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归经

合集下载

归经中药学

归经中药学

归经中药学是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称为药物归经学。

它是研究中药对人体不同经脉、脏腑、器官等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中药学家通过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中药的归经规律,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药的归经是指中药对人体不同经脉、脏腑、器官等的作用。

中药学家将中药分为多个经脉类,如心经类、肝经类、脾经类、肺经类、肾经类等,每个经脉类中药具有不同的性味、功效和应用范围。

中药的归经规律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正确使用中药、提高中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的归经研究是中药学的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药学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对中药的作用机制和归经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为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药的性味归经要点

中药的性味归经要点

中药的性味归经要点一、中药的性味1.性味的定义性味是描述中药的性质的术语,反映了药物的特点和作用。

其中,性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整体作用特点,味是指药物对人体的味觉感受。

2.性味的分类(1)性:中药的性质一般可分为寒性、凉性、平性、温性和热性五性。

-寒性:具有寒凉的性质,能降低体温、散寒、清热。

-凉性:具有凉爽的性质,能清热、解毒、止血。

-平性:既不热也不寒的性质,具有调和作用。

-温性:具有温热的性质,能补益、温中、散寒。

-热性:具有热燥的性质,能祛寒、温里。

(2)味:中药的味道一般可分为五味,即酸味、苦味、甘味、辛味和咸味。

-酸味:具有收敛的特性,能止泻、收敛、固涩。

-苦味:具有清热的特性,能燥湿、泄火、解毒。

-甘味:具有滋润的特性,能益气、养阴、补血。

-辛味:具有散发的特性,能发散表里、解表、止痛。

-咸味:具有软坚散结的特性,能软坚散结、软坚下气。

二、中药的归经1.归经的定义中药归经是指中药和相应的经络关系的归属关系。

中药对人体各个经络都有所影响,每种中药都有自己的主要归经。

2.归经的分类(1)十二经脉归经:-归肝经:属于肝经的中药。

-归心经:属于心经的中药。

-归脾经:属于脾经的中药。

-归肺经:属于肺经的中药。

-归肾经:属于肾经的中药。

-归胆经:属于胆经的中药。

-归小肠经:属于小肠经的中药。

-归胃经:属于胃经的中药。

-归大肠经:属于大肠经的中药。

-归膀胱经:属于膀胱经的中药。

-归心包经:属于心包经的中药。

-归三焦经:属于三焦经的中药。

(2)奇经八脉归经:-归任脉:属于任脉的中药。

-归督脉:属于督脉的中药。

-归冲脉:属于冲脉的中药。

-归带脉:属于带脉的中药。

-归阴维脉:属于阴维脉的中药。

-归阳维脉:属于阳维脉的中药。

-归阴跷脉:属于阴跷脉的中药。

-归阳跷脉:属于阳跷脉的中药。

3.归经的应用(1)根据归经选择中药:了解中药的归经有助于选择适用于特定经络相关疾病的中药。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络归属,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性味归经知识要点汇总

中药性味归经知识要点汇总

中药性味归经知识要点汇总一、中药性味归经概述中药性味归经是指中药药材的性味归属于不同的经脉系统。

在中医药学中,药物的性味是指其品性特点,而经脉是人体内运行气血和营养的通路。

中药性味归经的理论依据是通过观察药物的性味特点,结合临床应用的经验总结而成。

二、阳性药物归经1. 辛温药:辛温药多归属于肺经和脾经,常用的有紫苏、生姜、葱、大蒜等。

2. 苦寒药:苦寒药多归属于肺经和心经,常用的有黄连、苦参、黄芩等。

3. 甘温药:甘温药多归属于肺经和脾经,常用的有甘草、麦门冬、生地黄等。

三、阴性药物归经1. 酸寒药:酸寒药多归属于肝经和心经,常用的有酸枣仁、醋陈皮、酸浆果等。

2. 咸寒药:咸寒药多归属于肺经和胆经,常用的有海藻、海带、海钓藤等。

3. 苦寒药:苦寒药多归属于肺经和大肠经,常用的有苦杏仁、苦参、苦丁茶等。

四、中药性味归经应用1. 风寒药:归属于肺经和表经,常用的有荆芥、薄荷、防风等。

2. 温经药:归属于肝经、脾经和胃经,常用的有桂枝、生姜、附子等。

3. 理气药:归属于肝经和胃经,常用的有枳实、青皮、香附等。

4. 活血药:归属于心经和肝经,常用的有川芎、桃仁、当归等。

5. 温里药:归属于胃经和脾经,常用的有人参、肉桂、砂仁等。

五、中药性味归经注意事项1. 中药性味归经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药物应用时需要准确掌握其性味归属。

