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500字5篇
《活着》读后感心得感想5篇
![《活着》读后感心得感想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19b30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c.png)
《活着》读后感心得感想5篇《活着》就像一首历经沧桑的诗歌,它用朴实无华的语调向我们讲述着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活着》读后感心得感想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着》读后感心得感想1之前看完了路遥的《人生》,一直想写一篇读后感,可是不知从什么角度入手。
《人生》这本小说,就跟真的人生一样没什么主旨,跌宕起伏好像要告诉我们些什么,但内容太多说不清楚,到头来也只为了——活着。
余华这样说自己的这本小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上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这段话,读之前看没有任何感觉,但是读完以后发现,这段话就是《活着》最好的读后感,并且它也告诉我们《活着》讲述的并不是一个悲剧,它让我们看到一条生命的坚强,以及活着的强大渴望。
我先前在想说喜欢《活着》这本书,是不是有点残忍,可是现在我想说《活着》是我看过的书里面给我最大力量的一本,虽然最后只有福贵活了下来,就算他这一生活得多么不幸与不堪;就算他亲眼看到身边他所爱所恨的人一个个离去,但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个人活着的力量,活着的美好,活着的可贵。
初中的时候,我遇到挫折时总会这样安慰自己:“世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死亡,没有什么比死亡更痛苦,所以我现在遭遇的、即将遭遇的都不算什么。
”这句话总是很有效的给了我一个退路,就跟福贵被抓去上战场,面对敌人的枪炮时想的那样,只要能够活着回去,怎么样都可以了——这也的确是福贵败家后第一次产生的要好好活着的信念。
人真的就是这样,做少爷时的福贵吃喝嫖赌,除了正事其他什么都做,那个时候他忙着满足自己的欲望,怎么会想到要脚踏实地地活着呢,他的人生好像一团泡沫,随时都有可能破灭的。
《活着》读后感心得500字六篇
![《活着》读后感心得500字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731494783e0912a3162a4f.png)
《活着》读后感心得500字六篇《活着》无疑是一部深邃的作品,它告诉我们,人对苦难的承受力是无限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读后感心得500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活着》读后感心得500字六篇,欢迎查阅!《活着》读后感心得500字1余华的《活着》,几乎是用了一下午时间,一口气读完.好的文学作品如同有魔力般,让读者不忍放下.读完的第一感受是富贵的一生太悲惨了,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他身上.在书中你能看见兴盛.看见衰败.看见颓唐.看见生活怎样折磨一个人,看见离奇却又平凡的人生.但正如作者所言,这个故事是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生活对富贵而言,真的是一条路,没有枝杈,就这么走下去,风来了,就吹风,雨来了,就淋雨.受不住了,就倒下,倒下了就再站起来,继续蹒跚前行.他对苦难的承受力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对生活,乃至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与理解.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上,活着需要韧性,活着才是一件幸福的事.人生的意义或许真的不在命运之外,也许活着的意义就是在活着本身.当我们还在抱怨生活里的不如意,为生活中的不完美而纠结抓狂时,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你会更加感恩和接纳生活,感恩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平静与幸福,接纳生活给予的不足与苦难.《活着》读后感心得500字2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着》这本书,但一直没有找来阅读.近几天又经常听到读书会的会员们在讨论余华的《活着》,便到阅览室借来并急迫的读完.《活着》的作者余华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用冷静的.平常的笔调,用至真至诚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叫富贵的老人极其不平常的一生.富贵是一个富有的地主家的少爷.年少无知的他,夜以继日的吃喝嫖赌.终于在一夜之后将庞大的家业全部输光.从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少爷,沦落的靠租地为生的佃户.巨大的人生落差,刺醒了他麻木的心.他开始孝敬母亲.关怀妻子.怜爱孩子.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为自己过去的错误付出代价.他去为母亲请郎中,却在路上被残兵抓了壮丁,被抓后母亲病死.以后他的儿子有庆在为学校的校长献血时,却被不负责任的医生酬谢过量致死.他的女儿凤霞死于产后大出血.他的妻子家珍在两个孩子去后也撒手人寰.他的女婿二喜在一次搬运事故中惨死.剩下和他相依为命的外孙苦根也因贫穷,吃豆子被撑死.亲人相继的离开了富贵,孤独的富贵买了一头和他一样老的牛为伴,继续活着.富贵只是千千万万那个年代中的人物的一个缩影,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世的残酷与个人的渺小.作者在《活着》韩文版的自序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忍受,成为生命给予生活的一种状态,是活着的一个必须条件.但是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撑,爱的牵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么,这种活着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其实活着是一种证明.一种历练.活着就是一种修行.《活着》读后感心得500字3看到有一本《活着》,就囫囵吞枣的读了一遍,刚看完,很压抑,然后,很久,才释然……主人公福贵,从一个有钱的爱赌爱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个人,经历了破落.贫穷.战争,一步一步,失去了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只有一头很老的牛陪伴余生……在悲剧的人生中,他学会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双鞋,最饿时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学会了宽恕,宽恕间接害死了自己儿子的战友……独自一人活着.这本书不同于张爱玲的《小艾》,小艾经历了一系列悲惨的遭遇,最后的结局还是给人一些希望的,看完以后,积聚的压抑在结尾处有一些释放,而《活着》看完很沉重,感觉呼吸困难,看着生命之手一次又一次给予希望,又一次一次的剥夺一个人身上的珍宝,却无力反抗.也许只有懂得了爱,懂得了你所拥有的珍宝,在失去时,你才有勇气去面对一个人的寂寥……毕竟,回忆是一个人的历史缩影.《活着》读后感心得500字4无意间看到了这本独特的书,在书中,作家余华用他那淡淡的文字,平静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看完后,我没有像平常那样因为人物悲惨的身世而流泪,更没有因书中的情节而大发感慨.