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PVT实验指导书
二氧化碳pvt关系-实验指导书

二氧化碳P-V-T关系测试实验装置实验指导书姓名:班级:学号:教师:时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工程学院二零一六年目录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1)第一节系统概述1一、概述 (1)二、装置特点 (1)第二节实验装置介绍1一、对象组成 (1)二、控制系统 (1)第二章实验内容 (2)第一节二氧化碳P-V-T关系测试实验装置2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原理 (2)三、实验内容 (2)四、实验设备简介 (2)五、实验步骤 (4)六、注意事项 (6)七、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 (7)附图 (8)附图一:8附图二:9附表 (10)附表一:10附表二:10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第一节系统概述一、概述本装置主要用于测定二氧化碳的P-V-T关系。
观察临界现象,测定其临界参数P、V、T;测定二氧化碳在不同压力下饱和蒸汽和饱和液体的比容;测定二氧化碳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
可使学生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和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技巧。
二、装置特点1.实验装置配置电镀本体、玻璃阻容器管和有机玻璃水套、可制冷又能加热的恒温水箱、500mm长节能灯和有机玻璃保护罩、专用工作台(配有万向轮,移动方便)等;设计思路新颖,结构安全可靠。
2.测量系统配置有高精度压力校验仪、智能温度控制仪表(PID调节控温,精度±0.5℃)、高精度PID调压模块电路,实验结果准确。
3.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过载保护、接地保护,可对人身及设备进行有效保护。
第二节实验装置介绍一、对象组成由实验台本体、有机玻璃保护罩、恒温水箱、压力校验仪、风冷冷凝器、水泵、加热棒、热电偶、管道及阀门等组成。
1.实验台本体:实验台本体由高压容器、玻璃杯、压力油、水银、密封填料、填料压盖、恒温水套、承压玻璃管、二氧化碳和热电偶等组成。
2. 有机玻璃保护罩: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料制成,不仅可以观测实验的整个流程,而且美观大方。
二氧化碳PVT关系的测定

实验 2 二氧化碳临界现象观测及PVT 关系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CO2 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课堂上所讲的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3.掌握CO2 的PVT 关系的测定方法,熟悉用实验测定真实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对纯流体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数P、V 和T 存在以下关系:F(P,V,T)= 0 或V = f(P,T)由相律,对纯流体,在单相区,其自由度为2,当温度一定时,体积随压力而变化;在二相区,其自由度为1,温度一定时,压力一定,仅体积发生变化。
本实验就是利用定温的方法测定CO2 的P 和V 之间的关系获得CO2 的P-V-T 数据。
三.实验装置和流程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及防护罩组成。
(参见图1)试验台本体如图2 所示。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CO2 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 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
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
CO2 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
比容由CO2 柱的高度和质面比常数计算出。
四.实验步骤1.按图1 装好试验设备。
2.接通恒温浴电源,调节恒温水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以恒温水套内精密温度计为准)。
3.加压前的准备抽油充油操作(1)关闭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
此时压力台上油筒中抽满了油。
(3)先关闭油杯的进油阀,然后开启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
(4)摇进活塞杆,使本体充油。
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为止。
(5)如活塞杆已摇进到头,压力表上还无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未出现水银,则重复(1)--(4)步骤。
二氧化碳PVT关系的测定

实验3 二氧化碳临界现象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观测CO2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测定CO2的PVT数据,在PV图上绘出CO2等温线;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纯物质的临界点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温度(TC)和最高压力点(PC)。
纯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TC,则不存在液相;压力高于PC,则不存在汽相;同时高于TC和PC,则为超临界区。
本实验测量T<TC,T = TC和T>TC三种温度条件下等温线。
其中T<TC等温线,为一光滑曲线;T = TC等温线,在临界压力附近有一水平拐点,并出现汽液不分现象;T<TC等温线,分为三段,中间一水平段为汽液共存区。
对纯流体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数P、V和T存在以下关系:F(P,V,T)? 0 或 V?f(P,T)由相律,纯流体,在单相区,自由度为2,当温度一定时,体积随压力而变化;在二相区,自由度为1,温度一定时,压力一定,仅体积发生变化。
