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工》纪录片赏析

合集下载

浅议电视纪录片中细节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浅议电视纪录片中细节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浅议电视纪录片中细节对主题表达的作用作者:杨晓蓉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2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纪录片《船工》的解析,论述在电视纪录片中,细节能使抽象的主题具体化、可视化、可听化;对人物细节的捕捉能更好塑造和表现人物;能将纪录片故事化,激发感情、引起观众共鸣;能增强人物纪录片的诗意和质感;能巧妙贯穿全片,起到点化主题的作用。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细节;主题;作用就细节而言,它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

其中的人物性格和社会情境在屏幕上的完整体现就是由很多富有生命力的细节而组合成的。

细节的表现要服从屏幕形象的塑造和主体意念的表达。

因此,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应该通过富有生命力的细节进行一些意念、情绪以及生活底蕴的渲染,让其在增强情节和可视性的同时,震撼和净化观众的灵魂。

那么,细节对于纪录片有哪些作用呢一、细节能使抽象的主题具体化、可视化、可听化正如刘小霞在《意义高远声画皆美》一文中所提出的,“纪录片创作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拍什么和立意的问题”,纪录片的成功离不开其具有哲理性美感的主题。

但这本身又蕴含着一个矛盾,那就是,这样宏大深刻的主题往往较为抽象,如何将主题的抽象性进行形象表现,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靠细节。

纪录片不能像影视剧那样可以虚构情节、可以编导、可以借用综合。

它必须面对现实,面对真实的单调,做出没有选择的选择。

这“没有选择的选择”,就是捕捉真实、平凡的生活细节。

细节以其真实、平凡、朴素,让抽象的表现主题接地气、变生动,具体化、可视化、可听化,从而感染观众。

《船工》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将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与普通人的生命体验结合在一起。

如果离开世纪三峡历史变迁的这一个时代背景,也许这样一个表现船工的片子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但如果过多叙述三峡这个宏大背景,这个片子又变成了一个亮点不足的专题片。

为了突出时代变迁与个体生命这一主题,创作者使用了大量细节,而这些细节大多是围绕主人公——谭邦武这位90多岁老船工展开的,他身上所蕴含的精神,他的经历和生活,正是主题的集中体现。

浅析《船工》的艺术特色

浅析《船工》的艺术特色
创作 意 图 ,并对其 采 用的非 线性叙 事 手 法进 行 分析 。
关键词:编导思维 ;叙事技巧;视 听语言;非线性叙事
中图分类 号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 2 X2 0 )1 — 0 1 0 0 6 6 0 6 (0 9, 0 8 — 1 0 4
船工》 一片记 录了三峡 移 民大 搬迁 背景下 ,老驾长 一
叙事。 豪 ,想 念老 伴时 的悲伤 :追求 心 目中完美 的木船 时的执着 ,讲
1 非线性叙事 . 片子要 讲述 的是老人 移 民后 的生活 变化 ,但 不可避 免 的要
对原来 的生活 、转变 的原 因有所 交代 ,于 是便用 网忆 的手段来
价时 的尴 尬… …这些 情感 的表现 使片予充 实起来 ,有 血有 肉。 还有 许多对 比手 法的运用 。例如 每次拍 摄造船 时 ,编导都 会选取 一个相似 的景别来拍摄木 船与机动 船的对 比。 片 中讲述 的是 老 人的生活 ,却丝 毫不显 得乏 味。反而 有起
碑 两件事 ,从最 初商 到完成 的整个 过程进 行了详 细的记 录 。
船工 》十分侧 重于故事 性 的表 达 。片子记录 了造船和 打 经 与现 实时 间相接 ,编导便 将影像 处理 为彩色 ,实现 了历史 向 有开端有 发展 ,有冲 突、扣 架 的高潮 ,也有 心愿达 成的结 果 。 ‘ 不 仅从编 排上 呈现故事性 ,还 从素材 里、 画面里找 故事 。例如
追 溯过 去。但 是编导 并没有让 过去 的 回忆 一下子全 都倒 出来 , 式 ,将 内容分 别穿插 各个同忆段落 ,逐步的将疑惑 解开 。 实际上 ,将 回忆段落 称为历 史段落 更为合适 。虽然 采用 了 老人 的视角记 录 的历 史 .但 是所叙 述 的主 体 、所 反映 的是三 峡 工程这 一宏观 历史 事件 的发展过 程。它 已不仅仅 代表谭 邦武 老 人个人 所处 的时代 背景 ,而是成 为所有 三峡移 民所共 同经历 的

《船工》

《船工》

《船工》内容简介91岁的谭邦武老人是三峡一带出了名的驾长,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三峡后要移民。

2M3年6月库区蓄水后,他们的山地大部分将被淹掉,生活来源是个大问题。

于是,三峡大坝蓄水前后,这位年过九旬的老人为两件大事忙碌起来:一是为二儿子打造木船,蓄水后搞特色旅游一是为去世快一年的老伴和自己立块合葬墓碑,把自己的后事准备好。