这次,我陷入了沉思……《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富贵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富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了,却发现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富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富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小说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福贵一生的经历.他的人生是平凡的,甚至可以说是凄惨的:不仅没有他名字中的〝福〞.〝贵〞,还亲眼看着自己的一个个亲人.爱人从身边离去,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境地,但福贵却依然平静的生活着,没有陷入预想中绝望的泥潭.或许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离别使福贵,更使我们看清了活着的意义.作者在书的后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想,其实活着本身就是美好的,因为活着我们就拥有着世间最珍贵的东西——生命.还记得和孩子们学习完《生命生命》后组织的一次主题班会,核心话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又为什么而活着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说为理想而活着,有的说为知识而活着,还有的说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而活着,真的是这样吗?我读完这本书后,渐渐认识到,其实活着本身的美好就足以让我们迷恋,足以让我们为其而活着.当然,梦想.抱负.知识.财富等也都是美好的,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上吗?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静静的看这本书,感悟作者的思想,那种感觉像是在与一位智者交谈;我喜欢细细的品味书中的语言,似乎每一处都暗藏玄机,似乎在玩一场智力游戏.《活着》无疑是一部经典,美国短篇小说家艾米丽·卡特称之为一部〝永恒作品〞,并不是谬赞.我认为每个人也都该去认真读一读这部作品,特别是那些年轻人,让它来教会这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轻人生命的厚重与沉痛,让它来给我们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着的价值,去担当生命的责任.一座小城,一段人生,一个过程.为了活着,我们都努力活着!《活着》读后感心得500字5我在望不到边际的生活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余华的《活着》,这正是生活的本质.如海的眼泪,如山的压抑,如沅的热血,充满了力量.那福贵的母亲的白发与撒手西去的愕然.这是面对的自己身边第二位至亲的离去.那福贵女儿的难产而死的痛,那福贵妻子的软骨病,那福贵儿子失血过多而意外而来的丧子之痛,还有那福贵的老爹含泪逃离了支离破碎的徐家……随着一支毒箭的打击,又一支,再一支的刺痛福贵那早已野哭决然的心.死者的死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更像是噩梦的一场解脱,而痛苦的枷锁全部转而拷向福贵一人之身,除了心在眼泪里泡渍,还有生活的重担,活着的坚持.伟大的人格也许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福贵的一生写满了绝望的不存在,面对着眼前的绝望之境地一点点地长大,渐渐脱去徐家少爷的光荣放荡,成就一个坚强乐观的农民.这精神上的成长远比身体上成长珍贵得多,珍贵的力量,这来自于对活着的亘古不变的态度与信仰: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人格强大.即心态与观念造成了福贵自我与外界如此黑暗的隔膜与保护,如山的压抑,如沅的热血,还有伟大的毅志,活着的希望.他们说,人生不过一场戏,各人有各人的角色与台本,可福贵就是那偏要不服命不认命的坚韧不听上苍的调度,那满怀的倔强,那满腹的荒.唐,那满怀发谥的期待,如若上苍发出死亡的调度也决不顺从!只要热血生命仍在骨头里嶙峋作响,就是要活着.拼死才能拼出活头来,总有信仰会排空而来,而来与活着的福贵相遇,走在尘土飞扬的道上,活着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力量,活着的色彩.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世上千千万万,老来风味,大抵都是在活着,谁都逃脱不了活着的欲望.生生灯火.明暗无辄.活着,哪怕只有一息尚存,也可千回百转抱有希望,真心不感到死之苦恼!《活着》读后感心得500字6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摘自余华《活着》我总认为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亲人对你的不理解,当看完《活着》你会知道,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着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当生活在80年代的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从来不知道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到幸运呢!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在我脑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前几天报道的那位为钱财而贪污受贿的官员,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话:受贿巨款,只是为了下一代过得更好,再说,我所贡献的远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这就是他活着理由吗?当一次次邪恶的观念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读后感心得500字六篇。
《活着》读后感500字五篇
![《活着》读后感500字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24c77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4d.png)
【导语】读书,让⼈任你红尘滚滚,我⾃清风朗⽉。
⾯对芜杂世俗之事,⼀笑了之。
读书,让⼈视野开阔,头脑冷静,正像深⽔表⾯,总是波澜不惊,做到每临⼤事有静⽓,处理问题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下⾯是整理发布的“《活着》读后感500字五篇”,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篇⼀】《活着》读后感500字 ⼀年前看过《福贵》这部⽚⼦,主⼈公福贵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
观看完这部⽚⼦时,觉得福贵的⼀⽣就像上演了⼀部悲剧,他已经够悲惨。
谁知,当读完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时,更是不⼀样的感受,余华⽤笔墨刻画出的福贵的⼀⽣更是悲惨。
当读完这本书时,发现已经流下了泪。
