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1)
社会学名词解释(共5篇)
![社会学名词解释(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6db62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4.png)
社会学名词解释(共5篇)第一篇:社会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文化:文化或者文明,指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的所掌握和所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习惯。
2、社会互动: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它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
3、社会分层: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成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4、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以及其活动区域,社区要占有一定的地域、社区的存在也离不开一定的人群、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
5、社会控制: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性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以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对着会越轨者施加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6、社会建设:一项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主要是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实现社会和谐与永续发展。
论述题:1.费孝通生平简介,学术贡献,书《江村经济》费孝通:汉族,江苏吴江人。
生于1910.11.2逝世时间2005.4.24享年95岁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工业化新模式、小城镇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圈(带)模式。
他写的《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是欧洲一些学院的学生的必读参考书。
《社会学》名词解释(1)
![《社会学》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125e54a2770bf78a652954d6.png)
是融洽,还是对立)、利益关系(是平等,还是不平等;权力分配的格局如何)、地位关系(是一致,还
是冲突,以及冲突的程度如何)等。
13. 频度 :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寡。它会影响人际关系的深浅和好坏。
14. 合作 :是指社会互动中, 人与人、 群体与群体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
3. 先赋角色 :又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4. 自致角色 :又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主要指通过个人的活动和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5. 自觉角色 :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周围的人
均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周围的观
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它所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
律。
3. 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一词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赫伯特・
H・海曼在 1942 提出。“参照群体”是指个
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个体通常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的
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
4. 拟剧论 :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 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2. 初始社会化 :发生于幼年和童年时期,是文化学习的集中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学习了语言和基本的
行为模式,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社会化机构是家庭。
3. 预期社会化 :是一种指向未来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要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
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预期社会化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会化是按照社会的规范标准来培养社会成员的重要手段。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ac056c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3.png)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涉及社会机构、社会政治运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革等概念,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社会学名词解释
1)会机构:社会机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指社会组织和集体行动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的结构实体,如宗教、商业、政府和教育结构。
2)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情景的重要特征,指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中可以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文化价值观、关系网络、社会规范等等。
3)会政治运动:社会政治运动是指社会可以在有权威结构的支持下对社会规范进行改变。
它可以用于改变社会中某些社会机构或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提出要求,促进社会变革,改变社会中不公或不均等的现象。
4)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社会现象的组织形式,它包括家庭、宗教、学校、政治组织、工会、慈善机构、文化组织等。
社会组织构成了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它们也构成了社会形态。
5)会变革: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系统本身发生变化的过程,它可以是一种文化变革、政治变革、社会制度变革、社会规范变革等。
它的变化可以是量变、也可以是质变。
以上是对社会学名词的解释。
社会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想。
它通过研究社会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旨在分析和探究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脉络,以期依据科学的观点和原则来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社会学研究中,可以采用实证研究和全球视角的方法对现象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不同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以更好地掌握社会变迁规律。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想。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7d9d99c49649b6648d747ad.png)
社会学名词解释社会学名词解释1 、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 、群学:清朝末年,西方社会学说被介绍到中国来有两种名称,一曰群学、一曰社会学。
谭嗣同于1896 年著《仁学》一书中就提出社会学。
章太炎于1902 年翻译出版日本岸本武太著《社会学》,中文书名也定为《社会学》。
但为什么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却称为“群学”,而不称为“社会学”?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情况,倡言群学是适应了时代潮流,能够起到鼓励中国人救亡图存、团结御敌的功效,对国家、社会的进步更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严复在其《原强》一文中说,为什么称斯宾塞的书(指《群学肄言》)为“群学”,“就荀卿言人之贵于禽兽者,以能群也,故曰群学”。
3 、结构功能主义:是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为代表的理论派别提出的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它认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平衡状态,各部分之间互相协调。
