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NAPE) N-酰基乙醇胺(NAE)代谢特点及其生理作用
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第4期(总第526期)2021年4月农产品加工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No.4Apr.文章编号:1671-9646 (2021) 04b-0067-03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金昱龙l ,2,童观珍l ,2,梁丽敏I ,2(.翁源广业清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韶关511442, 2.广东广业清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摘要: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 PE )又称脑磷脂,作为一种磷脂,其组成部分有脂肪酸、乙醇胺、 磷酸和甘油。
PE 以脑为主要分布范围,也有的存在于大豆、不同种磷虾中。
研究了磷脂酰乙醇胺的不同制取方法, 主要以溶剂提取法为目的,通过不同形式来制备,同时介绍化学合成法为结构特点的生产方式、以酶作为优良催化 剂的方法,并对磷脂酰乙醇胺的不同种类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磷脂酰乙醇胺;制备;应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0621.3 文献标志码:A doi : 10.16693/ki.1671 -9646(X ).2021.04.050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Preparations and Application ofPhosphatidylethanolamineJIN Yulong 1-2, TONG Guanzhen 1-2, HANG Uinin 1-2(1. Wengyuan L&P Food Ingredient Co., Ltd., Shaoguan , Guangdong 511442, China ;2. Guangye L&P Food Ingredient Co., Ltd., Guangzhou , Guangdong 510000, China)Abstract: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 ), also known as cephalin , was a phospholipid composed of glycerol , fatty acid , phosphoric acid and ethanolamine. It was found in the brain , soybeans , krill etc.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phos phatidylethanolamine include chemical synthesis , solvent extraction and enzymatic mod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 the differ ent applications of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are introduced.Key words :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 preparation ; application ; research progress0引言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 PE ) 又称脑磷脂,作为一种磷脂,其组成部分有脂肪酸、乙醇胺、磷酸和甘油。
(完整版)脂类的结构和功能
血栓噁烷(thromboxane,TX)的结构
血栓噁烷也有前列腺酸样骨架,但分子中的五碳环被含 氧的噁烷取代,如TXA2
白三烯(leukotrienes, LTs)的结构 白三烯也是20碳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
前列腺素和血栓噁烷的合成
白三烯的合成
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的基本生理功能
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 前列腺素(PG)
CH3CH2CH=CHCH2CH=CHCH2CH=CHCH2(CH2)6COOH
5,8,11,14-二十碳四烯酸
CH3(CH2)4CH2=CH2CH2CH=CH2CH2CH=CH2CH2CH=CH(CH2)3COOH
脂肪酸的数字命名法
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
Δ体系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3).脂肪酸的β-氧化
① 实验证据:1904年,Franz Knoop
偶碳苯脂酸
奇碳苯脂酸
CH2CH2CH2CH2CH2COOH
CH2CH2CH2CH2COOH
CH2CH2CH2COOH
CH2CH2COOH
CH2COOH
COOH
O CH2C NHCH 2COOH
苯乙尿酸 (苯乙酸衍生物)
O C NHCH 2COOH
大多数具有酯的结构; 生物体内作为能源物质或活性物质 组成元素:主要是C、H、O,有的含有N、P。
一、 脂类的组成与结构
脂质
脂肪
类脂
胆固醇及
糖脂
磷脂
胆固醇酯
甘油糖脂 鞘糖脂
鞘磷脂 甘油磷脂
磷脂酰胆碱 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 脑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甘油 二磷脂酰甘油 磷脂酰肌醇
医学生物化学(第七章)脂类代谢
族 ω -7(n-7) ω -9(n-9) ω -6(n-6) ω -3(n-3)
母体脂酸 软油酸(16:1,ω -7)
油酸(18:1,ω -9) 亚油酸(18:2,ω -6,9) α -亚麻酸(18:3,ω -3,6,9)
10
表7-2 常见的不饱和脂酸
习惯名
软油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6656 9791
×
100% = 68% (能量利用效率)
41
表7-3 软脂酸与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产生ATP的比较
以1mol计 以100g计 能量利用效率
软脂酸 129 ATP 50.4 ATP
68%
葡萄糖 38 ATP 21.1 ATP
68%
42
3. 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 *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 (以CM形式吸收入血)
24
С ³¦ £º Ö¬ ·¾ ×é Ö¯ £º ¸Î Ôà £º
ʳ Îï ¸Ê ÓÍ Ò» õ¥ TG GΪ Ô ÁÏ ¸Ê ÓÍ ¶þ õ¥ TG GΪ Ô ÁÏ ¸Ê ÓÍ ¶þ õ¥ TG
