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支架》教学设计
苏教小学科学五下《2.2.搭支架》word教案(4)
![苏教小学科学五下《2.2.搭支架》word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9ee049dfb9d528ea80c77903.png)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1、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16页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4、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2、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3、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搭支架》教学设计
![《搭支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f5431b6c85ec3a87c2c5de.png)
《搭支架》教学设计安庆市经开区菱北中心小学方忠胆一、学习内容分析《搭支架》是小学科学科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的内容,是《设计与制作》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是在前一课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支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
本堂课教学内容特色是,在完成课前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探究活动。
这堂课的任务是小组合作搭一座高塔,然后讨论:①哪些方法可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和承受力?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使用的材料又最少?③根据讨论的结果,你对本组或其它组的支架提出什么建议?通过评价提建议达成共识,并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学生通过课前看视频已经对三角形支架最稳定有了初步认识,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建筑物支架机构有了一些了解,从而产生一种设计制作一座高塔的欲望和冲动。
本节课就为他们提供实践创作的平台。
重点:感知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二、学习目标分析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2、合作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通过亲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活动认识到高大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受力与其结构有很大关系,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课前学习--看视频、看图片、实地观察高大建筑物结构等已经对三角形支架最稳定有了初步认识,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建筑物支架机构有了一些了解,从而产生一种设计制作一座高塔的欲望和冲动。
现在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不愿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别人说出答案,自己不去想。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因此,科学教师更要充分利用课上有利的条件促使学生多动手,勤动脑,通过亲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2《搭支架》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2《搭支架》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c4e1f64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4.png)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2《搭支架》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2《搭支架》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材以现实生活中的支架为导入,引导学生探究支架的原理和作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搭建支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他们在四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支架的原理和作用,学会搭建简单的支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支架的原理和作用,搭建支架的方法。
2.教学难点:支架的搭建技巧,如何在搭建过程中保证支架的稳定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教学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支架图片,引发学生对支架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支架原理: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支架的构成和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搭建支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成果展示:各组展示搭建的支架,分享搭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支架搭建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七. 说板书设计1.支架的原理2.支架的作用3.搭建支架的方法4.支架的稳定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能够主动思考、提问。
2.学生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如支架搭建的准确性、速度等。
教学设计《搭支架》
![教学设计《搭支架》](https://img.taocdn.com/s3/m/838cd286b84ae45c3a358c81.png)
五年级科学《搭支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2、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3、通过搭建稳固支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践认识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最稳定、用材少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会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演示教具(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2、分组材料:塑料吸管大头针剪刀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几种平面支架。
2.谈话:这样的框架,我们也把它叫做“支架”。
(板书:支架)3.学生齐说支架的名字:三角形支架、四边形支架、、、、、、、4.学生猜测:在这几种支架中,大家觉得哪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5.学生充分发言。
6.谈话: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板书:搭)(二)搭建平面支架1.谈话:所以今天老师想让同学们利用现有的材料分别搭建几种平面支架,然后将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比看到底那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
