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有关数学史的论文
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发展史论文
![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发展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e7df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f.png)
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发展史论文数学发展史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涵盖了几千年的时间和各种各样的数学思想和进展。
研究这个领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并揭示出一些数学家们在历史上所做的伟大贡献。
本文将通过分析数学发展史中的两个里程碑事件来探讨数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数学发展史与现代数学研究相结合。
数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发明了数学。
古巴比伦人是世界上最早掌握数学的文明之一、他们用60进位制的数字系统,开创了代数和几何学的基础,从而为未来的数学发展铺平了道路。
古巴比伦人的数学知识主要用于解决土地测量、商业交易和天文学方面的问题。
通过研究他们的著作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当时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范围,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对数学的贡献。
另一个重要的数学发展历史事件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数学。
希腊数学家发展了几何学,并建立了公理化的几何系统,奠定了几何学的基础。
其中最著名的数学家是毕达哥拉斯和欧几里德。
毕达哥拉斯定理和欧几里德几何学对现代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希腊数学家的贡献推动了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开启了数学与哲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研究数学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几个重要的趋势。
首先,数学的发展是逐步的,每一代数学家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改进。
这种积累性的发展为现代数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数学的发展几乎与人类的其他科学和文化领域的进展同时进行。
数学在天文学、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数学模型和工具。
最后,数学的发展历程中还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新的研究方向。
数学研究永远不会停止,每一代数学家都会为之前未能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要进行数学研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文献、研究数学家的传记和著作,以及参与数学研究项目来深入了解数学发展史。
此外,还可以参加数学研讨会和学术会议,与其他数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并为数学研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史毕业论文
![数学史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5590c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2.png)
数学史毕业论文数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从远古时期简单的计数方法,到现代复杂的数学理论,数学的发展不仅见证了人类智慧的演进,也对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文明中,数学的萌芽已经显现。
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运用了几何知识来计算和测量;巴比伦人发明了六十进制,用于天文观测和土地测量;而古代中国的数学家们则在《九章算术》中总结了丰富的数学方法和问题,涵盖了算术、代数、几何等多个领域。
这些早期的数学成就为后来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时期是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被视为数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整理和阐述了几何知识,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几何体系。
阿基米德则在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此外,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数的研究以及柏拉图学园对数学的重视,都使得古希腊成为数学发展的重要摇篮。
中世纪时期,数学在欧洲的发展相对缓慢,但在阿拉伯世界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阿拉伯数学家们在继承古希腊和印度数学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了代数学,引入了“零”的概念,并完善了十进制计数法。
他们的工作为后来欧洲数学的复兴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数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科学研究的兴起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索,数学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意大利数学家卡尔达诺在代数方程求解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法国数学家韦达则系统地研究了代数符号,使得代数运算更加简洁和规范。
17 世纪,微积分的创立是数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为解决力学、天文学等领域的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微积分的出现使得对运动和变化的研究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
18 世纪,数学在分析学、数论、概率论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欧拉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他在多个数学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其著作涵盖了数学的广泛领域。
数学史论文
![数学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d0bfb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3.png)
数学史论文第一篇:数学史论文数学史论文:课程论文班级:09数学2班内容古希腊数学发展史初探【摘要】:“古希腊数学”只是一个习惯用语,它并不等同于希腊这个国家或地区所创造的数学,而是指包括希腊半岛,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褐色雷斯,意大利半岛和小亚西亚,以及非洲北部等地。
从时间上看,是始于BC600年左右,到641年为止,一共持续了1300年的数学的统称。
本文,我就这一时间段的数学发展,也就是古希腊数学发展进行初探。
【关键词】:古希腊数学发展史学派数学家地中海的灿烂阳光——古希腊文明著称于世。
拥有特殊的地里环境的克里特岛是希腊文明的发端,同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希腊文化。
希腊文化汲取了各种各样的优秀东方文化。
其中,希腊数学就是希腊文化中的一个主要分支。
希腊数学汇集了巴比伦精湛的算术和埃及神奇的几何学。
我们将希腊数学的卖力发展史分为下列三大历史时期;一.第一时期:BC600—BC323 这一时期又可以希波战争为界限划分为前后2个历史时期。