2. 根据病情和体质的不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中药性味归经药物。

3. 在使用中药药物时,应注意禁忌症和副作用,遵循医生的嘱托进行合理应用。

总结:中药性味归经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具有指导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不同中药的性味归属,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在应用中药时,仍需谨慎对待,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并注意禁忌症和副作用的影响。

中药性味归经的知识对于中医药的学习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药性味归经大全

中药性味归经大全

中药性味归经大全辛——肺--白色甘脾--黄色酸——肝--青色苦——心--赤色咸——肾--黑色发散药性味辛温,其气芳香,作用升浮。

一.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肺、心、膀胱经。

紫苏——辛,温。

归肺、脾经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归肺;肝经防风——味辛、甘,性微温。

归膀胱、肺、脾、肝经细辛——辛,温。

有小毒。

归心、肺、肾经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葱白——辛,温归肺、胃经发散风热药薄荷——味辛;性凉。

:归肺、肝经蝉蜕——甘、咸,性凉。

归肺、肝经葛根——甘、辛,性凉。

归肺、胃经柴胡——苦,微寒。

归肝、胆经升麻——辛、甘,微寒。

升麻归肺、脾、大肠、胃经败酱——凉,味辛、苦。

归肝、胃、大肠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栀子——苦,寒。

归心、肺、胃、三焦经。

夏枯草——辛、苦,寒。

归肝、胆经决明子——甘、苦,微寒。

归大肠经清热燥湿药黄岑——苦,寒。

归肺、胆、胃、大肠经黄连——:苦,寒。

归心、胃、肝、大肠经黄柏——:苦,寒。

归肾、膀胱经...龙胆草——苦,寒。

归肝、胆经苦参——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解毒药金银——甘,寒。

入肝经连翘——苦,微寒。

归肺、心、胆经大青叶——苦,大寒。

归心、肺、胃经板蓝根——苦,寒。

归肺、胃、心、肝经贯众——苦,微寒。

归肝、肺经鱼腥草——:辛,微寒。

归肺经紫花地丁——:苦、辛,寒。

归心、肝经射干——苦,寒。

归肺经马齿苋——:寒,酸。

归肝、大肠经重楼——。

有小毒。

归肝经清热凉血药地黄——: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玄参——:苦、甘、咸、寒。

归肺、胃、肾经。

牡丹皮——:苦、辛,微寒。

归心、肝、胃经赤芍——:苦,微寒。

归肝经。

水牛角——苦、咸,寒。

心、肝、胃三经紫草——甘,寒。

归心、肝经。

清虚热药青蒿——:苦、辛,寒。

归肝、胆经。

地骨皮——甘、淡、寒。

归肺、肝、肾经白薇——:苦、咸,寒。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大全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大全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大全中药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独特的性味归经和功效。

对于了解中药的特性和应用,掌握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

1. 人参性味:甘、微苦,平。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益气、生津、健脾胃、补肺、安神。

2. 陈皮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行气、解郁、消食。

3. 当归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养颜、润肤。

4. 黄连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胆、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5. 丹参性味:微苦、微甘,微寒。

归经:归心经。

功效:活血、消炎、壮脉、化瘀。

6. 大黄性味: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7. 灵芝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效:养心安神、活血、益气、抗衰老。

8. 白芍性味:苦、酸,稍凉。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调经、养肝护肝、收敛止血、缓解痛经。

9. 当归性味:甘、苦,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功效:活血、调经、养颜、滋补肝脾。

10. 川芎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化瘀、行经止痛、舒肝理气。

11. 熟地黄性味:甘、淡苦,平。

归经:归心、脾、肾经。

功效:益气养血、滋阴补肾、润燥生津。

12. 甘草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脾、肺、肾经。

功效:益气补中、和中止痛、调和各种药物。

以上为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的简要介绍。

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是通过长期的药物实践总结而来的,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体质进行合理搭配和使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的意见,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中草药资料大全

中草药资料大全

中草药资料大全中草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中草药的详细资料,包括各种中草药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与用法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中草药。

一、黄芪【名称】黄芪【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功效与用法】有补中益气、托毒生肌、益血化痰、利尿通淋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欲不振、腹泻、肢体困重等症状。

常用于气虚引起的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肢体无力等。

【注意事项】脾胃伤湿者慎用。

孕妇及体内热邪壮盛者忌用。

二、当归【名称】当归【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脾经【功效与用法】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养肝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经痛、眩晕等症状。

常用于月经不调、经痛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血热及痰湿者忌用。

血瘀者慎用。

三、人参【名称】人参【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肺经【功效与用法】有补气养阴、生津益胃、宁神安眠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

常用于虚劳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病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痰湿壅盛及外感风寒者忌用。