本片以十年的时间跨度呢录了三峡移民大搬迁,高峡出平湖的历史过程,记录了沧桑巨变中老船工和儿孙们的生存状态、情感振荡,记录了三峡船工的艰辛历史和顽强的生存意志。

编导阐述八百里峡江滩险水恶,在木船运输时代,一艘几十吨的大木船得两三百纤夫往上拉。

长年累月,用竹篾编织的纤绳竟在坚硬约石头上磨出深深的纤痕。

这是船工纤夫用鲜血和生命留下的无字碑文,是人类生存意志与勇气的象征。

正是用这种精神,无数代的船工纤夫开辟了险恶的三峡航道,拉来了峡江两岸大小码头的生机与活力。

不管是峡江两岸历经千年风浪冲刷的奇石绝壁,还是纤夫们用肩膀绳索磨出的道道纤痕,都是一块块无宇的碑。

前者显示着自然造化的力量,后者是撞击人们心灵的生命痕迹、奋斗痕迹,而三峡大坝则是中华民族留在世界上的一块最宏伟的丰碑。

"高峡平湖",沧桑巨变,不变的是三峡船工不屈不挠的闯滩精神,是三峡人顽强的生存意志,人类的这种精神是不会改变的。

文字脚本[画面:拨船桩的手老人上船][解说]谭邦武老人已经九十一岁了,在三峡一带,他是出了名的驾长。

老人十六岁开始驾船,急流险滩里从没失过手;八十多岁的时候,他还能摇橹摆渡,下水救人。

[画面:老人划船巫峡口帆影][字幕:谭邦武 91岁土家族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船工][画面:官渡口新镇老二的房子孙子推磨重孙睡了老人抽烟][字幕]2002年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新镇[解说]谭邦武老人的四个儿子都是官渡口镇的后靠移民,老伴去世以后,他和二儿子住在一起来。

老二一家五口人,靠着儿亩山地过日子。

明年库区蓄水后,大部分山地要淹掉,一家人生活来源是个大问题。

邹国梁:『船工教师』的摆渡人生

邹国梁:『船工教师』的摆渡人生

龙源期刊网
邹国梁:『船工教师』的摆渡人生
作者:
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2012年第04期
2011年末,一段名为《船工教师摆渡30年撑起山里娃读书梦》的网络视频在各大网站和微博上被迅速转发。

视频里讲述的是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东山镇清湖小学的山村教师邹国梁31年如一日,甘做孩子们的摆渡船工,每天用自家的小木船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的故事。

三天时间,这段不到五分钟的视频就有高达数十万的点击量,让无数网友为之感动。

网友们给邹国梁老师留下这样的评价:“邹老师的小船撑起了孩子们的读书梦想,也摇出了他们的美好未来。

”30年来,邹老师接送孩子两万八千多次,划出了一万四千多公里水路。

这一桨一桨,划出的是老师对孩子的爱,我们应向邹老师这样的乡村老师致敬。

(摘编自新华网2011年12月28日)
【点击运用】
这是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故事。

邹国梁老师是教师中的楷模,是社会中的道德典范。

同时,唯有社会发展,山里人的日子好过了,才能让山里娃的上学之路不再坎坷,这也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适用话题:追求,爱心,坚持,平凡与伟大等。

“巧”与“朴”的深层结合

“巧”与“朴”的深层结合
民 被 迫 搬 迁 的历 史 大 背 景 下 , 峡 民众 三
的纪录片 《 船工 》 正是袁枚笔下 “ , 巧” 与 “ ”的一次较 为完美 和深层 的对 接 朴
与融合。 人物和事 件选 择的 “ ”与 巧

的具体生活 、 生存状态 以及最 大可能地 反 映这项庞 大工 程给他们 的物质生活 、 精 神生 活带来 的影响 。从这一题 材来 看, 走进镜头 的人物必定 带有 三峡厚重 历史 的尘 屑 , 也将 承载起 一段 被淹 没历

在 中国现 阶段 历史条件下 ,尽管有 湖南 电广传媒 上市 ,
广 电传媒与资本频繁交往 , 但媒体的投资 主体仍是政府 。 公共
注释 :
频道作为各省的一个电视频道 ,与除政府 以外的资本之间的
关系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其 实, 就我国整个媒体市场而言 , 资
0 0 o)
国外 的公共媒体与我国所 办的公共频道大相径庭 。现在 世界上许 多国家都有 公共 电台 电视 台 , 国的 B C 日本 的 英 B、 N K、 H 美国的公共电视 ( B ) P S 都是公共媒体 的范例 。这些 国
外的公共媒体大都不播 商业 广告 , 而依赖政府 的拨 款和收视
目《 倾城追击 》 鸣锣开道 。 双方 的此次合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制 播 分离 , 广东 电视台提供经费 , 英扬制作 。广东电视公共频道
①⑧④ 李 良荣、张健 : 公 共频道 呼唤 电视媒介 管理创 《 新》, 电视研 究》 0 3年第 4期 《 20 ② 黄新庭 : 公共 频道 怎样 “ 《 公共 ”》, 电视研 究 》 0 3 《 2 0 的探索 中。公共频道作为市县广 播 电视播 出机构职能转变 的一项基础性 、 前导性工作 , 了具 除 有政策性外 , 还具有过渡性 , 也就是说广播的改革方向是广 电 集团。可 以预见 , 随着广播 电视改革的深入 , 电集团的广 泛 广

