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韧带的炎症和压力增加,导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观察和护理是管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观察和护理的角度介绍相关要点。
一、观察要点1. 疼痛观察:注意病人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刺痛、酸痛、胀痛等),并记录疼痛发作的时间和持续时间。
2. 肿胀观察: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局部肿胀,注意肿胀部位、程度和范围,并记录肿胀的变化情况。
3. 运动功能观察:观察病人的运动功能是否受限,注意病人的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度和力量,及时发现功能障碍的问题。
4. 神经功能观察:观察病人的感觉功能和神经反射是否正常,注意神经症状如麻木、刺痛、无力等,并记录相关表现。
5. 体征观察:观察病人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异常。
二、护理要点1. 疼痛管理:根据疼痛程度和性质,采用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如热敷、冷敷、按摩、药物治疗等,缓解疼痛症状。
2. 肿胀控制:采取适当的方法控制局部肿胀,如冰敷、提高患肢高度、使用弹力绷带等,减轻肿胀程度。
3. 运动康复:制定合理的运动康复计划,包括适量的运动和物理治疗,帮助恢复肌肉韧带的功能,促进肌肉的愈合和修复。
4. 保持关节功能: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使用支具、矫正姿势、避免过度活动等,保持关节的正常运动和功能。
5. 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保护患者的健康。
6. 心理支持:给予病人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减轻病情对其心理的影响。
7. 教育指导:向病人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帮助其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8. 定期复查:安排病人进行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观察和护理是管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疼痛、肿胀、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体征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是一种严重并且常见的外伤性急性肢体缺血病症,主要发生在四肢骨骼、血管和神经所在的骨筋膜室内。
这种综合征常常在创伤性骨折、挤压伤或外伤性肌肉损伤等情况下出现。
骨筋膜室是由骨骼和其周围结缔组织形成的一个封闭间隙。
它覆盖了正常活动中需要进行垂直和水平运动的骨骼、血管和神经。
当骨折或外伤引起骨筋膜室内血管和神经的压力增加时,会导致血液流动减慢,使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通常是由于外伤性原因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急剧升高,如高能量损伤、肌肉挤压伤或骨骼骨折。
而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则是由于慢性劳损或反复过度使用引起骨筋膜室内压力持续增加而导致的。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中,及时识别病情异常是至关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局部疼痛、压痛、肿胀、活动受限、皮肤发红等。
如果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风险,压力测定仪可以用于测量骨筋膜室内压力。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注意患者的血流情况,不断观察肢体的颜色、温度和脉搏。
一旦确诊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紧急的护理措施是必需的。
首先,避免使用持续性渗透压溶液,以免进一步增加骨筋膜室内的水肿。
其次,保持患者的肢体处于心脏平面以下,这有助于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减轻肢体充血。
再次,应该立即进行手术减压,以减轻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并恢复肢体的正常血液供应。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长期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康复护理,包括早期活动训练、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等,以帮助肢体恢复正常功能。
此外,对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术后可能需要进行血流重建手术,以恢复肢体的正常血液供应。
这些护理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最后,教育患者和家属也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及护理论文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方法:对18饲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病情动态观察.早期行筋膜室切开减压·加强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
结果: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7侧.功能部分丧失1例.无发生不良并发症。
结论:密切细致的观察病情.良好的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39-02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1]。
我科于2008一01~2012—12共收治创伤、四肢骨折2268例,其中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18例,占o.79%。
由于我们加强病情动态观察,及时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使患者避免了截肢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8~63岁,平均42岁。
致病原因:车祸11例,机械伤5例,跌伤2例。
单纯软组织伤4例.合并骨折14例。
致病部位:小腿8例(胫腓骨骨折6例).前臂7例(尺桡骨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肱骨髁骨折1例。
全部病例经确诊后,早期行切开减压术16例,非手术治疗2例。
其中皮肤行初期缝合5例,延期植皮缝合11例。
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7例,功能部分丧失1例。
2 护理2.1病情动态观察及护理2.1.1疼痛的观察骨筋膜室综合征初期.由于神经组织对缺血特别敏感,常表现为创伤后肢体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