25
二、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1. 脂肪动员 (1) 概念:
甘油三酯
(均含脂酸)
饱和脂酸
2. 不饱和脂酸
(不含双键) (含双键)
长链脂酸 12-26c 3 . 中链脂酸 6-10c
短链脂酸 2-4c
(16c、18c)
7
* 体内脂酸来源:
1. 机体自身合成: 饱和、单不饱和, 储存于脂肪组织中
2. 食物脂肪供给: 多不饱和(必需脂酸, PG等的前体)
8
第一节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
14
辅脂酶 (colipase)
第七章脂类(lipid)化学及脂类代谢概要
H CH 2 CH 2 N(CH 3 ) 2 CH 2 CH 2 NH 2 CH 2 CH(OH)CHOH CH 2 CH(NH 2 )COO OH OH
磷脂酸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甘油 磷脂酰丝氨酸
OH OH OH
X=
O CH 2 O OCH O OH 2 C C C O R3 R4
动物中的脑硫脂,植物中的磺酰异鼠李糖 二脂酰甘油SQDG,主要存在于植物叶子中,与 叶绿体膜的形成及光合作用能力密切相关。
三、非皂化脂类(不含脂肪酸)
(一) 萜类 由不同数目的异戊二烯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及其饱和 度不同的含氧衍生物。 按所含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分为单萜、倍半萜、 二萜、三萜、四萜和多萜。 生物学功能:在生命活动中有重要功能,如维生素 A、E、K;赤霉素、脱落酸和昆虫保幼激素;类胡萝卜 素和叶绿素;泛醌、、质体醌。 应用价值:如植物挥发油中的一些珍贵香料,中草 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工业原料的橡胶等。
O RCH2CH2CH2C H O 脂 酰 C oA脱 氢 酶 SCoA RCH2C C C SCoA FAD FADH2 H
(3)反—Δ 2—烯脂酰CoA的水化作用
H O RCH2C C C H SCoA
H2O
OH
O SCoA
RCH2 CH CH C
烯 脂 酰 C oA水 合 酶
(4)L—β —羟脂酰CoA的脱氢作用
油料作物种子中的脂类组成决定其经济价值、 加工品质。
共同特点
脂溶性,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苯、 乙醚、氯仿等)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脂类
单纯脂类: 脂酰甘油,如油脂即三酰甘油 蜡,高级一元酸醇酯 复合脂类: 磷脂 含有脂肪酸
糖脂
17_磷脂酶D的细胞信号转导作用
图 1 不同磷脂酶水解结构磷脂的部位 Fig.1 Sites of hydrolytic cleavage of phospholipids by PLA1, PLA2, PLB, PLC, PLD Modification from Wang (2002).
1 PLD 的结构与生物化学特性
1.1 PLD 的域结构特征 迄今为止,已经从蓖麻、拟南芥、豇豆、
甘蓝、烟草、水稻和玉米等多种植物中克隆到 PLD 基因,仅拟南芥中就已经确认了 12 个基因。 根据这些基因的结构和它们编码的 PLD 的序列相
2004-11-22 收到,2005-07-11 接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04701 65)资助。 * 通讯作者(E-mail: cdcai@; Tel: 0538-82426568308)。
2 PLD 作用的直接产物 PA 及其下游事件
2.1 PA 的代谢与转化 不同 PLD 特异性地水解各种磷脂,直接产生
PA。PA 本身就是信使物质,能够激活靶物使它 将信号向下游传导。同时 PA 还可以进一步代谢生 成其它信使物质(图 2)。如在磷脂磷酸酶的作用下 脱磷酸化形成二酯酰甘油(DAG),还可以在 PA 激 酶的作用下磷酸化形成焦磷酸DAG(DGPP)(Munnik 等 2000),也可以在 PLAs 的作用下去酰基形成 FFA 和溶血磷脂酸(LysoPA)(Meijer 等 2001)。同样, DAG 也可以在 DAG 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形成 PA (van der Luit 等 2000; den Hartog 等 2001; Munnik 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 PLD 的调节因子(Ca2+、 PIP2、游离脂肪酸、溶血磷脂等)大多还是 PLA2 和 PLC 的底物、产物或下游靶物。PLC 的功能之 一是产生三磷酸肌醇(IP3),它能引起细胞质中的 Ca2+ 水平的增加(Staxen 等 1999)。PIP2 是一种含量 很低的植物脂类,是 PLC 的底物。游离脂肪酸和 溶血磷脂则是 PLA2 的产物。PLDα 的负调节因子 NAE 则是 PLDβ 或 PLDγ 水解 N- 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NAPE)的产物。另一方面,PLC 的底物 PIP2 的合 成也受 PLD 的影响,在动物体系中发现,PLD 催 化反应的产物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PA)能够激 活 PI-5 激酶(Jenkins 等 1994),它是 PIP2 合成的关 键酶。因此有学者提出动物细胞 PLD 和 PIP-5 激 酶的激活形成一个正反馈作用环,使 PA 和 PIP2 迅 速产生,这种作用进而增强 PLC 的活性与功能。 在植物中,PA能够与植物 PI-4激酶结合(Stevenson 等 1998),但是 PLD 在植物的多磷酸肌醇形成中的 作用目前还不清楚。另外,PLD 的产物 PA 能够
N_酰基氨基酸系列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应用
文章编号:100421656(2001)022*******N2酰基氨基酸系列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应用陈燕妮,卢 云,吴 昊,肖慎修(四川大学金钟科技实业公司,四川成都 610064)摘要:本文综合评述和介绍了N2酰基氨基酸系列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特别在农业、生物化学和药物制造领域的应用)的一些近年来的研究新进展,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并报道了我公司开发此类产品的情况。
