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损伤与修复

合集下载

DNA的损伤与修复

DNA的损伤与修复

碱基切除修复依赖于生物体内存在的 一类特异的DNA糖基化酶。 切除修复过程: (1)识别水解 (2)切除 (3)合成 (4)连接
(二)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识别DNA双螺旋变形
这是细胞内最重要和有效的修复方式。
其过程包括去除损伤的DNA,填补空隙和连接。
主要由DNA-polⅠ和连接酶完成。
错配 (mismatch)
缺失 (deletion) 插入 (insertion)
框移 (frame-shift)
重排 (rearrangement)
(一)错配可导致编码氨基酸的改变
DNA分子上的碱基错配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 自发突变和不少化学诱变都能引起DNA上某一碱基的 置换。 点突变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可导致氨基酸改变。
正常
5’ ……G C A G U A C A U G U C …… 丙 缬 组 缬 5’ ……G A G U A C A U G U C …… 谷 酪 蛋 丝
缺失C
(三)重组或重排常可引起遗传、肿瘤等疾病
1、DNA分子内较大片段的交换,称为重组或重排。 2、移位的DNA可以在新位点上颠倒方向反置(倒位
(二)缺失、插入和框移突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 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1、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DNA大分子上
消失。
2、插入:原来没有的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插
入到DNA大分子中间。
缺失或插入都可导致框移突变 。 3、框移突变是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 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缺失引起框移突变:
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 成复合物;
⑵ 在 300 ~ 600nm 可见光照射
下,酶获得能量,将嘧啶 二聚体的丁酰环打开;

第六章 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六章 DNA的损伤与修复

(3) 嵌合剂的致突变作用。
嵌合染料是另一类重要的DNA修饰剂。包括丫啶橙 (acridine orange)、原黄素(proflavin)、叮黄素 (acriflavine)等染料。 这些试剂为平面分子,其分子大小与碱基对大小差不 多,可以嵌入到DNA双链碱基对之间,在嵌入位置上引起 单个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突变。嵌合染料也能嵌入单链 DNA的碱基之间,这些突变都会引起阅读框的改变,造成 移码突变。
p53 当UVB损伤DNA造成p53突变后,突变型p53因 失去了对细胞周期的正常调控,使得损伤的DNA 继续复制,从而提高了染色体畸变的偶发率和遗 传的不稳定性,角质形成细胞极易发生克隆增生 和恶性转化。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is,XP) 是一种切除修复有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在研 究其发病机制时,发现一些相关的基 因,称为 XPA、XPB、XPC等。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起辨 认和切除损伤DNA的作用。 XP病人是由于XP基因有缺陷,不能修复紫外 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因此易发生皮肤癌。
现象:U和A在复制中配对 C自发脱氨基氧化而生成U
修复机制:尿嘧啶-N-糖基酶系统 参与的酶:尿嘧啶-N-糖基酶
AP内切核酸酶 (AP endonucleases ) DNA聚合酶 II 脱嘌呤/ 嘧啶位点(AP 位点) DNA连接酶
修复机制: 尿嘧啶-N-糖基酶系统
2. 错配修复系统(mismatch repair system, MRS)
现代生活环境使人可能接触各种各样药品、化妆品、食物 防腐剂、杀虫剂、工业用试剂、污染物等,其中很多化合物已 被证明具有致癌性质。 研究表明在175种已知的致癌剂中,有157种是诱变剂。这 些物质是通过诱导体细胞突变而致癌的。例如食物防腐剂AF-2。 食物熏蒸剂二溴乙烯、抗血吸虫药物、多种染发添加剂以及工 业化合物氯乙烯等都具致癌性。 因而要靠科学治理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15.1DNA损伤与修复

15.1DNA损伤与修复
目录
12
DNA严重损伤时需要重组修复
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非同源末端连接的重组修复(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recombination repair)
同源重组修复
RecA
RecA
链交换 RecA
RecA
DNA合成
目录
嘧啶二聚体的直接修复
目录
8
切除修复是最普遍的DNA损伤修复方式
碱基切除修复 (base excision repair) 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碱基错配修复 ( mismatch repair)
目录
碱基切除修复
目录
9
① 首先,由一个酶系统识 别DNA损伤部位;
核苷酸切除修复
② 其次,在损伤两侧切开 DNA链,去除两个切口 之间的一段受损的寡核 苷酸;
③ 再次,在DNA聚合酶作 用下,以另一条链为模 板,合成一段新的DNA, 填补缺损区;
④ 最后由连接酶连接,完
成损伤修复。
目录
人类的DNA损伤核苷酸切除修复
目录
10
碱基错配修复
目录
模板链的 GATC序 列甲基化
目录
常见的DNA损伤修复途径
修复途径
修复对象
参与修复的酶或蛋白
光复活修复 嘧啶二聚体
光复活酶
碱基切除修复 受损的碱基
DNA糖基化酶、无嘌呤嘧啶核酸内切酶
核苷酸切除修 复
错配修复
重组修复
损伤跨越修复
嘧啶二聚体、DNA螺 旋结构的改变
大肠杆菌中UvrA、UvrB、UvrC和UvrD, 人XP系列蛋白XPA、XPB、 XPC……XPG等

