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是社会科学的基础

合集下载

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条件

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条件

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程序 ,以及利用因特网和信息技术的咨询服务 ,并开展 网络 、信息咨询 、讨论
和软件等多种服务” 。可见 ,信息的网络化既是信息时代崛起 的产物 ,又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 方向的表征 ,它 “ 大大促进人类学意义上的创新 ,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 。 ⑨ 再次,消费 眭时代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建立 了新领域。消费时代 与信息时代相伴生。一方 面 ,信息时代就是消费时代 ,因为这一时代批量生产、大量复制被用于消费的信息 ,信息的生产
[ 关键词 ]哲学 社会科学创新 条件 时 代基础 社会基础 学术 环境 [ 中图分类号]A4 [ 8 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l X( 0) 4 06 —6 0 一 1 2 9 0 —05 0 0 4 0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需要条件 , 这些条件与人们所归属的时代 、所生活的社会和面对的学术环境相互适应。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 新 的条件 ,即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时代基础 、社会基础和学术环境 ,意义非常重大。
杨 竞业 姜 晓 丽
[ 提 要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条件主要有时代基础、社会基础和学术环境。大科学时代、信 息化
时代 和消费性时代分别为哲 学社会科 学创新提 供新 机遇 、开辟 新方 向、建立新 领域 。国 家政 党重视 、
学科基 地齐全和人 才培养完善分别是哲 学社会科 学创 新 的政 治基 础、社会组 织基础 和社会 教 育基 础。 学术环境有 宏观 学术环境 和微 观学术环境 ,分别为哲 学社会科 学研 究的总体环境 和局部环境 。深化认 识这 些条件 ,有利 于研 究者推进 哲学社 会科 学创新。


哲 学社 会科学创新的 时代基础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重点,难点提示(三)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重点,难点提示(三)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重点、难点提示(三)第七章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适应时代需要迅速发展一、重点提示第七章的重点是: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学科性质上的共通点;20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学的重要进展。

1.关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学科性质上的共通点这里,要求把涉及学科性质的三门学科的共性归纳一下。

第七章头一句话就说: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是社会科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主干学科,它们的科际关系十分密切。

注意“社会科学”这个范畴,以及“具有典型意义”这个提法。

如果我们补上一句“文史哲是人文科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主干学科”,两相对照问题的关键就更加清楚了。

首先,了解这二门学科在研究对象方面的共性。

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的研究对象,不管由于历史发展阶段、意识形态背景、学术思潮流派的不同而产生了多么不同的界定,但是有一点总是相通的,那就是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的社会现象,都是人的特定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

其次,了解三类学科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共性。

三门学科的发展史,都出现过科学主义研究方法和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的对峙;但是实践已经证明,走极端无益于社会科学的发展。

20世纪三门学科多种研究方法逐步走向综合互补,在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再次,了解三门学科在思潮流派发展演变方面的共性。

一方面,三门学科在20世纪的思潮流派尽管令人眼花缭乱,但追根溯源,脉络不难把握。

这里所说“根”、“源”、“脉络”,不仅是指某一思潮流派在学科理论体系中的来龙去脉,更是指各种思潮流派与社会实践、时代精神的密切关联。

20世纪三门学科的重要思潮流派,都是应运而生;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社会需求和时代课题作出的应答。

就是说,二门学科思潮流派的发展演变,典型地反映出社会科学的生命活力源于社会实践。

另一方面,三门学科思潮流派的发展演变又反映了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理论体系、流派、观念之间的争论与批判、继承与创新,实现自身的发展。

最后。

了解这三门学科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共性。

文科和社科的区别

文科和社科的区别

文科(wénkē)和社科的区别大学里有文科专业和社科专业之别,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

问题是:区别在哪里呢?说白了,文科就是以文史哲为代表的人文科学,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学、考古学、博物馆学、艺术学等众多科目。

尽管从广义上说,人文科学也可以被划入社会科学的大范畴内,但从狭义上来讲,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对学生的要求截然不同。

例如,文学、艺术学等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从平面或抽象的艺术形态中领会作者独有的感情色彩。

这种鉴赏能力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先天形成的敏感度,和早期教育以及家庭氛围的影响不无关系。

再如历史学和哲学,这两个(liǎnɡɡè)专业近年来比较“冷门(lěngmén)”,不少(bù shǎo)同学甚至认为学历史学和哲学没多大“钱”途,但别忘了,它们都是人类(rénlèi)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科,修读这两类专业,需要非常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对一般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这里我想重点提一下历史学专业。

