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与现代控制(电机的控制理论和控制系统)第二部分教学材料

合集下载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有全面的了解,并具备应用该技术进行控制和维修电气设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电机基本原理
1.1电机的分类和结构
1.2电机的工作原理
1.3电机的性能指标
2.电气控制技术
2.1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
2.2电气控制信号的传输与处理
2.3电气控制系统的装置与设备
3.电机控制技术
3.1电机的启动与停止控制
3.2电机速度控制技术
3.3电机转矩控制技术
4.电气设备维修与故障排除
4.1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4.2电气设备的故障排除方法
4.3常见电气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机启动和停止控制、速度控制以及转矩控制的实验操作。

3.讨论研究:组织学生针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机控制技术的原理。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并分析和处理故障。

四、教学评价
1.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于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操作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电机控制技术实际应用的能力。

3.报告演讲:学生根据自主选择的课程相关主题进行报告演讲,评价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课件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课件

03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实现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一种专用的微处理器,特别适合于进行高速数字信号处 理计算。
在电机控制中,DSP可以用于实时计算复杂的控制算法,实现精确的速度和位置控 制。
DSP通过接收编码器的反馈信号和输入的参考信号,计算出电机的控制量,并输出 到驱动器来控制电机的运行。
数字化与智能化
高效与节能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 机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性。
未来电机控制技术将更加注重高效和节能 ,以适应绿色环保的需求。
网络化与远程控制
多学科交叉融合
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将使得电机控制更加便 捷和远程化,提高设备的可维护性和安全 性。
电机控制技术将与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如 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物联网等,以实现 更广泛的应用和创新。
02 电机类型和控制原理
直流电机及其控制原理
01
02
03
直流电机
利用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 能的电动机,具有较好的 调速性能和启动转矩。
控制原理
通过改变电机的输入电压 或电流,实现对电机转速 和转矩的控制。
调速方法
改变电枢电压、改变励磁 电流、串电机
利用交流电能转换为机械 能的电动机,具有结构简 单、价格便宜、维护方便 等优点。
交通运输
电机控制技术在交通领域有广泛应用 ,如电动汽车、轨道交通和航空电子 等。
能源转换与利用
电机控制技术有助于提高能源转换效 率和利用率,如风力发电、太阳能逆 变器和智能电网等。
智能家居与楼宇自动化
电机控制技术为智能家居和楼宇自动 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如智能家电、自 动门和安防系统等。
电机控制技术的未来趋势

电机控制技术-课件

电机控制技术-课件

1.2 电力传动系统运动方程
1.2.1 运动方程 一. 单轴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
研究运动方程,以电动机的轴为研究对象,电动机 运行时的轴受力如图示。
电力拖动系统正方向的规定:先规定转速n的正方 向,然后规定电磁转矩的正方向与n的正方向相同, 规定负载转矩的正方向与n的正方向相反。
生产机械转矩分为:摩擦阻力产生的和重力 作用产生的。
(3)恒功率负载:负载转矩与转速成反比。 (4)粘滞摩擦负载:负载转矩与转速成正比。
1.4 电力传动系统的机械特性
第 电动机机械特性:电动机的转速与转矩的关系。
一 电动机四象限运行状态:正向电动状态、反向电
章 动状态,正向制动状态、反向制动状态。
电动机固有机械特性: 电动机人为机械特性:
第II象限 第I象限 正向制动 正向电动
变压器
变电站
楼宇
照明 B
高压输电线
制冷 小型发电机 变压器
M
电力系统简单结构图
H/C 加 热
工厂
1.1 电力传动系统的发展
第 电力传动系统:以电动机为动力源,驱动各种设 一 备及电器的系统,以 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 章 目前,电能的三分之二用于电力传动系统。
电力传动系统的基本结构:


电源
指令 控制设备
电动机 传动机构 生产机械
1.1 电力传动系统的发展
第 电力传动系统分类: 一 (1)按控制类型:调速系统、位置随动系统。调 章 速系统又分为直流调速和交流调速。
(2)按电动机类型:直流传动系统、交流传动 系统。
概 (3)按机组形式:单台传动系统、多机传动系 述 统。
(4)按运动方式:单向运转不可逆、双向运转 可逆传动系统 (5)按用途形式:主传动系统、辅助传动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第二章)讲解

现代控制理论(第二章)讲解

sI

A 1

s 2
s3
1 1 s 3

(s
1)(s 2

2)
(s 1)(s 2)
1

(s
1)(s s

2)

(s 1)(s 2)
s3
e At

L1

(s

1)( s 2

2)
(s 1)(s 2)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第二章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2.1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自由解) 2.2 矩阵指数函数——状态转移矩阵 2.3 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方程的解 2.4 * 线性时变系统的解 2.5 * 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2.6* 连续时间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离散化


(s

1)( s 2

2)
(s 1)(s 2)
1
(s

1)( s s

2)

(s 1)(s 2)
eAt L1
sI A 1
2et e2t 2et 2e2t
et e2t

et

2e2t

et

2e2t

例2-6,利用凯莱-哈密顿定理— -----------------自学! 例2-3与例2-7也请注意自学!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3 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方程的解
现在讨论线性定常系统在控制作用 方程为非齐次矩阵微分方程:

电工学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2024)

电工学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2024)

3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包括直接接地、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方 式。
电磁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电磁场理论
电磁现象
电荷和电流周围存在电场和磁场,当 电场和磁场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电磁波 。
电磁场理论
研究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分布规律和 相互作用的科学理论,包括麦克斯韦 方程组、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等内容 。
电路基本元件及伏安特性
06
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 用
电力电子器件类型和特点
01
02
03
04
05
晶闸管(SCR)
可关断晶闸管( GTO)
电力晶体管( GTR)
电力场效应晶体 绝缘栅双极型晶
管(MO…
体管(I…
具有可控的单向导电性, 主要用于可控整流电路。
可通过门极信号关断,适 用于高频率、大容量场合 。
具有电流放大作用,驱动 电路简单,开关速度快。
直流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家庭照明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排 除
电池充电与放电过程中的电流 与电压变化
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工作 原理及应用
汽车电路中的直流电机工作原 理及故障检测
03
交流电路分析与应用
正弦交流电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正弦交流电的定义
01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流或电压。
伺服电机
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设备中,
如机器人、数控机床等。
步进电机
能够将电脉冲信号转换为角位 移或线位移,适用于需要精确 定位和控制的场合。
永磁同步电机
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等优 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 风力发电等领域。

电力电子电路及系统-硕士

电力电子电路及系统-硕士

特点:
• • • • • 功率范围大 应用范围广 涉及到的学科多 理论与实践密切相联 发展迅速(几乎每一项与电气工 程相关的技术进步都会推进电力 电子技术的发展)。
构成基本元素与系统构成
• 构成基本元素:二极管,IGBT等, 电容,电感,电阻,控制电器,导 线。 • 系统构成:主电路及其吸收电路, 控制电路,抗电磁干扰电路。
干扰问题(主要干扰源)
• • • • • • 直流电机换向 接触器与继电器开合 雷电浪涌 静电 白炽灯 大功率用电装置启动
机车辅助电源
• 直交型辅助电源 • 交直交型辅助电源
焊接电源
图2 第三种单端逆变电路
图5焊接时输出电流波形
使用Tek公司A622电流探头,比 例为10mv/A
洁净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利用:
• • • • 风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 潮汐发电 生物能发电
通讯电源
特殊电源:
• • • • • • 电子模拟负载 交流牵引电机的实验系统 电力测功机 水电解电源 蓄电池充放电机 补偿式交流稳压电源
电子模拟功率负载
交流牵引电机的实验系统
• • • • • 能四象限运行 零转速时保持恒转矩 计算机集中控制及良好的人机接口 各种参变量的实时采集测量 试验分析
系统结构
上位机
DSP
DSP
DSP
DSP
调 压 器
D
F
升压 电路
能馈 逆变
电 网
系统A
系统B
系统C
系统D
主电路结构
调 电 网 压 器 D F 升 压 电 路 能 馈 逆 变
• 第六章
谐振变换器与软开关技术(4学时) 谐振逆变器 零电压开关 零电流开关 零电压(零电流)多象限逆变器 谐振链逆变器 • 第七章 电力电子技术在FACTS技术中的应 用(4学时) 功率因数补偿 谐波补偿 动态电压补偿器 潮流控制器