DNA的损伤与修复

DNA的损伤与修复

(2)SOS修复:前面介绍的DNA损伤修复功能可以不经诱导而产生,然而许多能造 成DNA损伤或抑制复制的处理均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诱导效应,称为应急反应(SOS response)。SOS反应包括诱导出现的DNA损伤修复效应、诱变效应、细胞分裂的 抑制以及溶原性细菌释放噬菌体等。细胞的癌变也可能与SOS反应有关。
2、有差错修复系统:在这种修 复系统中,受损伤DNA并不因 修复而除掉损伤部位,但随着 修复的进行,受损伤DNA的浓 度越来越低,从而消除损伤的 影响。主要包括重组修复 (recombination repair)和 SOS修复(SOS repair)。
(1)重组修复:重组修复是发 生在DNA复制后的一种修复系 统。在复制时,受损伤部位可 被跳过,结果在子代链在损伤 相对应处留下一缺口,这种遗 传信息有缺损的子代DNA分子 可通过遗传重组而加以弥补, 即从完整的母链上将相应核苷 酸序列片段移至子链缺口处, 然后用再合成的序列来补上母 链的空缺(如右图)。此过程 称为重组修复,因为发生在复 制之后,故又称为复制后修复。
DNA的损伤修复—— 四种修复途径:光复活、切
除修复、复组修复和诱导修复(亦称暗修复)。
光复活:400nm左右的光激活光复活酶,专一分解紫外光照
射引起的同一条链上TT(CC CT)二聚体。(包括从单细胞生 物到鸟类,而高等哺乳动物无)
切除修复:将DNA分子中的受损伤部分切除,以完整 的那条链为模板再重新合成。特异内切酶、DNA聚合 酶、 DNA外切酶、DNA连接酶均参与。(发生在DNA 复制前) 重组修复 (发生在复制后):复制时,跳过损伤部 位,新链产生缺口由母链弥补,原损伤部位并没有 切除但在后代逐渐稀释。P349 诱导修复:造成DNA损伤或抑制复制的处理均能引起 一系列复杂的诱导效应,称为应急反应(SOS response)。此过程诱导产生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 中的关键蛋白和酶,同时产生无校对功能的DNA聚合 酶。所以会有2种结果:修复或变异(进化)。

第三部分-DNA损伤和修复

第三部分-DNA损伤和修复

DNA损伤和修复目录Ⅰ、DNA损伤Ⅱ、DNA损伤应答Ⅲ、DNA修复1、直接修复2、碱基切除修复(BER)3、核苷酸切除修复(NER)4、跨损伤修复5、错配修复(MMR)6、双链断裂修复重组修复(HR)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7、链间交联修复一、主要的DNA损伤(1)DNA损伤类型图1 主要的DNA损伤类型(1)复制叉停顿(2)甲基化/烷基化——如 O6MeGua 使正常 DNA pol 不能识别,随机插入核苷酸而产生突变(3)紫外光照射——T-T 二聚化(4)Nick(单链切口)(5)Gap(单链缺口)(6)DSB(双链断裂)(7)交联(cross-link)DNA结构损伤引出DNA修复反应。

上图展示出了一些DNA基本骨架的损伤和非经典的DNA结构损伤。

O 6MeGua代表甲基托养鸟嘌呤核苷酸,T<>T代表环丁烷胸腺嘧啶二聚体,cross-link代表顺铂G-G链交叉。

(2)内源性DNA损伤1、胞嘧啶到尿嘧啶的脱氨基作用能自发的产生引起U—G错配;2、DNA一个碱基的脱嘌呤阻止了复制和转录;3、DNA非正常代谢产生的错配。

二、DNA损伤应答(1)DNA损伤的细胞反应当下的关于DNA损伤应答反应单信号通路的一般概述。

箭头代表激活事件,其垂涎代表抑制事件。

Stop标识代表细胞周期,墓碑标识代表细胞凋亡。

有箭头的DNA双螺旋代表者损伤诱导的转录,带有许多椭圆形子单元的DNA双螺旋代表着损伤诱导修复。

简便起见,相互作用的通路网络被描绘成了线性通路,其中包括信号、感受器、传感器和效应器。

(即主要有细胞周期阻滞、凋亡、诱导转录、DNA损伤修复等方面的细胞反应)图2 DNA损伤的细胞反应(2)E.coli中的SOS反应1、SOS反应:当DNA分子损伤范围较大且复制受到抑制时出现的一种修复作用。

是一种旁路修复系统,正常情况下关闭。

2、主要观点:DNA损伤导致LexA触发SOS反应,包括对许多修复酶的基因编码。

07-第五章 DNA损伤与修复

07-第五章 DNA损伤与修复

GATC within ~1000nt in E.coli
34
甲基指导的错配修复 in E.coli
GATC within ~1000nt in E.coli
35
人错配修复系统
36
错配切除修复 (人DNA复制中产生)
37
真核细胞修复错配系统
MSH(MutS homologs) MLH & PMS(MutL homologs) 无MutH 不利用半甲基化标记母链 (大多数细菌没有Dam甲基化酶) 如何辨别错配碱基所在的DNA链? 冈崎片段连接前的缺口 ~E.coli MutH的切口 通过PCNA-MSH相互作用,将MSH等修复蛋白募集于后随 链/前导链合成位点
黄曲霉素
苯并芘 [pí]
16
large bulky group
(五)其他一些因素也引起DNA损伤
溴乙锭
原黄素 硫酸-3,6-二氨基吖啶
17
吖啶橙
溴乙锭插入DNA可导致不平等交换,引起突变
18
(六)DNA也会产生自发性损伤
DNA复制误差:碱基错配
碱基错配几率 DNAP 3’→5’外切酶错误几率 错配修复系统错误几率 DNA复制总误差率 10-2 10-4 10-3 10-9
DNA photolyase 光裂合酶,光解酶
光裂合酶分布广泛 单细胞~鸟类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plants & E.coli
28
哺乳动物(-)
DNA损伤可导致突变
29
甲基转移酶去除大肠杆菌DNA碱基G被修饰的甲基
methyltransferase
-Cys-SH
30
DNA弯曲 130° 局部解链

