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运用公式法(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公式法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公式法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公式法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公式法【教学⽬标】1.掌握⼀元⼆次⽅程求根公式的推导,并会⽤求根公式解⼀元⼆次⽅程。

(重点)2.通过公式推导,加强推理技能训练,进⼀步发展逻辑思维能⼒。

(难点)3.通过运⽤公式法解⼀元⼆次⽅程的训练,提⾼学⽣的运算能⼒,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教学过程】⼀、感悟导⼊[师]前⾯我们学习了⼀元⼆次⽅程的解法。

你能⽤配⽅法解答下⾯D 的⽅程吗?(课件展⽰) ⽤配⽅法解⽅程2x 2-7x+3=0。

[⽣]解:2x 2-7x+3=0,两边都除以2,得x 2-x+=0。

2723 移项,得;x 2-x=-。

2723配⽅,得x 2-x+(-)2=-+(-)2.27472347两边分别开平⽅,得x-=±4745即x-=或x-=-。

47454745∴x 1=3,x 2=。

21[设计意图]:为了检测学⽣⽤配⽅法解⼀元⼆次⽅程的掌握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弥补,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主探究[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接下来⼤家来试着做⼀做下⾯的练习。

试⼀试,肯定⾏:(课件展⽰)⽤配⽅法解下列关于x 的⽅程:(1)x 2+ax =1;(2)x 2+2bx+4ac =0。

[⽣](1)解x 2+ax =1,配⽅得x 2+ax+()2=1+()2,2a 2a (x+)2=。

2a442a + 两边都开平⽅,得x+=±,2a242a + 即x+=,x+=-。

2a 242a +2a242a + ∴x 1=, x 2=242a a ++-242a a +--[⽣](2)解x 2-2bx+4ac =0,移项,得x 2+2bx =-4ac .配⽅,得x 2-2bx+b 2=-4ac+b 2,(x+b)2=b 2-4ac .两边同时开平⽅,得x+b =±,ac b 42- 即 x+b =,x+b =-ac b 42-acb 42- ∴x 1=-b+,x 2=-b-ac b 42-acb 42-[⽣]⽼师,我觉得做错了,他通过配⽅得到(x+b)2=b 2-4ac .根据平⽅根的性质知道:只有正数和零才有平⽅根,即只有在b 2-4ac≥0时,才可以⽤开平⽅法解出x 来。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2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2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2 安福县城关中学曹经富一、温故知新(学生活动)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6x2-7x+1=0 (2)2x2-8x-9=0(1)移项,得:6x2-7x=-1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76x=-16配方,得:x2-76x+(712)2=-16+(712)2(x-712)2=25144x-712=±512x1=512+712=7512+=1x2=-512+712=7512-=16(2)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4x-92=0;移项x2-4x=92;配方x2-4x+22=92+4;(x-2)2=172,x-2或x;解得x1,x2=2.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移项;(2)化二次项系数为1;(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4)原方程变形为(x+m)2=n的形式;(5)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设计意图】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归纳总结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引导学生思考,前面方程中系数都是具体数字,我们是否可以把系数换成字母形式,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一直推下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探索新知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2+bx+c=0(a≠0)且b2-4ac≥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x2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 、b 、c 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解:移项,得:ax 2+bx =-c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b a x =-c a配方,得:x 2+b a x +(2b a )2=-c a +(2b a )2 即(x +2b a)2=2244b ac a -,∵b 2-4ac ≥0且4a 2>0,∴2244b ac a -≥0直接开平方,得:x +2b a=即x x 1x 2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 、b 、c 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当b 2-4ac ≥0时,将a 、b 、c 代入式子x =2b a-就得到方程的根. (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完善以下几点:(1)当240b ac ->时, 20(0)ax bx c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x =,2x =; (2)当240b ac -=时, 20(0)ax bx c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122b x x a==-; (3)当240b ac -<时, 20(0)ax bx c a ++=≠无实数根.【设计意图】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时通过小组交流与探究解决,由于形式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与根的判别式.三、学以致用例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 2-4x -1=0 (2)5x +2=3x 2(3)4x 2-x +116=0 (4)4x 2-3x +1=0 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 解:(1)a =2,b =-4,c =-1b 2-4ac =(-4)2-4×2×(-1)=24>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4)422242--±==⨯∴x 1=x 2 (2)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x 2-5x -2=0a =3,b =-5,c =-2b 2-4ac =(-5)2-4×3×(-2)=49>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576±= x 1=2,x 2=-13(3)a =4,b =-1,c =116b 2-4ac =(-1)2-4×4×116=0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 x 2= 18= (4)a =4,b =-3,c =1b 2-4ac =(-3)2-4×4×1=-7<0因为在实数范围内,负数不能开平方,所以方程无实数根.例2.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1)16x 2+8x =-3 (2)9x 2+6x +1=0(3)2x 2-9x +8=0 (4)x 2-7x -18=0分析:不解方程,判定根的情况,只需用b -4ac 的值大于0、小于0、等于0•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可.解:(1)化为16x 2+8x +3=0a =16,b =8,c =3,b 2-4ac =64-4×16×3=-128<0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2)a =9,b =6,c =1,b 2-4ac =36-36=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a=2,b=-9,c=8b2-4ac=(-9)2-4×2×8=81-64=17>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4)a=1,b=-7,c=-18b2-4ac=(-7)2-4×1×(-18)=12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例3.某养鸡厂的矩形鸡舍靠墙.现在有材料可以制作竹篱笆20米,若欲围成42平方米的鸡舍,鸡舍的长和宽应是多少?能围成52平方米的鸡舍吗,若可以求出长和宽,若不能说明理由.解:(1)设鸡舍的长为x米,则宽为202x-米,由题意得:x×202x-=42,解得:x1=14(14>10,故舍去),x2=6(此时宽大于长,舍去). 即可得鸡舍的长为6m,宽为7米.(2)由题意得:x×202x-=52,整理得:x2-20x+104=0,△=400-4×104<0,所以方程无解.故不可能围成面积为52平方米的矩形鸡舍.学生活动:学生首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然后交流教师活动: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让学生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解几个具体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利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进一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24b ac-的关系.四、小结评价1.回顾与思考(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2)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3)本节课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2.评价: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1)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2)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以“回顾与思考”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增强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课后作业1.用公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时,首先要确定a 、b 、c 的值.对于方程﹣4x 2+3=5x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4,b =5,c =3B .a =﹣4,b =﹣5,c =3C .a =4,b =5,c =3D .a =4,b =﹣5,c =﹣32.方程x 2﹣3x ﹣5=0的根的情况是( )A 、只有一个实数根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3.方程x 2+x ﹣1=0的根是( )A .1﹣5B .152-+C .﹣1+5D .152-± 4.下列方程有实数根的是( )A 、2501x x +=-B 、12x -=-C 、x 2﹣x +1=0D 、2x 2+x ﹣1=0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边长为a 、b 、c ,∠C=90°,那么关于x 的方程(a +c )x 2﹣2bx +(c ﹣a )=0的根的情况是( )A 、无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D 、不能确定6.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x 2﹣3x =1,则b 2﹣4ac =7.方程ax 2+bx +c =0(a ≠0)的判别式是 ,求根公式是8.一元二次方程x 2﹣x +4=0的解是9.用公式法解方程2x 2﹣7x +1=0,其中b 2﹣4ac = ,x 1= ,x 2=10.一元二次方程a 2﹣4a ﹣7=0的解为1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k +1)x +2﹣k 2=0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12.解方程:(1)5x (x -3)=6-2x ; (2)3y 2+1=23y ; (3)(x -a )2=1-2a +a 2(a 是常数)13.解方程x 2=4x +2时,有一位同学解答如下:解:∵a =1,b =4,c =2,b 2﹣4ac =42﹣4×1×2=8,∴x 24b b ac -±-48222-=-±即:即x 1=22-+x 2=22-分析以上解答有无错误,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地方,并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14.(1)解下列方程:①x 2﹣2x ﹣2=0;②2x 2+3x ﹣1=0;③2x 2﹣4x +1=0;④x 2+6x +3=0;(2)上面的四个方程中,有三个方程的一次项系数有共同特点,请你用代数式表示这个特点,并推导出具有这个特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参考答案1.B2.B3.D4.D5.B 解:∵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边长为a 、b 、c ,∠C=90°, ∴c 2=a 2+b 2①∴△=4b 2﹣4×(a +c )(c ﹣a )=4(a 2+b 2﹣c 2)=0,∴关于x 的方程(a +c )x 2﹣2bx +(c ﹣a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故选B .6.177. b 2﹣4ac 24b b ac -±-8. 无实数解9. 41 7414+ 7414- 10. 2+ 11 2﹣11 11. k ≥94- 12.(1)3,25-;(2)3;(3)1,2a -1 13.解:有错误.没有把x 2=4x +2变成一般式,b 、c 的值是错的.正确的解题过程如下:x 2﹣4x ﹣2=0,∵a =1,b =﹣4,c =﹣2,b 2﹣4ac =(﹣4)2﹣4×1×(﹣2)=24>0,∴x =24b b ac -±-=424262±=-±. 即:x 1=2+6,x 2=2﹣6.14.解:(1)①解方程x 2﹣2x ﹣2=0①,∵a =1,b =﹣2,c =﹣2,∴x =242b b ac a -±-=212132±=±, ∴x 1=1+3,x 2=1-3.②解方程2x 2+3x ﹣l=0,∵a =2,b =3,c =﹣1,∴x =242b b ac a -±-=3174-±, ∴x 1=317-+=,x 2=317--=. ③解方程2x 2﹣4x +1=0,∵a =2,b =﹣4,c =1,∴x ===,x1=,x2=.④解方程x2+6x+3=0,∵a=1,b=6,c=3,∴x===﹣3,∴x1=,x2=.(2)其中方程①③④的一次项系数为偶数2n(n是整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中b2﹣4ac≥0,b=2n,n为整数.∵b2﹣4ac≥0,即(2n)2﹣4ac≥0,∴n2﹣ac≥0,∴x====∴一元二次方程ax2+2nx+c=0(n2﹣ac≥0)的求根公式为.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学生练习配方法的基础上,再讨论如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就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于是有了直接利用的公式,并引出用判别式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化成一般形式2、找出a,b,c的相应的数值3、判别式是否大于等于04、当判别式的数值符合条件,可以利用公式求根.学生第一次接触求根公式,学生可以说非常陌生,由于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结果出现错误较多.主要的有:1、a,b,c的符号问题出错,在方程中学生往往在找某个项的系数时总是丢掉前面的符号2、求根公式本身就很难,形式复杂,代入数值后出错很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感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这是这节课中的一大亮点,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这样学生感觉到成功的机会增加,从而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2、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3、总之通过各种激励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收效大.需要改进的方面,课堂中的布局有待提高,以后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分解因式23运用公式法2教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分解因式23运用公式法2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分解因式2.3运用公式法(2)教案一、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对于乘法公式的运用还是比较熟练的,但在能力上,对于公式的变形问题可能会处理不当。