(要求:看哪个组最先搭好这几种支架,看哪个组有更多的发现。
)2.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取胜呢?(提醒小组内的同学分工合作。
)怎么连接呢?(温馨提示:不要扎到手)3.学生分组搭建平面支架。
4.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交流:三角形结构不易变形最稳固用材少(教师板书)5.引导提问: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大家有办法使它变得稳定、牢固吗?6、学生说方法,老师演示提醒学生梁的链接方法(强调不能用大头针)7、学生分组实验。
8、全班交流:同学们,把你们加固好的支架举起来,哪个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亲自尝试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用可以加横梁或斜梁使之分解成几个三角形的方法增加其稳定性。
(三)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谈话:其实设计师们早就将三角形的特性广泛地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了,大家能举几个例子吗?2.学生欣赏:(课件展示)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既稳固又能承受重量呢?3.学生发言。
搭支架教案
![搭支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1179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c.png)
搭支架教案教案名称:搭建支架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支架的基本概念和用途;2.掌握搭建支架的基本步骤和要点;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支架的定义和分类;2.支架的搭建方法;3.支架搭建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支架的概念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支架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2.展示支架的分类(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支架,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用途。
3.讲解支架的搭建方法(2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支架的搭建步骤和要点,包括材料准备、构架设计、组装方法等,同时结合示意图进行解读和说明。
4.示范搭建支架(2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搭建支架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关键步骤和技巧。
示范完成后,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示范中的注意事项。
5.学生实践操作(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解答疑惑,同时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建议。
6.总结和讨论(10分钟)学生就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支架搭建的可行性和改进方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7.课堂作业(5分钟)为巩固学生对支架搭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创意支架,并在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评估其对支架搭建步骤和要点的掌握情况;2.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提出的见解,评价其思维逻辑和创新能力;3.收集学生完成的创意支架作品,并评估其设计和实现水平。
五、教学反思:搭建支架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本教案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和自主思考,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实践操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2 搭支架|苏教版0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2 搭支架|苏教版0](https://img.taocdn.com/s3/m/7ffc9536b8f67c1cfad6b8f3.png)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搭支架》教学设计课题:搭支架教学目标:1. 能够分析稳固性的特点;2.会搭建平面之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3. 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4.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5.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小木棒、细线绳、橡皮筋、小剪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高大、稳固、美观的框架结构的建筑,它们都是由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你们有没有信心将来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高级设计师。
生答:有。
师说: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相信大家,一定会实现这一愿望。
这节老师同大家一起来搭支架。
板书:搭支架。
2.认识并理解支架的意义。
教师出示教具: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介绍他们另外名称:平面支架。
3.大家用准备好的小木棒搭建平面支架,学生动手操作。
4.请每组同学将各种形状的支架用力往两边拉拽,研究哪种形状的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
5.学生动手交流。
板书:三角形最稳固、不易变形。
6.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请大家想想办法,使其稳固。
7.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本组方法、并分析其中的道理。
8.大家看书第20页,阅读理解。
9. 教师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对于容易变性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可以加横梁使之分解成几个三角形的方法增加其稳固性。
二,出示课件,灯架、折叠凳、人字梯。
理解平面支架的特点及作用。
1学生观察思考,上面这些物体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学生讨论回答:都利用了三角形结构。
3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利用三角形结构。
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固性。
三.设计立体支架,搭建高塔。
1.谈话,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我们来搭建一座高塔。
2.提问。
搭高塔前应做些什么3学生讨论并汇报4小结。
如果能够画出设计草图的,可以先画出草图,也可以用手里的材料一边比划一边设计。
五年级下册科学《搭支架》教案(共五则范文)
