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机构运动分析
常用Pij表示构件i 和j 之间的瞬心 (如图所示的P12)
机械原理
第五章 机构运动学分析
第五章 机构运动学分析
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2. 速度瞬心法的机构速度分析
3. 基于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平面机构运动分析
4. 基于解析法的平面机构运动分析
5.1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 1. 机构运动法分析的内容
机构尺寸和原动件运动规律已知时,求转动构件上某பைடு நூலகம் 或移动构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转动构件的角位移、 角速度、角加速度。
先来了解机构运动 分析目的和方法
在机械领域里,时刻要对某构件上某些点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 等进行有效分析,以确定机构的运动空间、工作性能。并为机构的受力分 析奠定基础。
机构运动分析 的三种方法
图解法(形象、直观) 解析法(精度高、效率高) 实验法
了解它们 各自特点
图解法一般分为速度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速度瞬心法能够
十分方便地进行机构速度分析,常用于仅需速度分析的场合。速度瞬心法 作为本讲重点,需要全面掌握其相关概念(如瞬心位置、种类等),以及 常见例题分析。
5.2 速度瞬心及其位置
5.2.1 基本概念
瞬心 ——相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瞬心的种类
绝对瞬心 ——重合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相对瞬心 ——重合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2.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了解已有机构的运动性能,设计新的机械和研究机械动力性能 的必要前提。
1 确定构件运动空间、某点的轨迹,判定是否干涉; 2 为机构受力分析做准备。 3. 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图解法(速度瞬心法、矢量方程图解法);
解析法
实验法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课件
平面机构分类
连杆机构
包括平面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等。
滑块机构
由滑块和导向曲线构成,常见于凸轮机构和双曲面传动。
齿轮机构
通过齿轮传递动力和运动。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概述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是研究机构在作用力下的静力平衡、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通过力分析,可以确定机构的稳定性、传动效率和运动性能。
连杆机构的力分析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PPT课件
本PPT课件详细介绍了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包括机构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力分 析方法。通过丰富的图表和实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机构力学原理。
什么是平面机构
平面机构是指在一个固定的平面内,各构件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的机械系统。 它由连杆、滑块、齿轮等部件组成,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和自动化控制。
通过力平衡方程,求解平面齿轮机构的静力平衡。
通过运动学方程,分析平面齿轮机构的运动特性。
通过动力学方程,研究平面齿轮机构的受力和加 速度。
平面曲柄滑块机构的力分析
静力平衡方程
通过力平衡方程,求解曲柄滑块 机构的静力平衡。
运动学方程
通过运动学方程,分析曲柄滑块 机构的运动特性。
动力学方程
通过动力学方程,研究曲柄滑块 机构的受力和加速度。
静力平衡方程
通过力平衡方程,求解连杆机构 的静力平衡。
运动学方程
通过运动学方程,分析连杆机构 的运动特性。
动力学方程
通过动力学方程,研究连杆机构 的受力和加速度。
平面四杆机构的力分析
1 静力平衡方程
通过力平衡方程,求解平面四杆机构的静力平衡。
2 运动学方程
通过运动学方程,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
3 动力学方程
通过动力学方程,研究平面四杆机构的受力和加速度。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机械原理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是对平面机构进行力学分析和力学设计的过程。
平面机构是平面运动副的组合,由多个刚体构成,通过运动副连接起来的,因此需要进行力学分析来了解各个部件之间的力的传递和影响。