二、教材处理中的问题与思考:1、教材采用直接将乘法公式逆过来应用,这种呈现新知方式,不适于学习基础较为困难的学生,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关系?2、对于形式上与完全平方公式相近的式子与完全平方公式的区别,进一步牢记公式有什么特点?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完全平方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逆向得出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以及逆向应用公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公式的形式和特点并能正确运用。

(三)教学难点:将多项式适当变形后运用公式分解因式。

(四)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某小区规划在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场地上,修建两条宽为b米的通路,其余组织学生观察并思考:(1)先求出甬道面积,ab+ab-b2,然后不难求出草地的面积为a2-2ab+b2(2)将两条甬道运用平移法,移到边沿,不难求出种草的面积为(a-b)2。

● 2、尝试发现、探索新知:探索:由上面的问题,可以求出a 2-2ab+b 2=(a-b)2即:a 2±2ab+b 2=(a ±b)2实际上,这也是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公式的逆变形所得到的分解因式的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这类式子的共同特点:x 2+14x+49 216364x x -+ a 4+2a 2b 2+b 4 (m+n)2-6(m+n)+9 总结这类式子的共同特点:(1)公式的左边是一个三项式;(2)在这个三项式中前后两项是两数的平方,且符号相同,中间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符号可正可负。

届九年级数学上册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届九年级数学上册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二)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已经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建模过程;学习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了数与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一定的运算技能。

这些为本节进一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提供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中有过方案设计的经历,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些也构成了本课任务完成的活动经验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体会方程是刻列出方程;课程标准对方程的要求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本节主要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意义,因此设计了一个方案设计比较枯燥,为了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同时考虑到单纯的式的训练,)通过一(1:活动,需要自行设计方案,因此需要适度的建模,为此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是巩固解一元体会方程的解必须符合实际意义,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元二次方程的建模过程,通过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展示自己驾驭数学去解决实际(2)二次方程的方法;问题的勇气、才能及个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七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方案设计;第四环节:问题解答;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第六环节:反思归纳;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活动内容: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吗?它有什么特点?怎样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怎样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为后面说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作铺垫。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师提出问题:现在我遇到这样的问题,看大家能否帮我解决?并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要建造一个花园,,宽为12m的矩形荒地上,在一块长为16m 地面积的一半。

你觉得这个方案能实现吗?若可以实现,你能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吗?活动目的:成为学生真正以同学生平等的身份提出问题,以情境引入课题,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意义上的合作者。

公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教案六篇

公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教案六篇

公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教案六篇教案一:用公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2、能够熟练运用公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运用求根公式解二元一次方程。

2、难点求根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 bx + c =0$($a≠0$)。

(2)提问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

2、公式推导(1)将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a≠0$)进行配方:\\begin{align}ax^2 + bx + c &= 0\\ax^2 + bx &= c\\x^2 +\frac{b}{a}x &=\frac{c}{a}\\x^2 +\frac{b}{a}x +(\frac{b}{2a})^2 &=(\frac{b}{2a})^2 \frac{c}{a}\\(x +\frac{b}{2a})^2 &=\frac{b^2 4ac}{4a^2}\end{align}\(2)当$b^2 4ac≥0$时,开方得到求根公式:$x =\frac{b ±\sqrt{b^2 4ac}}{2a}$3、公式讲解(1)强调公式中$a$、$b$、$c$的含义。

