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3.1《毫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毫米的认识”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毫米的认识”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测量工具介绍:介绍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尺子、卷尺、测距仪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工具的测量范围和精确度。
-长度单位换算表:提供一份长度单位换算表,包括毫米、厘米、米、千米等,方便学生查询和记忆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实际测量活动:设计一些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或者测量自己的身高、步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毫米的知识。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毫米的认识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毫米与生活:提供一系列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图片或实例,展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子产品、日常用品等,帮助学生理解毫米的实际意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将教室内的桌椅排列整齐,为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毫米的概念,知道毫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用毫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的单位,1毫米等于0.1厘米,100毫米等于1分米。
2. 毫米的测量: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注意对齐零刻度线,视线垂直于刻度线。
3. 毫米的计算:进行简单的长度加减乘除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的概念、测量和计算。
2. 教学难点:毫米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毫米的概念、测量和计算方法。
2. 演示法: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
3.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毫米的概念、测量和计算方法。
3. 演示: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在家复习情况。
4. 测量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测量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讲解清晰,语言简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2. 在实践活动环节,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课后要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4. 定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的亮点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在《毫米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探索和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学生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尊重他人,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4.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在《毫米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紧紧围绕上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总结归纳
1.毫米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毫米的概念、毫米与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以及测量和估算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自主探究毫米的认识,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和估算实践活动,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第三单元测量课题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学生以前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在操作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通过用刻度尺测量,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就要寻找新的途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让学生经历观察、比画、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1分硬币、电话卡、公交卡、医保卡等。
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1.谈话导入。
师: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指名学生回答,并比画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师:请说一说你们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
回顾测量的方法,重点强调从0刻度开始测量。
2.课件出示习题。
填上合适的数字。
1米=()厘米100厘米=()米9米=()厘米400厘米=()米5米=()厘米指名学生回答。
3.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1。
师: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发言,并说一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学生会用一定的标准去估计,例如1拃、铅笔的长度或者目测。
师:估得准吗?下面请大家动手用尺子测量,验证自己估的结果。
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4.师: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表示呢?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用厘米和米作单位太大了,应该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
师:这时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师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
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
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一些“好又多、易初莲花、海王星辰”等会员卡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
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
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前小研究、尺子、会员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量一量。
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如果我们要量课室的长我们就要用到“米”作单位,如果要量课本的长我们就要用到“厘米”作单位,那好上次布置小朋友量书本的长度,请小朋友来汇报一下,课本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毫米的概念,知道毫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初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毫米的概念及单位换算。
2. 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
3. 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毫米,会进行单位换算,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
2.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表象,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PPT课件。
2.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米和厘米的认识,引入毫米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毫米的概念,展示1毫米的长度,让学生建立表象。
然后进行单位换算,讲解如何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并强调注意事项。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5. 应用:讲解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毫米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毫米的认识2. 内容:(1)毫米的概念(2)单位换算(3)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4)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补充完整长度单位换算表。
2. 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3. 计算题:计算下列物体的长度,用毫米表示。
4. 应用题: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毫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掌握情况。
2.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
3. 学生对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否有深入了解。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如何改进。
5.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毫米的概念,知道毫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初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复习内容:书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9——12题。
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感性体验。
会确定位置,从而巩固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
2、通过观察、测量、语言描述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复习重点:长度单位的适当选择和方位的确定。
复习难点:能流畅地用语言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
比如辨别东、南、西、北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学的路线,比如物体的测量等。
今天的复习就和这些内容有关。
二、方位复习互动1:书本第101页第8题1、讲述:小华、小军、冬冬、小芳住在同一个城市。
他们的家如图所示。
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2、指一指图中的八个方位。
认清了八个方位,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地方?3、能说说小朋友家与学校的`关系吗?谈话:看来小朋友对方位掌握的不错。
你们能说说其他地方相互间的关系吗?谁来说,说对了,全班小朋友送给他掌声。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个小朋友上学的路线比会说吗?小组里可以先说一说,过会我们全班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路线,全班交流。
:说得真不错。
三、长度单位复习互动2:书本第101页第9题1、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些什么长度单位吗?(1)根据学生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2)我说一个长度单位,你们能很快用手势表示它的长度吗?(3)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学生说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明确了这些长度单位的长度,我们要选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填空了。
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吗?2、出示书本第101页第9题:一块橡皮厚12(),一张方桌高8(),旗杆高9(),一枝钢笔长16()。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毫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长度单位》中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毫米,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会使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毫米的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毫米的概念,学会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难点: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运用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毫米卡尺、课件、练习题。
学具:尺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一个骰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骰子的每一面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学生回答后,我继续提问:“如果我想知道骰子每一面的面积是多少毫米,该怎么做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毫米。
2. 知识讲解(1)我通过课件展示毫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毫米的概念。
(2)我拿出尺子和毫米卡尺,现场演示毫米卡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测量长度。
(3)我讲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3. 实践操作(2)我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展示并提问:“你们测量出来的矩形长度和宽度是多少毫米?与实际画出的长度和宽度是否一致?”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毫米的理解。
4.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道例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5毫米,宽是15毫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我引导学生根据例题,运用毫米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5. 随堂练习我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和指导。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巩固训练 1.写出下面长度是多少毫米。
(27)毫米
(34)毫米 你会量吗?
