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秋词》(其一))四首鉴赏练习
2023年秋词其一阅读题及答案 秋词其一阅读理解(九篇)

秋词其一阅读题及答案秋词其一阅读理解篇一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9.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试分析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1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0.(2分)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1分)。
理由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1分)。
秋词其一阅读题及答案秋词其一阅读理解篇二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①嗾,sǒu,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4分)参考答案13.(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2分);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2分)。
(2)不一致。
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2分);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2分)。
月练习二: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都是七言绝句b.首句都不入韵c.都是仄起平落d. 都很讲究对仗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b.《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c.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两首合一,相得益彰。
d.其一,志向远大,如一鹤冲天;其二,心地高洁,如明山净水。
16.古人云: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请结合《秋词二首》对此加以赏析。
(4分)参考答案14.(1分)(a)15.(3分)(a)16.(4分)赞秋气以美志向远大,咏秋色以颂情操高洁。
(1分)振翅高举的白鹤,排云直上秋日晴空,矫健凌厉,奋发有为,一展鸿图大志;(1分)山明水净的秋景,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泠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
秋词其一赏析

秋词其一赏析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鉴赏品析
1.诗人认为“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获得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
这一说法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展现了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表现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豁达情怀,体现了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秋词·其一---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秋词》赏析习题·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赏析诗歌的前两句)答:对比,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一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自己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画面。
答: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4.作者对“秋日”是怎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答:作者一反过去诗歌的“悲秋”习惯,而断言“秋日胜春朝”,表现作者身处逆境却奋发向上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5.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排”,在这里是“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夜雨寄北》赏析习题1.“秋”字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了季节,同时渲染了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
2两个“期“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一问一答,一扬一抑,使诗人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无奈跃然纸上。
3赏析“君未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对比。
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无奈。
4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雨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5..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一虚写的妙处。
这是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思念情深。
6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说说他的含义‘表达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感情。
课外古诗(《秋词》(其一))四首鉴赏练习

课外古诗(《秋词》(其一))四首鉴赏练习课外古诗《秋词(其一)》四首鉴赏练习(一)《秋词(其一)》诗歌鉴赏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
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
2. 诗中描绘“秋日胜春朝”景象的句子是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4.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2分)5.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答案:1. (3分)D2. (3分)要点与评分:写出“晴空一鹤排云上”或全句均可得1分,写错字不得分:准确写出作者人生态度2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示例: 晴空- -鹤排云上;表达了诗人虽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奋的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3.C4.《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5.“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6.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参考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参考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分)其一: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背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赏析】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是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暮江吟》《秋词》《郁离子捕鼠》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暮江吟》《秋词》《郁离子捕鼠》含答案班级开展与“动物”相关的古诗文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材料二】狼(节选)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材料三】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45.请描述材料一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4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
47.材料二的情节可以概括为()A.遇狼→议狼→杀狼B.御狼→杀狼→议狼C.议狼→御狼→杀狼D.杀狼→遇狼→议狼48.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49.同是写动物,但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却不同。
材料二中蒲松龄告诉我们面对恶势力,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那材料一、材料三分别借动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呢?请你简要分析。
【答案】45.示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其一翻译及赏析

秋词其一翻译及赏析秋词·其一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专练(附答案)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专练(附答案)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
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
2.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或直接赞颂秋天胜春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诗通过描绘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简析“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上课外古诗后四首阅读训练含答案(《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

七上课外古诗后四首阅读训练含答案(《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翾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B.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天气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C.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决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D.诗的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
3.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B.这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诗中描绘了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述诗人的情怀。
D.诗中描绘一鹤凌云的画面,体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态度。
4.诗歌的一、二两句用到了的写作手法,表达作者的心情(2分)5.(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二)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词》其一赏析

