,回答问题:“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 作者通过这三个比喻,分别传达了春天的哪些特点?答案:作者通过“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的新生和活力;通过“小姑娘”比喻春天的美丽和欢快;通过“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的力量和引领作用。
2. 这三个比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答案:这三个比喻在结构上形成了递进关系,从新生到美丽再到力量,层层深入,展现了春天的丰富内涵和生命力。
朱自清《春》练习题汇总.ppt
![朱自清《春》练习题汇总.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39145f102de2bd960588ba.png)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
..。..
10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 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 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 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 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 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 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
18
• 1、注音。
• 斜织
笼着一层薄烟
黄
晕
稀疏
披蓑戴
笠
..。..
19
• 2、文段节选自朱自清的《 春 》,作者 有一个不辱国格的人生佳话:
• 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
20
• 3、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C ) • 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 • 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 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
..。..
15
• 5、写景要抓住特征。作者抓住了春
风 柔和
、 _芳_香___、 悦耳
等的
特征来写。
..。..
16
• 6、下面对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宛B转”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 圆润柔媚
• A、从感情色彩看,“卖弄”是褒义词。 • B、“宛转”的意思是温和而曲折。 • C、“应和”与“呼应”是同义词。 • D、“嘹亮”的反义词是“低沉”。
之情传达给读者。
• D、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
21
• 4、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的 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 ①像牛毛 多(或细) • ②像花针 闪亮 • ③像细丝 绵长
..。..
22
• 5、下面是对划线部分几句描写顺序的表述,正确的 是( C )
朱自清《春》练习题
![朱自清《春》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d5d0c482b160b4e767fcf0d.png)
• 4、请将文段四句话之间关系的理清。
• 第一句从 触觉 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 暖;第二句从 嗅觉 的角度写春风带 给我们的气息;第三、四句 从 视觉 和 听觉 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 带来的愉快和快乐。
• 5、写景要抓住特征。作者抓住了春
风 柔和
、 _芳_香___、 悦耳
等的
特征来写。
• 6、下面对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宛B转”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 圆润柔媚
《春》 练习题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 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 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 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 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 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 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 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 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 1、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 因时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
的手”,你对春风有什么感受?用一个 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 2、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回 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 特征的诗句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晓看红 湿处,花重锦官城。
• 3、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A、B 两句任选一句)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 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朱自清《春》习题
![朱自清《春》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64e721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b.png)
朱自清《春》习题朱自清《春》习题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抖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根据上文的内容,回答以下的问题。
1.第五段三个角度来描写春风。
2.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3.第六段中,除了写雨外还写了人,又近到远,又精到动。
七上语文第1课《春》学习资料
![七上语文第1课《春》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8756e1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a.png)
七上语文第一课《春》学习资料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其著作包括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
二、故事背景作者写《春》这篇文章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三、理解词义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文中是“陪衬,使明显突出”的意思。
风筝(fēng zhēng):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四、课文分段五、问题解疑1.第一段是“盼春”,句中“盼望着”能否去掉一个?为什么?不能去掉。
“盼望着,盼望着”反得复咏叹,将那种渴盼春天到来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如果去掉一个,这种心情就不能完美、地表达出来了。
《春》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春》练习题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f3b66f1a37f111f0855b70.png)
《春》的练习案朱自清总结全文,谈谈本文的主题《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
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知识构建】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特点:形散神不散. 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 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散文阅读属于记叙文的范围,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朗rùn() wǎn()转酝酿..()() liáo()亮hōnɡ()托()蓑.衣斗笠.()涨()抖擞.()应和.()黄晕.()发酵. ( )披 suō ( ) 戴lì()嗡.嗡()散.()在草丛里眨()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3)晕(4)藏()(3(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下面字词中有几个错别字,你能找出并改正出来吗?花枝召展()拱托()一年之记在于春()赶趟儿舒活精骨()5. 下面四句话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密蜂嗡嗡地叫着B 一年之季在于春C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6.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春》习题及答案
![《春》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692166ce2f0066f433222c.png)
《春》 1、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
2、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中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答案:具体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春景图。