通过《活着》亲眼⽬睹了富贵⼀⽣坎坷的路程:地主少爷福贵天天喝的烂醉如泥,在城⾥吃喝嫖赌,最终输光了家⾥的的全部,福贵因为母亲⽣病前去求医,在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过了⼀段时间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了家乡,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家珍含⾟茹苦地带⼤了凤霞和有庆,但凤霞因发烧不幸变成了聋哑⼈…… 余华谱写的悲剧不仅是这些,中间的情节⽐这还要悲惨。
有庆因为献⾎过多,死了。
福贵的⽼婆家珍因得了重病死了。
凤霞长⼤了嫁了⼈有了孩⼦苦根,她却因难产死了,苦根的爹因⼀次意外也死了。
原本就可以这样结束,福贵可以和孙⼦度过下半⽣,谁知,因为家⾥穷,没钱买饭,福贵只好给孙⼦吃⾖⼦,悲惨的是,苦根因为吃⾖⼦⽽噎死了。
本来的⼀⼤家⼦最后竟是这样的下场,只剩下⽼福贵和⼀头⽼⽜在⼣阳下回想年轻时犯下的错误和拥有过的幸福。
相信每个读完《活着》的读者,已经是泪流满⾯了吧,被这场悲剧感动了。
书中的"少⼩离家⽼⼤回,乡⾳未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说得就是时间带来的喜悦和⾟酸。
我看到了福贵凄惨的经历,同时也看到富贵内⼼真诚的悔过。
我们不需要拥有富贵的⽣活,不需要拥有奢侈⽣活,或者只是需要⼀个拥有家⼈,拥有家⼈的爱的⼈⽣。
哪怕是福贵那样,年迈了只是和⼀头⽼黄⽜⽣活,度过剩下的时光,这也是活着。
活着读后感(精选14篇)
![活着读后感(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06c7f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1.png)
活着读后感(精选14篇)活着读后感活着读后感篇1“活着就是王道”,点入于娟的生命博客,六个大字触目惊心,一个如此简单朴实的愿望,对很多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
生命,似乎很漫长,眨眼又很短暂,我们哭着笑着度过一个又一个相似的晨曦和黄昏,碌碌而无果。
“只要我活着,我愿意邋遢的蜷缩在地铁过道的角落,任人践踏,只要我可以每天看见妈妈牵着土豆(于娟的儿子)的手走过。
”如此卑微的愿望,令人忍不住心酸落泪。
然而,我们可以捐助钱财,可以给予物资,却无法收买时间,死神总是无情的在那个特定的'瞬间带走每一个眷恋的灵魂,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它带走了她,不管她还是那么年轻,也不管她是那样的优秀,更不管她还是一个女儿、一个母亲、一个妻子。
就这样撒手人寰,舍弃一切不愿舍弃的人、情、事,远远的远去,不再回头……每每看到类似的文章,总是告诫自己从今起要善待自己,善待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让生命有所遗憾,却又往往很快的忘记所谓的淡然,不自觉的投入忙碌,投入世间翻覆的纷争,争取无谓的得失和悲欢……“活着就是王道”,这是多么简单的生命哲理,当生命存续,我们就有时间来享受人生,来实现愿望,来走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一切的一切的前提只是那么简单:活着!日本的一位哲人曾说过:“我又浪费了一天,这是无数昨日逝去的人们所梦寐以求的一天!”没有人可以让时间倒流,我们从出生的一天开始就离死亡越来越近,无人例外。
在这或长或短、或精彩或平庸的一生里,我们本色演出着自己的剧情,慢慢地走向终结。
活着读后感篇2我已经很久没有读书了,每天将自己用看电视来麻醉自己,我也很佩服自己怎么能将一部500多集的电视剧,用几天时间就看完了。
昨天,我克制住看电视的欲望,将《活着》这本书看完了。
我想看这本书,源于某天早上起床看到微博上推送的一篇关于《活着》的观后感,文中句句透漏着《活着》的主人公的人生的悲惨,这样的悲惨人生刺激了我去想要去看这本书。
我的内心很痛苦,我期待看到更痛苦的人生让自己的内心平衡,不再认为自己是最苦的,也许这就是人性黑暗的一面吧。
《活着》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
![《活着》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11bbb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7.png)
《活着》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余华的《活着》主要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地主少爷输尽家财成为佃农后的(故事)。
你知道《活着》(心得体会)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活着》(读后感)500字,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活着》读后感500字篇1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 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题记小小的一本书, 蕴含着巨大的哲理。
简单质朴的语言, 却演绎着最悲伤的故事。
书中的每一个字符, 都带给我心灵的震颤。
这本书告诉我最重要的道理就是:拥有时要好好珍惜, 不要等到失去了再追悔莫及。
生命在最美妙的年华要活出最好的价值!小说讲述了福贵的人生经历, 他原本是一个地主家的儿子, 后来又娶了一个城里的有钱人家的女儿。
生活本应是幸福美满的, 但他却不懂得珍惜, 三天两头跑进城里去赌钱, 终于有一天他赌光了所有的家产, 一贫如洗, 家破人亡。
而他自己也历经磨难, 但他在一次次的苦难中坚强地活下来了。
他学会了坚强, 学会了用乐观与乐观去努力活得更好。
富贵, 他的一生是悲苦的, 命运对他是残酷的, 而他的不幸有一半又是他早年玩物丧志造成的, 他之所以因为活着而活着, 是对生活的一种妥协, 是历经磨难后的无可奈何, 更是他所处时代的悲哀。
但我们不一样, 我们幸运的出生在一个和平盛世, 所以我们有条件去升华一下活着的意义。
我们要去追求更高层次地活着。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智则国智”, 这个盛世将由我们来延续, 我们肩负强国盛世之梦, 我们怎能让生命虚度?我们要让生命起舞,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将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
我们要活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中国为什么会有如今的盛世?是因为中国拥有一群有梦想, 有理想, 有爱国之心的人才, 是他们用血与汗缔造了中国如今的高度。
而我们青少年就是中国的下一代, 代表着下一个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拥有无限潜力的种子, 是含苞待放的花朵。
大学生《活着》读后感(精选28篇)
![大学生《活着》读后感(精选2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f2d3e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1.png)
大学生《活着》读后感(精选28篇)大学生《活着》读后感篇1活着,到底是为了什麽?福贵的人生告诉我们:活着,不仅仅为了自己,那些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同样值得你为他么而活。
现实也许残酷,但不总是残酷;往事不堪回首,就不要去回首。
生活再糟糕也没到绝望的地步,想想福贵。
你或许会得到些安慰。
总是风吹过,泪花零落,仕望东去,流淌着美丽的传说,按捺不住的心境只为读懂余华笔下血肉丰盈的富贵,车轮碾过小巷的石子路,哒哒的马蹄声踏破了黎明的沉寂!富贵,这个以往风光一时的少爷,因为年轻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埋葬了自我和家人余生的幸福,他最终在潦倒中觉悟,也许并不算迟,可哪知厄运的脚步从未走开,富贵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亲人慢慢死去。