指(趾)呈屈曲状态,当被动牵伸时,即引起剧痛。
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减弱以至无痛感。
本组病例表现为创伤后肢体持续性疼痛17例,1例尺桡骨骨折患儿,人院时患肢肿胀,无明显疼痛,感觉消失。
我们立即报告医师,考虑为骨筋膜室综合征,急诊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术后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由于处理及时而避免了截肢。
2.1.2远端动脉搏动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由于受累间隔区内肌力减弱,组织肿胀,使动脉与皮肤距离增大,脉搏相对减弱。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一、概述四肢的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膜形成的间隔区之中,这是一个闭合的空间,当其中压力增加时,会影响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如不及时诊断和抢救,可迅速发展为坏死,导致肢体残废,甚至危急生命。
这些综合征可由骨折、挤压伤等引起,最常发生的是小腿和臂掌侧。
(一)病因骨筋膜室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
骨筋膜室综合征起因于室内压力增高。
1.骨筋膜室内压力增加或空间变小由于外力挤压所致,引起局部缺血;继而当外力解除后,发生组织水肿。
见于以下受伤者:①肢体用绷带、石膏、夹板、止血带等包扎过紧、时间过长; ②受伤时肢体长时间受压。
2.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剧增见于以下受伤者: ①肢体长时间缺血后,肌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发生水肿,水肿使骨筋室内压上升,妨碍静脉回流,致渗出更多,形成恶性循环; ②骨折并有软组织严重损伤,出血和损伤性炎症使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剧增; ③骨折伴有较大血管损伤,或者并有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使骨筋膜内压剧增。
(二)临床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如不及时处理,可出现全身症状。
1.疼痛创伤后早期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是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
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即消失,再无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
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3.患者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4.当肌肉缺血较久,发生广泛环死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搏加快。
血压下降、白红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肌球蛋白等。
(三)诊断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上升后,可以造成上述肌肉及神经的改变,时间过久,会导致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为重要。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功能锻炼;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骨筋膜室综合征( OCS )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征。
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
这对我们医护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一般的护理外,要密切观察防止并发征的发生。
1术前护理1.1术前病情观察1.1.1早期病情观察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和合理的措施是患者康复的前提[1]。
临床表现:患肢明显肿胀发亮、张力性水泡,末端皮肤由潮红发展到暗红,或出现大理石样花纹改变并伴有肌力减退,患肢感觉如蚁行感,麻木感或感觉消失,肌肉广泛紧张,坚硬,动脉搏动较健侧减弱;肢体呈持续性烧灼样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受累肢体广泛性压痛,这些都应重视[2]。
还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尿色、尿相对密度、血钾、尿素氮等变化,以掌据病情变化。
1.1.2早期症状护理对于早期的临床症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的疼痛得以减轻,并耐心的听取患者的痛诉[3-4]。
患者疼痛剧烈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患者使用脱水剂期间,应选用较粗的血管,确保穿刺针在血管内,防止渗入皮下组织。
及时汇报脱水剂治疗效果,患肢症状有无改善[2]。
对远端动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而肌肉已发生缺血坏死,体温有上升趋势,报告医师后立即行切开清创、减压术。
故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虽然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综合分析。
1.2术前心理护理由于患肢剧烈疼痛,担心愈后有后遗症,患者及其家属术前常常表现紧张、焦虑等症状。
因此对患者需进行心理安慰,解除其因疼痛所致恐惧,减轻焦虑。
向患者说明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并做好家属工作,以利配合。
1.3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及医嘱手术通知单完善手术前的准备。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8页
三 演变过程
• (2)缺血肌挛缩: 组织缺血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筋膜室内个别肌肉组织不可防止坏 死,经纤维
组织修复后形成瘢痕挛缩,造成畸形(爪形手,爪形足),出现功效障碍。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9页
三 演变过程
坏疽) • 3)缺血坏死严重(
:时间长.大范围组织缺血,使大量肌肉坏
死或 肢体坏疽而无法修复,造成截肢,甚至深入引发全身不良反 应而危及生 命。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21页
六、药品使用:
• 低分子右旋糖酐应用能够提升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流量、降低周围循环阻力、改 进微循环。
• 罂粟碱能扩张血管、改进微循环,并能预防肢体挤压伤后血管内膜损伤引发血栓形成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22页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1页