分子生物学第六章:DNA损伤与修复

分子生物学第六章:DNA损伤与修复

48
4.直接插入嘌呤
DNA链上嘌呤的脱落造成无嘌呤位点,能被
DNA嘌呤插入酶(insertase)识别结合,并在K+
存在下催化游离的嘌呤碱基或脱氧核苷与DNA无
嘌呤部位形成糖苷键。且催化插入的碱基有高
度专一性、与另一条链上的碱基严格配对,使
DNA完全恢复。
49
三、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
35
第二节
错配修复
DNA修复
DNA的修复主要类型:
直接修复
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 跨损伤修复 (SOS修复)
36
一、错配修复
在DNA复制过程中, DNA聚合酶能够利用
其3ˊ一5ˊ外切核酸酶活性去除错配核苷酸,但
是这种校正作用并不十分可靠, 某些错配核苷酸
可能逃避检测, 出现于新合成的DNA链中。 错
胞嘧啶
O6-乙基鸟嘌呤 胸腺嘧啶
25
(一)烷化剂对DNA的损伤 2.碱基脱落 烷化鸟嘌呤的糖苷键不稳定,容易脱 落形成DNA上的无碱基位点,复制时可以 插入任何核苷酸,造成序列的改变。
26
(一)烷化剂对DNA的损伤
3.断链
DNA链的磷酸二酯键上的氧也容易被 烷基化,结果形成不稳定的磷酸三酯键, 易在糖与磷酸间发生水解,使DNA链断裂。
不识别任何特殊的碱基损失,而是识 别双螺旋形状的改变;修复时切除含有损 伤碱基的那一段 DNA。
54
55
56
核苷酸切除修复 (大肠杆菌)
紫外线诱导uvrA、 uvrB、uvrC和uvrD 四种基因表达
UvrA:识别损伤 部位 UvrB:解旋双链
57
UvrC:
5ˊ末端内切

DNA损伤与修复

DNA损伤与修复
• 线粒体的氧化损伤: 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碱基修饰、 DNA交联、 烷化损伤
• 线粒体的损伤修复: 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
.
48
DNA 修复
•维持 DNA序列的保真性; •可在复制前后进行; •有多种修复机制来纠正DNA损伤; •DNA 修复失败可能导致突变和肿瘤。
.
49
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
真核生物细胞DNA受到损伤时细胞除了诱导 修复基因的转录外,还可暂时阻断细胞周期, 防止受损DNA继续复制,如无法修复,则可诱 导细胞进入凋亡。这些都是细胞通过细胞周期 检查点控制(checkpoint control,又称关卡 控制)对DNA损伤的应答反应。
.
44
RecA-P的三种功能
a、 DNA 重组活性 b、 与S.S. DNA结合活性 c、 少数蛋白的proteinase活性
当DNA正常复制时 (无复制受阻,无DNA损伤, 无TT dimer) RecA-p不表现proteinase活性
.
45
当DNA复制受阻/ DNA damaged
细胞内原少量表达的RecA-p
• 3.皮肤和眼对日光敏感。
• 4.病情随年龄逐渐加重,多数患者于20岁前因恶 性肿瘤而死亡。
• 5.组织病理 晚期出现表皮非典型性增生、日光角
化及鳞癌和基底细胞癌等. 恶性肿瘤。
61
着色性干皮病患儿脸部特征
.
62
着色性干皮病背部,
着色性干皮病组织切片
.
63
着色性干皮 病的并发症
.
64
着色性干皮病的治疗
• 导致DNA断链: 磷酸二酯键上的氧被烷基化 • 导致DNA链交联
.
11
碱基类似物、修饰剂对DNA的改变

DNA的损伤和修复讲解学习

DNA的损伤和修复讲解学习
DNA连接酶能催化DNA双螺旋结构中一条链缺口处的 5’磷酸根与相邻的一个3’羟基形成磷酸二酯健。连 接所需的能量ATP(如动物细胞)。
26
27
(二)、切除修复
将损伤的部位(或连同其附近的一定部位)切除, 然后用正确配对的、完好的碱基替代修复。有 多种酶和基因参与
A·TG·C 转变
AGCTCCCTA TCGAGGGAT
烯醇式渗入为 G·CA·T 转变 10
2、 碱基的化学修饰剂
又称化学突变剂:指对DNA链中的碱基的修饰,改变其配 对性质,进而改变DNA结构的化合物.
亚硝酸(nitrous acid HNO2) 羟氨(hydroxylamine HA) 甲磺酸乙酯(ethyl mathanesulfonate EMS)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N-ma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on NNG)
14
(一) 碱基和核糖的破坏
由于碱基或者核糖的损伤,在DNA链上形成不稳定位点,最终 可导致DNA链的断裂。
15
16
(二)错配
DNA分子上的碱基错配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

1. 转换
发生在同型碱基之间,即嘌呤代替另一嘌呤, 或嘧啶代替另一嘧啶。
2. 颠换 发生在异型碱基之间,即嘌呤变嘧啶或嘧啶 变嘌呤。
O
Br
NH2
O
9
OH
H
Br
:G
O
烯醇式enol
H
Br
:A
O
酮式Keto
5-BrU
AGCTTCCTA TCGAAGGAT
酮式5-BrU的渗入
AGCTBCCTA
TCGAAGGAT