3、“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答案:写出了春风的轻柔。
4、请用两个以上的成语来概括朱自清《春》的景色答案: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婀娜多姿,生机勃勃.5、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中用了七组比喻句。
是哪七句答案: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6、《春》中连用“牛毛”、“花针”、“细丝”来描绘春雨,仿佛让我们真的感受到了细密的雨丝。
请你也试一试,用三种事物来描述空中的云。
答案:云是最寻常的,天天都有。
看,像瓦块,像羽毛,像鱼鳞,飘飘荡荡,悠闲自得。
7、《春》第七段看,春天在人们心中代表着什么答案:春天在人们心中代表着无限的活力和希望./8、朱自清的《春》中为什么说“雨是最寻常的”答案:因为最寻常的,往往也是最珍贵的,也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
这样写正是为了挖掘对雨的深切认识感受,突出雨不平凡的另一面。
9、朱自清的《春》的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句,有什么好处答案: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纵情地赞美了春天予以春天的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进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10、《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什么意思答案: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杨柳也柔和地轻拂着。
11、《春》中“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什么意思答案: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
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
12、《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哪里答案:出自于宋代释志南的是《绝句》。
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仗黎扶我过桥东。
朱自清《春》经典习题-
![朱自清《春》经典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2d34450eefdc8d377ee325e.png)
《春》阅读训练(一)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是写花的(),其特点是()。
6、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属于的用法。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11《春》练习题(含问题详解)
![11《春》练习题(含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5a982a05fbfc77da269b1aa.png)
春[学法导引]本文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名篇。
围绕“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
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盼望她到来;待她降临,则尽情欣赏大地回春的美景;最后以赞美作结,深化题旨。
文中,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征,着力描绘了五幅春景图,富有诗情画意。
要领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问答题:1、作者一共绘出了几副图画?作者一共绘出了五幅图,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训练一一、《春》作者,字,我国现代著名的、、、,他的散文代表作、、等;著有诗文集,散文集、、等。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转酝酿..()()liáo()亮 hōng()托应和.()黄晕.()三、解释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赶趟儿:7、酝酿:8、宛转:9、黄晕:10、一年之计在于春:四、阅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 _______春(作用:)第二部分(第2-7段): 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总括春天的特点。
具体描绘:(第3段):春图(春)(第4段):春图(春)(第5段):春图(春)(第6段):春图(春)(第7段):春图(春)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 春(突出春天、、的特征)训练二一、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B.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C.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
朱自清《春》经典习题
![朱自清《春》经典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009a5ac482fb4daa58d4be7.png)
第三单元经典习题(一)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想像一下,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最接近?()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5、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
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6、第①段描述春天景象,先总写______________,后分写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是写花的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
8、“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作者通过(),使描述更加()。
9、文中写蜜蜂“闹”、蝴蝶“飞来飞去”是用来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段共用了下列哪些修辞方法?()A、比喻、拟人、借代、引用B、拟人、比喻、排比、夸张C、比喻、夸张、排比、引用D、拟人、借代、比喻、夸张(二)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春》朱自清复习资料
![《春》朱自清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3437be00242a8956bece48d.png)
《春》复习资料姓名:班级: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2、文章写了哪几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3、全文的中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描绘了江南春天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并号召人们抓紧时间,积极进取,投入到有意义的生活中去。
)文段阅读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急切盼望春天到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山朗润起来了”一句中,朗润一词如何理解?(写积雪消融、阳光照耀、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明朗和润泽。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地”和“钻”好在哪里吗?(“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4.“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文段阅读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出了春花什么特点?(写出了春花繁多,竞相开放的热闹景象。
朱自清春练习题
![朱自清春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8fbd5b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4.png)
朱自清春练习题一、选择题1. 朱自清的《春》中,作者描写春天的景象,以下哪一项不是文章中提到的?A. 嫩绿的柳条B. 繁花似锦C. 金黄的麦田D. 潺潺的溪水2. 在《春》中,朱自清用“________”来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勃。
A. 万物复苏B. 春意盎然C. 春色满园D. 春暖花开3. 朱自清在《春》中提到了哪些春天的自然现象?A. 风和日丽,鸟语花香B. 秋高气爽,果实累累C. 雪花纷飞,银装素裹D. 烈日炎炎,蝉鸣声声二、填空题4. 朱自清在《春》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5. 文章中提到了春天的哪些动物?请列举至少两种: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6. 朱自清在《春》中是如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7. 请简述《春》中所描绘的春天的特点。
四、阅读理解题8. 阅读《春》的以下段落:“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请分析这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比喻意义。
9. 朱自清在《春》中提到了春天的哪些变化?请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分析。
五、论述题10. 请结合《春》一文,论述朱自清对春天的感悟及其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六、作文题11.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描述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七、翻译题12.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