平面机构力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和受力情况,从而确定设计参数和优化设计。
首先,进行平面机构的力分析需要了解机构的运动副类型和特点。
平面机构包括直线副、转动副和滑动副等,而不同类型的运动副对应不同的受力情况。
例如,直线副的受力主要是拉力和压力,转动副的受力主要是转轴上的扭矩和轴承力,滑动副的受力主要是摩擦力和压力等。
其次,需要确定机构的约束和自由度,以及受力分析的基准点和坐标系。
约束是机构中连接各部件的运动约束,包括固定约束和运动约束;自由度是机构允许的运动自由度,通过自由度的分析可以了解机构的运动特性。
基准点和坐标系的选择是为了方便受力分析和结果的表示。
接下来,通过自由度分析和约束条件,可以得到机构中各个部件之间的受力关系。
根据受力分析的原理,可以采用静平衡条件、动力学方程或功率分析等方法来计算各个部件的受力情况。
静平衡条件可以用来计算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动力学方程可以用来计算部件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功率分析可以用来计算部件之间的能量传递和能量转换情况。
最后,通过力分析的结果可以进行力学设计和性能评估。
根据受力情况,可以确定各个部件的尺寸、材料和结构形式,以满足所要求的工作条件。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得到的各个部件的受力情况,来评估机构的运动稳定性和工作性能,从而进行优化设计和改进。
总的来说,机械原理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是对平面机构进行力学分析和力学设计的过程。
通过力分析可以了解机构中各个部件之间的力的传递和影响,为机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基础。
力分析需要了解机构的运动副类型和特点,确定约束和自由度,选择基准点和坐标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受力分析,最后进行力学设计和性能评估。
第五章机构的组成及平面连杆机构
2
1
4
3
5
E
F
未去掉虚约束时
2 1
3
E 5
F 4
F3n2pLpH34260 ?
附加的构件5和其两端的转动副E、F提供的自由度
F3122 1 即引入了一个约束,但这个约束对机构的运动不起实际 约束作用,为虚约束。去掉虚约束后
F3n2pLpH33241
⑶ 联接构件与被联接构件上联接点的轨迹重合
B2
E
C
第五章 机构的组成及平面连杆
机构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自由度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平面连杆机构曲面存在的条件 急回特性 死点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三心定理及应用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组成机构的所有构件都在一个或几个相 互平行平面中运动的机构称平面机构,否 则称空间机构。工程中常见的机构一般都 是平面机构。
31
2
4
1 2
3
1
2 3
两个转动副
4
两个转动副
两个转动副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4)
构件2、3、4在铰链 C处构成复合铰链, 组成两个同轴回转副 而不是一个回转副, 所以,总的回转副数 是PL=7,而不是PL=6,
F 35 27 0 1
(2) 局部自由度
定义:
不影响整个机构运动的局部独立运动。 对整个机构其他构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
D4 E
B3
1
2
5 F
6
7 G
8 K 9
A C
H
I
局部自由度
D4 E
B3
1
2
5 F
6
7 G
A C
H
I
复合铰链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机构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中,其主要功能是将输入力或运动转化为需要的输出力或运动。
在进行力学设计时,了解和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布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平面机构的力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平面机构可以通过静力学方法进行力分析。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静止或平衡的力学学科,可以用来分析静态平面机构中各个零件的力。
在进行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合力和力矩:平面机构中各个零件受到的力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合力和合力矩。
合力是所有力的矢量和,而合力矩是所有力矩的矢量和。
通过计算合力和合力矩,可以判断机构是否平衡,以及零件上的受力情况。
2.内力:内力是作用在零件内部的力,由于平均剪应力和平均正应力引起。
在平面机构中,内力可以通过应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求解。
