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00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背景加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的内容。
在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中,这两条定律在第九章“加减法的认识”中再次出现。
这一章的目的是让学生重新回顾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求解简单加减法的能力。
本课将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两个方面来讲解加法,从而让学生巩固加法的基本概念,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定义,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两个定律。
3.能够通过练习,灵活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加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首先,我们要复习一下加法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加法可以看作是把两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
比如说,3 + 2 = 5,其中3和2是被加数,5是和。
加法的基本性质有以下几个:•加法满足结合律(后面会详细讲解)。
•加法满足交换律(后面会详细讲解)。
•0是加法的单位元素,即对于任意正数a,有a + 0 = a。
•对于任意正数a,都有a + (-a)= 0。
2. 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和应用在学习加法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下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3 + 2换成2 + 3,它们的答案是一样的吗?我们可以尝试来计算一下:3 + 2 = 52 +3 = 5显然,它们的答案是一样的。
这就是所谓的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的定义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不随它们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加法交换律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律来快速计算简单的加法问题。
比如说,如果我们需要计算6 + 7,我们可以根据加法交换律把它转换成7 + 6,这样就更容易计算了。
3. 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应用接着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3 + 2 + 4换成3 + (2 + 4),它们的答案是一样的吗?我们可以尝试来计算一下:3 + 2 +4 = 93 + (2 + 4) = 9显然,它们的答案是一样的。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通用13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通用13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国标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中的内容。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
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例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
然后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以填空、判断等形式巩固对加法运算的理解,接着通过题组对比和凑整等练习,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渗透和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四、说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播放《朝三暮四》视频)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猴子很笨,同学们很聪明,栗子的总颗数有没有变化呢?什么发生变化?引入: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朝三暮四》,在数学中也有类似《朝三暮四》故事里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唤起求知欲。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中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于简单的加法题目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随着题目难度的增加,学生可能会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遇到问题。
因此,本节课通过讲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加法运算中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结果不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加法的交换律。
2.新课讲解:讲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定律。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运算的规律。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的交换律:a +b = b + a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证明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律规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律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规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及其应用。
2.难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实例。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交换商品的顺序后,总价不变?从而引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引入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数学老师,今天给大家讲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这部分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内容。
二、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掌握:•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的结合律;•如何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知识讲解1. 加法的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呢?就是说,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得到的和是相等的。
比如,我们计算 6 + 2,其结果为 8。
使用交换律,我们将加数 6 和 2 的位置交换,得到 2 + 6,其结果同样为 8。
我们可以用笔算一下:6 + 2 = 82 + 6 = 82. 加法的结合律加法的结合律指的是,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把第三个数加上去,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第一个数加上去,得到的结果是相等的。
举个例子,我们计算 3 + 4 + 2。
使用结合律,我们可以先计算前两个数相加,得到 7,再加上最后一个数 2,得到和为 9。
我们也可以先计算后两个数相加,得到 6,再加上最前一个数 3,同样得到和为 9。
3 +4 + 2 = 7 + 2 = 93 +4 + 2 = 3 + 6 = 9四、例题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来巩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题1计算下面数的和:4 + 3 + 1 + 2这道题目可以使用结合律,用两个数相加,再用得出的结果和另一个数相加,最后得到总和。
4 + 3 + 1 + 2 = (4 + 3) + 1 + 2 = 7 + 1 + 2 = 10例题2计算下面数的和:3 + 8 + 2 + 7 + 5这道题目可以使用交换律,在计算时进行加数位置的调整。
3 + 8 + 2 + 7 + 5 = 3 + 2 + 5 + 8 + 7 = 10 + 15 = 25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知道了如何用这两个法则加速计算。
同学们掌握这两个法则后,在数学中的计算将会倍感轻松和快捷。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能够正确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运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其数学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在本次数学课中,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加法交换律。
对于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对于两个数a和b,a + b和b + a的结果是一样的。
这也就是说,加法交换律的本质是交换加数的位置不会改变运算结果,即加法具有交换律。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以下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于加法交换律的理解:15 + 7 = 7 + 159 + 2 = 2 + 943 + 6 = 6 + 43通过以上的例子,学生们应该能够清楚地理解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 加法结合律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之后,我们要一起来看一下另一个加法的性质——加法结合律。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加法结合律:对于三个数a,b,c,(a + b) + c和a + (b + c)的结果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先计算a和b的和,再与c相加;还是先计算b和c的和,再与a相加;其结果是相等的。
同样地,我们可以用以下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于加法结合律的理解:(4 + 3)+ 6 = 4 +(3 + 6)(8 + 2)+ 1 = 8 +(2 + 1)(6 + 7)+ 5 = 6 +(7 + 5)3. 练习题1.23 + 45 = 45 + 23,这是属于加法交换律还是加法结合律?为什么?2.4 + 7 + 9的运算结果是多少? 9 + 7 + 4的运算结果是多少?3.62 + 28 + 5 = 62 + (28 + 5),这是属于加法交换律还是加法结合律?为什么?4.请你设计2-3道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2.通过例子加深学生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运用,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数学知识。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第五讲,重点讲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学生学习加法的必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能够熟练使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加法的交换律•通过例题引入交换律的概念:2 + 3 = 3 + 2。
•讲解交换律的意义和性质:加法的顺序可以交换,结果不变。
•给学生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口算和算式验证交换律的正确性。
2. 加法的结合律•通过例题引入结合律的概念:4 + 2 + 3 = (4 + 2) + 3 = 4 + (2 + 3)。
•讲解结合律的意义和性质:加法的个数和顺序可以改变,结果不变。
•给学生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口算和算式验证结合律的正确性。
3. 应用•给学生练习题,让学生在应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举例引入概念,让学生快速了解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性质。
2. 诱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发现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合作式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解题,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本质。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课题通过口算题导入课题:2 + 3 = 5,3 + 2 = 5,5 - 2 = 3,5 - 3 = 2。
让学生发现两个加数的顺序的变化不影响结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证明以及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规律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及其应用。