(2)说明判别式$b^2 4ac$的作用: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4、例题讲解例 1:用公式法解方程$x^2 4x 5 = 0$(1)分析:$a = 1$,$b =-4$,$c =-5$(2)计算判别式:$b^2 4ac =(-4)^2 4×1×(-5) = 36 >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代入求根公式:$x =\frac{4 ±\sqrt{36}}{2×1} =\frac{4 ± 6}{2}$,解得$x_1 = 5$,$x_2 =-1$5、课堂练习让学生练习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x^2 + 2x 3 = 0$(2)$2x^2 5x + 1 = 0$6、课堂小结(1)总结公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八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法》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法》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重点:强调公式法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明白公式是如何得出的,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一个或多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公式法进行求解。
2.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分工合作,将公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给出解答。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公式法。
2.设想二: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设想三: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巩固公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实际应用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反思和总结,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5.家长参与: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过程,了解孩子在学习公式法方面的表现,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6.设想六:评价与反馈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共同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导入,如“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的地,如果知道长和宽,如何计算面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设计:练习题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2.3.2 运用公式法(二)

2.3.2  运用公式法(二)

一、)请你任意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们的公因式是-)用简便方法计算,并写出运算过程:二、2+b2-2ab-1ma-mb+2a-2b3-aax2+ay2-2axy-ab2三、好好想一想n是正整数时,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一定是)一条水渠,其横断面为梯形,根据图时的面积.图2—3—1,在半径为r的圆形土地周围有一条宽为a的路,这条路的面积用作业导航了解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掌握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会利用分解因式进行简便计算与化简.一、选择题1.-(2a-b)(2a+b)是下列哪一个多项式的分解结果( )A.4a2-b2B.4a2+b2C.-4a2-b2D.-4a2+b22.多项式(3a+2b)2-(a-b)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A.(4a+b)(2a+b)B.(4a+b)(2a+3b)C.(2a+3b)2D.(2a+b)23.下列多项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x2+xy+y2B.x2-2x-1C.-x2-2x-1D.x2+4y24.多项式4a2+ma+25是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是( )A.10B.20C.-20D.±205.在一个边长为12.75 cm的正方形纸板内,割去一个边长为7.25 cm的正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等于( )A.100 cm2B.105 cm2C.108 cm2D.110 cm2二、填空题6.多项式a2-2ab+b2,a2-b2,a2b-ab2的公因式是________.7.-x2+2xy-y2的一个因式是x-y,则另一个因式是________.8.若x2-4xy+4y2=0,则x∶y的值为________.9.若x2+2(a+4)x+25是完全平方式,则a的值是________.10.已知a+b=1,ab=-12,则a2+b2的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11.分解因式(1)3x4-12x2(2)9(x-y)2-4(x+y)2(3)1-6mn+9m2n2(4)a2-14ab+49b2(5)9(a +b )2+12(a +b )+4 (6)(a -b )2+4ab12.(1)已知x -y =1,xy =2,求x 3y -2x 2y 2+xy 3的值. (2)已知a (a -1)-(a 2-b )=1,求21(a 2+b 2)-ab 的值. 13.利用简便方法计算: (1)2001×1999(2)8002-2×800×799+799214.如图1,在一块边长为a 厘米的正方形纸板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b (b <2a)厘米的正方形,利用因式分解计算当a =13.2,b =3.4时剩余部分的面积.图115.对于任意整数,(n +11)2-n 2能被11整除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一、1.D 2.B 3.C 4.D 5.D二、6.a-b7.y-x8.2 9.1或-9 10.25三、11.(1)3x2(x+2)(x-2) (2)(5x-y)(x-5y) (3)(3mn-1)2(4)(a-7b)2(5)(3a+3b+2)2(6)(a+b)2112.(1)2 (2)213.(1)3999999 (2)114.128平方厘米15.略2.3 运用公式法同步练习1.填空:(1)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_;(2)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_________;(3)如果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的值是__________;(4)().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3);(4);(5);(6);(7);(8).3.利用分解因式计算:(1);(2);(3);(4);(5);(6);(7);(8).4.先分解因式,再求值:(1),其中;(2),其中.5.对于任意自然数是否能被24整除?为什么?参考答案1.(1) ;(2);(3)9;(4) .2.(1) ;(2) ;(3) ;(4);(5);(6);(7);(8).3.(1)27.6;(2)125;(3)10100;(4)0.0395;(5)9801;(6)7;(7)6.32;(8)5000.4.(1) ,当 时,原式=9216;(2) ,当时,原式=100.5.,能被24整除.2.3 运用公式法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是( )A.-a 2+b 2B.-x 2-y 2C.49x 2y 2-z 2D.16m 4-25n 2 2.下列各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的是( )①x 2-4x+4; ②6x 2+3x+1; ③ 4x 2-4x+1; ④ x 2+4xy+2y 2 ; ⑤9x 2-20xy+16y 2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⑤3.在多项式:①16x 5-x;②(x-1)2-4(x-1)+4; ③(x+1)4-4x(x+1)2+4x 2;④-4x 2-1+4x 中,分解因式的结果中含有相同因式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分解因式3x 2-3x 4的结果是( )A.3(x+y 2)(x-y 2)B.3(x+y 2)(x+y)(x-y)C.3(x-y 2)2D.3(x-y )2(x+y) 25.若k-12xy+9x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应为( )A.2B.4C.2y 2D.4y 26.若x 2+2(m-3)x+16,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应为( )A.-5B.3C.7D.7或-1 7.若n 为正整数,(n+11)2-n 2 的值总可以被k 整除,则k 等于( ) A.11 B.22 C.11或22 D.11的倍数. 二、填空题8.( )2+20pq+25q 2= ( )29.分解因式x 2-4y 2= ___________ ; 10.分解因式ma 2+2ma+m= _______ ;11.分解因式2x 3y+8x 2y 2+8xy 3 __________ .12.运用平方差公式可以可到:两个偶数的平方差一定能被 _____ 整除。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运用公式法(2)学案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运用公式法(2)学案

2.3运用公式法(2)课型:新授 学生姓名:_________[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1)经历通过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等逆向得出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的过程,发展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会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3)在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2.学习重点:会逆用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3.学习难点:熟练逆用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课前导学]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57—P58并完成课前检测。