巩固训练 2.量一量。
(9 )毫米 (23)毫米 (39 )毫米 你会量吗?
巩固训练
3.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元的硬币大约厚1(毫米) 一支新铅笔长约16(厘米) 一块橡皮厚15(毫米) 李强的身高是140(厘米 )。
2厘米=(20)毫米 6厘米=(60)毫米 10毫米=( 1)厘米 70毫米=( 7)厘米
新知探究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身份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 作单位。
新知探究 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我们用的中性笔芯是用毫米作单位的,一般为: 0.35毫米 0.5毫米 0.7毫米。
3
测量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新课引入
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 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我们学过的长度 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过了哪些 单位有米和厘米。 长度单位?
新知探究
数学书的长 大约是……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大约是多少厘米。
宽大约是……
厚大约是……
新知探究
你估得准确吗? 用尺子量量看!
数学书的长 是26厘米。
巩固训练
4.填空。 6厘米=(60)毫米 30毫米=(3 )厘米 8厘米=(80)毫米 57毫米+43毫米=(10 )厘米
趣味数学
同学们,你们好! 我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拿去给智慧爷爷看,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1课时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1课时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1课时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毫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毫米,感受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认知,对米和厘米有较为熟悉的概念。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米和厘米,对毫米的认识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毫米的存在,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毫米的认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毫米,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毫米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毫米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毫米,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毫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活动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制作一张贺卡,引导学生发现贺卡长度不够,需要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
从而引入毫米的认识。
2.探究新知:(1)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实物模型,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并用毫米进行表示。
(3)学生交流讨论,总结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书桌的高度、门的宽度等,引导学生运用毫米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毫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毫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我在这一节课中,主要教授毫米这一长度的单位,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毫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毫米单位的换算。
具体内容包括:毫米的定义,毫米与厘米、米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毫米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毫米的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米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毫米单位进行基本的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知道学生们对于毫米的理解可能会有些困难,所以我将重点放在让他们理解毫米的定义,以及毫米与厘米、米的关系。
同时,我也会重点教授如何使用毫米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毫米尺、厘米尺、米尺等教具,以及一些实际的物品,如针、线等,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毫米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在板书上会写上毫米的定义,毫米与厘米、米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毫米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关键步骤。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算题目,如测量一支笔的长度,计算一张纸的面积等,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我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毫米的概念,以及毫米与厘米、米的关系。
同时,我也会拓展延伸,看看学生们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是我对于《毫米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方案,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真正掌握毫米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毫米的概念:学生们对于毫米的定义和理解可能会有些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示例来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毫米的长度。
2. 毫米与厘米、米的关系:学生们需要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3. 毫米单位的运用: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使用毫米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这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技能。
1. 实物展示: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针、线等,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毫米的长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课件(共13张PPT)
1分硬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身份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1.填一填。
(教材P22 T1)
2 厘米 8 毫米
4 厘米 2 毫米
2.量一量。
(教材P22 T2)
8 毫米
13 毫米
25 毫米
巩固运用
(教材P24 T1)
1.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 判断得正确吗。
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3 测量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
复习导入
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
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
厘米
探究新知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习单 添加文本
长
宽
厚
估计
测量
独立测量填写,然后小组交流。
你们估计的结 果和测量的结 果一样吗?