社会有自我调节功能,当它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时,各部分会相互适应,使社会系统达到新的平衡。
本世纪40 至50 年代该理论在美国有重要影响。
4 、冲突理论:使20 世纪50 年代形成的以反对结构功能学派为特点的社会学流派。
该理论流派不同意结构功能学派用均衡来解释社会现象,而强调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性,并以此来解释社会变迁。
它认为现实社会中冲突不可避免,冲突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社会现实是冲突与和谐的循环过程。
5 、符号互动理论:是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过程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是借助于符号这种工具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而其效果有赖于对所有工具——符号的理解,因此,互动实际上是角色互动、符号的互动。
交换理论:是研究人的外显的社会交往活动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交换活动,这既包括物质交换也包括非物质的交换。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1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6dc6ec9a51e79b89680226b6.png)
45. 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状态,即(不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的状态)。
46. 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是(罗马俱乐部)
47. 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第可以分为(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
48. 从家庭结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
8. 社会失范论从(社会结构)失调,人们失去可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角度解释越轨行为。
9.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10. 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11. 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37. 我国面临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两个方面
38. 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有(政治原因)、人口惯性、(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39.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农村救灾)、“五保”制度、(合作医疗)、扶贫
40. 我国乡村建设运动实践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漱溟
21. 社会保障是面向全社会的,但其直接对象是正常的物质生活方面遇到(重大威胁)的社会成员
22. 社会均衡论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和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
23. 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
24. 社区一词由德国学社会学家(滕尼斯)最先使用用的。
二、填空题:
1.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是从(孔德 )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2. 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f73f8b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d.png)
社会学名词解释外在于个体的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作为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一是地理环境、人口、交通、住房等物质性的社会事实;二是宗教、道德、法律、风俗等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另一个特性是它们对个体施加某种强制性力量社会事实难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不能被直接观察。
所以必须通过分析它们的效果,或者考虑它们的表达方式,诸如法律、宗教文本或书面的行为准则等,看其中蕴含的努力,才能间接地揭示社会事实的特性2.社会学想象力:认识到个人活动与广阔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心智素质――区别“局部环境中的个人困挠”与“社会结构中的公众问题”——看待问题的视角一般人不具有一种基本的心智素质以掌握个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掌握事件和历史的相互作用以及自我和世界的相互作用……这种特有的心智素质可以被称为社会学的想象力3.社会性别:指男性和女性之间在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性别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概念的社会建构相关。
它并不一定是一个人生物性别的直接产物我们通常所说的性别就是社会性别,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生理性别指的是男性和女性身体之间的生物性差异4.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无助的婴儿逐渐按变成一个有自我意识、有认知能力的人,并熟悉掌握她或他生于其中的文化的习俗。
(吉登斯)社会化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转化成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狭义社会化——人接受社会文化并被社会认可的过程广义社会化——个人学习社会角色、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人格的整个一生。
5.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一级社会化):指儿童在进入成人前,为承担正式的社会角色做准备时期的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交际语言、社会规范、内化文化与角色、形成个性人格和完美的自我等。
6.再社会化:使个人改变以前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建立起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与行为的过程――主动与被动7.社会互动: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进行沟通、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共同行动的过程。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810d6ef551810a6f5248621.png)
自发机制:依据一定的规律自然地历史的形成的社会运行机制。
人为机制:人类依据一定的社会目标,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而有意识的建立起来的社会运行机制。
安全阀机制:在研究社会冲突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他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适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整合:是社会学术语,指将无数个人统一起来。
形成一股合力,对抗社会中中矛盾,冲突和对抗。
并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护社会统一的局面。
导向:社会有一套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么的思想、行为的方向。
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社会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传递性:指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
社会分层:依据一定社会意义的属性。
一个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化: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成为承担单一功能的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
水平分化:指依据某种社会属性和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工人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状况,互动影响力大体相同。
垂直分化:…存在高低差别,大体不同。
人口增长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净增长人口数与年初人口总数之比。
偶遇抽样:是研究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环境中遇到或接触到的人均选入样本的方法。
配额抽样:按照调查对象的某种属性,将总体重的所有个体分为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按其在总体中的相应比例非随机的抽取样本。
整体抽样:先将总体划分为R个群,然后以群为初级抽样单元,从中随机抽取r个群,然后对抽中的群体的所有单元(次级单元)都进行调查。
社会学概论_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_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da8059884868762caaed5e4.png)