关键词: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N2酰基氨基酸;肌氨酸;月桂酸;进展中图分类号:O629171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被称为“工业味精”的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在不断深入和扩大,新的表面活性剂也在不断问世[1~3]。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S AA)是由氨基酸与脂肪酸合成的N2酰基氨基酸系列表面活性剂,由于原料易得,合成方法相对容易,加之反应物又都是生物体的构成组分,易于生物降解和安全性好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其中尤以N2月桂酸氨基酸及其钠盐[4~9](特别是N2月桂酰肌氨酸及其钠盐)由于其表面张力,润湿性和渗透性与J 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相当,它的丰富而细腻的泡沫和与其它配料(特别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广泛配合性大大优于其它表面活性剂,加之它的低刺激性,低毒性、柔和性、强的抗菌性和去污能力及优良的缓蚀性,生物降解性,因而在国内外已广泛用于化妆品(洗面奶、洁手浆、沐浴露、香波、面膜等)、牙膏、食品、金属清洗加工、矿石浮选、石油二次开采、丝绸染整、皮革处理等行业。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已有产品,如商品名为Crolasin LS-30(CRODA公司), H AMPOSY L L-30,H AMPOSY L C-30,H AMPOSY L M-30等(DOW公司),其剂型分别为水剂(30%、40%)和粉剂(含量95%),美国P&G、G RI NECE和STEPAN C O.也有此类产品,日本味之素公司实现了N2长链酰基谷氨酸(AG A)的工业化生产,已有产品出售;但国内在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差距。
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的代谢
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的代谢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机体中主要含有两大类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称为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由神经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脂(sphingolipid)。
其结构特点是:具有由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团(含氨碱或醇类)构成的亲水头(hydrophilic head)和由脂肪酸链构成的疏水尾(hydrophobic tail)。
在生物膜中磷脂的亲水头位于膜表面,而疏水尾位于膜内侧(如下图)。
(一)分类及生理功能甘油磷脂是机体含量最多的一类磷脂,它除了构成生物膜外,还是胆汁和膜表面活性物质等的成分之一,并参与细胞膜对蛋白质的识别和信号传导。
甘油磷脂基本结构是磷脂酸和与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团(X);如下图所示:甘油磷脂由于取代基团不同又可以分为许多类,其中重要的有:胆碱(choline) + 磷脂酸――→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又称卵磷脂乙醇胺(ethanolamine) + 磷脂酸――→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又称脑磷脂丝氨酸(serine) + 磷脂酸――→ 磷脂酰丝氨酸甘油(glycerol) + 磷脂酸――→ 磷脂酰甘油――→ 磷脂酰肌醇肌醇(inositol) + 磷脂酸心磷脂(cardiolipin)是由甘油的C1和C3与两分子磷脂酸结合而成。
心磷脂是线粒体内膜和细菌膜的重要成分,而且是唯一具有抗原性的磷脂分子。
除以上6种以外,在甘油磷脂分子中甘油第1位的脂酰基被长链醇取代形成醚,如缩醛磷脂(plasmalogen)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它们都属于甘油磷脂。
结构式如下:(二)甘油磷脂的合成合成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原料来源、活化和甘油磷脂生成。
甘油磷脂的合成在细胞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通过高尔基体加工,最后可被组织生物膜利用或成为脂蛋白分泌出细胞。
线粒体磷脂代谢
线粒体磷脂代谢
线粒体磷脂代谢是涉及线粒体内部磷脂合成、分解和转化的一系列生化过程。
这些过程对于维持线粒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首先,线粒体内的磷脂合成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磷脂的合成主要依赖于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即磷脂酸和与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团。
这些取代基团可以是胆碱、乙醇胺、丝氨酸、甘油或肌醇等,它们与磷脂酸结合形成各种甘油磷脂,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和磷脂酰肌醇等。
其次,线粒体内的磷脂分解和转化过程也十分重要。
磷脂酶等酶类可以水解磷脂分子,释放出游离的脂肪酸和甘油磷酸等产物,这些产物可以进一步参与其他代谢过程。
此外,磷脂还可以通过酰基转移、磷脂交换等反应进行相互转化,以满足线粒体对不同磷脂的需求。
在线粒体磷脂代谢中,心磷脂是一种特殊的磷脂分子,由甘油的C1和C3与两分子磷脂酸结合而成。
它是线粒体内膜和细菌膜的重要成分,而且是唯一具有抗原性的磷脂分子。
心磷脂的合成和分解对于维持线粒体内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线粒体磷脂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涉及磷脂的合成、分解和转化等多个环节。
这些过程对于维持线粒体的正常
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对于理解线粒体生物学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NAPE) N-酰基乙醇胺(NAE)代谢特点及其生理作用
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NAPE)/N-酰基乙醇胺(NAE)代谢特点及其生理作用1陈素梅,郭维明,张云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10095)E-mail: guowm@摘要:NAPE、NAE是植物脂质中的微量组分,本文综述了NAPE及NAE的代谢途径及非生物与生物胁迫对NAPE/NAE代谢的调节特点,分别阐述了NAPE及NAE的生理功能。
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关键词: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NAPE),N-酰基乙醇胺(NAE),细胞保护,信号转导1.引言19世纪60年代NAPE首次被报道为小麦面粉中脂质的微量组分[1],NAPE很快被与高等植物种子联系在一起[2],但20世纪70年代初,在种子发育过程一系列标记研究中将磷脂酰甲醇误作为NAPE,使得许多脂质生化学家认为植物组织中不存在NAPE[3,4]。
