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社会变迁》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社会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认识社会变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但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对社会变迁的深入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社会变迁的感知多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社会变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认识社会变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学会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对社会变迁的适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认识社会变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社会变迁,学会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动的社会变迁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变迁。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变迁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社会变迁案例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讨论话题和思考题。
3.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社会变迁的图片,如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变化、交通发展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迁。
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课 第一框了解社会发展 教案
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第一框了解社会发展教案第一课感受社会变迁第一框了解社会发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认识到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变化巨大。
能力目标能通过观察社会建筑物的变更、生产工具的革新、重大技术的诞生,分析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社会的变化发展与我们每个人相关,应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变化巨大的认识。
教学难点:应以健康的心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教学过程漫长的暑假同学们一定有不人出去旅游了,哪位介绍一下,你所浏览的名胜古迹?近的有扬州古城遗址,泰州安定书院等,参观这些名胜古迹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也反映了社会的巨大变迁。
请同学们观察P3页上面的四幅图片,谈谈你有什么感慨?四图片从生产工具的巨大反差,可见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大跃进。
请同学们说说我国什么时候使用青铜器?什么时候大规模使用铁器的?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
大约在六、七千年夏朝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这时我国进入奴隶社会时代,我国大规模使用铁器大约在春秋晚期,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请大家想想我们要了解社会发展,可以通过哪些途径?P4页的四幅邮票指的是什么?它们带来了什么影响?我国的四大发明给世界文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古丝绸之路同样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我国的“一带一路”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9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1]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捍卫国家主权》教学设计1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捍卫国家主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捍卫国家主权”,选自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从国家主权的概念、重要性、我国的国家主权以及如何捍卫国家主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国家主权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增强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但对国家主权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关于国家主权的内容有限,因此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形象生动的表达和举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主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我国的国家主权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国家主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我国的国家主权状况。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捍卫国家主权。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捍卫国家主权的过程。
4.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国家主权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讨论问题和情景模拟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国家主权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国家主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我国的国家主权状况,让学生对国家主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国家主权问题。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促进社会和谐》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促进社会和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促进社会和谐》是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和谐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学会从自身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社会和谐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可能对社会和谐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深,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和谐的意义,提高他们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和谐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感,增强他们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和谐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和谐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图片。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情境模拟活动。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谐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社会和谐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案例,分析如何促进社会和谐,并提出建议。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发展第一课感受社会变迁了解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历史变化的遗迹和生产工具及技术的革新来了解社会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知道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难点:知道当今我国发展的成就、新的历史方位以及青少年关心社会能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历史留下了很多发展变化的痕迹。
在考察社会发展时,一个地区建筑物的遗存、名称的变更、行政区划的调整等,往往是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依据。
想一想:我们认识社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古建筑、搜集地名变更和行政区划调整等资料,考察自己生活地区的社会变迁。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了解社会发展”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看古论今——古代发展。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坐标。
1.材料呈现:人类从人猿揖别的直立行走到今天的登月,从氏族部落的征伐到互联网织就的“地球村”,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化大生产,这期间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创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整个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学习、进步、创新和超越的历史。
2.想一想: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每个重大阶段,会伴随着什么样的结果产生?总结: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每个重大阶段,总伴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和重大生产技术的诞生,它们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们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坐标。
(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材料呈现:2.想一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对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交流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在中国古代,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不仅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这些发明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丝绸之路不仅将中国生产的物品送到世界,还将整个欧亚大陆(包括北非)联系了起来,成为人类文明交流发展的大动脉。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苏教版全册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苏教版全册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
4.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内容1. 第四课《我爱你,中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第十课《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第十二课《学会交往天地宽》: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拓展人际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2. 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合作精神。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爱国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教学内容: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责任。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作文。
2. 回家后,向父母讲述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家长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3. 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写在日记中,以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苏教版全册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七、教学内容1. 第五课《公平在我心中》:让学生了解公平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
3. 第九课《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提高法治意识。
4. 第十三课《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参与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参与公共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参与公共生活》是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认识到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参与公共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的内涵,掌握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对公共生活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在参与公共生活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我意识,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合作等。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掌握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共生活的特点,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和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模拟公共生活场景,提高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材料、公共生活场景模拟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公共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参与公共生活的,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何正确参与公共生活,遇到问题如何解决。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1《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教》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1《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这是宪法赋予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教材从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价值、健康权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旨在让学生理解生命健康的价值,尊重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于生命健康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可能会有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健康权的概念,认识到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健康权的概念和内容。
2.如何尊重和保护生命健康权。
3.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材料,用于模拟实践。