一 概念
• 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 形成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早 期证候群,是一个严重损伤后反应性疾病
• 临床表现:患肢疼痛 麻木 手指或足趾不自觉屈 曲,被动牵拉可引发猛烈疼痛,患肢肿胀 触痛显 著。
• 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依据缺血不一样程度分为 •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 • 2、缺血性肌挛缩 • 3、坏疽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7页
三 演变过程
• (1)频临缺血性挛缩: 缺血早期,肌肉出现小量点状坏死灶和间质纤维 化,如能快速及 时抢救,适当
处理,缺血局部能较快恢复血液环,对肢体功效无影响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色泽 • 4、观察和监测肢体远端脉搏及毛
细血管充盈时间 • 5、监测筋膜室内压力
医疗业务知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医疗护理
一、概述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压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酸胀、麻木和无力感。
在医疗护理中,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理解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病因病理、护理诊断、护理干预和护理措施等方面介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医疗护理知识,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病因病理骨筋膜室是人体肌肉组织周围的一种结缔组织,由于其本身的不可扩张性,一旦内部出现压力增加,就容易引起神经和血管的受压,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病因主要包括外伤、长期压迫、过度使用肌肉以及慢性劳损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增加,从而压迫神经和血管。
三、护理诊断1. 主要症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常出现下肢疼痛、酸胀、麻木和无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辅助检查患者可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肌肉活动电图检查,以帮助确定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检查也可以协助确诊。
四、护理干预1. 心理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常常感到疼痛和不适,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保持患肢功能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保持患肢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
3. 减轻疼痛采用适当的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手段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五、护理措施1. 定期观察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疼痛程度,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
2. 督促患者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督促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3. 注意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患者康复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
六、结语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压迫性疾病,对其医疗护理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充分理解其病因、病理以及护理诊断和护理干预等知识,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护理质量。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肢体运动、动脉搏动情况,肿胀程度。
2.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等。
3.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尿色的观察。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皮肤温度及活动。
如发现末梢温度降低,感觉麻木,发绀、疼痛逐渐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患肢制动,避免抬高,以免因动脉供血不足而加重血液循环障碍。
3.严密观察疼痛的性质,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表现为患肢持续性烧灼状剧痛,并传向远端,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和损伤不成比例,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评估组织张力,肢体功能情况。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严密观察肾功能损害的症状。
5.行切开减压的患肢,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
敷料渗血、渗液后及时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效预防感染。
6.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肾功能损害者限制
蛋白质的摄入。
7.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按摩受压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指导有效咳嗽和深呼吸,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鼓励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
【健康教育】
1.卧床休息,患肢制动,保持伸直或功能位。
2.胫腓骨骨折或尺桡骨骨折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或肿胀者,应立
即通知医护人员。
3.康复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功能锻炼
胫腓骨骨折:患肢抬高过膝,踝关 节趾屈5——10度。
前臂骨折:肘关节屈曲90度或伸 直0度。