25毫米
26毫米
21毫米
25毫米
25毫米 21毫米
21毫米 19毫米
19毫米
25毫米
26毫米
21毫米
正方形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支新铅笔长约16( 厘米 )。 一块橡皮厚15( 毫米 )。 李强的身高是140( 厘米 )。
3.
铁钉长( 1 )厘米( 7 )毫米。 提示:注意起点的位置。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 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1厘米=10毫米
我量出的长 是26厘米。
我量出的宽不 到19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 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 用毫米(mm)作单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是关键。
要通过丰富而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形成的表象。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数学日记导入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每天都在坚持写数学小日记,淘气最近也在向我们班的同学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数学小日记。
谁来读一下: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
走进卫生间拿起2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的洗脸、吃早餐。
吃完早餐后我背着书包去学校,来到教室,我拿出语文书,在7厘米高的课桌上认真的早读。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笑,你们在笑什么?学生说出单位出现了错误。
师:那谁能告诉我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师:淘气日记中出现的单位到底该怎么改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分米1、初步认识PPT出示铅笔盒。
师:铅笔盒是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工具,你们知道它的长边和短边分别是多长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和这个铅笔盒一样大小的纸片,同学们估一估它的长边和短边的长?师:你能量一量吗?看看你估计的准不准。
师:这个铅笔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
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
分米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书)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2、认一认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厘米。
(板书)提问:你能用手比画出1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在于同学交流。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说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到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得出:1厘米=10毫米(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的概念,知道毫米是长度的单位,认识毫米的符号。
2. 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表示。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毫米的概念,学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能够准确地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并进行正确的测量。
教学难点:1. 毫米与厘米的换算。
2. 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避免读数错误。
教学准备:1. 尺子。
2. 测量用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长度。
2. 提问:我们用什么单位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呢?学生回答:厘米。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毫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的单位,用符号“mm”表示,1厘米等于10毫米。
2. 展示尺子,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将尺子的起点对齐被测物体的起点,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即可得到物体的长度。
3. 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强调读数时要准确,避免误差。
三、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把尺子和一些测量用的物品。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下测量结果,并用毫米作单位表示。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四、总结与拓展1.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总结毫米的认识和测量方法,强调测量的准确性。
3. 提问:除了毫米和厘米,我们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米、千米等。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用毫米作单位,测量家中的一些物品,如桌子、椅子等,记录下测量结果。
2. 尝试用毫米和厘米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毫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揭题示标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想)但是老师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不过看大家这么可爱,老师可以向你们透露一点儿内幕,这里面的所有宝贝都和今天学的新知识《毫米的认识》有关,(板书课题)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一探究竟吧!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并知道1毫米有多长。
2、能正确使用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3、会说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有)要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那就需要大家认真的自学,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自学指导。
一、自主探究。
自学指导(1)自学课本21面,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2、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3、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毫米作单位?(时间3分钟,比一比,看谁自学的又快又好!)现在开始!好,停!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尺子量出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
大家真会自学!学的这么好,那让我们乘胜追击,请看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自学课本22面,再次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观察尺子,找到1厘米,数一数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几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2、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3、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的概念,知道毫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
2. 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并能够准确地读取毫米刻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的单位,1厘米等于10毫米。
2. 尺子的使用:如何正确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如何读取毫米刻度。
3. 长度的测量:如何测量线段、图形等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的概念,尺子的使用,长度的测量。
2. 教学难点:准确地读取毫米刻度,正确地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教学PPT、黑板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尺子、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长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毫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厘米等于10毫米。