”八、综合分析题13. 朱自清的《春》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和影响?请结合文学评论和个人理解进行分析。
九、开放性问题14. 你认为春天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请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十、创新思维题15. 如果让你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幅画或一首诗,请描述你的创作思路和想要表达的主题。
【注】以上练习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朱自清的《春》,并激发读者对春天的感悟和思考。
朱自清《春》习题及答案
![朱自清《春》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ee83f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1c.png)
1思考题(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课文《春》描绘了许多美丽的春日图景: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山变得明亮润泽,水涨起来,太阳的脸庞红润。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到处都是新生的绿色。
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孩子们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
百花争艳的美景: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香四溢,蜜蜂嗡嗡作响,蝴蝶飞舞。
微风轻拂的感觉:“吹面不寒杨柳风”,微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带来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道和各种花的香味。
鸟儿鸣唱的欢乐:鸟儿在花丛中筑巢,高兴地唱歌,牧童的短笛也响彻天际。
绵绵春雨的景象:春雨绵绵不绝,像牛毛、花针、细丝,笼罩着屋顶,树叶和小草在雨中变得更加绿意盎然。
傍晚,灯光点亮,营造出一片安静和平的夜晚。
风筝飞扬和人们活动的情景: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大家都出来活动,充满希望和活力。
我最喜欢的画面是“百花争艳的美景”:理由:这幅画面描绘了春天各种花卉盛开的情景,桃花、杏花、梨花红的、粉的、白的交相辉映,花香四溢,蜜蜂和蝴蝶在花间飞舞。
这种景象不仅色彩斑斓,充满生机,还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活力。
每当春天来临时,这种百花齐放的景象总能让人心情愉悦,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美好。
(二)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
《春》这篇课文的确充满了童趣和诗意,清新、活泼且优美。
以下是一些段落和我的体会:段落:“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体会:这一段描写了春天小草萌发的景象和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朱自清《春》习题
![朱自清《春》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86338890c69ec3d5bb75cc.png)
朱自清《春》经典习题《春》阅读训练Ⅰ(一)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5、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
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6、第①段描述春天景象,先总写(),后分写()。
7、“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是写花的(),其特点是()。
8、“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作者通过(),使描述更加()。
9、文中写蜜蜂“闹”、蝴蝶“飞来飞去”使用来衬托()。
本文段共用了下列哪些修辞方法?()A、比喻、拟人、借代、引用B、拟人、比喻、排比、夸张C、比喻、夸张、排比、引用D、拟人、借代、比喻、夸张(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考试题型及答案
![朱自清春考试题型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d6ff2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e.png)
朱自清春考试题型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朱自清的《春》一文中,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A. 冰雪融化,江河解冻B.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C.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D. 寒风凛冽,白雪皑皑答案:B2. 在《春》中,朱自清用“春水初生”来形容什么?A. 春天的河流B. 春天的植物C. 春天的动物D. 春天的气候答案:A3. 朱自清在《春》中提到了哪些春天的活动?A. 放风筝、踏青B. 赏月、观星C. 滑雪、溜冰D. 赏秋、观叶答案:A4. 《春》中,作者表达了对春天怎样的情感?A. 厌恶B. 喜爱C. 无感D. 恐惧答案:B5. 朱自清的《春》一文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排比D. 对偶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朱自清在《春》中用“________”来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勃。
答案:春草初生7. 文中提到“________”,展现了春天的活力。
答案:春水初生8. 朱自清在《春》中提到了“________”,表现了春天的细腻。
答案:春花烂漫9. 作者在文中用“________”来比喻春天的清新。
答案:春水初生10. 《春》一文中,朱自清用“________”来形容春天的温和。
答案:春风拂面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朱自清在《春》中对春天的总体感受。
答案:朱自清在《春》中对春天的总体感受是充满生机和活力,春天的到来带来了万物复苏和生命的活力,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 朱自清在《春》中是如何描绘春天的景象的?答案:朱自清在《春》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他用“春草初生”、“春水初生”、“春花烂漫”等词语来形容春天的生机,用“春风拂面”来表现春天的温和,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之中。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相信大家对朱自清的《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春》课后练习题
![《春》课后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dfe408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9.png)
《春》课后练习题《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作者对春天的感悟。
以下是针对《春》这篇散文的一些课后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 阅读理解题1. 理解主旨:请简述《春》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 细节把握: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自然景观?请列举至少三种,并说明它们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3. 语言鉴赏:请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 情感体验: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春天的哪些情感?你是如何感受到这些情感的?5. 文化背景:《春》中提到的“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象征意义?# 写作练习题1. 仿写练习:模仿《春》中的文风,写一段描述秋天景色的散文,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扩写练习:选择《春》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扩写,丰富细节,增加情感表达。
3. 改写练习:将《春》中的一个段落改写成现代诗歌的形式,注意保持原意。
4. 主题写作:以“春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一个发生在春天的故事,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虚构的。
# 思考与讨论题1. 主题探讨:你认为《春》这篇散文对现代人有哪些启示或影响?2. 比较分析:将《春》与另一篇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表达春天主题上的异同。
3. 跨文化视角:如果将《春》翻译成英文,你认为哪些文化元素或表达方式需要特别注意?4. 批判性思维:《春》中有没有哪些观点或描述你认为可以进一步讨论或质疑?# 创意写作题1. 角色转换:如果你是《春》中的一个角色(如作者、春天的一朵花、一棵树等),你会如何描述你眼中的春天?2. 时空穿越:设想《春》中的春天景象发生在未来世界,会有哪些变化?写一篇科幻散文。
3. 情感深化:以《春》为蓝本,创作一篇小说,讲述一个因春天而改变人生的故事。
# 综合应用题1. 跨学科应用:结合生物学知识,解释春天为什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2. 社会实践:设计一个以“春天”为主题的社区活动,包括活动目的、内容和预期效果。
朱自清 春 练习题
![朱自清 春 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846656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8.png)
朱自清春练习题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清新淡雅、真实感人而著称。