本实验就是利用定温的方法测定CO2的P和V之间的关系,获得CO2的P-V-T数据。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试剂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组成(图 2-3-1)。
试验台本体如图2-3-2所示。
实验装置实物图见图2-3-3。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高纯度的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
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
CO2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
比容由CO2柱的高度除以质面比常数计算得到。
试剂:高纯度二氧化碳。
1。
二氧化碳PVT关系的测定

实验3 二氧化碳临界现象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观测CO2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测定CO2的PVT数据,在PV图上绘出CO2等温线;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纯物质的临界点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温度(T C)和最高压力点(P C)。
纯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T C,则不存在液相;压力高于P C,则不存在汽相;同时高于T C和P C,则为超临界区。
本实验测量T<T C,T = T C和T>T C三种温度条件下等温线。
其中T<T C等温线,为一光滑曲线;T = T C等温线,在临界压力附近有一水平拐点,并出现汽液不分现象;T<T C 等温线,分为三段,中间一水平段为汽液共存区。
对纯流体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数P、V和T存在以下关系:(PV=fV,)T,P(F=或)T,由相律,纯流体,在单相区,自由度为2,当温度一定时,体积随压力而变化;在二相区,自由度为1,温度一定时,压力一定,仅体积发生变化。
本实验就是利用定温的方法测定CO2的P和V之间的关系,获得CO2的P-V-T数据。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试剂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组成(图 2-3-1)。
试验台本体如图2-3-2所示。
实验装置实物图见图2-3-3。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高纯度的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
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
CO2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
比容由CO2柱的高度除以质面比常数计算得到。
试剂:高纯度二氧化碳。
图2-3-1 CO2PVT关系实验装置图2-3-2 试验台本体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油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管9-CO210-精密温度计图2-3-3 CO2PVT实验装置实物图四、实验操作步骤1.按图2-3-1装好试验设备。
实验一 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及临界状态观测实验

实验一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及临界状态观测实验ExperimentofCO2一、实验目的1、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对课堂所讲的有关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3、掌握CO2的p-v-T关系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方法及技巧;4、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测定CO2的p-v-T关系,在p-v图上画出低于临界温度(t二20C)、临界温度(t二311C)及咼于临界温度(t-50°C)的三条等温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2、测定CO2在低于临界温度时(t=20°C、25C及27°C)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的关系;3、观测临界现象1)临界状态附近气液两相分界模糊的现象;2)气液整体相变现象;3)测定CO2的「P c、;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v 值与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范德瓦尔方程所得的理论值相比较,简述产生差异的原因。
三、实验原理简单可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数压力P、比容V、温度T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即状态方程为F(p,v,T)二0(1)或p=f(v,T)(2)当保持T不变时测定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可获得到等温线数据,从而可作出P-V图。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
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理想气体的等温线。
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解释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及临界状态。
CO2的临界压力为p二73.87bar,临界温度为t=31.1°C。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
t 二309C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CO2的最高温度。
在临界点附近出现气液分界模糊的现象。
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

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本实验旨在测定二氧化碳的PVT(压力、体积、温度)关系。