1、“失范”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使每个人都可以隐约地感受到实现个人志向的极大限制。
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
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
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
2、理想类型:韦伯为了避免德国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
它是韦伯永以进行历史的和社会学的比较研究的根据,也是他比较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3、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4、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5、社会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6、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况的一种分析方法。
7、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8、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9、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10、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11、结合关系:即人们在感情和行为诸方面相互结合,以达到共同目标的关系。
对立关系是人们的相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或相互否定的一种社会关系。
12、文化: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13、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14、习俗也称民俗,是指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15、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大一社会学名词解释
![大一社会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186dc3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4.png)
大一社会学名词解释1. 社会学 (Sociology)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 文化 (Culture)文化是一个社会集体共享的知识、、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物质成果的总和。
它包括语言、宗教、艺术、道德准则等方面,并对个人和社会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3. 社会结构 (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是指一个社会中相互联系的组织、机构和角色的总体安排。
它决定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影响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4. 社会化 (Socialization)社会化是指个体接受和内化社会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会适应社会规范和期待,并成为社会成员。
5. 阶级 (Class)阶级是指在社会结构中根据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划分的人群。
阶级常常与财富、权力和社会地位相关,对个体的生活和机会产生重大影响。
6. 种族 (Race)种族是指人群基于生物特征和遗传因素进行分类的方式。
种族常常关联着某些社会经济地位、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影响个体在社会中的体验。
7. 性别 (Gender)性别是指基于生物性别和社会构建的角色、行为和身份。
性别常常影响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机会和待遇,并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紧密相连。
8. 社会变迁 (Social Change)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重大改变。
社会变迁可以由经济、科技、政治或文化等因素引起,对社会形态和个体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是关于大一社会学中常见名词的简要解释。
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参考文献:- Giddens, A. (2013). 社会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耀庆. (2017). 社会学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学名词解释1
![社会学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7c172baa0029bd64783e2cc8.png)
25. 社会阶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26. 整体目标:指作为一个系统的社会组织的目标。
27. 社会分层: 所谓阶段,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5.形式化的社会控制和非形式化的社会控制: 是指社会控制的类型分类。包括习俗,道德和宗教的控制,政权,法律和纪律的控制,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的控制。
44.社会变迁: 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45.角色模式: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
18. 家庭: 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单位。
19. X理论和Y理论: 这是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关于人性的两种假设。X理论认为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缺乏抱负,追求安全,因此必须加以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Y理论认为一般人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与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
51.信息化社会: 指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的社会,又称信息时代。未来学根据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社会生活可能发生的巨大变化,认为信息社会有五大特征:①在社会经济和生产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知识。②智力密集,智力成为经济社会的驱动力。③价值的增长通过知识实现。④关心未来,研究未来。⑤多样化、分散化、小型化。
33.习俗: 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
《社会学》考试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部分(1)
![《社会学》考试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部分(1)](https://img.taocdn.com/s3/m/e17f9c9f9ec3d5bbfd0a74d6.png)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1)“迟发展效果” 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
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
来的工业化国家。 正是由于起步较晚, 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 就形成了他们特殊的发展过
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主要体现方面:
⒈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 ⒉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这一过程会带来许多特殊效应:
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角色冲突会妨碍或破坏社会运行中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
应该
尽力避免。它会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2)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种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
这个角色应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这往往体现在社会运行发展的急剧变迁过程
中,因为新的角色、 新的职业出现, 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权利义务要求,角色承担者不知如 何是好,影响社会角色行为。这体现出社会运行对角色失调的影响。
社会流动 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广义的讲,指一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讲,指个人职业地位的改变。
