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我们美丽的精神家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我们美丽的精神家园

──商友敬教授访谈

上海交通大学子弟小学丁慈矿

丁慈矿:维特根斯坦说,我的世界的边界就是我语言的边界。全球化、网络、消费主义、流行文化贡献了许多新鲜词语,语言的外延正变得前所未有的宽广。最近,我常常听到班里小学生说“劈开”一词,仔细一打听原来是“PK”,这是他们从一个流行电视节目中学来的,查了网络我才知道PK就是“现场比试较量”的意思。在孩子们的作文中,我还看到“VS”这个词,什么“机器猫VS三角龙”“绿毛龟VS毛毛虫”等等。在外面听课也听到有老师问学生“你们是谁的粉丝”。还有钢丝、凉粉、酱紫……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语,小学语文教师们该如何面对?

商友敬:社会给小学生带来这么多新的语言、词语,这种语言在课堂上该不该出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带给小学生的必须是规范的(不一定是典范)、生动的教学语言。在入学前孩子的语

言基本上是习得的,进入小学后小学生的语言是学得的。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语言要净化掉许多杂质,净化不一定要书面化,不一定要是之乎者也之类的东西,而是要使它规范化、纯洁化。不是“粉丝”“PK”“VS”之类的词语不能存在,而是在课堂上我们要避免这种市井化的倾向。语言有时代性,我觉得对市井的、网络的、流行的语言,语文老师不要太害怕,也要懂得它,这些东西就像时髦的商品和广告语一样,好的东西经过时间的淘洗它会留下来,若干年后也许会成为新的典范。不好的东西,各领风骚数十天,自然会被时间淘洗掉,我们不必过分担心。

丁慈矿: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也要面对种种考核,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通过外语考试,至于教师自身汉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能力倒似乎反在其次,因为考不好外语,你就没有参加评审的资格。语文教师的评级基本上由其外语水平来判定,真是咄咄怪事!与之相对应的是双语学校遍地开花,双语教学大有席卷全国之势。您对此怎么看?

商友敬:这个问题牵涉母语与外语的关系。我认为母语是根,外语是移植来的、嫁接上的。母语不但是交际的语言,也是思维的语言,是我们存在

的家,是精神的家园。精神家园有两个好不好?如果你同时能用两种语言来进行思维,你的精神同时存在于两套语言系统之中,当然也很好,有三个更好喽。但是一般说来,我们的家只能有一个。我曾有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学外语相当于兑换外币,母语是人民币,外语是外币,学习外语就是在学习母语的基础上懂得它们之间的那个兑换机制。人民币挣得越多,外币相应兑换得越多。

“双语教学”的提法并不新鲜,解放前就有了,只不过是在教会学校,我姐姐那时在教会学校读高中,理科课程就是用外语来教学的,为什么呢,因为教材是英文原版的《范氏大代数》《达夫物理学》等,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文科不可能用外语上课,那时的课文还是文言文哩!

小学阶段应该把母语的根深深地扎下去,根深才能叶茂。不宜过早嫁接,急个什么啊!母语不会妨碍外语的学习,只会促进外语的学习。母语的根不深的话,外语是学不好的。当然如果你把外语当母语来学习,把自己变成“外国人”,这又另当别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小学阶段不宜搞双语教学。

丁慈矿:我们要让小学生重视母语、热爱母语,应该从哪里做起?您有什么建议?

商友敬:母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循序渐进。小学生的主要读物应该是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童心、童真、童趣的作品。必须尊重童言,如尊重童心一样尊重童言,因为童言是优美的、生动的、有趣的。在发展童言的基础上,慢慢地引导孩子进入他父亲母亲的语言,也就是成人的语言(社会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逐渐使它规范化。在掌握目前社会语言的基础上,行有余力才能学习一点儿古汉语。

丁慈矿:但是儿童文学作品并不是儿童写的。

商友敬: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作家怀着一颗童心写出的!我有一个新的观点,建议老年人也应该读点儿儿童文学作品,返老还童嘛。最近有一件让我感动的事,我的老朋友吴非、王尚文都在读绘本,吴非老师跑到扬州“亲近母语”书吧,一下子买了几十本绘本,带回家后,一个晚上看了十四本,看完第二天去上课,回到家看到妻子在哭,原来她也在读绘本,感动得哭了。

做老师的人要保持一颗童心,孩子学习语文更不能离开童心,不能使孩子过早成年化,过早成年化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戕害。

丁慈矿:当前各地出现了一些“蒙学馆”“私塾”,上海也曾诞生了一个专门读经的“孟母堂”。“国学热”似乎渐起,然而“读经”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您的态度是什么?

商友敬:我反对小学生“读经”!因为语言的学习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贴在一起。从这个角度上讲,一开始就让孩子去读上古时代的东西,孩子是根本不可能接受的。“读经”违反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更违反了孩子精神成长的规律。至于现在有人提倡的“

三、百、千”是古代的蒙学读物,不是“经”。

先说“五经”。《诗经》里面有几篇好懂的,往往都已被选入大、中学校的教材里,作为古代的民歌和诗篇供学生阅读欣赏了;《易经》是占卜的书,除了有人将其中“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之类的话用作“格言”“校训”之外,别的也没必要再去光顾它了;“三礼”烦琐至极,一点也没有用。举例来说,谁家死个人,怎么戴孝之类的,今天没有人会按照这个礼去执行了;《尚书》,连韩愈都说它“佶屈聱牙”,比“绕口令”还要难读,而且比“绕口令”还要无用,不是专门研究古代历史的,是绝对用不着读它的;最后剩下《春秋》,古人已讥之为

“断烂朝报”,相当于今日报纸的“大标题”,有什么读头?只有扩大到《左传》里的几篇略好,也已被选入教材,如《曹刿论战》,不过数篇而已。──总之,“五经”小学生不必读,也不可读。

“四书”呢?稍微好一些。《论语》可以选读其中的一部分,从中可看到孔老夫子的事迹、意见和为人。《孟子》也可以选几篇读读,孟子能言善辩,有时不免强词夺理,但有一股“气势”,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发言说话和写文章。《大学》是“修身”的教材,讲道理太简单,从正心诚意,到治国平天下,用一根“因果的链条”把一切都串在一起,世界上哪有这么简单的事?令人难以置信。《中庸》是一种人生哲学,距离小孩子太远了,叫小学生读,这是躐等啊,超越了他的等级,这是胡闹。由此可见,小孩子可以读读《论语》,但也不必全读。教师、家长可以结合李长之先生的《孔子的故事》来给小朋友讲讲。另外,要以一个平等对话的姿态来读,不能提倡“读经”者的那种顶礼膜拜的态度。

“四书”“五经”不好读,那就退而求其次,读后人编的“蒙学读本”吧,那就不能算是“读经”了,但今日流行的正是这些。“蒙学读本”有两个问题,一是极迂腐极庸俗,二是违反科学甚至违反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