2.难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包括图片、实例等)。
3.练习题。
4.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他想要知道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几个,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证明,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如:23 + 45、34 + 21等。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解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证明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以及运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难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棒等学具,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在计算时可以改变加数的顺序或者把两个加数先结合起来计算呢?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呈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选自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主题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这两个定律是数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难点: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讲解演示相结合的方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归纳推理。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加法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重要的定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 探究新知(1)加法交换律出示例题: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本书?小明有3本书,小红有5本书。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 + 5 = 8(本)或 5 + 3 = 8(本)。
通过比较两个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就是:a + b = b + a。
(2)加法结合律出示例题:一个旅行团有35人,其中成年人20人,儿童15人。
如果每个成年人需要支付120元,每个儿童需要支付60元,那么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0×120)+(15×60)=3900元或(15×60)+(20×120)=3900元。
通过比较两个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就是:(a+b)+c=a+(b+c)。
3. 巩固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定律,我设计了以下练习题:(1)根据加法交换律,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新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001)
新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00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阐述。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本课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律,对于加法运算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运算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后续运算律打下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初步感受……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主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主动比较、分析、总结、归纳运算方法,培养分析归纳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
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首先在教具和学具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题。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课件辅助教学法。
学法它渗透在学习活动中,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指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但 两个算式中相加的顺序不同: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再同第三个相加;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 相加。不管哪两个数先加,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
②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 示? (a+b)+c=a+(b+c) 这个表达式怎么读? 学生自己自由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了能体现运算的顺序,建议大家这样来读:a与b的和加上c等 于a加上b与c的和。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28+17=45 17+28=45 (28+17)+23=68 28+(17+23)=68
28+17=17+28
(28+17)+23=28+(17+23)
a+b=b+a
(a+b)+c=a+(b+c)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入手,理解并掌握加 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加法运算律。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 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初步 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正确运用。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在教学中我主 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猜想验证法等方式 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法上,学生自 主探索、操作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 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来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加法计算已经非常熟悉。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样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来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来简便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发现加法运算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引发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思考。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这两个律的概念。
3.讲解与演示: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进行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练习与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2.新课讲解: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运用。
3.实例分析:分析具体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5.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可以设计如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
2.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的一节课。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践操作的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实践活动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和小组合作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际例子,引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运用。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
4.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拓展练习。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和运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基本的数学运算定律,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抽象的运算定律理解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交流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加法运算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加法运算卡片、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要把苹果和香蕉分开装篮子?为什么要把木块和砖头分开堆放?引导学生发现,分开装篮子和堆放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使用物品。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中的加法运算,提问:你们认为加法运算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加法运算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即a+b=b+a。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3.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应用。
2.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给学生出几道加法题目,让学生回忆一下同学们已经学过的加法知识,并观察同学们的发言和表现。
2. 示例研究(10分钟)给学生许多加法算式,让他们整理这些算式中的规律,看看有哪些式子是相同的。
在整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讲解这两个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确立概念(15分钟)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如果答对会得到奖励,如果答错,则需要重新回答。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有效理解这两个概念。
4. 练习巩固(2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将得到实际的操作训练,从而更好的掌握这两个概念。
5. 课堂小结(5分钟)让学生重新梳理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点,回答三个问题: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分别是什么?在实际应用中怎么使用它们?学生可以自己手写一份小结,文字可以尽量简洁、明了。
五、板书设计题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六、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PXX-PXX页。
2.写出5道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针对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通过示范、游戏、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这两个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1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和律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1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和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和应用;2.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应用;3.通过实例巩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入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 教师引导,情境引入1.小学生的口袋里都有什么?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口袋里的物品;2.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收集同种物品,比如糖,然后比较各组口袋里糖的个数;3.引导学生发现,当口袋里的东西越多时,我们怎样更快地计算数量呢?即交换物品的位置,使同种物品相邻,就可以快速计算数量。
