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扩散工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2
A
讨论晶体中杂质浓度与扩散时间的关系 在均匀横截面A的长条材料上,取长度为dx的一小段, J1 是流入这一段体积的流量,J2 是流出这一段体积 的流量,流出该段体积的流量差为:
J 2 J1
如果J2 ≠ J1 ,说明在这一小段体积中扩散物质的浓度发生了 变化,在这一体积元内杂质的数量为浓度和微分体积元(A· dx )的乘积,因此连续性方程可以表示为:
Xj1 Xj2 Xj3
X
表面浓度 CS 随时间而降低:
t3>t2>t1
C S C (0, t )
Q
t1 t2
D2 t 2
t3
延长扩散时间(提高扩散温度T ): ①杂质表面浓 度迅速减小;②杂质总量不变; ③结深增加; ④杂质浓度梯度减小。
如果衬底杂质浓度为CB,扩散杂质与衬底杂 质反型,计算扩散形成的PN结结深:
x 式中:Cs—恒定表面浓度 C x, t C s erfc D—扩散系数 2 Dt
Dt —特征扩散长度 erfc 是余误差函数,x为距离坐标
恒定表面源扩散杂质浓度分布图
在实际工艺中,Cs的值一般都是杂质 在硅中的固溶度。 固溶度:平衡态下,杂质可溶于半导 体材料中的最高浓度,与温度有关。
3)
C ( x, t ) J D x
(3.1)
其中:C为杂质浓度,个/cm3 ;D为扩散系数, cm2/s ;J为杂 质净流量(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流过的原子个数),个/cm2· s
虽然费克第一定律精确地描述了扩散过程,但在实际应用 中很难去测量杂质的扩散流密度。
3) 菲克第二定律
dx
J1
扩散炉同氧化炉基本一样,英文中都用 “furnace”这个词。差别是扩散系统的携带 气体采用N2和Ar,并有扩散源。而氧化系统主 要是O2 、N2 、H2 等气体。 从杂质源组成来看,分为单质元素、化合物 和混合物等形式。 从杂质在常温下所处的状态,分为固态源扩 散、液态源扩散和气态源扩散。
时间越长,扩散深度越深,表面 浓度不变前式对 x 积分,就可以 得到扩散杂质剂量随时间变化的 关系:
Cs
t3>t2>t1 C(x,t) t1 t2 t3
CB
0
xj1 xj2 xj3
x
Q C ( x, t )dx
0
2
CS Dt
(3.4)
——扩散入硅片单位表面的杂质总量
如果衬底杂质浓度为CB,扩散杂质与衬底 杂质反型,计算扩散形成的PN结结深:
概述
扩散是微电子工艺中最基本的工艺之一,是 在约1000℃的高温、p型或n型杂质气氛中, 使杂质向衬底硅片的确定区域内扩散,达到 一定浓度,实现半导体定域、定量掺杂的一 种工艺方法,也称为热扩散。 目的是通过定域、定量扩散掺杂改变半导体 导电类型,电阻率,或形成PN结。
扩散工艺在IC制造中的主要用途
间隙-替位式扩散
杂质原子被从晶 格位置“踢出”
(Kick-out)
A+I
Ai 有两种机制可能使这 些杂质回到晶格位置 。一种填隙杂质被一 个空位俘获。另一种 是杂质原子取代一个 硅原子的晶格位置。
AV
1.2杂质扩散系数与扩散方程
1) 菲克第一定律 2) -如果在一个有限的基体中存在杂质浓度梯
度 C x,则杂质将会产生扩散运动,而且杂质的扩 散方向是使得杂质浓度梯度减小。 菲克第一定律:杂质的扩散流密度J正比于杂质浓度 梯度 C x ,比例系数D定义为杂质在基体中的扩散 系数。表达式为:
C J Adx A( J 2 J 1 ) Adx t x
或者:
dx
C x, t J t x
J1
J2
A
上式可以写为:
C ( x, t ) J ( x, t ) t x
代入菲克第一定律(3.1)得菲克第二定律:
C x, t D C ( x, t ) x t x
由于
C ( x j , t ) CB
C(z)
Cs
可得结深
1 C B x j 2 Dterfc C s
