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文化及人生哲学模式讲义
儒家哲学讲义(PPT 119页)
子
提出“未能事人,焉
的
能事鬼”、“未知生,
学 说
焉知死”的观点,具 有积极的入世意义。 同时孔子重视“慎终
及
追远”的祭祖思想,
影
可见其天道观及出世
响
意义。
2.孔子的伦理观:
一
以“仁”为中心思想,
“仁”就是指个人内在修养
孔 子
及感情的蕴蓄。
孔子探求有关人道的学 问,发现人道归根究底就是个
的
“仁”字,人自所包含的事:
战国时期孔子的门徒开 始推崇孔子、孔子时期推崇 圣王、后来推崇孔子、后来 孔子超越了圣王。孔子成了 最为伟大的、不在其位却做 出了万世师表、是帝王之师, 是全体人类之师。
孔子为万民指引了一个 人之为人的方向、为帝王指 明了根基于仁的王政、“高 山仰止”。
孔子的基本是的思想是礼 与仁。仁体现了孔子的做,礼 体现了孔子的术。透过仁孔子 为仁找到了价值之根据。
御、书、数”, 小六艺“诗、书、礼、
乐、易、春秋”。 主要目的是涵养人的德
性,是处世立身所应把握的。
孔子五岁致于学,孔子三 十而立,是立于人之所以为人 之正道。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其核心继承了后天上 帝之命。
在对待天使和人文的关系 上,孔子提出了自强不息,知 其不可而为之者,但出于深沉 的救世之心,一生凄惶,颠沛 流离。
孔子认为通权达辩是 最高的智慧。人之所以为 人应当去做其应该做的, 其成效如何不要去在意, “尽人事而听天命。”
在颜渊的心目中,孔 子才是一个浑圆的圣人形 象。
最高的精神的境界 是天地之境界。周敦颐 《邵州新迁学释祝文》 中称颂孔子说:“惟夫 子道德高厚,教化无穷, 实与天地参而四时 同……施其道,泽及生 民者,代有之,然而夫 子之宫可忽欤!”
儒家思想文化及人生哲学模式讲义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董仲舒 顺应秦汉之际要求思想统一的社会思潮而提 出来的。
❖ 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儒家的主要大师-朱熹
❖ 朱熹(1130-1200年)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郭沫若:儒应当是“邹鲁之士,缙绅先生”的 专号。
❖ “儒家”是指先秦至秦汉之际形成的以孔子 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 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 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儒家的主要经典
❖ 战国时,有“六经”之说:《诗》、《书》、 《礼》、《易》、《乐》、《春秋》
❖ 朱熹称赞张载两重人 性论的提出是“极有 功于圣门,有补于后 学。”
“明天理,灭人欲”
❖ 理:天理;义理
❖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 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 无物,都该无载了。”
❖ “仁莫大于父子,义莫大于君臣,是谓三纲 之要,五常之本,人伦天理之至,无所逃于 天地间。”
5.穷独与达兼
❖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 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 语·泰伯》
❖ 是儒家关于个人与社会、出仕与蜗居态 度的经典概括,反映了儒家“从容进退” 的文化心态。
❖ 唐宋以后模式化,成为一种普遍的人格 心理和文化心态。
建构
儒家的主要大师-荀子
❖ 荀子(不详,政治学 术活动约在前298-前 238年间)
“隆礼重法”
❖ 天人相分 ❖ 化性起伪 ❖ 隆礼重法
儒家哲学智慧讲义
《佛说孝子经》 “佛以孝为至道之宗”
• 佛家“年轻人找佛的故事”
传统“孝”之局限
• 孝与忠混在一起 • 《吕氏春秋》: “人臣孝,则事君忠”; • “忠臣出于孝子之门”。 • 对于专制帝王来说,孝不过是手段,忠才
是目的。 • 孔子:“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
中国哲学---
儒家哲学智慧
一、儒家思想
• 儒家思想从头到尾都是教我们如何 做人,为我们中国人的为人处世提 供了最高的榜样,确立了基本的规 范,提出创造性的生命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内圣外王”
内圣: “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
内心修养成为圣贤之人
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论语·学而》
• 曹丕和邴原 • 曹丕:“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
当救君耶?父耶?” “父也!” • “父母论”现代之批判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祭妹文》之小妹) • 孝成为礼教带来的问题
当孝成为对个性的压抑,对个人情感的蹂躏, 对个人权利的剥夺时,就往往会酿成悲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巴金的《家》 “五四”对孝道的批判:一是提倡个性解放,冲破 家族压迫;二是提倡政治解放,推翻专制压迫。
程颢 《秋日偶成 》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 罗素:每当我和科学家谈人生,谈完了,回家我 就想自杀,但回到家,看到家里的花园(审美世 界、艺术世界、中国人的文化世界),又觉得人 生充满盎然生趣。(英国,诺贝尔文
• 亲亲:对亲人之爱----对父母的爱---孝