2.课前检测(1) 分解因式: ①24224916.0n m b a - ②224)32(x y x -- ③)()(3x y y x -+-(2) ①222(________)2520(______)=++q pq ; ②22)(________________94=+-x x ; ③________________)2)(3(=++x x ; ④_________________)2)(1(=--x x ; (3) 默写平方差公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x a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前学记(课前学习疑难点、教学要求建议)[课堂研讨]1.新知探究(1)新课引入:①填空:(a+b )(a-b ) = ; a 2–b 2= ;(a+b )2= ; (a-b)2 = ;a 2+2ab+b 2= ; a 2-2ab+ b 2= .②结论: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③填空:(x+a )(x+b ) = ; (a x+b )(c x+d ) = ; x 2+(a+b)x+ ab = ; ac x 2+(ad+bc)x+bd= ; (x-a )(x-b ) = ; (a x-b )(c x-d ) = ; x 2-(a+b)x+ ab = ; ac x 2-(ad+bc)x+bd= ;通过上面的填空谈谈你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论:由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课讲解①例1 把下列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49142++x 9)(6)(2++-+n m n m②例2 逆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232++x x 122--x x③例3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22363ay axy ax ++ xy y x 4422+-- a ax ax -+-3222.学习过关(1)下列多项式中,哪几个是完全平方式?请把是完全平方式的多项式分解因式:① 412+-x x ( ) ② 13922+-ab b a ( ) ③ 229341n mn m ++ ( ) ④ 251036--x x ( )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① 223612y xy x +- ② 422492416bb a a ++③ 222y x xy --- ④ 2)(9)(124y x y x -+--(3)运用“十字相乘法”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① 322--x x ② 2522++x x ③ 2)(3)(2++++b a b a.[课外拓展]1.课后记(收获、体会、困惑)2.分层作业(班级: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A 必做题(限时10分钟,实际完成时间:_______分钟)(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① 1222+-xy y x ② 24129t t +- ③ 412++y y④ 6480252+-m m ⑤2241y xy x ++ ⑥ 4422+-ab b a(2)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① 9)(6)(2++++y x y x ② 22)()(2c b c b a a +++- ③ 32244y y x xy --④ 322a a a -+- ⑤4524+-x x ⑥ 22252y xy x +-B 选做题(1)已知多项式12x 与一个单项式和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请你找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单项式.(2)把下列式子分解因式:①ax+bx+2a+2b. ②a 2-ab -4b+4a.③ab -5a+3b -15.C 思考题(1)若(x+2)(x+3)(x+4)(x+5)+k 是完全平方式,求K 的值。

公式法教学设计

公式法教学设计

公式法【教学目标】1.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并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 2.通过公式推导,加强推理技能训练,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3.通过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教学过程】一、感悟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你能用配方法解答下面D 的方程吗? (课件展示) 用配方法解方程2x 2-7x+3=0。

[生]解:2x 2-7x+3=0,两边都除以2,得x 2-27x+23=0。

移项,得;x 2-27x=-23。

配方,得x 2-27x+(-47)2=-23+(-47)2.两边分别开平方,得x-47=±45即x-47=45或x-47=-45。

∴x 1=3,x 2=21。

[设计意图]:为了检测学生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弥补,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 二、自主探究[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接下来大家来试着做一做下面的练习。

试一试,肯定行: (课件展示)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 (1)x 2+ax =1;(2)x 2+2bx+4ac =0。

[生](1)解x 2+ax =1,配方得x 2+ax+(2a )2=1+(2a)2,(x+2a )2=442a 。

两边都开平方,得x+2a =±242a +,即x+2a =242a +,x+2a =-242a +。

∴x 1=242a a ++-, x 2=242a a +--[生](2)解x 2-2bx+4ac =0, 移项,得x 2+2bx =-4ac .配方,得x 2-2bx+b 2=-4ac+b 2, (x+b)2=b 2-4ac .两边同时开平方,得x+b =±ac b 42-,即 x+b =ac b 42-,x+b =-ac b 42- ∴x 1=-b+ac b 42-,x 2=-b-ac b 42-[生]老师,我觉得做错了,他通过配方得到(x+b)2=b 2-4ac .根据平方根的性质知道:只有正数和零才有平方根,即只有在b 2-4ac≥0时,才可以用开平方法解出x 来。

123运用公式法(二)教案

123运用公式法(二)教案

12.3运用公式法(二)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使学生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2.使学生学习多步骤,多方法的分解因式.(二)能力训练要求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及对其特点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多步骤、多方法分解因式方法.(五)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多项式的特点,恰当地安排步骤,恰当地选用不同方法分解因式. 三、教学方法观察—发现—运用法四、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知道,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反过程,倒用乘法公式,我们找到了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平方差公式法.现在,大家自然会想,还有哪些乘法公式可以用来分解因式呢?在前面我们不仅学习了平方差公式(a+b)(a-b)=a2-b2而且还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本节课,我们就要学习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Ⅱ.新课1.推导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以及公式的特点.[师]由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大家能否猜想出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呢?[生]可以.将完全平方公式倒写:a2+2ab+b2=(a+b)2;a2-2ab+b2=(a-b)2.便得到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师]很好.那么什么样的多项式才可以用这个公式分解因式呢?请大家互相交流,找出这个多项式的特点.[生]从上面的式子来看,两个等式的左边都是三项,其中两项符号为“+”,是一个整式的平方,还有一项符号可“+”可“-”,它是那两项乘积的两倍.凡具备这些特点的三项式,就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将它写成平方形式,便实现了因式分解.[师]左边的特点有(1)多项式是三项式;(2)其中有两项同号,且此两项能写成两数或两式的平方和的形式;(3)另一项是这两数或两式乘积的2倍.右边的特点:这两数或两式和(差)的平方.用语言叙述为: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乘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由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师]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要考虑三个条件,项数是三项;其中有两项同号且能写成两个数或式的平方;另一项是这两数或式乘积的2倍.[生](1)是.(2)不是;因为4x不是x与2y乘积的2倍;(3)是;(4)不是.ab不是a与b乘积的2倍.(5)不是,x2与-9的符号不统一.(6)是.2.例题讲解[例1]把下列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1)x2+14x+49;(2)(m+n)2-6(m +n)+9.[师]分析:大家先把多项式化成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特点的形式,然后再根据公式分解因式.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解:(1)x2+14x+49=x2+2×7x+72=(x+7)2(2)(m +n)2-6(m +n)+9=(m +n)2-2·(m +n)×3+32=[(m +n)-3]2=(m +n -3)2.[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ax2+6axy+3ay2;(2)-x2-4y2+4xy.[师]分析:对一个三项式,如果发现它不能直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时,要仔细观察它是否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再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如果三项中有两项能写成两数或式的平方,但符号不是“+”号时,可以先提取“-”号,然后再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解:(1)3ax2+6axy+3ay2=3a(x2+2xy+y2)=3a(x+y)2(2)-x 2-4y 2+4xy=-(x 2-4xy +4y 2)=-[x 2-2·x ·2y +(2y )2]=-(x -2y )2Ⅲ.课堂练习a .随堂练习1.解:(1)是完全平方式x 2-x +41=x 2-2·x ·21+(21)2=(x -21)2 (2)不是完全平方式,因为3ab 不符合要求.(3)是完全平方式41m 2+3 m n +9n 2 =(21 m )2+2×21 m ×3n +(3n )2 =(21 m +3n )2 (4)不是完全平方式2.解:(1)x 2-12xy +36y 2=x 2-2·x ·6y +(6y )2=(x -6y )2;(2)16a 4+24a 2b 2+9b 4=(4a 2)2+2·4a 2·3b 2+(3b 2)2=(4a 2+3b 2)2(3)-2xy -x 2-y 2=-(x 2+2xy +y 2)=-(x +y )2;(4)4-12(x -y )+9(x -y )2=22-2×2×3(x -y )+[3(x -y )]2=[2-3(x -y )]2=(2-3x +3y )2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它与平方差公式不同之处是:(1)要求多项式有三项.(2)其中两项同号,且都可以写成某数或式的平方,另一项则是这两数或式的乘积的2倍,符号可正可负.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若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时,应先提取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因式. Ⅴ.课后作业习题12.51.解:(1)x 2y 2-2xy +1=(xy -1)2;(2)9-12t +4t 2=(3-2t )2;(3)y 2+y +41=(y +21)2; (4)25m 2-80 m +64=(5 m -8)2;(5)42x +xy +y 2=(2x +y )2; (6)a 2b 2-4ab +4=(ab -2)22.解:(1)(x +y )2+6(x +y )+9=[(x +y )+3]2=(x +y +3)2;(2)a 2-2a (b +c )+(b +c )2=[a -(b +c )]2=(a -b -c )2;(3)4xy 2-4x 2y -y 3=y (4xy -4x 2-y 2)=-y (4x 2-4xy +y 2)=-y (2x -y )2;(4)-a +2a 2-a 3=-(a -2a 2+a 3)=-a (1-2a +a 2)Ⅵ.活动与探究写出一个三项式,再把它分解因式(要求三项式含有字母a 和b ,分数、次数不限,并能先用提公因式法,再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分析:本题属于答案不固定的开放性试题,所构造的多项式同时具备条件:①含字母a 和b ;②三项式;③可提公因式后,再用公式法分解.参考答案:4a 3b -4a 2b 2+ab 3=ab (4a 2-4ab +b 2)=ab (2a -b )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3.2《公式法(2)》 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3.2《公式法(2)》 教案