DNA损伤与修复

DNA损伤与修复
是一种切除修复 有缺陷的遗传性疾 病。XP病人由于XP 基因(其表达产物类 似Uvr蛋白)有缺陷, 不能修复紫外线照 射引起的DNA损伤, 因此易发生皮肤癌。
碱基错配修复( mismatch repair)
三、DNA严重损伤时需要重组修复 四、某些修复发生在跨越损伤DNA复制事件之目后录
谢谢
目录
二、切除修复是最普遍的DNA损伤修复方式
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目录
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E.coli的NER主要由4种 蛋白质组成: UvrA UvrB UvrC UvrD
目录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is,XP)
碱基脱落、碱基结构破坏、嘧啶二聚体形成、 DNA单链或双链断裂、DNA交联,可导致:
•错配 (mismatch)
•缺失 (deletion) •插入 (insertion)
框移 (frame-shift)
•重排 (rearrangement)
(一)错配(张冠李戴)
DNA分子上的碱基错配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
缺失使阅读框前移 插入使阅读框后移 缺失或插入点以后的密码全部改变
(三)重排(颠三倒四 )
DNA分子内较大片段的交换,称为重组或重排。 如地中海贫血
假如孩子从小就出现面色苍白,而且腹部逐渐隆起(脾脏肿 大) ,生长发育较同龄儿落后,面貌变得比较特殊(在我国
南方沿海地区,常可看到一种长相特殊的孩子:头大,额部 隆起,颧骨突出,鼻梁凹陷,嘴唇厚,两眼距离宽。这就是 地中海贫血孩子的特殊面容。治疗地中海贫血症的惟一途径 是输血、骨髓移植,或者是找脐带血移植 )

dna损伤和损伤修复的区别

dna损伤和损伤修复的区别

DNA损伤和损伤修复是细胞内发生的两个相关但不同的过程。

DNA 损伤指的是DNA分子上的结构或序列发生改变,可以由内外源因素引起,如化学物质、辐射、代谢产物等。

而DNA损伤修复则是细胞为了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机制和途径来修复DNA损伤。

DNA损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碱基损伤、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等。

这些损伤会导致DNA分子的结构和相邻碱基之间的连接发生破坏,进而影响到DNA的正常功能。

DNA损伤的形成可能会导致细胞突变、凋亡甚至癌症等严重后果。

因此,细胞需要及时进行修复来保证DNA 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DNA损伤修复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机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来修复DNA损伤。

主要的修复机制包括:直接修复、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和双链断裂修复等。

在直接修复中,细胞会利用酶类或其他分子直接还原、拆除或修复损坏的DNA结构。

错配修复主要用于修复碱基配对错误所导致的损伤,通过一系列酶的协同作用来修复错误的碱基配对。

碱基切除修复则是通过酶的作用将损伤的碱基切除,并由DNA合成酶填充新的碱基。

双链断裂修复是最复杂的修复机制,当DNA发生严重的双链断裂时,细胞会启动多个途径来修复断裂的DNA链。

DNA损伤修复的过程通常包括四个关键步骤:捕捉、识别、去除和替换。

首先,细胞会通过一些特定的蛋白质来捕捉和识别DNA上的损伤部位。

然后,这些蛋白质会协同作用,将受损的DNA部分切除或修复。

最后,DNA合成酶会填充缺失的碱基或连接两条断裂的DNA 链,以恢复DNA的完整性。

DNA损伤修复在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DNA损伤不能及时修复,可能会导致细胞周期停滞、突变的积累甚至细胞死亡。

此外,DNA修复缺陷也与许多遗传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生相关。

总结起来,DNA损伤和损伤修复是细胞内密切相关的两个过程。

DNA 损伤指的是DNA分子上的结构或序列发生改变,而DNA损伤修复是细胞为维持基因组完整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机制和途径。

DNA损伤与修复

DNA损伤与修复

DNA损伤与修复DNA是构成细胞的遗传基因物质,它承载了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DNA分子可能会遭受到损伤。

DNA损伤的修复机制起到了维持遗传稳定性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的DNA损伤入手,探讨DNA损伤的成因以及多种修复机制。

一、DNA损伤的成因DNA损伤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内源性DNA损伤主要源自细胞内部的生化过程,而外源性DNA损伤则来自于环境因素。

1. 内源性DNA损伤内源性导致DNA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它们具有极强的活性,可以直接攻击DNA分子,导致碱基氧化、链断裂等损伤。

此外,DNA自身也存在一定几率的自发性损伤,如碱基脱氨、链断裂等。

这些内源性的DNA损伤相对较少,但积累起来也会对遗传稳定性造成威胁。

2. 外源性DNA损伤外源性导致DNA损伤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紫外线辐射、化学物质、放射线等。

紫外线辐射会使DNA分子中的两个邻近嘌呤结合形成嘌呤二聚体或嘌呤四聚体,造成DNA链的交联;化学物质如烟草中的多环芳烃会与DNA发生共价结合,引发DNA突变;而离子辐射(如X射线)会直接导致DNA链断裂。