心脾虚弱者慎用。

四、荆芥【名称】荆芥【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功效与用法】有散风散寒、止痛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鼻塞等症状。

常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流感、鼻塞等病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阴虚壮热、痰湿者慎用。

孕妇忌用。

五、白芍【名称】白芍【性味归经】酸,苦,凉,归肝脾经【功效与用法】有活血止痛、调经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痛经、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等症状。

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阳虚及血瘀者慎用。

孕妇忌用。

以上仅为中草药资料中的部分内容,中草药种类繁多,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并结合个人体质情况使用。

在使用中草药时,应注意剂量的控制和合理搭配,遵循医嘱,并注意草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总结:中草药资料是帮助人们了解和使用中草药的重要参考,通过对各种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与用法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草药并正确使用。

中药归经分类

中药归经分类

中药归经分类
中药归经是指中药对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或脏腑具有选择性治疗作用。

以下是中药归经分类的简单介绍:
1.心经:主治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癫痫等心神不宁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
阿胶、酸枣仁等。

2.肝经:主治胁痛、口苦、情绪抑郁等肝气郁结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龙胆草、
夏枯草等。

3.脾经:主治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体重下降等脾胃不和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
白术、茯苓等。

4.肺经:主治咳嗽、痰多、气喘等肺气不宣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杏仁、石膏等。

5.肾经:主治腰膝酸软、遗精、阳痿等肾虚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黄、枸杞子、山
茱萸等。

6.心包经:主治心悸、胸闷、气短等心包络病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红花、桃仁
等。

7.三焦经:主治脘腹胀满、小便不利等三焦气化不利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栀子、淡豆
豉、瓜蒌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归经并不是绝对的,有些药物可以归经多个脏腑,有些药物则可能有相互交叉的作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结合药物的性味和归经,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配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一、补⽓气药1、⼈人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

归 ⼼心、肺、脾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2、党参【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生津、养⾎血3、黄芪【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4、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5、⼭山药【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6、甘草【性味归经】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二、补阳药1、鹿茸【性味归经】甘、咸、温。

归肾、肝经【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 强筋骨,调冲任、固带脉,托疮毒2、巴戟天【性味归经】辛、甘,微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祛风湿、强筋骨3、⾁肉苁蓉【功能主治】(1)补肾阳,益精⾎血(2)润肠通便——肠燥津亏之⼤大便秘结 4、淫⽺羊藿【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1)温肾壮阳(2)祛风湿,强筋骨5、补骨脂【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肾、脾经【功能主治】(1)补肾助阳,固精缩尿(2)温脾⽌止泻(3)纳⽓气平喘6、杜仲【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肝肾亏虚的胎动不安7、续断【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疗伤续折、安胎8、冬⾍虫夏草【功能主治】补肾壮阳-肾虚腰痛,阳萎遗精。

补肺平喘,⽌止⾎血化痰-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9、益智仁【性味归经】辛,温。

归肾、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固精缩尿-肾⽓气虚寒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温脾⽌止泻,开胃摄唾-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涎唾。

10、菟丝⼦子【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脾经【功能主治】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三、补⾎血药1、当归【性味归经】甘、辛、温。

195种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195种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195种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1、缬草——【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有微毒。

入心、肝二经。

【功效禁忌】洽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体弱阴虚者用。

2、艾叶——【性味归经】苦辛,温。

入脾、肝、肾经。

【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B3、巴戟天——【性味归经】味辛,甘; 性微温。

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4、白花蛇——【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5、白蒺藜——【性昧归经】苦辛乎,入肝经。

【功用】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6、白石英——【性味】甘、微温。

【功效】益气、安神、止咳、降逆、除湿痹、补五脏、利尿。

7、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8、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凉。

入肝、脾经。

【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9、白鲜皮——【性味归经】苦,寒。

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10、白芷——【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11、百部——【性味归经】甘、苦,微温。

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12、白蔹——【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

13、斑蝥——【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

归肝、胃、肾经。

【功效】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

14、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入脾、胃经。

【功效】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15、萆薢——【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

【性味归经】苦,平。

归肝、胃、膀胱经16、扁豆——【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归、胃经。

【功效】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

17、冰片——【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心、脾,肺烃。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18、槟榔——【性味归经】气微,味涩而苦。

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中药归经规律

中药归经规律

中药归经规律
中药归经规律是指中药的性味归属及其疗效主治多与某一脏腑相关。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均有记载。

中药归经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药性归属:中药的性味归属分为五味和四性。

五味指甘、辛、苦、酸、咸,四性指寒、热、凉、温。

不同的性味对应不同的脏腑,体现了中药的作用和功效。

2. 药脏相通:中药的主治方向一般与所归属的脏腑相关。

例如,归肝经的药物主要治疗与肝脏相关的疾病,如头痛、目赤、月经不调等。

归脾经的药物主要治疗与脾胃相关的疾病,如腹泻、食欲不振等。

3. 药相顺应:中药之间相互配伍,可作用于不同的脏腑。

常见的配伍规律包括四逆汤、四君子汤等。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药效、减轻毒副作用。

