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内容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内容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是指针对急危重症患者在医院内发生意外或病情突变时的紧急抢救措施和流程。
下面是常见的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的一些内容:
1. 快速判断:医务人员需要快速判断患者的情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循环、体温等,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
2. 召集急救团队:及时调动急救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专业人员,进行联合抢救。
3. 保证通畅的呼吸道: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可以通过气管插管、鼻咽通气管等方式来维持患者呼吸。
4.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予抢救所需的液体、药物等治疗。
5. 快速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相关检查结果等,以确定抢救方案。
6. 给予急救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急救所需的药物、治疗和操作,如心肺复苏、药物输注、电除颤等。
7. 实施监测和观察: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观察,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判断。
8. 及时转送重症监护室:如果患者病情无法稳定或需要进一步抢救,应及时转送到重症监护室或相关专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9. 抢救记录和反馈:对抢救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抢救措施、药物使用、病情变化等。
同时,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出相应的解释和反馈。
以上是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的一些内容,不同医院和科室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配合,按照制度和流程进行操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抢救成功的概率。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内容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内容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也称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是指用于指导医院和医护人员在处理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旨在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效果,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划定危重病人范围:明确了哪些病人属于危重病人,一般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心脏骤停、重度中毒等。
2. 抢救流程和操作规范:制定抢救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了危重病人抢救的各个环节,包括急救室接诊、病情评估、抢救措施选择、药物使用、操作技术等,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抢救。
3. 人员配备和分工:明确了危重病人抢救团队的人员配备和分工,包括急诊医生、护士、麻醉师、放射科医生等,确保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协同工作,提高抢救效果。
4. 抢救设备和药物准备:明确了危重病人抢救所需的设备和药物准备,包括各类急救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并要求定期检查设备完好性和药物有效性。
5. 抢救记录和评估:要求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药物使用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评估抢救效果和病人的生命指标,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6. 停止抢救决策:明确了何时应该停止抢救,如判断病人已经死亡、无法恢复生命体征等情况下,应及时决定停止抢救,并进行相关沟通和纪录。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危重病人在急救中能够获得最佳的抢救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这也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院整体急救水平的重要手段。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急危重症患者是指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抢救的疾病患者。
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过程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步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操作流程。
为此,制定一份完整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非常必要。
一、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前期准备工作1. 把急危重症患者及时转入救护车,并告知医生病人的相关病情。
2. 记录病人的基本情况、病史等重要信息,并在转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3. 安排好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确保有足够的抢救人员和必要的设备。
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基本流程1. 病情评估: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病情评估,评估病情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治疗实施: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氧气吸入、心肺复苏等。
3. 心电监护: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心电监护措施,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电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 血压监测: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血压监测措施,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血压调节药物等。
5. 心肺复苏:对出现心脏骤停的病人采取心肺复苏,提高心脏跳动和呼吸效率,将病人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6. 给予支持治疗:根据病人的病情,给予支持治疗,如输液、止痛等。
7. 及时反馈:医护人员应及时反馈病人的病情和救治效果,不断调整救治方案,改善及时的抢救效果。
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的注意事项1. 抢救过程中要保持沉着冷静,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以避免出现紧急情况时无人应对。
2. 保持沟通顺畅,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抢救效果,及时调整抢救方案。
3. 抽取病人的血样、体温、呼吸和心跳等数据,并进行快速诊断和判断,得出救治方案。
4. 手术室或抢救室内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即时反应,对病情快速反应并接受抢救。