通过分析内力,可以判断零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3.杆件受力:平面机构中的杆件是承受力的主要部分,因此对于杆件的受力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可以通过静力平衡方程和力矩平衡方程来计算杆件上的受力。
根据受力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杆件材料和尺寸。
4.关节受力:平面机构中的关节是连接零件的部分,受到的力会传递到相邻的零件上。
通过分析关节受力,可以确定关节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进行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时,可以使用手动计算方法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手动计算方法需要进行力学方程的推导和计算,需要较高的数学和力学知识。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通过输入机构的几何参数和力参数,自动进行力分析和力矩分析,快速得到各个零件的受力情况。
总之,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静力学方法进行。
在进行力分析时,需要考虑合力和力矩、内力、杆件受力和关节受力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力分析,可以为机构的设计提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力分析与机械的效率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
P R Q 0 P Qtg( )
二、移动副中的摩擦(续)
2)求保持滑块1沿斜面2等速下滑所需的水平力 P’
(反行程)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 P' R Q 0
P Qtg( )
注意
▪ 当滑块1下滑时,Q为驱动力,P’为阻抗力,其作用为
阻止滑块1 加速下滑。
一、研究摩擦的目的(续 ) 2. 摩擦的有用的方面:
有不少机器,是利用摩擦来工作的。如带传动、摩擦 离合器和制动器等。
二、移动副中的摩擦-2
1. 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F21=f N21 ❖当外载一定时,运动副两元素间法向反力 的大小与运动副两元素的几何形状有关:
1)两构件沿单一平面接触
N21= -Q
:
✓可以用总惯性力PI’来代替PI和MI ,PI’ = PI,作用线由
质心S 偏移 lh
lh
MI PI
二、质量代换法
1. 质量代换法 按一定条件,把构件的质量假想地用集中于某几个选
定的点上的集中质量来代替的方法。 2. 代换点和代换质量 ❖代换点:上述的选定点。 ❖代换质量:集中于代换点上的假想质量。
❖ 螺旋副可以化为斜面机构进行力分析。
三、螺旋副中的摩擦(续)
2)拧紧和放松力矩 ❖拧紧:螺母在力矩M作用下 逆着Q力等速向上运动,相 当于在滑块2上加一水平力P,使滑块2 沿着斜面等速向上 滑动。
P Qtg( ) M P d 2 d 2 Qtg( )
22
❖ 放松:螺母顺着Q力的方向 等速向下运动,相当于滑块 2 沿着斜面等速向下滑。
dF= fdN= f p ds
dM f dF fdN fpds
M f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效率和自锁第三讲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效率和自锁平面机构的力分析知识点: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1.驱动力:定义:驱使机械运动的力特征:该力与其作用点速度的方向相同或成锐角,其所作的功为正功,称为驱动功或输入功。
来源:原动机加在机械上的力2.阻抗力:定义:阻止机械产生运动的力称为阻抗力特征:该力与其作用点速度的方向相反或成钝角,其所作的功为负功,称为阻抗功。
分类:生产阻力(有效阻力):有效功(输出功)有害阻力:非生产阻力:损失功二、构件惯性力的确定(考的较少)1、一般力学方法(1) 作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对于作平面复合运动且具有平行于运动平面的对称面的构件(如连杆2),其惯性力系可简化为一个加在质心S2 上的惯性力F I2和一个惯性力偶矩M I2, 即F I2 = -m2a S2 , M I2 = -J S2α2也可将其再简化为一个大小等于F I2,而作用线偏离质心S2一距离l h2的总惯性力F′I2,l h2 = M I2/ F I2F′I2对质心S2之矩的方向应与α2的方向相反。
(2) 作平面移动的构件如滑块3,当其作变速移动时,仅有一个加在质心S3上的惯性力F13=-m3a S3。
(3) 绕定轴转动的构件如曲柄1,若其轴线不通过质心,当构件为变速转动时,其上作用有惯性力F I1=-m1a S1及惯性力偶矩M I1=-J S1α1,或简化为一个总惯性力F′I1;如果回转轴线通过构件质心,则只有惯性力偶矩M I1=-JS1α1。
2、质量代换法(记住定义和条件)1.基本定义:(1)质量代换法:按一定条件将构件质量假想地用集中于若干个选定点上的集中质量来代替的方法叫质量代换法。
(2)代换点:选定的点称为代换点。
(3)代换质量:假想集中于代换点上的集中质量叫代换质量。
2.应满足条件(1)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
(2)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