4. 个体差异:中药的归经规律并非绝对,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配。

总之,对于中药的运用,要结合中药归经规律进行合理配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中药性味归经表

中药性味归经表

辛温解表药水牛角苦,寒。

归心、肝、胃经。

凉血止血,清心安神,泻火解毒。

麻黄辛、微苦、温。

入肺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紫草甘,寒。

入心、肝经。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桂枝辛、甘、温。

入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白茅根甘,寒。

入肺、胃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防风辛、甘、微温。

入膀胱肝脾经。

祛风发表,胜湿解痉。

清热燥湿药荆芥 辛、温。

入肺、肝经。

祛风解表,止血。

黄连苦,寒。

入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紫苏辛、温。

入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和胃。

黄芩苦,寒。

入肺、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

细辛辛、温。

入心、脾、肾经。

发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痰。

黄柏苦,寒。

入肾、膀胱、大肠经。

清湿热,泻火毒,退虚热。

白芷辛、温。

入肺、胃经。

祛风止痛,消肿排脓,通鼻窍。

龙胆苦,寒。

入肝、胆。

膀胱经。

清热燥湿,泻肝火。

辛夷辛、温。

入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苦参苦,寒。

入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苍耳子甘、苦、温。

有小毒。

入肺经。

发汗通窍,散风祛湿。

胡黄连苦,寒。

入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退湿热,杀虫。

生姜辛、微温。

入脾、肺、胃经。

发表散寒,温中止痛,解毒秦皮苦,寒。

入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清肝明目。

辛凉解表药 清热解毒药薄荷辛、凉。

入肺、肝经。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金银花甘,寒。

入肺、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

柴胡苦、微寒。

入肝胆心包三焦经和解退热,疏肝理气,升举阳气。

连翘苦,微寒。

入心、肺、胆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升麻 甘辛微寒。

入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紫花地丁苦、辛,寒。

入心、肝经。

清热解毒。

蝉蜕甘、咸,寒。

入肺、肝经。

散风热,退目翳,定惊痫。

蒲公英苦、甘,寒。

入肝、胃经。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葛根甘、辛,凉。

入脾、胃经。

发表解肌,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板蓝根苦,寒。

入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桑叶苦、甘,寒。

入肺、肝经。

中药性味归经大全

中药性味归经大全

中药性味归经大全辛——肺--白色甘-----脾--黄色酸——肝--青色苦——心--赤色咸——肾--黑色发散药性味辛温,其气芳香,作用升浮。

一.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肺、心、膀胱经。

紫苏——辛,温。

归肺、脾经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归肺;肝经防风——味辛、甘,性微温。

归膀胱、肺、脾、肝经细辛——辛,温。

有小毒。

归心、肺、肾经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葱白——辛,温归肺、胃经发散风热药薄荷——味辛;性凉。

:归肺、肝经蝉蜕——甘、咸,性凉。

归肺、肝经葛根——甘、辛,性凉。

归肺、胃经柴胡——苦,微寒。

归肝、胆经升麻——辛、甘,微寒。

升麻归肺、脾、大肠、胃经败酱——凉,味辛、苦。

归肝、胃、大肠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栀子——苦,寒。

归心、肺、胃、三焦经。

夏枯草——辛、苦,寒。

归肝、胆经决明子——甘、苦,微寒。

归大肠经清热燥湿药黄连——:苦,寒。

归心、胃、肝、大肠经黄柏——:苦,寒。

归肾、膀胱经...龙胆草——苦,寒。

归肝、胆经苦参——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解毒药金银——甘,寒。

入肝经连翘——苦,微寒。

归肺、心、胆经大青叶——苦,大寒。

归心、肺、胃经板蓝根——苦,寒。

归肺、胃、心、肝经贯众——苦,微寒。

归肝、肺经鱼腥草——:辛,微寒。

归肺经紫花地丁——:苦、辛,寒。

归心、肝经射干——苦,寒。

归肺经马齿苋——:寒,酸。

归肝、大肠经重楼——。

有小毒。

归肝经清热凉血药地黄——: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玄参——:苦、甘、咸、寒。

归肺、胃、肾经。

牡丹皮——:苦、辛,微寒。

归心、肝、胃经赤芍——:苦,微寒。

归肝经。

水牛角——苦、咸,寒。

心、肝、胃三经紫草——甘,寒。

归心、肝经。

清虚热药青蒿——:苦、辛,寒。

归肝、胆经。

地骨皮——甘、淡、寒。

归肺、肝、肾经白薇——:苦、咸,寒。

归肝、胃经。

胡黄连——:苦,寒。

常用中药功效分类归经大全

常用中药功效分类归经大全

常用中药功效分类五味归经大全一、清热解毒药: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

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

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穿心莲:苦寒,归胃肺大小肠经。

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秦皮:苦寒,归肝胆大肠经。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