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历史只要“背功”好就行,其实不然。

有句古话叫“以史为鉴”,指的就是学习历史学的人,不能仅仅把工夫花在记忆过去发生的事情上,而要通过分析史实,锻炼自己的判断能力,进而形成科学的史学观。

在美国,读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多个领域的工作,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们对于工作和生活中已经或即将发生的各种事情有着超高的敏感度和极强的判断力,而这是许多学习其他专业的学生所难以比拟的。

社会科学研究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各种社会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科学,其范围一般包括: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商学、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

由于人是一种复杂的高级动物,所以,社会科学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时候,常常会使用建立研究模型的手段来简化问题。

于是,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往往会和数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扯上关系。

人文社会科学在科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社会科学在科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与以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不同,人文科学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探索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管理规律为己任。

因而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巨大精神力量。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这个比喻是非常恰当的。

但是,目前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应当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地位;作用;人类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表明社会上普遍有一种认同感:自然科学非常重要,要把自然科学学好。

这一点是毫无异议的。

但是人文社会科学应当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人们的认识似乎很模糊。

从我们国家实际来看,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规模比起20世纪50、60年代甚至80年代都有很大的发展。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在解放思想的推动下也越来越健全,到今天可以说中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体系。

这是我们取得的成绩。

但是,实际上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始终存在着模糊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轻视或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甚至于远离人文社会科学。

这种现象也不仅仅是出现于某一个国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这迫使我们思考:人文社会科学究竟有什么作用,人们为什么对它采取这样的态度,我们应该怎么做。

怎样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各种学科的总称。

在现实生活中,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密不可分的。

打个比方说,制造一张桌子,既需要用数学的知识,也需要物理、化学知识,但仅仅知道自然科学是不能造出桌子的,制造成什么款式,要不要图案,要不要装饰,需要很多美学的观点,民族文化的精华也都积淀在里面。

给文史哲爱好者的推荐50个书目

给文史哲爱好者的推荐50个书目

给文史哲爱好者的推荐50个书目说明:文史哲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标志着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这套推荐书目是根据中学生身心特点,选取了哲学、美学、社会科学、经济、历史地理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学科领域古今中外的思想精华,推荐给对文史哲有爱好、有兴趣的中学生,共50种。

哲学方面有儒家经典——“四书”中的《论语译注》、《孟子译注》;有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选本《史记选》;有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全球35国翻译出版的《苏菲的世界》等。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和阅读。

在选择这套书目时,除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同时还兼顾到各个学派,并坚持学术性、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阅读文史哲著作,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风,克服枯燥乏味情绪;其次要掌握著作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后,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科学、经济历史地理工具书及其他哲学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2017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书汇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许多重要论述,对于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2.通俗哲学/韩树英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反映了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注重用理论来说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现象,帮助读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把握科学的方法论。

3.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10本书描述的是“理念”自身发展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在描述绝对理念的进展时,力图把世界看作是一个矛盾发展过程,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

恩格斯指出:“不读黑格尔的著作,当然不行,而且还需要时间来消化。

北大中文系培养方案

北大中文系培养方案

北大中文系培养方案北大中文系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扎实的语言文字、文化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

本方案坚持“文史哲”三维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以下素质和能力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1.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运用汉语和至少一门外语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2.具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能熟练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知识。

3.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4.具有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担当社会角色,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培养课程本方案培养课程包括以下方面:1.语言文字课程:汉语、外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等)。

2.文化基础课程:中国文化概论、世界文化史、中国文学史、西方文学史、哲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等。

3.专业课程:文学、语言学、传媒、文化产业等。

4.选修课程:中外文化交流、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遗产保护、跨文化沟通等。

三、培养方式本方案采用多种培养方式,包括:1.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升能力。

2.实践教学:参加文化活动、实习、社会服务等,增强实践经验和人文素养。

3.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指导,帮助学生规划个人学习和职业生涯。

四、毕业要求本方案毕业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须完成学分要求,并取得相应学位。

2.学生须熟练运用汉语和至少一门外语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3.学生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能够较好地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知识。

4.学生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5.学生须具有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担当社会角色,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总结北大中文系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扎实的语言文字、文化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

通过多种培养方式,本方案旨在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担当社会角色,为社会做出贡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类别之一,旨在鼓励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潜心治学,扎实研究,多出优秀成果,进一步发挥国家社科基金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示范引导作用。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要资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

以资助学术专著为主,也资助少量学术价值较高的资料汇编和学术含量较高的工具书等。

国家社科基金26个学科,包括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涉密成果除外)三个单列学科均可申报,重点支持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基础性研究。

什么是社会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

基于批判实在主义(Critical Realism)的社 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否应该做到价值中立?