希波战争前的希腊数学就是以爱奥尼亚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主要代表的。
希波战争之后,则以巧辩学派,埃利亚学派,原子论学派柏拉图学派的成就为代表。
尤其是从BC480年到BC336年,数学史上又称为雅典时期。
雅典时期哲学和经济的空前繁荣诞生了像亚里斯多德这样的百科全书般的杰出人物。
BC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慢慢成为了独立的学科。
数学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初等数学时期。
在这一个时期里,初等几何,算术,初等代数大体已经分化出来。
同17世纪出现的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相比,这一时期的研究内容可以用“初等数学”来概括,因此叫做初等数学时期。
在这一大时期里,希腊各地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学派,他们共同作用于希腊数学的发展。
在这些学派中最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三大流派;(一)爱奥尼亚学派——古希腊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派爱奥尼亚学派是由彼赋盛名的“希腊科学之父”泰勒斯创立。
泰勒斯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流转于各地经商,并从巴比伦河埃及等地带回了数学知识,故而创立了爱奥尼亚学派。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论文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4b58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3.png)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论文一、内容概览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文章首先概述数学史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文明如埃及、巴比伦、希腊的数学起源开始,到现代数学的蓬勃发展。
阐述数学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括数学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其在社会、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文章还将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学发展的独特性,以及数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演变如何影响并塑造了独特的数学文化。
本文将讨论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这一研究领域对于教育、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关系,本文旨在揭示数学的内在价值及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1. 介绍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传承文明,记录历史进程:数学史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记录。
数学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变革。
通过研究数学史,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科技水平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促进数学教育与学习: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研究对于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历史人物和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文化素养: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研究数学文化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
通过数学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激发创新,推动科技发展:数学史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前人如何解决问题,进而激发我们面对新问题的创新思维。
通过对历史上数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学习,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研究对于传承文明、促进数学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和推动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发展历史研究论文
![数学发展历史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bcc7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d.png)
数学发展历史研究论文摘要:数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对数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探讨了数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引言: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学科,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石。
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早在5000年前,古代埃及和巴比伦就开始使用几何学和算术。
一、数学的起源和发展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是最早开始研究数学的文明之一、他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实践,逐渐发现了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和概念,例如算术运算和几何规则。
这些发现为后来数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古希腊时期,伟大的数学家欧几里得发表了《几何原本》,系统整理了前人的几何研究成果,建立了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和公理体系。
这个体系对后来的几何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是数学发展的低谷时期,随着对古代科学文化的遗忘和学术研究的衰退,数学的研究进展十分有限。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数学才再次得到重视。
二、数学的重要发展阶段文艺复兴时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数学家们开始重新研究古希腊的数学著作,并提出了新的数学理论。
例如,意大利数学家费马提出了“费马大定理”,奠定了数论的基石。
17世纪是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
例如,牛顿和莱布尼兹独立发明了微积分学,并创立了现代微积分的基本原理。
这一发现对现代物理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是现代数学的发展时期。
数学的发展逐渐向抽象、推理和形式化的方向转变。
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数学家,如哥德尔、图灵、泽尔尼克等,他们为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推动了数学的快速发展。
三、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学不仅为其他学科提供了理论工具和方法,而且在工程技术、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数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和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有关数学史的论文