CB t1 0 t2 >t1 Z
恒定源扩散杂质浓度服从余误差分布,延长扩散时间: ①表面杂质浓 度不变; ②结深增加; ③扩入杂质总量增加; ④杂质浓度梯度减小 。
写为:
C ( z , t ) 2 C z, t D t z 2
上式被称为菲克简单扩散方程
1.3扩散形式
扩散工艺是要将具有电活性的杂质,在一定温度,以一定 速率扩散到衬底硅的特定位置,得到所需的掺杂浓度以及 掺杂类型。 两种方式:恒定表面源扩散和限定表面源扩散
扩散工艺重要的工艺参数包括:
片状源扩散优点:方便、重复性好、生产效率高。也称开管扩散。 间距:2-4mm。并通入保护气体,作用:既可防止大气反向扩散到石英 管内造成污染,并能改善扩散结果的波动性。 BN Si BN Si BN Si
(4)计算两步扩散法的杂质分布
a) 预淀积扩散 初始条件:C(z,0)=0 边界条件:C(0,t)=Cs,以及: C(∞,t)=0,扩散后的杂质分布:
预淀积
z C ( z, t ) C S erfc 2 D t 扩散后的杂质总量:
Q C ( z, t )dz
(2)恒定杂质总量扩散
在硅片的扩散过程中,硅片内的杂质总量保持不变,没有
外来杂质补充,仅限于扩散前积累在硅片表面无限薄层内 的有限数量的杂质,向硅片体内扩散,又称“限定源”或 “再分布”。 ﹡假设扩散开始时杂质总量Q0均匀分布在厚度为h的一 个薄层内,不考虑硅片衬底杂质浓度的条件下:
C (, t ) 0
扩散后的杂质分布: C
0
C ( z, t )dz QT
2Cs D1t1
推进扩散
z
2
z, t
Cs
Dt
D1t1 e D2 t 2
QT
e
4 Dt
t>0
2
假设推进扩散的扩散系数为D2,扩散时间t2为, 上式改为:
C z , t1 , t 2 2
h
C( x,0) xh 0
C (, t ) 0
h0
0
C ( x,0)dx Q0
x
根据上述边界条件,菲克定律的解是一个中心 在 x=0 处的高斯分布:
x C ( x, t ) exp( ) 4 D2 t 2 D2 t 2 Q
2
, t2 >0
C(x,t) Cs Cs’ Cs” CB 0δ
①杂质的分布 ②表面浓度 ③结深 ④掺入杂质总量
1)
预淀积扩散(菲克定律的第一类解):杂质源通常为
气相源,原子自源蒸气输运到硅片表面,并扩散到硅 内,在扩散过程中源蒸气保持恒定的表面浓度,这种 扩散称为预淀积扩散,又称为恒定表面源扩散 时间t=0时,初始条件:C(x,0)=0 边界条件:C(0,t)=Cs 以及: C(∞,t)=0 满足上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式(3.2)的解为
LOGO
第三章 扩散工艺
www.themegallery.com
主要内容
概述 扩散原理(模型与公式) 实际扩散分布的分析 扩散工艺和设备 扩散工艺质量检测
掺杂——将所需要的杂质按要求的浓度和分布掺入到半导 体材料中的规定区域,以达到改变材料导电类型或电学性 质的过程。 掺杂的方法很多:合金法、扩散法、离子注入法。在IC制 造中主要采用扩散和离子注入法。 合金掺杂——通过杂质材料与半导体材料合金的方法实 现掺杂的过程。 离子注入掺杂——杂质通过离化、加速形成高能离子流, 靠能量打入半导体材料的规定区域、形成杂质分布的过程。 高浓度深结掺杂采用扩散方法,高精度浅结采用离子注入 方法 半导体器件制造中常用的掺杂杂质有磷、硼、砷,锑
(2) 替位式扩散(substitutional)
间隙扩散杂质:O,Au,Fe, 替位扩散杂质:As, Al,Ga,Sb,Ge。 Cu,Ni,Zn,Mg 替位原子的运动一般是以近邻处有空位为前题
B,P,一般作为替位式扩 散杂质,实际情况更复杂, 包含了硅自间隙原子的作 用,称填隙式或推填式扩 散
3)间隙-替位式扩散 许多杂质即可以是替位式也可以是间隙式溶于晶 体的晶格中,并以间隙-替位式扩散。 这类扩散杂质的跳跃率随空位和自间隙等缺陷的 浓度增加而迅速增加。
晶体管的基区、发射区 双极器件的扩散电阻 在MOS制造中形成源和漏 互连引线 多晶硅掺杂 太阳能电池
