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掌握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数据等实践操作,掌握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准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案例材料: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制作成PPT或视频。
3.讨论题目: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作业题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视频展示自然灾害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4自然灾害》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本章节内容丰富,案例真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媒体报道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自然灾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灾害的分类及其成因。
2.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防范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实践操作法:教授学生一些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
3.准备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的方法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场景,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灾害有什么了解?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成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在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和互救?”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最新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7篇
最新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7篇最新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要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篇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八年级共有两个班83人,本届学生基础较差,上进心不够,甚至有部分学生厌学。
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为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人数92人,其中67人及格,及格率为72.83%左右;优生只有26人,优生率为28.26%左右,这个成绩相对于同类乡镇来说应该很好了。
这期要参加泸州市会考,因此教学内容较为繁重,这学期我将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本学期共五章内容,针对每章内容具体分析如下: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本章学习是以区域为单位,将中国大致按方位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在已学的地形、气候及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特征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差异。
在本章的最后设计了综合归纳和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学习活动,在各大地理单元中,也对认识区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较大意义的地理知识,进行了简介,意图通过这些设计和活动,在整体知识背景和区域学习方法方面为后续认识区域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难点: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填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3、能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在学习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了解中国整体概况之后,本章转入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
本章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主体,课本选择了东北、首都北京、长江流域、西部地区和中国台湾五个不同内型的区域构成本章的五节内容(另外还有第七章专门讲珠江三角洲地区)。
课本选择的区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体地认识祖国,并学会不同类型区域的学习方法。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目标、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教案【篇1】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
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一、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2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从上个学期期末检测的成绩来看,两个班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在全县排在中等水平,由此可见,两个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
三、教材分析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
关于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7篇
关于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7篇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篇1一、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学年的地理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了初二阶段,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
在课堂上能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课堂内精力不集中。
有的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不太强,所以本学期要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果。
二、教材分析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写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懂得协同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本学期是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的地理差异,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了解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提高措施1、在一年级现有的基础知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实际,在课后的反思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
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相应地理材料、图片中独立获取地理知识。
在平时月考之前,把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更快进步。
2、做好不同学生的提高工作。
本学期要对中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读图和用图的能力。
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予改进,在课堂上要注意他们的听课状态检验学习效果。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人数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听课效率,适当完成基本任务。
就是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在图上读懂必要的内容,就是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还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配套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配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是学生在学习了天气、气候、地形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天气、气候、地形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对于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面对自然灾害的勇气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2.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防灾减灾演练,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
2.教具:PPT、图片、视频、自然灾害地图等。
3.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案例,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八上自然灾害教案8篇
八上自然灾害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合同方案、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contract proposal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job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上自然灾害教案8篇优秀教案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教案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八上自然灾害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灾害的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具体的自然灾害类型和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灾害,学生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以及预防和减轻灾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以及预防和减轻灾害的方法。
2.难点: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讨论。
2.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联系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考察的顺利进行。
3.准备板书和教学课件,明确教学内容和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提问学生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态度,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应积极参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3.通过学习自然灾害,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作业评价:
1.作业评价将关注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老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3.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播放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知识传授,深入浅出:采用图文并茂、案例教学等方法,生动形象地讲解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及防治措施,注重对重难点的剖析和讲解。
3.实践活动,学以致用:设计课堂实践环节,如模拟地震逃生、绘制自然灾害分布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a.自然灾害的成因有哪些?
b.常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影响范围有哪些?
c.针对不同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治?
2.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a.列举三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b.分析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a.模拟地震逃生: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培养学生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的冷静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
b.绘制自然灾害分布图: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表,绘制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3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自然灾害》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自然灾害实例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学会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2.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减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3.课堂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传授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自然灾害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场景,如地震、洪水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问: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了解?它们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引出本节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和成因。
同时,展示一些具体的自然灾害案例,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如加强监测、提前预警、做好逃生准备等。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相对较浅,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学会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预防措施。
2.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课堂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成因,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如四川汶川地震、浙江台风等,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灾害防范能力。
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后,教师补充:
3.台风:看课本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台风所造成的严重灾害,深刻地认识到台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破坏作用。
提问:什么是台风?台风常发源于什么地方?台风为何会造成灾害?它会造成哪些灾害?它的灾害多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和省区?