![五年级下册科学《搭支架》教案(共五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acddb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f.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搭支架》教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搭支架》教案《搭支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19页~20页教学目标: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第二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2 搭支架8-苏教版小小设计师——做架子一、教材简析本课是基于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第2单元的《形状与结构》的内容,以及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再结合我校开设3D打印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尝试。
二、学情分析上课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进行了BYOD(自带设备)的数字化学习试点,学生使用平板学习已经常态化。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2 搭支架3-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2 搭支架3-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f937114028915f814dc292.png)
《搭支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能够设计并制作
立体支架。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材料: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
《搭支架》教学设计。
《搭支架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搭支架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c075676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c.png)
《搭支架》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如何搭建支架,让学生了解支架的结构和搭建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1. 引入问题:你知道支架是什么吗?支架有哪些用途?2. 激发兴趣:支架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比如搭建帐篷、支持植物发展等。
二、进修支架的结构1. 支架的基本结构:支架一般由立柱、横梁和毗连件组成。
2. 立柱的作用:支持整个支架的重量。
3. 横梁的作用:毗连立柱,增加支架的稳定性。
4. 毗连件的作用:毗连立柱和横梁,使支架结构更加牢固。
三、进修支架的搭建方法1. 准备工具:搭建支架需要准备工具包括榔头、螺丝刀、扳手等。
2. 搭建步骤:a. 将立柱按照要求固定在地面上。
b. 将横梁与立柱毗连,确保毗连牢固。
c. 应用毗连件将支架的各部分毗连在一起。
d. 检查支架是否搭建正确,是否牢固稳定。
四、实践操作1.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自行设计支架结构并搭建。
2.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搭建支架,老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3. 展示效果:每组展示他们搭建的支架,老师和同砚进行评判和讨论。
五、教室总结1. 知识回顾:支架的结构和搭建方法。
2. 进修收获: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掌握了支架的搭建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展望未来:支架是一个简单实用的工具,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都会有用武之地。
六、作业安置1. 完成支架搭建实验报告。
2. 思考支架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途景,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支架的结构和搭建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愿大家都能成为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未来之星!。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2 搭支架2-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2 搭支架2-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f87f1489eb172dec63b7a3.png)
《搭支架》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搭支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过近三年科学课,他们愿意合作交流,能自己动手实验探究,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引导。
本课就是在学生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结构与稳固性的关系。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也会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支架牢固程度的方法,会设计和制作支架。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的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明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点。
教具准备:有三角形支架的物体、纸棒、剪刀、胶带、细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世界各地建筑物的图片,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你从这组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感受到了高耸、壮观。
3、其实这些高楼都是由一组组支架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搭支架。
(板书课题:搭支架)二、认识支架1. 提出问题:什么叫做支架?如何定义?学生猜测支架定义并进行总结:支架就是起到支撑作用的架子。
2. 出示图片(多媒体):蜘蛛网、自行车、起重臂、埃菲尔铁塔等,请学生观察3. 提问:这几幅图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4. 交流归纳:他们都有三角形的结构在其中。
三、认识三角形结构的稳固性特点1. 提问:生活中除了三角形还有哪些常见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梯形、圆形等)那么为什么都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呢,三角形的结构有什么优点呢?2. 提出预测:三角形稳固、结实,不易变形3. 组织讨论:我们怎么来证明三角形的具有这些优点呢?(教师出示已经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梯形等)4. 小组讨论,提出方案。
a.制作这些形状b.通过拉扯比较承受力c.给他们排序5. 教师指导制作各种形状,强调要做到同学协作共同完成。
搭支架-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搭支架-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78b5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d.png)
搭支架-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教案针对苏教版2001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机械运动”中的第一课“搭支架”,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支架的构造和搭建方法,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支架的构造和搭建方法。