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屈曲5度或 伸直0度。 踝关节骨折:趾屈5——10度。
九、健康教育
保持心情舒畅,消除恐惧心理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冬季晨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 30分钟,并注意患者保暖。夏季除通风并保持23— —25度室温外,并应用紫外线照射20——30分,注 意保护眼睛和皮肤。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一 概念
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 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 缺血而产生的早期证候群,是一种严重损伤 后的反应性疾病
临床表现:患肢疼痛 麻木 手指或足趾不自 觉屈曲,被动牵拉可引起剧烈疼痛,患肢肿 胀 触痛明显。
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二 病因 (是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 增高所致)
四 、观察要点
二 全身症状: 当组织缺血较久,肌肉坏死较广泛严 重时,将出现全身性反应,病人血 压下降,脉率增快,心律不齐,甚 至死亡
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立 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 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 性坏死的惟一有效方法。切不可等 到出现5“P”体征后才行切开减压术, 从而导致不可逆的缺血性肌挛缩。
七、术后护理
(1)对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多为 彻底减压术。其深筋膜保持开放,切口 内留置负压引流管,且伤口渗液较多。 护士配合主管医师除伤口每日换药1次, 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外,注意抬高患肢。 保护患肢伤口,密切观察伤口分泌物的 性质、量及颜色。并定期检测体温每日 4次,记录血常规、尿常规、伤口分泌 物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注意药物 配伍禁忌,合理使用抗生素。
五、 护理要点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如何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如何护理一、概述:骨筋膜间室综合症是指四肢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升高,使其循环和功能遭受损害,造成肌肉和神经严重缺血出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治疗很快发生坏死或坏疽,甚至危及生命。
二、护理要点1. 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2. 术前护理(1)护理及处置备皮1. 手术野备皮饮食1. 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 术前禁饮食用药1. 遵医嘱用药物检查1. 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钾、血红蛋白测定及有关肾功能衰竭的化验检查环境空气新鲜、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
有条件置单间,病室空气净化。
疼痛的程度、发展过程1. 评估疼痛的程度及发展过程。
2. 鼓励病人表达疼痛的感受。
3. 观察病情,疼痛剧烈时或由疼痛转为无痛时都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心理护理观察有无悲观、恐惧,给予相应指导1.应以热情的态度,精湛的技术及稳重的举止,为患者治疗和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
2.对于有恐惧、悲观情绪的患者,应给与疾病指导,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肢情况观察患肢的皮肤色泽、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动脉搏动情况1.观察有无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出现剧烈疼痛,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患肢如有冰冷、紫绀或苍白、感觉障碍、脉搏搏动减弱或消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或消失、肌肉瘫痪时立即通知医生准备行切开减压术。
3.怀疑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将患肢平放,不高于心脏水平,以免加重缺血。
4. 术后护理:手术日程评估观察要点护理措施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应警惕失血性休克1.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 如有进行性的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时,遵医嘱加快输液速度,预防休克。
3. 出现高热时,应给予物理降温,观察效果并记录。
4.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预防感染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如渗血、渗液较多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伤口换药,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观察及护理PPT课件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觉减退、 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以及 这些感觉异常的分布和程度。
运动功能
观察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 动度和运动协调性,判断是否 存在肌肉萎缩或运动障碍。
血液循环
观察患者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 和肿胀程度,以及浅静脉的充盈
情况,了解血液循环状况。
观察方法
01
02
03
04
询问病史Biblioteka 恢复。鼓励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的训练,如步行、上下楼梯
等。
定期评估病人的康复进展,及 时调整康复计划,以达到最佳
的康复效果。
04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健 康教育
疾病认知教育
骨筋膜室综合征定义
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其内容纳 相应肌肉、神经、血管等,当此区域内的组织产生缺血、 缺氧时,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等,患肢常呈现为苍白、厥冷、青紫、水肿或苍 白的颜色。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如血管造影、超声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 ,最典型的是“5P”征,即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和苍白。