14.3.2 公式法(2)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2.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3.能熟练运用公式法和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二)学习重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三)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公式分解分解因式.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完全平方式:形如222a ab b ++和222a ab b -+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它的特点是:①完全平方式是一个二 次三 项式;②首末两项是两个数(或整式)的 平方 ,而且符号 相同 ,中间相是这两个数(或整式)的 积的2倍 ,符号正负均可.(2)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文字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符号语言:2222()a ab b a b ++=+;2222()a ab b a b -+=-.(3)公式法:把乘法公式的等号两边 互换位置 ,就可以得到用于分解因式的公式,用来把某些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公式法. 如: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都属于公式法.预习自测(1)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 .224a b +B .221a a --C .22a ab b ++D .2244a ab b ++【知识点】完全平方公式【思路点拨】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关键是该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它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完全平方式是一个二次三项式;②首末两项是两个数(或整式)的平方,而且符号相同,中间项是这两个数(或整式)的积的2倍.【解题过程】A只有两项,不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B首末两项的符号不同,不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C的中间项不是A.b的2倍,不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D能.故选D.【答案】D(2)把多项式22496a ab b-+因式分解正确的是()A.2(9)a b-B.2(3)a b-C.22(3)a b-D.22(3)a b+【知识点】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思路点拨】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时,关键是识别该多项式是否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并能确定是哪两个数(或整式)的和(或差)的平方.【解题过程】22422222296(3)23()(3)a ab b a a b b a b-+=-+=-,选项C正确.【答案】C(3)若多项式22x kxy y++是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为.【知识点】完全平方式.【思路点拨】用完全平方式的特点来分析该多项式,关键是注意中间项应是首末积的2倍,同时它的符号正负均可.【解题过程】∵22x kxy y++是完全平方式,∴22222x kxy y x xy y++=±+,则2k=±.【答案】±2(4)因式分解:①21236x x-+;②2244x y xy+-【知识点】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思路点拨】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时,关键是识别该多项式是否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并能确定是哪两个数(或整式)的和(或差)的平方.公式中三项的位置是可以调换的.【解题过程】①2222 1236266(6)x x x x x-+=-+=-;②22222 44(2)22(2) x y xy x x y y x y+-=-+=-.【答案】①2(6)x-;②2(2)x y-.(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22936x y xy xy +-; (2)3a b ab -.学生独立完成后回答:(1)229363(32)x y xy xy xy x y +-=+-. (2)32(1)(1)(1)a b ab ab a ab a a -=-=+- 做后强调:分解因式时有时要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一般先观察是否有公因式可提,再考虑能否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分解因式要彻底,一直到不能分解为止.2.问题探究探究一 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完全平方公式.●活动① 类比学习问题1:上节课我们将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等号两边互换位置得到因式分解的又一种方法: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类似地,乘法还有完全平方公式,你能类比学习得到因式分解的新方法吗?学生回顾乘法中的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222()2a b a ab b -=-+.互换位置可得:2222()a ab b a b ++=+;2222()a ab b a b -+=-问题2:类比平方差公式,你能用语言叙述该公式吗?文字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问题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时,最后分解为和的完全平方还是差的完全平方,有谁来决定? 学生思考后分小组讨论交流:由2倍项的符号来确定,若2倍项的符号为正,则分解为和的完全平方,若2倍项的符号为负,则分解为差的完全平方.【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掌握运用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可得到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因此根据这样的经验,类比学习得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就迎刃而解了.●活动② 剖析完全平方公式. ★问题4:我们将形如222a ab b ++和222a ab b -+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完全平方式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思考后分小组讨论,再归纳总结:完全平方式的特点是:①完全平方式是一个二次三项式;②首末两项是两个数(或整式)的 平方,而且符号相同,中间相是这两个数(或整式)的积的2倍 ,符号正负均可.口诀:首平方,末平方,首末积的2倍中间放.追问:平方差公式中的A.b 可代表多项式,类似地,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 是否也可以代表一个多项式呢?【设计意图】类比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学习过程,剖析完全平方式的特点,为熟练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奠定基础.●活动③ 辨析完全平方公式问题5:下列多项式中,哪些是完全平方式?若是完全平方式,请指出谁相当于公式中的A.b.(1)224129x xy y ++ ;(2)244x x -++ ;(3)2269x xy y -+- ;(4)221x x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订正.【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完全平方式,为运用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作准备.尤其是对于(2)、(3)这种形式的完全平方式,学生辨析较困难,关键是掌握:完全平方式首末两项是两个数(或整式)的平方,而且符号相同,各项的位置是可以调换的,为本节课突破难点奠定基础.探究二 直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活动① 公式中的A.b 代表单项式的因式分解例1 分解因式:(1)216249x x ++ ;(2)2244x xy y -+-【知识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解题过程】解:(1)222216249(4)2433(43)x x x x x ++=++=+;(2)222222244(44)22(2)(2)x xy y x xy y x x y y x y ⎡⎤-+-=--+=--+=--⎣⎦【思路点拨】(1)先将原多项式变形为22(4)2433x x ++,认清谁是公式中的A.b ,再进行因式分解 ;(2)可将负号提出是本题的关键,变形为2222(44)22(2)x xy y x x y y ⎡⎤--+=--+⎣⎦,再因式分解.