江阴船工

江阴船工

江阴船工作者:来源:《数码摄影》2016年第01期后工业时代,人们似乎淡忘了那些汗流浃背,热气腾腾的工厂和工人,被提及越来越多的是机械化甚至智能化生产。

而很多摄影师对于工业的表达也似乎总是趋向于它的衰落和破败。

其实,如今我们身边依然存在着与过去一样的工业生产场景,船厂就是如此,无论是运河边还是沿海港口,船舶修造工人依然如往日一般劳作,摄影师平民就将镜头对准了当下的这些工人。

FOTO:从什么时候关注这个题材?平:其实从2年前就有拍摄船舶修造厂题材专题的打算。

后来经过多方打探,均由于多年来市场经济的因素,企业强化了内部管理及安全性和企业保密限制等原因,不是企业内部人员很难到达现场进行拍摄。

FOTO:为什么对这个题材感兴趣?平:提起工业题材摄影,在我的眼前会浮现一幅幅铁水奔流焊花飞溅,工人们挥汗如雨开怀痛饮的劳动场景,觉得很有画面感,而且对过去的老工业内心还是很有感情的,所以想尝试着拍摄。

FOTO:很多人拍摄这类题材都喜欢使用黑白影像。

您的这部作品却色彩鲜明,这是为什么?平:这也许与我以前对普通工人的了解及经历有关。

我总觉得黑白影像适合表现锈迹斑斑、伤痕累累、岁月沧桑中工业进程时期的记忆或是时代的印象。

以此阐述工业发展进程中的思考。

而当我站在庞大的船坞前,眼前到处呈现着红色的焊花,红色的船漆,不断移动着的红色的安全帽。

一部船台交响曲正在凑响火红乐章。

所以我用明快的色彩来展示新型的大型设备,以及后工业时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和他们的智慧与力量。

FOTO:这些色彩是通过现场的观察发现的还是更多地运用后期手段?平:其实当时的现场不经意间已充满了暖暖的基色调。

在作品的后期处理中进一步把控,相对统一了作品色调。

FOTO:您的拍摄视角很独特,画面也很有形式感,您是如何考虑画面构成的?平:说画面独特有些过奖了,有一定的形式感还是认可的。

如何构造画面,主要还是运用构图和色彩的处理方法与光和影的表现技术,这些基本摄影语言的元素,表达劳动场面中具有的艺术美感和感人的画面。

船工纪录片观后感

船工纪录片观后感

船工纪录片观后感看了船工的纪录片后,我这心里啊,就像那江水一样,泛起了层层的波澜。

先说这船工啊,那可真是不容易。

每天一睁眼,就和那船绑在一起了。

纪录片里的船工,皮肤黝黑黝黑的,就像那老树皮似的,那可都是太阳给“画”上去的。

这一道道的皱纹啊,就像是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的航线图,每一道纹里,都藏着他们在江上的故事。

你看他们划船的时候,那胳膊上的肌肉一鼓一鼓的,就跟那小老鼠在皮下乱窜似的。

船桨在水里一划一划的,感觉特别有节奏感,就像船工在和江水对话。

我就寻思着,这船工对江水得有多熟悉啊,就像熟悉自家的院子一样。

哪里有暗礁,哪里水流急,他们心里门儿清。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本事,那是多少年风里来雨里去才沉淀下来的经验啊。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画面是,船工在黄昏的时候靠岸。

那夕阳洒在江面上,金黄金黄的,船就像从一幅油画里划出来一样。

船工把船拴好,然后坐在船头,点上一袋烟。

那烟圈在他头顶慢慢散开,他就望着江水,那眼神里有说不出的感觉,好像是对这一天的劳累的释然,又像是对明天未知旅程的一种期待。

这时候我就觉得,这船工的生活虽然简单又辛苦,但也有着一种独特的宁静和诗意。

而且啊,船工可不仅仅是划个船那么简单。

他们就像是江上的百事通,这江上的故事、沿岸的风土人情,没有他们不知道的。

在纪录片里听他们讲那些过去的事儿,什么江上的奇闻轶事,哪家哪户的变迁,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本活着的历史书。

他们就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把那些可能被遗忘的故事,就这么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就特别敬佩这些船工。

在这个到处都是高科技、现代化的时代,他们依然坚守着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职业。

他们虽然平凡,但是就像一颗颗螺丝钉,紧紧地“钉”在江水上,维持着江上生活的一种传统的秩序。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传承的力量,不管世界怎么变,总有人在坚守着一些古老而美好的东西。

这船工啊,就像那江水上的灵魂,少了他们,这江水感觉都没那么有生气了。

我想,下次再看到江面上的船,我一定会想起这些纪录片里的船工,想起他们那充满故事的脸庞和那有力的划桨动作。

《海上劳工》赏析

《海上劳工》赏析

《海上劳工》中的浪漫主义表现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标志性人物,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浪漫主义作品。