中庸的平衡之道儒家文化经典中的人生哲学
中庸的平衡之道儒家文化经典中的人生哲学中庸的平衡之道——儒家文化经典中的人生哲学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儒家文化是一种集传统道德观、政治理论和人生哲学于一体的思想体系,其中中庸思想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被誉为“人生哲学”的体现。
中庸强调的是人类在追求一种平衡之道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德行和修养,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庸的平衡之道以及在儒家经典中的体现。
一、中庸的含义及起源中庸,又称为“中正之道”,意指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都能保持自己的稳定与正直。
这一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及其学生们的言行,并在后来的儒家经典《中庸》中得到了系统的阐述。
中庸不同于现代理性主义的平衡观念,而是更加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整体观。
二、内外之和——修身与人际和谐儒家文化中的中庸强调个体修身与人际和谐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
修身侧重个体内心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人际和谐则是指在社会关系中的亲和力和合作性。
在儒家经典中,中庸之道被描述为“君子之道”,强调个体应以身作则,以道德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品德的表达,影响和塑造社会。
只有通过自身的修养和行为带动他人的改变,整个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知行合一——学问与实践的统一中庸思想强调知行合一的观念,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儒家经典《中庸》中,孔子提到:“君子中庸,不易知,不易行。
”这句话意味着只有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而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认识,不具备改变和推动的力量。
中庸之道要求个体既要追求理论的深刻认识,又要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己,实现道德与行为的完美统一。
四、温良恭俭让——道德修养与涵养的内涵在儒家经典中,中庸思想强调温良恭俭让的道德修养方式。
温和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互动时,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不侵犯他人的利益。
恭敬是指以谦卑的态度面对他人,不傲慢自大。
俭约是指过度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并能够将个体和社会资源用于公共利益。
儒家思想对个人价值观与人生追求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个人价值观与人生追求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主要哲学思想流派,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儒家思想对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的具体影响。
一、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的培养。
儒家强调五伦之道,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道德关系。
这种关系构成了一个人社会角色的基础,也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
首先,儒家思想注重君臣关系的道德规范。
个人在社会中担任各种角色,其中之一就是君臣关系。
儒家主张君臣之间应该相互尊重、谦虚礼让。
这种思想影响了个人的价值观,使得个人意识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其次,儒家思想倡导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在儒家思想中,父子关系被视为一种神圣而重要的关系,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尊重。
这种观念使得个人的价值观中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强调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儒家思想也强调夫妻关系的和谐。
儒家提倡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从而建立和谐的婚姻关系。
这种观念影响了个人的价值观,使得个人注重家庭和谐,追求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最后,儒家思想鼓励兄弟之间的友爱和互助。
在儒家看来,兄弟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兄弟之间应该友爱互助。