【答案】 (1)2(43)x +;(2)2(2)x y --.练习:因式分解(1)2242025x xy y -+ (2)221294xy x y --【知识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解题过程】解:(1)2222242025(2)225(5)(25)x xy y x x y y x y -+=-+=-;(2)22222221294(9124)(3)232(2)(32)xy x y x xy y x x y y x y ⎡⎤--=--+=--+=--⎣⎦【思路点拨】(1)先将原多项式变形为22(2)225(5)x x y y -+,辨析公式中的 A.b ,再进行因式分解 ;(2)将负号提出是本题的关键,变形为22(3)232(2)x x y y ⎡⎤--+⎣⎦,再因式分解.【答案】 (1)2(25)x y -;(2)2(32)x y --.●活动② 公式中的A.b 代表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例2 分解因式:(1)2()12()36a b a b +-++ ;(2)22()4()4m n m m n m +-++ .【知识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数学思想】整体思想【解题过程】解:(1)2222()12()36()2()66(6)a b a b a b a b a b +-++=+-++=+-;(2)222222()4()4()2()2(2)(2)()m n m m n m m n m n m m m n m n m +-++=+-++=+-=-.【思路点拨】此类题的关键是整体思想的运用,(1)中将a+b 看成一个整体,设a+b=m ,则原多项式就化为21236m m -+ ,可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2)类似,注意分解后有同类项还需合并同类项.【答案】 (1)2(6)a b +-;(2)2()n m -.练习:因式分解(1)222()()a a b c b c -+++ ;(2)2222(1)4(1)4x x x x ++++ 【知识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数学思想】整体思想【解题过程】解:(1)[]22222()()()()a a b c b c a b c a b c -+++=-+=--; (2)22222222224(1)4(1)4(1)2(21)(1)(1)x x x x x x x x x x ⎡⎤⎡⎤++++=++=++=+=+⎣⎦⎣⎦.【思路点拨】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整体思想的运用,(1)中将b+c 看成一个整体,设b+c=m ,则原多项式就化为222a am m -+ ,可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2)类似,注意分解后还需继续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彻底.【答案】 (1)2()a b c --;(2)4(1)x +. 探究三 综合应用 ★ ▲●活动①例3 分解因式:(1)22363ax axy ay++;(2)2()4a b ab-+;(3)22(4)16x x+-.【知识点】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解题过程】解:(1)22222 3633(2)3() ax axy ay a x xy y a x y ++=++=+;(2)222222 ()4242() a b ab a ab b ab a ab b a b-+=-++=++=+.(3)222222(4)16(44)(44)(2)(44) x x x x x x x x x+-=+++-=++-【思路点拨】对于(1),关键是先提公因式3a,之后才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对于(2),观察式子后发现不能直接进行因式分解,需将2()a b-展开后,与2ab,合并同类项方可进行. 对于(3)应先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再继续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注意分解彻底.【答案】(1)23()a x y+;(2)2()a b+;(3)22(2)(44)x x x++-题后反思:(1)把乘法公式的等号两边互换位置,就可以得到用于分解因式的公式,用来把某些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公式法. 如: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都属于公式法.(2)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一提,二套,三检查①观察多项式的各项是否有公因式,若有,应先提公因式;②再观察多项式是否可套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③检查每个多项式是否分解彻底,每个多项式都不能分解时,分解因式就结束了.注意:有时多项式既不能提公因式,也不能运用平方差或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则需根据多项式的特点作适当变形后再进行因式分解.练习: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3222ax y axy ax y+-;(2)24(1)a a--;(3)222(3)(1)x x x--+【知识点】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解题过程】解:(1)33222222(2)() ax y axy ax y axy x y xy axy x y +-=+-=-;(2)222 4(1)44(2)a a a a a--=-+=-;(3)2222222(3)(1)(31)(31)(21)(4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2(1)(41)x x x=---【思路点拨】对于(1),关键是先提公因式axy,之后才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对于(2),观察式子后发现不能直接进行因式分解,需将多项式变形后,再进行因式分解. 对于(3)应先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再继续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注意分解彻底.【答案】(1)2()axy x y -;(2)2(2)a -;(3)22(1)(41)x x x --- ●活动② 因式分解的运用例4 计算:(1) 228001600798798-⨯+ ;(2)2225685622244⨯+⨯⨯+⨯【知识点】运用因式分解简化运算【解题过程】解:(1)22222280016007987988002800798798(800798)24-⨯+=-⨯⨯+=-==; (2)222222256856222442(562564444)2(5644)210020000⨯+⨯⨯+⨯=⨯+⨯⨯+=⨯+=⨯=;【思路点拨】此类题的关键是将算式进行适当变形,变为完全平方式的形式,这样即可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从而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答案】(1)4;(2)20000.练习:计算(1)221999399819981998-⨯+ ;(2)2299599+【知识点】运用因式分解简化运算【解题过程】解:(1)22222199939981998199819992199919981998(19991998)1-⨯+=-⨯⨯+=-=;(2)222299599(3001)59930023001159990000+=-+=-⨯⨯++=; 【思路点拨】此类题的关键是将算式进行适当变形,变为完全平方式的形式,这样即可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从而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答案】(1)1;(2)90000.3. 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完全平方式:形如222a ab b ++和222a ab b -+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2)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文字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符号语言:2222()a ab b a b ++=+;2222()a ab b a b -+=-. (3)公式法:把乘法公式的等号两边互换位置,就可以得到用于分解因式的公式,用来把某些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公式法. 如: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都属于公式法.重难点归纳(1)完全平方公式使用的条件是:①多项式是一个二次三项式;②首末两项是两个数(或整式)的平方,而且符号相同,中间项是这两个数(或整式)的积2倍,符号正负均可.(2)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一提,二套,三检查①观察多项式的各项是否有公因式,若有,应先提公因式;②再观察多项式是否可以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③检查每个多项式是否分解彻底,每个多项式都不能分解时,分解因式就结束了.(3)有时多项式既不能提公因式,也不能运用平方差或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则需根据多项式的特点作适当变形后再进行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公式法(2) 优秀教学设计