二、DNA损伤修复机制DNA损伤修复是细胞内的一项重要保护机制,它可以分为直接修复、碱基修复、核苷酸修复和错配修复等多个方面。

1. 直接修复直接修复是指修复损伤的DNA分子而不更换受损碱基。

主要的直接修复机制包括光解修复和甲基化修复。

光解修复是一种专门修复嘌呤二聚体和嘌呤四聚体的机制。

在该过程中,特定的酶能够通过光激活自己,并将损坏的DNA分子还原为原始状态。

甲基化修复主要用于修复一些特殊的DNA损伤,例如对环氧烷基和甲基损伤的修复。

通过甲基转移酶和脱甲酶的协同作用,可以将甲基基团从DNA分子中移除,实现修复的目的。

2. 碱基修复碱基修复是指将受损的碱基替换为原始的碱基。

常见的碱基修复机制包括碱基切除修复、碱基上皮修复和碱基引导修复。

16第十五章DNA损伤与修复

16第十五章DNA损伤与修复

第十五章 DNA损伤与修复遗传物质DNA的遗传保守性是维持物种相对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然而,在长期的生命演进过程中,生物体时刻受到来自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DNA的改变不可避免。

各种体内外因素所导致的DNA组成与结构的变化称为DNA损伤(DNA damage)。

DNA 损伤可产生两种后果:一是DNA的结构发生永久性改变,即突变;二是导致DNA失去作为复制和(或)转录的模板的功能。

在长期的进化中,无论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形成了自己的DNA修复系统,可随时修复损伤的DNA,恢复DNA的正常结构,保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DNA损伤的同时即伴有DNA修复系统的启动。

受损细胞的转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NA的修复效果,如能正确修复,细胞DNA结构恢复正常,细胞得以维持正常状态;如损伤严重,DNA不能被有效修复,则可能通过凋亡的方式,清除DNA受损的细胞,降低DNA损伤对生物体遗传信息稳定性的影响;当DNA发生不完全修复时,DNA发生突变,染色体发生畸变,可诱导细胞出现功能改变,甚至出现衰老、细胞恶性转化等生理病理变化。

当然,如果遗传物质具有绝对的稳定性,那么生物将会失去进化的基础,就不会呈现大千世界、万物生辉的自然景象。

因此,生物多样性依赖于DNA突变与DNA修复之间的良好平衡。

第一节DNA损伤DNA损伤的诱发因素众多。

一般可分为体内因素与体外因素。

前者包括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代谢物,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错配以及DNA本身的热不稳定性等因素,可诱发DNA的“自发”损伤。

后者包括辐射、化学毒物、药物、病毒感染、植物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

值得注意的是,体内因素与体外因素的作用,有时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许多体外因素是通过诱发体内因素,引发DNA损伤。

然而,不同因素所引发的DNA损伤的机制往往是不相同的。

一、多种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导致DNA损伤(一)体内因素1. DNA复制错误在DNA复制过程中,碱基的异构互变、4种dNTP之间浓度的不平衡等均可能引起碱基的错配,即产生非Watson-Crick碱基对。

DNA的损伤和修复

DNA的损伤和修复

请老师及各位同学批评指正! 谢谢!
修复。
切除修复是一种.外切酶除去两个切口之间的核苷酸 3).DNA合成
4).连接酶连接接口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is,XP)
是一种切除修复有缺陷的遗传性疾病。 XP病人是由于XP基因有缺陷,缺乏核酸内切酶,不能修复 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易发生皮肤癌。 暴露皮肤暗棕色斑、干燥、萎缩、角化及癌变
DNA的损伤的修复
一·DNA损伤的概念

DNA损伤 (DNA damage) : 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从分子水平看,DNA损伤指DNA分子上碱基的改变。

DNA损伤又称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由于DNA分子中
发生碱基对的替换、插入和缺失等,从而引起基因结构上发生
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复制:损伤母链复制时,越过损伤部位,子链对应位
点留下缺口;无损母链复制成完整双链。
(2)重组:有缺子链与无损母链重组,缺口转移到无损母
链,使损伤单链的互补链完整,损伤母链仍然保留。
(3)再合成:转移后的母链缺口以新的互补链为模板聚合补齐。
重组修复: DNA链的损伤并未除去,随着复制的继续,
损伤DNA链将在群体中逐步“稀释”。
③光复活酶从DNA链解离。
(二)切除修复 (excission repairing)

在DNA内切酶、外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共同
作用下,将DNA受损部位部分切除,并以其中一条链为模
板,合成修复。

消除由UV引起的损伤,也能消除由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 引起的其他损伤。

切除片段可由几十到上万bp,分别称短补丁修复、长补丁

生物化学中的DNA损伤与修复

生物化学中的DNA损伤与修复

生物化学中的DNA损伤与修复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它承载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DNA会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导致细胞异常甚至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为了维护细胞的遗传信息的完整性,生物体进化出了一套复杂的DNA损伤修复系统。

一、DNA的损伤类型及原因DNA在细胞分裂、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放射线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受到各种损伤。

DNA的损伤类型包括碱基损伤、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等。

1. 碱基损伤:碱基是DNA分子的组成部分,受到化学物质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氧化、去氨基等改变,导致碱基不完整或错误配对。

2. 单链断裂:DNA分子中的一个链断裂,可能由于外界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的影响而发生。

3. 双链断裂:DNA两条链同时断裂,造成严重的DNA损伤,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二、DNA损伤的后果DNA的损伤会导致细胞的基因突变,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如果受损的DNA不能及时修复,细胞将积累大量的突变,并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1. 氧化损伤:细胞内部的氧化剂对DNA造成氧化损伤,导致DNA 碱基的氧化损伤和碱基对的不正确序对,可能引发癌症等疾病。