其中,他的散文作品《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这篇作品的练习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朱自清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练习题一:朱自清在《春》中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在《春》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气息,比如“春风吹过,草木变绿”、“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等等。
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练习题二:朱自清在《春》中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春》中,朱自清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在春天里的愉快生活。
比如,他写道:“人们都戴着笑容,互相问候,互相拥抱。
”这种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也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练习题三:朱自清在《春》中传递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春》这篇散文,我们可以看出朱自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他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他提倡人们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他在文章中写道:“人们都笑了,都快乐了,都觉得生活好像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无疑对读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练习题四:朱自清在《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在《春》这篇散文中,朱自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比如,他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他用“春风吹过,草木变绿”这个比喻来形容春天的气息和景色。
他用“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这个拟人手法来赋予草木生命力。
他用“人们都戴着笑容,互相问候,互相拥抱”这个排比手法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这些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春》经典习题《春》阅读训练I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____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5、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6、第①段描述春天景象,先总写(),后分写()。
7、“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是写花的(),其特点是()。
8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作者通过(),使描述更加()。
9、文中写蜜蜂“闹”、蝴蝶“飞来飞去”使用来衬托()。
本文段共用了下列哪些修辞方法?()A、比喻、拟人、借代、引用B、拟人、比喻、排比、夸张C、比喻、夸张、排比、引用D、拟人、借代、比喻、夸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3、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 杏树” 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5、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何关系?6、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个闹”字用得极妙,不禁使人想起古代诗人宋祁的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这段文字是按树上一花下一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
②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
③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
④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 的用法。
2、和”是多音多义字,有①h 0②h P③hu。
④hu o@h u五种读音,请选择填空。
应和()和面()和平()和稀泥()和牌()3、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A、比喻拟人排比B、排比拟人引用C、引用比喻拟人D、引用对比拟人4、请将文段四句话之间关系的理清。
第一句从_____ 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第二句从___________ 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第三、四句从 ___________ 觉和______ 觉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
5、写景要抓住特征。
作者抓住了春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等的特征来写。
6、下面对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从感情色彩看,卖弄”是褒义词。
B、宛转”的意思是温和而曲折。
C、应和”与呼应”是同义词。
D、嘹亮”的反义词是低沉”。
(四)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注音。
斜织___________ 笼着一层薄烟_____________ 黄晕__________ 稀疏__________披蓑戴笠___________2、文段节选自朱自清的《___________ 》,作者有一个不辱国格的人生佳话(故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
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
D、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4、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①像牛毛__________________②像花针__________________③像细丝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是对划线部分几句描写顺序的表述,正确的是()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6、用双竖线给文段划分层次。
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最寻常” 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江南春雨的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用“ 字领起,状写春雨的可爱。
9、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了 _________ 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 _______ 的情状。
10、本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为什么还要突出对小草儿和树叶儿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静默”一词运用了 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用该词写雨中的房屋有何妙处:(五)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你对春风有什么感受?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2、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
3、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A、B两句任选一句)[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A、••…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4、下边句子中的着重号表示朗读时的重音,哪一句不恰当?A、跟轻风流水应和着B、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D、在雨里静默着5、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曲)中有许多扣住季节特点写出风的佳句,请默写一句并指明季节。
6、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试选择两种季节的雨,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各写几句话。
《春》阅读训练口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 •清脆嘹亮薄烟B. 傍晚短笛赶趟C •郎润筋骨润湿D .抚摸烘托静默2•为加点的字1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捉迷藏 A. c ang B.z an g()②眨呀眨的 A. za B.zha()③披着蓑 A. su o B..shu o()④水涨起来 A. zh ang B. zh an g()⑤散在草丛里 A. san B. s an()⑥卖弄 A. nong B. 1 on g()3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y u n n i ang):②(hu ang y un ):③ ____________ ( sh u huo ): 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 hu a zh izh do zha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B.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