《海上劳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

一、高度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往往体现高度的理想主义,表达人们的理想和愿望。

雨果在《海上劳工》中寄托的理想主义主要是通过塑造理想人物来体现的。

《海上劳工》中,他赋予了主人公吉利亚特善良、超人的水平及自我牺牲等美好的品质,借此来歌颂他理想中的人物。

吉利亚特是一个最平凡的身世模糊的外来人,但他具有劳动者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特别是善良。

比如:他将自己在生活中学到的生活经验无私地告诉周围的人;他帮别人治病从不收费,救人一命,甚至连姓名都不留;为一头驴子打抱不平,花钱买下笼中的小鸟放生;赶走山崖上的小鸟,防止有人掏鸟蛋坠崖身亡。

吉利亚特同时也具有超人的水平。

雨果以扣人心弦的笔法描写了他在茫茫大海中,独自一人凭借非凡的才智和坚强的意志,将卡在礁石中的汽船分解,救出机器,并将其运回根西岛的事。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刚毅坚强的英雄形象,他称赞吉利亚特是“海的约伯,一个抗争的约伯,一个与自然灾害抗衡、搏斗的约伯,一个普罗米修斯般的约伯”。

当然在吉利亚特身上也不缺乏自我牺牲精神。

吉利亚特之所以冒生命危险抢救机器,为的都是戴吕谢特。

当戴吕谢特无意中在雪地上写下吉利亚特的名字后,吉利亚特便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暗恋她。

在吉利亚特看来,戴吕谢特就是自己心中的天使,心中的神。

当吉利亚特成功归来,取得迎娶戴吕谢特的权利时,却无意中发现戴吕谢特的心另有所属,虽然利蒂埃利坚持原来的承诺,但吉利亚特却宁愿牺牲自己,协助戴吕施特与艾伯纳兹尔完成婚礼,离开了根西岛。

总来说之,雨果把人类所能具有的一切崇高美德都赋予他的主人公,表达了他对长期遭受社会歧视的穷苦人民的深沉的爱,寄托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

二、浓厚的主观色彩浪漫主义从理想主义来塑造典型,所以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它是作者自我表现和个性的反映。

船工让漆工给船涂漆的作文分析

船工让漆工给船涂漆的作文分析

船工让漆工给船涂漆的作文分析段落一:
清晨的港口,太阳刚露脸,船工们就忙得不亦乐乎。

那艘老渔
船啊,真是让人看了都心疼。

船身都旧得不成样子了,船工心里琢
磨着,得赶紧找漆工给它“打扮打扮”,不然这船可真要成“古董”了。

段落二:
这漆工的手艺真不是盖的!他拿着刷子,沾了漆就开始在船身
上“涂鸦”。

一笔一笔的,特别认真,就像是在给老朋友换新装。

船身在他的手下慢慢变得光亮起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船一下
子就有了新气象。

段落三:
船工看着漆工忙前忙后,心里别提多感激了。

这艘船对他来说,不仅仅是吃饭的饭碗,更是一份回忆,一份陪伴。

漆工就像是个
“神医”,把这船给“救活”了,也让他的心里有了底,感觉未来
都有了盼头。

段落四:
海风一吹过来,那味道啊,真是说不出的舒服。

海水的咸味,还有漆面散发出来的清新香气,混在一起,就像是海边的调香师特意调配的香水,让人心旷神怡。

船工纪录片观后感

船工纪录片观后感

船工纪录片观后感这个纪录片里的船工大爷啊,那可真是个有故事的人。

他一出场,就带着那种饱经风霜的感觉。

那脸上的皱纹,就跟江面上的波纹似的,一道一道的,每一道都像是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船桨划过的痕迹。

船工大爷划船的样子,那可太有范儿了。

他站在船头,手里握着船桨,就像一个将军握着他的兵器一样。

那船桨在他手里,感觉就像是活的,左一下右一下,船就听话地在江面上游弋。

我看着他划船,就想着自己要是也能有这么一手本事就好了。

我估计我上去划,那船得像个喝醉了酒的大汉,东倒西歪的,搞不好还得原地打转呢。

大爷和他的船之间,感觉就像是一对老伙伴。

那船的木板都被磨得光溜溜的,不知道载过多少人和货呢。

船工大爷一边划船,一边给我们讲着以前的故事。

那些故事就像江面上的雾霭,弥漫开来,把我带入了一个我从未经历过的世界。

他说以前的江水有时候很凶,像个发怒的猛兽,可他从来都没有害怕过。

我就想啊,大爷这得是多勇敢啊,要是我,估计早就躲得远远的了。

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一种坚守。

在这个现代化的世界里,船工这样的职业好像都变得很稀有了。

可是大爷还一直守着他的船,守着他的江水。

他就像江面上的一座灯塔,虽然没有那么耀眼的光芒,但是却稳稳地在那里,给过往的船只,也给我们这些看纪录片的人,带来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而是一种很沉稳、很踏实的力量,就像船下那深深的江水,默默地流淌,却蕴含着无尽的能量。

而且从纪录片里啊,我还看到了一种美。

那种美不是城市里高楼大厦的那种美,也不是舞台上绚丽灯光的那种美。

而是一种很质朴、很自然的美。

江面上的日出日落,波光粼粼的水面,还有船工大爷那简单而又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组合在一起就像是一幅画。