3.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健康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生命健康权的概念和内容。
3.操练(2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尊重和保护生命健康权。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情景模拟中的体验,加深对生命健康权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参与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参与公共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参与公共生活》是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认识到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维护秩序,培养良好的公共素养。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的内涵,提高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公共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共生活的理解和参与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课堂教育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认识到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公共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共生活的特点和重要性。
2.公共生活规则的遵守和秩序的维护。
3.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实践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和重要性。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材料。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公共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公共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有什么特点和重要性?”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分组阅读和分析。
案例材料包括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公共秩序的维护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公共生活的特点和重要性。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捍卫国家主权》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捍卫国家主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捍卫国家主权》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国家主权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捍卫国家主权。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国家主权的含义,认识到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捍卫国家主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和国家观念,对国家主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国家主权的深入理解和如何捍卫国家主权的实践,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对于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家主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捍卫国家主权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3.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国家主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2.难点:如何捍卫国家主权。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家主权的含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捍卫国家主权的行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相关国家主权侵犯和捍卫的案例。
3.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国家主权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国家主权侵犯和捍卫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家主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是如何捍卫国家主权的,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总结国家主权的概念和捍卫国家主权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笔记。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捍卫国家主权,并进行小组讨论。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遵守社会公德1. 了解社会公德的内涵和作用2. 学习遵守社会公德的具体规范第二章:尊重他人1. 认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2. 学习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第三章:诚实守信1. 理解诚实守信的意义2. 学习诚实守信的具体做法3. 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第四章:关爱他人1. 认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2. 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第五章:负责任1. 理解负责任的含义和意义2. 学习负责任的具体做法3. 培养负责任的良好习惯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2.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苏教版2. 案例材料:选取一些与社会公德、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相关的真实案例3. 视频资源:寻找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团结合作1. 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和价值2. 学习团结合作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第七章:公平正义1. 认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2. 学习公平正义的具体做法3. 培养公平正义的品质第八章:热爱祖国1. 理解热爱祖国的内涵和意义2. 学习热爱祖国的具体做法3. 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九章:尊重劳动1. 认识尊重劳动的重要性2. 学习尊重劳动的具体做法3. 培养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第十章:自我管理1. 理解自我管理的意义2. 学习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及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阶段,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丰富发展。
2.正确认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3.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义和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义和重要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分别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什么?导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
新授:第一目高举伟大旗帜(一)毛泽东思想总结: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突出贡献是开辟了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因此,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_以_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二)邓小平理论1. 感悟歌曲《走进新时代》的歌词及取得的巨大成就2. 探讨: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1)理论系统回答了在我们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2)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4)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
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2《体验生活变化》教学设计
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2《体验生活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体验生活变化》是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情况,认识社会生活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本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正常的,我们要学会适应变化,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如何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认识其对我们的影响,并学会适应这些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情况,认识社会生活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学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学会适应变化,做生活的强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情况,认识社会生活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学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并学会适应这些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的变化。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对我们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社会生活变化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素材。
2.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小组讨论的卡片、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与社会生活变化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
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1《了解社会变迁》教学设计
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1《了解社会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了解社会变迁”,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从社会变迁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对社会变迁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深化对社会变迁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理解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认识到社会变迁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及其原因和影响。
2.学生如何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变迁。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社会变迁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视频资料:关于社会变迁的视频资料4.图片资料:反映社会变迁的图片5.作业素材:相关社会变迁的案例和问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社会变迁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变迁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总结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苏教版全册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苏教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
3. 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1. 现代科技的发展2. 社会制度的变革3.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第二章:我们肩负着民族振兴的使命1. 民族振兴的意义2. 培养创新精神3. 做民族复兴的接班人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2. 运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道德选择的困惑与抉择。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情景模拟测试: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道德原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第一章:4课时第二章:4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六、教学内容第三章:我们参与社会的途径和方式1. 亲近社会,服务社会2. 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3.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四章:我们向往公平1. 公平的含义与价值2. 公平与正义的关系3. 维护公平的方法与途径七、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
八、教学评价1.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实践报告:检验学生将所学理念付诸实践的能力。
九、教学课时第三章:4课时第四章:4课时十、教学内容第五章:我们热爱和平1. 和平的重要性2. 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3. 做和平使者第六章:我们尊重生命1. 生命的价值2. 尊重生命的表现3. 关爱他人,珍惜生命十一、教学方法1. 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和平、生命的可贵,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1《了解社会发展》教学设计
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1《了解社会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了解社会发展”,本课《了解社会发展》是该单元的第一课。