02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观 察
观察要点
疼痛情况
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程 度和持续时间,以及疼痛是否伴 随其他症状,如红肿、发热等。
饮食指导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 入,提高身体抵抗力。
康复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 锻炼,如肌肉收缩运动等, 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功能。
心理支持与疏导
情绪管理
家属支持
帮助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1)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保持及恢复关节功能,预防肌肉萎缩的重要措 施,要求在术后第一天就开始进行规律性的指导,以主动活动为主, 被动活动为辅。开始可进行患肢以外的全关节任意活动,以促进全身 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状况,防止肌肉萎缩。
6截肢问题 因急性完全性动脉栓塞引起的OCS, 缺血超过6小时截肢率高达27%,OCS12——24 小时,神经功能难以恢复,即使给予切开减压, 截肢率仍高达21%,对于确实无存活希望的患肢, 不可勉强保留,为保全生命,应当机立断进行截 肢。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方法
骨折后要及时制动,争取准确复位并妥善固 定。行小夹板固定时不应过紧。要告诉病 人小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如肢体肿胀 加重,出现严重疼痛应及时就诊重新固定, 防止肢体受压。骨折不要反复整复,多次 复位增加组织损伤,加重肌肉肿胀,容易 引起骨筋膜事压力升高。手术时操作要轻 柔,防止软组织过度损伤。有血管损伤时 不应消极等待,要及时手术探查、修复血 管,否则将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引起肢 体缺血、坏死。
具临床报道:桡动脉穿刺也可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
临床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较快,一般在受伤24小时内出现。 主要表现是:
① 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 本征最早期的症状。至晚期,感觉消失,可无疼痛。
② 活动障碍。缺血的肌肉肌力减退或瘫痪,表现为相应 的手指或足趾活动受限。
③ 感觉障碍。因神经缺血,相应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或 消失。
次30分钟,并注意患者保暖。夏季除通风并保持 23——25度室温外,并应用紫外线照射20——30 分,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 术后患肢抬高、制动,密切观察切口分泌物的性 质、量和颜色。如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 应的救治措施,以免危及生命。 饮食上多食用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 食,保持足够的营养饮食。 戒烟、酒。烟中的尼古丁能引起血管收缩,不利 于伤口愈合。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术后护理
骨筋膜 室综 合征又称 急性 筋膜间室综合征 ,是骨筋膜 室 内 的肌 肉、神 经因急性缺血 、缺氧而产生 的一 系列症状和体征 , 多见 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 1 临床 表现 骨筋膜 室综 合征发展快 、一般在受伤 2 4小时 内出现 ,可有 “ 5 P ” ,即苍 白、感觉异 常 、无脉 、瘫痪 以及拉伸 骨筋膜室 时 产生 的疼痛 ,疼痛往 往早期 出现 ,几乎所有病人都会 产生此症 状 ,这 种疼痛往往是 一种深在 的、持续的 、不能准确定 位的疼
多种形式 ,以缓解疼痛 。
3 护 理
总结 :通 过对 病人术后 的细 心观察和护理 ,减轻 了患 者的 痛苦 ,保证 了患者的安全 。由于我院护士对骨筋膜室综合征 长 期保持敏感 ,尚未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3 . 1 生命体征监测 遵 医嘱安置心电监护 、吸氧 、注意观察 患 者体 温 、血压 、心率 的变化及 肢端循环情况 ,有 异常应立 即通 知 医师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避 免因延误 治疗 时机而造成截肢 , 甚至危及 生 ” 。 3 . 2 伤 口及 引流管的护理 密切观察伤 口敷料渗液情况 ,若敷 料渗液 明显 ,有异 味 ,应及时通知 医生 ,及时处理 。保持伤 口 引流管通 畅、固定 、定 时挤 捏引流管 ,避 免引流管折叠 、堵塞 、 脱落 ,观察引流液 的性状 、颜 色、量 ,有异味情况及时向医生
孕 期及 婴 儿 期 婴儿 过 敏 预 防
林碧芳 阮建容 王丽芳
宁德 市 医院 ( 福建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疼痛性质:有无持续性烧灼状剧烈疼痛,或背伸活动加剧。
2、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观察足背动脉、皮肤温度、色泽、毛细血管返流时间、肿胀的程度、感觉和活动情况。
3、观察患者生命征:血压、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护理措施】
1、创伤后肢体持续性烧灼状剧烈疼痛,并传向远端,且进行性加重,疼痛和损伤程度不成比例,这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重要表现,所以应严密观察疼痛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2、对单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者,急救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严禁按摩,以免增加组织损伤。
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和末梢血运情况。
3、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将肢体放平,患肢避免热敷、烘烤,尽可能使患肢温度降低,必要时可给予冷敷。
4、凡是确诊患者,均及时做好手术准备。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护理有所了解,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6、护理操作应熟练、准确,动作应轻柔,神情应镇静,增加患者的安全信赖感,减轻恐惧紧张心理。
7、高压氧治疗。
【健康教育】
1、四肢骨折特别是胫腓骨骨折、前臂双骨折及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患者,如出现剧烈疼痛和肿胀者,应高度警惕此征发生。
2、一旦发生此综合征,告知患者患肢制动,并严禁热敷和按摩。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
体 升 , ..