我突然就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有时候都忘了身边这些简单而又美好的东西。

造船安全的观后感

造船安全的观后感

造船安全的观后感《造船安全》是一部以造船安全为题材的纪录片,通过采访船舶制造者、船员、海事管理者以及安全专家等一系列相关人士,全面展现了船舶制造、船舶管理和航海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不禁深思船舶安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并对船舶制造和管理的复杂性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这部纪录片让我对造船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纪录片中,制造船只的各种工作流程被详细地呈现出来。

从船舶设计到材料采购,再到船体加工和船舶设备安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人们通力合作,并互相配合才能完美完成。

他们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对各种材料进行处理,确保船舶的结构安全可靠,同时满足船舶的功能需求。

我曾经认为造船行业是一个简单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意识到了造船行业的复杂性和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其次,纪录片中还强调了船舶管理的重要性。

船舶除了要在制造过程中具备安全可靠的结构外,还要在航行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安全性能。

船舶在航行时面临着无数的风险和挑战,如恶劣的天气条件、海上交通管制、船舶疲劳等等。

为了确保船员和船舶的安全,船舶管理者要实施严格的航行标准和检查制度。

他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新的技术和知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海上环境。

这让我意识到,船舶管理者的责任是巨大的,他们需要承担着船舶安全的重要责任。

最后,纪录片中还通过一系列事故案例警示我们,对于航海安全绝不能掉以轻心。

船舶事故往往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毁灭性影响。

这些事故都是由于船舶制造和管理环节中的失误导致的,如设计缺陷、材料质量问题、设备故障等。

从这些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造船安全是一个全链条的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船舶安全保持高度警惕,并积极参与到船舶安全的保障中。

通过观看《造船安全》,我对船舶制造和管理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船舶安全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船员文学作品欣赏

船员文学作品欣赏

船员文学作品欣赏作者:来源:《珠江水运》2014年第08期尾迹过去就过去了随残月消失在天际甚至没有留下丁点儿尾迹任凭全部马力喧哗的一犁怎能扰动这磅礴的沉寂!船在海上水在船底驶过是目的可前提是要稳稳地浮起平静掩盖了消弭沧桑在抚慰疮痍这无边深深荡荡消融了千百年来无数涟漪正因为了这永久的平才能有日夜的航行正因为了这厚重才能将无数的前行托起东风才盛,西风将息晚霞已黯淡,星空渐迷离该入睡了不是所有的经历都需要刻成回忆不用找曾经的经纬度不用翻动航海日记只要闭上眼睛梦里一定会听见船尾的鸥啼休假想回去了在静静锚泊的船上远处有灯火亮着随风飘来面包的香我错过了几场城市的雨?还是错过了千里麦浪?错过的这些日子里什么在拯救你的忧伤?我要回去了背着我沉甸甸的行囊我用尽了临行细细叮嘱把分离后无尽的相思填上你会在哪里等我?在站台码头,还是村外陌上?你会哭?还是笑的像花儿一样?我抱着你讲那些惊涛骇浪你看着我你不说你终于依上万重关山归来的臂膀你在梦中我在途中归帆点点中我摇着那只最快的桨船员的梦急匆匆,茫茫然重新登上了一条船怀着忐忑的心已经忘了如何在驾驶台瞭望值班刚刚往前面一站我的天雷达上星星点点船首是航行灯一片没有舵工我也不知道手操舵怎样转换停车,停车可车钟上只有个前进三电话在哪?我扯着嗓子喊越来越近海嫂返航是憧憬的开始到港是相思的高潮你对船期掌握的比谁都准ETA就是呼唤的号角年轻的换个新发型年长的准备点吃吃喝喝最可喜的是带上刚会叫爸爸的宝宝无论在车上,船上,还是飞机上你都是最愉悦的旅客前方是你的幸福和骄傲我都能看见对遇船菲律宾二副笑嘻嘻的脸我只能一个右满舵先让开正面的集装箱紧擦着同向大散货的尾再拐回左面眼看就要与高速的滚装船交叉我只能硬着头皮贴着礁石蜿蜒没完,还有更玄这怎么他妈的前面还有堤岸更可气的船长在身后说加一加转数,从那个豁口开进两山之间真开进去了在没脚脖子深的小河里哧溜着往前这万吨的巨轮啊被鹅卵石硌得那叫一个颠没完没了突然冒出农家小院的白墙红砖我扭头看看船长终于看到熟悉的身影阳光的连体工装还有帅气的安全帽招呼很简单,或许没有招呼但通过紧紧握着你上舷梯的手明显感觉到他温暖的心跳夜雾渐渐笼罩船首静悄悄船尾静悄悄船舱里静悄悄你在灯下幸福地笑他两手抓着舵轮,对我说,来,使使劲,往上提一下,蹦过去是开阔的水稻田腾空一跃我这个心啊,呀!忽地坐起来醒了,满头大汗我坐了很久丝毫没有嘲笑梦的荒诞任由自己的泪水横流为了我那阔别已久的多年在这深深的夜里我想着,想在船上的那段岁月一种味道,一种感觉一种生命的片段。