直到90年代,哺乳动物中关于NAPE代谢的许多研究使得植物中NAPE的存在及其代谢重新获得证实[5,6]。
本文将对植物中NAPE/NAE代谢特点及其在生命活动中作用作一综述。
2.NAPE/NAE代谢特点2.1 NAPE代谢特点及其调控2.1.1 NAPE的生物合成及其酶类图1表明了NAPE/NAE的代谢途径[7]。
Chapman在研究发生吸涨作用后的棉籽提取物时发现,NAPE是由未酯化的游离脂肪酸(FFAs)直接N-酰基化磷脂酰乙醇胺(PE)而来,该过程由酰基转移酶催化,且多以棕榈酸、亚油酸为酰基供体,由核甘酸途径或由交换途径生成的PE作为酰基受体[6]。
催化NAPE合成的酰基转移酶简称为NAPE合成酶,是膜结合的酶类,定位于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质膜上[8]。
NAPE合成酶是不依赖于ATP、Ca2+及辅酶A(CoA)的酰基转移酶[9],最适反应温度45℃,pH8.0,以游离的FFA为酰基供体,并以PE为酰基受体[10],其可能借助于酶活性部位的一个丝氨酸残基与FFAs结合而成一个“酰基——酶”中间物[9]。
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模拟题223含答案
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模拟题223药剂学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 关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运用化学动力学原理可以研究制剂中药物的降解速度B.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包括高温试验、高湿试验和强光照射试验C.药物制剂稳定性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物理稳定性D.加速试验是在(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进行的E.长期试验是在(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进行的答案:C[解答] 本题考查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相关知识。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化学和物理2个方面,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主要研究化学稳定性,而不是物理稳定性。
故选项C错误。
2. 下列辅料中,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囊材是A.CMC-NaB.HPMCC.ECD.PLAE.CAP答案:D[解答] 本题考查囊材分类。
常用囊材有以下几种:(1)天然高分子囊材: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聚糖、蛋白质类;(2)半合成高分子囊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乙基纤维素(EC)、甲基纤维素(MC)等;(3)合成高分子材料:非生物降解如聚酰胺、硅橡胶等;生物降解如聚碳酯、聚氨基酸、聚乳酸(PLA)等。
故本题选D。
3.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包合物验证方法的是A.相溶解度法B.X射线衍射法C.热分析法D.气体吸附法E.红外光谱法答案:D[解答] 本题考查包合物的验证方法。
包合物的验证方法有:(1)相溶解度法;(2)X 射线衍射法;(3)热分析法;(4)红外光谱法;(5)磁共振谱法;(6)荧光光谱法。
选项D不是包合物的验证方法。
4.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的是A.熔融法B.溶剂-喷雾干燥法C.单凝聚法D.溶剂法E.研磨法答案:C[解答] 本题考查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有:(1)熔融法;(2)溶剂法;(3)溶剂-熔融法;(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5)研磨法。
细胞膜磷脂的种类
细胞膜磷脂的种类
细胞膜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保持细胞结构完整性和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根据其分子结构、磷酸基团数目和酰基链长度,细胞膜磷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它是最常见的细胞膜磷脂之一,占细胞膜总磷脂的40%~50%。
它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细胞膜的形成和稳定。
2.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它占细胞膜总磷脂的1%~2%,存在于细胞膜的内层。
它可以调节细胞凋亡、血小板聚集等生理过程。
3.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它占细胞膜总磷脂的15%~25%,存在于细胞膜的内层。
它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裂、维持细胞内平衡等重要作用。
4.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它占细胞膜总磷脂的5%~10%,存在于细胞膜的内层。
它可以介导细胞内信号传递和细胞分化等生理过程。
5. 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ic acid,PA):它占细胞膜总磷脂的1%~2%,存在于细胞膜的内外层。
它具有参与信号传递、细胞增殖等作用。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细胞膜磷脂种类,它们的种类和含量的不同,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和特性。
- 1 -。
细胞膜磷脂的代谢途径研究
细胞膜磷脂的代谢途径研究细胞膜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磷脂代谢途径的研究对于理解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磷脂代谢途径包括磷脂合成、降解和修饰等多个方面,其中,磷脂合成是细胞膜磷脂稳态的基础,磷脂降解则是有机质分解和能量代谢的重要过程。
一、磷脂合成途径(1)Kennedy途径Kennedy途径是细胞膜磷脂合成的主要途径,包括三个反应步骤:第一步是鸟嘌呤酸(CDP)与酰基胆碱(or酰基乙酰胺)进行缩合,形成磷脂酰胆碱(PC)或磷脂酰乙酰胺(PEA);第二步是肌醇,通过磷酸化成为磷酸肌醇(PI),与酰基甘油或酰基半胱氨酸(PSD)缩合形成磷脂酰甘油(PG)或磷脂酰半胱氨酸(PS);第三步是磷脂酸可通过CDP-酰丝氨酸合成键合成磷脂酸酰胆碱(PtdCho)或磷脂酸酰半胱氨酸(PtdSer)。