他却只能默默地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一曲长歌,道出了多少哀怨一阵燕鸣,啼尽了几许呢喃一生活着,看透了些许桑田平静而近乎冷酷的笔尖,勾勒出命运的俘虏;艰难而近乎残忍的人生,钉上青春的枷锁。
让倦怠了世俗的眼睛在字里行间静静地休憩。
夕阳下的两个“富贵”漫步在自我的土地上,死亡的震撼与活着的琐碎,可怕的是在活着湮灭。
富贵学会了忍受,去忍受出于对生命存在而产生的敬畏,去忍受生命赋予的职责,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活着,一种心态,一种姿势,抑或一份职责,涤尽多少悲苦。
不要惊叹时间都去哪儿了更不必说时间不经意在指间溜走,应当是你把时间活生生地丢弃!饱满的麦穗低着谦逊的头颅,不时地在风中摇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大学生《活着》读后感篇2思来想去,认为还是老人与老牛更能体现出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在我的认知中,老人就是老牛,老牛就是老人。
这本书是由我结识一位老人并聆听其故事而创作出来的一本小说,但再次观看时我才发现,这是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并打动了他所创作的小说。
书中的福贵本是徐家的阔少爷,却因年轻时的好赌将家产全部败光。
在这之后,他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等亲人先后离去,只剩他自己和一头老牛,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生活,反而是此之前更加努力。
《活着》读后感心得感悟5篇
![《活着》读后感心得感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3644e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1.png)
《活着》读后感心得感悟5篇《活着》这本书是一本让我特别着迷的书,它是由余华写的,平时我不太了解众多作者,余华是唯一一个让我特别敬佩喜欢的作者。
《活着》读后感心得感悟有哪些?一起来看看《活着》读后感心得感悟5篇,欢迎查阅!《活着》读后感心得感悟1记得约莫是在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问过我们一个问题:你活着为了什么?当时同学的回答五花八门,为了父母,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报效国家,为了活着。
是的,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我们不清楚为何自己会来到这个世界,具备了这样的灵魂和思考能力,但是我们清晰的知道,自己是一个生命体,确实地存活于此。
通过自己的所做所为与外界,留下印记,透过耕耘的时间去感知世界。
余华的作品很少说教式的对白,他总是用口白平实的语言去描述那些低微的人,却带给你不平凡的思索和感触。
他把自己的人生哲学都融入了他作品的角色中,透过他们的一颦一笑,慢慢地流淌出来。
他对土地和困难时期,有着特殊的情怀,诸如《兄弟》,《许三观记》,《在细雨中呼喊》无一例外有相关的故事背景和描写。
王小波说过:别人的痛苦灾难才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而绝不是艺术家自己的。
这也难怪有种比较调侃的说法,说每一个作家都是后娘,不把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折磨得不成样子誓不罢休。
虽然玩笑成分居多,但也体现出创作者借他们创作的人物去表达自己,文以载道人以载情。
我看着《活着》的主人翁福贵,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地主少爷,到败尽家财,最后白发人送黑发人,与一头老牛做伴度过残年。
看到最后我并没有太大的心理波动,当一个再普通的人的一生如同一帧帧的幻灯片在你面前放映时,你会发现,那些大喜大悲,其实最后回过头去看,只是为你生命做上了一个注脚而已,所谓乐天知命虚室生白,讲的也就是一个心安理得。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独特的,绝不雷同的,那些细小的枝节,却是你有同于他人最大的亮点所在。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
《活着》作品读后感及启发5篇
![《活着》作品读后感及启发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abbf4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e.png)
《活着》作品读后感及启发5篇《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活着》作品读后感及启发,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活着》作品读后感及启发1我自小学开始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是受我父亲的熏陶。
父亲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的影响,不得不放弃学业为家打拼。
虽然条件艰辛,但父亲却从未停下读书的脚步。
对他而言,每天都是读书日,读书就是工作完成后的娱乐活动,他常常拉着我一起边读书边划写好句。
初中时翻找父亲的书橱,发现了这本纸张泛黄的书——《活着》。
从此,它就成了我人生道路的伴侣,我对它的喜爱胜过了其他所读到看到的。
每每听到有人提及余华,我总是联想起《活着》,他的文字不仅活在了苎麻之上,还活在了我的心上。
像这样的好书,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经得住我们读者细细品味的。
再读《活着》,他教给我们三个“不要”:1、不要害怕贫穷:故事中的福贵,从地主少爷游手好闲沦落为温饱困难的底层贫民。
在对话中他告诉我们:只要人活着,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
2、不要总是放弃:故事中福贵命运多舛,败光家产,请不到大夫,无故被抓参军,母亲病逝,儿子抽血而死……虽然坎坷,但是他挺过来了,没有因此放弃,至此余华写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人生苦短,活着则甜。
3、不要抱怨任何事物。
书的最后,福贵买下了一头老水牛,并给它取名为“福贵”,陪着自己平静地生活下去。
他心中的心酸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生命只有一次,有生命就有希望。
福贵历尽沧桑仍有滋有味地活着的意义在于:人生之中,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在困顿之中活下去的力量。
想必,这就是作者余华所要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如同书名活着是一张通往死亡的单程票,生命于人像璀璨焰火,怎样尽情绽放?唯有读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学习乃人生中的灵丹妙药,善读可以医愚!记得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四中评序》中赞扬说:“千古善读书者,陶渊明一人而已”。
《活着》读后感500字5篇
![《活着》读后感5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4a0bc9f705cc17552709d4.png)
《活着》读后感500字5篇《活着》的作者余华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用冷静的、平常的笔调,用至真至诚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叫富贵的老人极其不平常的一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五篇500字《活着》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第一篇:《活着》读后感最初被吸引是电影《活着》,一开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葛优和富贵就紧紧的融合在了一起。