《秋词》其一赏析一、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作者简介刘禹锡(772 - 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其诗题材广阔,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三、诗句赏析1. 首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起笔不凡,从古人对秋的感受着笔。
“自古”说明这种悲秋的传统由来已久。
在文学史上,从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很多文人墨客都将秋与悲伤、寂寥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秋天草木凋零,气候转凉,这种景象容易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伤,所以形成了“逢秋悲寂寥”的文化心理。
2. 第二句“我言秋日胜春朝”- 陡然一转,与传统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直抒胸臆,大胆地说出自己对秋天的独特看法,认为秋天胜过春天。
“春朝”是人们普遍喜爱的季节,充满生机与希望,而诗人却独爱秋天,这一观点体现了诗人的创新精神和乐观豁达的情怀。
这种与众不同的见解,打破了常规的思维定式,也为下文描写秋天的美景和抒发豪情作了铺垫。
3. 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 这是全诗最精彩的一笔。
“晴空”描绘出秋天天空的澄澈高远,没有一丝云彩的遮蔽,视野极为开阔。
“一鹤”则是画面的主体,一只鹤在这样的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上”的“排”字用得极为精妙,它写出了鹤冲破云层、直上云霄的矫健姿态,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这只鹤象征着诗人自己,或者是诗人所向往的一种精神境界,即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
4. 第四句“便引诗情到碧霄”- 承接上句,因为看到鹤飞冲天的景象,诗人的诗情也随之被激发,直上九霄。
“碧霄”指青天,这里不仅写出了诗人的诗情之高,也进一步表现出诗人乐观豪迈的心境。
诗人由鹤飞之景联想到自己的诗情,将外在的景象与内在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全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四、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扫传统悲秋观念的阴霾,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词其一》赏析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词其一》赏析练习题(含答案)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翻译: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作者简介: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主题思想:诗人一反常人的悲秋情怀,描绘了白鹤冲天的动人图景。
诗人虽然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但其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在本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重点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实例赏析:1.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
“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
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
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秋词二首其一》试题及答案