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

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疣。

熊胆:苦寒,归肝胆心经。

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二、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

归肝胆经。

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除烦、利尿。

三、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

归肺胆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中药性味归经表

中药性味归经表
补脾除湿,消暑
莱菔子
辛、甘、平。入肺、脾经。
消食导滞,理气化痰
祛风湿药
温化寒痰药
羌活
辛、温。入膀胱、肾经
发汗解表,祛风止痛
半夏
辛,温。有毒。入脾、胃经
降逆止呕,燥湿祛痰,宽中消痞
独活
辛、温。入肝、肾经
祛风胜湿,止痛
天南星
苦、辛,温。有毒入肺肝脾经
燥湿祛痰,祛风解痉,消肿毒
威灵仙
辛、咸,温。入膀胱经
祛风湿,通经络,消肿止痛
旋覆花
苦、辛、咸,微温。入肺大肠经
降气平喘,消痰行水
木瓜
酸,温。入肝、肾经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白前
辛、甘,温。入肺经。
祛痰,降气止咳
桑寄生
苦,平。入肝、肾经
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益血安胎
清化热痰药
秦艽
苦、辛,平。入肝胆、胃大肠经
祛风湿,退虚热
贝母
川贝苦、甘,微寒。入心肺经
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五加皮
辛、苦,温。入肝、肾经
洋金花
辛,温、有毒。入肺经
止咳平喘,镇痛
续随子
辛,温。有毒。入肝、肾经。
泻下逐水,破血散瘀。
温里药
大乾
苦,寒。有毒。入肺、大肠肾经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附子
大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
温中散寒,回阳救逆,除湿止痛
甘遂
苦,寒。有毒。入肺、肾大肠经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干姜
辛、温。入心脾胃肾肺大肠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香薷ru
辛,微温。入肺、胃经。
祛暑解表,利湿行水。
夏枯草
苦、辛,寒。入肝、胆经。