2.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支架的构造和搭建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向学生简单介绍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对支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核心内容讲解
1.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并用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2.讲解支架的构造和搭建方法,介绍支架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3.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完成支架的搭建。
3.巩固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支架的作用和使用场合,并简单阐述原理。
4.课堂总结
•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五、评估方法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2.让学生完成主题作业。
六、教学资源
•支架、工具箱等。
七、教后反思
本课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支架的构造和搭建方法,以及简单机械的原理。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巩固。
此外,对于学生的巩固练习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搭支架》教学设计
![《搭支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0725f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0.png)
《搭支架》教学设计《搭支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支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搭支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
4.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5.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准备:吸管若干、透明胶带、小剪刀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1.出示图片(多媒体):蜘蛛网、自行车、起重臂、埃菲尔铁塔等,请学生观察2.提问:这几幅图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3.交流归纳:他们都有三角形的结构在其中。
二、认识三角形结构的稳固性特点1.提问:生活中除了三角形还有哪些常见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梯形、圆形等)那么为什么都采用三角形的结构能,三角形的结构有什么优点呢?2.提出预测:三角形稳固、结实,不易变形3.组织讨论:我们怎么来证明三角形的'具有这些优点呢?(教师出示已经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梯形等)4.小组讨论,提出方案。
a.制作这些形状b.通过拉扯比较承受力c.给他们排序5.师指导制作各种形状,强调要做到同学协作共同完成。
6.小组合作比较各种形状的稳定性和承受能力。
7.小组汇报试验结果。
三、了解三角形结构的广泛应用1.出示图片(多媒体),认识三角形的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三角形结构的。
四、搭高塔1.小组设计高塔,并交流可行性;计算高塔所需的材料数量。
2.汇报设计情况,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3.讨论:我们要完成这项建设应该注意什么?4.交流,归纳:a.明确分工(材料员、操作员、胶带提供员、情报员、协助员)b.团结协作,各尽职责。
《搭支架》一课的教学 活动设计【教学参考】
![《搭支架》一课的教学 活动设计【教学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6f92050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2.png)
《搭支架》一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参考】《搭支架》一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搭支架》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二课。
背景描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这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的兴趣不能自始至终,学生只对活动操作本身感兴趣,在交流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进行《搭支架》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初步的尝试。
一、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课前准备好的旧报纸、透明胶、胶水等。
二、本课的任务是小组合作搭一座高塔,然后讨论:①哪些方法可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和承受力?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使用的材料又最少?③根据讨论的结果,你对本组或其他组的支架有什么建议?三、各小组开始搭高塔。
1.小组长综合组内其他成员的想法,确定好自己组要搭的高塔的形状,然后画出塔的草图,大家一起制作好搭塔需要的基本的材料,然后开始分工搭高塔。
2.各组的高塔搭建好后,组内成员测量好塔的高度,并检测塔的承受力(以放作业本的多少为准),然后填写好教科书第24页实验记录的后半部分。
3.各小组依次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组搭的高塔,并示范高塔的承受力是多少。
小组(一):我们组搭的高塔是三角形立体柱的支架,高19厘米,可以承受8本作业本。
示范:最大能承受8本作业本。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该组的高塔。
塔的形状是三角立体形的,整个塔身是一个三角形立体柱,底部是三角形,顶部也是三角形,塔侧是3个长方形片状,塔身由内外两层重叠而成,外层比内层在底部多了侧面3片支撑叶。
小组(二):我们组搭的高塔是长方体形状的,高18厘米,但是不能承受一本作业本。
示范:不能承受一本作业本。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该组的高塔。
这座高塔是长方体形状的,底部是一个长方形,塔身由四条圆纸棒站在长方形的四个直角上建成。
该组的学生在底部又剪了一块长方形纸片粘在四根圆纸棒的下面,四根圆纸棒的顶外侧用一条细小的扁形长纸条按照长方形的四个直角把四根圆纸棒粘在四个角的内侧。
小学科学_搭支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搭支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c9f822c84868762cbaed58e.png)
【教学设计】搭支架_科学_小学_【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研究各种支架稳固性的过程,知道不同的结构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初步学会设计测试支架结构稳固性和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会设计立体支架,并画出设计草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难点:会设计立体支架,并画出设计草图。