后来找来小说去读,已记不清读了多少遍了,一本薄薄的小说,读出那么多厚重,随着富贵少爷的命运沉浮,体味着人生的沉重。
繁华过后,沉淀的只有人生的本真。
就象吹尽了黄沙,留下颗颗真金。
生在温柔宝贵乡里的富贵少爷,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
过起了佃户生活,娘没有嫌弃她,被他百般侮辱的妻子家珍也回到了身边,和女儿凤霞,儿子有庆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好景不长,富贵被抓丁,以历战场上的九死一生。
回家后和家珍相濡以沫,平淡的生活中有温情,但更多是生活的艰辛,很多时候只是仅仅为了填饱肚子。
一个小人物的命运随着社会的动荡而随波逐流,就象一片树叶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上。
《活着》用朴实无华,平铺直叙的方式诠释了人生的真谛。
使我们看到那一份份浓浓的亲情和小人物的内心保留的那份纯真那份善良。
富贵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先是和他一样败家的父亲和舐犊情深母亲离去了,后来有庆被抽血而死,女儿凤霞死于难产,和他一起饱尝苦难的家珍也离开了,后来是二喜,就连苦根也没能保住。
只剩下一头老牛“富贵”。
两个“老不死的富贵”顽强的活着。
很多镜头在心里久久不能消失,在赌场被富贵毒打的家珍,枪毙龙二时的几声枪响,有庆和凤霞的死令人揪心的疼。
而家珍那句“春生,你欠我们家一条命,所以你不能死”更是催人泪下。
从中看到了人性深处的伟大。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坚持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
《活着》是一支古老的歌谣,讲述着生命的脆弱与顽强,欢喜与哀伤,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些微的却如金子般闪亮的光芒。
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
《活着》心得读后感精选5篇
![《活着》心得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a8d1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e.png)
《活着》心得读后感精选5篇《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活着》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活着》心得读后感1“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个问题也许很多人都思考过。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一样的答案。
有的人说要为父母、家人而活着;有的人说要寻找真理而活着,就象苏格拉底以自己的无知之知;有的人说就是为活着而活着。
甚至有一位老兄教导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兄弟!”对于这个问题,爱因斯坦说:“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依赖于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我对此的理解可以归结为一个字:爱。
读了公司推荐的稻盛和夫的《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我感觉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关于人生哲学,稻盛和夫认为人生有一种信仰是一件幸事!信仰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你心存善念,心灵充盈,使你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关于经营哲学,稻盛和夫的核心理念是“敬天爱人”,所谓“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去做事,稻盛和夫坚持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
所谓“爱人”,就是“利他”,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稻盛和夫认为,获取更高的利润,对于经营者而言,对于企业而言,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让自己周围的厉害关系也获得幸福,也就是说,商人做生意自己要赚钱,同时买卖对方也要高兴,而且与生意有关的周围所有的人,尤其是企业员工都要高兴,这种所谓各方皆好的和谐经营模式,表达了作为稻盛和夫行商的极致,这也是他的企业获得永续的繁荣和持久的成功秘密所在。
我想,尽管我不是稻盛和夫,没有俯瞰人生的视野和点石成金本领,但我依然可以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
不仅使自己活得幸福和快乐,更要因为我的存在,使周围的人感到幸福和快乐!这也许是稻盛和夫的利他以及爱因斯坦的爱的一点启示吧。
活着读后感500字(精选10篇)
![活着读后感500字(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926f5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d.png)
活着读后感500字(精选10篇)活着读后感500字【篇1】合上书本的那一刹那,似乎福贵就在我眼前,他坐在田埂上,佝偻着背,瘦骨嶙峋的身子比田边的残叶还要更单薄一些,满是泥土的裤脚被卷了起来,一长一短,两只脚踩在地上。
老牛福贵回过头来“咩咩”地叫了一声,眼睛里闪露着悲凉的亮光。
人越是活得艰苦,就越是艰苦的活着。
用“悲惨”二字来简单概括福贵的一生也算贴切,他一如既往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用稀松平常的语气讲述着他鲜为人知的一生。
人活着不就是希望风光时有人羡慕,成功时有人有人分享,落魄时有人扶持,失败时有人安慰吗?每个人活着都有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目标,有奋不顾身甚至倾尽所有想要追求的理想,若只是单纯的喂饱自己,在这个世上安安静静地活着,别说日新月异的社会不会允许,就是自己也会因受不住太多的诱惑而去拼搏、去努力、去得到、去充实地活着。
世界变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光年来计算的光速了,身在动荡的四、五十年代是福贵无法选择的时代背景,解放战争、人民公社、___还有包产到户,细数大大小小的各种革命,富贵总是归在“受害人”的那一类,或许正是这数不清的苦难,让他仍能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一生和细心感受在夹缝中生存的幸福。
《活着》最触动我的并不是福贵崎岖不平的生命轨迹,而是福贵本身,他是《活着》的灵魂,他已经成为一种意志,一种信念,让我觉得自己所认为的苦难的悲惨的经历,原来都是芝麻绿豆大的事,让我发现自己竟然活成了如此一副软弱的皮囊。
熟不知生命常有缺憾,成长总有遗憾,福贵像一剂清醒剂,注射在血管里,融化在血液里,级或者每一根毛细血管,让我学会用另一种心态去看待生活。
世人总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___”,可是我想真正常足了那百分之八十的苦事憾事的人是极少的。
世上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在于周围的世界接触周旋,明争暗斗,都有自己的挣扎,当你开始抱怨社会越来越不近人情,世界越来越冷漠之时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是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差了呢?你贪于安逸,贪欲享乐,才会在受到一点伤害时觉得世界不公,活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活得离主流越来越远。
