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什么是哲学

(1)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

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①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方法论:是指在世界观的指导下,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②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在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上,必须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A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B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④两者的联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它们从本质上看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①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总结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注意: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上,我们应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A.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B.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提示:世界分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三大领域,人类的知识就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三大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两方面内容:

①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谁是第一性、谁决定谁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其中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是不可知论的代表。)

2.哲学领域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A.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根本上看是正确的,但并非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科学的。)

B.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的观点本质上是错误的,但是唯心主义并非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A,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本原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本原是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原是物质。

B.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本原是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②客观唯心主义:本原是客观精神(上帝、神明、理念、绝对精神等)。

3.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但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4.辩证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物质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3)注意:

①物质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之间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③不能说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④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生可灭的,是暂时的;而物质是不灭的,永恒的。

2.世界的物质性表现为:

(1)自然界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③因此,要反对上帝创世说。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从存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也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有其固有的规律。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运动

(1)含义: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即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我们要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也要反对脱离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

(3)特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4.静止

(1)两方面含义: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③注意: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2)特点: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我们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提示:相对主义就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

5.规律

(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特点: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表现为: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表现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运动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A.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注意: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