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经典例题及其讲解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26ab56ce2f0066f53322b7.png)
Mg+ 24 2.4g
H2SO4 == 98 x
MgSO4 + H2 120 y
24 = 98 x=9.8g 2.4g x
24 = 120 y=12g 2.4g y
(2)由图可知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80g 时才开始形成沉淀;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z;
2NaOH+ 80 z
MgSO4 == 120 12g
(1)利用化学方程式: Mg+H2SO4 ==MgSO4 +H2 ,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参
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 (2)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与 镁反应的稀硫酸是过量的,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 淀。由图可知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80g 时才开始形成沉淀;根据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 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3)氢氧化钡既能与稀硫酸反应,也能与硫酸镁反应,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硫酸和硫酸 镁的质量即可计算出产生的沉淀的质量。 【详解】 解:(1)设与 2.4g 镁反应的 H2SO4 的质量为 x,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 y;
7.为测定 21.2g 某变质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含量,将其配置成 500mL 溶液,分别取出 50mL 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已知:Na2CO3+BaCl2=BaCO3↓+2NaCl
加入的试剂
测得数据
方法 1 方法 2
足量 BaCl2 溶液 足量稀硫酸
BaCO3 沉淀 1.97g CO2 气体 0.44g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g。 (2)请按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该工业盐酸中 HCl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2.14g NaOH+HCl═ NaCl+H2O FeCl3+3NaOH═ Fe(OH)3↓+3NaCl 29.2%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2.14g。 (2)酸首先要和氢氧化钠反应,当酸反应完后,氯化铁才和氢氧化钠反应,故有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 NaCl+H2O;FeCl3+3NaOH═ Fe(OH)3↓+3NaCl。 (3)由图可知,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172g﹣160g=12g; 设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x。
初中化学习题及解析(难点题)
![初中化学习题及解析(难点题)](https://img.taocdn.com/s3/m/400922c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7.png)
初中化学习题及解析(难点题)以下是一些初中化学的难点题及解析,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题目一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哪些?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哪些?解析: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离子或分子重新组合排列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条件包括: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离子或分子重新组合排列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条件包括:- 温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较高的温度能够加速反应速率。
- 压力:某些反应需要高压才能进行,高压可以增加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
- 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可以增加反应速率。
-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参与反应本身。
题目二问题: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同时生成一个相应的盐。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同时生成一个相应的盐。
题目三问题:什么是离子反应?什么是离子反应?解析:离子反应是指溶液或熔融的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发生重新组合的化学反应。
在离子反应中,离子之间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离子反应通常发生在水溶液中。
离子反应是指溶液或熔融的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发生重新组合的化学反应。
在离子反应中,离子之间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离子反应通常发生在水溶液中。
题目四问题: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什么是化学方程式?解析:化学方程式是一种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式。
它包含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等信息。
化学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和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是一种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式。
它包含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等信息。
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初中
![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0515adb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8.png)
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初中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A. 氧(O)B. 氢(H)C. 氮(N)D. 碳(C)答案:A解析: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即氧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是8。
2. 根据化学式H2O,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A. 1:1B. 1:2C. 2:1D. 2:2答案:C解析:化学式H2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所以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1。
3. 以下哪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A. 碳燃烧B. 铁生锈C. 硝酸铵溶解D. 氧化钙与水反应答案:D解析:氧化钙与水反应是典型的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
二、填空题1. 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四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配、注、等解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包括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用等号连接。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种类、______不变。
答案:数目、质量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三、简答题1.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例如,氢氧化钠(NaOH)和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和水(H2O)。
2.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请说明其特征。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其特征是反应物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四、计算题1. 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若反应中消耗了4摩尔的氢气,问生成了多少摩尔的水?答案:生成了4摩尔的水。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摩尔的氢气与1摩尔的氧气反应生成2摩尔的水。
因此,消耗4摩尔的氢气将生成4摩尔的水。
结束语: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大题例题和解答
![初中化学大题例题和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e34e73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0.png)
初中化学大题例题和解答
当然,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初中化学的大题例题和解答。
以下是一个关于化学元素的例题:
题目: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原子核中含有20个中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这个元素的元素符号是什么?