9、中药归经

9、中药归经

8、 兴奋子宫: 生蒲黄、益母草、血竭; (清恶露、淤血)
9、 止带药: 白芷、龙骨、煅牡蛎;
10、汤伤裂生伤: 白芨、地榆、石灰、麻油。
11、解郁: 月季花(玫瑰花)、泽兰、郁金、川楝。
方剂 内科 急症
回到目录
5
上为肝经 回到目录
23Βιβλιοθήκη 方剂 内科 急症6、 胃经:
表香糯、白芷、生姜、葱白、芫荽、牛蒡子、葛根、升麻、热淡豆豉、大豆黄卷、蔓荆子、龙
胆草、石膏、知母、竹叶、栀子、芦根、犀角、玄参、黄芩、黄连、苦参、白鲜皮、当药、毒金银
花、忍冬藤、大青叶、穿心莲、蒲公英、白蔹、漏芦、土茯苓、败酱草、白头翁、山豆根、火谷精
1
2
乳香、毛冬青、黄大枣、补紫河车、血桑葚、熟地、当归、龙眼、阴生菜、麦冬、百合、龟板、汗 麻黄根、浮小麦、淮小麦、精银杏叶、莲子心、莲房(流血、淤血均可用,活血止血)、外象牙、狼 毒、瘤黄独;
上为心经 方剂 内科 急症
4、 脾经: 表紫苏、香糯、防风、生姜、芫荽、葛根、升麻、热知母、大豆黄卷、白鲜皮、毒贯丛、痰半
虎骨、化艾叶、泽鸡血藤、牛膝、土牛膝、黄五味子、补补骨脂、鹿茸、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
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杜仲、蛇床子、冬虫夏草、蛤蚧、锁阳、海马、胡桃仁、葫芦巴、紫河
车、阳起石、血熟地、何首乌、阿胶、枸杞子、桑葚、阴生菜、天门冬、石斛、黄精、女贞子、旱
莲草、鳖甲、龟板、黑芝麻、汗五倍子、精金樱子、桑螵蛸、益智仁、乌贼骨、芡实、莲子、覆盆
上为脾经 回到目录
5、 肝经: 表荆芥、防风、薄荷、桑叶、桑枝、菊花、柴胡、蝉蜕、蔓荆子、热栀子、犀角、生地、丹皮、
赤勺、紫草、黄连、龙胆草、苦参、当药、毒忍冬藤、贯丛、地丁、蒲公英、土茯苓、红藤、败酱 草、墓回头、常山、翻白草、秦皮、火夏枯草、决明子、青箱子、木贼、密蒙花、谷精草、银柴胡、 白薇、胡黄连、青蒿、痰天南星、天竺黄、竹黄、礞石、瓦楞子、昆布、海藻、猫爪草、消山楂、 土木香、气香附、青皮、佛手、荔枝核、水大黄、虫川楝皮、开牛黄、冰片、温肉桂、吴茱萸、小 茴香、大茴香、痉羚羊角、山羊角、钩藤、天麻、僵蚕、蚕蛹、蚕沙、地龙、蜈蚣、全蟹、石决明、 代赭石、磁石、白芍、白蒺黎、罗布麻、安琥珀、珍珠、珍珠母、龙骨、龙齿、酸枣仁、夜交藤、 远志、肿半边莲、玉米须、淋车前子、车前草、木通、萆懈、黄茵陈、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痹 秦九、松节、拔契、海桐皮、络木瓜、伸筋草、络石藤、海风藤、老鹳草、青风藤、希敛草、威灵 仙(通十二经络)、臭梧桐、穿山龙、千年健、丝瓜络、路路通、枫香脂、乌梢蛇、蛇蜕、马钱子、 苍耳子、苍耳草、寻骨风、骨五加皮、北五加、狗脊、桑寄生、川续断、骨碎补、虎骨、敛仙鹤草、 白芨、棕榈炭、百草霜、鸡冠花、藕节、凉小蓟、大蓟、侧柏、卷柏、地榆、槐米、槐角、土大黄、 地锦草、化三七、花蕊石、蒲黄、血余炭、茜草、景天三七、降真香、艾叶、泽川芎、丹参、鸡血 藤、益母草、茺蔚子、泽兰、月季花、玫瑰花、牛膝、土牛膝、郁金、姜黄、延胡索、乳香、没药、 五灵脂、自然铜、血竭、苏木、红花、桃仁、奴莪术、穿山甲、王不留行、皂荚刺、水蛭、土鳖虫、 干漆、凌霄花、补鹿茸、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杜仲、锁阳、海马、血熟地、 何首乌、阿胶、枸杞子、桑葚、阴生菜、女贞子、鳖甲、龟板、黑芝麻、汗明矾、乌贼骨、椿白皮、 凤眼草、精莲房(流血、淤血均可用,活血止血)、覆盆子、外雄黄、水银、胆矾、皂矾(清热燥湿, 消积、补血)、斑蝥、蜂房、藤黄、瘤长春花、农吉利、山慈姑、白花蛇舌草、半支莲、白英、石见 穿、肿节风、蛇莓、黄独、藤犁根;

中药归经规律

中药归经规律

中药归经规律
中药归经规律指的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将中药按照其性味归入五脏六腑的经脉系统中,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规律如下:
1. 心经:归入心经的中药多为有益于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如熟地、人参、丹参等。

2. 肺经:归入肺经的中药多为有益于呼吸系统的药物,如麻黄、杏仁、葛根等。

3. 脾经:归入脾经的中药多为有益于脾胃消化系统的药物,如参、白术、炙甘草等。

4. 肝经:归入肝经的中药多为有益于肝胆系统的药物,如黄芩、柴胡、丹参等。

5. 肾经:归入肾经的中药多为有益于泌尿生殖系统的药物,如巴戟天、仙茅、菟丝子等。

此外,还有归入三焦经和胆经的中药,其中三焦经是指心、肺、肝、脾、肾等五脏相互调和的通道,归入三焦经的中药多为有益于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药物,如
升麻、茯苓、当归等;胆经是指胆经循行的通道,归入胆经的中药多为有益于胆囊和肝胆系统的药物,如黄芪、金银花、山楂等。

中药学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

中药学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

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风寒感冒,痰饮水肿,心疾奔豚,脘腹冷痛﹑经闭痛经﹑关节痹痛等寒凝血滞等痛证。

紫苏叶:辛,温。

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风寒感冒,咳嗽呕恶,脾胃气滞,妊娠呕吐。

紫苏梗:辛,温。

归肺﹑脾经。

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生姜皮:辛,凉。

归脾经。

和脾行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香薷: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

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感冒头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荆芥炭:辛,涩,微温。

归肺﹑肝经。

收敛止血。

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防风: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羌活:苦,辛,温。

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寒湿痹,肩背酸痛。

白芷:辛,温。

归肺﹑胃﹑大肠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风寒感冒,带下,疮疡肿痛,鼻鼽鼻渊,鼻塞流涕,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痛。

细辛:辛,温,有小毒。

归心﹑肺﹑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风寒感冒,寒痰停饮,气逆咳喘,鼻鼽,鼻渊,鼻塞流涕,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藁本:辛,温。