2. 紫外线损伤:紫外线是DNA的天然损伤因子之一,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会造成DNA损伤,引发皮肤癌等。

3. 放射线损伤: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DNA的单双链断裂,增加遗传信息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细胞凋亡或癌变。

三、DNA的修复机制为了应对各种类型的DNA损伤,生物体进化出了多种DNA修复机制,包括直接修复、错配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等。

1. 直接修复:直接修复是通过一些特定的酶或光反应酶来修复DNA中的损伤,包括光解修复、甲基化修复等。

2. 错配修复:错配修复是一种修复DNA中碱基配对错误的机制,通过某些酶对DNA进行切除和合成,还原正确的碱基序列。

3. 核苷酸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是一种常见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它能够修复各种类型的损伤,包括氧化损伤、紫外线损伤等。

DNA损伤和修复

DNA损伤和修复
啶约500个, • 长寿命不复制繁殖的哺乳类细胞(如神经细胞)在整个生活期间自
发脱嘌呤数约为108,约占细胞DNA中总嘌呤数的3%。
DNA损伤和修复
(4) 碱基修饰与链断裂
• 细胞呼吸的副产物O2、H2O2等会造成DNA损伤,能产生胸腺嘧啶乙二醇、 羟甲基尿嘧啶等碱基修饰物,引起DNA单链断裂等损伤
图 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
DNA损伤和修复
(2) 人皮肤因受紫外线照射而形成二聚体的频率可达每小时 5×104/细胞,只局限在皮肤中。 (3) 微生物受紫外线照射后,会影响其生存。 (4) 紫外线照射还能引起DNA链断裂等损伤。
DNA损伤和修复
2.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直接效应是DNA直接吸收射线能量而遭损伤, ➢ 间接效应是指DNA周围其他分子(主要是水分子)吸收射线
是一类亲电子的化合物,很容易与生物体中大分子的亲核位点起反应。 烷化剂的作用可使DNA发生各种类型的损伤。
DNA损伤和修复
(1) 碱基烷基化
• 烷化剂如甲基黄酸乙脂(EMS),氮芥(NM),甲基黄酸甲脂(MMS),亚 硝基胍(NG)等,它们的作用是使碱基烷基化,将烷基加到DNA链中 嘌呤或嘧啶的N或O上;
(2) 碱基的脱氨基(deamination)作用
• 碱基的环外氨基有时会自发脱落,从而胞嘧啶会变成尿嘧啶、腺嘌 呤会变成次黄嘌呤(H)、鸟嘌呤会变成黄嘌呤(X)等。
• 胞嘧啶自发脱氨基的频率约为每个细胞每天190个。
NH2
O
H
H
H
N
N
Deamination
H NH O
H NH O
Cytosine
DNA损伤和修复

DNA的损伤与修复

DNA的损伤与修复
基因的突变 碱基对置换,分为转换和颠换两种类型。有时,发生在单个位点上的少数核苷酸缺失或插入也被认
为点突变。 点突变带来的后果取决于其发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 可遗传的变异。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 指基因在构造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 改变。基因虽然十分稳定,能在细胞分裂时准 确地复制自己,但这种隐定性是相对的。在一 定的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 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 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 这个基因叫做突变基因。于是后代的表现中也 就突然的祖先从未有的新性状。
5.1.1.3 DNA复制的打滑
在DNA复制时,有时会出现模板链或新生链 碱基的环出〔looping out〕现象,被称作 DNA 聚合酶的“打滑〞〔slippage〕。如下图,第一 次复制时新生链一个或数个碱基的环出,在第二 次复制时,可引起同样数量碱基的插入。第一次 复制时模板链一个或数个碱基的环出,在第二次 复制时,可引起同样数量碱基的缺失。这种错误 易发生在模板上有碱基串联重复的部位,这些部 位即使发生碱基的环出,后面的碱甚配对仍然是 正确的。
5.1.1.2 自发脱氨基
❖ DNA分子中碱基的环外氨基有时会自发脱落,结 果使C变为U,A变为I,G变为X〔黄嘌呤〕。在 DNA复制时,母链的上述变化会在子链中产生错 误而导致损伤。
❖ A → I-C,下一轮G-C,引起AT → GC的变; ❖ C → U-A,下一轮T-A,引起GC → AT的突变; ❖ G → X-C,下一轮G-C,损伤不扩大。
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五章 DNA的损伤与修复
❖§损伤的产生 ❖§ 2.基因的突变 ❖§损伤的修复 ❖§ 4.损伤跨越 ❖§修复缺陷与癌症的关系