5. 安排好急诊科室,保证仪器设备能够及时运转并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
四、结语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是一个非常艰难和严峻的过程。
制定一份完整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对于救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一)为及时有效抢救急危重病员,提高抢救成功率制定本制度。
(二)抢救工作应由主治医师资格或以上人员主持。
接诊住院医师发现病员病情危重应立即进行抢救,同时将情况报告上级医师。
各级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急救处置。
(三)抢救过程中需请他科会诊或者协助抢救,应及时邀请相关科室参加,紧急情况可以口头或者电话通知。
(四)各科室接到抢救急会诊通知,应由主治医师资格及以上人员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工作,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如因其他医疗工作需要无法及时会诊,应由总住院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先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同时将情况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在其他医疗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到达现场,指导抢救工作。
(五)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严防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六)因紧急抢救实施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医师应及时补开医嘱。
(七)抢救过程应由责任医师及时、详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中来不及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及时登记于科室专备的《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上。
(八)对于不宜搬动的急危重病员应就地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至相应病房进一步处理,对立即需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经治医师应向病房医师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需转院治疗的按转院制度执行。
(九)遇重大抢救、突发公共事件应按照相关预案的规定及时报告,组织抢救。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应向有关部门报告。
(十)各科室应做到抢救器材、设备、药品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品种数量、定期检修保养,及时消毒灭菌,整理补充,班班清点交接,确保齐全完备,随时可用。
(十一)科主任、护士长应定期对抢救病例组织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水平。
医院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医院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证急危重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及其他涉及急危重病人处理的科室工作人员要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
第三条医院建立院内急救、抢救网络及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医疗小分队,成立院级急救、抢救小组,小组成员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保持通讯畅通。
各科室配备的急救、抢救设备和物品要每日检查,确保完好。
抢救药品要每日清点,确保所有抢救药品在保质期内,数量不足时随时补充。
第四条急诊、各病区必须设置抢救室,抢救室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第五条对急危重病人严格履行首诊负责制度,开放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对病人的诊疗进入优先程序,危急生命情况时,不得因病人未交钱等各方面的原因拒绝或延缓对病人的紧急处置。
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第六条抢救的同时应设法与病人的家属取得联系,尊重
病人家属的知情权及取得病人家属的知情同意。
紧急情况时,患者病情危重,需进行有创诊疗措施,若无法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为抢救患者生命,可在征得医务处或总值班人员同意后进行。
事后及时将诊疗情况向病人家属通报,并将通报的内容和家属的意见记录在病历上。
第七条抢救结束后,经治医师应在6小时内据实补记抢救的过程。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1、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特殊病人或需多学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和主管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对急危重患者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各种记录及时全面,对有他科病情由主诊科负责邀请有关科室参加抢救。
3、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坚守岗位,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人员的指挥及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
4.突发紧急状况,护理人员应在及时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评估病情,测量生命体征,紧急实施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心肺复苏、止血等措施。
5、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须严格查对,正确执行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颂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各班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班,所用药品的空安培经二人核对方可离开,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清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7、需多学科协作抢救的危重患者,原则上由医务科或医疗副院长等组织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人员、参加多学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专业特长,团结协作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8、病危、病重病人要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放入病历中,一份交病人家属。
要及时、认真向病人家属讲明病情及预后,填写病情告知书,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9、因纠纷、殴斗、交通或生产事故、自杀、他杀等原因致伤的病员及行迹可疑的伤病员,除应积极进行抢救工作外,同时执行特殊情况报告制度,在正常工作日应向医务科和后保科汇报,非工作日向医院总值班汇报,必要时报告公安部门。
抢救工作制度范本(2篇)
抢救工作制度范本1.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各就各位,服从指挥,迅速准确地完成抢救任务,在抢救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2.抢救危重患者,应由现场最高技术职务者指挥。