因此,尽管社会科学不是哲学,但社会科学具有哲学意义: 它肩负着促进人类解放的使命(Bhaskar)。 “社会科学更直 接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社会科学因此也更加直接地肩负 着艰巨的社会责任:社会科学旨在促进社会的进步、生活 质量的提高与人类的解放。” 而因为社会科学的批判性,“speak truth to power”永远是 社会科学家随时都要面临的道义困局。而因为社会科学的 批判性,才使得一个允许和保护公开的批判和辩论的开放 社会变得不可或缺。 一个特定的价值判断也是一个社会事实, 而且它可能是错 的,因此是可以被研究和批判的。只要有这一点,价值判 定(Value)和事实(Facts)就没有不可逾越的划界 (Bhaskar 1979,56-70)

文史哲和社会科学IV:哲学
哲学与(自然或社会)科学 :哲学是否指导 科学? 哲学是否能够取代社会科学(Winch)? 社会科学是否具有哲学意义 ? 哲学中的Normative(应然)问题:最终解答 必须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 纯粹的哲学只能是绝对的唯心主义 (ideationalism),没有任何实在的基础,因 而是不成立的。好的哲学应该基于实证科学。
文史哲和社会科学II:历史学




尽管历史学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基础(因为历史学提供一部分 “社会事实”,而正因为如此,我们都必须读很多历史),但 历史学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社会科学。也见Bhaskar 1986,212-223】 真实世界的三个层次:real(包括structure、 mechanism)、actual(events)、empirical (experience) Bhaskar 1986,212-223:“The essential ground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ocial science and history is that between the domain of the real and the actual, between structures (and possibilities) and events (and concrete things).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 are not differentiated by time, but by task or focus of explanatory interest. ”p. 212 方法论:历史学家基本上是讨论单一案例:历史学家对一个 社会事实的“解释”通常的方式是:A+B+C+D+E导致了O。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好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炽。

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两学为用”,一方西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胡适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

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洋奴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

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挟泥沙俱下”,一些文化投机者也看准这个“牛市”,将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乃至恢复繁体字、倡导小学生读经,都贴上振兴“国学”的标签。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中医学、农学、天文、历法、算法、术数等自然科学知识,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国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是指儒家经典,如《论语》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话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如司马迁的《史记》,以及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1、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别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一个标志,是重视对学术作现代学科的分类。

传统学术的分类方法,是按经、史、子、集来分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四部之学。

晚清西方学术思想大规模传入,当时先进的学人开始对传统学术重新整合与分类。

王国维觉醒得最早,他比同时代其他学人更重视学术分类。

他曾说,“现在的世界是分类的世界”。

五四前后学术界提倡整理国故,方法之一,就是对传统学术作现代的分类,也就是胡适所说的“文学的归文学,哲学的归哲学,史学的归史学”。

但50年代以后,中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长时期学术分类变得模糊而不明晰。

人们只知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几乎消匿了。

当时存在的倾向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代替社会科学,所以经济学只讲《资本论》,政治学只讲《共产主义运动史》,社会学和人类学,则根本不存在了。

重新反思和检讨50年代以后的学科建设,问题之一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不加区分,因此很多学科没有建立起来。

近20年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出版、研究和大学的学科分类逐渐明晰起来。

然则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分别到底在哪里?一般地说,社会科学应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批评等。

我这样讲,也许有利于综合大学的学科建设。

因为在大学的学科设置问题上,艺术史和艺术批评是相当重要的,而过去却得不到重视。

国外的大学,据我所知,是非常重视艺术史课程的。

艺术史和艺术批评,可以补充并帮助人文从业人员的鉴赏力和同情性胸怀的形成。

有一种说法,认为科学(包括社会科学)是从多样性、特殊性走向统一性,而人文科学则必须凸现其独特性、意外性、复杂性。

我不能否认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如果说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都是以人为中心,那么比较起来,人文科学更贴近人,甚至可以说是研究人本身的学科。

文秘专业相关基础知识

文秘专业相关基础知识

文秘专业有关基础知识文秘专业素质知识(一)、基本素质1、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应当是做好任何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身体状况不好的人是不可以胜任秘书工作的。

