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刘斌审核:黄海辛钰执教:七年级语文组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课型自读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2.实际上,鲁迅先生是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
介绍本篇作者——萧红。
(板书作者)萧红,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二、自主学习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自主完成,二人互检,教师核对。
)调羹.()草率.()舀.()揩.()咳嗽.()校.对()阖.()碟.()三、合作探究主问题一整体感知1.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2.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学法指导-------1.自学指导:(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阅读感受,并集体评议。
2.互学要求:组长主持有序交流。
最后组长归纳组员想法并督促组员整理笔记举手展示。
3.展学要求:身体立直,表达清晰,声音洪亮,观点合理,依据充分。
每位组员展学后邀请全班同学补充或者质疑。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默读课文,思考:主问题二再读课文,思考:文章所写的哪个生活片段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从中能看出鲁迅的什么性格特征?(结合细节进行分析)过渡语:大家通过初步探讨课文,都感到鲁迅是非常平凡可亲的。
最新统编版七下语文-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文化自信:体会人物传记的特点,理解凡人小事中蕴含的伟大情怀;对鲁迅先生不同身份的转换认识,感受鲁迅形象的生活化、真实化、丰富化。
语言运用:揣摩重点语段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味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思维能力: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与钦佩。
审美创造:学会抓住“关键”做批注,自主学习课文,表达个性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的记忆中,童年的鲁迅是个怎样的孩子?明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教学新课(一)走进作者【萧红】(1911—1942年),原名张迺(nǎi)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她的一生在苦难中挣扎、抗争,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代表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小城三月》等;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等;散文:《天空的点缀》《在东京》等。
(二)写作背景萧红曾经在鲁迅先生身边学习过一年半的时间。
鲁迅先生去世之时,许多作家立刻撰文纪念鲁迅先生,萧红却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回忆鲁迅先生》。
她呈现的鲁迅先生被公认为“最真实”的鲁迅先生。
(三)知人论世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代表作】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
(四)字词积累积累“咳嗽、调羹、瞿秋白、草率”等词语;目标导学一:读一读,概括情节1.快速阅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片段的内容。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秀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读者眼前可以浮现出一个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鲁迅。
这些片段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萧红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了解较少,但上一学期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很有趣,少年鲁迅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由此导入,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人物个性。
此外这篇文章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比较难理解,应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感受鲁迅先生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感受鲁迅先生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重点)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少年的鲁迅有了初步的认识,谁能谈谈你印象中的少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成年后的鲁迅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在众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里,被人们认为是写出了最真实的鲁迅,那真实的鲁迅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读一读,给重点字词注音。
舀揩调羹绞肉薪金校对抹杀深恶痛绝阖一阖眼睛三、关于作者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因反抗家庭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萧红辗转来到香港,1942年病逝于九龙。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素养目标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思考课文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3.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法指引细节描写及其作用1.含义: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2.作用:①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②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③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④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可以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⑤环境的细节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性格,暗示人物的命运。
1.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
“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
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2.背景介绍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做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
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
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2.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着重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鲁迅的形象,使鲁迅的形象既隐藏于字里行间,又鲜明可见、呼之欲出,具有感染力。
基础练习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ké sou()起来。
初一语文下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初一语文下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读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3学习本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体会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萧红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
但她在散的创作上也有十分突出的成就。
她的散“凭着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胡风语),以细腻的笔触,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新、明朗、自然、直率、坦白地吐露出,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
例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她的《回忆鲁迅先生》就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也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在本中,由于作者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崇敬缅怀之情,素材又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显得真实感人。
自主预习案(一)给加点字注音:咳嗽( ) 筵( )会窘( ) 抽屉( ) 阖( ) 踌躇( ) 虔( )诚抹( )杀肋( )膜紊( )乱唠叨( ) 隔三差( )五(二) 默读,初步感知。