电机控制器基础知识课件

电机控制器基础知识课件

保护电路通常由熔断器、过流保护器 、过压保护器等元件组成,实现对电 机的过流、过压、短路等保护。
04 电机控制器的软件组成
CHAPTER
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是电机控制器的核心, 用于实现电机的速度、位置和转
矩控制。
控制算法通常采用PID(比例-积 分-微分)控制、模糊控制、神经
网络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
智能制造领域
电机控制器将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自动化生产线、数控机床等。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能效提升
电机控制器的发展将注重能效提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 动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环保材料
采用环保材料制造电机控制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循环经济
电机控制器的设计将注重循环经济理念,方便回收和再利用,降 低资源浪费。

物流系统
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物流输送带 、升降机等设备的运行,提高物
流效率。
机器人
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关 节和运动,实现精确的定位和操
作。
电动车与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电机控制器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用于控制电机的运行, 实现车辆的加速、减速、制动等功能。
混合动力汽车
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汽车的发动机、电动机和电池等部件,提高燃 油效率和减少排放。
现代电机控制器集成了更多的功能, 如保护、诊断和通讯等,同时采用智 能控制算法,提高了电机的运行效率 和可靠性。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数字电机 控制器逐渐取代了模拟电机控制器, 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02 电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CHAPTER
电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
直流电流通过电机的线圈产生磁场, 该磁场与电机中的永磁体相互作用, 产生转矩使电机旋转。直流电机的转 速可以通过改变输入电流的大小和方 向来调节。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电机与电气控制理论基础知识,包括电磁感应、电动机原理、电路图分析与设计、电气控制基本元件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2.掌握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3.能够进行电路图的分析和设计;4.具备进行电气控制系统搭建和调试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和电动机原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电机的特性参数及其测量方法2.电机运行原理及控制技术–电机的启动、制动和运行过程–电机的调速控制方法–电机的保护与维护3.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基本元件的功能与特性–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控制回路的搭建和调试方法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等,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

2.作业与考核:布置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4.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评,检验学生对于电机与电气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课程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

2.实验器材:各类电机、电气控制元件,示波器、万用表等实验设备。

3.网络资源:老师根据课程需要提供相关电机与电气控制的网络资源,供学生参考。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计36学时,按照每周2学时的进度进行教学安排,具体内容如下:课时教学内容1-2 电磁感应和电动机原理3-4 电机特性参数及测量方法5-6 电机运行原理及控制技术7-8 电路图分析与设计9-10 电气控制系统基本元件功能特性11-12 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13-14 控制回路的搭建和调试方法15-16 复习与期末考试准备七、教学反馈教师将定期与学生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2024版年度电力电子技术全套课件

2024版年度电力电子技术全套课件
19
可控整流电路
电路组成
可控整流电路采用晶闸管等可控 器件,通过控制触发角来调节输
出电压。
2024/2/3
工作原理
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或负半周,通过 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实现输出电 压的调节。
特点
输出电压可调、效率高,但电路较 复杂、成本较高,适用于对电压稳 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20
整流电路的应用与特点
33
07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实例
2024/2/3
34
开关电源
2024/2/3
原理与分类
详细阐述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包括AC/DC、DC/DC转换等, 并介绍其分类,如线性电源、开关电源等。
设计与实现
深入分析开关电源的设计方法,包括电路拓扑、控制策略、磁性 元件设计等,并提供实际设计案例。
性能与优化
探讨开关电源的性能指标,如效率、纹波、稳定性等,并介绍优 化方法,如软开关技术、同步整流技术等。
35
不间断电源UPS
2024/2/3
工作原理
解释UPS的工作原理,包括在线式、后备式等不同类型UPS的工作 过程。
选型与应用
介绍UPS的选型依据,如负载类型、容量需求等,并探讨其在不同 领域的应用,如数据中心、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等。
感谢观看
2024/2/3
39
绿色化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电 力电子技术向更加环保的 方向发展,如采用可再生 能源、降低能耗等。
6
02
电力电子器件
2024/2/3
7
不可控器件
电力二极管(Power Diode)
工作原理及特性
主要参数与选型
2024/2/3
8
不可控器件