《活着》读后感(通用10篇)
![《活着》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ad312f49649b6649d7472d.png)
《活着》读后感(通用10篇)《活着》读后感(通用10篇)余华《活着》读后感1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开始,让“我”遇到了一位开朗乐观的老人富贵,富贵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虽然之前我已经知道《活着》是个悲剧,但看到富贵在喊他的牛“富贵”干活时,为了让牛不偷懒,他还故意喊着其他牛的名字,来激励他的牛。
我不免还觉得《活着》还有些好笑。
看到后面才发现富贵喊另外牛的名字,都是他死去的亲人的名字。
富贵的回忆最初他和父亲是两个败家子,父亲败掉了100多亩地,而到他这又赌掉了剩下的100多亩地。
读到这里,我甚至觉得这么一个地主家的大少爷,一点不值得可怜,这也不算什么悲剧,尤其是他打自己怀孕的妻子时,我感到愤慨。
可随着往下看,父亲被富贵气死了,母亲生病富贵去城里找医生,结果被抓去当了国民党,九死一生回到家。
母亲死了,女儿哑了,我就有些同情富贵了。
当霸占富贵家产的龙二被枪毙时,我有感叹世事的变化无常,富贵这个地主少爷因为把家产败光了,反倒捡了一条命,还以为富贵的命也不错吗,尽管日子很苦很艰难,但一家相互搀扶和关心,我甚至觉得他们比家里有钱时更幸福。
可当富贵家中唯一健康能干的儿子有庆,为给县长的夫人输血而死,富贵背着儿子瞒着病重的妻子埋了,而没瞒几天,妻子也知道,我无法再看下去了。
稳定了好长时间才让自己止住眼泪。
可再往下看,还有更悲哀的事情,多病的妻子去世,聋哑的女儿凤霞有一个疼爱她的丈夫,却在生孩子时死掉了,女婿二喜又被砸死了,相依为命的外孙因为吃豆子又撑死了。
这人间的一幕幕悲剧怎么全发生在富贵的身上,而老年的他却如此的乐观。
我觉得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这个故事,都苍白无力似的,而作者用《活着》这两个字,再恰当不过了,是啊,富贵他还活着,苦难也没有把他击垮,这就够了。
现在人们活在这个时代,生活是富裕了,不会像富贵他们天天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可精神生活却感到空虚和失落了,有些人没了生活的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了?富贵告诉我们,活着就有意义,活着就是最美好的事。
《活着》读后感500字5篇
![《活着》读后感5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036e1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e.png)
《活着》读后感500字5篇余华的《活着》前言中说到:“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这本书让我知道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五篇《活着》读后感500字,希望大家喜欢!《活着》读后感500字(一)这几天没事的时候看了一部余华写的作品《活着》。
作者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里面的主人公福贵一生中曲曲折折经历了很多事情,从一个地主的大少爷到一个贫穷的农民,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要什么有什么,但由于好赌全输给了龙二,导致家里破产。
后面他的所有亲人都先于他过逝。
最后剩下他跟一头牛。
他破产后遇到很多困难,亲人也一个一个的去逝,但是,他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后面解放了,龙二是当地地主,被枪毙了。
福贵听说龙二被枪毙,对自己说,“龙二是他的替死鬼,要不是输给龙二,死的就是他,虽然破了产,但他还能活着。
”如今还活着,村里的人都说,他跟那头牛是两个“老不死”人活在这世界上不容易啊,能活着就最好,要好好的活着!我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要感受这个人生的快乐而不是来抱怨老天的不公平。
有些人出生在富裕家庭,有些人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但富人有富人的快乐和烦恼,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和烦恼,富不富裕这不重要,而是要感受到人生的乐趣,这才是重要的。
我觉得人只要是好好的活着就是富裕的,因为我们还有希望,而那些死去的他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现在能吃饱能穿好的话,那你更富裕了,因为如今还有地区吃不饱的穿不好的人很多。
不要抱怨不公平,只要好好活着就好。
而且对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好一点,因为迟早有一天他会离开你的。
《活着》读后感500字(二)余华的《活着》前言中说到:“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看完《活着》,女主人公家珍的人生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出于富贵之家不但没有嫌弃自己的丈夫反而支撑起苦难的天空,没有一句怨言挽回丈夫迷途知返的心。
余华《活着》读后感500字作文10篇
![余华《活着》读后感500字作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1f101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1.png)
余华《活着》读后感500字作文10篇推荐文章《活着》读后感800字初中8篇热度:《活着》读后感心得体会八篇热度:《活着》读后感最新10篇热度:《活着》的读后感6篇热度:优秀的活着读后感作文6篇热度:《活着》是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用一天时间对其一生苦难的叙述。
大家读了余华《活着》这本书有什么感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余华《活着》读后感500字作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余华《活着》读后感500字作文【1】乘复习功课的间隙,我把《活着》给看掉了。
余华的这本书早有所耳闻,可是一直没什么时间,到是张艺谋的电影先看过了。
读过原著之后不由得赞叹这书天生就是本很好的剧本,我想编剧更本不用改什么。
故事的描述镜头感十足,是我最喜欢的那种讲故事的模式。
作者的文字并不华丽,但平实中却充满了力量,是一种能从内心感动你的力量。
我不想说什么涉及灵魂的字眼,可能书看多了就不太容易随便给感动了,但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我推荐。
希望每个人读过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感悟给出一段书中的文字,大家欣赏下: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余华《活着》读后感500字作文【2】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余华的《活着》。
我字字不漏,把书里的每一个感情都尽可能的看清楚。
而我,始终不够深沉,只能通过眼泪来宣泄我的共鸣,以及对命运的感慨。
看到最后,我深深佩服于福贵对待生命的态度。
没有看过过程,就不会懂他经历了什么。
在书的中间部分,我为每一个淳朴、善良生命不应该地离去伤心抽噎。
长篇小说《活着》读后感范文五篇