2、心理素质:要时辰保持优秀的心态,心理状态要正常,不要被情绪所左右。

每天都应以平易的心态从事自己的工作。

一个有着心理阻碍的人,一个对社会充满愤恨的人,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是不可以能做好秘书工作的。

3、思想素质:这是更高的一项要求,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级管理人员,在一个国际著名的机构里工作,应当拥有敬业爱岗精神、脚踏实地精神和开辟创新精神,别的,还应具备广博的胸襟、宽广的视线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工作生活的节奏加速,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外边的世界很出色,几乎每日都有令你感触的事情发生,且不说每日的国内外局势,就在我们身旁,就会常常有一些奇特事、突发事,今日你的一个亲戚玩股票挣了大钱;明日你的一个朋友倒房地产亏大发了;昨天,你的哥们当了大官,前天,你的一个熟人因腐败问题露馅,进去了。

这些都会令你感触,但不要受各样状况的影响,不可以看人家发达了,就想到,做人就得胆大;而一看到出问题的,立刻又一转念,做人仍是慎重为好!(二)、业务素质1、理论知识:一定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包含法律、外语、经贸以及对业务工作有帮助的其余知识。

另一方面也注意采集新的信息,关注的法学领域的新的发展动向。

2、实践经验:要注意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尽量防止走弯路,要常常进行经验沟通,要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3、做事能力:秘书工作繁琐、琐碎,这就要求我们一定具备较高的做事能力,不论是办案,办会,仍是办理平常事务,都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做事能力,提升做事效率并应掌握必定的做事方法与技巧。

(三)、文化素质1、社会科学学好专业知识应是最少的要求,而懂得一点文史哲,具备必定的文化修养,也很有必需,可陶冶人生情味,亦可对工作有所裨益。

相传,在清代某年间,皇帝派朝廷官员到南方招考官吏,但先后派了几人均未能达成此任。

解读历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期刊

解读历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期刊

解读历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期刊学术期刊是学术界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研究成果发布平台,对于历史研究领域也不例外。

重要的历史研究学术期刊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材料,还具备审稿严谨、学术性强的特点,为广大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学术参考和研究平台。

本文将对几个在历史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学术期刊进行解读,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一、《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中国历史学界顶尖的学术期刊之一。

该期刊侧重于对中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展示,覆盖了古代、近代、现代各个历史时期。

在学术质量上,《历史研究》严把关,注重学术性和原创性,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精心挑选和严格审稿。

这使得《历史研究》得以成为历史学界的重要引领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研究者。

该学术期刊还设有“专题研究”栏目,将一些热点、前沿的历史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二、《历史学》《历史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具备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力。

该期刊刊发的文章在理论研究和学术观点的创新上非常出类拔萃,对于推动历史学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历史学》还注重实证研究,在历史数据和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方法的探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同时,该期刊还组织了不少重要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了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

三、《国外历史研究》《国外历史研究》作为一本专门刊登国外历史研究论文的学术期刊,对扩展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和提高历史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该期刊聚焦于国外历史领域的前沿课题和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了大量的国外优秀历史学家的研究文章。

《国外历史研究》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理论观点,还为中国历史学界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外历史学研究的窗口。

四、《近代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是中国现代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为主要方向。

该期刊关注近代史研究的新问题、新动态,着力挖掘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规律和重大事件的历史渊源。

工程师职业素养-第8章

工程师职业素养-第8章
其次,通过第 10 、 11 题可以看出,学生对人文知识 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将近半数的同学认为法律、经济类的社 会类知识最为重要,有超过 1 / 3 的同学认为,计算机等理 工类知识最为重要,只有 1 / 10 左右的同学认为基础性的 文史哲知识比较重要。
第8章 人文素养的培养
再次,通过第 12 题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偏爱浅显易懂 的人文类书籍,对哲学和历史学等基础类人文书籍缺少兴趣, 一共才有占总数 15% 左右的同学会选择阅读哲学类和史学经 典类著作。
8. 2. 1 人文素养与工程职业素养的关系 工程人才的人文素养是其能力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 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拥有广博的人文知识。互联网 技术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对工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程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更要善于沟通、理解客 户的需求,能够快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创新和价值 增值。
第8章 人文素养的培养
8. 1 人文素养概述
8. 1. 1 人文素养的涵义 人文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之一。人之所以是万物之
灵,就在于它有人文。“人文”二字,本是相对天文而言, 《周易贲卦彖辞》中说:“阴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至,人 文也。”宋代程颐《伊川易传》卷二解释:“天文,天之理也; 人文,人之道也。”
第8章 人文素养的培养
案例 8-1 中国古时文人对工匠是鄙视的,故文人而兼科学家的不多。 著名的东汉科学家张衡(68 — 139 年)精通天文历算,第一 次正确解释了月食的原因,首次创造了“浑天仪”和测定 地震的地震仪。同时,他也是文学家和诗人,其代表作为《二 京赋》(二京指东西二京,因东汉时首都为洛阳,而西汉旧都 为长安),其《同声歌》(五、四言)和《四愁诗》(七言)则各 具特色,在五、七言诗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高中学习内容与大学专业有何关联?