课程设计现代控制理论

课程设计现代控制理论

课程设计现代控制理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特点和基本环节;(2)掌握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性质及分析方法;(3)熟悉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包括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等;(4)了解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控制理论对实际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2)具备控制器设计的能力,能够根据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3)能够利用现代控制理论解决工程中的控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对控制理论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工程实际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和分析方法;3.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包括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等;4.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具体安排如下:第1-2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3-4周: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和分析方法;第5-6周: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第7-8周: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控制理论;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现代控制理论》;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控制理论书籍,供学生自学;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4.实验设备:安排实验室,提供控制系统实验所需的设备。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学分:3 理论学时:48适合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性质:学位课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课程编号:M041001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现代控制理论》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体系结构,掌握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时域分析与离散化等方法,掌握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系统和校正系统及实现最优控制的方法。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矩阵理论》、《普通物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机原理及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

本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重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讲授时应及时补充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和仿真实验等,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实际能力。

3.课程教学改革为解决授课学时少授课内容多的矛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好地完成授课任务,授课时应借助多媒体尽量做到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必要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适当设置一些MATLAB实践课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知识面。

二、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控制理论的发展(2) 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学习要求: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了解控制理论的发展概况及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特点、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数学模型(9学时)(1)状态变量、状态空间表达式(2)系统的一般时域描述化为状态空间描述(3)系统的频域描述化为状态空间描述(4)根据状态变量图列写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5)根据系统方框图导出状态空间描述(6)将状态方程化为规范形式学习要求:正确理解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数学描述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状态空间的表达式,线性变换,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案—经典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案—经典理论

(1) 如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2) 如何抗干扰 (3) 如何解决参数的摄动问题 (4) 如何达到性能指标的最优
控制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1)建模:采用传递函数、状态方程、频率特性等建立模型。 (2)动态特性的分析:已经拥有一套成熟的分析方法。 (3)系统连接结构的分析:系统的性能和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4)不确定性分析:解决模型误差问题。 (5)系统的综合:分析的反过程,最终设计过程。
F(s) L[ f(t) ] f(t)e st dt
0

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
0 t 0 ⑴ 单位阶跃信号 ( 1 t) 1 t 0
e st L[ ( 1 t) ] ( 1 t) e dt 0 s
st
0