归膀胱经。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风寒湿痹。

苍耳子:辛,苦,温,有毒。

归肺经。

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鼽,鼻渊,鼻塞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疾病治疗经验。

以下是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介绍。

一、首乌:性味:苦,甘,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主治:滋肝肾,益精血,润燥,明目。

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症状,如头发早白,腰膝酸痛,视力模糊等。

二、丹参:性味:苦,微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常用于心血不足、心绞痛、心慌等症状,还可用于创伤、瘀血互结等情况。

三、桑叶:性味:甘,苦,寒。

归经:肝经,胃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利水消肿。

常用于眼睛干涩、结膜炎、水肿等情况。

四、川芎:性味:辛,温。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痛。

常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创伤等症状。

五、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

归经:脾经,肺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健脾和胃。

常用于水肿、脾胃湿滞等情况。

六、白术:性味:甘,苦,温。

归经:脾经,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止泻。

常用于脾胃虚弱、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

七、白芍:性味:苦,酸,凉。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止痛,调经止痛。

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肝气郁结等情况。

八、黄芪:性味:甘,微温。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扶正固本。

常用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

九、熟地黄: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心经,肾经。

功能主治:益血润燥,滋阴补肾。

常用于虚火上炎、阴虚乏力等症状。

十、茯苓:性味:甘,淡,平。

归经:心经,脾经,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健脾和胃。

常用于水肿、脾胃湿滞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归经甘草——【性味归经】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枸杞——【性味归经】甘,平。

入肝、胃二经,兼入肺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骨碎补——【性味归经】苦,温。

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强骨,续伤止痛。

何首乌——【性味归经】苦、甘、涩,温。

归肝、心、肾经。

【功效】解毒,消痈,润肠通便。

黑芝麻——【性味归经】甘,平。

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红花——【性味归经】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功效】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红参——【性味归经】甘、微苦,温。

归脾、肺、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红枣——【性味归经】味甘,性温。

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胃,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菊花——【性味归经】味辛,甘,苦;性微寒。

归肺、肝经。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麦门冬——【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

入肺、心、胃经。

【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

没药——【性味归经】:苦,辛,平。

入肝、脾、心、肾经。

【功效】散血去瘀,消肿定痛。

木防己——【性味】苦、辛,寒。

【功效】祛风止痛,利尿消肿,解毒,降血压。

木瓜——【性味归经】酸,温。

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湿。

牛膝——【性味归经】苦,酸,性平。

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下行、利尿通淋。

千年健——【性味归经】苦,辛,温。

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

芡实——【性味归经】甘涩,平。

入脾、肾经。

【功用主治】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羌活——【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秦艽——【性味归经】辛、苦,平。

归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肉苁蓉——【性味功效】]味甘、咸,性温。

能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肉桂——【性味归经】性大热,味辛、甘。

归肾、脾、心、肝经。

【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酸枣仁——【性味】甘,平。

入心、脾、肝、胆经。

【功效】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桑寄生——【性味归经】苦、甘,平。

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

石斛——【性味归经】微寒,甘。

归胃、肾经。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天门冬——【性味归经】甘苦,寒。

入肺、肾经。

【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

菟丝子——【性味归经】甘辛平,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

威灵仙——【性味归经】辛咸,温,有毒。

入膀胱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

五加皮——【性味归经】味辛、微苦、性微温。

归脾、肾、心经。

【功效】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

细辛——【性味归经】辛,温。

入肺、肾经。

【功效】发散风寒,温经止痛,温化寒痰,宜通肺窍。

续断——【性味归经】苦、辛,微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血竭——【性味归经】甘咸,平。

入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

淫羊藿——【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荆芥Schizonepeta 辛,微温肺、肝 1.祛风解表:外感风寒或风热证(荆防败毒散,银翘散) 2.祛风止痒:产后冒风发痉证(华佗愈风散) 3.祛风透疹: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证(竹叶柳蒡汤) 4.疗疮:疮疡初起兼有表证(牛蒡解肌汤) 5.炒炭止血:吐,衄,尿(小蓟饮子),便(槐花散)诸种出血及崩漏证(胶艾汤) 无汗生用,有汗炒用,止血炒炭,无风邪或表虚有汗者,皆不宜服,并不宜久煎。

防风Siler 辛、甘,微温膀胱、肝、脾 1.祛风解表: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风疹瘙痒证 2.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蠲痹汤) 3.解痉:破伤风抽搐痉挛证(玉真散) 发表当生用,止血宜砂炭,凡阴虚火旺,血虚发痉及无风寒湿邪者不宜服。