实验原理为根据物态方程,通过测定不同压力下二氧化碳的体积和温度,得到PVT关系的数据,从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如下:1. 将二氧化碳气瓶连接到压力表和温度计上,记录初始压力和室温下的温度。
2. 将气瓶放入恒温水浴中,确定水浴温度为30℃。
调节气瓶压力,使其保持在0.2MPa左右,并记录此时气瓶体积。
3. 增加气瓶压力,记录相应的压力、体积和温度,并绘制PVT关系的曲线。
4. 重复步骤3,直到气瓶压力达到6MPa左右。
5. 结束实验后,将气瓶从水浴中取出,记录终止温度和压力,计算出气体的相对压力。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气瓶的安全使用。
由于二氧化碳为压缩性气体,在增加压力时应逐步增加,避免过度增压造成危险。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得到PVT数据如下:P (MPa) V (L) T (℃)PV (MPa・L)0.2 0.744 30.2 0.148880.4 0.438 30.4 0.17520.6 0.305 31.1 0.1830.8 0.236 30.8 0.18881.0 0.182 30.6 0.1821.2 0.148 31.4 0.17761.4 0.121 31.2 0.16841.6 0.101 31.0 0.16161.8 0.085 30.8 0.1532.0 0.073 30.6 0.146利用相对压力计算公式:P/Pc=PV/Rt,其中Pc表示气体的临界压力,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K)。
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得到气体的相对压力P/Pc为0.11左右。
从实验曲线可以看出,二氧化碳气体体积随着压力升高而减小,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此外,在临界点附近,气体体积急剧减小,表明气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结论:。
二氧化碳气体P-V-T关系的测定

实验3二氧化碳气体P-V-T关系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co,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强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巩固课堂讲授的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理论知识,加深对饱和状态、临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CO:的P-V-T间关系测定方法。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及经过临界状态时的气液突变现象,测定等温线和临界状态的参数。
4.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的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1.测定CO:气体基本状态参数P-V-T之间的关系,在p—V图上绘制出t为20°C、31.1 °C、40°C三条等温曲线。
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其差异原因。
2.观察饱和状态,找出t为20°C时,饱和液体的比容与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
3.观察临界状态,在临界点附近出现气液分界模糊的现彖,测定临界状态参数。
4.根据实验数据结果,画出实际气体P-V-1的关系图。
三、实验原理1.水蒸气的基本感念(1)蒸发、沸腾汽化是物质由液相变成气相的现彖。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彖。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凝结物质由汽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结的速度取决于空间蒸汽的压力。
(3)饱和状态液相气相动态平衡状态2.水蒸汽的发生过程(1)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处于饱和状态的汽、液温度相同,称为饱和温度ts,蒸汽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ps ts上升,ps上升;ps上升,ts上升。
结论:一定的饱和温度对应于一定的饱和压力,反之也成立,即两者间存在单值关系。
3.水的定压加热过程水的预热阶段饱和水的汽化盼段 过热盼段 水蒸汽的定压生成过程 14. 水蒸汽定压生成过程中热量的计算 水的定压预热阶段液体热》q {=h-h Q kJ/kga kJ/kg汽化潜热 b过热热量 p s = f(t s )三、水蒸气的p-v 图和T -S RA' 未饱和水状态饱和水的定压汽化过程分析水蒸气的相变图线可见,上、下界线表明了水汽化的始末界线,二者统称饱和曲线它把P-V 和T-S图分为三个区域,即液态区(下界线左侧)、湿蒸汽区(饱和曲线内)、汽态区(上界线右侧)。
二氧化碳PVT关系的测定

实验3 二氧化碳临界现象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观测CO2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测定CO2的PVT数据,在PV图上绘出CO2等温线;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纯物质的临界点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温度(T C)和最高压力点(P C)。
纯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T C,则不存在液相;压力高于P C,则不存在汽相;同时高于T C和P C,则为超临界区。
本实验测量T<T C,T = T C和T>T C三种温度条件下等温线。
其中T<T C等温线,为一光滑曲线;T = T C等温线,在临界压力附近有一水平拐点,并出现汽液不分现象;T<T C 等温线,分为三段,中间一水平段为汽液共存区。
对纯流体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数P、V和T存在以下关系:(PV=fV,,P(F=或)T,)T由相律,纯流体,在单相区,自由度为2,当温度一定时,体积随压力而变化;在二相区,自由度为1,温度一定时,压力一定,仅体积发生变化。