-纪录片《船工》创作手记

-纪录片《船工》创作手记

-纪录片《船工》创作手记馏达灵的感酗纪录片《船工》创作手记一.寻找触动心灵的琴弦我想.做纪录片的人都清楚.题}才的选择是至蓑茕要的.可以蜕.找到一个好的题材就成功了一半.fl幺是好的题材,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我的直证是,?件事一个人或是粜种情感滦深地触动了你,使你激动,使你震撼.那就有戏r.2002年复术,摄制组进八}乇江三峡寻找选题,从棒归剑巴东,沿江lni上,一路寻访,最后在巫峡口的一条小术船上我们见到r老船工谭邦武这位90高龄的老人雕塑般的睑虎如同峡江两岸历经千年风币的石壁,写满了沧桑.他身体硬朗思路清晰一面就滔滔绝地给孜f1]讲起那问滩的故事.谭邦武老人从6岁上船,征峡江上闯荡了一辈子.他经历过无数闯滩的惊涛驻浪,目睹过三I映大坝合龙的壮观场衙,也体验了家园被淹没的无奈.他是近一个}唑己三峡史变迁的见证者老人身上耶种韧顽强的精神,代表着三峡人的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象_征我们见到老人时,距离l-峡大坝蓄水已经不到攀时橱炼二聚l在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历壹隧璺崴萄籀_睡.湖北视台湖北夷陵电视合拉纤方能通过,这蜿蜒的纤道就是纤夫fl']亦营叔脚在岩石上'步步.Iq复一H,年复一年地踩出来的.最窄处仪供一个人恻身而过.有些险段还得抓.r住旁边的铁链前行.现在我们的双脚行走住这条耋卣的天空,如削的绝壁,向下俯f还是万丈深符,滔曼!l! 滔f12.水,只是偶尔可大型飞翼船急驶而过,听见马达声在峡谷里久久同响.走住这样险峻的古道上,再坚强的内心恐怕也会油然升起满腔沧桑的感怀.纤道的拐弯处我们看到厂,少纤痕.最多的一处有十几道.柯两寸多深.老人说.这些者Ij是触竹篾编织的纤绳长{1三累月窿出来的.八百里的峡江,两岸随处可见.老人手抚纤痕,悠然讲起当年闯滩的徒事,我们的心灵敞震撼了.所有关于纤夫的画而.摆脱时间的控制不【靳地向我们涌来:『也沉重的脚步,真的喘包,声震峡谷的号子他们儿乎垒身赤裸匍匐于_大地的身躯;他们在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不屈不挠地生存的意志有前行者摔下悬崖,又有后来者紧紧跟上,几类生存的热望和勇气在这条古纤逋上顽强地延续着,生生:息,绵延不断.也就芷耶一刻.我们找到r二峡几的精神支点,找到了三峡船工的精神魂魄,也认定r这个选题.二,把握宏大背景与个体生命的关系在三峡拍片的那些I:t子里,我/IIIq'常被一些场最触碰得心j]发疼:哪些在峡江岸边活跃了干年的老码头,随着声爆破的R响顿州化为尘士,烟消云散老街的废墟卜从早到晚总有:峡移民在寻找任拾荒,执着地要把老家的堆后一块砖.?片一62瓦背新家一些昨天还金橘满园的橘秫,没过灭便被成片地放倒在山坡卜…mJ的三ll吱虹像幕快速换的幺Jl}丁片,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时的重量"'个人是历史的几质",辊们从一,I:始就意阻到.这些构成谭封5武老几生活的背景.对十《船T》这部片常重要,否91IJ,就^,物拍物,人物就会显得单薄.但i盍些背毁l能放任几物的背后,如果篇幅过赶就1是人物片丁因此.我在如夜讲述'他老船工故事的前提下,往意把握密久背景与个体t命的关系.全片t要艘埋的是老船1和他的儿孙们的I活:.通过打船",打碑"件枣的推进.反映出三峡船T的希,苦,-剐和顿啦片中所有的宏观叙述部服芳f人物披事的发腱,穿插几物情绪变化之遐列背景之}:在50分钟的戍片里.三峡工程,三峡移民这个夫黹只占了3分多钟.但这儿分钟义非常要,l=三址几感受到这汉是一位老船工个人的故事.它还代表丁快速变化的当夸世I抖中个体适J环境这样?个求赦述时空的单一性,使时空转懊有r跳跃感.对凋整垒"的结构起到J'ii=l好的作用J-J,也『赴全片具有J?种涛化的气质和历的凝首感.四讲述富有生命的历史生衙就像滚滚东去的长f==f=水,一去回头.唯此才蜓纪录片创作的价值与畦力要记录历史,{仃故事,H有物还远远不够,有生命的历史是数鲜活的细节构成的.像一颗顿跨殊你把它拣起求,串起求.你的人物就了.故事活了,历史血就鲜活.三峡纤走石是我表述《船工》的一个"魂".?个"史述纤戈百第一次出现叫,是由老人f场F-q忆和电料镜头组成的,I为加入了栏几的『乙.配卜雀憾L&il',J纤夫号子If¨宽满l力迎质感的画面,使画肄有?定的视觉冲J:-力.但这只是程脞层面I:的表述.fE整个拍摄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征寻找更深层次的开掘.到了2003年5月底,三峨大坝开始箍一次蔷水,限看着江水一点点涨起来,造船的沙滩被淹没r,小镇的废墟没。