羌活辛、苦、温膀胱、肾 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或挟湿之头身痛证(九味羌活汤) 2.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蠲痹汤) 血虚痹痛忌服,或加补血药。

白芷Angelica 辛,温肺、胃、脾 1.祛风除湿通窍止痛:外感风邪,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渊(九味羌活汤,都梁丸,川芎茶调散,苍耳散),风湿痹痛,皮肤风湿瘙痒,妇女白带过多2.消肿排脓:疮疡肿毒(仙方活命饮) 阴虚血热者忌服,痈疽溃后宜渐减去。

蒿本辛、温膀胱 1.发表散寒:外感风寒头痛证 2.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湿痹痛证血虚头痛及热证忌用。

辛夷Magnolia Flower 辛,温肺、胃 1.散风寒:风寒表证2.通鼻窍:鼻渊证阴虚火旺者忌服。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缬草——【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有微毒。

入心、肝二经。

【功效禁忌】洽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体弱阴虚者慎用。

艾叶——【性味归经】苦辛,温。

入脾、肝、肾经。

【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巴戟天——【性味归经】味辛,甘; 性微温。

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白花蛇——【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白蒺藜——【性昧归经】苦辛乎,入肝经。

【功用】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白石英——【性味】甘、微温。

【功效】益气、安神、止咳、降逆、除湿痹、补五脏、利尿。

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凉。

入肝、脾经。

【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白鲜皮——【性味归经】苦,寒。

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白芷——【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百部——【性味归经】甘、苦,微温。

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白蔹——【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

斑蝥——【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

归肝、胃、肾经。

【功效】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

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入脾、胃经。

【功效】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萆薢——【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

【性味归经】苦,平。

归肝、胃、膀胱经扁豆——【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归、胃经。

【功效】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

冰片——【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心、脾,肺烃。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槟榔——【性味归经】气微,味涩而苦。

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薄荷——【性味归经】辛,凉。

入肺、肝经。

【功效】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柏子仁——【性味归经】甘,平。

归心、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用于虚烦不眠, 心悸怔忡,肠燥使秘等症。

补骨脂——【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

肾,心包,脾,胃,肺经。

【功效】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

苍耳——【性味归经】甘,温,有毒。

辛、苦。

入肺、肝经。

【功效】苍耳子:散风除湿,通鼻窍。

苍耳草:子宫出血,深部脓肿,麻风,皮肤湿疹。

苍术——【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草乌——【性味]】性热,味辛、苦。

有大毒。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侧柏叶——【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涩。

入心、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生发乌发。

柴胡——【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肝、胆经。

【功效】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菖蒲——【性味归经】辛,微温。

入心、肝、脾经。

【功效】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沉香——【性味归经】辛苦,温。

入肾、脾、胃经。

【功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陈皮——【性味归经】苦、辛,温。

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川乌——【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川芎——【性味与归经】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磁石——【性味功能】辛、咸,平。

镇惊安神、潜阳纳气。

大豆——【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入脾、大肠经。

【功效】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

丹参——【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当归——【性味归经】性温,昧甘、辛。

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党参——【性味归经】性味性平,味甘、微酸。

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地肤子——【性味】性寒,味辛、苦。

入肾、膀胱二经。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利小便,清湿热。

地黄——【性味归经】鲜生地性寒,味甘、苦。

生地黄性寒,味甘。

熟地黄性寒,味甘。

地骨皮——【性味归经】甘,寒。

入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地龙——【主治】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

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

地榆——【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酸、涩。

入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丁香——【性味归经】甘、辛、大热。

《纲目拾遗》:“味甘辛,性大热。

”入胃肾二经【功效】温中、暖肾、降逆。

冬虫夏草——【性味归经】味甘、性温。

归肾、肺经。

【功效】养肺阴,补肾阳。

独活——【性味归经】辛、苦,温。

入肺、脾、肾三经。

【功效】疏风解毒,活血祛瘀,止痛。

杜鹃花——【性味归经】辛、苦、性寒,小毒。

肺经。

【功效】止咳,祛痰。

杜仲——【性味归经】甘微辛,温。

入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阿胶——【性味归经】甘,平。

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矾石——亦名涅石、羽涅、羽泽;煅枯者名巴石,轻白者名柳絮矾。

【气味】酸、寒、无毒。

防风——【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蜂蜜——【性能】味甘,性平。

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燥,解毒。

蜂房——【性味归经】甘,平。

归胃经。

【功效】祛风,功毒,杀虫,止痛,抗过敏。

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附子——【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

归心、肾。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茯神——【性味归经】甘、淡。

归心、脾经。

【功效】宁心、安神、利水。

覆盆子——【性味归经】温;甘、酸;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益肾,固精,缩尿。

甘草——【性味归经】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干姜——【性味归经】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