亚文化 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又分为民 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和越轨亚文化。
反文化指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家庭的功能 家庭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的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
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1)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社会化的开端。对于个体早期社会终来说,家庭环境因素对个 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浴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2)对儿童进行感情和爱的培养。一个人的感情能否正常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家 庭环境。 (3)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有重大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感情交流,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e76932accbff121dd3683db.png)
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ab8ef79f46527d3240ce064.png)
·社会学·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学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的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3.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4.非介入性研究方法:是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索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5.定性分析: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者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6.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7.社会: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8.角色:是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
9.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0.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11.人口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
12.人力资源:是指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体现了包含在人体内的生产能力。
13.人口质量: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14.自然资源:是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15.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16.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甚至是专指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
17.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18.习俗:也称民俗,是指历代相传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19.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dd049d52f60ddccdb38a072.png)
第一章1.社会学本土化: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第二章1 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一门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事例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f5c6a4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4.png)
社会学名词解释---1. 社会学(Sociology)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科学。
它关注人类个体如何在社会中相互作用、互动,以及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社会学研究的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分类、社会变迁、社会不平等、族群关系、社会控制和社会变革等问题。
2.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指现实世界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形式的总体模式。
它包括了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角色等元素。
社会结构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社会中的社会层级和组织方式,以及其对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3. 社会化(Socialization)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研究和内化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通过接触和参与社会化代理人(如家庭、学校、媒体等)来研究社会角色、社会交往方式和社会期望。
社会化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的成员,促使个体与社会相互适应和相互影响。
4. 社会交往(Social Interaction)社会交往是人们在社会中互相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包括了人们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合作、互动以及信息传递。
社会交往能够塑造个人的身份认同、社会角色和群体归属感,同时也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维持的重要因素。
5. 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于个体和群体行为的规范、调控和制约。
它通过社会规范、法律制度、道德价值观等手段来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防止和惩罚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促使人们遵守社会共同约定的行为规则。
6. 社会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在资源、权力、机会和地位方面的差异或不公平现象。
社会不平等可以表现为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等。
社会学关注社会不平等的起因、影响和解决方法,致力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社会学名词解释 (超全)
![社会学名词解释 (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13234a8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3.png)
社会学名词解释 (超全)1. 社会学 (Sociology)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等方面。
2. 社会结构 (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织、机构、角色和关系的总体组成。
它包括家庭、社区、组织和社会层级等多个层面。
3. 社会关系 (Social Relations)社会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互动。
这些关系可以是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友谊关系,也可以是在工作、学校、社区等场所中建立的关系。
4. 社会行为 (Social Behavior)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动和互动方式。
它包括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角色扮演、社会化过程等方面。
5. 社会组织 (Social Organization)社会组织是指按照特定目标和职责进行组织化的社会实体。
它可以是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教育机构等。
6. 社会变迁 (Social Change)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体系或社会文化发生的持久性变动。
这些变动可以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经济转型等引起的。
7. 血缘关系 (Kinship)血缘关系是指通过血缘关系连接在一起的亲属关系。
它包括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与孙子孙女等关系。
8. 婚姻关系 (Marriage)婚姻关系是指通过法律或俗承认的两个人之间的合法伴侣关系。
它涉及婚姻制度、婚姻俗和夫妻角色等方面。
9. 友谊关系 (Friendship)友谊关系是指基于亲密感情和相互信任而建立的个人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包含情感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兴趣爱好等元素。