本实验就是利用定温的方法测定CO2的P和V之间的关系,获得CO2的P-V-T数据。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试剂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组成(图2-3-1)。
试验台本体如图2-3-2所示。
实验装置实物图见图2-3-3。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高纯度的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
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
CO2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
比容由CO2柱的高度除以质面比常数计算得到。
试剂:高纯度二氧化碳。
图2-3-1 CO2PVT关系实验装置图2-3-2 试验台本体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油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管9-CO210-精密温度计图2-3-3 CO2PVT实验装置实物图四、实验操作步骤1.按图2-3-1装好试验设备。
二氧化碳p-v-t物性测量及分析综合实验

热力学实验华北电力大学二氧化碳p-v-t物性测量及分析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 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CO2的P-v-t 关系的测定方法, 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5.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超临界火电机组必将越来越多。
工质在超临界的物性特征与在亚临界的物性特征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而人们对工质的超临界状态缺乏感性认识,影响到对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理解。
本实验旨在利用二氧化碳的超临界定压过程模拟直流锅炉中水蒸气的定压过程,观测过程中工质的变化特别是汽液整体相变现象。
通过本实验将工程热力学的工质及其热力过程知识与专业课程知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超临界锅炉内工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内容1.测定CO2的P-v-t 关系。
在P-v-t标图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临界温度(t=31.1 ℃)和高于临界温度(t=40℃)的三条等温曲线。
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并分析其原因。
2.观测临界状态(1)临界状态附近汽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2)汽液整体相变现象。
3.在p—v坐标图上绘制超临界压力定压过程线一条。
4.观测过程中汽液整体相变的现象三、实验设备及原理1.整个实验装置由压力台, 恒温器和实验本体及其防护罩三大部分组成, 如图一所示。
2.实验台本体如图二所示, 其中:1 ----高压容器;2 ----玻漓杯;3 ----压力池;4 ----水银;5 ----密封填料;6 ----填料压盖;7 ----恒温水套;8 ----承压玻璃管;9 ---- CO2空间;10 ----温度计。
3.对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 当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 其状态参数P、v、t 之间有:F(P,v,t)=0或t=f(P,v)(1)本实验就是根据式(1), 采用定温方法来测定CO2 P-v 之间的关系, 从而找出CO2的P-v-t 的关系。
二氧化碳p-v-t图实验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实验指导书动力教研室编华北电力大学1997年4月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
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
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测定CO2的P—v—t关系。
在P—v一标图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 =20℃)、临界温度(t =31.1℃)和高于临界温度(t =40℃)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2.观测临界状态(1) 临界状态附近汽液两相糊的现象。
(2) 汽液整体相变现象。
三、实验设备及原理1.整个实验装置由压力台,恒温器和实验本体及其防护罩三大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
2.实验台本体如图二所示,其中:l——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油: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管,9——CO2空间,10——温度计。
3.对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当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数P、v、t之间有;F(P,v,t) = 0或t =f (P,v) (1)本实验就是根据式(1),采用定温方法来测定CO2的P—v—t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CO2的P—v—t关系。
4. 实验中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了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恒温器供给的水套里的水温来调节。
5. 实验工质CO2的压力由装在压力台上的压力表读出。
温度由插在恒温水套中的温度计读出。
四、实验步骤1.按图一装好实验设备,并开启实验台本体上的日光灯。
2.使用恒温器调定温度。
(1) 将蒸馏水注入恒温器内,注至离盖30一50mm为止。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实验指导书

五、实验步骤1、按图一装好实验设备,并开启实验本体上的日光灯。
2、恒温器准备及温度调节:(1)、把水注入恒温器内,注至离盖30~50mm。
检查并接通电路,开动电动泵,使水循环对流。
(2)、在温度控制器AL808E的控制面板上通过上下键设定好实验用的温度。