如遇抢救困难,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汇报,由上级医师直接到场参与抢救。
必要时门诊部主任。
3.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应先组织抢救后办手续,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发绀及呼吸困难者立即吸氧,体温>39.5℃立即予化学冰袋冷敷;呼吸、心脏骤停者立即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注射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及心电监护等措施,必要时请麻醉科医师会诊行气管内插管;昏迷患者视病情需要予以导尿。
4.需专科参与抢救时,应立即有关科室人员会诊,被邀请人员必须随叫随到。
5.需要B超、____线等特殊检查时,由医护人员陪送或通知有关科室到急诊室检查。
6.如遇同一地点三人以上传染病患者、食物中毒、刑事案件或需要组织多方人员抢救的病例时,应及时向门诊部主任报告,由门诊部主任向医疗科汇报。
7.凡经抢救的患者,应有详细的抢救记录。
对抢救、治疗的医嘱,医护人员均应签字。
对危重患者应向其家属交代病情,并填写病危通知书,交送家属,同时让家属在抢救记录单上签字。
8.医师视病情决定住院、留观或转院。
9.送住院部前应与接收的相关科室联系好,并将途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向患者家属交代清楚,由医师、护士陪送入院,向病房医师交代病情和治疗经过。
抢救工作制度范本(2)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抢救工作,提高抢救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所有抢救工作人员。
三、工作要求1. 抢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抢救操作步骤,严格遵守抢救操作规范。
2. 抢救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工作压力和紧张环境带来的影响。
3. 抢救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抢救能力和水平。
四、组织机构1. 设立抢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抢救工作。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一)定义: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
2.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3.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应当将抢救记录记入病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
(三)实施细则1.急危重患者的范围根据本机构或科室常见疾病谱情况来确定,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的患者等。
(1)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未明确,根据其症状的诊疗流程,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导致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或危及生命;(2)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明确,根据诊疗规范,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危及生命,如有明确治疗时间窗的疾病;(3)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4)出现检验或检查结果危急值,必须紧急处置的患者;(5)患者出现其他预计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必须紧急处置的病情。
2.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救治时应遵循的原则:急危重症患者涉及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病变的患者,应及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并由现场主持抢救的最高资质的医师主持多学科会诊。
根据会诊意见,由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如落实救治科室存在争议,应立即通知医疗管理部门予以协调确认。
3.抢救记录是指患者病情危重,采取抢救措施时所做的记录。
(1)抢救记录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及措施、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等,要做到及时记录,抢救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2)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3)危重症患者应及时向患方报病危,并记录与患方沟通的情况。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是指针对生命垂危的患者制定的一套抢救方案和运行规范,旨在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和质量,使抢救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高效。
下面将介绍一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的内容。
首先,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包括了患者的分级和收治流程。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确定患者的收治优先顺序。
同时,制度还规定了急症科、重症监护室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快速接转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救治。
其次,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明确了急救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制度规定了急救人员的身份、资质和培训要求,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进行抢救。
此外,制度还明确了急救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协作机制,确保他们能够高效地进行急救操作和团队合作。
第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规定了抢救设备和药物的配置标准。
针对不同级别的急危重症患者,制度规定了应具备的抢救设备和药物种类、数量和规格,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抢救措施。
此外,制度还规定了抢救设备和药物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要求,确保其可靠性和可用性。
最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还规定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
制度规定了抢救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控制要求,包括患者信息管理、病情评估与监测、操作规范和护理质量评估等方面。
此外,制度还规定了医疗差错处理和抢救记录的保存要求,以便后续的质量评估和问题分析。
综上所述,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是一套完整而科学的抢救方案和运行规范,能够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和质量。
通过明确患者分级和收治流程、规范急救人员职责和权限、标准化抢救设备和药物配置、控制医疗质量和安全措施,该制度确保了急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和安全管理。
急救人员应严格按照该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不断完善和提高抢救技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一)抢救工作由有临床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生和护士承担,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医务科、护理部,并上报院领导,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