(2)肥大细胞分泌途径肥大细胞分泌途径(SPT)在组织重建、分泌等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参与了细胞膜磷脂的合成。
SPT途径能产生磷脂酰酯、磷脂酰肌醇等,这些介质被细胞和血液中的脂蛋白质所运输和转运,发挥着分泌和免疫调节等重要生理功能。
(3)细菌的合成途径细菌磷脂合成途径代表了一种非常基本的途径,该途径主要包括Kennedy途径、CDP-磷酸基丝氨酸(CDP-DAG)途径、肥大细胞分泌途径和TCA迴路等。
其中,CDP-DAG途径在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磷脂酰丝氨酸的生产需要CDP-DAG和丝氨酸进行缩合。
二、磷脂降解途径(1)磷脂酶C磷脂酶C(PLC)是一种重要的磷酸酶,具有催化分解磷脂的功能。
PLC的水解产物包括酸性水解产物(DAG、胆碱和基团)和神经元特异性水解产物(cAMP、IP3等)。
PLC酶在神经和神经内分泌前体转化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参与多种细胞信号的转导。
(2)磷脂酸-水解酶磷脂酸-水解酶(PA-PLA)是磷脂降解途径中的一种重要酶类,具有水解磷脂酸的功能。
PA-PLA酶的水解产物包括酸性水解产物、神经元特异性水解产物和生物活性的水解产物,如LPA等。
磷脂酶的作用位点和产物
磷脂酶的作用位点和产物磷脂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在生物体内起着调节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磷脂酶通过在细胞膜上特定的作用位点催化反应,产生多种不同的产物。
本文将从磷脂酶的作用位点和产物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磷脂酶的作用位点磷脂酶主要作用于细胞膜上的磷脂类物质,其中最常见的作用位点包括磷脂酰肌醇位点和磷脂酰乙醇胺位点。
1. 磷脂酰肌醇位点:磷脂酰肌醇是一类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磷脂酸(PA)是磷脂酶作用的底物,磷脂酶通过催化磷脂酸的水解反应,将磷脂酰肌醇合成酶A(PI3K)催化生成的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转化为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PIP3)。
PIP3在细胞内起着重要的信号传导作用,参与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
2. 磷脂酰乙醇胺位点:磷脂酰乙醇胺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磷脂酶通过催化磷脂酰乙醇胺的水解反应,将磷脂酰乙醇胺催化生成的溶酶体磷脂酰乙醇胺(LPA)。
LPA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分化等。
二、磷脂酶的产物磷脂酶通过在特定的作用位点催化反应,产生多种不同的产物。
根据底物的不同,磷脂酶的产物也具有多样性。
1. 磷脂酰肌醇酯酶(PI3K)的产物:PI3K主要催化磷脂酰肌醇的水解反应,生成PIP2和PIP3两种产物。
PIP2在细胞内起着调节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参与多种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
PIP3则进一步参与信号传导,激活蛋白激酶B(Akt)等下游信号分子,调控细胞增殖、存活和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
2. 磷脂酰乙醇胺酶的产物:磷脂酰乙醇胺酶主要催化磷脂酰乙醇胺的水解反应,生成LPA。
LPA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可以通过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参与多种信号传导通路。
LPA参与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分化等生理过程。
磷脂酶还可以催化其他磷脂类物质的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磷脂酸和醇胺的产物。
这些产物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磷脂酰乙醇胺表面电荷
磷脂酰乙醇胺表面电荷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是一种常见的磷脂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膜中。
磷脂酰乙醇胺的表面电荷主要取决于其脂肪酸链上的不饱和度和极性基团。
磷脂酰乙醇胺的脂肪酸链通常由16或18个碳原子组成,其中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
这些双键增加了脂肪酸链的不饱和度,使得磷脂酰乙醇胺具有一定的表面电荷。
此外,磷脂酰乙醇胺的极性头部基团——磷酸胆碱(phosphocholine)也对其表面电荷产生影响。
磷酸胆碱具有一个带正电的氮原子,使得磷脂酰乙醇胺整体呈现微弱的负电性。
在生理条件下,磷脂酰乙醇胺的表面电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等。
在中性pH值下,磷脂酰乙醇胺的表面电荷较小;而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其表面电荷会增大。
此外,离子强度的增加会降低磷脂酰乙醇胺的表面电荷,因为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会减弱分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磷脂酰乙醇胺的表面电荷主要取决于其脂肪酸链的不饱和度和极性头部基团。
在生理条件下,磷脂酰乙醇胺的表面电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等。
多不饱和磷脂酰乙醇胺
多不饱和磷脂酰乙醇胺答:多不饱和磷脂酰乙醇胺是一种重要的磷脂,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
以下是关于多不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详细介绍:1. 组成与结构:多不饱和磷脂酰乙醇胺主要包括花生四烯酸磷脂酰乙醇胺(Arachidonyl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ArPE)和棕榈酰花生四烯酸磷脂酰乙醇胺(Palmitoyl-arachidonyl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APPE)。
这些分子在结构上具有一个乙醇胺基团和两个磷酰基团,通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结合。
2. 生理功能:多不饱和磷脂酰乙醇胺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例如,它们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炎症反应和细胞生长与分化等过程。