2. 这个元素的原子核中含有多少个质子?
3. 这个元素的电子排布是怎样的?
解答:
1. 这个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a,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我们可以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对应的元素。
2. 这个元素的原子核中含有20个质子,原子序数即为质子的数量。
3. 这个元素的电子排布可以根据元素的电子层结构来确定。
Ca的原子序数为20,因此它的电子排布为2, 8, 8, 2,即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希望这个例题能够帮助你理解化学元素相关的概念。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例题,请随时告诉我。
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初中
![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461d55b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05.png)
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初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矿泉水C. 氢气D. 铁答案:B解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因此属于混合物。
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A.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 是否有颜色变化C. 是否有状态变化D. 是否有能量变化答案:A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而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这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
3. 以下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碳酸钠B. 硫酸C. 氢氧化钠D. 硝酸答案:C解析: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氢氧化钠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因此属于碱。
4.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氢B. 氧C. 钠D. 碳答案:C解析:金属元素通常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部分,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因此属于金属元素。
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 元素种类B. 物质种类C. 原子种类D. 分子种类答案:A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6. 以下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水B. 二氧化碳C. 氧气D. 氧化铁答案:C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不属于氧化物。
7. 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是:A. 改变反应速率B. 改变生成物的质量C. 改变反应物的质量D. 改变反应的热效应答案:A解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8.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反应的是:A. 碳酸钠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硫酸答案:B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初中化学常见题型全面讲解解析
![初中化学常见题型全面讲解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add02fe87101f69f319514.png)
初中化学除杂、提纯方法及例题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
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它灵活多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
现列举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 物理方法1.l 过滤法.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
如:氯化钙(CaCl2)中含有少量碳酸钙(CaCO3)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H2O)溶解,由于氯化钙(CaCl2)溶于水,而碳酸钙(CaCO3)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CaCO3),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CaCl2)。
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CaCO3),可洗涤烘干。
练习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来分离的是:()A.CaCO3 CaO B.NaCl KNO3C.NaNO3 BaSO4D.KCl KClO3评析:A.CaCO3↓CaO+H2O = Ca(OH)2 氧化钙在水中溶解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这种新的物质,几遍碳酸钙不溶于水,蒸发操作结束后,蒸发出来的晶体也只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并不是碳酸钙和氧化钙。
这个选项比较易错的是同学们可能会忘记氧化钙会与水反应。
B,D两个选项里的四种物质都是可溶于水,因此过滤这个步骤不能使之分离。
正确答案:C1.2 结晶法.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eg:除去固体硝酸钾(KNO3)中混有的氯化钠(NaCl)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
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练习2 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A.NaNO3 Na2CO3B.NaNO3 NaCl C.NaOH Mg(OH)2D.NaCl BaSO42 化学方法:原理(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精选习题15道(含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精选习题15道(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ed7ed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4.png)
1.化学反应在防治环境污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某工厂废气中的 SO2,可用以下方式处理:方式一:2SO2 +O2+2CaO=2CaSO4方式二:2SO2 +O2 +4NaOH= aNa 2SO4 +bH2O回答下列问题:(1) CaSO4中有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呈整数倍关系,这两种元素是硫元素和_______ (填元素符号)。
(2) 若用方式二处理 9.6tSO2 ,理论上可生成 Na2SO4的质量是____?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t)2.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
(1) 氯酸钾中钾、氯、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
(2) 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3) 求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若有 9.8g 硫酸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反应化学方程式:Zn+H2 SO4=ZnSO4+H2个)4.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具有放热量高、无污染的优点。
计算: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 10kg 氢气完全燃烧可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2) 消耗氧气的质量至少是多少?5.碳酸氢钠固体受热易分解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 10g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充分加热至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______。
6.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50g,完全反应后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为 40.4g。
请计算:(1) 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