(二)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三)各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术和抢救用药,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四)参加抢救人员应全力以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用药、处置正确无误。
(五)若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实施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措施。
(六)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实施特别护理,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烦躁、昏迷、神志不清病人应加床档和约束带。
及时评价护理计划的完成情况。
(七)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烦躁、昏迷、神志不清者加床栏或约束带。
(八)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种类要进行详细交接。
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及时据实补写医嘱。
药品空安瓿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九)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记录应准确、及时、完整,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十)抢救工作进行同时,要通知病人家属并做好安抚工作。
如家属不在,应及时与病人家属联系或通知有关部门。
(十一)抢救完毕,及时清理用物,补充药品、器材,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危重病人抢救范围凡病情紧急危及生命立即进行抢救及监护者,均莹列为重危抢救病例,包括:1、各种原因所致的昏迷;2、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3、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包括麻醉意外);4、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5、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全心衰、急性心肌梗塞、阿斯综合征、重症心绞痛等);6、各种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7、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血压危象;8、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填塞;9、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度急、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休克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异物、肺梗塞、羊水栓塞、高压性气胸、急性大量胸腔积液、呼吸机麻痹等);10、急性大咯血(支气管扩张症、二尖瓣狭窄、肺结核等);11、各种原因所致的喉梗阻(急性喉炎、白喉等);12、急性肝、肾功能衰竭(重肝、尿毒症、肝肾综合征等);13、严重颅脑损伤,脑疝;14、海绵窦血栓形成,重型脑出血;15、大面积烧伤(Ⅲ〉20%或Ⅱ>50%);16、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各种腹腔脏器穿孔)17、重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8、重症急性溶血危象(输血反应、血型不符、蚕豆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19、急性粒细胞缺乏,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0、各种药物、食物或毒物急性中毒;21、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等;22、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病情严重者;23、重症剥脱性皮炎;24、自缢、刎殒、电击伤、溺水、严重利器伤、扼伤、爆炸伤、车祸伤等;25、严重多发性或复合性创伤;26、急性青光眼。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一、各科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科主任、护士长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护士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二、特殊病人或特别重大的抢救工作或需跨专业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向科主任汇报,由全科统一组织力量进行抢救,若需多科配合,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总值班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成立抢救小组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凡涉及纠纷或争议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三、对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均需积极组织抢救,按常规向家属或代理人发出病危通知单,并对病情危重性进行必要的讲解,将告知内容如实记入病程记录中,让家属在病危通知单上签名。
四、在抢救中,各级医护人员应本着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做到观察细致,诊断准确,及时进行救治、记录完整,对疑难及诊断不明病人,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或组织会诊。
五、医生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并提供诊断依据。
六、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熟记抢救药品的编号、定位、用途、剂量、用法等。
各辅助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全力协助,不得以任何借口延误抢救工作。
七、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述一遍。
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即刻据实补记医嘱。
八、对危重不宜搬动的病员,应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由医护人员护送到病区,对需立即行手术的病员应在诊断确立后及时送达手术室施行手术。
急诊医师应向病区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九、各有关科室遇有危重病人之检查、治疗、取药、住院等均应及时处理,不得过分强调手续,以免延误抢救。
十、不得因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传染病人之消毒隔离,严防事故和交叉感染发生。
十一、科室或病区的抢救药品、器材定点定位放置,每班交接清楚,指派专人负责,定期做好清洁、消毒、清理、补充工作。
十二、抢救结束,主管医师(主管医师不在时,由值班或参加抢救医生)在当日病程中据实完成抢救记录,准确、及时、完整记录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如遇急危重患者,或者患者病情加重或突发病情变化时,现场医护人员必须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二、如遇急危重患者抢救,医师尚未到达现场时,现场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给予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基本生命支持操作等。