读完本,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三)本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合作探究案(一)本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八小事,这十八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二)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八部分:( - )许先生每天。
第九部分:( - )夜里去看电影时,鲁迅先生对“我们”的。
第十部分:( - )写鲁迅先生的。
第十一部分:( - )鲁迅先生夜间时的情景。
第十二部分:( - )鲁迅先生对海婴的。
第十三部分:( - )鲁迅先生在小事上。
第十四部分:( - )鲁迅先生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忘我地。
任务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向目标2)
1.本文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琐事?刻画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生活琐事
具体事例
形象特点
示例:神情姿态
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
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2、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B.从体裁上看,《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写人散文,主要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作为“普通人”的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C.《回忆鲁迅先生》和其他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一样,都是写作为革命斗士的鲁迅先生怒目金刚的一面。
D.文中说“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这表现出鲁迅先生不惧怕死亡的淡然和争分夺秒工作的勤奋。
C.虽然这次考试失利,但是宋明始终很冷静,有着不以为然的良好心态。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学后反思】
3、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任务四:品味语言(指向目标4)
1.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找出来并赏析。
任务五:领会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情感(指向目标3)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饮食起居、与家人相处、会见朋友、读书写作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和之情。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1.易错字舀(yǎo)轻捷(jié)校对(jiào)藤躺椅(téng)抹杀(mǒ)调羹(tiáogēng)绞肉机(jiǎo)悠然(yōu)喘着(chuǎn)腻(nì)摘掉(zhāi)阖一阖眼睛(hé)揩(kāi)疙瘩(gēda)深恶痛绝(wù) 2.多音字肋塞恶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吩咐①嘱咐;②口头指派或命令。
“吩咐”是指上级对下级交代的话。
“吩咐”侧重于上下级。
“嘱咐”无“口头指派或命令”这个意义。
嘱咐告诉对方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嘱咐”是指长辈对晚辈交代的话。
5.词语释义安顿:安详,安稳。
揩:擦、抹。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然,是,对。
旷代:历时长久。
抹杀:彻底勾销;完全去掉。
草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
校对:查对、订正。
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疙瘩:①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②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等。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文题解说】以人名为题目,郑重简洁,表明是一篇回忆人物的散文。
【创作背景】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做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2. 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3. 理解文章中表达的主旨和意义;4. 培养学生对伟人的崇敬和尊重之情。
【导学步骤】导学一:导入新课1. 老师与学生简单交流,了解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程度;2. 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主题和内容:这是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回忆了他的形象、风貌,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的贡献;3.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一些问题和疑惑。
导学二:阅读导引1. 给学生介绍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让学生对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 用简洁的词语描述一下鲁迅先生的形象和风貌,让学生对他的外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3. 引导学生阅读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描写文段,让学生对他的个性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4. 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阅读这篇文章有什么可以收获的地方?导学三:思考探究1.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形成自己对文章主题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2.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谈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感受和敬仰之情;3.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尊重之情。
导学四:延伸拓展1. 学生可以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狂人日记》等,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2. 学生可以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如朗读鲁迅先生的名篇,观看相关电影或纪录片等,进一步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感受。
导学五:小结归纳1. 学生通过导学活动,对《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内容和主题有了初步的了解;2.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对鲁迅先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3. 学生通过延伸拓展,对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和贡献有了更多的了解。
【课后作业】1. 跟家长和亲朋好友聊一聊鲁迅先生,了解他们对鲁迅先生的看法和评价;2. 回顾一下导学中提到的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选择一部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回忆鲁迅先生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前置知识学习鲁迅先生之前需要了解的知识:1. 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 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二、任务导引1. 分组探究将同学们分为小组,让他们自愿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1)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2. 搜集资料让同学们在课下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图书、网络等。
3. 编写答案让同学们对所探究的课题进行答案编写和整理,每组答案都需要包括以下要素:(1)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3)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4. 答案展示让同学们轮流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互相点评。
三、思考讨论1.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革命家,1918年开始创作文学,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精神旗手”。
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有哪些?《狂人日记》、《阿Q正传》、《五几文集》、《呐喊》、《故事新编》等。
3. 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有哪些?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是思想启示、道德榜样和革命精神:(1)思想启示:鲁迅先生的思想主张自由、平等、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思想、迷信、愚昧和落后。
(2)道德榜样:鲁迅先生的人格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他倡导正义、公正、善良、真诚。