这种观念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使得个人注重友谊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人生追求的指导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儒家认为人生的追求不仅仅是个人的自身发展,还包括对家庭、社会以及国家的贡献。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身的重要性。
个人修身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知识的学习。
儒家倡导个人通过修身来达到道德的完善,同时要不断学习,追求知识。
这种追求使得个人更加有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齐家治国的重要性。
个人除了追求自身的发展,还应该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孔子传伟大思想家的人生哲学
孔子传伟大思想家的人生哲学孔子,又称孔子老子,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生哲学更是被视为智慧的源泉,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以孔子的传记为基础,探讨他的人生哲学。
一、追求道德完善和人性教育孔子把道德和人性视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而道德的培养是使人性发扬光大的关键。
孔子强调个体内心的自我修养和外在的行为规范,他提倡“仁者爱人”,主张发挥人的善良本性,以仁爱他人。
他认为,一个道德高尚、善于思考、具备责任感和道德约束的人,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二、崇尚礼仪之道和人伦关系孔子强调个体的行为规范,其中礼仪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认为,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它可以使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孔子提出了“君臣、父子、夫妇、朋友”的四种伦理关系,强调个体在不同角色中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他主张以孝敬父母为根本,以忠诚尽责为核心,秉持着“以礼相待”的思想,推崇着一种和谐、稳定和平等的人伦关系。
三、尊崇中庸之道和人的修养中庸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意味着合乎道德、适中、平衡与和谐。
孔子主张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不及”,强调修养的内涵和外向的行为。
他认为,人的修养需要在思考、判断和行动中保持节制和平衡。
孔子提倡的修养包括各个方面,包括道德修养、智慧修养、情感修养、身体修养等,通过平衡不同方面的修养,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四、弘扬学问之道和自我超越孔子被尊称为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学习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进步的动力,强调了“自修于斯,自负于斯”的学习态度。
孔子主张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探索,达到对真理的追求和理想境界的超越。
他主张“明德”、“笃实”,强调知行合一,通过实践和传承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五、崇尚雅量之道和天人合一孔子视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为哲学思考的核心。
(精品文档)儒家思想及其文化演示课件培训讲学
6、待人之本——忠、恕
“忠”即忠诚老实,不背判朋友, 恕,是宽恕。以博大胸怀待人, 为人宽恕与容忍。
.
7、家庭伦理——孝与悌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是赡 养父母亲,而且要对父母和长辈要尊重。
.
百行”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 心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亡故,子要守孝三年 中国社会是父权社会,孝调整了父子关系 孝在中国被法律化
(精品文档)儒家思想及其文化演 示课件
一、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
名丘 字仲尼 鲁国人(山东) 父亲:叔梁纥,武士 母亲:颜徵在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
主要主张“仁”,“礼”
.
”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行为规范——礼
孟子的礼——“五伦”: 父子(有孝)、 君臣(有忠)、 男女(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中国文化建立在这种“礼”的基础上,礼仪之邦。
.
2、思想核心——仁
为什么提出“仁”? 春秋末期的社会变动 人与人之间剧烈变化 “礼崩乐坏” 人们失去精神与行为的依托
现代价值:
儒家强调义利之辩,是要人们保持清醒头脑,处理 好二者关系。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守道义;教育 宗旨是义,培养人才,如果以盈利为目的,就是不义。
.