(3)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的转动惯量不变。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机械的摩擦与效率_真题-无答案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机械的摩擦与效率(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1.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按作用在机械系统的内外分为______和______。
2. 作用在机械上的功按对机械运动产生的作用分为______和______。
3. 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时,把______视为一般外力加在机构构件上,解题的方法、步骤与静力分析完全一样。
4. 用速度多边形杠杆法可以直接求出作用在任意构件上的未知平衡力(平衡力矩),此方法的依据是______原理。
5. 运动链的静定条件为______,______。
6. 矩形螺纹和梯形螺纹用于______,而三角形(普通)螺纹用于______。
7. 机构效率等于______功与______功之比,它反映了______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程度。
8. 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______,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______,螺旋副的自锁条件是______。
9. 从效率的观点来看,机械的自锁条件是______;对于反行程自锁的机构,其正行程的机械效率一般小于______。
10. 槽面摩擦力比平面摩擦力大是因为______。
11.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机械发生自锁的实质是______。
二、选择题1. 传动用丝杠的螺纹牙形选择______。
A.三角形牙 B.矩形牙 C.三角形牙和矩形牙均可2. 单运动副机械自锁的原因是驱动力______摩擦锥(圆)。
A.切于 B.交于 C.分离3. 如果作用在轴颈上的外力加大,那么轴颈上摩擦圆__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大或不变4. 机械出现自锁是由于______。
A.机械效率小于零B.驱动力太小 C.阻力太大 D.约束反力太大5. 两运动副的材料一定时,当量摩擦因数取决于______。
A.运动副元素的几何形状 B.运动副元素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大小 C.运动副元素间作用力的大小 D.运动副元素间温差的大小6. 机械中采用环形支承的原因是______。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驱动力----驱动机械运动的力 阻抗力----阻止机械运动的力 有效阻力(工作阻力)----有效功,(输出功) 有害阻力(摩擦力、介质阻力),----损失功 2、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①确定运动副中的反力(大小和性质)
②确定机械上的平衡力(或平衡力偶),(即确定驱动力) 步骤:①求出各构件的惯性力和力偶,视为外加的力
惯性力及惯性力偶为:
FI 2 m2 as2
M I 2 J s2 2 可简化为作用于偏离质心S2 ,距离为lh2 的一个惯性力:
偏距
F I2
'
FI 2
注意:对lh质2 心 SM2 之I 2矩/ F方I 向2 应与α2 方向相反。
(2)作平面移动的构件------滑块3 ,质心S3
惯性力:
FI 3 m3as3
(2) 轴端摩擦 轴端-----轴用以承受轴向力的部分
两种情况: 新轴端,p = 常数, 则:
跑合轴端:pρ= 常数 , 则:
Mf
2 3
fG(R3 r 3 ) /(R2
r2)
Mf
2 3
fG(R3 r 3 ) /(R2
r2)
例1. 图例13-1所示为一凸轮-杠杆机构,原动件凸轮1 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杠杆2提起重量为Q=300N的重物。
已知转动副A和C处的摩擦圆半径ρ=10mm, 高副接触点
B处的摩擦角=20°。试用图解法求出提起重物Q时,应 在凸轮1施加的力偶矩M1的大小和方向。
当α >φ , F,>0, 滑块下
滑的阻抗力;
当α <φ , F,<0, 方向与图 示方向相反, 滑块下滑的驱动 力;
需水平驱动力F,:F,=G tan (α - φ)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PPT课件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化的参数 ,如结构尺寸、材料属性等。
建立目标函数
根据设计要求,建立性能指标 与设计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确定约束条件
根据实际需求和限制条件,确 定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和限制 条件。
求解最优解
采用适当的优化算法,求解目 标函数的最优解。
优化设计的实例
平面连杆机构优化设计
通过优化设计,减小连杆机构的尺寸 和重量,提高机构的运动性能和稳定 性。
通过求解动态平衡方程,得到机构在运动 过程中的力和力矩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 机构的动态性能。
动态力分析的实例
01