骨 筋 膜 室 的 容 积骤 减 或 室 内容 物 体 积 骤增 ,均 可使 室
大量 渗’ 掖有 关
内压增高 ,阻碍室内组织的血液循环,使肌肉和神经组织
等 缺血 ,并形 成 缺血 一 水 肿 的病 理 循 环 。除 非及 时 而 充分 减 压 ,室 内压 将 急 剧 上升 ,导致 肌 肉和神 经 的 坏死 。正 常 人 前 臂 和 小 腿 的正 常 组 织 压 分 别 为 1 . 2 k P a ( g mmH g ) 和2 . 0 k P a ( 1 5 mmH g ) ,如 果 其 组 织 压 分 别 升 至 8 . 6 5 k P a ( 6 5 mmHg ) 和 7 . 3 2 k P a ( 5 5 mmHg ) ,则 血 流完 全 中断 。若 组织 压 升 高 与 动 脉舒 张 压之 差为 1 . 3 3— 2 . 6 6 k P a ( 1 0~ 2 0 m mHg ) ,已有 切 开 骨筋 膜 室 的指征 。在 时 间上 ,缺血 3 0分 钟 即可造 成 神经 功 能 异 常 ,缺 血 1 2 2 4小 时可 使 神 经 功 能永 久 丧 失 。肌 肉缺 血 2~4小 时可 发 生 功能 改 变 ,8 1 2小 时可 诰成 不 可逆性 损害 。
4 3 2
世 界最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 0 1 3年第 l 3 卷第 1 2 期
・
护理 ・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
( 黑 魑 龙 江 省 翘 鸡 西 矿 业 集 团 总 医 院 , 黑 龙 江 鸡 西 l 蠢 5 § 1 6 荔 0 - )
感觉 、 皮肤 温度及 活动。若发现末梢温度 降低 、 感 觉麻木 、 发绀、 疼痛 等逐 渐加 重 , 应及 时通知 医生 , 立 即采取相应措施 , 以免 因延误治疗 时机 而造成截肢 ,甚至危及 生命 。 关键字 :骨筋膜 室综合征 ;临床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文献标 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1 2 . 3 4 7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
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护理评估】1、观察患肢皮肤色泽、温度、感觉、肿胀、疼痛、远端脉搏及毛细血管回流情况。
2、全身情况:体温、脉搏、呼吸是否平稳,尿量、色、比重,血钾、尿素氮是否正常。
4、受伤史及外固定使用情况。
5、X线检查:判断是否有骨折与移位。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色及相应密度。
患肢情况包括疼痛,肿胀,颜色,感觉等。
2、体位:一旦确诊,应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不可抬高,以免动脉压降低,使小动脉关闭而加重组织缺血,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
3、疼痛的护理:对确诊病人,遵医嘱使用镇痛的药物,如哌替啶50mg 或布桂嗪100mg肌肉注射,以缓解疼痛。
4、用药护理:使用脱水剂时,防止外渗,并观察脱水剂治疗效果,如患肢症状有无改善。
5、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6、心理护理:由于患肢剧烈疼痛,担心预后,需给予心理安慰,缓解其焦虑与恐惧心理。
向病人说明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并做好家属工作,以利配合。
(术后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
2、患肢护理:抬高患肢,用护罩支撑伤口上空以免受碰撞;观察伤口分泌物性质、量、颜色;观察动脉博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预防并发症:切开减压后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大量坏死组织的代谢产物和毒素也随之进入血液循环,可导致失水、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的色及量,及时送检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并追查结果,以便及时处理。
4、饮食、体位参见术前【健康指导】1、功能锻炼①保持肢体功能位;②截肢术后进行残端锻炼。
2、带外固定出院病人应嘱其注意患肢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3、坚持患肢功能锻炼8周以上。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患者,女性,20岁,主诉:机器绞伤致右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7小时,于当地制动后来本院急诊。
于急诊接受X线片检查、CT 检查,常规化验、临时制动、紧急对症治疗后,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一、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一)入院时1.诊疗情况入院后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5/75mmHg。
患者主诉机器绞伤致右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7小时,于当地制动后来本院急诊。