![长篇小说《活着》读后感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26d44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1.png)
长篇小说《活着》读后感范文五篇长篇小说《活着》读后感范文1这是我第一次读余华的书,故事朴实,可结尾又是那么残忍。
我向来都不爱看悲剧的,也从不愿直视社会上真真切切存在的惨案,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曾耳闻过《活着》中的一些故事与人物,所以《活着》在家中书柜已久,甚至书上面都有了一层薄薄的灰。
每每捧起它,我却又一次次地放下,终于,我翻开了它,专心地读着……小说开篇便写了两位老福贵——男主人公和一头老牛,由主人公的叙述来追忆往事,揭开了故事的序幕:地主的儿子福贵的一生命运坎坷,该经历的,不该经历的,都经历了。
从家庭的富裕到落魄,从富贵参军到回乡过着食不果腹的穷日子。
灾难在他身上接踵而至,犹如晴天霹雳般地将他原本就不太美满的生活毁于一旦。
儿女双亡,妻子病逝,“偏头”女婿工作时遭意外去世,连最后的亲人,年仅七岁的小外甥都先天而去。
每当一个厄运降临,我的心都会为之一颤,若是那样壮烈地死去,也就罢了,可偏偏就是那样平淡地一个又一个死亡,普通人,连死去都是那样无助,那样平静。
福贵本是一个纨绔子弟,如今却得面临自己的挚爱一个又一个地离他而去,心如刀割却又眼睁睁地束手无策……书看完了,可每每想到福贵所遭遇的这些事情,我都会眼泛泪光,即便过了许久,那种为之惋惜,为之怜悯,为之悲切的情感也挥之不去。
上天可真是眷顾他——打仗的时候让他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土地革命的时候他已不再是地主了;一个个亲人死去唯他活着……他似乎是最幸运的人,但却是最可怜的人!小说最后写福贵和老牛渐渐远去,那沧桑的背影,与夕阳的余晖、无垠的田野,已融为了一幅画,福贵的背驼了,他背负着一家人活着的希望。
他失去了一切,唯有活着的意志无法被剥夺。
他,为了活着而活着。
这是斗争与生存的故事,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墨,写出了当时中国社会中农民阶级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打造出福贵这么一个看似幸运而又可伶的人。
正如余华所说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活着》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
![《活着》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0be14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0.png)
《活着》读后感《活着》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着》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着》读后感1生活有如立体几何图形,它是多面的,而我们却长了一双平视的眼睛。
而优秀的文学作品会用语言和文字将你的思维带进它的多维世界,犹如编筐编篓。
所以说阅读一本书就是对另一个自己的认知。
“余华”的《活着》,似乎是在讲述一个“富二代”的败家史。
主人公“福贵”不削眼里只有土地的父亲,那是他的生活。
母亲的溺爱也不过是父亲责罚的挡箭牌,那个活着的“福贵”不过是个肉体,又或者说他从来没活过。
时间就是这么奇妙,历史的变革让“福贵”一无所有,然而悲惨却将他揉碎后埋在现实的土壤里生了根,发了芽,这才是一个有枝有叶的“福贵”,真正的“活着”。
这也许就是“余华”创作的初心。
面对“活着”这个看似简单而又沉重深刻的话题,这是一个让我们学会思考的作品。
我们是要活在别人眼里还是要活在自己的心里?“活着”可以解释为“生存”和“生命”,当然“福贵”也许没有想这么多,他只是觉得“活的像个自个儿”。
然而即使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能“活的像个自个儿”?又或是说有多少人想过要“活的像个自个儿”!面对富贵,面对贫穷,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如何“活着”!也许只有经历过才能领悟。
写作,不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对世界认知提高的整理。
不用活在别人的观点里,学会深度思考。
《活着》读后感2《活着》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岁月;经历了人一生中的大喜与大悲。
他死了爹娘,也丧了儿女。
说他可怜,也是,也不是。
至少,他,还活着。
他曾经年少轻狂,赌博输光了家产,从远近闻名的徐大地主变成了贫农。
而取代他的龙二,在解放初期时就被枪毙了。
他这算是捡了一条命吗?又曾经,他被抓去当兵,在军营中度过了好几度春秋。
多少人的生命在可怕的战争中失去,而福贵还是幸免于难,挺到了战争结束。
《活着》大学生读后感5篇
![《活着》大学生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b811e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7.png)
《活着》大学生读后感5篇福贵短暂的一生,却经历了许多大困难,但他还是活着,没有放弃生活,依旧为了活着而努力着,他虽然平凡,但却是伟大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着》大学生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活着》大学生读后感1花了一天半时间吧,把《活着》看完了。
也似乎又懂得了些什么道理。
联想到有些轻生的人十分不该,就在前些天,新车站楼顶还有人嚷嚷着要跳楼,我虽不清楚原因,但相信与福贵一比,定相差甚远。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作者余华在书的一开始就点明主旨,也为之后的记叙作铺垫。
作品采用主人公福贵自述的方式,福贵生动的日常语调及其对命运的屈服,向人们展示了将苟活作为唯一生活目标的状况,使作品更深刻。
其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去,一次次徘徊在绝望的边缘,但他却有着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在他发现害死他儿子的凶手之一是春生时,他深明大义,也明白冤冤相报何时了。
当春生面临绝境时,福贵也依旧尽了朋友的职责,劝他要坚强地活着。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
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的一视同仁。
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要想想福贵的经历,我们就一定会鼓起勇气继续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富贵,而有人只能与福贵一样劳累一生。
在不公平面前,任何的抱怨、逃避都是徒劳,我们可能需要学习福贵身上随遇而安的精神。
生活给予我们太多无奈与困惑,像福贵那样经历了许多仍然顽强生存下去,他对生存其实并无明确认识,只是以一种动物般的求生本能使他延续生命。
但他在暮年却能以一种洞察人生的乐观来对待生命,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生活的启迪。
平凡、琐碎的生活得利地充斥着我们的每一天,随着岁月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激情被淡薄,过往云烟的经历和磨练所体现出的是一丝木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着》读后感500字5篇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
下
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活着》500字,欢迎借鉴参考。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希望拥有那样的传奇。