【教学准备】●教师:图片、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支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1)塑料管或报纸棒(相同长度的18根、不同长度的若干根)(2)大头针若干 (3)剪刀 (4)直尺 (5)铅笔 (6)橡皮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有一个建筑,在它向公众开放的第一年,就迎接了超过200万的参观者,时至今日,已有超过二亿人来此参观过。
这是什么建筑?魅力这么大,超过两亿多人次的游客都来参观。
同学们,你想不想知道,想不想见识见识?2、出示埃菲尔铁塔。
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塔,它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地标建筑。
问:它美不美?很美:从铁塔的一侧望过去,像个倒写的英文字母“Y”,初到法国的人都想在埃菲尔铁塔前留个影。
它看上去高不高?很高:在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世界上没有哪座塔的高度能超过200米,而埃菲尔铁塔竟高达320米,相当于100层楼高。
你知道吗?它还很大。
整个塔身重10000吨呢,光钢铁就用了7000吨!3、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历经百年历史而不倒,它有什么秘诀呢?我们通过搭支架的活动来探究一下。
板书课题。
二、在活动中取证1、提问:我们来仔细观察埃菲尔铁塔的塔身,它又有什么特点呢?(采用框架结构,利于风穿过;里面有很多三角形结构)2、提问:一根根钢铁搭成了许多什么形状呢?为什么要搭成三角形的架子呢?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呢?三角形和什么比起来比较牢固呢?3、请填写实验记录的前半部分:预测不同性质支架的稳固性,用星号表示稳固性的大小,五颗星最稳固。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搭支架》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搭支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552b65c281e53a5802ff78.png)
2.搭支架【教学目标】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4.会设计立体支架。
5.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6.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建高塔。
塑料管、大头针、记录单。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支架材料、记录单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视频导入1.师:同学们,这是建筑工地上经常能见到的一个物体,它叫塔吊。
仔细观察一下,你能想到什么问题?2.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科学问题,真厉害!刚才有同学说到这些铁条,其实这些铁条搭成的结构就是“支架”,为什么这样搭?有什么作用?那咱们今天这节课就来搭一搭,研究研究,好吗?(板书课题:搭支架)二、搭建平面支架,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定性。
1.师:同学们,我们来搭支架,需要些什么呢?预设:铁条、螺丝钉。
师:我们还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哪些材料来搭?预设:一次性筷子、吸管、铅笔、竹条、木棍等。
师:刚才有同学说要螺丝钉,它是用来做什么的?预设:固定的。
师:哦,你是说用螺丝钉将两根木条连接起来,是吗?除了用螺丝钉,你还能用什么物体来连接?(师出示两根木条,根据学生提到的物体出示透明胶和绳子,钉子。
)师:怎么连接?预设:用透明胶绕着两根木条缠十字。
用绳子也一样。
但是缠后要系一下。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示范连接的办法。
)师:同学们真会想办法。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是这样一些材料,(实物投影)大头针、塑料管,你能用这些材料搭平面支架吗?(能)师:嗯,相信你们!2.师:那——在动手之前,想一想,搭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预设:要注意安全,用大头针时不能扎到手。
师;有安全意识,非常好!大头针在这里是用来做什么的?(连接塑料管的)怎么连接呢?(用大头针穿过塑料管)穿在塑料管的什么位置?(塑料管两端的中心位置)(师用纸筒和记号笔示范大头针穿过塑料管的位置)能不能穿在这里?(师示范穿在最边沿)(预设:不能,要留一点距离,差不多5毫米就可以了。
2.2 搭支架教案及反思
![2.2 搭支架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5a33b727d3240c8547ef07.png)
2.2搭支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支架牢固程度的方法,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搭建支架的步骤和方法。
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搭建支架的步骤和知道不同形状的支架结构,其稳固性不同。
教具准备:课件、胶圈和小棒。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播放图片(1)学生欣赏图片(2)思考:为什么这些建筑物这么高却不会倒塌呢?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呀?想知道为什么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雄伟的建筑物能够高高的耸立着。
2、出示课题:搭支架二、新课讲解1、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看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2、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支架的定义、特点和形状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搭支架》,那么在学习搭支架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支架是什么?1、理解支架的定义。
(1)结合书上和屏幕上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2)提问:观察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3)同桌讨论并汇报(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支架的定义(支架:指的是起到支撑作用的构架)2、掌握支架的共同特点(1)出示问题和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图片并认真思考(2)交流并汇报(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支架的共同特点(主要以三角形为主进行设计)3、支架的形状(1)结合课本相关内容,谁来告诉老师支架有哪些形状呢?(2)师生一起总结支架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二)搭建平面支架1、搭建支架刚才我们学习了支架的形状,接下来我们就要自己动手来制作支架了,大家有兴趣吗?(1)了解所需的材料并提供学生实验材料(2)讲解操作步骤并示范操作(3)学生分组合作搭建平面支架(4)小组互评2、测量支架的稳定性(1)同学们猜一猜在你们做好的这些支架中,哪一种最稳固,最结实?(2)在请同学们用手轻轻的拉一拉这些支架,看看哪一种不易变形?(3)指名学生回答(4)小结: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牢固,而且所用的材料也最少。
小学科学_搭支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搭支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c9f822c84868762cbaed58e.png)
【教学设计】搭支架_科学_小学_【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研究各种支架稳固性的过程,知道不同的结构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初步学会设计测试支架结构稳固性和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会设计立体支架,并画出设计草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难点:会设计立体支架,并画出设计草图。