10. 社会规范 (Social Norms)社会规范是社会共同行为准则的规定和期望。
它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社会俗,用于规范个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11. 社会角色 (Social Roles)社会角色指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特定职责和行为。
它包括家庭角色、职业角色、社交角色等方面。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13a603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75.png)
1、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2、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关系不是指个人间的关系,而是指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
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4、社会行动,社会过程: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微观上则是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并不只是在社会形态的意义上才表现出来的,在中观甚至微观层面上也可以表现出来。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6、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7、文化冲突:两种文化接触是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方面发生相互反对的情况。
1、社会化:社会学中所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994615afc4ffe473268ab40.png)
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和部分(团体和制度)的建构方式、部分的功能,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
3.社会动学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社会学的视野第二章社会学研究第三章文化1.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2.文化结构指许多文化特质的一种聚合,它通常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的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指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者最小的单位。
4.文化结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5.文化模式相关文化结丛的总称。
6.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7.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8.反文化指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的文化。
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
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它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
“好的文化就是适合当地环境的文化。
”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1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12.边际文化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即社会规范,规范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
14.习俗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15.宗教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6.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17.法规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调整社会和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会学考研名词解释知识点整理(1)
![社会学考研名词解释知识点整理(1)](https://img.taocdn.com/s3/m/b07ebf5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2.png)
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演变,已发展成为一门包含众多分支、具有独立知识结构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一词由拉丁文Socius(集群)与希腊文Logos(知识)组合而成。
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于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最先提出,并就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做了大致的构想,孔德因此被视作社会学的创始人。
其后,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于1874年在《社会学原理》一书中将社会学的知识做了系统整理,使社会学从一般的社会哲学演变为具体的社会科学。
而将社会学发展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独立学科,则是迪尔克姆。
从迪尔克姆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的确立到韦伯理解社会学传统的产生,标志着社会学学科多元化发展的开始。
其研究领域广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由此衍生出诸如农村社会学、工业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军事社会学、劳动社会学等众多的分支学科以及诸如社区研究、阶级阶层研究、社会控制研究、社会保障研究、生态环境研究、贫困问题研究等专项研究课题。
研究内容大致包括社会、社会中的个人、群体、组织、阶级和阶层、社区、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社会秩序等。
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比较法等。
主要特性有:(1)科学性。
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取得对人类社会的规律性认识并用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
科学性的保证,在于社会学者充分地实现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宏观探索与微观探索、动态考察与静态考察的有机结合。
(2)系统性。
在探讨社会的结构和发展过程时,把社会看作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的整体,广泛地研究各个子系统之间各种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以达到对整体社会结构和过程的把握。
(3)综合性。
人类社会是一个包含有许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的有机整体,在研究这些子系统中的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时,都需参照其他专以该种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具体社会学科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在联系包括个体因素、社会因素乃至自然因素的前提下,对之做综合的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组织
1.组织 指有特定目标、有稳定成员、有明确的章程、有清晰地管理结构与协调机制的一种 社会群体。
2.科层制 社会学者将适应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各种正式组织统称为科层制。韦伯认为科层制 是协调许多个体的工作区完成大规模任务的组织。
3.官僚主义 在科层制的负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
方面, 鉴于本索引的编写目的是供记忆之需, 所以概念的叙述尽量简洁、 准确。 书中有些概
念冗长或定义众多,则取关键词分条阐述(如第十一章第一条集体行为)
,有些概念则过于
零散,共同收录至一条中阐述。本索引未收录大部分理论,是因为编者认为理论内容庞大,
无法在数十字内阐述清楚, 并且编录理论则又需开辟新篇幅来阐述理论中的概念,
第六章 家庭
1.家庭 两个以上的人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并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进行自 身再生产的单位。 2.核心家庭 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称为核心家庭。一个人出身的核心家庭称 为出身家庭,通过结婚和生育子女二建立起来的家庭称为生育家庭。 3.扩大家庭 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扩大家庭是在核心家庭基础上 演化而来的, 核心家庭异代、 纵向扩大的结果, 产生主干家庭, 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均异代 的夫妇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同代、 横向扩大产生联合家庭, 指至少两对或两
术会面对方物质设施与成员肉体的一种行为方式) ,恐怖主义 (个人或团体通过恐吓、 强迫、