高中学习内容与大学专业有何关联?

高中学习内容与大学专业有何关联?高中自学内容与大学专业的关联:通识与专业之间的桥梁高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衔接阶段,其课程的设置对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少学生和家长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高中所学的知识与大学专业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怎么借用高中阶段的学习为未来的专业发展扎下坚实基础?一、高中学习内容与大学专业的横向分布关联高中课程设置以通识教育为主,涵盖了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基础,并在大学专业学习中发挥着以下作用:1.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知识:高中阶段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为理工类专业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历史、地理、政治等社会科学则为文史类专业提供了基础的理论框架。

2. 培养学习能力:高中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方法,这些能力是大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3. 拓展兴趣范围:高中阶段的学科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不同领域的可能性,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为未来的专业选择提供方向指引。

二、不同学科与大学专业的纵向关联除了宽度的知识衔接之外,高中不同学科还与大学专业之间存在着竖向的关联,例如:1. 文科类专业: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知识储备,都为学习文史哲、经济学、法律、社会学等专业奠定了基础。

2. 理科类专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的知识学习为理工类专业提供了基础知识,而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则为医学、计算机、生物工程等专业提供了相关知识储备。

3. 艺术类专业:高中美术、音乐、戏剧等艺术课程的学习不仅培养训练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为他们学习设计、表演、音乐等专业打下了基础。