(2) 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7.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氧气时,反应时间和剩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63b6412b160b4e767fcf4d.png)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B、有放热和发光的现象产生C、有气体放出D、有其他物质生成正确答案:D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解析: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时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判断物质的变化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无论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力进行判断,还是以成语、俗语、古诗词为载体进行考查,都一定要透过表面现象,判断变化的实质——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正确答案:C3、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B、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熄灭后有白烟产生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正确答案:C4、某同学为分析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完成相关问题:提出问题:蜡烛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排除了假设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式习题,从题中可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解析汇总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解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e33975b2e3f5727a5e96218.png)
初中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解析汇总[知识网络]本专题要求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理解参加反应的和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关系。
学会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
[典例剖析]例1、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
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
解析:此题要求说明了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按一定质量比进行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图表如下(若D、A的质量为x、y):A +B →C + D5g2g3g xy8g由质量守恒定律:x=5g+2g-3g=4g,即A、D的质量比为5∶4,则可以通过计算推知y=10g答案:10例2、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
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nO2mCO2+2CO+16H2O。
若反应生成3.6g水,请计算:⑴m值是__________。
⑵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解析:此题要求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去确定计量数。
质量守恒定律不仅体现在宏观上总质量相等、元素的质量相等,还体现在微观上原子个数相等。
根据碳原子数反应前后相等,8=m+2,m=6;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为8+2n=6×2+2+16,n=11,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由生成3.6g水,求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答案:(1)6;(2)8+2n = 6×2+2+16,n =11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8CH3OH + 11O26CO2 + 2CO + 16H2O11×3216×18x 3.6gx=4.4g答:参加反应的氧气为4.4g。
例3、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解析:此题要求分析金属与酸反应中各种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涉及到金属的质量、酸的量、金属的活泼性、反应的速率、氢气的质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多种量的变化。
中考化学酸碱经典习题详解(共19张PPT)
![中考化学酸碱经典习题详解(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cedc3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f.png)
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 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当溶液温度升高时,氢氧化 钙溶液有结晶析出,溶液变浑浊,白色固体的化学 式是Ca(OH)2。
【拓展猜押】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常见的碱,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常见的酸和碱 经典习题详解
1.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 示,则Z物质是( )
A.H2O
B. AgNO3固体
C. 浓盐酸 D. KOH固体
【解析】由图像可知,向盐酸中加入Z物质后溶液的pH没有 发生变化,即溶液中H+浓度不发生变化。当硝酸银与稀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H+浓度没有发生改变,溶液pH不变,B
(4)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________。 向C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当溶液温度升高时,氢氧化钙溶液有结晶析出,溶液变浑浊,
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Ca(OH)2。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5)下列盐酸的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
是( ) ②③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1)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 (2)根据酸的性质可知,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其在水中都能解离出
H+。 (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 和二氧化碳。 (4)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硫酸钠)和水。
水,只有少量的氢氧化钙溶于水,得到浑浊液;将溶液中的 (3)操作Ⅱ是加入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
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经典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b37131f121dd36a22d8223.png)
中考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经典题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已知:过氧化钙(CaO2)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
现取用28.8g过氧化钙加热一段时间使其分解(该温度下,CaO不分解),测得所得固体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3,则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A.1.6g B.3.2g C.6.4g D.12.8g【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过氧化钙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依据固体质量的减少就是氧气的质量,依据钙元素守恒进行计算。
【详解】设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x=3.2g故选:B。