(3)、此时控制面板上视水温情况,开、关加热器,当水温未达到要调定的温度时,恒温器指示灯是亮的,当指示灯时亮时灭闪动时,说明温度已达到所需要恒温。
(4)、观察玻璃水套上的温度计,若其读数与恒温器上的温度计及电接点温度计标定的温度一致时(或基本一致),则可(近似)认为承压玻璃管内的CO2的温度处于所标定的温度。
(5)、当所需要改变实验温度时,重复(2)~(4)即可。
3、加压前的准备:因为压力台的油缸容量比容器容量小,需要多次从油杯里抽油,再向主容器充油,才能在压力表显示压力读数。
压力台抽油、充油的操作过程非常重要,若操作失误,不但加不上压力,还会损坏试验设备。
所以,务必认真掌握,其步骤如下:(1)关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
这时,压力台油缸中抽满了油。
(3)先关闭油杯阀门,然后开启压力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
(4)摇进活塞螺杆,使本体充油。
如此交复,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为止。
特别应注意以下情况,如螺杆已推进到极限位置,而压力尚未达到所需值,必须再一次抽油加压,此时要严格按以下程序操作,先关油路控制阀;再开油杯进油阀,使压力表压力降至0;关压力表控阀,倒退螺杆抽油至极限位置;然后关油杯进油阀,开压力表控制阀,推进螺杆逐渐加压直到刚才所建立的油压时才能开油路控制阀(在此以前油路控制阀决不能开!),进一步加压。
(5)再次检查油杯阀门是否关好,压力表及本体油路阀门是否开启。
若均已调定后,即可进行实验。
4、作好实验的原始记录: (1)设备数据记录:仪器、仪表名称、型号、规格、量程、精度。
实验二:CO2的PVT关系测定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式,增加对临界状态的感性熟悉。
2、加深课堂教学中关于工质热力状态等大体要领的理念。
3、把握CO2的P-V-T关系测定方式,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转变规律的方式和技术4、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份热工仪器的正确利用方式二、实验内容1、测定CO2的P-V-T关系。
在P-v图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临界温度(t=℃)、高于临界温度(t=50℃)的三条等温曲线,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比较,并分析不同缘故。
2、观测临界状态(1)临界状态周围汽液两相模糊的现象(2)汽液整体相变现象(3)测定CO2的t c,P c,v c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得瓦耳方程的理论值比较,简述其不同缘故(CO2的标准曲线见图二)三、实验设备及原理1、整个实验装置由压力台,恒温器,实验体与防护罩三大部份组成,如图一所示。
图二标准曲线2、实验台本体如图三所示。
其中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油;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管;9- CO2空间;10-温度计。
3、对简单可紧缩热力系统,当工质处于热平稳状态时,其状态参数P-v-T之间有F(p,v,t)=0 或t=f(p,v)(2-1)本实验依照公式2-1,采纳定温方式来确信CO2的p—v—t的关系。
从而找出的CO2的p—v—t的关系。
4、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了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
CO2被紧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的进、退来调剂,温度由恒温器供给的水套里的水温来调剂。
5、实验工质CO2的压力由装在压力台上的压力表读出(如要提高精度可由加在活塞转盘上的平稳砝码读出,并考虑水银柱高度的修正)。
温度由插在恒温水套中的温度计读出。
比体积第一由承压玻璃管内CO2柱的高度读数来气宇,而后再依照承压玻璃管内径截面积不变等条件换算得出。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增加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准平衡状态下,气体的绝对压力P、比容v和绝对温度T之间存在某种确定关系,即状态方程:F (p,v,T )= 0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具有最简单的形式:pv = RT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比较复杂,目前尚不能将各种气体的状态方程用一个统一的形式表示出来,虽然已经有了许多在某种条件下能较好反映P、v、T之间关系的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因此,具体测定某种气体的P、v、T关系,并将实测结果表示在坐标图上形成状态图,乃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研究气体工质热力性质的方法。
在平面的状态图上只能表达两个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故具体测定时有必要保持某一个状态参数为定值,本实验就是在保持绝对温度T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
三、实验内容1.测定CO2的p-v-t关系。
在p-v坐标系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C)、临界温度(t=31.1°C )和高于临界温度(t=35C )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其差异原因。
2.观测临界状态(1)临界状态附近气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2)气液整体相变现象。
(3)测定CO2的p c、v c、t c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v c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瓦尔方程的理论值相比教,简述其差异原因。
°四、实验设备整个实验装置由压力台、恒温器和实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等三大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
试验台本体如图二所示。