威胁和暴力进攻的手段达到目的的破坏行为) 。 13.强关系和弱关系 (林南) 社会网络分析的常用方法。 强关系指来往频率大、 投入时间多、 亲密感强,可以分享资源,提供互惠性服务的关体
1.群体 具有共同评价与情感、持续地进行相互作用与共同活动的个人有机集合体。按照结
构性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正式群体,即组织;二、非正式群体,即初级群体;三、
准群体,即没有组织结构的,仅有某种松散联系的人群。
2.准群体 指人与人之间已有某种联系,有一定程度的共同关心点,有可能在某些时候形成
后,预祝各位专业课可以取得好成绩, 至于笔者, 由于其心理学取向, 能够取得学分则万幸
至极!
陈浩
2010 年 1月 7 日
导论 1.社会学 社会学是一门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中的各 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 研究社会和部分(团体和制度)的建构方式、部分的功能,以及部分之间的关 系。
评估自己的形象或行为。米德用“概化他人”来指称对一个社会角色作出评价的社会大众。 人在行为时必须知道“概化他人”对自己有什么期望,以及自己在整个事情上所占的位置。
10.代差 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
11.虚拟社会化 通过网络进行的社会化, 作为一种与真实社会化相并列的社会化机制对青年
17.法规 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调整社会和人们相互关 系的行为准则。
第二章 互动
1.社会互动 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 2.冲突 (科塞)是指不涉及双方关系的基础、不冲击核心价值的对抗,是系统内不同部分 之间的对抗,是社会系统可容忍的对抗。 3.社会交换理论 着眼于人么能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交往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么 你叫唤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4.符号互动理论 (乔治米德)认为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 5.拟剧论 (戈夫曼)认为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个人行
离目标或组织功能失调的现象。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就是“官本位”
,即以政府或军队官员
的行政级别作为衡量一切单位和个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和价值大小的尺度。
3.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 社会地位指任何具有从社会角度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位置, 不管这种位置是高是低。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
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
的基础。 4.社会 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 动为基础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4.大众 基于间接地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应为纽带的人们。 5.公众 基于间接地相互接触,以理性判断为纽带的人们。 6.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前者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加入的群体,由库利提出并定义为少 数人之间有亲密持久关系特征的群体。 后者指非个人性的、 规模较大的、 成员很少直接接触 的功利性的群体。
3.社会动学 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 文化
1.文化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
2.文化结构 指许多文化特质的一种聚合,它通常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 的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 4.文化结丛 5.文化模式
指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者最小的单位。 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相关文化结丛的总称。
1.社会化 从个人角度来讲即将社会的文化规范内化的过程,并形成独特的个性的过程。从 社会来说,就是将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教化、培养为一个有文化的社会人的过程。
2.预期社会化 也称初级社会化,指儿童在进入成人前,为承担正式的社会角色做准备时期 的社会化。
3.继续社会化 也称次级社会化、成人社会化,指个人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继续深入社会化 的过程。
前言
社会学概论考试在即, 鉴于复习时间短、 复习内容多, 所以本概念索引编者特编写以下概念
合集以供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09 级本科生查询, 本概念索引中概念均来自朱力老师主编的 《社 会学概论》 一书, 概念选取一方面考虑到其重要性, 另一方面考虑到朱力老师所划的考试重
点,所以有的概念超出了考试范围, 但是编者认为这些概念对于学习有帮助, 故收录。 另一
10.文化相对主义 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 的文化。”
“好的文化就是适合当地环境
11.文化震惊 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 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 1 所产生的思想上
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12.边际文化 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 即社会规范,规范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
9.顺从型互动 行动者之间发生性质相同或方向一致的行动过程。包括暗示(有意无意地向 他人发出刺激并能引起他人反应行为的方式) ,模仿(按照他人的行动方式去行动,对某种
行为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 ,从众(行动者在他人的压力下接受他人行动方式的过程, 也即按照一定群体中多数人的样子去行动) 。
10.社会交换 即当别人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别人不做出报答性行为就停止的行动。基于 互惠原则之上, 彼此互助, 一方赠予或服务, 另一方报以仁慈或感激, 这是社会交换的最高 理想。
11.援助行为 行动者向他人提供社会资源的行动过程。 其出发点是行动者以外的他人的需要
和利益。与其相反的有“集体性坐视不救”或“旁观者的冷漠”
。
12.冲突型互动 包括竞争(人们为了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力图超越对手的活动或过程)
,斗争
(个人或群体之间在某些方面相互反对的一种行为方式)
,战争(社会集团之间使用武器技
14.习俗 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 式。
15.宗教 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
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
16.道德 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集团,但目前还没有组织起来的人群。横向划分为群众,大众,公众三种类型,纵向划分为
种姓,阶级(在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因而具有不同利益的集团)
,阶层(具有许多相
似性的社会地位群体)三种类型。
3.群众 面对面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映为纽带的临时聚集的人们。又称人群。赫 伯特・布鲁默把人群分为四种类型:偶集人群,常规人群,表现人群,行动人群。
这种相互关系使社会结构的本质, 其中
地位和角色是社会结构的基础) ,实体性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
单元和要素构成) ,规范性社会结构(社会结构中各种社会实体同时作为社会规范而存在) 三个层面。
2.地位和角色 地位是人们在群体或社会中占据的位置。角色是地位的外显,是根据个人的 地位对个人应该做的事情的社会期望与行为模式。 地位侧重反映行动者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 位置;角色侧重反映在社会系统中行动者的行动过程。
4.再社会化 个体在社会环境或社会角色发生很大变化时,为适应新情况而在生活习惯、行 为准则、价值观念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和进行重新学习的过程。
5.价值体系 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较为持久的信念。 6.同龄群体 一种参照群体,是青少年加以模仿和效仿的群体。参照群体不是个人所加入的 群体, 二是个人心中向往, 希望加入的群体, 参照群体的价值或规范体系是个人行为的标准 或目标。 7.职业团体 是人们工作的组织,这是一种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以职称联系为纽带的有 正式酬劳的组织,是成人进行社会化的一种主要场所。
7.内群体和外群体 前者指成员之间具有共同归属感,相互团结与合作的群体,
“我们的群
体”。后者是与内群体相对应的概念, “他们的群体” 。内外群体的划分是以群体成员主观态
度为依据,是一种准群体的划分方式。 8.参照群体 亦称标准群体,一种实际存在或者想象存在的,可以作为个体判断事物的依据 或作为行为楷模的群体。 9.小群体 人数在 2~10 人的群体。米尔斯认为,小群体是更一般的社会系统,它不仅是微观 系统,而且基本是大社会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