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D.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则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正确;B.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正确;D.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故选B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科学家最新发现,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B.反应中 X、Z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3:7C.反应中 Y 和 W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D.参加反应的 Y 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Z 的质量【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3C+4NH3高温,催化剂2N2+3CH4。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已变,故A错误;B、反应中 X、Z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2×3∶4×17= 9∶17,故B错误;C、反应中 Y 和 W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3,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参加反应的 Y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Z 的质量,故D正确。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及解析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91584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5.png)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及解析今天我们来聊聊初中化学里一些经典的例题,嘿,别皱眉!别觉得化学又是啥复杂的东西,今天我就给你讲得简单又轻松,让你不光能理解,还能记住。
化学其实很像做菜,弄明白了配料和步骤,啥都不怕。
你瞧,今天咱们从“化学方程式”开始,一步步带你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
首先来个经典的例题,大家一定见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你是不是想:“哎呀,这个我知道!”对!就是氢气和氧气烧一烧,最后变成水了。
可是,写方程式可不是随便的事,得搞清楚“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啥。
氢气和氧气对吧?氢气是H₂,氧气是O₂。
你想,氢气和氧气在一起反应,最后当然就是水——H₂O了,没错!这时候你可能就觉得,哎,简单呀!可是,有个小问题来了。
你注意到了吗?反应前后,氢气和氧气的个数要保持一致。
就像做饭一样,配料一旦不对劲,味道就跑偏了。
让我们来看看这步怎么操作:H₂加O₂反应生成H₂O。
你会发现,一开始左边有两个氢原子,右边只有一个氢原子,这明显不对劲吧?我们得把右边的氢原子数量调整一下。
你可能就猜到了,要在H₂O前面加个2,让反应式变成:2H₂ + O₂ →2H₂O。
这样子,左边和右边的氢原子数量就平衡了,两边都变成了4个氢原子,氧原子也正好是2个了。
是不是就像一道数学题,解开后豁然开朗?这就是化学里最基础的原则,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意思就是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能少,不能多。
真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真得小心。
再来看看另一个经典的题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写出化学方程式。
”咱们得知道,氢氧化钠是NaOH,盐酸是HCl,氯化钠是NaCl,水是H₂O。
你看,这几样东西一拿出来,立马就知道这道题的反应是什么了。
氢氧化钠和盐酸,打个比方,俩人一碰面,像是火与火的碰撞,一下就能“对撞”出水和氯化钠。
不过,咱们别忘了平衡!如果不平衡,结果就像你乱投的食材,做出来的菜肯定不正宗。
试着写下这个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₂O。
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2ed84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7.png)
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计算尿素CO(NH₂)₂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氮原子个数)÷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00%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4,尿素的化学式为 CO(NH₂)₂,其中氮原子个数为 2。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12 + 16 +(14 + 1×2)×2 = 60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2)÷60×100% ≈ 467%解析: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用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再除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后乘以100%。
在尿素中,明确氮原子的个数以及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按照公式准确计算即可。
2、已知氧化铁(Fe₂O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求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答案: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铁原子个数)∶(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6,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
氧化铁中,铁原子个数为 2,氧原子个数为 3。
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56×2)∶(16×3)= 7∶3解析: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同样要依据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
先分别算出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然后相比得出质量比。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加热分解 63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答案: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 x。
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316 3263g x316 / 63g = 32 / xx = 064g解析:首先写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高锰酸钾与氧气的质量比,然后设出未知量氧气的质量为 x,列出比例式进行求解。
2、实验室用 10g 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多少克二氧化碳?答案: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y。
(完整版)初中化学经典例题及其讲解
![(完整版)初中化学经典例题及其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a727bcf336c1eb91a375d8b.png)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讲解[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符合事实的是()A. Na2O+H2O=2NaOHB. KOH + NaNO3= NaOH + KNO3C. 2Ag + H2SO4(稀)=Ag2SO4 + H2↑D. 2Fe+6HCl=2FeCl3+3H2↑解析:A正确,活泼金属对应的氧化物(如:K2O、CaO、BaO、Na2O等)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
NaNO属于盐,二者之间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条件是:①两种反应物都可溶;B有错,KOH属于碱,3②生成物中应有难电离的物质:如水、气体和沉淀。
显然,该反应生成物的条件不符合②。
C错,银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
D错,单质铁跟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含铁化合物中的铁表现+2价,该反应应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
答案:A说明: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①金属活动顺序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③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检查所注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4)检查所注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正确。
(5)检查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配平)。
书写电离方程式一般可按下列方法:(1)左边写出电离物质的化学式,观察其原子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
(2)将正价部分和负价部分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开写在右边。
(3)将原化学式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分别改写成其表示符号前的系数,并去掉原有的括号。
(4)将原化学式中的正负化合价改写成对应符号的电荷并标在符号的右上角。
(5)检查电离前后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检查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无误后,将左右两边用“====”连接。