此外,花生四烯酸磷脂酰乙醇胺是一种天然的抗血小板聚集剂,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3. 缺乏与疾病:缺乏多不饱和磷脂酰乙醇胺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例如,花生四烯酸磷脂酰乙醇胺的缺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有关。
因此,保证充足的摄入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4. 食物来源:多不饱和磷脂酰乙醇胺主要存在于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中,如鱼类、坚果和某些植物油。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人们可以获得足够的这种营养素。
5. 补充剂: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或营养不良者,可能需要通过补充剂来增加多不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摄入。
然而,在使用任何补充剂之前,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6. 研究进展:近年来,多不饱和磷脂酰乙醇胺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科学家们正在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以期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总的来说,多不饱和磷脂酰乙醇胺作为一种关键的磷脂,在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保持均衡饮食和关注特定营养需求,人们可以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植物N-酰基乙醇胺(NAEs)的代谢机制及其生理功能
植物N-酰基乙醇胺(NAEs)的代谢机制及其生理功能张云;林凡;郭维明;韩亮;李正名【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05(25)10【摘要】N-酰基乙醇胺是植物组织中由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水解生成的脂肪酸氨基化合物,并能在酰胺水解酶和脂氧合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水解或氧化反应.作为细胞中微量的脂质组分,N-酰基乙醇胺参与了植物细胞防卫系统的信号转导事件,且对植物种子萌发等生命活动具有生理调节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酰基乙醇胺的相关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植物体中N-酰基乙醇胺的种类、分布及其代谢机制,并着重介绍了其生理功能.【总页数】5页(P2134-2138)【作者】张云;林凡;郭维明;韩亮;李正名【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95;福建教育学院,生化系,福州,350001;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210095;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相关文献】1.N-硝基-N-取代酰基-2,4,6-三氯苯胺类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 [J], 程水明;宋家永;阎耀礼;夏国军;张桂兰2.N-酰基乙醇胺对切花瓶插寿命的调节效应 [J], 张云;林凡;郭维明;韩亮;李正名3.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调节细菌与植物间互作的研究进展 [J], 丁丽娜;杨瑞英;杨国兴;段云飞4.节食通过N-酰基乙醇胺信号介导途径影响线虫寿命 [J], 霍兴5.N-酰基二乙醇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去污效果评价 [J], 石胜尧;谭明胜;齐宗伦;杨奎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酰胺生物合成代谢研究
神经酰胺生物合成代谢研究神经酰胺是一种类脂质化合物,是生物体内分布广泛的一种信号分子。
它们参与调控动物的行为、代谢和免疫等多种生理过程。
神经酰胺还与多种疾病发生关系,如糖尿病、肥胖和癌症等。
因此,神经酰胺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机制的研究,对阐明其生理和病理意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一、神经酰胺的生物合成神经酰胺的生物合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酯化途径和酰化途径。
酯化途径是指脂肪酸和醇结合生成酯。
这一程序通常由酯酶完成。
酯化途径在生物体内最常见的是荷尔蒙母体的合成过程。
脂肪酸脱羧酶把脂肪酸转化为醛,然后醛酶把它们转化为脂醇,最终由酯酶使它们结合成酯。
产生的酯在细胞内或外,可以有多种生理活性。
酰化途径是指两种羧酸之间形成新有机物。
这个过程通常在细胞溶胶液或细胞膜环境中进行。
酰基转移酶(Ceramide synthase)是调控此过程的关键酶,它能使膜磷脂中的己酸或棕榈酸转化为Ceramide(神经酰胺的前体),这个过程需要N-乙酰基转移酶(acyltransferase)的调节。
Ceramide还可以通过酯化结合其它脂肪酸的羧酸生成更多的神经酰胺类物质。
二、神经酰胺的代谢途径神经酰胺的代谢途径至少有三种,包括降解途径、再生途径和转运途径。
神经酰胺降解途径一般由神经酰胺酶(FAAH)、酰乙胺酶(AEA hydrolase)和神经脯氨酸酯(NAPE)酶等多种酶参与。
FAAH分解脂肪酸酰基甘油酯,其中包括的神经酰胺被 AquaT利用水解代谢。
NAPE酶是通过膜结合位点控制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神经酰胺的再生途径是指通过环化途径,维持神经酰胺的稳定并促进病理调节。
途径中的关键酶包括脂肪酸乙酰转移蛋白和组胺受体H3。
这一途径在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神经酰胺转运途径是指它们在细胞膜上的转运过程。
主要参与的转运通道包括脂联素(FABP)和膜运输蛋白(Mfsd2a)等。
脂联素是一种胰岛素敏感性转运蛋白,在细胞内和细胞外之间进行转运。
n-酰基氨基酸
n-酰基氨基酸n-酰基氨基酸是一类含有酰基和氨基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在生物体内,n-酰基氨基酸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也是氨基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