1 s
⑵ 单位脉冲 (t)
或 y K1x1 K 2 x2 例子:液压控制系统
线性化后的流量方程 q Kq x Kc p 评论: • 线性化是针对某一工作点进行的 • 为保证一定的精度,变量偏离工作点的范围应足够小(小信号线性化) • 对于含本质非线性的系统不适用(死区、滞后) 2.3 拉普拉斯变换 定义:f(t)为时间函数,s 为复数量,则 f(t)的拉普拉斯变换定义为
参考文献: 《控制系统设计》王广雄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动态系统的反馈控制》Franklin 等,电子工业出版社 Control in an Information Rich World: Report of the Panel on Future Directions in Control,etc.
La
2.2 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在自然界中,真正的线性系统是不存在的。为研究的方便,往往将系统的非线性模型方程在 一定范围内用近似的线性方程来代替,称为线性化。 线性化的基本方法: (1)单变量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轴
iDq uDq
b轴
ub ib
电压方程:uudq
rid riq
pd pq
rq rd
ufd rfdifd p fd
磁链方程:dq
Ldid Lqiq
Ma f d0i f d
f d
3 2
Mafd0id
Lfdifd
电磁转矩方程:
iq
r
c轴
uc ic
SN
ia
uDd iDd u fd i fd
控制的基本原理。
变励磁气隙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理论
q轴
s
Lslis
m
从右上图可见,在气隙磁场定向控制方 式下,定子电压矢量和定子电流矢量在空间 上相位差很小(由定子漏抗造成的),功率 因数接近为1,这样将可大大提高系统设备的 利用率。另外,与定子磁场定向控制类似, 在气隙磁场定向控制方式下,如认为
仿真事例1
仿真事例2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
➢ 磁场定向控制理论及系统 1、基本理论及转矩的控制方法 2、电流控制方法 3、弱磁控制方法 4、控制系统
➢ 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及系统 1、基本理论及转矩和磁链的控制方法 2、磁链和转矩的计算 3、控制系统
磁场定向控制的基本理论和转矩控制方法
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方程为:
is r
定子电流矢量与磁链矢量垂直,此 时,就有下面关系式成立:
jr s
id
q Lqiq
d
q
id
s s is
cos sin sin
is
iq
d
Ldid d轴 r
M i afd0 fd
A轴
iq is cos
定子磁场控制下同步电机矢量图(考虑凸极效应)
将上式带入同步电机电磁转矩方程, 得:
性能;
2)无需磁链观测器,实现简单。
但这种方法也有以下明显的缺点:
1)电机的功率因数角随负载的增加而增大(功率
因数角约等于功率角),电机利用率下降;
2)电机所需供电电压随负载增加和转速增加而明
显提高,为供电变流器的设计带来一定困难。
q轴
is iq
us j1 s
s2
2 2 1 1
2
s1
Ld Lq
此时,同步电机气隙磁场定控制方式下的
矢量图见左下图所示。则有:
ifd
Ma
m fd0 c os'
可见随着负载增加,即内功率角的增 加,为了保持气隙磁链恒定,必须大幅度 的增大励磁电流值。
us
is r
jr s
is id
qm Laqiq
' iq
'
dm
Ladid d轴
r
M afd0i fd
q1Lqiq drqiLqpqi1M af0idfd
A轴
ufdrfd ifd
磁链方程: q d L M qia qf0idf d
f
dLf idf
d
转子励磁磁场定向控制空间矢量图
电磁转矩方程: Tem23npMafd0ifdiq
转子励磁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理论
如果忽略定子电阻压降,此时电机功率因数角 与电机功率角相等,见右图所示。从右图可见,随 着负载增加,即电机功率角的增加,电机的功率因 数角也同样随之增加,因此,在负载较重时,电机 功率因数很低,利用率也低。另外在此种控制方式 下,由于定子电流中无D轴电流存在,电机需要的 端电压将随着电机转速和负载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永磁同步电动机励磁磁场定向控制系统
AC
n*
iq*1
T * iq*1 f (Te*m,n) em
iq1
u~q*1 r1iq1 r (Ldid1 m)
uq*1 abc
ub*1
SPWM
AC 变换器
n
i*
id*1 f (Te*m,n) d1
id1
u~d*1
r1id1 r Lqiq1
3 2n p [M a0 fid fd iq M aD 0 iD d iq d ]
(id 0 时) 注:id≠0时,可以利用磁阻转矩。
同步电机转子励磁磁场定向控制系统的仿真
仿真事例:
1、给定角频率为314rad/s,空载启动到稳态后突加200Nm负载转矩; 2、给定角频率为314rad/s,空载启动再将速度置为零。
msL sis l
如果在控制中,一直保持定子电流
jr s
is id
qm Laqiq
' iq
'
dm
Ladid d轴
r
M afd0i fd
A轴
气隙磁场控制下同步电机矢量图(考虑凸极效应)
矢量与气隙磁链矢量垂直,见右图所示,
此时,电磁转矩方程为:
此时,就由下面关系式成立:
iddqismmscsinoins'
变为T:em2 3npMaf0dif diqktiq
可见电磁转矩与电机定子电流成线性比 例关系,这就是转子励磁磁场定向控制的基 本原理。对应的空间矢量图如右图所示。 此时对应的电机的方程为: 电压方程:
q轴
s
us
is r
jr s
is iq
q Lqiq
d Mafd0ifd
d轴 r
u uq d r rq dii p pq d 1 1
i
m
Ld id
d
Lqiq q d轴
3 2
np[miq
(Ld
Lq)idiq]
机械方程为:TemTl JddrtBmr
a轴
由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转矩可见,保持id不变,控制iq就可以获得与此呈线性关系的电磁转矩, 这就是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励磁磁场定向控制理论。一般情况下,永磁同步电机采用id=0的控 制方式,但在高速运行情况下,需要弱磁,id≠0。
0
rDd iDd
p
Dd
0 rDq iDq p Dq
磁链方程:
d Ldid Ladifd LadiDd
q fd
Lqiq LaqiDq Ladid Lfdifd
LadiDd
Dd Ladid Ladifd LDdiDd
Dq Laqiq LDqiDq
iq*1
iq1
id*1 0
q Lqiq
1
d轴
1
d M i a fd 0 fd
A轴
转子励磁磁场定向控制空间矢量图(忽略定子电阻压降)
同步电机转子励磁磁场定向控制系统
同步电机的电压方程为: n*
u d r1id p d q p
u u
q fd
r1iq r fd
i fd
p q p fd
d
p
n
id1
i*fd
u *fd
i fd
uq*1
ua*1
ud*1
dq/ abc 转换
u* b1 SPWM
u* c1 SVPWM
AC
AC 变换器
abc/ dq 转换
AC
iabc r
AC/DC 变换器
SM
电磁转矩方程:
速度计算
位置传感器
T em 2 3n p(diqq id)2 3n p [M a0 fid fd iq (L d L q)idiq (M aD 0 iD d iq d M aD 0 iD q id q )]
磁电流值。
定子磁场控制下同步电机矢量图(忽略凸极效应)
气隙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理论
q轴
s
Lslis
m
同步电机的气隙磁链定义为:
mdm j qm
us
dmLadid Mafd0ifd qmLaqiq
is r
由于:L dL slL a,d L qL slL aq
L sl 为定子绕组漏电感系数,则有:
电 dq 流坐