蟹工船电影赏析

蟹工船电影赏析

《蟹工船》电影赏析学号:1340225156 姓名:王泽仁这学期欣赏了许多日本影视,感受和学习了许多日本的文化。

有像《春琴抄》那样的讲述日本古时候的阶级文化的影片,也有反映日本战后问题的《证人》这样的影片。

不过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日本无产阶级文化的《蟹工船》。

《蟹工船》的影片主体其实是在“工”这个字上,通篇讲述的是关于工人的故事。

开头工人的对话,“现在几点了”“今天是星期几”——“不知道”,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在一个暗无天日,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进行着工作。

这故事主线放在1930年代世界经济大恐慌时的日本血汗工厂,为了要节省成本以及钻法律漏洞,於是将船行驶到靠近俄罗斯的公海,在船上直接运作螃蟹罐头工厂。

所有你可以想像得到的苛刻条件:剥削劳工,过长工时,动辄打骂,都在这条船上看的见。

速度稍微慢一点就会被厂长给拿著拐杖重重的敲打,在背脊上,在大腿上,在头上。

每天进行着长时间的劳作,工头还不停的进行暴力打压,但实际上工资却非常低。

这放在现代人的观念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当时的日本在帝国主义的旗帜下,将这不现实的情况变成了现实。

而经过了长时间镇压的工人,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很显然既然已经拍成了电影,那么肯定是爆发才有看点,结局的工人起义反抗资产家也是预料之中的。

船上的工人经过长时间的工作,早已经精神麻木。

在这座坐落海上的地狱工厂,劳工们自然是没有人权,他们每个人都是从社会底层当中所投身进来的,最差的物质生活条件,又转身跳到另外一个生不如死的人间炼狱,不管你本来有多麼的身强体壮,还是很难耐的住这样的重劳动,长时间穿著似乎会引起皮肤过敏的橡胶工作裤,湿答答橡胶鞋一倒出来感觉竟是充满了腥味的水。

这艘船上跟什麼乾爽温暖幸福美好等字眼完全扯不上边。

因为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居然开始比谁更凄惨起来。

而男主角起初带大家幻想美好生活,逃避现实,把自己的境遇推卸给命运,相信来世会成为有钱人。

在这样的高压又不合理的环境里生活,没有人想过反抗,只有想解脱的。

纪录片《船工》之精致的朴素——摄影分析

纪录片《船工》之精致的朴素——摄影分析

纪录片《船工》之精致的朴素——摄影分析纪录片《船工》立时拍摄两年又两个月的时间,本片记录了三峡移民大搬迁的历史过程,记录了三峡水上老船工和子孙们的生活状态、情感震荡,也记录了三峡船工一直存在着的生存意志。

第11届上海电视节纪录片评委会对《船工》的一句评语是“把现实与诗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看了片子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它不像是纪录片,更偏向于专题片。

因为它不是惯有的长焦镜头、不是充满了肩扛摇晃镜头、也没有长达几分钟的长镜头。

剥离了这些纪录片惯用的手法,《船工》显得很诗意,也很特别。

《船工》的摄影是具有风格化的,整个片子的摄影风格基本保持一致,特别但并不出格,剪辑节奏比较缓慢,大量采用固定机位拍摄,影像朴实、亲切,充满凝重的质感。

就好像在折射三峡船工的一种生活节奏,朴实又深刻。

不同的角度、光影、景别、构图等都能带来不同的情感表述,镜头的力量就是这么大,《船工》中可以说每一个镜头都是镜头细细考量的,这种看似纯粹的画面其实贯穿了创作者浓厚的人文关怀与审美意识,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视觉、情感冲击,十分具有张力。

在光影方面,以自然光为主,穿插一些篝火、蜡烛等场景灯光,极大地利用了剪影拍摄,塑造老人坚毅,隐忍和唯美丰富的个人性格。

片中多次出现谭邦武老人独自或坐或立的镜头,特定环境表达老人特定的情绪。

比如片中谭邦武老人独坐夕阳下,那种剪影似的画面里虽然我们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但却能够在这片逆光的黑暗中体会到他并不平静的心境。

老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却有丰富的情感和经历,片中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我感觉很美的其中一个镜头是刻碑时,对锥子的特写,夕阳灿烂温暖的光线作为大的背景,锥子的剪影特写,空气中随着锥子每次的敲击震荡着细细的粉末,镜头速度放慢,节奏舒缓,让人不得不屏住呼吸,静静的感受老人在这个双人碑中倾注的感情。

在构图方面,镜头十分讲究主次,虚实,比如老人坐在立好的碑旁,远处是三峡的水面,创作者在同一个画面里刻意地运用前、后,虚、实的搭配,将此刻历史和生命选择的艰难与痛苦传递到观众的心里,不可谓不妙。