三、抢救工作一般由科室主任(副主任)主持,主任不在场时,由在场的专业技术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并及时通知科主任。
特殊患者或需多科室协同抢救的患者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并报医务科或医院行政总值班。
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分管院领导协调抢救事宜。
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疗管理部门和分管院领导,并负责联系安排外请专家会诊。
四、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医护人员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者的安排,密切合作,各负其责。
有益的建议和意见要向主持者汇报,主持抢救者同意后方可执行。
五、口头医嘱必须由护士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安瓿保留至抢救结束,经两人核实后方可弃去。
抢救完毕,医师要即刻补记医嘱并签名,补记医嘱的时间为执行医嘱的实际时间。
六、抢救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做好抢救药品、器械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品,并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七、参与抢救的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抢救记录和抢救登记本,做到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并加以注明时间,重点记录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及抢救措施、参加抢救人员等。
八、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适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病情及抢救情况,并将谈话内容记录并由医患双方签字确认。
患方家属应签署意见,时间具体到分。
九、对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均应实行“先抢救、后付费”。
十、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
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十一、抢救过程中的所有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操作规范和医院有关医疗管理程序,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纪律,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技术纠纷。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
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
1、临床科室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的限制。
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对危重病人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
对其他专业的病种,有主治科负责邀请有关科参加抢救。
3、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坚守岗位,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医师的医嘱。
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医师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
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5.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应当将抢救记录记入病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代,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离去。
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7、需跨科抢救的危重病人,原则上由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制定主持抢救工作者。
参加跨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特长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紧急情况下的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紧急情况下的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概述紧急情况下的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是指针对病情危急、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所制定的一套抢救程序和措施。
该制度的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有效、安全的抢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抢救程序1. 发现紧急情况:医务人员应敏锐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出现危急情况,应立即触发紧急抢救程序。
2. 报警通知:立即通知抢救团队和紧急情况下的危重病人抢救负责人。
确保人员迅速到达抢救现场。
3. 快速评估:抢救团队成员迅速对病人进行评估,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抢救方案。
4. 抢救措施:根据抢救方案,执行相应的抢救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氧气补给、药物治疗等。
5. 抢救记录:抢救过程中,抢救团队成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效果等重要信息,以便后续评估和医学研究。
抢救团队1. 抢救负责人:负责整个抢救过程的协调和指挥,确保抢救过程的顺利进行。
2. 医生:负责快速评估病情、制定抢救方案并执行相应抢救措施。
3. 护士:协助医生执行抢救措施,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支持。
4. 麻醉师:在需要进行麻醉和复苏的情况下,负责麻醉和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5. 实验室人员:在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下,及时提供相关检查结果,支持医生制定抢救方案。
抢救设备与药物1. 必备抢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
2. 常用抢救药物:根据抢救需要,准备常用的抢救药物,如心肺复苏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过敏药物等。
抢救后处理1. 定期评估:抢救后,定期评估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通知家属:及时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抢救情况和病人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3. 相关记录与报告:对抢救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按照相关规定提供抢救报告,以便后续追踪和分析。
以上是紧急情况下的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概要内容,为了确保抢救过程的顺利进行,具体的实施细节和政策可依据医院或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制定和调整。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一、按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技技术规范,定期进行培训考核。