学生答后,教师补充:①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发生后常会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②台风常发源于热带洋面,其中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③台风形成后常会带来大风和特大暴雨,因而摧毁许多房屋建筑和电力设施等,造成风灾和洪水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等遭受巨大损失。④台风灾害多出现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等省区。
(启迪思维)台风能给人们带来风灾和洪灾,这是台风的功还是过呢?(学生:过)台风是否只有过没有功呢?(学生:不是,台风有过也有功)台风的功在哪里呢?(学生: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教师加以肯定后补充4.洪涝: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后,提问:
我国为什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学生: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是否光有自然原因没有人为原因?(学生:两种原因都有)洪涝和干旱(水旱灾害)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怎样有效地防御洪涝灾害的发生呢?(学生小组讨论后认识:①国家要多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②加固江河大堤;③禁止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地、随意开荒;教师补充:④禁止人们围湖造田,帮助人们发展其他产业;⑤设立专门研究机构,研究台风、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这也是我国防御和战胜自然灾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⑥教育人们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努力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关于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7篇
关于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7篇关于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精选篇1为了在短暂的复习时间提高效率,使学生复习得轻松,有效、有序,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紧扣《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以课本为基础,抓住主线,强化训练,培养能力。
本着“夯实基础求能力;把握核心求联系;依据大纲求拓展”的思想,扎实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二、学情分析地理学科期末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只是初步的掌握,对自然环境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还是不够扎实。
有些学生对地理位置还记不清,一些概念易混淆。
还有许多学生学习不用心等。
三、复习目标:1、能够概括各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
2、通过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各地区和国家发展工农业的优势和特点。
3、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4、提高归纳总结和运用知识点的能力。
四、复习方法: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期末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知识的考查占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加大地理基础的复习与巩固是十分必要的,我在复习中这样做的:1、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知识点,进行竞赛。
2、再次订正填充册中的错题,有针对性的纠正。
3、最后练习进行巩固。
4、强化训练,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对于该记忆的内容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把这一部分内容背诵记忆,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讲授难点,学生容易接受。
2、第二阶段:综合复习。
基于以上复习之后,这个阶段进行综合性复习,将书本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综合运用和练习。
借助试卷,检测的同时归纳薄弱的环节。
同时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总结,请每组组长进行学法交流和指导。
总之,地理复习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刻苦的钻研。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是本学期的第七个教学单元,共2课时。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影响,以及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提高防范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了解不够系统,对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的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影响,掌握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灾害防范意识,提高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分类、影响及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提高防范意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深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3.图片展示法:运用丰富的图表和图片,直观地展示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
2.辅助材料:案例资料、图片、图表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影响,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析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干旱等,让学生掌握灾害的分布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加深对灾害防范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介绍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让学生了解灾害的严重性,提高防范意识。
最新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7篇
最新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7篇教案一:地理自然灾害概述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地理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类型,并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地理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包括气候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
3. 案例分析:选择一种自然灾害,例如洪水,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洪水的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4. 活动: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种自然灾害,展示他们对该灾害的研究成果,并向全班分享。
5. 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自然灾害的理解程度。
教案二:气候灾害——台风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台风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影响,并能够掌握台风的防御措施。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台风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台风的注意和兴趣。
2. 讲解:讲解台风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包括低气压带、热带海洋、热带气旋等。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历史上的台风事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该台风的影响和对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4. 活动: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份台风应对手册,包括预防措施、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等方面。
5. 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台风的特点和防御措施。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台风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设计的台风应对手册的质量。
教案三:地震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震级的计量方式和地震的影响,并能够掌握地震的应对措施。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地震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地震的注意和兴趣。
2. 讲解:讲解地震的发生原因和震级的计量方式,包括板块运动、地震波和里氏震级等。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历史上的大地震事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该地震的影响和对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第一篇: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防灾减灾的环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2、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过程: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意识(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吗?由于当时强烈的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灾害,同学们知道这些灾害中,有一些是属于自然灾害的,那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自然灾害。
同学们先预习书本p54第四节的内容,找出自然灾害的概念和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二)、新课讲解【师】同学们找到自然灾害的概念了吧,让我们来齐读自然灾害的概念。
【生】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师】大家注意,自然灾害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自然异变和损害。
我们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要把握两点,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是否对人类造成了损害。
我们来看下p50的活动题,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呢?【承转】自然灾害一般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几种类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表格式)
2、通过地图地理信息,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注重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升保护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原因。