因式分解——公式法(2)  优秀教学设计

公式法2
【课题】:公式法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2.能较熟悉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3.会用提公因式、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并能说出提公因式在这类因式分解中的作用.4.能灵活应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通过知识结构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根据多项式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突破点】:观察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教法、学法设计】:探究式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课件。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2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2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b2-4ac的值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会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对求根公式的发现和探索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使其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三、教学方法:以练为主启发式探索法四、教学流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1:回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步骤,并完成试题。

2x2+4x+2=0注:让学生独立去解决问题,然后同桌互相帮助定正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出示问题2:用配方法解下面方程2x2-4x+10=0师:你们能够求出这个方程的根吗?生:不能。

师:从这个方程我们能够受到什么启示?生1:原来有的一元二次方程是没有根的。

生2:我非常想知道没有实数根的原因。

【设计说明】1。

复习巩固旧知识,为本节课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做铺垫。

2。

通过让学生对第二个问题的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原来有的一元二次方程是没有实数根的,学生会很自然的产生为什么有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的疑问,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一元二次方的什么有关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公式推导探究本质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探索,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而我们却按照我们所学的用配方法去求它的实数根的时候,会做很多的无用功。

那么有没有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之前,先对它根的情况进行判断,然后再去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师:板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运用配方法对ax2+bx+c=0(a≠0)进行配方ax2+bx+c=0(a≠0)ax2+bx+c=0∵a≠0∴x2+ x =-配方得:( x + )2 =师问:我们下一步能否直接去进行开平方运算呢?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开方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b2-4ac重要性。

九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法》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法》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公式法的基本概念、原理、步骤及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公式法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归纳,强调公式法在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尝试运用公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公式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运用公式法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公式法在简化计算过程和提高解题效率方面的优势。
3.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认真听讲、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如何用公式法求解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
4.通过对公式法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能够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公式法进行求解。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环节,自主发现公式法的规律和特点。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公式法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学校荒地改造方案的设计,体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2.学会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有关面积的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能从题意中分析具体问题情境,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核心素养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各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对方程的解进行恰当的取舍.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想一想,你会怎么设计这片荒地?看一看:下面几位同学的设计方法是否合理?小明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其中花园四周小路的宽都相等.通过解方程, 得到小路的宽为2m或12m.解:设小路的宽为x m, 根据题意得:即x2- 14x + 24 = 0.解方程得x1 = 2 , x2 = 12.将x =12 不符合题意舍去.所以小路的宽为2m.结论:小明的这样设计是可行的,但是结果不能取小路的宽为12m.小亮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其中花园每个角上的扇形都相同.问题:你能帮小亮计算一下这个扇形的半径是多少吗?解:设扇形半径为 x m, 根据题意得:216122x ⨯π=, 即 πx 2= 96.解方程得 x 1 =96 5.5≈π,x 2 =96-π(舍去). 所以扇形半径约为5.5m. 结论:小亮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小颖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其中花园是两条互相垂直的小路,且它的宽都相等.问题:你能帮小颖计算一下图中x 吗? 解:设小路的宽为 x m, 根据题意得:()()161216122x x ⨯--= 即 x 2 - 28x + 96 = 0. 解方程得x 1 = 4 , x 2 = 24, x =24 不符合题意舍去. 所以小路的宽为4m.结论:小颖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延伸】思考:你还有其他的设计方案吗? 预设:其他的设计方案:其他的设计方案不止这4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只要合理即可.并让学生试着自己验证这些方案的合理性?【典型例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例如图,在一块长为92m ,宽为60m 的矩形耕地上挖三条水渠,水渠的宽都相等,水渠把耕地分成面积均为885m2的 6 个矩形小块,水渠应挖多宽?分析:动画演示:设水渠宽为x m,将所有耕地的面积拼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矩形,长为(92 – 2x )m, 宽(60 -x)m.解:设水渠的宽应挖x m .(92-2x)(60 -x)= 6×885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在一幅长90 cm、宽40 cm 的风景画的四周外围镶上一条宽度相同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挂图,如果要求风景画的面积是整个挂图面积的72%,那么金边的宽应该是多少?2.某农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25 m),另三边用木栏围成,木栏长40 m.(1)鸡场的面积能达到180 m2吗?能达到200 m2吗?(2)鸡场的面积能达到250 m2吗?3.如图,圆柱的高为 15 cm ,全面积(也称表面积) 为 200 π cm 2,那么圆柱底面半径为多少?答案:1.解:设金色纸边的宽度是 x cm .()()409090240272%x x ⨯=++ 解得x 1=-70(舍去),x 2=5 所以,金色纸边的宽度是 5cm . 2.解: (1)设鸡场的宽为x m .由题意,得40 - 2x > 0,40 - 2x ≤ 25, 解得:7.5 ≤ x < 20.当鸡场的面积为180 m 2时,列方程得:x (40-2x )=180, 解得()121010,1010x x =+=-舍去, 即鸡场宽为 (1010+) m 时,鸡场面积达到 180 m 2.当鸡场的面积为200 m 2时,列方程得: x (40-2x )=200,解得 x 1=x 2=10.即鸡场宽为 10 m 时,鸡场面积达到 200 m 2. (2)当鸡场的面积为250 m 2时,列方程得:x (40-2x )=250,方程无解. 即鸡场面积达不到 250 m 2. 3.解: 设圆柱底面半径为 r cm .2πr 2+15×2πr = 200π 解得 r 1=-20(舍去),r 2=5. 所以,圆柱底面半径为 5 cm .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科书第45页题2.6 第4题。

《公式法》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公式法》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公式法》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体会转化思想.2.能够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法分解因式.3.经历通过整式乘法公式(a±b)2=a2±2ab+b2的逆向变形得出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方法的过程,发展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4.通过对平方差公式特点的辨析过程,培养观察、理解、概括和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难点:能够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法分解因式.三、教学用具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教师活动:通过观察具体的式子,体验这些多项式所具有的完全平方式的特征,再对比乘法公式,得到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式公式.计算下列各式:(1)(x+2)2= ________ ,(2)(2x+1)2= ________,(3)(x-3)2= ________ ,(4)(3x-1)2= ________,预设:(1)x2+4x+4;(2)4x2+4x+1(3)x2-6x+9;(4)9x2-6x+1根据上面算式填空:(1) x2+4x+4=_____________,(2)4x2+4x+1=_____________,(3)x2-6x+9=_______________,(4)9x2-6x+1=_____________.预设:(1)(x+2)2;(2)(2x+1)2;(3)(x-3)2;(4)(3x-1)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呢?预设:前四个形如(a±b)2=a2±2ab+b2,是整式的乘法,后两个形如a2±2ab+b2=(a±b)2,是因式分解,而且它们是左右调换的.【归纳】完全平方公式: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通常我们把运用乘法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公式法.【想一想】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的特点?预设:(1)是三项式(或可以看成三项);(2)有两个同号的数或式的平方;(3)中间是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简记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在中央.凡具备这些特点的三项式,就是完全平方式.【做一做】观察下面的拼图过程,验证完全平方和公式是否正确?预设:a2+2ab+b2=(a+b)2),是正确的.提问:你能验证完全平方差公式吗?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教科书第103页习题4.5 第2、3、4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法》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法》教案、教学设计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式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公式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公式法解决。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题思路,共同完成问题。
(3)各小组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练习题:完成课本第56页第1-6题,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熟练运用公式法,注意书写格式规范,保持解答过程的简洁。
2.提高题:完成课本第56页第7-10题,这部分题目难度有所提高,旨在让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法,提高解题能力。
3.实践题: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涉及公式法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锻炼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题: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如何运用公式法解决二次方程相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每个小组整理一份讨论报告,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公式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善于发现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公式法(二) 优秀教案