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由科主任组织科室技术力量进行救治,必要时请多科会诊,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部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
四、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
在抢救过程中要做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五、抢教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
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六、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教,特殊治疗(包括特殊诊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并向患者及家属沟通签字同意,同时报医务部备案。
七、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务部,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
八、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时,由科主任提出后上报医务部安排专人协调抢救事宜。
九、科室应指派专人向有关部门提供抢救情况汇报,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
凡是报医务部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
十、凡病情危重病人(包括明确诊断而预后不良的病人),主管医生除立即汇报级医师并积极安排抢救措施外,还要及时填写“病危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家属籍以加强口头交代外,另一份保存在病历中,同时填写危重病人日报表报医务部备案,以便院领导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必要的安排。
十一、危重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将病人的诊断、抢救经过以及死亡原因等情况,向家属进行详细交待。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进行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二)抢救危重病人应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和复杂情况决定抢救组织工作:1、抢救由有关科室急诊医师和当班护士负责。
2、重病人抢救应由该科急诊主治医师和急诊护士长组织抢救。
3、遇有大批病人、严重多发伤等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医务部(处),由院组织专科医师共同抢救。
(三)急诊室护士应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遇有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主班护士和值班医师,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如吸氧、吸痰、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
(四)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积极主动,听从指挥,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协作。
(五)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要随叫随到,迅速参加抢救工作。
(六)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
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并提醒补开医嘱和处方。
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七)一切抢救工作均要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要注明执行时间。
(八)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用完后应暂行保留,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九)一切急救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
急诊室抢救物品一律不外借,用后归放原处,清理补充。
(十)病人经抢救病情稳定或需转入病房或手术室治疗者,急诊科(室)应派人护送,病情不允许搬动者,需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对已住院的急症病人应定期追踪随访,以利提高救治水平。
(十一)抢救工作结束,应认真检查总结。
内容包括:1、病员到院后处理是否及时、正确;2、组织是否得力;医护配合如何;3、抢救中有何经验教训;。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1.定义急危重症患者的标准:急危重症患者是指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大出血、脏器功能衰竭等。
2.确定急危重症患者的优先级: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紧急程度,将急危重症患者分为不同的优先级,以确保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3.建立急诊治疗流程: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急诊治疗流程,包括急诊医生的快速评估和处理、抢救设备的配置、急救药品的准备、危重病房的管理等。
4.明确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原则:明确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原则,包括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等。
5.制定急危重症患者的观察和监测标准:制定急危重症患者的观察和监测标准,包括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电解质、尿量等指标的监测和记录。
6.确立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诊机制:建立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诊机制,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转诊,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7.培训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建立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
8.定期评估和完善规章制度:定期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范围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
定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定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急危重病人抢救是医疗领域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能够救助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痛苦。
因此,建立健全的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对于医疗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水平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意义重大。
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下阐述。
一、制度的意义1. 不同类别的急危重病人,采取统一的急救标准和抢救措施,可以降低失误率,提高抢救效果。
2. 借助制度,医院可以对急危重病人抢救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病例、逐步积累抢救经验,促进医疗技术进步。
3. 制度的规范可防止抢救操作随意,让医生和护士按规定操作,也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整个抢救过程,增强治疗的信心。
