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文献载体:指负载历史文献 资料的物体,如甲骨、金石、 简牍、缣帛、纸张、光盘等。
一、wk.baidu.com骨
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具体地说, 甲,指龟甲的腹板;骨,主要指牛的肩胛骨 或胫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人们可以见 到的最早的古代文献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 文字,人称甲骨文。甲骨文献的内容为殷商 时代王室占卜的记录以及与占卜有关的记事 文字,故又称“卜辞”。因其最初出土于殷 墟,故又称“殷墟卜辞”。
商 用五百宰卜骨 牛胛骨 长19.4 厘米 宽11.2 厘米 重84.5 克 武丁时期刻辞,正 面5条74字,反面刻辞2 条14字。刻辞主要内容 是记载商王一次杀五百 宰祭天,征伐土方,占 卜丙戌日下雨是否吉利。 宰是商代奴隶,常被商 王用做人牲祭祀,该卜 辞反映了这一史实,是 研究商代社会制度的珍 贵资 料。 收藏地:天津博物馆
❖ 1972年在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4900多枚, 包括著名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兵 书。
❖木制的则叫“版牍”。牍指较宽的 方木板,上面可以书写多行字。主 要用来书写公文、信件或图画,所 以现在称一国的疆域叫“版图”, 称书信叫“尺牍”。
西 汉 敦 煌 马 圈 弯 木 牍
❖ 木牍是指用来书写的木版或木片,一尺见方 的牍叫做“方”。《仪礼·聘礼》说:“百名 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
❖ 一根竹简,一般只写一行字。著成一部 书,往往要很多根简。为了方便阅读和 收藏,必须用麻绳或丝绳、牛皮条等将 它们编连起来,称为“卷”或“策”。 《史记》中记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 三绝。”
❖ 简册经过编联,为了便于保存,把它卷 在一起叫做卷,有字的一面朝内,无字 的一面在外。
汉 简
“版牍”
罗振玉编的《三代吉金文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殷周金文集 成》,中华书局1984年开始陆续出版,到1994 年共出版了18册。
文献价值
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 可借以考证经史,校订古书。 是研究文字学重要的文献资料
三、简牍
❖一般竹制的称“简策”,“简策” 多用来著书。长而窄的竹片称“竹 简”,长而窄的木片称“木简”。
西周“墙”铜盘,铭文284字,记载了西 周时期各先王的业绩和贵族徽氏的家族历
铭文的功用和字数
进入周代,青铜器皿被用作容器和生活用具, “列鼎而食”,“钟鸣鼎食”等成语都反映 了这种状况。同时还用作地位、财富、权力 的象征,贵族们在举行祭祀宴飨婚礼冠礼等 重大仪式时,多使用。而且习惯在重大仪式 上专门铸造一件青铜器用作纪念。
秦泰山石刻
石经
已经很接近正式的书籍了
以石为文献载体,一方面坚实而 不易泯灭,利于保存文献的原始 面貌。
另一方面石已经被用作专门的载 体。
刻经于石为石经,最早的是东汉末年蔡 邕所刻熹平石经。从东汉末熹平四年(175年)
开始,皇帝命大学者蔡邕用隶书书写,将《周易》、 《尚书》等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太学门 外,供后儒晚学校正经书文字,取得了轰动性的阅 读效果。
罗振玉、王国维等又继续搜访,编印了 《殷虚书契》、《殷虚书契菁华》、 《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后编》、 《殷虚书契续编》等书。
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 究所考古发掘,出版了《殷虚文字甲 编》、《殷虚文字乙编》。
1959年 中国科学院历史所《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的文献价值
魏正始中,又刻古文经于石碑上,与“熹平石经” 并立于太学。古文不易识,则以篆、隶二体列于古 文之下以诠释之,世谓之“正始三体石经”
“开成石经”(或称“唐石经”)、“乾隆石经” (或称“清石经”)。
熹 平 石 经
正始三体石经
正 始 三 体 石 经
汉·袁安碑
在中国学术史上,对于金石的研究起源很早,到 了宋代则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金石学”。宋 代学者在青铜器及其金文拓本的搜集著录、金石 文字的考释记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 吕大临的《考古图》、《续考古图》,欧阳修的 《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等。
❖ 木版如果再做得大一些,就叫做“业”。
❖ 晋太康二年(281)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发战 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 余言。史称“汲冢竹书”。
❖ 《竹书纪年》
❖ 1949年以前发现简牍最多的一次是“居延汉 简”。1930年至1931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 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得到汉代木简一万多枚。
记载祭祀典礼、征伐、记功、赏赐、训诰、 刑律、颂扬祖先等内容。
每件之上字数不等,少至二三字,多则数百 字。
先期春 时晋秋 所国“ 用的栾 的大书 酒臣缶 器,” 。此。
缶栾 是书 他是 祭春 祀秋 祖时
世栾 最书 早缶 的上 错的 金铭 铭文 文。 青此 铜为 器目 。前


石鼓文、石经——刻石为书。 刻在悬崖峭壁上的叫摩崖石刻,刻在长条形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光绪二十五
年(1899)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收集到 1000 多片。
刘鹗(字铁云)《铁云藏龟》,第一次 将甲骨卜辞公布于世。刘鹗收集5000多片,
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版拓印本,题为 《铁云藏龟》,是我国著录甲骨文的第一部 书。
1904年,朴学大师孙诒让著《契文举例》 两卷,成为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1、沉埋两千年之后的重现 2、殷商王朝的王室档案 3、目前所知最原始的历史文献
材料
二、金石
金,指青铜器。铜和锡的合金构成青铜, 因为加了锡的成分,铸造出来的器物呈 青灰色,所以又称为青铜器。铸刻在商 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三代时,钟、鼎为最重之器,铸刻的金 文器具以钟鼎居多,故后世又称金文为 “钟鼎文”。又称“青铜器铭文”,文 字学上则称为“籀文”、“古文”、 “大篆”。
的石上叫碑;上圆下方的叫碣。 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秦刻石鼓,即在十块
鼓形石头上刻有十首四言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十年间,四方巡行,每
到一处,他都要把统一天下的功绩刻在石头 上以晓谕百姓,一共有峄山、泰山、琅邪、 芝罘、东观、碣石、会稽等七处石刻,其文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可以读到。
西周石鼓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