(3)革命精神:鲁迅先生的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面,弘扬了民族精神和反抗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四、实践体验1. 观看鲁迅纪录片让同学们观看与鲁迅先生相关的电影、纪录片,加深对他的了解,增强对他的尊敬和敬仰。
2. 在团队中践行鲁迅精神在团队合作中,践行鲁迅先生的精神,尊重他人、懂得自我反省、关注社会公正、倡导科学、勇敢反抗恶势力。
五、总结回顾通过本次探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鲁迅先生这位文化巨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案导学目标:1.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导学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导学难点: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1.速读课文,然后合上书,尝试回忆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哪些琐事。
2.结合文后的“阅读提示”,将这些琐事进行归类。
【课前导学】一、预习任务1.边读边完成旁批。
2.自设阅读题,考考同桌。
3.圈点勾画字词和疑难处,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新知认知---回忆录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
亲笔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亲笔撰写的个人回忆录。
口述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不是亲笔撰写,而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的方式。
三、预习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调羹(gēng)舀水(yǎo)弄堂(nòng)校对(jiào)B、竭力(jié)绞肉(jiǎo)揩油(xié)铁栏杆(gǎn)C、油腻(nì)干枯(kū)阖家(hé)瞿秋白(qú)D、不济(jì)干劲(jìng)捆上(kǔn)果戈里(gē)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顿油炸韭菜薪金B、忧郁草率脚落希奇C、祥细保姆烧瓷吩附D、滕椅抹杀剪刀疙瘩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功夫),他不管。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汇报形式,夯实基础。
2.通过拟小标题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材特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通过合作的方式,撷取生活细节,口味文字之美、人物之美及情感之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
4.关注批注,体会文章烘云托月的写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拟小标题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材特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关注批注,体会文章烘云托月的写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猜他是谁?(课件出示鲁迅生活片段的小视频,让学生猜猜他是谁?)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的哪篇文章?读过他的哪本书?提起鲁迅,人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出示图片)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
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但这不是他的全部。
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让我们跟随萧红去认识不一样的鲁迅。
(板书)二、检查预习1、了解鲁迅游戏考查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建业)。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关于萧红学生介绍搜集的萧红资料,与大家分享后教师补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一、新课导入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们谈谈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原诗: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近距离地了解生活中的更真实的鲁迅先生。
(出示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咳嗽..(ké sou)舀(yǎo)虹.口(hónɡ)调羹.(ɡēnɡ)绞.肉(jiǎo)腻(nì)阖(hé)校.对(jiào)疙瘩..(ɡē dɑ)揩(kāi)深恶.痛绝(wù)(2)注意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虹口(hónɡ)间断(jiàn)调羹(tiáo)不济(jì)虹间调济虹(jiànɡ)中间(jiān)调动(diào)济济一堂(jǐ)(3)注意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萧红(xiāo)脾气(pí)揩桌子(kāi)阖家(hé)潇洒(xiāo)啤酒(pí)楷模(kǎi)洞箫(xiāo)裨将(pí)和谐(xié)隔阂(hé)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明朗:明显;清晰。
(2)安顿:安详,安稳。
(3)些微:轻微。
(4)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七年级回忆鲁 迅先生导学案
七年级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七年级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味鲁迅先生朴实而富有感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2)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难点(1)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对鲁迅先生的深厚情感。
(2)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和他对社会的深刻影响。
三、知识链接1、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 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他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热风》等。
四、自主学习1、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并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2、简要概括课文所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五、合作探究1、文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示例:从鲁迅先生“笑声明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开朗、率真的人;从他对青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关爱他人、热心提携后辈的人。
2、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比如:“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
”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鲁迅先生对家人的关爱,以及他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
3、作者在回忆鲁迅先生时,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是敬爱和怀念。
文中多处通过对鲁迅先生言行的描述,以及作者自己的感受,表现出这种深厚的情感。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的形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学习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的技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一. 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描写鲁迅先生生平事迹和人格魅力的文章。
文章通过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交往,展现了鲁迅先生坚定的信仰、崇高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课节选了文章的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对于鲁迅先生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可能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内涵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难点:深刻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内涵,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鲁迅先生的一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鲁迅先生的录音、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等,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解释生僻词语,概括段落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3.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体会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萧红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
但她在散文的创作上也有十分突出的成就。