然后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如何读取毫米刻度。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线段、图形等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4. 讲解与讨论: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讲解和讨论,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毫米的认识》2. 板书内容:毫米的概念,尺子的使用方法,长度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毫米为单位,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毫米的概念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但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读取毫米刻度时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同时,对于长度的测量,也需要引导学生注意细节,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1. 分组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通过分组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毫米概念的理解,并学会如何准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这种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讲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分组实践操作的具体步骤:教师应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尺子,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尺子。
毫米的认识 (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毫米是长度单位之一,1厘米=10毫米。
(2) 学会使用毫米尺测量长度。
(3)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度,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之一,1厘米=10毫米。
2. 学会使用毫米尺测量长度。
教学难点:1.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度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毫米尺、直尺、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用毫米尺、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根长度为10厘米的绳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长度。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我们刚才测量的是厘米,那么还有没有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呢?3. 学生回答:毫米。
4. 教师总结:对,毫米是长度单位之一,1厘米=10毫米。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根长度为1厘米的绳子,引导学生用毫米尺测量其长度。
2. 学生操作后,教师提问: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3. 学生回答:1厘米=10毫米。
4. 教师总结:对,1厘米等于10毫米。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绳子,引导学生用毫米尺测量并记录长度。
2. 学生操作后,教师提问:你们测量出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毫米?3.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你们能否将这些长度换算成厘米呢?4. 学生操作后,教师总结:对,我们可以将毫米换算成厘米,方法是将毫米数除以10。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纸,引导学生用毫米尺测量纸的长度和宽度。
2. 学生操作后,教师提问:你们测量出的纸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是多少毫米?3.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你们能否将这些长度换算成厘米呢?4. 学生操作后,教师总结:对,我们可以将毫米换算成厘米,方法是将毫米数除以10。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一、毫米的引入。
1. 为什么要认识毫米。
- 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厘米这个单位有时候不够精确。
例如,测量一张身份证的厚度、一粒米的长度等,用厘米来测量就不太方便,所以我们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2. 生活中的毫米实例。
- 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 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 一些小螺丝、小螺母的厚度也经常用毫米作单位。
二、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 长度单位换算。
- 1厘米 = 10毫米。
可以通过观察直尺来理解,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 例如,3厘米就是3个10毫米,3厘米 = 30毫米;反过来,50毫米里面有5个10毫米,所以50毫米 = 5厘米。
2. 用直尺测量毫米。
- 直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1毫米。
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线,另一端对着刻度几毫米,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毫米。
- 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准0刻度线,要用末端刻度减去起始刻度。
例如,物体一端对准直尺的3厘米刻度,另一端对准5厘米6毫米刻度,那么物体的长度就是5厘米6毫米 - 3厘米 = 2厘米6毫米,换算成毫米就是26毫米(因为2厘米 = 20毫米,20 + 6 = 26毫米)。
三、毫米的实际测量与应用。
1. 测量较短物体。
- 测量像铅笔芯、小蚂蚁的身长等较短物体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先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直尺,将物体一端与直尺的0刻度线对齐,读取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值,精确到毫米。
2. 在画图中的应用。
- 当我们画一些精密的零件图或者设计一些小的手工艺品时,需要精确到毫米来标注尺寸,以确保制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米和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课后作业 1.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2. 妈妈要切一块长3厘米的火腿,每6毫 米切一片,如果一刀切一片,妈妈一共 要切多少刀? 3厘米=30毫米 30÷6−1=4(刀) 答:妈妈一共要切4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五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毫米”的知识?
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1厘米=10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身份证的厚度大 约是1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三 随堂练习 1. 填一填。(教科书第22页做一做1)
2 厘米 8 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测量
第1课时 毫米Βιβλιοθήκη 认识一 情境导入 要仔想细测回量忆一一个下物,体我的们长学度过,了可哪以些
长用度什单么位工?具呢?
尺子。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1米=( 100)厘米 100厘米=( 1 )米 7米=( 700)厘米 300厘米=( 3 )米 5米40厘米=( 54)0 厘米
4 厘米 2 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2. 量一量。
8 毫米
13 毫米
25 毫米
(教科书第22页做一做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
四 培优训练 1. 填一填。
直尺上,“2”到“3”之间的长度是 ( 1 )厘米,它又被分成( 10 )个长度 相同的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 1 ) 毫米,所以1厘米=( 10)毫米。
二 新课探究
(教科书第21页例1)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同学们估得准确吗?用尺子量量看! 我量出的长是26cm。
我量出的宽在18cm到19cm之间。
6小格
数学书的 厚度不到1cm, 怎么办?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 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 米(mm)作单位。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 度是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