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4 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四下4、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四下4、古诗两首

云 傍 时 将
春日偶成 【宋】程颢 淡 风 轻 近 午 花 随 柳 过 前 人 不 识 余 心 谓 偷 闲 学 少
天, 川。 乐, 年。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精通兵法, 有政治才能,诗文 都写得很好,诗以 七绝最为出色。与 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
千 水 南 多
江南春 【唐】杜牧 里 莺 啼 绿 映 村 山 郭 酒 旗 朝 四 百 八 十 少 楼 台 烟 雨
红, 风。 寺, 中。
千 水 南 多
江南春 【唐】杜牧 里 莺 啼 绿 映 村 山 郭 酒 旗 朝 四 百 八 十 少 楼 台 烟 雨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楼台:亭台楼阁,这里指高大的佛寺建筑。
南朝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已经 隐没在苍茫的烟雨中了啊!
寓意:南朝的王朝妄图通过修建寺庙、迷信神灵 来保佑江山稳固,可是他们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千 水 南 多
江南春 【唐】杜牧 里 莺 啼 绿 映 村 山 郭 酒 旗 朝 四 百 八 十 少 楼 台 烟 雨
云 傍 时 将
春日偶成 【宋】程颢 淡 风 轻 近 午 花 随 柳 过 前 人 不 识 余 心 谓 偷 闲 学 少
天, 川。 乐, 年。
云 傍 时 将
春日偶成 【宋】程颢 淡 风 轻 近 午 花 随 柳 过 前 人 不 识 余 心 谓 偷 闲 学 少
天, 川。 乐, 年。
云 淡 风 轻 近 午 天,
红, 风。 寺, 中。
春日偶成

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 意兴所至而写成诗。
云 傍 时 将
春日偶成 【宋】程颢 淡 风 轻 近 午 花 随 柳 过 前 人 不 识 余 心 谓 偷 闲 学 少
天, 川。 乐, 年。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课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课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 诗 配一幅画。
4、填空: 1)、《江南春》是( )朝诗人( )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 句抓住( )、( )、( )、( )、( )、( )、 ( )等几个江南的常见景物,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绮丽画面,
古 诗 两 首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春晓》 (唐·孟浩然)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唐·杜甫)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唐·杜牧)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 (北宋·苏轼)
江南春
杜牧
(公元803-约852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汉族,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因晚年 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 后世称“杜樊川”,著 有《樊川文集》。
自学要求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弄清诗句的意思。 3.根据诗的内容,想象它所描绘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 多彩。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
春日偶成
偶有所感,写成诗歌
hào
程颢
(1023- 1085):北宋思想 家,理学奠基者。 学者称明道先生。 其弟程颐同为北宋 理学的奠基者,世 称“二程”。河南 洛阳人。他们的学 说后来为朱熹所继 承和发展,世称 “程朱学派”。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
用实数虚指,表示当时寺庙很多,佛法兴盛。
(3)这两句诗在这里是表面的景观写的是哪些?
实际怎样呢?
实际是抒情的诗句,借描写南朝修建的那么多宏伟壮观的庙宇楼台如今都 繁华不再,表达了万事万物经不住历史长河的洗涤,终为土灰;讽刺唐统治者要引以为戒,多为人民谋利。
(4)这首诗,前边两句写的是江南明媚的风光,后两句写的是江南的烟雨,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演示第32-44张幻灯片)
1.古诗题目解读。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题目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2.那么诗人在游玩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1)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扶着人面,当时近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
(4)“绿映红”说的是什么呢?
(5)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在千里的江南,绿草红花交相呼应,临水的村落、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你们感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啊?
(6)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的赞美之情。
4.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2.古诗题目解读。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看到诗名,你们觉得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
3.那春天的景色怎么样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百花盛开,红绿交映,临水的村落,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都历历在目。
(2)“千里”指什么?
(3)“莺啼”指的是什么呢?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相关链接:(演示第28、29张幻灯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古诗两首》

4 古诗两首《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草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展,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三、四句怀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依靠神灵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世易时移,当年的佛寺楼台有多少已经隐没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啊!(一说还有多少佛寺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综观全诗,写今和怀古既有写景的外在联系,更有借古讽今的内在联系,在艺术形式上是融为一体的。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呀!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的春色,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从结构上看,写景和抒情亲密相依,融为一体。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莺啼、绿映红、酒旗风、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将谓”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查找资料、借助插图或工具书、抓住景物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象,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细细品味《春日偶成》中诗人春游的快乐,通过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重点】通过诵读、想象等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熟读成诵。