![有关数学史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26c59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f.png)
有关数学史的论文数学史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数学史的论文下载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数学史的论文下载篇1中国古代及近现代数学史探究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灿烂的文化瑰宝中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也同样具有许多耀眼的光环.研究中国的数学发展历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史。
1.1起源与早期发展.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中国数学发展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的记数法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可以找到记数的文字.如独立的记数符号一到十,百、千、万,最大的数字为三万,还有十进制的记数法.在春秋时期出现中国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使用算筹进行计算称为筹算,中国古代数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古代的算筹多为竹子制成的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以此类推,并以空位表示零.这与西方及阿拉伯数学是明显不同的.在几何学方面,在《史记·夏本记》中记录到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勾股定理中的“勾三股四弦五”已被发现.1.2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时期.这一时期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形成在秦汉时期,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系统化、理论化,相应的数学专书也陆续出现,如西汉初的《算数书》、西汉末年的《周髀算经》、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一系列算学着作.《周髀算经》编纂于西汉末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以及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年,以问题形式编写,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特点在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中国数学在魏晋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赵爽和刘徽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赵爽证明了数学定理和公式,详尽注释了《周髀算经》,其中一段530余字的“勾股圆方图”注文是数学史上极有价值的文献.刘徽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在南北朝时期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出现了《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着作.最具代表性的着作是祖冲之、祖父子撰写的《缀术》,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推导出球体体积的正确公式,发展了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1.3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盛衰时期.宋、元两代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出现了一批着名的数学家和数学着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数学家是秦九韶和杨辉.秦九韶在其着作的《数学九章》中创造了“大衍求1术”(整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求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数学高次方程根法),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现在世界各国从小学、中学、大学的数学课程,几乎都接触到他的定理、定律、解题原则.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1261年所着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给出了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这个三角形数表称为杨辉三角.“杨辉三角”在西方又称为“帕斯卡三角形”,但杨辉比帕斯卡早400多年发现.随后从十四世纪中叶明王朝建立到明末的1582年,数学除了珠算外出现全面衰弱的局面.明代最大的成就是珠算的普及,出现了许多珠算读本,珠算理论已成系统,标志着从筹算到珠算转变的完成.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珠算盘是世界上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但由于珠算流行,筹算几乎绝迹,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古代数学也逐渐失传,数学出现长期停滞.2 中国近现代数学的发展史。
数学史论文有关数学史的论文数学发展史论文 (1)
![数学史论文有关数学史的论文数学发展史论文 (1)](https://img.taocdn.com/s3/m/2ebbc04af7ec4afe04a1df83.png)
数学史论文有关数学史的论文数学发展史论文用好数学史教好数学课【摘要】初、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数学史教育应体现不同的侧重点。
在利用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谨防一些片面看法和简单做法。
【关键词】数学史教育;学习兴趣;数学思维;爱国主义教育“数学史主要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由于数学是一门积累性很强的学科,“研究与学习数学史,可以……研究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与文化本质,帮助我们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理论和概念,认识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对数学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多方面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但是,有关数学史的教学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继续探讨,例如学校教学各阶段对数学史教学的侧重点以及容易出现的一些“片面看法和简单做法”等。
以下提出本人对这些问题的粗浅看法。
一、学校教学各阶段的侧重点一般来说,数学史教育的作用主要有:1。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了解数学结论的来历;3。
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4。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如吃苦耐劳精神、爱国情操等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史教育应更多地注意趣味性。
初中生的逻辑和自控能力没有发展成熟,数学教学内容、体系也不严密,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史教育应更注重通过数学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即突出数学史教育的外在功能。