以平面连杆机构为例,对其在不 同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动 态力分析,包括曲柄摇杆机构、 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等。
02
分析不同机构在不同运动状态下 的受力特点和规律,为机构的优 化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02 平面机构的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静力分析
在机构运动过程中,对机 构进行受力分析,研究机 构在平衡状态下各构件的 受力情况。
平衡状态
机构在力的作用下,各构 件的相对位置不再发生变 化构受力时,需要 明确力的作用点及方向, 以便正确计算和分析受力 情况。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平面机构的静力分析 • 平面机构的动态力分析 • 平面机构的力矩分析 • 平面机构力分析的优化设计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平面机构力分析的意义
1 2 3
确定机构受力情况,优化设计
通过力分析,可以确定机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 情况,为机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提高机构性能 和稳定性。
平面五杆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分析
Abstract : The kinem atic and dyna m ic characteristics of a planar five- bar m echan ism are analyzed . Equa t io ns of positive k in e m atic and inverse k in e m atic are deduced . K ane dynam ic equations are introduced to ana ly ze the dyna m ic characterist ics of a planar f iv e- bar m echanism. T he resu lts show that the inertia forces are th e m ain facto r to affect the perfo r m ance o f a five- bar m echan ism. K ey w ord s : planar five bar m echanism; kinem at ics; dynam ics 平面铰链五杆机构 ( 简称五杆机构 ) 中主动 杆与运动输出点间的位置、 速度及加速度关系是 机构运动学仿真的基础 , 也是机械结构设计和 实现控制的基础 .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和作用 力之间的关系, 也是五杆机构研究的一个重要分 支
摘
要 : 对平面五杆机构的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 . 推导了五杆机构的运动 学正解和运动学逆 解
方程 . 借助 K ane动力学分析方程 , 对五杆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 分析结果表明惯性力对机构的影响很大. 关键词 : 平面五杆机构 ; 运动 学 ; 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 TH 11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367- 6234( 2007) 06- 0940- 04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传动条件
曲柄摇杆机构、齿轮传动机构
存储条件
转动机构、滑动机构
力的基本概念
1 力的作用点
力作用的位置或接触点。
2 力的方向
力作用的方向或施力线。
3 力的大小
力作用的大小或强弱。
平面机构的受力分析
1
受力分析
2
根据力的分解结果,分析各构件的受力情况。
3
力的分解
将力分解为平行于连接构件的分力和垂直于 连接构件的分力。
交叉槽的弯曲影响
交叉槽是指曲柄和滑块之间存在的交叉形状,它会导致机构的弯曲失效和运 动不稳定。
非正交曲柄机构的分析
1 自由度分析
根据曲柄滑块机构的结构,确定其自由度以及运动学约束。
2 力分析
通过力的平衡分析,确定机构各处的力大小和方向。
3 运动模拟
使用模拟软件或物理实验,验证机构设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摆线和椭圆曲柄机构的分析
摆线曲柄机构
利用摆线曲线的特性,实现更平稳的运动传动。
椭圆曲柄机构
利用椭圆曲线的特性,实现更精确的运动传动。
内嵌框架的应用
机构设计
通过内嵌框架的布局,实现机构零 件的紧凑排列和高效传动。
机器人技术
内嵌框架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提 高了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汽车工程
通过内嵌框架的结构布局,实现汽 车发动机和悬挂系统的高性能和节 能效果。
力的平衡
通过分析和计算,判断平面机构是否处于力 的平衡状态。
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自由度是指机构中独立变量的个数,它决定了机构的运动和约束情况。
平面机构的结构形式
齿轮传动
通过齿轮的啮合来实现转动传动功 能。