4、孔子的教育思想
知识、智慧、见解、了解、知道。 知仁,循礼,行义。“博学之,明辩之,慎思之。” “因材施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
孔夫子 圣人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儒家文化与现代人生概要课件
儒家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提倡通过自我反省和学习来提升个 人素质,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中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儒家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儒家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 ,不断吸收和融合了西方文化的 优秀元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
的新文化。
儒家文化在与佛教、道教等中国 本土文化的交流中,也相互借鉴 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治国平天下
儒家文化认为个人的发展应该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个人应该关注国家 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儒家智慧在个人成长中的启示
仁爱与宽容
儒家智慧倡导仁爱和宽容,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以和为贵,学会关爱他人、尊重 差异。这种智慧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处理问题时,应秉持公平和正义的原 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礼与社交规范
礼貌待人
在社交场合,应遵守基本的礼仪和 规范,尊重他人。
谦逊有礼
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自大、不炫耀 ,以礼待人。
热情好客
在接待客人时,应热情周到,尽地 主之谊。
遵守规矩
在公共场合,应遵守规定和规矩, 维护公共秩序。
智与个人成长
01
知识积累
06
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 合与创新
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儒家文化强调家庭和睦、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 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
儒家文化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时采取适度原 则,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中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宽恕与包容
面对他人的过失或错误,应学会宽恕和 包容,以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讲义稿
儒家思想由于本人学疏才浅,今天顺延由我来主讲“儒家”,诚惶诚恐,重在抛砖引玉。
下面,我打算用“一三四三”即“一字”“三儒”“四阶段”“三意识”,来阐述儒家思想。
一、对“儒”本意的理解《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
从人,需声。
“需”是“濡”、“偄”、“儒”的本字。
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俗体金文对正体金文字形的误写。
需,金文(大,成人)(水,汗),表示一个人腋下、腹背出汗。
有的金文误将“大”字上部的和“水”写成了“雨”,误将“大”字下部的写成了“大”。
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写成“而”,字形面目全非。
当“需”的“体虚盗汗”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儒”代替。
造字本义:形容词,体虚盗汗,软弱无力。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需字从雨从而,“而”本义为“胡须”,引申为“柔软的”,转义为“柔和的”。
“雨而”指雨下得缓和而有节度,即不是暴雨,暴雨会打得庄稼七零八落;也不是久旱无雨,久旱无雨会使庄稼渴死。
只有和缓而有节度的雨,才是人们需要的雨。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生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儒”。
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门负责帮助贵族办理丧葬事务或帮助贵族执行相礼以谋生的司仪。
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巫师、术士。
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倡导人殉为厚葬,厚葬遭到墨家的极度反对。
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
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
在劣币驱逐良币,蛮荒不化的异族统治的元代,忽必烈把种族区别对待搞成制度化,抛弃了儒家的“礼制”,这是元朝政治问题的总的根源所在。
元代的汉化是处在一种“夹生”状态,半生不熟,把游牧民族那种建立在军事基础上的酋长的随性作风带进来了,于是宗法礼制下儒家子弟的地位最低,被称之为“臭老九”,据赵翼《陔余丛考》:“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儒家文化培训讲义(PPT 35页)
中庸
中正 中
中和 庸 用、常
中庸——把中和与中正当作常道〔普遍规律〕加以运
用。从中或中正这层意思说,中庸要求处理任何事情都必须牢
牢地把握那个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的中正处。
从和或中和这层意思说,中庸要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正确 的行之有效的原那么、思想、策略、方案等,妥善地加以调 和,使它们相互融通,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到达亦彼亦此 的中和状态。
所谓乐,不仅包括演奏、歌唱,还包括舞蹈,指古 代周人的歌舞。
那么乐的作用何在?