控系 下
制的 两 相
方交 流
法控 制
iq*1 iq1
id1 iq1 r
id*1 id1
id1 iq1 r
u~q*1
uq*1
uq*1
r1iq1 r (Ldid1 m)
u~d*1
ud*1
ud*1
r1id1 r Lqiq1
ud(r1Lds)idrLqiq uq(r1Lqs)iqr(Ldidm)
ud r1id pd qp uq r1iqpqdp
磁链方程为:dq
Ldid Lqiq
m
则电压方程可为:
q轴
i r1
u
uq r1iq r d
u,
jr
'
d jq
ud(r1Lds)idrLqiq uq(r1Lqs)iqr(Ldidm)
电磁转矩为:
Tem
3 2
np
(diqqid
)
ud r1id r q
A轴
Ld Lq
定子磁场控制下同步电机矢量图(考虑凸极效应)
q轴
此时,同步电机定子磁场定控制方式下的矢量图
见右下图所示。则有:
us
ifd
s Mafd0 cos
可见随着负载增加,即功率角的增加,为
了保持定子磁链恒定,必须大幅度的增大励
is
s
Ldis
Mafd0ifd s cos
d轴
r
A轴
永磁同步电动机dq轴电流的确定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压方程为: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压限制为:
ud r1id pd qp uq r1iqpqdp
磁链方程为:
d Ldid m q Lqiq
(u d 2 ( Lqu iqq 2 )) 2 (L r 2 [ diL dq ( iq )2 m )2( L d id u 1 m ram x) 22 ] u 1 2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