机械原理-第02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平面连杆机构的力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将构件的质量假想地集中在某几个预定的点上,使其产生的 力学效应保持不变,这种方法称为质量代换法,假想的质量称 为代换质量,预定点称为代换点。
(1) 质量代换的等效条件
m1 s
m2
n
a. 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Σi=m1 i= m
n
b. 代换前后构件的总质心位置不变;
Σi=m1 i xi = 0
n
Σi=m1 i yi = 0
n
c. 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不变。 Σi=m1 i ( x2i + y2i ) = 0
质量代换法主要用于绕不通过质心轴转动的构件或平面复杂运 动构件的惯性力(力偶矩)计算。
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
10
§2-5 平面连杆机构的力分析
a. 动代换。同时满足上述三 个代换条件的质量代换。对 连杆有:
机构力分析常用方法:图解法和解析法。
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
6
§2-5 平面连杆机构的力分析
WHUT
二、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一般力学法和质量代换法。
1、一般力学法
h s Mi
由理论力学知:惯性力可以最终简化为一个加 Pi′
Pi
于构件质心S处的惯性力Pi和一个惯性力矩Mi,
即:
Pi = -mas
Mi = - Jsε
结论:
(1) 摩擦角与摩擦系数一一对应, j = arctgf;
(2) 总支反力永远与运动方向成90°+ j 角。
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
14
§2-5 平面连杆机构的力分析
WHUT
(2) 楔形面摩擦
θ
θ
以滑块作为受力
体,有
1
机械设计之平面机构力分析
机械设计之平面机构力分析引言在机械设计领域中,平面机构力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的目标是评估平面机构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和扭矩。
通过力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机械设计中所使用的零件的尺寸和材料,从而确保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平面机构力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力分析的基础知识力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基础知识:1.力和扭矩:在力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机械系统所受到的力和扭矩。
力是描述一个物体受到的外部作用的物理量,而扭矩则描述一个物体受到的力矩。
力可以分为平行和垂直力,而扭矩通常表示为力乘以力臂的乘积。
2.受力分析:在力分析中,我们需要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机械系统各个部分所受到的力和扭矩。
受力分析可以通过解析几何或使用力图进行。
3.力的合成和分解:在力分析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和分解可以简化力分析的过程。
力分析的方法进行平面机构力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平衡法:平衡法是一种常用的力分析方法,它基于平衡条件。
通过分析机构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解算出机构中各个部分所受到的力和扭矩。
2.虚功原理:虚功原理是一种能量守恒原理,它可以用于力分析。
通过应用虚功原理,可以计算机构中各个零件所施加的力和扭矩。
虚功原理的应用可以简化力分析的过程。
3.静力学分析:静力学分析是一种基于力的平衡条件的方法,它可以用于分析机械系统的力和扭矩。
通过静力学分析,可以计算出机构中各部分所受到的力和扭矩,并确定机械系统的平衡状态。
4.有限元方法:有限元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力分析方法,它基于分析物体的离散化模型。
通过将物体分解为有限数量的小元素,可以进行力分析。
有限元方法在力分析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力学问题。
实例应用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平面机构力分析的应用。
力分析实例力分析实例如图所示,这是一个平面机构,由一个齿轮和一个连杆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惯性力( 由于构件的变速运动而产生的。 惯性力(矩):由于构件的变速运动而产生的。当构件加速运 由于构件的变速运动而产生的 动时,是阻力( );当构件减速运动时 是驱动力(矩 。 当构件减速运动时, 动时,是阻力(矩);当构件减速运动时,是驱动力 矩)。
1.给定力 .
外加力
驱动力 和驱动力矩 阻力和阻力矩
输入功
工作阻力( 工作阻力(矩) 输出功或有益功 有害阻力( 有害阻力(矩) 损失功
法向反力
2.约束反力 .