二、制度内容1. 急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
适应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意外伤害、心血管等急危重病人,具体标准由专家和医院制定。
2. 紧急呼叫制度。
针对突发事件,医院应按时分别负责召集相关急救人员和救护车,迅速赶赴现场。
3. 抢救流程标准。
针对不同的急危重病人,医院应提前设计完善的抢救流程,如急性心肌梗塞的处理,病人的无意识状态处理等。
4. 专家引导。
医院需组织权威专家,对于医学科研难点、疑难复杂的急危重病人,协助其他医生开展治疗。
5. 技术保障。
所有抢救设备均需符合国家标准,抢救中所用药物同时需通过专业机构验收并加强使用安全监管。
三、制度实施1. 加强宣传。
将抢救制度在医院内进行详细说明,并公示在各个医疗科室、值班室等突出的位置上,提醒医护人员随时掌握和执行。
2. 加强培训。
针对不同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病人抢救的常规流程进行培训,以逐渐形成统一的抢救标准和操作流程。
3. 定期检查。
医院需定期检查抢救设备的状态,确保能够支持及时、有效的急救救治工作。
定期召开研讨会议,以评估抢救效果,整合抢救经验。
总之,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建立和优化,是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及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方向,需要注重规范化、科学化、有效性和实施性。
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可以更好的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效果,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目的
迅速果断采取相关诊治措施,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
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特修订本制度。
二、定义
是指救治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两个以上的器官系统功能不稳定,减退或衰竭病情发展可能会危及到病人生命的管理规定和流程标准。
三、依据
《执业医师法》、《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四、适用范围
全院各科各类医务人员。
五、条款
(一)职责
1.院领导负责主持全院性重大抢救指挥工作。
2.医务部负责制定和修订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负责组织全院性重大抢救协调工作及督导各科室急危重抢救制度落实情况。
3.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护士长负责主持、指挥、协调实施科内急危重患者抢救工作。
4.各级医师和护士负责参与科室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二)组织抢救
1.科内一般抢救:主治及以上医师和护士长负责组织抢救实施。
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迅速予以解决。
如需会诊者,应本着“先科内、后科外”的原则及时组织会诊,各类医务人员接到急会诊后应在10分钟内到位。
2.多科抢救:对复合伤或夹杂多种疾病的抢救病人,要坚持先危后重、先重后轻的原则,先由威胁生命的主伤或主病科接诊抢救。
对其他科的疾病,由主治科负责邀请有关科参加抢救,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3.突发事件抢救:当接诊大量突发事件病人,急诊护士及时通知医师,并即刻报告科主任、保健科、医务部或行政总值班室。
医师在接到呼叫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参与抢救,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必要时由科主任、医务部或院领导到现场主持抢救,并根据规定上报上级领导及主
管部门。
4.配合:各有关科室遇有危重病人的检查、治疗、取药、住院等均应按“三先三后”制度处理,不得过分强调手续,以免延误抢救。
凡遇有大灾害、事故抢救,接到病人或有关部门的呼叫时,应服从医院统一组织,立即准备,随叫随到。
若把病人接运回院抢救,床位不足时,及时报科主任调配床位,必要时时报医务部或行政总值班室调配,医务部或行政总值班室有权调配全院床位。
5.转院:超过医院诊治能力的急危重患者如病情允许转院,科主任同意后,由经管正(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向患者家属讲明病情及途中风险,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签字后进行,同时报告医务部或行政总值班室。
6.准备:一切抢救物品实行六固定(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定期消毒、定期维修)。
各类抢救设备要定期查检,保持性能良好,防止抢救时出现故障。
抢救室物品一律不外借。
值班护士要做好物品交接班,并做好签名记录。
7.讨论:必须按《疑难病历讨论制度》认真执行。
(三)抢救实施
1.医嘱:医师因抢救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无误后后方可执行。
抢救结束后据实补记医嘱。
2.告知:有关实施抢救的医师要认真及时向家属介绍病情和抢救情况,并同家属签署相关告知单。
3.填单:对病(危)重患者,填写《病危(重)患者通知书》一式三份,一份交病人家属,一份贴在病历上,另一份报医务部,节假日和非正常班及时送达院行政总值班室,特殊情况可先电话通知,再补送单。
危重病人通知单由科主任签发,特殊情况下由副主任或以上医师签发。
4.报告:对重大抢救、“三无”或特殊患者,按照《**医院“三无”及特殊患者医疗救治就费用管理暂行规定》执行,开展必要的救治工作。
(四)抢救记录
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
记录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措施及时间、抢救医瞩、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等,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同时记录《科室急危重患者登记本》中。
认真书写急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全面,能体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五)抢救物资
1.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必须常备各种抢救和器槭,由专人保管,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及时更新,确保抢救物品齐备完好。
2.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要达到100%。
3.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血空袋等用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与医嘱查对无误后输入抢救医嘱以便查对。
(六)考核
1.考核方法
(1)根据各科室送交《病危(重)患者通知书》、查阅病历,考核危重病人抢救是否符合要求。
(2)患者投诉或医务人员报告。
2.考核周期
医务部每月抽查临床科室考核一次,并进行反馈,全院通报。
护理部、药剂科、设备科定期对各科室的抢救仪器设备、药品等进行专项检查。
(七)奖惩
1.未按规定填写《病危(重)患者通知书》或记录《科室病危(重)患者登记本》,每例扣发医疗组当月奖金200元。
2.对于未执行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导致导致医疗差错、事故、医疗纠纷或医院经济损失,按《**医院医疗事故与纠纷处理规定》执行。
3.通过“病人安全报告”邮箱,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报告他人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不落实的情况,每次给予年度医德分加2分奖励。
六、相关制度(文件)
《**医院“三无”及特殊患者医疗救治就费用管理暂行规定》。
七、使用图表
无。
八、附则
(一)本制度为**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
(二)本修订制度自下发之日施行。
(三)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医院医务部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