《秋词二首·其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对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理解错误的是()A. 古人认为秋天是寂寥悲伤的季节B. 诗人认为秋天比春天更令人悲伤C. 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秋天的普遍感受D. 这句话为下文的转折做了铺垫答案:B解析: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表达的是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都会感到寂寥和悲伤,这是对秋天的一般感受,而不是诗人个人的观点。
诗人在下文中转折,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不同看法。
2. 在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意思是()A. 排斥B. 排列C. 排除D. 排斥答案:B解析:“排”在这里的意思是“排列”,形象地描述了鹤在晴空中排列着云层飞翔的景象。
3. 下列对诗句“便引诗情到碧霄”理解正确的是()A. 诗人的情感被鹤引到了碧霄之外B. 诗人通过鹤的飞翔感受到了诗意C. 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厌恶D. 诗句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答案:B解析:诗句“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诗人看到鹤飞翔的景象后,内心产生了诗意,仿佛情感也被带到了高远的碧霄之中。
二、填空题1. 请写出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中的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古、秋解析:实词是指具有具体意义,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这里“自”、“古”、“秋”都是实词。
2. 请写出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虚词: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便解析:虚词是指没有具体意义,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但在句子中起连接、辅助作用的词,这里“一”、“便”都是虚词。
三、句子翻译1. 请将诗句“我言秋日胜春朝”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说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2. 请将诗句“便引诗情到碧霄”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立刻引发了诗情,仿佛带到了蓝天之上。
四、内容理解概括1.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秋天,诗人通过对比传统的悲秋情绪,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认为秋天比春天更令人心旷神怡。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暮江吟》《秋词》《刘禹锡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暮江吟》《秋词》《刘禹锡传》含答案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甲】暮江吟白居易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①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②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③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作此诗。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乙】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
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
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①.中文诰,皆出于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
在道,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②,率多禹锡之辞也。
《旧唐书·刘禹锡传》【注释】:①禁:皇宫内院②夷歌:乡间小调【链接资料】唐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任上,刘禹锡在连州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重文兴教,促成连州日后“科第甲通省”;关心瑶族人民生产、生活,加强瑶汉民族团结;编著《传信方》医书,解百姓疾苦;加强与周边州县联谊,推动连州成为楚南、桂东、粤北区域文化和商贸中心;建成唐代第一个岭南园林名胜——海阳湖;创作多篇诗文,传连州之美。
清乾隆《连州志·名宦传》评价他“吾连文物媲美中州,禹锡振起之力居多。
”如今,刘禹锡已成为连州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图为连州市刘禹锡纪念馆前铜像。
35.对材料一的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刘禹锡语出惊人,在《秋词》中表达了自己对秋季的独特看法。
秋词其一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秋词·其一》赏析题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季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以为秋季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主题: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季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1.文学常识填空: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2.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通过对秋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豪放、热情的思想情感。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诗是议论兼抒情。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季胜春朝”采用了对比写法,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诗人表达了“秋季胜春朝”的观点。
(3)这首诗是他在被贬时写下的,诗中写下了他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情怀和笑对逆境、踊跃向上的精神风貌。
3.一、二句流露了刘禹锡如何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前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4.秋季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何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恶运眼前不垂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5.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季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季的寂寥一扫而空。
6.作者对“秋季”是如何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答:作者一反过去诗歌的“悲秋”习惯,而断言“秋季胜春朝”,表现作者身处逆境却奋发向上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
7.试分析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两个突出特点。
答:①对比鲜明,在对比中显现作者的态度。
②虚实结合,由虚入实,“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情感。
8.诗人勾画了一幅什么样的“胜春朝”的秋景图?请具体描述一下。
答:诗人勾画了一幅秋高气爽、一群白鹤在蓝天白云之上翱翔,令人顿生诗情到碧霄的秋景图。
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古诗词目录:期末课外古诗词:九、秋词(其一)/刘禹锡十、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十二、潼关/谭嗣同九、《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主题: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习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分析:C 这首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豪放、热情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秋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自古逢秋悲寂寥”,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B、“秋日胜春朝”,用夸张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C、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分析:B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3、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答: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参考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参考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分)其一: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秋词(其一)》四首鉴赏练习
(一)《秋词(其一)》诗歌鉴赏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
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
2. 诗中描绘“秋日胜春朝”景象的句子是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4.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2分)
5.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答案:
1. (3分)D
2. (3分)要点与评分:写出“晴空一鹤排云上”或全句均可得1分,写错字不得分:准确
写出作者人生态度2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示例: 晴空- -鹤排云上;表达了诗人虽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奋的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3.C
4.《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5.“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
6.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分)
古诗鉴赏《夜雨寄北》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
(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①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①取次:任意,随意。
1.“争奈归期未可期”与李商隐诗中“”一句意思相近。
(1分)
2.从全词来看,晏几道在听杜鹃啼叫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作简要分析。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叙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B.“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一句,赋予杜鹃以人的情感,与流莺形成对比,暗赞流莺。
C.“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尤深。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如今离别的相思之苦;在时间与空间的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4.“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通过写实,营造了怎样的气氛?(2分)
5.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诗中“期”“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
1.君问归期未有期(1分)
2.作者在明朗春日中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内心愉悦(1分),杜鹃不停啼叫催归,引发了作者的思归之情(1分),最后抒发自己羁旅在外,有家难归的无奈与叹息(1分)。
3.B(2分)
4.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的孤独、凄凉。
(2分)
5. 两个“期”一问一答,写出诗人羁旅难归的愁苦;“巴山夜雨”一个是写实,一个是想象的温馨画面,重复出现形成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美。
(2分)
(古诗鉴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4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的“僵”“孤”,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3.对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风雨大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颔联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地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5.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答案:
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出意志坚定不移。
2、表达作者要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
3.D
4. A
5. D
古诗鉴赏《潼关》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
(2分)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分)
2.诗歌首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分析。
簇,是簇拥的意思,写出了巍巍的雄关被白云团团簇拥,表现了潼关城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的景象。
3.“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诗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显拘束,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做平坦。
写出了山河雄伟的气势。
表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渴望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想要改变国家命运的愿望。
4.赏析后两句。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写出了山河雄伟的气势。
表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渴望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想要改变国家命运的愿望。
5.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一位英姿勃发的少年,骑马在潼关古道上前行,那团团白云簇拥着巍峨的雄关,那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吹远,消散在古道上,消散在白云里。
6.“秋风吹散马蹄声”的表达效果。
这一句写出了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吹远,消散在古道上,消散在白云里。
显示出古城的寂寥与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