切向反力, 切向反力 即摩擦力
约束反力对机构而言是内力,对构件而言是外力。 约束反力对机构而言是内力,对构件而言是外力。 单独由惯性力( 单独由惯性力(矩)引起的约束反力称为附加动压力。 引起的约束反力称为附加动压力。 附加动压力
主要内容
解析法作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步骤 解析法作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铰链四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数学模型 铰链四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框图设计 铰链四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编程注意事项
不考虑摩擦时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解析法作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步骤
1. 将所有的外力、外力矩(包括惯性力和惯性力矩以及待求的平衡力 将所有的外力、外力矩( 和平衡力矩)加到机构的相应构件上; 和平衡力矩)加到机构的相应构件上; 2. 将各构件逐一从机构中分离并写出一系列平衡方程式; 将各构件逐一从机构中分离并写出一系列平衡方程式; 3. 通过联立求解这些平衡方程式,求出各运动副中的约束反力和需加 通过联立求解这些平衡方程式, 于机构上的平衡力或平衡力矩。 于机构上的平衡力或平衡力矩。 一般情况下,可把这些平衡方程式归纳为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可把这些平衡方程式归纳为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 可用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利用电子计算机解这些方程组算出所求的各 力和力矩。 力和力矩。
不考虑摩擦时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铰链四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数学模型
l • 1.已知:AB 、 l AD 、 CD 、和 l BC ; 已知: 已知 l l AS 1 、l BS 2 、 l 、和 l ; CS 3 DS 3 m1 、m 2 和 m3 ; J S1 、 S 2 和 J S 3 ; J ϕ1 、ϕ 2 和 ϕ ; 3 α 1 、α 2 和 α 3 ; a S 1x 、 S1 y 、a S 2 x 、a S 2 y 、 a S 3 x a
距
• 2.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 F I 3 = − m3 a 3 因角加速度α为零 为零, 如图示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滑块3, 因角加速度 为零,故只可能有惯性力 , 如图示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滑块 , 若其质量为m 加速度为a 若其质量为 3、加速度为 3,则其惯性力 若加速度也为零,则惯性力也为零。 若加速度也为零,则惯性力也为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不考虑摩擦时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和平衡力矩的直接解析确定 机械的效率和运动副中的摩擦及自锁
第一节 概述
• 学习要求
本节要求了解机构力分析的任务、 本节要求了解机构力分析的任务、原理和方法
• 主要内容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 机构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机构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学习要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熟悉作用在机械上的各力的名称及其概念, 熟悉作用在机械上的各力的名称及其概念,掌握作转 动、移动和一般平面运动的构件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的确定 方法。 方法。
主要内容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构件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的确定; 构件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的确定; 本节例题。 本节例题。
概述
机构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 1. 机构力分析的原理 根据达伦伯尔原理, 根据达伦伯尔原理,将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看作外力加在相应的 构件上,动态的机构就可以被看作处于静力平衡状态 动态的机构就可以被看作处于静力平衡状态, 构件上 动态的机构就可以被看作处于静力平衡状态,从而用静 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称为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法 动态静力分析法。 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称为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法。 • 2. 机构力分析的方法 (1) 图解法 形象、直观;但精度低,不便于进行机构在一个 图解法: 形象、直观;但精度低, 运动循环中的力分析。 运动循环中的力分析。 (2) 解析法 不但精度高,而且便于进行机构在一个运动循环 解析法: 不但精度高, 中的力分析,便于画出运动线图;但直观性差。 中的力分析,便于画出运动线图;但直观性差。这里只介绍后 者。
不考虑摩擦时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解析法作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1. 运动副中的约束反力 因它们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常用 i k表 运动副中的约束反力: 因它们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常用F 示构件i对构件 的作用力, 对构件k的作用力 表示构件k对构件 的作用力。 对构件i的作用力 示构件 对构件 的作用力, Fk i表示构件 对构件 的作用力。为 了减少未知量的数目,常将F 表示为一般可先将F 了减少未知量的数目,常将 k i表示为 Fi k,一般可先将 i k设为 如求出的力为负,则表示实际力的方向与所设方向相反; 正,如求出的力为负,则表示实际力的方向与所设方向相反;反 若为正,则表示二者的方向相同。 之,若为正,则表示二者的方向相同。 2. 力矩:一般设逆时针方向为正,顺时针方向为负 。若已知力或 力矩:一般设逆时针方向为正, 其分量的方向与所设坐标轴的正向相反,则用负值代入;否则, 其分量的方向与所设坐标轴的正向相反,则用负值代入;否则, 用正值代入。已知力矩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用正值代入;否 用正值代入。已知力矩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用正值代入; 用负值代入。 则,用负值代入。
•
M I 2 = − J S 2α 2 (5-2)
若角加速度α 若角加速度 2=0 而惯性力为离心惯性力。 则 M I 2 = 0 ,而惯性力为离心惯性力。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本节例题
常数, 常数 • 已知: lAB=0.1, lBC=0.33, n1=1500r/min=常数 已知: G3=21N, G2=25N JS2=0.0425kg/m2, • lBS2=lBC/3 aC=1800m/s2 α2=5000rad/s2(逆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aS2=2122.5m/s2,
构件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的确定
•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 1.作一般平面运动且具有平行于运动平面的对称面的构件 .