于急诊接受X线片检查、CT检查,常规化验、临时制动、紧急对症治疗后,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患者伤后无昏迷、头痛、头晕、气促、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小便正常,大便尚无。
专科查体:患者右手虎口处可见皮肤开放性损伤,鱼际肌肉挤压损伤,右手及腕部见软组织明显肿胀、张力大,右腕部压痛,右腕主动、被动活动受限。
右上肢肢端皮肤温暖,色泽正常,弹性差,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正常,桡动脉搏动正常,肢体肌肉牵拉痛阴性,皮肤痛触觉正常,手指主动活动存在。
辅助检查:X线示右桡骨远端骨折,移位轻度,有碎块,关节面粉碎,约3.0mm。
CT示骨折粉碎,关节内移位明显。
异常化验结果:WBC 14.12×109/L,中性粒细胞相对值85.6%,淋巴细胞相对值11.2%,血糖8.8mmol/L。
患者当日入院后即在全麻下行清创术、桡骨远端切复内固定术、前臂减张术和负压引流置入术,术毕于6PM返回病房,患肢手指血运良好,主动屈伸活动存在,伤口引流管及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负压引流管均通畅,次日晨共引出血性液体约65ml,VSD负压吸引共引出血性液体约100ml。
术日晚8PM患者主诉疼痛,遵医嘱肌注哌替啶50mg后可间断入睡。
思维提示[1]患者年龄较小,工作时受伤,右手为优势手,患者担心伤情影响今后的手术,呈现出悲观、焦虑的情绪,需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疏导。
[2]患者右前臂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需采取护理措施,减轻疼痛,促进睡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
1 术前动态监护
(1)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多以局部明显的间隔区肿胀和不同程度的被动牵拉痛为主要表现。
在护理监护过程中,有71例病人表现为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
尤其当指(趾)呈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指(趾)时,可引起不可忍受的疼痛。
护理中要会鉴别是原发伤引起的疼痛,还是肌肉缺血引起的疼痛。
前者可通过复位和固定使疼痛逐渐减轻,而后者则表现为受累肌肉被动牵拉痛或肢体远端痛,多表现为静止时仍存在疼痛。
当本征晚期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消失,无疼痛感时,提示有病情加重的可能,更应加强监护。
护士准确及时记录疼痛发生的时间和程度,是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资料的重要依据。
(2)观察和监测远端脉搏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受累间隔内肌力减弱、组织肿胀,都会使动脉与皮肤距离增大,脉搏相对减弱。
若脉搏真正消失,则可能是血管损伤或晚期骨筋膜室综合征致动脉闭塞。
根据本征患者的不同表现,其中感觉两点分辨力障碍的有54例(占76.05%),动脉搏动较健侧减弱的有42例(占59.15%)。
其中24例患者远端动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而肌肉已发生缺血坏死,体温有上升趋势,报告医师后立即行
切开清创、减压术。
故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虽然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综合分析。
护士此时的临床经验尤为重要,因为病情的细微变化若不能及时发现,就会延误病情。
由于我院护士对骨筋膜室综合征长期保持敏感,尚未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3)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
入院后常规记录各项血、尿标本的检验时间和结果,以备随时与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对比。
因本征除肢体损伤严重外,亦可引起全身的创伤反映,其中12例因缺血时间超过12~36h,出现肌肉广泛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
9例血中可见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均上升,尿中出现肌球蛋白、尿隐血阳性。
3例严重者出现早期休克、酸中毒、肾功能改变征象,立即行截肢处理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故注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记录病情动态细微变化出现的时间,并及时报告医师,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对于12例截肢者,做好心理护理,细心做好解释工作。
随着现代护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沟通和善意的解释截肢手术的必要性,是保证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的前提。
2 术后护理
(1)对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多为彻底减压术。
其深筋膜保持开放,切口内留置负压引流管,且伤口渗液较多。