镜头下的个人记忆——《船工》观后感

镜头下的个人记忆——《船工》观后感

镜头下的个人记忆——《船工》观后感
崔力文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8(000)018
【摘要】<船工>是一部优秀的人文记录片."把现实与诗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是第11届上海电视节纪录片评委会对<船工>的一句评语.在笔者看来,它是一部用镜头完美展现个人记忆的经典作品.
【总页数】1页(P189-189)
【作者】崔力文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2
【相关文献】
1.大历史下的个人记忆
2.个人记忆下的革命史与生活史——试析金宇澄《回望》的历史书写
3.金镜头,你怎么了——第17届金镜头新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观后感
4.金镜头,你怎么了——第17届金镜头新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观后感
5.纪实美学视域下的长镜头与长镜头理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船工》是一部以三峡大坝的建设为时代背景,以91岁土家族老人谭邦武为主人公,结合现实与回忆,展现个人的生存状态,表达最本真、最深刻的人性情感的纪录片。

关键词:船;立碑文;纤痕
一、造船——编织一个憧憬已久的梦
“我们祖辈都驾船,那怎会离得开船呢!古人说,肥田赶不上一个瘦店,瘦店赶不上一个烂船,船是个宝贝东西。


91岁地谭邦武老人一辈子生活在峡江边,乘着船在江上摆渡、运输、救人…
每一件小事,都成了他生命中值得回忆的精彩篇章。

每每谈及过去的闯滩经历,谭耀武老人总会哼唱起熟悉的小曲子,展露无限兴奋、欢悦、骄傲之神。

从官渡口城镇居民被迫搬迁到最终城镇的一切被江水无情地淹没,不得不感叹,时间的力量竟然如此强大。

谭邦武老人年已迟暮,正如他所说“吃了早饭,还不知道能不能吃午饭。

”这样的语言不禁让听者观者心生酸楚。

国家的决策、岁月的侵蚀,平凡渺小的人只能无能为力被动接受。

老人难免无奈,却不曾因此而哀怨、沮丧,他要造一条大船,属于自己的船。

船已经承载了谭邦武老人太多的汗水与回忆,几乎成了生命不可或缺的依托。

造船的过程中,谭邦武老人亲自参与指导,工人们的意见分歧、资金短缺的窘境,一度让老人担忧烦恼,他用烟斗在沙地上勾勒着船的理想模型,“一分不能少,一分不能多”。

儿子看着这一切,和工人们协商之后,终于出于对老人经验的尊重,磨合了矛盾。

精打细琢,齐心协力,终于大功告成。

新船下水前的祭神,老人弓着脊背,足以见得他心中的那份对于海神的敬畏与虔诚。

谭邦武老人请皮影戏班子庆祝,并且答谢村里人。

因为大家造成的不是一条船,更是老人美丽的梦。

二、碑文——坚守心中永不凋零的爱
做了一辈子的船工,谭邦武老人几乎终日奔波于峡江之上,与妻子聚少离多。

过去叫喊着自己的名字回家吃饭的温馨画面历历在目,只是,斯人已去。

谭邦武老人的心却从未遗忘关于她的一点一滴,心里一直牵挂着,生前未曾好好地陪伴,死后必定不能让自己的老伴儿受到任何委屈,于是决定在有生之年给老伴儿立碑文,并且要求去世之后与她一同长眠。

谈及曾经的教诲,老人潸然泪下。

掏空自己仅有的积蓄,雇人写好碑文。

新碑落成之后,老人欣慰的倚靠在墓碑旁边,对着峡江凝望、思考。

老伴儿的音容笑貌,总是在老人眼前像回忆录一样播放,一幕幕,那样清晰,那样动情。

对于失去的挚爱,除了坚守来缅怀,恐怕无法诉诸自己的真情了。

人到暮年,像是即将落入地平线的太阳。

一只羊,一位老人,一座崭新的墓碑旁,夕阳下显得格外孤单与落寞。

老人的心需要慰藉,需要关怀。

可是谁又愿意放下一切,来倾听一位老者的心声?排解老人心中的孤寂呢?
一座碑,埋葬两个灵魂,固守一份真挚的爱,是否触动了你心底那根最柔软的弦?
三、纤痕——叹息一场无力阻挡的消逝
纤夫古道上,一道道深深的纤痕烙印,在时间的见证中,历史的积淀下,透露着一种凝重感和厚重感。

用手抚摸那一道道印记,脑海中浮现出惊涛骇浪中,纤夫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声号子,山谷间回荡,磅礴的气势足够撼动大地。

三峡第一次截流,巨大的山石滚入江中,上升了水位,即将淹没纤痕的最后时刻。

谭邦武老人乘着船,飘荡在江上,无奈地瞻仰,就像是对于注定消失的宝贝无助地眷恋和留恋。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沉默的悲哀,埋葬的不仅仅是石头和纤痕,更是纤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精神和生命轨迹,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

江水来势汹汹,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强势力量,谭邦武老人面对最终被淹没的历史,只能眼睁睁地观望和独自叹息。

谁能挽救这一摧残历史的悲剧?谁能体会一位91岁老人此刻心中的悲凉与绝望?
结论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谭邦武老人只是搬迁群体中的一个典型的船工代表,他对于船的情有独钟;对于已故妻子的默默坚守;对于消逝纤痕的不舍眷恋。

《船工》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人性的赞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