例如,“负数的产生”其重要原因之一即解方程的需要,但在学科发展历史中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曲折但“负数”这一概念仍不能为人们接受,因此在教学处理上就吸取了教训,不以解方程人手而从“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人手引入负数(可参看初一年级上册的有关数学教材),从这样的历史背景出发,教学中就应提供大量的直观背景和现实模型以使小学刚升初中的学生在趣味中理解“一”号的现实意义。
高中阶段的数学史教育应将重点放在了解数学结论的来历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上。
高中数学内容的逻辑性较强,知识体系也渐趋严密,对于某些抽象程度较高的数学知识(如虚数、极限等),如果缺乏一定的背景材料,不但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也会让学生有“天外来物”的困惑感。
数学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数学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8ab3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b.png)
数学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第一部分:引言与背景1.1 引言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恐惧感。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本文提出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1.2 背景分析(1)数学史的内涵与价值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
数学史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更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数学家的智慧,为现代数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2)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目前,虽然数学史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地位逐渐被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数学史的应用仍然有限。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数学史的融入。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数学家的智慧。
(3)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以下几点:1.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素养;3. 引导学生从数学家的智慧中汲取灵感,培养创新意识;4.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人文关怀,促进全面发展。
1.3 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 提出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3. 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验证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4. 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1.4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对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数学史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提出应用策略提供参考;3. 实证研究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史融入教学的策略,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效果,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
数学史论文
![数学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b9b92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a.png)
数学史论文数学史论文(1/2)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它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古代数学为切入点,探讨数学史的发展和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古代数学的贡献古代数学在古希腊、古埃及和古印度等地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首先,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等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理论。
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是一条关于直角三角形的重要定理,而欧几里得几何学则奠定了几何学的基础。
古埃及数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们对算术的研究上。
古埃及人发展了一套独特的记数系统,其中包括了对分数和虚数的研究。
他们还利用算术解决了土地测量和建筑施工等实际问题。
古印度数学家在代数和三角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发明了一种复杂的代数符号系统,并使用了零的概念。
此外,他们还发展了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式,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数学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性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是欧洲科学与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数学成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之一,对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数学家涌现出来。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人。
伽利略通过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重力,提出了著名的近似定律并且支持地心说。
笛卡尔则提出了笛卡尔坐标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为后来的解析几何学奠定了基础。
牛顿则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发展了微积分学,从而为现代物理学和数学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此外,在文艺复兴时期,数学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扩展。
数学在天文学、地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为天文学提供了新的解释,地理学家使用三角法来测量地球上的距离,建筑师运用几何学来设计建筑物。
结论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丰富的历史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古代数学家的贡献为数学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们推动了数学的快速发展。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习和研究的科学,它还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有关数学史方面的论文参考范文