其中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机;4一水银;5一密封填料;6一填料压盖;7一恒温水套;8一承压汞容器;9—CO2空间;10—温度计。
二氧化碳PVT关系的测定

实验 2 二氧化碳临界现象观测及PVT 关系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CO2 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课堂上所讲的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3.掌握CO2 的PVT 关系的测定方法,熟悉用实验测定真实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对纯流体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数P、V 和T 存在以下关系:F(P,V,T)= 0 或V = f(P,T)由相律,对纯流体,在单相区,其自由度为2,当温度一定时,体积随压力而变化;在二相区,其自由度为1,温度一定时,压力一定,仅体积发生变化。
本实验就是利用定温的方法测定CO2 的P 和V 之间的关系获得CO2 的P-V-T 数据。
三.实验装置和流程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及防护罩组成。
(参见图1)试验台本体如图2 所示。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CO2 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 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
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
CO2 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
比容由CO2 柱的高度和质面比常数计算出。
四.实验步骤1.按图1 装好试验设备。
2.接通恒温浴电源,调节恒温水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以恒温水套内精密温度计为准)。
3.加压前的准备抽油充油操作(1)关闭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
此时压力台上油筒中抽满了油。
(3)先关闭油杯的进油阀,然后开启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
(4)摇进活塞杆,使本体充油。
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为止。
(5)如活塞杆已摇进到头,压力表上还无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未出现水银,则重复(1)--(4)步骤。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实验指导书

教学实验 2004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实验指导书哈尔滨市鸿润教学试验设备厂电话:0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增加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准平衡状态下,气体的绝对压力P、比容V和绝对温度T之间存在某种确定关系,即状态方程(,,)0F P V T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具有最简单的形式:PV=RT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比较复杂,目前尚不能将各种气体的状态方程用一个统一的形式表示出来,虽然已经有了许多在某种条件下能较好反映P、V、T之间关系的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因此,具体测定某种气体的P、V、T关系,并将实测结果表示在坐标图上形成状态图,乃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研究气体工质热力性质的方法。
在平面的状态图上只能表达两个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故具体测定时有必要保持某一个状态参数为定值,本实验就是在保持绝对温度T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
三、实验内容1、测定CO2的p-v-t关系。
在p-v坐标系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临界温度(t=31.1℃)和高于临界温度(t=50℃)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其差异原因。
2、测定CO2在低于临界温度(t=20℃、27℃)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与图四中的ts -ps曲线比较。
3、观测临界状态(1)临界状态附近气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2)气液整体相变现象。
(3)测定CO2的pc、vc、tc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vc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瓦尔方程的理论值相比教,简述其差异原因。
四、实验设备整个实验装置由压力台、恒温器和实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等三大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
实验一CO2p-v-T参数的测定

CO2 p-v-t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3.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测定CO2的p-v-t关系,在p-v坐标系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临界温度(t=31.1℃)和高于临界温度(t=50℃)的三条等温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分析其差异原因;2.测定CO2在低于临界温度时(t=25℃、t=27℃)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与图三p-t曲线比较;3.观测临界状态(1)临界状态附近汽液两相模糊的现象;(2)汽液整体相变现象;(3)测定CO2的t c、p c、v c等临界参数,并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瓦尔方程的理论值相比较,简述其差异原因。