?乐记?说:“礼辨异,乐统同。〞又说:“致礼以 治躬,那么庄敬,庄敬那么严威。〞“致乐以治心, 那么易直子谅之心油然而生矣。〞
礼辨异,是指区分亲疏尊卑的。乐统同,那么是通 过歌舞宣泄情感,到达不分等级的和谐。
从人的修养来说,礼是从外部对人的约束,乐那么 是从内心诱导出的对社会约束的衷心认同。用礼来治 身,就有庄严恭敬的外貌与行为。用乐来治心,平易, 正直、慈祥、诚信的心情便油然而生。礼乐的配合, 既保持人内心的平衡,也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孔子对乐非常重视,他认为一个人的成长, 离不开诗、礼、乐的学习,“兴于诗,立于 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学习诗歌,可 以启发人产生做君子的志向,学习礼那么可 以使人在家在国不失规矩,学习乐那么可以 教人在内心培养起和乐崇高的境界,最终成 为真正的君子。
3.中庸——儒家人生哲学方法论
仁与礼是孔子的原那么,要把这些原那么 在政治和日常生活中加以实现,必须有正确 的准那么与方法。孔子认为这个准那么与方 法就是中庸。
孔子认为有两种不同的治民方法及两种不同 的结果。
一种是“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为政?)。
另一种是“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为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1月 上午5时 29分20 .11.605 :29Nov ember 6, 2020
重标准,严要求,安全第一。2020年1 1月6日 星期五 5时29 分32秒0 5:29:32 6 Nov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5时29 分32秒 上午5 时29分0 5:29:32 20.11.6
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大同。”
三纲八目:是儒家为了实现“内圣外王” 的境界而倡导的修养论。
三纲: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 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 620.11. 605:29:3205:2 9:32No vember 6,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1 月6日上 午5时2 9分20. 11.620. 11.6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1月6日 星期五 上午5 时29分3 2秒05:29:3220 .11.6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 5:29:32 05:29:3 205:29 11/6/20 20 5:29:32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605:29:3205 :29Nov -206-N ov-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5:29:3205:29:3 205:29 Friday , November 06, 2020
传说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周公系辞, 孔子作传。
《论语》就是孔子言论的汇编。
《孟子》是孟子的言行录。
《大学》主要讲“三纲领”、“八条目”。
《中庸》深刻阐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和方法论,对“中和”、“中庸”、“三达德” 、“五达道”,尤其是对“诚”等范畴作了详 尽阐发。
儒家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大师天人可以相互感应, 其根据是天 Nhomakorabea皆有阴 阳。
又用五行与阴阳相配 建构起一个由阴阳、 五行、四方、四时、 四气、四政等构成的 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 天人在阴阳五行的框 架内得以“合一”。
三纲五常与正谊明道
“三纲”之说为封建宗法家族制基础上的 专制主义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家庭制度与政治制度的交融,是中国思 想文化的一大特点。
求; 孝悌为仁之本; 忠恕为仁之道。
特点:突出社会政治;植根血缘基础; 着眼伦理本位;发挥主体能力。
儒家的主要大师-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 《史记·孟荀列传》:孟子
“受业于子思之门人”。 《离娄》:“予未得为孔
子徒也,予私淑诸人 也。” 《公孙丑》:“自生民以 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梁惠王》:“乃所愿, 则学孔子也。”
胡适:“儒是殷民族的教士。”
冯友兰:“儒本是有知识、技艺者之通称。”
《辞源》:“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 来的人,也称术士。”
郭沫若:儒应当是“邹鲁之士,缙绅先生”的 专号。
“儒家”是指先秦至秦汉之际形成的以 孔子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游文于 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 为最高。”
专题一 儒家思想文化及人生哲学模式
儒家思想文化的内容 儒家人生哲学模式 儒家思想文化与现代社会
一、儒家思想文化的内容
儒家的由来 儒家的主要经典 儒家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大师
儒家的由来
儒家渊源于儒
《周礼·天官》:“儒以道得民”。
东汉郑玄注云:“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
者。”
(礼、乐、射、御、书、数)
谢谢大家!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 620.11. 605:29 05:29:3 205:29:32Nov- 20
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0年11 月6日星 期五5 时29分3 2秒Friday , November 06, 2020
相信相信得力量,创造应创造的事情 。20.11. 62020 年11月6 日星期 五5时2 9分32 秒20.11. 6
——《大学》
3.内圣与外王
内圣:指主体的内在修养,对善的领悟, 对仁义道德的把握。
外王:指把主体内在修养所得,推广于 社会,使天下道一风同。