本文将介绍n-酰基氨基酸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和相关研究进展。
一、n-酰基氨基酸的结构n-酰基氨基酸是由氨基酸和酰基(一般为酰胺基团)通过酰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在n-酰基氨基酸中,氨基酸部分保留了其原有的结构,而酰基部分则与氨基酸的α-氨基通过酰氨键连接。
酰基的种类多样,可以是脂肪酰基、糖酰基、甘氨酰基等。
1. 蛋白质分解代谢n-酰基氨基酸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
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酶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和n-酰基氨基酸。
其中,氨基酸可以参与新蛋白质的合成,而n-酰基氨基酸则进一步被酶催化水解,释放出氨基酸和酰基,酰基再被代谢成相应的代谢产物。
2. 氨基酸代谢n-酰基氨基酸在氨基酸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中间产物的角色。
在氨基酸降解途径中,n-酰基氨基酸通过水解反应释放出氨基酸和酰基,酰基再被代谢成能量或其他代谢产物。
同时,n-酰基氨基酸也可以通过转酰基反应与其他代谢途径相互转化。
3. 生物调节作用n-酰基氨基酸在生物体内还具有一定的生理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n-酰基氨基酸可以通过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的平衡,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生物过程。
此外,n-酰基氨基酸还可以通过调节酶活性、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等方式,参与多种生物代谢途径的调控。
三、n-酰基氨基酸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n-酰基氨基酸的研究逐渐深入。
研究人员通过质谱技术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人体内n-酰基氨基酸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在某些疾病状态下,n-酰基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会发生改变,这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人员还对n-酰基氨基酸的合成机制和降解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n-酰基氨基酸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受到多种酶的调控,其中一些酶的突变会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因此,进一步研究n-酰基氨基酸代谢途径和相关酶的功能,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NAPE)/N-酰基乙醇胺(NAE)代谢特点及其生理作用1陈素梅,郭维明,张云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10095)E-mail: guowm@摘要:NAPE、NAE是植物脂质中的微量组分,本文综述了NAPE及NAE的代谢途径及非生物与生物胁迫对NAPE/NAE代谢的调节特点,分别阐述了NAPE及NAE的生理功能。
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关键词: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NAPE),N-酰基乙醇胺(NAE),细胞保护,信号转导1.引言19世纪60年代NAPE首次被报道为小麦面粉中脂质的微量组分[1],NAPE很快被与高等植物种子联系在一起[2],但20世纪70年代初,在种子发育过程一系列标记研究中将磷脂酰甲醇误作为NAPE,使得许多脂质生化学家认为植物组织中不存在NAPE[3,4]。
直到90年代,哺乳动物中关于NAPE代谢的许多研究使得植物中NAPE的存在及其代谢重新获得证实[5,6]。
本文将对植物中NAPE/NAE代谢特点及其在生命活动中作用作一综述。
2.NAPE/NAE代谢特点2.1 NAPE代谢特点及其调控2.1.1 NAPE的生物合成及其酶类图1表明了NAPE/NAE的代谢途径[7]。
Chapman在研究发生吸涨作用后的棉籽提取物时发现,NAPE是由未酯化的游离脂肪酸(FFAs)直接N-酰基化磷脂酰乙醇胺(PE)而来,该过程由酰基转移酶催化,且多以棕榈酸、亚油酸为酰基供体,由核甘酸途径或由交换途径生成的PE作为酰基受体[6]。
催化NAPE合成的酰基转移酶简称为NAPE合成酶,是膜结合的酶类,定位于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质膜上[8]。
NAPE合成酶是不依赖于ATP、Ca2+及辅酶A(CoA)的酰基转移酶[9],最适反应温度45℃,pH8.0,以游离的FFA为酰基供体,并以PE为酰基受体[10],其可能借助于酶活性部位的一个丝氨酸残基与FFAs结合而成一个“酰基——酶”中间物[9]。
Chapman 及Moore利用等电聚焦分析认为NAPE合成酶具有三个同工酶[11],在棉籽微粒体上该酶对棕榈酸表现出双相饱和的动力学特征,因该酶对FFA出表现不同的高低亲和特点,推断该酶具有两个不同的同工酶,利用人工固膜(IAM)技术及电泳技术分离的活性酶类具有明显的同1本文得到了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20307038)及南开大学元素有机所第15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 1 -源性,即均具有64KD的亚基组成[9]。
这表明NAPE的合成是一个精细调节的过程,但关于NAPE合成酶同工酶有待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图1 植物中NAPE/NAE 代谢途径(Chapman et al., 2004)2.1.2 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激活NAPE的合成植物中NAPE的合成似乎与非生物或生物的胁迫有关。
真菌诱导子(如木聚糖酶)及冷胁迫、ABA处理均可分别诱导烟草、棉籽及棉花幼苗NAPE的合成[12,13]。
缺氧胁迫及呼吸抑制剂可诱导土豆细胞合成新组分NAPE[14]。
Sandoval等发现NAPE的含量和(或)NAPE合成酶活性似乎与种子吸涨过程水分胁迫有关,推测在不同时期及不同组织中的不同组分的NAPE可能与组织的特定发育阶段和功能有关[6]。
2.2 NAE的代谢特点2.2.1 NAEs的生成Chapman等用木聚糖酶诱导处理烟草悬浮细胞,发现培养介质中NAE含量增加了6倍,而细胞内NAPE的含量则下降了约5倍,同样的诱导处理导致了烟草植株叶片NAE(14∶0)含量的增加,NAE酰基与NAPE酰基之间的组分及数量相当揭示了NAPE是NAE的前体[15]。