![有关数学史方面的论文参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da4b3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8.png)
有关数学史方面的论文参考范文数学史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数学史方面的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数学史方面的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函数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演变函数在当今社会应用广泛,在数学,计算机科学,金融,IT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函数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如今渗透到数学的各个层面,都在数学学科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学好函数、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不仅能提高我们对函数概念的认知度,还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 函数产生的社会背景函数(function) 这一名称出自清朝数学家李善兰的着作《代数学》,书中所写“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而在 16、17 世纪的欧洲,漫长的中世纪已经结束,文艺复兴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觉醒,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的繁荣和日益普遍的工业生产,促使技术科学和数学急速发展,这一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向数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哥白尼提出地动说,促使人们思考:行星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牛顿通过落下的苹果发现万有引力,又自然使人想到在地球表面抛射物体的轨迹遵循什么原理等等。
函数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思维爆炸的时代下渐渐被数学家们所认知和提出。
早在函数概念尚未明确之前,数学家已经接触过不少函数,并对他们进行了分析研究。
如牛顿在1669 年的《分析书》中给出了正弦和余弦函数的无穷级数表示;纳皮尔在1619 年阐明的对数原理为后世对数函数的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创立直角坐标系,使得解析几何得以创力,为函数的提出和表述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方式;直角坐标系可以很形象的表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但他还未意识到需要提炼一般的函数概念来阐述变量的关系。
17 世纪牛顿莱布尼兹提出微积分的概念,使得函数一般理论日趋完善,函数的一般概念表述呼之欲出。
数学发展历史研究论文(五篇范文)
![数学发展历史研究论文(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93ea2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4.png)
数学发展历史研究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数学发展历史研究论文数学发展历史【摘要】数学发展史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
数学发展的历史同样也是,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的历程,数学中的很多思想也是人类发展的思想。
本文就围绕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进行了论述。
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数学思想的特点及数学对世界的影响,总结了从数学发展史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数学发展史;数学思想【前言】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形式的学问,简单的说就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
众所周知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数学也在不停地前进;而数学的发展又离不开数学家们的探索和研究,数学家在数学发展史中占据这不可磨灭的作用。
【正文】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最初也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
但人类发达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达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
这样,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
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
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
“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
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
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
用利器在树皮上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都是古人常用的办法。
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
由于生产和劳动上的需求,在古代便产生了以简单的为基础的古代数学,他们用手指或实物计数,由于生产力的需求和发展,他们逐渐过度到用数字计数。
恩格斯很早时就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这里的生产是指人们使用工具来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数学作为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的发生和发展也是由生产决定的。
尽管数与形的最初观念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但是由于当时生产水平的低下,虽然经历了上万年的漫长时间,也只积累了一些零碎的、萌芽的数学知识。
关于数学史的论文参考范文
![关于数学史的论文参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6046f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2.png)
关于数学史的论文参考范文
前言
数学是一门古老、深奥、优美的科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它不仅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还对人类的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数学史的发展,
探讨数学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起源与古代
最早的数学活动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了计数、计量、度量等活动。
中国的甲骨文时期,也有
数学活动的记录,如有关土地面积、谷物的多少等方面的记录。
古代
数学在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中得到发展。
古希腊
的欧几里德几何、锡拉库托斯等人创立的数学、印度的代数和无限级
数等都是古代数学的重要成果。
古代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反映
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中世纪与近现代