知道了气象灾害,我国的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3、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探讨分析和总结。
过渡: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这些自然灾害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那么这些自然灾害分布在什么地方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共同学习第二内容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分布广、最为频繁。2)、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3)同一地区。不但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
出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
2、讲述旱灾,洪灾,台风发生的分布地区和原因。
出示“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
3、讲述地震,泥石流,滑坡发生的地区及原因。
难点: 分析总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举例、自主合作探究等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播放我国自然灾害的视频图片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灾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
一、常过学生看书回答自然灾害的概念
提出满足自然灾害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1、自害的概念:
提示: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加上资源破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才是自然灾害。
初二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一篇:初二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
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结合课本55~56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2、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类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结合图片说明)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结合图片说明)(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活动一:展示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2、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
因为华北地区降水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多发》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公众防灾意识等。
5.布置课后作业,如绘制自然灾害分布图、撰写自然灾害防治短文等,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绘制自然灾害分布图: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选择一种自然灾害类型,绘制我国该自然灾害的分布图。要求标注清晰的地理位置、灾害类型及影响范围,并简要说明该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2.撰写自然灾害防治短文:请同学们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撰写一篇关于自然灾害防治的短文。
a.我国自然灾害防治的现状与挑战
b.倡导绿色生活,降低自然灾害风险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自然灾害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目,如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自然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关注。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自然灾害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2.学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观察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详细教案最新范文
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详细教案最新范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详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详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台风的形成原因、移动路径分布地区及主要危害;2.使学生了解监测防御台风的方法及重要性;3.使学生了解本市常见的台风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4.使学生了解寒潮、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5.使学生了解监测防御我市常见的气象灾害应采取的预防措施;6.使学生在认识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探讨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重点难点]: 1.台风的危害2.监测防御台风的重要性3.台风的危害及形成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4.监测防御的重要性5.气象灾害的危害、形成[教具设计]:[讲授过程]:[复习引导]:1.农作物熟制与积温的关系2.为什么许多新建的房屋不取正南正北走向?3.我市的许多工厂建在西南郊,这是否合理?为什么?【引入新课】气候既是一种资源,也会带来无穷的灾害。
许多专家认为,本世纪初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1.气象灾害的概念(1)概念:大气对人类的重合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2)主要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寒潮;(3)危害: 2.台风的概念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8第三段,了解台风的概念。
台风: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飓风: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
3.台风的结构指导学生读图2.32,了解台风的结构,并由此分析台风不同区域的天气情况。
提问:台风警报中,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风力”?4.台风的路径指导学生读图2.33,了解台风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以及暴雨出现的地区,判定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
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了解如何防灾减灾。
教学重难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阅读《聊斋志异·地震》选文,通过文章让学生知道地震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引入自然灾害的定义。
二、新课教学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解释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其必备条件。
2.展示图片,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图片。
学生观察讨论,区分自然灾害的两个种类: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1)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但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旱情。
(2)干旱,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3)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4)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现象的过程。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但是寒潮对我国青藏高原、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地区影响较小。
原因是地势高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地质灾害:
(1)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地面震动,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2)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3)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学生通过读图2.48和图2.49,说出我国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浸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分布在东南沿海。
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降水量少,但是人口集中,工农业用水量大尤其是春季降水少,所以容易引发旱灾。
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我国降水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夏季风来自东南部辽阔的海洋,带来大量降水。
地震灾害:多发生于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多位于板块交界或断裂地带。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地形坡度大,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
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
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
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
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三)防灾减灾
1.我国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面对灾害我国做了哪些防灾减灾的工作?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P58~P59,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我国在多方面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通过遥感卫星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在西北和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了防护林;建设了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在灾害发生时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这些
都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2.学生讨论:当灾害来临时,要怎样做,才可以有效避灾?
①洪水应急措施: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和山丘等,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被倒塌电杆上的电线击中。
②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③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④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三角安全区。
三、作业
思考: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是应该保全自身,还是应该舍己救人?根据你的想法,写一篇400字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