三、优化高中学习,助力大学专业发展为了更好地将高中学习与大学专业发展衔接起来,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不要仅仅停留在考试和分数上,要认真学习课程知识,明白学科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并尝试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科举成功了,进了大学。大学也有写作课呀,比如自然科学论文写作、经济学论文写作,等等。毫无疑问它对你有帮助,其特点是:对你的帮助是直接的,也是有限的。而我现在要给你指一下方向,我对你的帮助是间接的,但可能是无限的。你们居然没有嘲笑我:您口气太大了。专业写作课帮助你伺候某种八股,帮助你符合规格。而我希望你对文字有追求,希望你热爱美文,你只有热爱美文,对文字有了真正的自己的追求,你才能不在意分数,在意写作能力的不断长进。我们每个学科当然有每个学科的写作规范,但是我们要提升文字的基础能力,毫无疑问地要从文学中吸收营养。我讲的文学是广义的文学,包括但不限于狭义的文学。文学这个字眼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不大出现的。这个字眼我没有仔细考证过,我估计有可能是近代从日本文化反哺过来的。
提高文字功力的方法,有三条。第一,你要对好的文字有兴趣,此至关重要。第二,要阅读,要吸取。第一条和第二条,有机关联。中学时候没少阅读,为什么没有提升文字水平呢?你不是因为热爱而阅读的。费年轻的时候不是因为父命师训才认真阅读《史记》,因为热爱,因热爱而阅读就能够吸收和提升。如果不是因为热爱,是为了提高分数,为了达标,达标后就完事了呗。
费孝通先生在晚年回忆,他读中学时,就已经在报刊上发表一些东西。老爹看见了,大不以为然,带他去见一个老先生,见面后要他鞠躬。好像他爸爸跟老先生早就商量好了,老先生上来就看着他爸爸说,要不这样,先去圈一遍史记吧。什么叫圈一遍,就是让你读没有标点的本子,你去标点。读完一遍,老先生问喜欢吗?费孝通回忆说,我不是因父命师训制约,这书一打开,太好看了。老先生说:既然喜欢,慢慢地再读吧。费孝通回忆说:我父亲叫我去找这个老先生,老先生叫我去读《史记》,不是叫我学史,是叫我学文。按中国古代文论,《史记》毫无疑问是最好的文字。
文史哲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论中国学者作品为何无趣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文史哲是学习社会科学的基础。讲这样一个题目,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入手。我是从这里来破题的:我想到一个顶级学者,甚至可以说是顶级中的顶级,王国维。此公1928年投湖自杀,离世八十八年了。他是我心目中近现代中国学者中的第一人,无出其右。这当然是我的主观判断,但是应该不大离谱。王国维刚刚去世的时候,有国内外学者评价他是第一人。遗憾的是过去88年了,在我看来仍然是第一位。不是指知识积累的多少,而是指对学术的贡献,仍然无出其右。他的著作我远远没有通读,我只读了一些,非常惊叹。我就在想一个问题,中西文化开始碰撞,我们接受西学没多少年就出现这么一个高峰,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王公何以成就如此高度?
辛亥革命后,清朝皇帝退位。1911年,他和罗振玉一起到了日本。受到日本和西方学者甲骨学、敦煌学领先中国的刺激,再加上罗振玉鼓动他:我们中国人研究自己历史大大落后于人家了,我这有材料,有甲骨,你干这个事吧。这样开始短短几年就获得了极高的成就。我觉得,他之所以有这样的高度,是因为金字塔的效益,底座太宽了。我找不到一个近现代的学者,在文史哲这三个方面这么宽阔,基础如此雄厚。他的文字非常好。你想,能写《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他的文字修养当然不用说了。他的文字除了文学意义上的美感,不滥情,条理清晰,措辞精致。
想来想去,我觉得王国维在文、史、哲这三个方面是全才,没有一个短板。金字塔成就了他的高度。底座太大了,底下三个最要紧的支点,伸展开去支撑起来,不得了。他14岁中秀才,能中秀才国学应该是不错的。以后又开始学习西学,英文日文。他最高成就是史学,但是说起来有意思,他最开始接触的西学是哲学,学习康德、叔本华、尼采。他应该是整个中国学术界最早接触、介绍西方哲学的人。大家应该能知道他文学上的一些成就,比如《人间词话》,还有大家不太知道的《宋元戏曲考》,更是开山之作。他这时候还没有专门做史学。
现在我们一说文学,大家马上想到的就是小说、戏剧,其实这些在古代是不被高看的。为什么叫小说不叫大说?在古代被高看的是诗,所谓诗言志,小说不登大雅之堂。诗词、文章、元代兴起的杂曲,以后明清的小说,它们共同汇成文学宝库。宝库里的东西,是今人提升自己文字水准必须吸收的营养。但我所要说的这个文学,其实不限于这个。我给大家讲两个小段子。我认为中国社会学界,两位先哲文字最好:潘光旦,费孝通。大家有兴趣可以读读《冯小青考?余论》。23岁本科生潘光旦的这篇论文震动了梁启超,梁启超说:吾弟文章,思维之清澈可以做科学家,感情之充沛可以做文学家。如果其思维之清澈没有高超品质的文字托举,不可能受到梁启超这样高的评价。他的文字太好了,堪称社会学界第一人。
王国维为。为什么要跟大家谈文学?因为有些感受。我教学这些年,带过不少硕士生博士生,也指导过本科生的论文。我所亲自指导过的学生中有多大的比例文字上还算过关?大概十分之一。作为中国顶级大学,这个比例是不是太低了。我修改他们的论文时,不说别的方面的欠缺,仅就文字也能改得满篇红。而且有时候第三稿还是让我不满意。可能你很受挫,我也很不解,文字怎么这么烂?虽然多数被我斧正文字的是研究生,但是我想直接原因还不是本科教育、中学教育。你们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连文字都没过关,这个教育问题就大了去了。为什么12年教育还搞成这个样子?就是12年教育当中,你眼睛看的是老师批卷的那支笔,从来不在意什么是真正的好文章。你可能把分数伺候到了,但是你不热爱写作,从来没有认真思考如何真正地把文章写好。
所以我讲文学不是讲今天狭义的文学,更不是什么图书馆分类里面的虚构类,我讲文学就是那些“精致的文字”。你们要热爱精致的文字,从精致的文字当中吸收营养,只有当你们热爱精致的文字时,你们才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也能写出精致的文字。
为什么说写作课和中小学的教育对你们的帮助是有限的,就是它有一个上限。我得了100分,还要怎么着?我的文章写得符合规范了,这叫什么标准,太低下了吧。要能把自己的文章写得很好,就一定要热爱广义的文学,热爱精致的文字,自己下决心掌握这门手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