【难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因此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学期语文必备古诗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学期语文必备古诗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学期语文必备古诗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别董大》(高适)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

20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读出儿童诗的趣味来。

2.学会五个生字,重点学习三个后鼻音且都是形声字的生字:撑、艇、萍。

3.课前预习两首古诗,然后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两首古诗,比较和分析诗中异同,感悟诗中之童趣。

4.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

5.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景来,从而真正感悟到“诗中有画”、“诗中有情”。

教学重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或通过分角色表演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遥招手”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这两首古诗,理解意思,了解作者。

2.学生积累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想象小娃采摘莲蓬的动作、神情。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童年》)一、听歌曲,重温童年快乐的记忆(2分)课前交流:1.知道刚才听的歌曲名称叫什么吗?2.是的,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

童年是一首诗,纯净、甜美;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支小夜曲,悠远、绵长……此时此刻你想到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些快乐的情呢?(引导从三方面谈快乐:玩耍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助人的快乐……)二、了解作者,诵读古诗,读出古代儿童诗的童趣来。

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快乐的事情,那古代的儿童,他们的快乐表现在哪呢?今天我们走进《古诗两首》,感受一下他们快乐的童年。

(出示:《池上》《小儿垂钓》)2.这两首诗大家都预习了吧,那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这两位作者呢?(参考资料: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写的诗题材广泛、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有“诗王”、“诗魔“之称。

白居易一生为官清正廉明,杭州西湖的白堤就是他在任时所建造的。

胡令能是唐代诗人。

小时侯家里很穷,但是他为人勤奋,学习勤奋。

苏教版四年级(下)第4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下)第4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4、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背诵这两首诗。

2.学会本课1个生字。

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领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说说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领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

3.在精读感悟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领会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见附件)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背诵以前学过的诗歌(培养横向分析智力)二、揭题,学习《江南春》1.简介诗人杜牧。

2.介绍南朝: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

3.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

4. 读通古诗(1)自读,读准字音。

(2)指读,纠正字音。

5. 欣赏配乐朗诵,背诵。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6.第一句诗中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美景呢?(1)看着图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诗。

(2)学生说,教师补充。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7.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1)读一读第二句诗(2)学生说,教师补充。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苏教版四下4《古诗两首》ok

苏教版四下4《古诗两首》ok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北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
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是 一个被文人墨客美化了的地方,是古往今来人们 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4 古诗两首
作者介绍
杜牧(803-805年) 字牧之,晚唐时期著 名作家,和同时代的 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杜牧人 称“小杜”,以别于 杜甫。因晚年居长安 南樊川别墅,故后世 称“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
作者在“千里”这么广阔的背景里写了哪些景物呢? 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为什么要写这些,而不选别的景物?
赏析: 春到江南 ,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在这 “尺幅千里”的画卷中,不仅有春莺 、春花、春 草、春水、春山、春风等春天的景物,而且声、色、 动、静兼备。
理解词语
江南春
——杜牧
南朝四百八十寺,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 △
请用“△”标出表示诗人春游时动作的词。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诗中哪一个词体现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呢? 诗句的意思:人们不知道此时我的心里是多么快乐, 还以为我是在学少年人的样子,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 闲去玩耍呢。
美丽的春景不仅使诗人的心情愉 快,而且触发了诗人的诗兴,于是信 口吟成小诗《春日偶成》, “偶成”: 偶有所感,写成诗歌。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 期,已呈现出衰败的趋 势,战乱不断,民不聊 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 效仿南朝,不惜代价大 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 佑,永保江山稳固。
这些寺庙现在 怎样啦?作者写这 些寺庙的用意何在?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4古诗两首 春日偶成》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4古诗两首 春日偶成》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4古诗两首 春日偶成》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填一填 : 1、竹外桃花三两枝,( )江水暖鸭先知。 2、( )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风似剪刀。
春日偶成
云 傍 时 将 淡 花 人 谓 风 随 不 偷 轻 柳 识 闲 近 过 余 学 午 前 心 少 天 川 乐 年
世事无端何足计, 但逢佳节约重(chónɡ)陪。
——北宋 程颢《游月陂bēi》
注释:无端:变化无常 何:何必 计:计较。 约:预约。 重陪:再来陪赏。 月陂:月形的池塘。
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宋 苏轼《水调歌头》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宋 苏轼《水调歌头》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
苏轼《题西林壁》
时 人 不 识 余 心 乐 , 将 谓 偷 闲 学 少 年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古诗两首