公式法(二) 优秀教案

公式法(二)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完全平方公式,将其逆用就是本节课所涉及的主体知识.对于公式逆用,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了,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经历过将平方差公式逆用的过程,应该说是比较熟悉的。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本节课的学习模式与前者基本相同:公式倒用,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整体思想换元进行分解因式以及要求分解彻底。

这些活动方法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观察、对比、讨论等方法,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经验.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本节课又安排了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旨在让学生能熟练地应对各种形式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为下一章分式的运算以及今后的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会用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的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逆向得出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良好行为,体会因式分解在数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熟记公式。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多项式的特点,恰当地安排步骤,恰当地选用不同方法分解因式。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学习新知——落实基础——范例学习——随堂练习——联系拓广——自主小结.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活动内容:活动目的:回顾完全平方公式,直入主题将完全平方公式倒置得新的分解因式方法.注意事项:在上一课时平方差公式倒置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此课时的学习铺垫内容.第二环节 学习新知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总结归纳完全平方公式的基本特征,讲授新知形如的多项式称222b ab a +±为完全平方式.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应结合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给学生以有效的学法指导.第六环节 联系拓广活动内容:1. 用简便方法计算:222003200340102005+⨯-2.将再加上一个整式,使它成为完全平方式,你有几种方法?142+x 3.一天,小明在纸上写了一个算式为4x 2 +8x+11,并对小刚说:“无论x 取何值,这个代数式的值都是正值,你不信试一试?”活动目的:题1考察学生灵活应用能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感将拆成20034010⨯-的形式,从而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便运算。

运用公式法(2)

运用公式法(2)

(a – b)2 =
x + 2xy + y = 的式子称为完
2
2

(x+y)2 + 6(x+y) + 9
⑤ 4xy2 – 4x2y – y3

- a + 2a2 – a3
3.阅读课本 P57 页回答:形如 全平方式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4.下列多项式哪些是完全平方式?若是写成 a +2ab + b 的形式。
2 2
二、小组学习:(依靠集体智慧解决疑难问题)
1、若 x2 + kx + 25 是完全平方式,则 k = 你认为呢? 2 若 x2 – 2(m + 3)x + 25 是完全平方式,则 k = 。小明说:k = 10,小英说:k = -10
三、展示反馈 (认真做吧,你一定行!)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 9 - 12t + 4t2 ② x2y2 – 2xy + 1 ③ - 2xy – x2 –y2
1 ○
2 2
1 ○
m4 – 1
2 ○
5x2 – 20
3 ○
Hale Waihona Puke 12xy2 – 12x2y – 3y3
x2 + 6x + 9
2 ○
x2 + x +
1 4
3 ○
9a2b2 – 3ab + 1 教 学 反 思
5、自学例 3,并仿照例 3 分解因式
1 ○ x2 – 12xy + 36y2 2 ○ 16a4 + 24a2b2 +9b4 3 ○ 4 – 12(x-y) + 9(x-y)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分解因式
3.运用公式法(二)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对因式分解的概念、方法等有了必要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整式乘法的公式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这为今天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通过前几节课的活动和探索,学生对类比思想、数学对象之间的对比、观察等活动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采用的活动方法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观察、对比、讨论等方法,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经验。

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本节课又安排了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旨在让学生能熟练地应对各种形式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为下一章分式的运算以及今后的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3)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的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

过程与方法:
(1)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观察,推导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做一做
活动内容:填空:
(1)(a+b)(a-b) = ;
(2)(a+b)2= ;
(3)(a–b)2= ;
根据上面式子填空:
(1)a2–b2= ;
(2)a2–2ab+b2= ;
(3)a2+2ab+b2= ;
结论:形如a2+2ab+b2与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观察,把整式乘法中的完全平方公式进行逆向运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逆向思维能力,第(1)组a2–b2是起提示作用。

注意事项: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到第一组式子与第二组式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环节 辨一辨
活动内容:观察下列哪些式子是完全平方式?如果是,请将它们进行因式分解。

(1)x 2–4y 2 (2)x 2+4xy –4y 2
(3)4m 2–6mn+9n 2 (4)m 2+6mn+9n 2
结论:找完全平方式可以紧扣下列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相乘两倍在中央;
完全平方式可以进行因式分解,
a 2–2ab+
b 2=(a –b )2 a 2+2ab+b 2=(a+b )2
活动目的:加深学生对完全平方式特征的理解,并由此得出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

注意事项:由于有了七年级的整式乘法的学习基础,同时对照口诀,大多数学生能顺利识别完全平方式,但少部分同学由于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的理解模糊,不能很好地掌握完全平方公式,这需要老师更加耐心地引导和启发。

第三环节 试一试
活动内容: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 2–4x+4 (2)9a 2+6ab+b 2
(3)m 2–9
132+m (4)()()1682++++n m n m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能力;
(2)让学生理解在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 与b 不仅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注意事项:学生对第(3)小题含有分数的完全平方公式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学生由于受解方程的影响,习惯首先去分母,再因式分解,这是很多学生经常犯的一个错误。

第四环节想一想
活动内容:
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3ax2+6axy+3ay2(2)–x2–4y2+4xy 活动目的: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提公因式法(包括提取负号)是分解因式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注意事项:在综合应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时,一般按以下两步完成:(1)有公因式,先提公因式;(2)再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第五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判断正误:
(1)x2+y2=(x+y)2 ( )
(2)x2–y2= (x–y)2 ( )
(3)x2–2xy–y2= (x–y)2 ( )
(4)–x2–2xy–y2=–(x+y)2 ( )
2、下列多项式中,哪些是完全平方式?请把是完全平方式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1(2)9a2b2–3ab+1 (1)x2–x+
4
(3) 22934
1n mn m ++ (4)251056+-x x 3、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m 2–12mn+36n 2 (2)16a 4+24a 2b 2+9b 4
(3)–2xy –x 2–y 2 (4)4–12(x –y )+9(x –y)2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是否清楚,对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运用是否得当,因式分解的步骤是否真正了解,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注意事项:当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 与b 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时,学生运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应结合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给学生以有效的学法指导。

第六环节 学生反思
活动内容: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认为分解因式中的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与乘法公式有什么关系?
结论:由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与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的互逆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加深对类比数学思想的理解。

注意事项:学生认识到了以下事实:
(1)有公因式则先提取公因式;(2)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
与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是互逆关系;(3)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与b既可以是单项式,又可以是多项式;
课后练习:课本习题2.5第1、2、3题;
思考题:习题2.5第4题
教学反思
本节是因式分解的第3小节,占两个课时,这是第二课时,它主要让学生经历通过逆向运用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得出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逆向思维是指由果索因,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着手的一种思维。

它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创造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过程。

数学概念、定义总是双向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秉承了从左到右的运用,于是形成了定性思维,对于逆用公式法则等很不习惯。

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概念本身及其常规应用外,还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反过来思考,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拓展。

整式乘法中的完全平方公式从左到右转换为从右到左就形成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这样的转换正是由正向思维转到逆向思维的能力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