三纲八目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正是内 圣外王的具体化。
4.正己正人与成己成物
正己正人:指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才 能端正别人的思想。
成己成物:指自己获得成功,也使他人 获得成功;成就自己,也成就万物。
“仁莫大于父子,义莫大于君臣,是谓 三纲之要,五常之本,人伦天理之至, 无所逃于天地间。”
“灭私欲,则天理自明矣。”“学者须是 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
朱熹“明理灭欲”的主张,从思想渊源 上看,是对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孟子 “养心莫善于寡欲”,董仲舒“正其谊 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思想的继 承和发展。
“以德王天下”
仁政说 1.制民之产 2.王霸、义利之辨 3.性善论基础 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
建构
儒家的主要大师-荀子
荀子(不详,政治学 术活动约在前298-前 238年间)
“隆礼重法”
天人相分 化性起伪 隆礼重法
儒家的主要大师-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
天人感应与王权神授
不同之处是前面的都只是道德要求,而 在朱熹这里,理欲之辨已上升到本体论 高度。
“理一分殊”
“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 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
儒学发展到宋代,理学家们在继承 先辈思想的同时,加以发展,建构了一 个颇富思辨色彩的哲理化的理论框架。
儒家人生哲学模式
1.儒家理想人格——圣贤 贤可以通圣 实践主体上又有区别 重点在贤不在圣 无论圣还是贤,都是以主体道德修养为重
“十三经”中,哲学著作主要是《易》、 《论语》、《孟子》三部。
宋代程颐、朱熹将《礼记》中哲学意义 较浓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 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周易》和“四书”遂被认为是儒家的哲 学元典。
《易》又称《周易》。
分经和传两部分。
《易经》原是卜筮之书;《易传》是对 经义的解释和发挥,包含丰富的哲学思 想。共10篇,称为“十翼”。
儒家学说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存在一 个一成不变的儒家学说。
大体说来,主要经历了先秦儒学、汉唐 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四个阶段, 反映了儒学从发生、发展、鼎盛到衰微 的整个过程。
儒家的主要大师-孔子
孔子(前551年-前479) :
“泛爱众而亲仁”
仁: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
注》:“独则无耦,耦则 相亲,故字从人二”。 《论语》:仁者爱人。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后演绎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 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普遍社会心 理。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
儒学与民主政治 儒学与经济发展 儒学与精神文明
加强做责任心,责任到人,责任到位 才是长 久的发 展。20. 11.620. 11.6Friday , November 06, 2020
“礼”,主要是一种政治制度,其次才是 伦理规范。
“仁”则纯粹是一种道德观念和品质。它 包含多方面的情感原则,有构成人们复 杂的心理要素。
李泽厚:“实用理性”、“乐感文化”(悦 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情感本体”
HOW TO……
仁是礼的精神支柱,仁礼一体; 恭、宽、信、敏、惠是实现仁的具体要
阳德阴刑与独尊儒术
以教化为主、以刑罚为辅的阳德阴刑理 论是其政治思想的另一个侧面。
“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 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 亲亲而尊尊。”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 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 德而不任刑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董仲 舒顺应秦汉之际要求思想统一的社会思 潮而提出来的。
心
2.三纲八目与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是儒家追 求的社会理想
《礼记·礼运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力恶乎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
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
儒家的主要大师-朱熹
朱熹(1130-1200年)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朱熹称赞张载两重人 性论的提出是“极有 功于圣门,有补于后 学。”
“明天理,灭人欲”
理:天理;义理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 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 地,无人无物,都该无载了。”
儒家的主要经典
战国时,有“六经”之说:《诗》、《书》、 《礼》、《易》、《乐》、《春秋》
汉以后,五经流传。 至宋代,发展为十三经。 《诗》、《书》、《易》 《礼》衍为三:《仪礼》、《周礼》、《礼记》 《春秋》有三传:《左氏传》、《公羊传》、
《谷梁传》 再加上《论语》、《孟子》、《孝经》和《尔雅》
“五常之道”:“夫仁、义、礼、智、信, 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
与“三纲”之说主要用于要求、约束臣民 不同,“五常之道”所延及的范围,包括 君主在内。
提倡“五常之道”,决定了董仲舒的义 利观以重道义,轻功利为特征。
“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 计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