构件2作一般平面运动 构件 作一般平面运动; 作一般平面运动 S2— 质心 as2—质心加速度 质心; 质心加速度; 质心加速度 Js2—转动惯量,α2—角加速度 转动惯量, 角加速度; 转动惯量 角加速度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 3.绕通过质心轴转动的构件 .
• 因质心的加速度 s=0,故只可能有惯性力偶。 因质心的加速度a ,故只可能有惯性力偶。 如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曲柄1; 如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曲柄 ; M I 1 = − J S1α 1 • 是角加速度, 上式中 α1 是角加速度,Js1 是过质心轴的转动惯 量,若α1 =0,则MI1=0。 , 。
M I 2 = J S 2α 2 = 0.0425 × 5000 = 212.5
(N )
( m) l h 2 = M I 2 / FI 2 = 0.0393
( Nm)
第三节 不考虑摩擦时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学习要求
掌握不考虑摩擦时平面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解析法 和平衡力及平 衡力矩的直接解析确定法。二者包括建立数学模型、 衡力矩的直接解析确定法。二者包括建立数学模型、编制框图和程 序以及上计算机调试通过得出正确结果。尤其要注意编程注意事项。 序以及上计算机调试通过得出正确结果。尤其要注意编程注意事项。
• •
FI 2 = − m 2 a S 2
M I 2 = − J S 2α 2
其惯性力系可简化为一个通过质心 的惯性力F 和一个惯性力偶M 的惯性力 I2和一个惯性力偶 I2 ;
m2是 构件2的质量,负号表示FI2的方向与as2 的方向 构件 的质量,负号表示 的方向与 的质量 相反以及M 的方向与α 的方向相反。 相反以及 I2的方向与 2 的方向相反。 通常可将F 通常可将 I2和MI2合成一个总惯性力 FI′2 FI′与FI2间的 , 2 h2 = M I 2 / FI 2 离
求:活塞的惯性力以及连杆的总惯性力。 活塞的惯性力以及连杆的总惯性力。 • 解: F 活塞3: 活塞 : I 3 = m3aC = aC G3 / g = 1800 × 21 / 9.81 = 3853.2 ( N ) 连杆2: F 连杆 : I 2 = m 2 a S 2 = a S 2 G 2 / g = 2122.5 × 25 / 9.81 = 5409 ( N ) 总惯性力: 总惯性力: FI′2 = FI 2 = 5409
aS 3 y 和 M r
• 2.求:各运动副中的约束反力; 求 应加在原动件1上的平衡力矩 应加在原动件 上的平衡力矩Mb 上的平衡力矩 为了后面计算方便,先求出构件 上的 为了后面计算方便,先求出构件3上的 β 角。设 2 2 2 T = (lCD + l DS 3 − lCS 3 ) /(2lCD l DS 3 ) = cos β (5-4) 则
第五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内容简介
1.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确定各运动副中的约束反力和平衡力(或平衡力矩) 确定各运动副中的约束反力和平衡力(或平衡力矩); 动态静力分析法中的解析法; 动态静力分析法中的解析法; 平衡力和平衡力矩的概念及其直接解析确定法; 平衡力和平衡力矩的概念及其直接解析确定法;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2.运动副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及自锁 运动副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及自锁: 运动副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及自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