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婚姻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婚姻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初婚年龄大龄化、择偶价值观变迁、婚姻忠贞观失陷和离婚率不断上升四个方面,结合经济学理论和婚姻法以及《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内容,联系“剩男剩女”、“包二奶”、“拜金主义”、“同性恋”、“闪婚闪离”等社会现象,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当代婚姻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婚姻婚姻法司法解释市场经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冲击,新的伦理道德观念尚在建设之中,我国的婚姻家庭也正处在关键转型期间。一方面,是传统守旧的中国人还未完全摆脱的老旧的封建思想,如童养媳、重男轻女、门当户对,另一方面,是未经筛选的各种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如aa制婚姻、丁克家庭、性解放。这两方面彼此渗透,互相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的家庭结构,以及老百姓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清官难断家务事”思想,使得关于婚姻家庭的法制建设困难重重,于是,就形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具有中国特色的婚姻家庭现状——初婚年龄大龄化;择偶价值观变迁;婚姻忠贞观失陷;离婚率不断上升。

一、初婚年龄大龄化

我国的法定婚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实际平均结婚年龄为男性29.2岁、女性27.1岁。

近年来,“剩男”、“剩女”等词频频出现在大众、媒体、甚至学

者口中,当代青年陷入婚姻困境,中国迎来了“新剩女时代”。正如网友戏言:“剩男是被迫的,剩女是选择的。”在“男孩偏好”的影响下,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例失衡,婚姻市场中长期存在着男性过剩的现象,并日趋严重。有学者推测,中国在2013 年之后每年的男性过剩人口在10%以上,2015~2045 年间达到15%以上,平均每年大约有120 万男性在婚姻市场上找不到初婚对象(李树茁,等,2006)。

正因为“剩男”现象的持续存在,所以使得这些年来日益严峻的“剩女”现象显得更加突出,不同于男性婚姻挤压的固有性,“剩女”现象因其所体现出的社会性使其更具有研究价值,更富有现实意义。所谓“剩女”,西方称其为“3s女性”——seventies, single,stuck,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或以上的单身女性,很多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和出众的长相,但也有的自身条件较差。

究其原因,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变化、事业心重、交际圈过窄、“高不成,低不就”的错位心理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现代青年的婚姻困境,除此之外,笔者还有些自己的看法:

(一)从经济学角度看现代婚姻

首先,婚姻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研究市场与制度的重要视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婚姻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个市场,可以从信息不对称这一视角去分析。举

个例子,花花公子总是有很多女朋友,而真正的好男人却成了“剩男”,有美貌无智慧的花瓶女会有很多男人追,而真正的好女人却成了“剩女”。这就是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问题。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解决婚姻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途径,父母阅历丰富,能看出对方未暴露出的信息,预测这段婚姻的长久性,媒人信息资源丰富,能大大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现代社会的“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也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如果说婚姻本质是一种经济,那么是否结婚是在取决于婚姻总收益和总成本的比较。无论是身体、物质、还是精神上的,总有一方面或者多方面的收益大过结婚所需要的成本,于是才会选择结婚。比如身体上的收益,拥有一个合法的固定的性伴侣;比如物质上的规模效应,结婚后的生活成本减少近一半;比如精神上的收益,体贴的伴侣、可爱的儿女,爱情、亲情……“剩女”大多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这样的人大多很忙,同样的时间消耗在择偶、恋爱上面,她们比一般人消耗的成本更大,同时,这些看言情小说长大的70后、80后往往对婚姻有更大的期望,当婚姻不能实现她们的期望时,即收益不能符合她们的要求,她们宁愿选择单身。

(二)《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消极影响

新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条规定的财产分割标准,鲜明地体现了“爱情归爱情、财产归财产”的现代契约婚姻,以“个

别财产制”逐步取代“家庭财产制”。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仅对婚姻关系的稳定造成冲击,还在现代男女通往婚姻之路上放了块拦路石,打击了他们结婚的积极性,尤其是女性。在中国,作为在婚姻关系中事实上较为弱势的一方,女性实际上需要更多的财产保障来获得安全感。因为这条规定,男女双方在考虑结婚问题之前,都会先考虑不动产问题,希望在婚前能拥有登记在自己名下的不动产,以尽量减少一旦离婚造成的损失。于是男女双方都会产生先赚够钱买套房子再结婚以避免婚后财产纠纷的想法,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择偶梯度模式的限制。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中国人遵循着“男高女低”的婚姻梯度模式,男性希望另一半年龄比自己小,文化程度比自己低,职业声望和收入也比自己差一点,女性则希望另一半年龄比自己大,学历比自己高,职业声望和收入都要比自己优秀。在已经赚够一套房后,相同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年龄的男女双方,女性的择偶面显然要小于男性,女性成为了“白骨精”,而男性成为了“钻石王老五”。

二、择偶价值观变迁

市场经济的最大弊端就是滋生了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傍大款”、“嫁老外”的“追款族”日益壮大,择偶价值观扭曲。“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翻译过来就是,当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不可兼得时宁愿选择物质财富,即“宝马”。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情与面包的矛盾了,传统的爱情与面包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都市

女性,她们追求的是宝马,是lv,是香奈儿,这是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不能满足更高的超出自己能力的物质需求的矛盾。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冲击人们传统观念的“同性恋”现象,近年来支持同性恋结婚的观念甚嚣尘上,不像以前对于同性之恋的压抑和隐藏,越来越多的人公开表明自己的性取向,高调宣布“出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婚姻自由观念的完善与深化,旨在为传宗接代续香火而缔结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需求,以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注重心灵上的交流而非仅仅是身体上的满足或者生育的需要。

三、婚姻忠贞观失陷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所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包二奶、卖淫、嫖娼等现象时有发生,在沿海发达地区甚至更加严重。十八大后12名官员被查,“二奶”、“情妇”功不可没。如重庆市雷政富的不雅视频、黑龙江孙德江和女记者不得不说的二三事还有山东省单增德给情妇的承诺书等等。

据说,中国落马官员九成以上有情妇,连受党纪党规严格约束的官员都无法对婚姻做到忠贞,无怪乎“情妇”“二奶”这类不良风气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追求更多的社会交往的同时,使得家庭尤其是夫妻间的交往渐渐减少。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间愈加冷淡疏远;另一方面,愈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