她的散文“凭着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胡风语),以细腻的笔触,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新、明朗、自然、直率、坦白地吐露出来,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
例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她的《回忆鲁迅先生》就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也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在本文中,由于作者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崇敬缅怀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显得真实感人。
自主预习案(一)给加点字注音:咳嗽..( ) ..( ) 筵.(.)会窘.( ) 抽屉.( ) 阖.( ) 踌躇虔.( )诚抹.( )杀肋.( )膜紊.( )乱唠叨..( ) 隔三差.( )五(二)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三)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合作探究案(一)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八件小事,这十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二)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
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神情姿态:穿着审美:饮食起居:工作习惯:休闲娱乐:日常琐事:对待疾病:(三)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拓展提升案(一)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
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1.鲁迅的笑声。
2.鲁迅的坚毅。
3.鲁迅的幽默。
4.鲁迅的慈爱。
5.鲁迅的严谨。
(二)本文值得品味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以放开手来,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找最有感觉的语句来咀嚼,来分析它们在写作方法上的特色。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案(一)给加点字注音:咳嗽(késou) 筵(yán)会窘(jiǒng) 抽屉(ti) 阖(hé) 踌躇(chóu chú) 虔(qián)诚抹(mǒ)杀肋(lèi)膜紊(wěn)乱唠叨(láodao) 隔三差(chà)五(二)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明确: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
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
(三)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八件小事。
小标题可以概括为: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态;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4.不游公园;5.看电影的路上;6.纸烟;7.休息;8.工作时间(详写);9.踢鬼、谈鬼(详写);10.吃鱼丸(详写);11.病中(详写);12.海婴的夸耀;13.明朝会(详写);14.病好起来了(详写);15.木刻画;16.“若没有我呢”;17.病“好”了;18.他“休息”了。
合作探究案(一)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八件小事,这十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1.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观爽朗、平易近人;2.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突出“全智者”,表现鲁迅先生独到的审美观;4.不游公园:暗示鲁迅先生工作的繁忙;5.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6.纸烟:突出“贵”“贱”的分类,表现鲁迅对来客的尊敬和对自己的“吝啬”;7.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8.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9.踢鬼、谈鬼(详写):突出诙谐有趣,表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和大胆,以及他的智慧;10.吃鱼丸(详写):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11.病中(详写):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12.海婴的夸耀:突出“夸耀”,用尚不懂事的孩子的细节反衬鲁迅病情之严重;13.明朝会(详写):突出“明朝会”,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14.病好起来了(详写):写鲁迅的病“好了一点”“又好些”,突出鲁迅的朗朗的笑声,表现鲁迅的乐观精神;15.木刻画:写病中鲁迅的一幅木刻画,暗示鲁迅顽强的生命毅力(此处可在后面让学生讨论);16.“若没有我呢”:写鲁迅的希望,希望青年一代可以独立地走正确的道路;17.病“好”了:突出“觉得做事要多做”、“以为”“准备”,表现鲁迅的工作的执着和热爱;18.他“休息”了:写鲁迅生命的结束,突出“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表现鲁迅“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彻底的奉献精神。
(二)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
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穿着审美:“穿衣裳的评论”,自然朴素、人情练达。
饮食起居:“纸烟”“休息”,简单随和、体恤他人。
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同寻常,忘我精神。
休闲娱乐:“不游公园”“看电影的路上”“踢鬼、谈鬼”,幽默风趣、童心未泯。
日常琐事:“吃鱼丸”“若没有我呢”“木刻画”,待人接物、爱护青年。
对待疾病:“病好起来了”“病‘好’了”,乐观精神。
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
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
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三)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师明确:大量细致地记叙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有以下几个好处:1.更真实。
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
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
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
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
3.更真挚。
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
尤其是写到鲁迅生病之后的各个细节,写到海婴的“明朝会”,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4.更有趣味。
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叙,可以引起读者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
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最大的妙处。
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板书:琐事,正面描写)(四)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教师明确: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
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
例如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
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
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
例如,鲁迅病危时,她“很镇静,没有紊乱的神色”,虽然也曾“当着人哭过一次”,但“该做什么,人是做什么”,她的坚强,有力地衬托出鲁迅的坚强。
(板书:侧面描写烘云托月)拓展提升案(一)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
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1.鲁迅的笑声。
本文中有多处,例如文章开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
”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2.鲁迅的坚毅。
注意两个细节。
一是“明朝会”中,应答海婴,之后就不停的咳嗽。
一是在病中,却还同“我”开玩笑,而且“笑声是朗朗的”。
3.鲁迅的幽默。
鲁迅的幽默是饱含智慧和哲理的。
例如在“说鬼”中,“鲁迅先生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
‘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了人。
’”4.鲁迅的慈爱。
主要体现在鲁迅对海婴的日常小事上。
5.鲁迅的严谨。
在“吃鱼丸”一事上,可以看出他的严谨。
用许广平先生的话说是,“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二)本文值得品味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以放开手来,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找最有感觉的语句来咀嚼,来分析它们在写作方法上的特色。
教师提供参考:(一)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