护士配合主管医师除伤口每日换药1次,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外,注意抬高患肢。
保护患肢伤口,密切观察伤口分泌物的性质、量及颜色。
并定期检
测体温每日4次,记录血常规、尿常规、伤口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合理使用抗生素。
护士还应观察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
如发现末梢温度降低、紫绀、麻木、疼痛等逐渐加重,首先考虑是手术减压不彻底,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因延误治疗时机而造成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2)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患肢局部组织切开减压手术处理前,本组83例患者均静脉应用3~5天25%甘露醇250ml,2次/日,地塞米松10mg,1次/日,有利于减轻局部组织水肿。
因甘露醇可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细胞内和血管外的液体摄入到血管内,扩充血容量,降低组织压。
与地塞米松合用,能消除因压力解除灌流恢复而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短时间内有效阻断或缓解病变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组织损伤的恶性循环。
根据体重、出入量和个体差异建议主管医师适当调整入量。
(3)做好一般护理工作,确保病室内空气清新,冬季每日开窗通风3次,并注意患者保暖。
夏季除通风并保持23~25℃室温外,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20~30min,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
在83例中,有17例在60~68岁,由于术后卧床时间延长,特别注意防止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3 功能锻炼指导3.1 保持肢体功能位本组患者在入院后首先指导其保持肢体正确的功能位,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畸形,影响以后的功能。
注意将其残端保持在伸直
位,否则可因屈髋肌的牵拉而出现屈髋畸形,将严重影响安装假肢。
各肢体功能位分别为:
①股骨干骨折:保持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5~10度,呈外展中立位。
②胫腓骨骨折:保持肢体患肢抬高过心脏,踝关节趾屈5~10度。
③胫骨平台骨折:保持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0度。
④前臂骨折:保持肘关节屈曲90度或伸直0度。
⑤踝关节骨折:趾屈5~10度。
3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为治疗性运动,可以维持及恢复关节功能,预防肌肉萎缩,避免和减轻后遗症的重要措施。
功能锻炼应在术后第1天就开始进行规律性的指导,主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为原则。
开始时,建议患者进行除患肢以外的各关节的任意活动。
其目的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防止肌肉萎缩。
患肢锻炼方法主要包括:
①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每次50下,3次/日。
检查锻炼方法是否正确,可将双手放于髌骨两侧并推动髌骨,应不能活动,则股四头肌坚强有力。
②直腿抬高5~10cm,并保持1~5min,3次/日。
③负重锻炼:开始时,踩称15~20kg,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力量。
④牵引锻炼:从5kg逐渐加至25kg,3次/周。
⑤前臂旋转练习:旋转是前臂的主要功能,也是评价尺桡骨骨折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
根据生物力学力矩的概念,把尺桡关节作为受力点,旋前方肌与支点力臂长,功能锻炼省力。
而旋后方肌与支点力臂短,则功能锻炼费力。
在获得有效固定后可开始锻炼。
其旋前动作应由前臂的旋前方肌为主动肌,肱二头肌为辅助肌来完成;旋后动作由旋后肌为主动肌,肱二头肌为辅助肌来完成。
每日量力而行,不可强求。
在指导锻炼的过程中,能主动按照护理要求参与锻炼的仅为50%,但经细心开导和病友间功能疗效对比后参与率达到100%。
患者出院后,嘱其应继续坚持患肢功能锻炼8周以上,并随诊观察1~2年。
4 截肢术后残端训练
观察残端伤口无发热、无出血或渗液、无局部红肿、无剧烈疼痛时,即可进行功能锻炼。
方法包括:
①取平卧位,残端肌肉自然放松,用弹性绷带每天包扎4次,每次15~20min。
并对残端给予均匀的压迫,以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
②对残端进行按摩、拍打,每次50下,3次/日。
③蹬踩练习:逐渐由软到硬,每次50下,2次/日。
④踩称练习:取站立位,身体保持平衡,使患肢垂直放在体重称上,适当将身体重心移向患侧。
可逐渐由5~30kg。
其特点是模
拟患肢早日负重,锻炼残端承受压力、重力,为安装义肢作准备。
此外,有些患者在截肢术后仍感觉患肢幻觉痛,拒绝残端的锻炼。
此时指导患者,在其感觉患肢仍在的基础上与健侧同时进行肌肉的等长等张收缩,约术后1~3个月患肢幻觉痛可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