杂质扩散机构
扩散运动:物质的随机热运动,趋向于降低其浓度梯度; 即存在一个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净移动。
扩散工艺:利用杂质的扩散运动,将所需要的杂质掺入 硅衬底中,并使其具有特定的浓度分布。
研究杂质在硅中的扩散运动规律目的何在呢? 开发合适的扩散工艺,预测和控制杂质浓度分布。 研究IC制造过程中其它工艺步骤引入的扩散过程对杂质 分布和器件电特性的影响。
1.1扩散的微观机制
间隙式杂质:存在与晶格间隙的杂质
替位式杂质:占据晶格位置的外来原子称为替位杂质。
(1) 间隙式扩散(interstitial)
3、扩散工艺和扩散设备
3.1固态源扩散
扩散方式
片状源扩散 开管扩散 箱式扩散 涂源扩散
铂源舟 石英舟和硅片
接排风
阀和流量计 载 气 石英管
固态源
陶瓷片或粉体: BN、B2O3、 Sb2O5、P2O5等
开管固态源扩散 系统
片状源扩散: ——将固体扩散源做成与晶片一样大小的园片,与硅片 相间地插在石英舟上,在一定温度下扩散。也分预淀积和 再分布两步。目前最常用的是BN、硼微晶玻璃(后者不需活 化)常用片状源扩散。
z
4 D2t 2
, t2 0
源自文库
说 明
a) 上面两种扩散形式杂质分布的公式推导是基于理想 的边界条件下,比如两步扩散法的公式,只有推进 扩散时间比淀积扩散时间长得多的情况下才接近实 际。即只有满足 D1t1 D2t 2 时,两步扩散中 的推进扩散边界条件才成立。 b) 上述公式只考虑一维扩散方程的解,对于有掩蔽窗 口的扩散,在窗口边缘需要考虑二维或三维扩散方 程的解。
0
2
C S Dt
预淀积
假设预淀积扩散的扩散系数为D1,扩散时间t1为, 上式改为:
QT t C ( z, t )dz
0
2
C S D1t1
(4)计算两步扩散法的杂质分布
b) 有限表面源扩散(推进扩散) 初始条件,边界条件:
C( z,0) z 0 0 0
C ( z,0)dz Q0
由于
C ( x j , t ) CB
CS x j 2 ln C B
1 2
可得结深
Dt
2
xj Q CB C ( x j , t ) exp( ) 4D t D t
(3)两步扩散法
在实际工艺中,往往用“预淀积”+“再分布”的两步扩散 法。 第一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短时间的恒定表面源扩散, 扩散深度很浅,目的是控制进入硅片的杂质总量,称“预 淀积); 第二步:以预扩散杂质分布作为掺杂源,高温下进行有限 表面源的推进扩散,使杂质向硅片内部推进,重新分布, 通过控制扩散温度和时间以获得预期的表面浓度和结深 (分布),又称“再分布”、主扩散。 作用:较好地解决了表面浓度、结深与扩散温度、时间之 间的矛盾。
(3.2)
——费克第二定律最通用的表达式。
假设D和位置无关(杂质浓度很低时,可认为扩散系数与 浓度无关,D为常数) ,式3.2可以简化为:
C ( x, t ) 2 C x, t D t x 2
(3.3)
因为沿硅片深度方向的扩散是主要的关注之一,所以也 可把位置变量用沿着硅圆片深度方向(Z)取代,上式可改
c) 高浓度扩散、扩散气氛不同(如:氧气和氮气)、 杂质不同、硅衬底的晶向不同等,实际扩散情况同 理论公式都有差别,必须要修正。
d) 由于离子注入技术的发展,大多数掺杂工艺已不再 使用扩散法,但是需要重掺杂时仍然采用扩散方式。
2.实际扩散分布的分析
实际扩散工艺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使 杂质分布偏离理论结果。 横向扩散:杂质在纵向扩散的同时,也进行横向扩 散,实际情况应是高维的扩散方程解。 横向扩散长度是纵向扩散深度的0.75~0.85。 横向扩散直接影响VLSI的 集成度,也影响着PN结电容。 而离子注入的横向扩散要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