教材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以及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发展的规律。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本质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他们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以及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实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深刻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理论,整理和搜集相关案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1《了解社会发展》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1《了解社会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了解社会发展”。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初中阶段,对于一些深层次的社会发展问题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让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3.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社会发展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成就。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社会发展相关的图片,如农业、工业、科技等领域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它们对社会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重点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个人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社会对个人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如: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案例,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1《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1《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命健康权的含义、地位和保护方法,以及公民在生命健康权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生命健康权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命健康权的具体内容和保护方法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命健康权的实际运用和义务责任方面存在疑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健康权的含义、地位和保护方法。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意识。
3.使学生掌握在生命健康权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健康权的含义和地位。
2.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方法和途径。
3.公民在生命健康权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讲解法:教师对生命健康权的具体内容和保护方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时间计表,用于控制教学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有关生命健康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认为生命健康权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介绍生命健康权的含义、地位和保护方法。
讲解生命健康权的具体内容和保护方法,让学生了解公民在生命健康权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典型案例,了解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方法和途径。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2《维护公共秩序》教学设计1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2《维护公共秩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维护公共秩序》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内涵、公共秩序与公民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公共秩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公共秩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共秩序的内涵和维护方法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行为还需加强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共秩序的内涵,认识到公共秩序与公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行为,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维护公共秩序的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共秩序的内涵及其与公民生活的关系。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秩序的内涵和维护方法。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维护公共秩序的认识和经验。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亲身体验维护公共秩序的过程。
4.法治教育法:结合法律法规,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参与维护公共秩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剧本。
3.准备法律法规资料,供学生学习参考。
4.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公共秩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公共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维护公共秩序的认识和经验。
随后,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体验维护公共秩序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总结公共秩序的内涵及其与公民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明确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和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发展
第一课感受社会变迁
了解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历史变化的遗迹和生产工具及技术的革新来了解社会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知道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难点:知道当今我国发展的成就、新的历史方位以及青少年关心社会能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历史留下了很多发展变化的痕迹。
在考察社会发展时,一个地区建筑物的遗存、名称的变更、行政区划的调整等,往往是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依据。
想一想:我们认识社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古建筑、搜集地名变更和行政区划调整等资料,考察自己生活地区的社会变迁。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了解社会发展”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看古论今——古代发展。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坐标。
1.材料呈现:人类从人猿揖别的直立行走到今天的登月,从氏族部落的征伐到互联网织就的“地球村”,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化大生产,这期间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创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整个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学习、进步、创新和超越的历史。
2.想一想: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每个重大阶段,会伴随着什么样的结果产生?
总结: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每个重大阶段,总伴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和重大生产技术的诞生,它们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们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坐标。
(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材料呈现:
2.想一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对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
交流发展中的作用?
总结:在中国古代,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不仅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这些发明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丝绸之路不仅将中国生产的物品送到世界,还将整个欧亚大陆(包括北非)联系了起来,成为人类文明交流发展的大动脉。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
4.教师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解释重要的概念。
目标导学二:看古论今——今日辉煌。
1.材料呈现: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思考问题: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2.教师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3.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青少年学生如何关心社会?
4.师生共同总结: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不只是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作为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以健康的心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5.实践作业:选择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探究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社会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古今的社会发展进行了梳理,明白了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每个重大阶段,总伴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和重大生产技术的诞生,它们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们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坐标。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本课所带给自己的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2)教师请班上的几位同学,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今天自己所学的内容。
体验生活变化
【教学目标】
1.把握社会变化,理解人类文明进步。
2.理解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对我们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3.能够用积极心态去迎接变化,也要为社会现代文明做出贡献。
【教学重难点】
理解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对我们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在实践中为现代社会做出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想一想:观察图片,你能想到哪些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它促进了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引发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巨大改变。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生活变化”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
1.材料呈现:工作在北京,生活在燕郊;工作在上海,生活在昆山。
高铁、地铁及公交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诸多民众的“双城生活”成为可能。
年轻父母们不再为“孩子去哪儿”而烦恼,一家人乘上高铁,去大城市的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增长见识,去周边的特色景点、古镇古村、花圃农庄呼吸新鲜空气,亲近自然。
美食爱好者无须再对异地美味佳肴空流口水,时尚购物者也不必担心自己跟不上潮流,只要坐上高铁,到哪儿都很快捷。
2.想一想:我国工业化的不断稳步推进,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总结:不仅使社会财富快速增加,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且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目标导学二:城镇化。
1.材料呈现:深圳市原是一个海边小渔村,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城市。
现在,深圳的常住人口已有1062.89万人,吸引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3万人。
城市生活基础设施先进,教育、医疗条件优良,拥有各类公共图书馆641座,博物馆、纪念馆28座,旅游景点30多处。
市内交通发达,公交线路有850多条,地铁线路已开通5条。
对外交通十分便捷,京广线和京九线在深圳交会,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实现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国际空港。
思考问题:说说城镇化给深圳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城镇化改善了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提高
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带动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城乡共同繁荣。
2.教师总结:城镇化建设使乡村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
现代交通通信、文化传播技术手段为在农村普及城市文明、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现代城市生活设施和生活方式进入农村乡镇,乡村生活城镇化、现代化成为发展趋势。
目标导学三:信息化。
1.材料呈现:
以前,消费者购物需要到现场去“货比三家”,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地浏览世界各地的商店,轻点鼠标,购买的东西就会送到家门口。
思考问题:请说说互联网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提示:互联网发展迅速,使人们获得了更多学习的机会、沟通的渠道。
信息服务使生活更便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总结: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3.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青少年要如何应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变化。
提示:我们每个人不仅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变化,享受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还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为现代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4.师生共同总结: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对我们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实践中为现
代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实践作业:请你到图书馆或上网了解一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对家乡的发展成就产生的影响,以书面报告、摄影作品等形式与同学分享。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生活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行了梳理,明白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对我们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本课所带给自己的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2)教师请班上的几位同学,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今天自己所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