中世纪的欧洲,炼金术、占星术等被普遍地认为是数学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数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人的贡献,重新定义了数学的基础和形式,
将数学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计算工具的发明也大大加速
了数学的发展。
如莫斯科大学教授米哈伊尔·瓦西尔耶维奇·奥斯特罗格。
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论文
![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d984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b.png)
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论文中国数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之一,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中国古代,数学是与其他学科一样受到高度重视的学科之一,并且有着非常丰富的数学发展历史。
最早的数学文献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甲骨文,这些甲骨文中就包含了简单的计算和数学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数学发展逐渐壮大,汇集了许多优秀的数学家和学者。
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数学著作之一就是《九章算术》,这部著作涵盖了从几何学到代数学的各种数学内容,并对后世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算经》、《孙子算经》等数学著作也在中国古代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随着中华文明不断的发展,中国的数学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推广。
在宋朝时期,数学家秦九韶提出了秦九韶算法,这一算法在解决一元高次代数方程的问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中国代数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除了传统的代数学和几何学之外,中国古代还有着丰富的数论、概率论和微积分的研究。
这些数学概念在当时就已经得到了重要的探讨和发展,并且对后世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近代,中国的数学发展也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
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中国的数学家们开始与世界各国的数学家进行交流和合作,这对中国数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今天的中国数学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数学研究、教育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中国数学家们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就,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增添了很多新的光彩。
总的来说,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跨越了时空的变迁,积淀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和传统。
中国数学的辉煌历史为今后的数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不仅在几何学、代数学、数论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还在应用数学和跨学科交叉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积淀。
古代数学家如刘徽、祖冲之、杨辉等的伟大贡献,为中国古代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当今中国数学的宝贵遗产。
数学史论文(4篇)
![数学史论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f838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4.png)
数学史论文(4篇)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
小编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数学史论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数学史论文篇一笔者认为,在宋元时期出现发展并在明代得以全面应用的中国珠算,[(4)]作为中国传统算器的历史性创造以及它作为实践应用的历史地位并没有得到数学史界的充分认识。
目前的评价没有把中国珠算与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规律联系起来,没有把中国珠算作为宋元数学成就之后的又一重大成就,明代珠算与宋元数学的比较评价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数学史研究评价中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
在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中,对宋元数学和明代珠算评价的反差,实际上已经带来了中西古代数学比较研究和评价方面的某些困难。
客观地历史地评价明代珠算,涉及到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算器型的算法体系、技艺型的价值取向和古代数学评价标准等问题。
1珠算与算器型算法体系目前,许多中国数学史的学者都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认识到,中西古代数学是两种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构造体系的数学模式。
许多中国学者都从中国古代数学发生发展及其流变的规律中指出中国古代数学区别于古希腊数学的特征,并且强调要在中西古代数学的差异之处体现中国古代数学的意义及其对人类数学的贡献。
在论证分析中国古代数学的特征时,许多学者指出了中国古代数学不象古希腊数学那样依逻辑运演和逻辑证明为主要形式,中国古代数学主要是以筹算的运演为主,算筹的运演规律构成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本特征。
换句话说,使用算筹这样一种算器,并以其为基本运演形式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基本特征。
李继闵先生认为:“形数结合,以算为主,使用算器,建立一套算法体系是中国传统数学的显著特色。
”[(5)]吴文俊先生在论及中国古代数学紧紧依靠算器而形成的数学模式时强调指出:“我国的传统数学有它自己的体系与形式,有着它自身的发展途径与独到的思想体系,不能以西方数学的模式生搬硬套……从问题而不是从公理出发,以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推理论证为主旨,这与西方之以欧几里得几何为代表的所谓演绎体系旨趣迥异,途径亦殊……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数学机械化算法体系与数学公理化演绎体系曾多次反复互为消长,交替成为数学发展中的主流。
大学数学史论文-数学论文怎么写
![大学数学史论文-数学论文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de339839d4d8d15abe234eef.png)
大学数学史论文|数学论文怎么写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数学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数学史论文篇1数学史的教育功能摘要数学史作为数学学科中的一部分,它不仅揭示了数学知识发展的来源,也揭示了数学学科对于人们发展科学文化知识的巨大作用。