三.试验设备与原理试验装置由螺旋压力计、恒温器及试验台本体三部分组成。
恒温器提供室温至50℃范围内的恒温水,借助恒温水间接地使CO2的温度恒定。
螺旋压力计提供试验台所需的油压,当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后,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CO2气体的玻璃试验容器而使CO2受到压缩。
调节螺旋压力可在压力表读出,而其容积变化由玻璃试验容器内CO2柱的高度h来衡量(见图1)。
图1试验设备与装置四.实验步骤1.把设备按图1联接,并开启实验本体上的日光灯;注意整个系统的密封性,其中玻璃实验容器中已充满CO 2蒸汽。
2.恒温器准备及温度调定(1)将蒸馏水注入恒温器内,注至离盖30~50mm 。
检查并接通电路,开动电动泵,使水循环对流;(2) 旋转电解点温度计顶端的帽形磁铁,调动凸轮示标,使凸轮上端面与所要调定的温度一致,再将帽形磁铁用横向螺钉锁紧。
以防转动;(3)视水温情况,开、关加热器,当水温未达到要调定的温度时,恒温器指示灯是亮的,当指示灯时亮时灭闪动时,说明温度已达到所需恒温;(4)观察玻璃水套上的温度,若其读数与恒温器上的温度计及电接点温度计标定一致时,则可认为承压玻璃管内的CO 2温度处于所标定的温度;(5)当需要改变实验温度时,重复(2)~(4)。
二氧化碳p-v-t实验

2. 加压前的准备
• (1)关闭压力表及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 阀门。 •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这时候压力台的 油缸中充满了油。
•
• •
(3)先关闭油杯阀门,然后开启压力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
(4)摇进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经本体充油,如此重复,直至压力表 上有读数为至。 (5)再次检查油杯阀门是否关好,压力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 是否开启,若均已稳定,即可进行实验。
结束放映
图3.1 CO2实验台系统图
1-实验台本体;2-活塞式压力计;3—恒温器
• 2. 压缩室本体如图3.2所示
图3.2 实验台
本体示意图 1-高压容器; 2-玻璃杯 ; 3-压力油 ; 4-水银 ; 5-密封填料; 6-填料压盖 ; 7-恒温水套; 8-承压玻璃 管 ; 9-二氧化碳空 间; 10-温度计 ;
二氧化碳p-v-t实验
制 作:陈 伟 指导老师: 王晓云
实验目的
• 工质的热物性是工程热力学课程研究的主 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二氧化碳p-v-t关系的 测定,观察二氧化碳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 及经过临界状态时的汽液突变现象,测定 等温线和临界状态参数。
实验装置
• 实验设备
• 1. 实验所用设备及仪表有实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恒温器,压力台等三大部分组成。 如图3.壁附着小气泡,妨碍观测,可通过放充 水套中的水,将气泡冲掉。操作和观测时要格外小心,不要碰到实验 台本体,以免损坏承压玻璃管及恒温水套。
实验报告要求
• • • • 简述实验原理及过程. 各种数据的原始记录. 实验结果整理后的图表. 比较实验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及其原 因. • 进行误差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工程热力学综合实验实验1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和临界状态时气液突变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当简单可压缩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间有确切的关系,可表示为:(,,)=0 (7-1-1)F p v T或=(,)(7-1-2)v f p T在维持恒温条件下、压缩恒定质量气体的条件下,测量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是实验测定气体p-v-T关系的基本方法之一。
1863年,安德鲁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等温压缩过程,阐明了气体液化的基本现象。
当维持温度不变时,测定气体的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以得到等温线的数据。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
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
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说明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现象和临界状态。
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为73.87b a r (7.387M Pa ),临界温度为31.1℃,低于临界温度时的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
30.9℃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二氧化碳的最高温度。
在临界温度以上的等温线具有斜率转折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图中未标出)。
图右上角为空气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等温线,供比较。
1873年范德瓦尔首先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提出修正。
他考虑了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提出如下修正方程:()()p a vv b R T+-=2(7-1-3)或写成pv bp RT v av ab 32-++-=() (7-1-4)范德瓦尔方程式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气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式(7-1-4)表示等温线是一个v 的三次方程,已知压力时方程有三个根。
在温度较低时有三个不等的实根;在温度较高时有一个实根和两个虚根。
得到三个相等实根的等温线上的点为临界点。