在烟草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研究中发现,磷脂酶D(PLD)可以催化NAPE生成NAE,PLD 的活性受Mastoparan激活上升20倍,表明G蛋白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15]。
植物中已分离得到多种PLD同工酶,Pappan等研究了拟南芥离体表达的PLD在催化NAPE水解能力上的差异,发现不管PIP2存在与否,PLDα均可以水解PC、PE及PG,而PLDβ、γ需要PIP2存在时才能水解PE、PS,在PE及PIP2共同存在的情况下,PLDβ、γ水解PC、PG及NAPE,其中PE在于促进底物出现,而并不是作为PLD的辅因子[16]。
上述研究表明受Ca2+、GTP-γ-s激活的PLDβ、γ是植物中水解NAPE生成NAE的酶类,而PLDα并不参与NAPE的水解,可能只参与了膜的降解[17]。
- 2 - 2.2.2 NAE的降解在烟草悬浮细胞培养系中,发现胞内NAE酰基水解酶(FFAH 或AHase)水解NAE生成FFAs而维持胞内较低的NAE水平,使得NAE特别积累于胞外[5]。
Rhidaya等棉籽研究中发现以N-棕榈酸NAE为反应底物时,水解产物为FFAs,而当以N-linoleoylethanolamine(18∶2)为底物时,水解产物除FFAs外还有另一种脂质产物[18]。
经研究证实,这一未知脂质为脂氧合酶(13-LOX)的作用产物,发现13-LOX倾向于选择不饱和的NAEs使之发生hydroperoxy(氢过氧化),而形成Oxylipins,FFAH也可水解这类不饱和NAEs,但以LOX的作用为主[19]。
表明植物体内NAE的降解具有FFAH及NAE-LOX竞争途径。
2.2.3 生物及非生物的胁迫对NAE 代谢的调节脱水干燥的种子中中等链长的、饱和的NAE(16C、18C)含量十分丰富,但在种子发生吸涨吸水后的数小时内含量迅速下降,表明生物的脱水/水合胁迫调节着NAE的代谢[20]。
此外,NAE的代谢还受到冷、缺氧、ABA及木聚糖酶的诱导[12,14]。
Ryu等[21]与Young等[22]发现植物感受病原物或受损伤后PLD被诱导,可能间接诱导了NAE的产生。
3.NAPE/NAE代谢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1 NAPE的作用3.1.1 保护细胞膜冷胁迫[23]、水分亏缺[24,25]、病原诱导子[26]、缺氧[14,27]等激活非专一性酰基水解酶(如磷酸二酯酶、酰胺水解酶)而释放具有细胞毒性的FFAs将导致细胞区隔化丧失甚至细胞死亡,PE在此状态下趋于形成六棱形的非双层膜的HⅡ形态而降低膜的稳定性。
FFAs、PE分别作为N-酰基供体与受体而合成NAPE,从而减少FFAs、PE的毒害及对膜不稳定的影响,且NAPE的N酰基部分可结合在膜双层上而稳定膜、维持细胞的区隔化及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10]。
Domingo[28]发现,提高PC脂质体中NAPE含量利于提高脂质体这一模式膜的稳定性并减少其物质渗漏[28]。
NADPH可促进NAPE合成酶的活性,推测NAPE的合成与电子传递有关,利于维持膜电势[10]。
3.1.2 参与植物对病原物的感受过程NAPE是参与植物对病原物感受的脂质信号分子 NAE的前体,NAPE合成用以补充生成NAE所消耗的NAPE[10]。
3.1.3 参与种子萌发等生命活动在种子吸涨吸水、萌发及萌发后早期生长等过程NAPE的代谢发生着相应的变化[13]。
- 3 -3.2 NAE的作用3.2.1 充当脂质介导物当抗性寄主植物遭受病原物侵染时会产生短期的(几分钟)或长时间的(几小时至几天)细胞响应,这些事件集积在一起利于植物形成对病原物(如木聚糖酶)侵染的免疫系统[29]。
病原物处理后,最先观察到质膜上快速的离子流(H+、Ca2+流入细胞,K+流出细胞)) [30]及胞外NAE的积累[15]。
外源添加若干微摩尔NAE(14∶0)可以减轻不同诱导子引起的介质碱化[14],即诱导子处理后PLD介导的NAE积累可减轻细胞对病原物的感受。
NAE减轻介质碱化的作用被CB(cannabinoid receptor)受体拮抗物(AM281,SR144528)所抑制,表明积累于胞外的或外源的NAE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类似CB)而起作用[30,31]。
3.2.2 激活防卫基因表达一些内源可转导的信号,如SA、Systemin、JA、ETH等含量上升可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表达[32]。
PAL基因表达是植物细胞对病原诱导子以及一些非生物环境胁迫的长效反应之一[33]。
新近研究表明,PAL表达的激活包含一氧化氮(NO)介导的途径,该途径可以产生cGMP及cADP-Rid作为第二信使,该NO途径一旦与活性氧(ROS)产生结合在一起就可导致对病原高度敏感的细胞的死亡,从而限制病原的侵染与传播[34,35]。
外源NA E(14∶0)(低于微摩尔浓度)即可激活PAL基因表达,而微摩尔浓度的肉豆蔻酸并不能激活PAL基因表达[14]。
推测细胞内NO可能是NAE信号途径的下游靶分子。
3.2.3 抑制PLDα活性Sheal等研究发现,具不同酰基链长及不同饱和度的7 种NAEs对PLDα活性有潜在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酰基碳链长度的缩短及不和度的下降而增强[36]。
缺乏PLDα的转基因植株,延迟了ABA诱导的气孔关闭而导致干旱胁迫下重大的生理影响,即PLDα部分参与了细胞对ABA的响应而起到信号转导作用[37]。
N-月桂酸NAE特异地抑制ABA诱导的烟草表层细胞气孔的关闭,表明体内积累的NAE具有新的脂质介导作用[36]。
膜的降解往往是由植物激素启动、PLD介导的过程,失调的PLDα可能导致膜损伤、细胞区隔化丧失、细胞功能的丧失以致细胞死亡[38]。
切花切离母体后与细胞瓦解有关的酶类(如PLDα)被激活,NAE可抑制该酶的活动,表现为NAEs处理后香石竹、月季及雏菊瓶插寿命的显著延长(专利号:CA2388001)。
NAE是PLDβ、γ催化产生的产物,可作为PLDα的内源抑制剂,表明真核生物中可能存在不同PLD同工酶间的信息交换(crosstalk)[36]。
3.2.4 NAE-LOX途径的意义LOX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以及抵御机械伤害和病虫害侵染等逆境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一般情况下,LOX以游离的脂肪酸为底物,难以以酯化的脂肪酸(如磷脂中的脂肪酸)为底物,但有些LOX,如动物中的网状红细胞LOX可以直接攻击磷脂,甚至生物膜[40]。
高等植物LOX参与JA、ABA、Oxilipins等信号分子合成途径[41,42],NAE-LOX 途径产生的Oxylipins具有与JA类似的基团结构[19],推测Oxylipins具有某种生理功能。
但关于- 4 -NAE-LOX途径的生理意义尚不太清楚。
4.问题及展望4.1 检测NAE的转化及转运过程与动物AHase具有同源性的植物FFAH的DNA序列存在于基因库中(如拟南芥酰基水解酶,基因号为Y10342),基因水平检测利于阐述FFAH在植物NAE转化、转运中的作用[43]。
NAE响应于病原物等胁迫而特别积累于胞外,但NAE的跨膜转运机制尚不清楚,而这恰恰是解释NAE在植物中的一些重要调节作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