DNA损伤与修复

DNA损伤与修复
第四节
DNA损伤与修复
突变 (mutation):
是指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引起 的遗传信息的改变,也称为DNA损伤 (DNA damage)。
从分子水平来看,突变就是DNA 分子上碱基的改变。
一、突变的意义
(一) 突变是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
• 进化过程是突变的不断发生所造成的。没
有突变就没有今天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遗传 学家认为:没有突变就不会有遗传学。
——DNA分子内发生较大片段的交换, 也称为重组。
移位的DNA可以在新位点上颠倒 方向反置(倒位),也可以在染色体 之间发生交换重组。
四、DNA的损伤和修复
修复 (repairing):是指针对已发 生的缺陷而进行的补救机制。
(一)光修复 (light repairing)
O
RN
P
O
RN
N O
UV
• 大量的突变都属于由遗传过程自然发生的,
叫自发突变或自然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二) 突变导致基因型改变 • 这种突变只有基因型的改变,而没有可察
觉的表型改变。
• 多态性 (polymophism):是用来描述个体
之间的基因型差别现象。利用DNA多态性 分析技术,可识别个体差异和种、株间差 异。
镰形红细胞贫血病人的Hb (HbS) 与正常成人的Hb (HbA)比较
基因模板链 mRNA
肽链第6位氨基酸
HbS CAC GUG Val
HbA CTC GAG Glu
(二)缺失(deletion)和插入(insertion)
1. 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
DNA大分子上消失
2. 插入: DNA大分子上多了一个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 主要内容
5.1 DNA损伤
5.2 DNA损伤的后果 5.3 DNA的修复 5.4 基因突变
1
5.1 DNA损伤
DNA损伤指DNA双螺旋结构发生的任何改变。 DNA结构发生的变化主要分为2种: 单个碱基的改变 双螺旋结构的异常扭曲
2
5.1.1 DNA分子的自发性损伤 1. DNA复制中的错误 以DNA为模板按碱基配对
51
缺失突变:指一个或多个碱基从一段DNA序 列中被删除,或较长核苷酸序列丢失引起的突 变,这种突变难以被恢复。 渗漏突变:是突变基因的产物尚有部分活性的 错义突变,是表型介于野生型与完全突变型之 间的某种状态。 回复突变:从突变型又回复为原来的野生型表 现型的突变过程。
29
人类核苷酸切除修复有关的基因: (XPA,XPB,XPC,XPD,XPF,XPG) 缺陷,引起人类着色性干皮病。 P106 Fig5-1
30
5.3.2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错配修复系统能够识别错配位点以及 “新”“旧”链,将错配新链切除并加以修复。
31
Dam 甲基化酶可使DNA的GATC序列 中腺嘌呤N6位甲基化。复制后DNA在短期 内(数分钟)为半甲基化的GATC序列,一旦 发现错配碱基,即将未甲基化的链切除, 并以甲基化的链为模板进行修复。即DNA 的半甲基化可区别子链与母链,使子链中 的错配碱基被切除修复机制去除。
28
大肠杆菌核苷酸切除修复有关的酶 1) UvrABC内切酶(切除酶): 是uvrA,uvrB和uvrC三个基因表达产物的 复合物;在损伤位置两侧各作一缺口(UvrB在3’ 端,UvrC在5’端)。 2)解螺旋酶(UvrD编码):去除UvrABC内切 酶产生的寡核苷酸; 3)DNA聚合酶(DNA pol) 4)DNA连接酶(DNA Ligase)
20
A
G
T
C
转换 颠换
图 21-1 转换与颠换
21
②缺失(deletion) 指DNA链上一个或一段核苷酸的消失。 ③插入(insertion) 指一个或一段核苷酸插入到DNA链中。 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中如缺失及插入的 核苷酸数不是3的整倍数,则发生读框移动, 使其后所译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混乱,称为移 码突变(frame-shift mutaion)。
25
1 碱基的切除修复 是一种较普遍的修复过程,主要修复 单个碱基缺陷的损伤。 过程如下:
26
1.DNA糖苷酶:识别DNA中的不正常碱基,将其水 解脱落。 尿嘧啶-N-糖苷酶 次黄嘌呤-N-糖苷酶 2.无嘌呤或无嘧啶位点称为AP-位点 AP核酸内切酶 3. 外切核酸酶 4. DNA聚合酶I
27
2 核苷酸的切除修复 DNA双螺旋结构有较大损伤时。 ①首先由切除酶识别DNA的损伤位点,在损 伤部位的两侧切开磷酸二酯键。 ②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完整的互补链 为模板,按5’-3’方向DNA链,填补已切除的 空隙。 ③由DNA连接酶将新合成的DNA片段与原 来的DNA链连接起来。
50
错义突变:是基因突变改变了所编码的氨基酸的种类 或位置的突变,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蛋白质或酶的活性。 无义突变:当氨基酸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UAA、 UAG、UGA) 时,称为无义突变,它导致翻译提前结 束。 移码突变:是由于一个或多个非三整数倍的核苷酸对 插入或缺失,导致编码区该位点后的三联体密码子阅 读框架改变,从而使后面的氨基酸都发生错误,使该 基因产物完全失活,如出现终止密码子,也可使翻译 提前结束。
22
④双链断裂
23
5.3 DNA的修复 细胞对DNA损伤的修复系统主要有5种:
切除修复、错配修复、直接修复、重组修 复、易错修复。
24
5.3.1 切除修复( excision repair)