福贵当年是个二世祖,每日挥霍家里的积蓄,不知哪修来的福
气讨了个贤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贵依旧吃喝嫖赌,不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爹,老婆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儿凤霞相依,这时的福贵才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万幸的是,家珍在产下福贵的第二子之后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身边。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福贵在为病重的母亲抓药的途中被抓了当壮丁,后被 __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
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聋哑,儿子虽机灵活泼,后来也因为县长夫人输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贵经历文革、 __、自然灾害,凤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凤霞产下的一子苦根也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远,颇有些孑然一身的萧瑟。
夕阳的余晖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驾着牛渐远,沙哑的歌声在土地的尽头缓缓升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
合上这本沉重的蓝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经历的种种悲惨,更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
趁复习功课的间隙,我把《活着》给看掉了。
余华的这本书早有所耳闻,可是一直没什么时间,到是张艺谋的电影先看过了。
读过原著之后不由得赞叹这书天生就是本很好的剧本,我想编剧更本不用改什么。
故事的描述镜头感十足,是我最喜欢的那种讲故事的模式。
作者的文字并不华丽,但平实中却充满了力量,是一种能从内心感动你的力量。
我不想说什么涉及灵魂的字眼,可能书看多了就不太容易随便给感动了,但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我推荐。
希望每个人读过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给出一段书中的文字,大家欣赏下:今年,在春暖花开的三月,我在一个直径只有10厘米的小碗里种下了我最喜爱的喇叭花。
当时,我想它发芽就行,因为种子是捡来的。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这几天没事的时候看了一部余华写的作品《活着》。
作者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里面的主人公福贵一生中曲曲折折经历了很多事情,从一个地主的大少爷到一个贫穷的农民,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要什么有什么,但由于好赌全输给了龙二,导致家里破产。
后面他的所有亲人都先于他过逝。
最后剩下他跟一头牛。
他破产后遇到很多困难,亲人也一个一个的去逝,但是,他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后面解放了,龙二是当地地主,被枪毙了。
福贵听说龙二被枪毙,对自己说,“龙二是他的替死鬼,要不是输给龙二,死的就是他,虽然破了产,但他还能活着。
”
人活在这世界上不容易啊,能活着就最好,要好好的活着!我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要感受这个人生的快乐而不是来抱怨老天
的不公平。
有些人出生在富裕家庭,有些人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但富人有富人的快乐和烦恼,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和烦恼,富不富裕这不重要,而是要感受到人生的乐趣,这才是重要的。
我觉得人只要是好好的活着就是富裕的,因为我们还有希望,而那些死去的他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现在能吃饱能穿好的话,那你更富裕了,因为如今还有地区吃不饱的穿不好的人很多。
不要抱怨不公
平,只要好好活着就好。
而且对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好一点,因为迟早有一天他会离开你的。
童年,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是美好的,可是在作家余华的著名小说《活着》中的三个孩子都过着苦难的童年,在那个年代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不能比,经济不好,条件不好,甚至连肚子也填不饱。
书中的三个孩子,分别是凤霞,有庆,苦根。
凤霞是一个女孩子,为了让自己的弟弟有庆能上学,被迫到别的有钱人家去干活。
有一次,在三年 __的时候,为了不被别人抢走一个地瓜,差点出人命。
有庆是凤霞的弟弟,冬天时为了不磨坏一双布鞋,天天都赤脚跑到学校,又赤脚跑回家。
有时空了就会帮父亲干点活。
最不幸的是苦根,因为家里穷,以前没有零食吃,有一天苦根生病了,外公给他炒了一大盆豆子当零食,他吃多了,最终被撑死了。
上面三位孩子的苦难生活和现在美好的生活根本没法比。
在现在,就拿吃饭来说,书中的孩子为了一个地瓜会跟人拼命,听到有粥喝会高兴得跳起来等,都表现了那时食物的珍贵。
再看看现在,吃饭不仅仅是吃饱了,有些孩子只喜欢吃昂贵的肉或一些山珍海味,只有个别不挑食的孩子。
__,有些孩子经常吵着闹着去大酒店,大饭馆吃饭,对一些自以为不好吃的菜指指点点。
要是在过去,这些“不好吃的菜”一定是美味佳肴。
这么美好的童年,这么愉快欢乐的童年,有些孩子还会连连叫苦,他们有真正体会到这些过去孩子的苦难吗?没有!我们从现在一直
到将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不能再浪费粮食和资源了,否则将来我们会变得痛苦。
前几月,听闻大学隔壁班的一个女孩子跳楼自杀了,研究生还未毕业。
具体原因也不好去揣度了,留给大家一阵唏嘘,而自己又重新思考了一下活着的意义。
最近拜读了余华的作品《活着》,作者认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认为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
而他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
所以他以异常冷静地笔触描述了福贵老人的一生,告诉我们活着就是活着。
翻开血红的封面,主人翁一幕幕生活画面清晰呈现在脑海里,合上书本已成记忆。
福贵生于富贵家庭,年轻时放浪不羁,将家产挥霍一空,成为普通佃户。
后被强征入伍,九死一生逃回老家。
在那样的年代,生存不容易,福贵眼见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死去,最后只剩自己和一条老牛。
老牛是他因同情从屠夫手中买下来的,这印证了那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福贵承受住了难以承受的苦难,垂垂暮年与老牛相伴,和老牛念叨着亲人的名字,唱着歌谣: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在我看来,生命是载体,而生活是内容。
不管我们一生要肩负多少责任,或者经历多少磨难,再或者享受多少辉煌,都是由生命来承担。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看轻生命,同时还应该积极乐观地去面对那些或好或坏的事情。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