2. 引入加法交换律1.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如 3+2 与 2+3,发现结果相同;2.通过多组实例验证加法交换律的正确性。
3. 引入加法结合律1.将三个加数按不同的顺序加法计算,如 4+3+5、5+3+4、3+4+5,发现结果相同;2.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多少个加数相加,可以先计算一部分,再计算另一部分,通过相应的结合方式,就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3.通过多组实例验证加法结合律的正确性。
4. 锻炼学生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1.给学生一张有挑战的题目,让学生自主思考;2.学生在小组中分享问题解决的思路,共同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五、课后练习及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拿着一个小袋子,收集家里的物品,然后按照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规则计算出总数;2.课后练习:让学生练习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a+b = b+a加法结合律:(a+b)+c = a+(b+c)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情境引入、实例演示和问题解决,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旨在让学生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懂得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教学内容1.【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数字的加法运算,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进行加法运算。
但是当数字逐渐增多时,我们的计算量也随之增多,运算的难度也逐渐加大了,这时候就需要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帮助了。
2.【讲解】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
这个公式表明,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可以随意更换加数计算的顺序而不改变结果。
例如,2+4=4+2=6。
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这个公式表明,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可以先把其中两个数相加,然后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其中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
例如,(2+4)+6=2+(4+6)=12。
3.【例题】例1:小明有3支笔,小红有4支笔,小白有5支笔,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支笔?(3+4+5=4+5+3=5+3+4=12)例2:小明带了8珠子,小红带了5珠子,小黑带了7珠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珠子?(8+5+7=7+8+5=5+7+8=20)例3:小明今天花费了5元,明天又花费了6元,大后天花费了7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元?(5+6+7=7+6+5=5+7+6=18)4.【扩展】扩展一: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有3支笔,小红有4支笔,小白有5支笔,小花有6支笔,他们一共有多少支笔?可以先算出小明和小红的笔的数量:3+4=7,然后再加上小白和小花的笔的数量:7+5+6=18。
也可以先算出小明和小花的笔的数量:3+6=9,然后再加上小红和小白的笔的数量:9+4+5=18。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方法;3.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应用方法;2.教学难点:在应用过程中,学生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演示法:通过数字图形等方式,示范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课堂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讨论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教师介绍本课学习的主题和教学目标;2.常规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顺序结果不变,即 a+b=b+a;2.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得到的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和的大小不变,即 (a+b)+c=a+(b+c)。
第三部分:运用练习1.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定理进行思考,并提供一些例子,进行讲解;2.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些例子进行验证和演示,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检查答案。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方法;2.鼓励学生练习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2.提醒学生重视练习,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授课采用了演示法、课堂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形象的数字图形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得到很好地展现,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识和应用也得到了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阐述。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本课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律,对于加法运算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运算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后续运算律打下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初步感受……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主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主动比较、分析、总结、归纳运算方法,培养分析归纳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
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首先在教具和学具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题。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课件辅助教学法。
学法它渗透在学习活动中,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
主动提问。
那么,如何才能将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和谐统一的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呢?在教学过程上,我设计了四个步骤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书本第55页例1情境图,图上有哪些信息?你能提一些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
向学生介绍,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学过好多加法计算,你知道加法运算里蕴藏着一些基本规律吗?探索这些规律,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是很有用处的,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主题——加法运算律(板书)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指出图中所含的数学信息,并根据所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素材。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层次递进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发现,并逐步理解。
教学新知1 探究加法交换律
根据刚才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学生不难有两种列式27+18、18+27学生很快可以计算出得数都是45,这时我向学生提问,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并指出,这两道算式的加数位置不同,但是得数相同。
鼓励学生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比如三角形+圆形=圆形+三角形,让学生自由表述。
如果用a b分别表述两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a+b=b+a(板书),指出,这个规律就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我们过去学过用交换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就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规律简单清楚的表示出来,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探索的兴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教学新知2 探索加法结合律
出示第2个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自己列
式算一算,并指明两位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
并说一说这两种方法各先算什么。
有了上一题的基础,学生不难发现,两个算式得数也相同。
在黑板上板书(28+17)+23=28+(17+23)随后让学生说一说,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学生会说,等式两边三个加数都相同,位置也相同,只是运算顺序不同。
左边是先把……右边是……不管哪两个数先加,最后的结果都一样。
再出示另外两个算式
让学生算一算,圆形符号里能够填等号吗?
三组算式总结下来,学生不难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如果用a b 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a+b)+c=a+(b+c) 指出,这个规律就叫做加法结合律。
这个环节让学生经历两次用字母表示规律的过程,充分体会到当用语言表述比较困难的时候,用字母可以轻松的表示出来,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字母表示规律的优越性。
(三)、深入探究,巩固练习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
1、考考你,说说下面的等式个应用了什么规律(书本第56页练一练)本题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并不是单一的,它们可以同时出现
2、算一算
出示两道3个加数相同的计算题,其计算顺序不同,计算过程的简便程度不同本题在于让学生感受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加法……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为后续简便计算埋下伏笔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
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四)反馈总结,提高认识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2这个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3你还有什么疑问?让学生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不仅关注了学习结果,还反思了学习过程,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最后我来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力求简单明了,形象的反应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难点突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谢谢各位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