是修复DNA损伤最为普遍的方式,对多 种DNA损伤包括碱基脱落形成的无碱基位 点、嘧啶二聚体、碱基烷基化、单链断裂 等都能修复。这种修复方式普遍存在于各 种生物细胞中,也是人体细胞主要的DNA 修复机制。修复过程需要多种酶的一系列 作用。
14
虽然单断发生频率为双断的10-20倍,但还 比较容易修复;对某些细胞(如细菌)一次双 断就是致死事件。
15
④交联
包括DNA链交联和DNA-蛋白质交联。同一 条DNA链上或两条DNA链上的碱基间可以共价 键结合,DNA与蛋白质之间也会以共价键相连, 组蛋白、调控蛋白、与复制和转录有关的酶都会 与DNA共价键连接。这些交联会影响细胞的功 能和DNA复制。
45
与修复相关基因:
Uvr A、B、C
recA lexA ssb umuDC(编码DNA聚合酶Ⅴ) dinB(编码DNA聚合酶Ⅳ)
46
பைடு நூலகம்
SOS反应
Lex AA 阻遏蛋白 Lex 阻遏蛋白
SOS基因
DNA
操纵序列
基因 表达 激活 Rec A 与DNA 损伤修复有 关的酶和蛋白质
47
紫外线
5.4 基因突变(mutation)
33
单链结合蛋白:稳定单链模板。 DNA聚合酶Ⅲ:从3’-OH填补空缺。 DNA 连接酶:连接切口。
P108 Fig.5-2
34
错配修复的意义 修复DNA复制过程中逃避了DNA聚合酶校 正作用的子链上的错配碱基。在子链合成后几分 钟之内,GATC尚未甲基化,故能被MutH蛋白 识别,结合并制造切口。
36
37
(2)单链断裂的重接 DNA单链断裂是常见的损伤,其中一部分可 仅由DNA连接酶(ligase)参与而完全修复。此 酶在各类生物各种细胞中都普遍存在,修复反应 容易进行。但双链断裂几乎不能修复。
38
(3) 烷基的转移 在细胞中发现有一种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能直接将甲基从 DNA链鸟嘌呤O6位上移到酶自身的半胱氨酸 残基上而修复损伤的DNA。这个酶的修复能 力并不很强,但在低剂量烷化剂作用下能诱 导出此酶的修复活性。
35
5.3.3 直接修复 (1)光修复 这是最早发现的DNA修复方式。修复是由细菌 中的DNA光解酶(photolyase)完成。 酶特异性识别紫外线造成的核酸链上相邻嘧啶共 价结合的二聚体,并与其结合,这步反应不需要光; 结合后如受300-600nm波长的光照射,则此酶 就被激活,将二聚体分解为两个正常的嘧啶单体; 酶从DNA链上释放,DNA恢复正常结构。
4
A T
A' T'
C G
碱基的互变异构
5
②碱基的脱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指碱基的环外氨基自发脱落.鸟嘌 呤会变成黄嘌呤(X) 、腺嘌呤会变成次黄嘌呤 (I)、胞嘧啶会变成尿嘧啶. G
A
X
I
C
C AT GC
C
U
A
GC
AT
6
③脱嘌呤与脱嘧啶 生理条件下,自发的水解可使嘌呤和嘧 啶从DNA链的核糖磷酸骨架上脱落下来。 例如,一个哺乳类细胞在37℃条件下,20h 内DNA链上自发脱落的嘌呤约1000个、嘧啶 约500个;估计一个长寿命的哺乳动物类细 胞(如神经细胞)在整个生活期间自发脱嘌 呤数约为108,这占细胞DNA中总嘌呤数约 30%。
32
大肠杆菌错配修复系统: MutS蛋白:识别错配的碱基。
MutL蛋白:将MutH和MutS蛋白连接成复合体。
解螺旋酶:解开DNA双链。 MutH蛋白:内切酶,在子链未甲基化的GATC序列 靠近鸟嘌呤的5’-端造成一个切口,如果切开处位于 错配碱基的3 端,由外切核酸酶Ⅰ或者Ⅹ切除。如 果位于5端,由外切酶Ⅶ或Rec J 切除。使包括错 配碱基在内的数百个核苷酸得以切除。
转换(transition) 颠换(transversion mutation)
49
同义突变(无声突变或中性突变):是基因突变改变 了密码子的组成,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而未改 变所编码的氨基酸的突变。 例如,基因中的密码CTA突变为CTG,则所转录的 mRNA中将由GAU变为GAC,但是他们都是天冬氨 酸的密码子。因此同义突变步只改变基因的序列。
9
10
2. 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 电离辐射损伤DNA有直接和间接的效应, 直接效应是DNA直接吸收射线能量而遭损伤, 间接效应是指DNA周围其他分子(主要是水分 子)吸收射线能量产生具有很高反应活性的自 由基进而损伤DNA。电离辐射可导致DNA分子 的多种变化:
11
①碱基变化 主要是由.OH自由基引起,包括DNA链上的 碱基氧化修饰、过氧化物的形成、碱基环的破坏 和脱落等。一般嘧啶比嘌呤更敏感。 ②脱氧核糖变化 脱氧核糖上的每个碳原子和羟基上的氢都能 . 与 OH反应,导致脱氧核糖分解,最后会引起 DNA链断裂。
16
5.1.3 化学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1.烷化剂对DNA的损伤 ①单功能基烷化剂,只能使一个位点烷基化. 如甲基甲烷碘酸;
17
②双功能基烷化剂,其两个功能基可同时 使两处烷基化,结果就能造成DNA链内、 DNA链间、DNA与蛋白质间的交联。
如氮芥、硫芥等、一些抗癌药物如环磷酰 胺、苯丁酸氮芥、丝裂霉素等、某些致癌 物如二乙基亚硝胺等均属此类.
12
③DNA链断裂 这是电离辐射引起的严重损伤事件,断链数 随照射剂量而增加。射线的直接和间接作用都可 能使脱氧核糖破坏或磷酸二酯键断开而致DNA链 断裂。
13
DNA双链中一条链断裂称单链断裂 (single strand broken),DNA双 链在同一处或相近处断裂称为双链断 裂(double strand broken)。
39
5.3.4 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
复制后修复
40
41
重组蛋白-RecA: 交换DNA链的活性 RecBCD:多功能酶,具有解螺旋酶、 核酸酶及ATP酶活性,能在重组位点 产生3'单链,利于修复链的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