数学史的教学已经成为了目前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利用数学史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们提高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从了解数学史的根源开始,主动发现数学学科中的奥秘。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四大方面分析了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工作中的功能体现,从而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数学史教育功能创新思维功能体现1 数学史的教育功能之一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对数学冰冷的美丽产生出火热的激情。
然而,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仅是鼓励和题海战术这么简单,我们应该采取引导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青少年时期正是疑问多、想法多的阶段,我们应该抓住学生们的这一特点,从解除疑问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们接受和爱好数学的学习。
让学生们在了解数学史的基础上,深刻记忆数学定义、定理的模型与应用。
例如: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无理数的概念时,若只是将无理数的概念硬性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们似乎已经记住了无理数的特征,也能够正确判断哪些数是无理数,哪些数不是无理数,然而,这只是课堂中的短暂记忆,无法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法在学生们的脑子里留下长久的烙印。
因此,我们可以从介绍无理数的历史发展入手,将生动的无理数来源的历史背景讲授给学生们,引起学生们学习无理数的兴趣,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
2 数学史的教育功能之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的主要功能是应用科学,数学是一种工具,是所有学科中最具前瞻性和科学性的自然科学,从数学知识的本身来看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表面来看,学生们在课堂中所接受的是已经由大量科学家所发现和证明了的科学结晶,这些结果的产生是具有强大科学依据的,每一个结晶诞生的背后都有一个久远的历史故事,它不仅验证了科学的可靠性,同时也说明了世界奥秘的可知性。
关于数学史的论文参考范文
![关于数学史的论文参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1c1b1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2.png)
关于数学史的论文参考范文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史的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数学史的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谈流形概念的演变与理论发展一、引言流形是 20 世纪数学有代表性的基本概念,它集几何、代数、分析于一体,成为现代数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在数学中,流形作为方程的非退化系统的解的集合出现,也是几何的各种集合和允许局部参数化的其他对象。
〔1〕53物理学中,经典力学的相空间和构造广义相对论的时空模型的四维伪黎曼流形都是流形的实例。
流形是局部具有欧氏空间性质的拓扑空间,粗略地说,流形上每一点的附近和欧氏空间的一个开集是同胚的,流形正是一块块欧氏空间粘起来的结果。
从整体上看,流形具有拓扑结构,而拓扑结构是“软” 的,因为所有的同胚变形会保持拓扑结构不变,这样流形具有整体上的柔性,可流动性,也许这就是中文译成流形(该译名由着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学家江泽涵引入)的原因。
流形作为拓扑空间,它的起源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是如何解决的? 谁解决的? 形成了什么理论?这是几何史的根本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这些问题已有一些研究〔1-7〕,本文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流形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上述问题给予解答。
二、流形概念的演变流形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高斯 (C.F.Gauss,1777-1855)的内蕴几何思想,黎曼(C.F.B.Riemann,1826-1866)继承并发展了的高斯的想法,并给出了流形的描述性定义。
随着集合论和拓扑学的发展,希尔伯特(D.Hilbert,1862-1943)用公理化方案改良了黎曼对流形的定义,最终外尔(H.Weyl,1885-1955)给出了流形的严格数学定义。
1. 高斯-克吕格投影和曲纹坐标系十八世纪末及十九世纪初,频繁的拿破仑战争和欧洲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绘制精确的地图,于是欧洲各国开始有计划地实施本国领域的大地测量工作。
关于数学史的论文参考范文(2)
![关于数学史的论文参考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86b5ed4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d.png)
关于数学史的论文参考范文(2)数学的论文篇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前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种高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迅猛发展。
在人们的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逐渐增加的同时,社会对于人的知识储备和整体素质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要求人应该具备高知识水平和良好的创新能力。
而知识和个人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教育。
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初中教育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如何提高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和创新能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机器化和工业化固然重要,然而如何更好地运用好机器、工业甚至资源和资本,都有赖于人的创新能力。
人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人的知识储备、具备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单就发明专利数量而言,中国虽然科研人员的人数众多,然而专利数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且质量水平较低。
新华社2003年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参与科学探究的比率低于百分之三十,对科学创新也不知道如何实施,这样的情况是很严峻的,这显示了我们国家在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培养中没有重视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因此,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对我国国情而言,刻不容缓。
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我国传统教育却往往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不够重视实践,重视教师的教程教案而不够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系统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却极度缺乏。
“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而初中教学在对于青少年整个的接受教育生涯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研究表明,在十几岁的年纪,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是逐渐提高的,而在接受教育的条件下,对于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帮助也是显著的。