【教学准备】●教师:图片、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支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1)塑料管或报纸棒(相同长度的18根、不同长度的若干根)(2)大头针若干 (3)剪刀 (4)直尺 (5)铅笔 (6)橡皮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有一个建筑,在它向公众开放的第一年,就迎接了超过200万的参观者,时至今日,已有超过二亿人来此参观过。
这是什么建筑?魅力这么大,超过两亿多人次的游客都来参观。
同学们,你想不想知道,想不想见识见识?2、出示埃菲尔铁塔。
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塔,它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地标建筑。
问:它美不美?很美:从铁塔的一侧望过去,像个倒写的英文字母“Y”,初到法国的人都想在埃菲尔铁塔前留个影。
它看上去高不高?很高:在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世界上没有哪座塔的高度能超过200米,而埃菲尔铁塔竟高达320米,相当于100层楼高。
你知道吗?它还很大。
整个塔身重10000吨呢,光钢铁就用了7000吨!3、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历经百年历史而不倒,它有什么秘诀呢?我们通过搭支架的活动来探究一下。
板书课题。
二、在活动中取证1、提问:我们来仔细观察埃菲尔铁塔的塔身,它又有什么特点呢?(采用框架结构,利于风穿过;里面有很多三角形结构)2、提问:一根根钢铁搭成了许多什么形状呢?为什么要搭成三角形的架子呢?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呢?三角形和什么比起来比较牢固呢?3、请填写实验记录的前半部分:预测不同性质支架的稳固性,用星号表示稳固性的大小,五颗星最稳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支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搭支架》是五年级《科学》教材《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2课,本课是在前一课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支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
教材课文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需要两个课时,本设计是第一课时。
本设计对教材作了以下处理:
(1)把制作不同形状的支架并用手感觉其稳固性的活动改为:用游戏的方法研究不同形状的支架的稳固性。
因为学生在四年级的数学课已经做过类似的活动,已经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如果按教材的活动进行教学,无异于又是一节数学课。
因此,在本课设计中,我把以制作、体验为主的活动改为以趣味游戏为主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趣味中发现科学的道理。
(2)增加加固四边形和立方体支架的活动,为教材的第三部分活动做好铺垫。
教材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搭一座又高又稳、承受力又大的高塔,这个活动是对立体支架稳定性的研究,同时还研究材料及连接物对稳定性的影响,与前一活动的跳跃性太大,缺乏渐进的梯度,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增加加固四边形支架的活动,能较好地为第三部分内容搭建台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支持自己对问题的解释。
2、初步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支架牢固程度的方法。
3、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支架。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形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验证三角形是最不容易变形、最稳固的
教学难点:能够用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支持自己对问题的解释。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个立方体、图钉、剪刀、垫圈、钩码、木棍、长短不同的塑料管、
回形针、铁架台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橡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1、看图片,发现支架大多是由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构成。
2、提出问题:哪种形状最稳固不容易变形呢?
二、探究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1、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用一定材料和连接物连接在一起用来支持物体用的架子叫做支架。
2、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并实施。
(搭好后用手拉拽,比较结实程度和谁最不容易变形。
把结果填在实际稳固性一栏。
)
3、学生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相互质疑评价
4、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5、师生共同总结:三角形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
而且用材最少。
三、加固平面支架,加深对三角形结构稳固理解
1、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支架不稳固,你有什么办法让它稳固吗?同学们讨论一下。
2、每组任意选择一个支架进行加固。
3、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合作加固四边形支架,通过实验验证支架的牢固性。
4、交流与评价各种加固方法,扩展思维。
5、不同的加固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说明什么问题?
6、教师演示拉拽小棒做得立方体支架,学生观察发现。
如何加固?
7、学生展示方法。
8、小结:只要在容易变形的支架里加入斜梁使它形成几个三角形支架支撑力就会增强,这个支架也就变得稳固了。
四、了解生活中中更多的三角形结构
1、(出示艾菲尔铁塔图片)你了解它吗?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相同构造?
3、欣赏具有三角形结构的物体。
五、拓展:用木棒搭建高塔
1.谈话:艾菲尔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出了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将来你们想象埃菲尔一样也拥有自己命名的建筑吗?
2.谈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
未来的小小建筑师们,我们现在就来搭建一座铁塔行吗?当然我们的建筑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木棒、牛皮筋。
3.提出制作要求:请同学们搭建一个即美观又实用、用材又少的20厘米高塔呢?咱们比一比看那组的高塔承受的重物最多。
接受挑战吗?
4.提问:你想建一座什么样的高塔呢?小组之间先商议一下建造什么样的高塔,商议后建造你们自己的高塔。
哪组的高塔建的稳固、结实、漂亮,你就是优秀的建筑师。
现在开始。
5.学生说自己的设想。
(设计草图)
6.学生建造自己的高塔。
分别指导学生。
7.展示:我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有的同学构思巧妙,设计与众不同;有的同学制作精细,对建筑物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心留意,有的同学制作认真,每一个基本结构都十分规范。
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建造出中国的艾菲尔铁塔的。
8.拓展:其实建筑模型还可以用许多材料来完成如:塑料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