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的情境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上的情境教学

【摘要】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是最枯燥无味的,最缺少色彩渲染的,好象它是一些单纯数字的罗列和生硬的公式换算。其实,只要我们的数学老师多在课堂上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人们会体会到数学的韵味无穷和博大精深。

【关键词】数学课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要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情绪,首先要求课堂有情境和氛围。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巧妙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充满着数学,要使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只有从生活实际着手,捕捉生活现象,创设生活情境,走过生活天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方式上,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可采取以下两种: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中,教师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鲜活的生活实际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教师设计情境的出发点应该看过、听过、接触过的生活。如联系班级学生的座位,让学生学习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坐标;让学生测算粉刷房屋、铺设地砖的面积;让学生设计租车方案和购物的策略等。

(2)联系生活现象。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总是让人琢磨不透,其实用数学的思想来思考就能迎刃而解,如在广场上经常会看到摇奖一类的事情,在一个圆形木板槽内有若干个格子,写上价格不等的奖品,摇奖的规则是“2元一摇,摇几是几”,不少人总想碰碰运气,花上2元钱,万一还能捧回几百元的奖品呢,可结果总是让人失望。教师就可将这一生活中遇到的事引入课堂教学,既教学了知识又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注重学生数学气质的形成

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应是这种所谓数学气质所在,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代替正负数来玩游戏,规定红色牌为正数,黑色牌为负数,让每两个同学作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它们相加,谁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把抽象变成游戏,学生就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注意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敏锐感,敢于质疑问题,挑战未来的勇气。

三、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诫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面对当今网络先进的青少年,服务于这一种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生活动主体,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情境教学就是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化的情境中产生动

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索。如在复习函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的教学情境:

“我”在自选商场购物,a、b两个商场平时以同样价格出售相同的商品,春节期间让利酬宾,a商场所有商品按8折价格出售;在b商场消费金额超过200元后,超出部分可在这家商场按7折价格购物。请同学们帮老师出主意,“我”究竟到哪家商场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提出后,学生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活势形成,学生们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曾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拔和启发。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心里学所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抵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喜、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

四、注重感受性

情境教学往往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里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心里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课堂上,教师创设认知不协调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创设问题情况应注重要小而具体,新

颖有趣,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此外,还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更不能运用不恰当的比喻,不利于学生正确掌握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富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里上的悬念,把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知识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五、注重实践性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运用,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数学教学也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学生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制统计图,写调查报告,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闻不如一做”学生产生顿悟,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了,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等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训练。

例如,“三角形内角定理”就可以通过实践的办法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角的有关概念,三角形的概念,还具有同位角,内错角相等等有关平等线的性质。这些都是学习新

知识的“固着点”但由于它们与“三角形内角定理”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不十分明显,大部分同学都难以想到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进行一番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首先,在回顾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会不会存在某种关系呢?”这是纲领性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还达不到确定的导向作用,学生可能会对角与角的相等,不等,两角之和(差)与第三个角的大小比较等等问题进行研究,当发现这些问题只对某些特殊三角形有意义时,他们思维可能会指向“三个角的和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我适当的提出请同学们画一些三角形(包括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观察一下各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什么联系,经测量,计算,学生发现三个内角的和都在180°左右。我再进一步提出:“由于具体测量会有误差,但和数都在180°左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否为180°呢?请同学们把

三个角拼在一起看,构成了一个怎样的角?”学生在完成这一实验后发现,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平角。经过上述两步实验,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的猜想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指出了实验操作的确局限性,并要求学生严格的逻辑证明,在寻找证明方法时,我提出:“观察拼接图形,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可凭借实践操作时的感性经验,找到证明方法,实践操作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定理的猜想,而且受到了证明定理的启发。显示了很大的智力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