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并且初中生在创新创造这方面比起成年人有着更大的主动性和兴趣,因此,通过初中课堂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起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史
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研究下属的一个重要分支。
和所有的自然科学史一样,数学史也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数学史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历史科学的方法,在这一点上,它与通常的数学研究方法不同。
它研究的对象是数学发展的历史,因此它与通常历史科学研究的对象又不相同。
具体地说,它所研究的内容是:
①数学史研究方法论问题;②总的学科发展史——数学史通史;
③数学各分支的分科史(包括细小分支的历史);④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数学史及其比较;⑤不同时期的断代数学史;⑥数学家传记;⑦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发展的历史;⑧数学发展与其他科学、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⑨数学教育史;⑩数学史文献学;等等。
按其研究的范围又可分为内史和外史。
内史从数学内在的原因(包括和其他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数学发展的历史;
外史从外在的社会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思潮等原因)来研究数学发展与其他社会因素间的关系。
数学史和数学研究的各个分支,和社会史与文化史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明数学史具有多学科交叉与综合性强的性质。
人们研究数学史的历史,由来甚早。
古希腊时就曾有人写过一部《几何学史》,可惜未能流传下来,但在5世纪普罗克洛斯对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的注文中还保留有一部分资料。
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的
一些传记作品和数学著作中,曾讲述到一些数学家的生平以及其他有关数学史的材料。
12世纪时,大量的古希腊和中世纪阿拉伯数学书籍传入西欧。
这些著作的翻译既是当时的数学研究,也是对古典数学著作的整理和保存。
近代西欧各国的数学史研究,是从18世纪,由J.É.蒙蒂克拉、C.博絮埃、A.C.克斯特纳同时开始,而以蒙蒂克拉1758年出版的《数学史》(1799~1802年又经J.de拉朗德增补)为代表。
从19世纪末叶起,研究数学史的人逐渐增多,断代史和分科史的研究也逐渐展开,1945年以后,更有了新的发展。
19世纪末叶以后的数学史研究可以分为下述几个方面。
①通史研究代表作可以举出M.B.康托尔的《数学史讲义》(4卷,1880~1908)以及 C.B.博耶(1894、1919)、D.E.史密斯(2卷,1923~1925)、洛里亚(3卷,1929~1933)等人的著作。
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也写了一部数学史收入《数学原理》丛书之中。
以尤什凯维奇为代表的苏联学者和以弥永昌吉、伊东俊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学者也都有多卷本数学通史出版。
1972年美国M.克莱因所著《古今数学思想》一书,被认为是70年代以来的一部佳作。
②古希腊数学史许多古希腊数学家的著作被译成现代文字,在这方面作出了成绩的有J.L.海贝格、胡尔奇、T.L.希思等人。
洛里亚和希思还写出了古希腊数学通史。
20世纪30年代起,著名的代数学家范?德?瓦尔登在古希腊数学史方面也作出成绩。
60年代以来匈牙利的 A.萨博的工作则更为突出,他从哲学史出发论述了欧几里得
公理体系的起源。
③古埃及和巴比伦数学史把巴比伦楔形文字泥板算书和古埃及纸草算书译成现代文字是艰难的工作。
查斯和阿奇博尔德等人都译过纸草算书,而诺伊格鲍尔锲而不舍数十年对楔形文字泥板算书的研究则更为有名。
他所著的《楔形文字数学史料研究》(1935、1937)、《楔形文字数学书》(与萨克斯合著,1945)都是这方面的权威性著作。
他所著《古代精密科学》(1951)一书,汇集了半个世纪以来关于古埃及和巴比伦数学史研究成果。
范?德?瓦尔登的《科学的觉醒》(1954)一书,则又加进古希腊数学史,成为古代世界数学史的权威性著作之一。
④断代史和分科史研究德国数学家(C.)F.克莱因著的《19世纪数学发展史讲义》(1926~1927)一书,是断代体近现代数学史研究的开始,它成书于20世纪,但其中所反映的对数学的看法却大都是19世纪的。
直到1978年法国数学家J.迪厄多内所写的《1700~1900数学史概论》出版之前,断代体数学史专著并不多,但却有(C.H.)H.外尔写的《半个世纪的数学》之类的著名论文。
对数学各分支的历史,从数论、概率论,直到流形概念、希尔伯特23个数学问题的历史等,有多种专著出现,而且不乏名家手笔。
许多著名数学家参预数学史的研究,可能是基于(J.-)H.庞加莱的如下信念,即:“如果我们想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或是如H.外尔所说的:“如果不知道远溯古希腊各代前辈所建立的和发展的概念方法和结果,我们就不可能理解近50年来数学的目标,
也不可能理解它的成就。
”
⑤历代数学家的传记以及他们的《全集》、《选集》的整理和出版这是数学史研究的大量工作之一。
此外还有多种《数学经典论著选读》出现,辑录了历代数学家成名之作的珍贵片断。
⑥专业性学术杂志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M.B.康托尔(1877~1913,30卷)和洛里亚(1898~1922,21卷)都曾主编过数学史杂志,最有名的是埃内斯特勒姆主编的《数学宝藏》(1884~1915,30卷)。
现代则有国际科学史协会数学史分会主编的《国际数学史杂志》。
中国以历史传统悠久而著称于世界,在历代正史的《律历志》“备数”条内常常论述到数学的作用和数学的历史。
例如较早的《汉书?律历志》说数学是“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稳,钩深致远,莫不用焉”。
《隋书?律历志》记述了圆周率计算的历史,记载了祖冲之的光辉成就。
历代正史《列传》中,有时也给出了数学家的传记。
正史的《经籍志》则记载有数学书目。
在中国古算书的序、跋中,经常出现数学史的内容。
如刘徽注《九章算术》序 (263)中曾谈到《九章算术》形成的历史;王孝通“上缉古算经表”中曾对刘徽、祖冲之等人的数学工作进行评论;祖颐为《四元玉鉴》所写的序文中讲述了由天元术发展成四元术的历史。
宋刊本《数术记遗》之后附录有“算学源流”,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用印刷术保存下来的数学史资料。
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书末附有“算经源流”,记录了宋明间的数学书目。
自建国以来,由於中算史专家李俨教授、钱宝琮教授、严敦杰教授的提倡,在国内有不少自
发的人员从事于数学史研究,这些人员都是各自独立地进行研究,相互之间,在学术上很少进行磋商,但是,在中国数学史、外国数学史上确有许多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也就是由於当时形势的需要,急需把这些“个体户”组织起来,按“互助组”的形式进行研究。
自1977年“互助组”成立以来,已有十五年了。
在这期间,相互切磋、相互提携、相互支援、相互协助共同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作了不少可喜工作。
例如,1984年受国家教委的委托,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外数学史讲习班”,除有百余所高等院校派员参加学习外,还有当代著名数学家江泽涵教授、吴文俊教授、王梓坤教授光临“讲习班”,进行指导并讲话,“讲习班”还邀请了全国十多名著名数学史家前来授课或作专题讲演;在“讲习班”期间,不但播放了中国数学古籍的幻灯片、故宫博物院库藏科、技文物幻灯片,而且有幸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库藏数百种科、技文物的实物。
这次“讲习班”的活动,收到非常丰硕的效果,之后,有很多人对数学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加入了数学史的行列,从而对数学史进行学习、探讨、研究;也有人积极进行准备,拟开设数学史课,从而改变了全国只有十一所高校开设数学史课的极不相称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