[例2] 下列反应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A.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B.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C.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D. 置换反应,还原反应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解各反应类型的含义。
初中化学经典题精解题库
![初中化学经典题精解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150e9e2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d.png)
初中化学经典题精解题库初中化学经典题精解题库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涉及到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化学既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也是为后续学习高中化学打下基础的关键。
因此,掌握一些经典的化学题目,对于巩固化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下是一些初中化学经典题的精解题库,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掌握解题方法:1. 题目:铁和硫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解析:铁和硫发生反应时,会生成铁硫化物,化学式为FeS。
这是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
2. 题目:在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中,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是多少?解析:根据方程式可以看出,2个氢气和1个氧气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因此,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是2:1。
3. 题目: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它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确定。
4. 题目:如何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解析: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 增加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加反应分子的频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 提高温度:提高温度会增加反应分子的动能,使其更容易发生碰撞,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 增加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5. 题目: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的H+离子和碱的OH-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同时生成一个盐。
通过学习并掌握这些经典的化学题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同时也能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刷题、做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67805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2.png)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蒸馏水B. 空气C. 纯碱D. 氧气答案:B解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蒸馏水、纯碱和氧气都是纯净物,只有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2.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
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 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C.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答案:C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是不变的,但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是原子守恒定律。
3.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 铁B. 二氧化碳C. 水D. 氯化钠答案:A解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铁是铁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B.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C.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钠D.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表示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选项A虽然正确描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没有提到分子数量。
选项C和D描述的生成物与化学方程式不符。
5.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是()。
A. 加热高锰酸钾B. 电解水C. 过氧化氢分解D. 光合作用答案:A解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是加热高锰酸钾。
电解水和过氧化氢分解也可以制取氧气,但不是实验室常用的方法。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素在光照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的过程,不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
答案:8解析: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8。
50套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及解析
![50套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47fa6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1.png)
50套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及解析题目 1:将 25 克含杂质 20%的石灰石与 100 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析:首先算出纯石灰石的质量为 25×(1 20%)= 20 克。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
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 。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00 克的碳酸钙生成 44 克的二氧化碳。
20 克的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0÷100×44 = 88 克。
题目 2:加热 316 克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 284 克,求生成氧气的质量。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316 克,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284 克,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16 284 = 32 克。
题目 3:_____用氢气还原 8 克氧化铜,反应结束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72 克,求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
解析:氧化铜(CuO)被氢气(H₂)还原为铜(Cu)。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₂+ CuO = Cu + H₂O 。
固体质量减少的部分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即 8 72 = 08 克。
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80×100% = 20% ,所以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08÷20% = 4 克。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 02 克。
题目 4:在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 56 克氧化铁,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48 克,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析:氧化铁(Fe₂O₃)被一氧化碳(CO)还原为铁(Fe)。
化学方程式为:3CO + Fe₂O₃= 2Fe + 3CO₂。
固体质量减少的部分就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即 56 48 = 08 克。
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8÷160×100% = 30% ,所以参加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为08÷30% ≈ 267 克。