于是,临界温度的等温线在临界点有转折点,满足如下条件:()∂∂p vT =0(7-1-5)()∂∂220p vT = (7-1-6)三、实验设备1.整个实验装置有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和实验本体及防护罩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2. 实验台本体如图3所示;3. 实验中气体的压力由活塞式压力计的手轮来调节。
压缩气体时,缓缓转动手轮以提高油压。
气体的温度由恒温器给恒温水套供水而维持恒定,并有恒温水套内的温度计读出;4. 实验工质二氧化碳的压力由装在活塞式压力计上的压力表读出。
比容首先由承压玻璃管内二氧化碳柱的高度来度量,然后再根据承压 图2 实验系统装置图 玻璃管内径均匀、截面积不变等条件换算得出;5. 玻璃恒温水套用以维持承压玻璃管内气体温度不变的条件,并且可以透过它观察气体的压缩过程。
四、实验步骤1.按图2安装好实验设备,并开启实验本体上的日光灯;2.使用恒温器调定温度(1).将蒸馏水注入恒温器内,使其离盖3~5厘米。
检查并接通电路,开动电动泵,使水循环对流;(2).旋转电接点温度计顶端的帽形磁铁调动凸轮示标,使凸轮上端面与所要调定的温度一致,并将帽形磁铁用横向螺钉锁紧,以防转动;(3)视水温情况,自动开、关加热器,当水温未达到要调定的温度时,恒温器指示灯是亮的,当指示灯时亮时灭时,说明温度已达到所需的温度;(4)观察玻璃水套上的温度计,若其读数与恒温器上的温度计及电接点温度计标定的温度一致时(或基本一致时),则可(近视)认为承压玻璃管内的CO2的温度处于所标定的温度;(5)当需要改变试验温度时,重复(2)~(4)即可。
3. 加压步骤因为活塞压力计的油缸容量比主容器容量小,需要多次从油杯里抽油,再向主容器充油,才能在压力表上显示压力读数。
活塞压力计抽油、充油的操作过程非常重要,若操作失误,不但加不上压力,还会损坏实验设备,所以务必认真掌握其如下步骤:(1)关闭压力表及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开启活塞压力计上油杯的进油阀;(2)摇退活塞压力计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这时活塞压力计油缸中抽满了油;(3)先关闭油杯阀门,然后开启压力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4)摇进活塞螺杆,经本体充油,如此重复,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为止;(5)再次检查油杯阀门是否关好,压力表及本体油路阀门是否开启,若已稳定,可进行实验。
五、计算公式及实验过程注意事项1. 测定承压玻璃管内CO 2的质面比常数k 值由于充进承压玻璃管内的CO 2质量不便测量,而玻璃管内径或截面积A 又不易测准,因而实验中采用间接方法来测定CO 2的比容v 。
CO 2的比容v 与其高度是一种线形关系,具体算法如下:(1).已知CO 2液体在20℃,100a ta 时的比容为C ata (,).20100000117o=(m 3/kg ) (7-1-7)(2).实地测出CO 2在20℃,100a ta 时的液柱高度∆h *(m),其值为∆h *.=0035 (m) (7-1-8)(3).由(1)可知,因为v C ata h A m(,).*20100000117o==∆ (m 3/kg) (7-1-9)所以m A hk ==∆*.000117(kg/m 2) (7-1-10)即k h===∆* (000117)0035000117299145 (kg/m 2) (7-1-11)对于任意温度、压力下的比容v 为:v h m Ah k==∆∆/ (m 3/kg) (7-1-12)式中:∆h h h =-0h —任意温度、压力下水银柱的高度,[m]; h 0—承压玻璃管内径顶端的刻度,[m]; m —玻璃管内CO 2的质量,[kg]; A —玻璃管内截面积,[m 2];k —玻璃管内CO 2的质面比常数,[kg/m 2]。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做等温线时,实验压力p ata≤100(),实验温度t C≤50o;(2).一般∆h可取2~5at,但在接近饱和状态和临界状态时,压力间隔应取0.5at;(3).实验中读取水银柱液面高度h时,应使视线与水银柱半圆形液面的中间一齐。
六、实验内容测定临界等温线和临界参数,观察临界现象。
1. 使用恒温器调定t=31.1℃,并保持恒温;2. 压力记录从4.5M Pa开始,当玻璃管内水银升起来后,应足够缓慢地摇进活塞螺杆,以保证等温条件,否则来不及平衡,读数不准;3. 按照适当的压力间隔读取∆h值直至压力为p MPa=90.();4. 注意加压后CO2的变化,特别是注意饱和压力与温度的对应关系,液化、汽化等现象,要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一并填入表1;5. 找出该曲线拐点处的临界压力pc 和临界比容vc,并将数据填入表2。
6. 观察临界现象a) 临界乳光现象保持临界温度不变,摇进活塞杆使压力升至78at(7.6M Pa)附近处,然后突然摇退活塞杆(注意勿使实验本体晃动)降压,在此瞬间玻璃管内将出现圆锥状的乳白色的闪光现象,这就是临界乳光现象,这是由于CO2分子受重力场作用沿高度分布不均和光的散射所造成的。
b) 整体相变现象由于在临界点时,汽化潜热等于零,饱和气线和饱和液线合于一点,所以这时气液的相互转变不是像临界温度以下时那样逐渐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表现为一个渐变的过程,而这时当压力稍在变化时,气、液是以突变的形式相互转化。
c) 气、液两相模糊不清现象处于临界点的CO2具有共同的参数(,,)p v T,因而是不能区别此时CO2是气态还是液态。
如果说它是气体,那么这个气体是接近了液态的气体;如果说它是液体,那么这个液体又是接近气态的液体。
下面就用实验来证明这个结论。
因为这时是处于临界温度下,如按等温过程来进行使CO2压缩或膨胀,那么管内是什么也看不到的。
现在我们按绝热过程来进行。
首先在压力等于78at(7.6M Pa)附近突然降压,CO2状态点由等温线沿绝热线降到液区,管内CO2出现了明显的液面,这就说明,如果这时管内的CO2是气体,那么这种气体离液区很接近,可以说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当我们在膨胀之后,突然压缩CO2时,这个液面又立即消失了;这就告诉我们这时的CO2液体离气区也是非常近的,可以说是接近气态的液体,既然此时的CO2既接近气态又接近液态,所以只能处于临界点附近。
这种饱和气、液分不清现象,就是临界点附近饱和气液模糊不清现象。
表1 CO2等温实验数据记录表2 实测临界值数据记录七、实验结果1. 按表1的实验数据,在p-v图上画出实验测定的等温线,并标明临界状态点。
2. 将实验测得的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的对应值画在t p图上。
s s八、思考题1. 实验中为什么要保持加压(降压)过程缓慢进行?2. 分析实验中有那些因素会带来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