译文: 江南春
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绿草红花相互掩映, 到处是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是迎风招展的酒旗。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建有许许多多的寺庙,如今还 有多少佛寺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首句中的“千里”能否换成“十里”?为什么? 不能。诗句中用“千里”让人联想到江南处处春意 盎然,用“十里”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庇护来永固江山。可是时移世易,如今还有多少佛寺楼 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作者感慨南朝的覆灭,流 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3.《春日偶成》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春日偶成》描绘了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
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一幅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 画面。
4.《春日偶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身处宜人的春色中,完全陶醉了,表达了诗
南朝/四.百./八.十.寺.↗, 时人/不识/余心乐, 多. 少. /楼台/烟雨中。 将谓/偷闲/学少年。 (jiǔ qí tōu xián 烟雨 楼 台 酒旗 偷 闲
春风吹拂,白云在天空飘荡,鲜花、绿柳互相 伴随,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美好的 春光啊!身处这宜人的春色中,怎能不感到轻松愉 快?怎能不陶醉呢?身边的人们一定不知道我心中 的快乐,又要说我偷懒闲散。不过,这又有何妨?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1]绿映红[2] , 水村山郭[3]酒旗[4]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5] , 多少楼台[6]烟雨中。 [5]南朝四百八十寺:从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我国长江以 南先后存在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南朝 历代皇帝和大官僚大多都崇信佛教,修建了许多寺院。这 里的“四百八十寺”是个概数,用来形容佛寺众多。 [6]楼台:亭台楼阁,这里指高大的佛寺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积累
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笔顺学习吧!
江 南 春
杜 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
853),字牧之,号
樊川,京兆万年(今 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唐著名的诗人和古 文家。
文学成就:杜牧在文学创作上有比较进步的见 解,推崇文章应为时而作,不应无病呻吟。他精于 诗、赋及散文,尤以诗的成就最高。他和同时代的
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 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 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 高尔基
以看出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
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
可以看出来。
课堂小结
《江南春》描绘了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表
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的赞美和神往,
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叹。
《春日偶成》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
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
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他
的诗风格明快豪爽,雄姿英发,特别是抒情写景的
绝句,意境清新,尤为后人传诵。
主要作品:《阿房宫赋》《樊川文集》。
整体感知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细读感悟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丛丛绿树映衬着 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还有那酒旗
到烟雨中尚存的佛寺楼台,想到南朝的统治者都已
烟消云散,生出物是人非的感叹。这是诗人站在历
史的高度,无情地讽刺那些愚妄的统治者,意在言 外。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
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 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
一二句写景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具体写了哪些春景? 云淡、风轻、花红、柳绿、近午的日光、
长流的河水
三四句抒情: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
身处宜人的春色,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
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人们甚至还以为他像少
年人一样偷闲玩耍呢。
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所感染?
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的春日景色所感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与其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的
奠基者,世称“二程”。
文学成就:他与其弟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 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他的诗大都申述理学
宗旨和描写山水闲居生活。
整体感知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
近:接近 随:沿着
傍:依傍、靠近。 过:到
对大自然的热爱。
江南春
杜 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偶成
程颢 (北宋)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江南春》是
人 是 杜牧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代诗
写的。其中,怀古的 ,源自在迎风飘扬。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庙和楼台,还有 多少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
千里莺啼绿映红,
首句即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
水村山郭酒旗风。
次句写出了江南独特的人文风貌,水村山郭, 春风和煦,酒旗招展。好一派明丽的江南。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通过对春色的描绘,寓情于景,突然转折
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
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
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
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 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程 颢
春 日 偶 成
作者简介
程颢(1032-1085),字泊淳,学者称明道先生,
川:河流
不识:不理解
时人:当时过路的人。
余:我
将谓:要说,还以为
偷闲:忙里抽空
细读感悟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将近正午的时候,春光明媚,云淡风轻,我在
花丛柳林间穿行,走过了前面的小河。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
那时候路人并不知道我的心情有多么舒畅,还
以为我在偷闲贪玩,学年轻人郊游嬉戏呢?

诗句中,“映”的意思是 掩映 , “郭”的意思是 依山而建的城墙 。
《春日偶成》的作者是 程颢 , 他是 宋 代诗人,题目的意思
是: 春天偶然写成的诗 。其中写景的
是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 。
同学们,这一课学习的生字你们都掌握 了吗?现在大家来检验一下,点击下面的视 频开始听写吧!
第4课 古诗两首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春天就是绮丽、烂 漫的。无论是冰雪消融的北国春光,还是烟雨迷蒙
的南国春景,都别有一番韵致。现在,让我们去读
一读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以及宋代诗人程颢
的《春日偶成》,看看他们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吧!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重点) 3.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