化学知识点典型例题解析
![化学知识点典型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4284a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9.png)
化学知识点典型例题解析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通过解析典型的例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化学知识点。
本文将以典型的例题为例,进行详细解析和讲解,帮助读者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一、酸碱中和反应问题:将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反应,求生成的盐的基性与酸性指数。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反应方程式。
盐酸为单质,写作HCl,氢氧化钠为NaOH。
根据化学计量比,盐酸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1。
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HCl + NaOH → NaCl + H2O生成的盐是氯化钠(NaCl),根据盐的离解度,可以确定其是否具有酸性或碱性。
氯化钠是一种中性盐,既不具有酸性也不具有碱性,因此其酸性指数与碱性指数均为0。
二、氧化还原反应问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钌(Ru)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请解释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原理。
解析:钌催化剂的作用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钌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它能够提高反应速率,但并不参与反应本身。
钌催化剂通过吸附反应物或中间体,改变反应物的构象,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此外,钌催化剂还可防止不希望的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三、化学键的形成问题:在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中,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是否总是完全的?解析:在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中,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并非总是完全的。
原子间电子的转移或共享是为了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
共价键的形成意味着原子之间的电子是共享的。
这种共享可以是等量的,也可以是不等量的。
例如,在氨气(NH3)中,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形成了共价键,氮原子与每个氢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对。
这种情况下,电子转移的程度是不均匀的。
离子键的形成涉及到电子的完全转移。
例如,在氯化钠(NaCl)中,钠原子将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上,形成了离子键。
总的来说,电子转移的程度可以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和两个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来判断。
四、配位化合物问题:请解释什么是配体,以及在配位化合物中配体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讲解
[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符合事实的是()
A. Na2O+H2O=2NaOH
B. KOH + NaNO3= NaOH + KNO3
C. 2Ag + H2SO4(稀)=Ag2SO4 + H2↑
D. 2Fe+6HCl=2FeCl3+3H2↑
解析:A正确,活泼金属对应的氧化物(如:K2O、CaO、BaO、Na2O等)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
B有错,KOH属于碱,
NaNO属于盐,二者之间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该反应
3
的条件是:①两种反应物都可溶;②生成物中应有难电离的物质:如水、气体和沉淀。
显然,该反应生成物的条件不符合②。
C错,银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
D错,单质铁跟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含铁化合物中的铁表现+2价,该反应应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
答案:A
说明: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①金属活动顺序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③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检查所注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4)检查所注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正确。
(5)检查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配平)。
书写电离方程式一般可按下列方法:
(1)左边写出电离物质的化学式,观察其原子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
(2)将正价部分和负价部分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开写在右边。
(3)将原化学式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分别改写成其表示符号前的系数,并去掉原有的括号。
(4)将原化学式中的正负化合价改写成对应符号的电荷并标在符号的右上角。
(5)检查电离前后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检查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无误后,将左右两边用“====”连接。
[例2] 下列反应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
A.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B.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C.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解各反应类型的含义。
四种基本类型(指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形式来划分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从氧的得失来划分的;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是根据反应前后热量的变化来划分的。
同一个反应可能有一种、两种或三种分类法(如:2H2+O2点燃2H2O,是化合反应,又属氧化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
显然,选项A中的两种反应无包容关系;B中的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C中两种反应是交叉关系,但有很多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在D中,有许多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答案:B
[例3] 表中1~5组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④⑤
D. ①③⑤
解析:本题是对物质俗称和物质分类知识的综合考查,在搞清各物质主要成份的基础上,根据酸、碱、盐的概念和它们的组成特点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选出合适的一组答案。
在本题中,硝酸(HNO 3)、硫酸(H 2SO 4)、盐酸(HCl )、氢硫酸(H 2S )都是由若干个氢原子和酸根组成,它们属于酸类化合物。
烧碱(NaOH )、苛性钠(NaOH )、消石灰[2)(OH Ca ]是由金属原子和若干个氢氧
根组成,它们属于碱类化合物。
纯碱(Na 2CO 3)、大理石、石灰石(CaCO 3),胆矾、蓝矾(CuSO 4•H 2O ),它们由金属原子和酸根组成,属于正盐;酸式硫酸钠(NaHSO 4)属于酸式盐;碱式碳酸铜[322)(CO OH Cu ]属于碱式盐。
它们都属于盐类化合物。
答案:D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涉及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约占试题数目的1/4,约占试卷分值的1/5。
考查的题型包括选择、填空等。
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点应放在深刻理解其实质及应用上。
例如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结构和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溶液的有关概念、质量守恒定理和化学用语等,可以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
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可采取分类法,分子与原子、原子与元素,则可采取类比法,列表分析它们区别和联系。
对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则可采取辩证的方法。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