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解剖学
心脏血管的解剖冠脉解剖ppt课件
![心脏血管的解剖冠脉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e456a26bec0975f465e2db.png)
现在我们再添加3对相互对称的血管----因为对称,大家比较好记 1、右冠分出右缘支(粉红色),左冠的回旋支分出左缘支(粉红色)---分别在心脏左缘 和右缘,这个不难吧 2、在右室前壁上部也就是动脉圆锥部(右室流出道的屋顶哦---具体在虫哥心脏大体解剖 章节有介绍)右冠和前降支发出对称的一对动脉圆锥支(淡蓝色)(也可能不止一对) 3、右室前壁中部右冠和前降支发出对称的一对右室前支(蓝色)(也可能不止一对)
小贴士5:经典的解剖学上只有符合从这个夹角当中发出的才叫对角支,只有不到一半(43%)的人有这一支 如果不在夹角而由前降支向左(感谢xyzwd战友第一个指正)发出的数根都叫左室前支----呵呵,左室前支在这里,但是由于临床实践当中如果 很靠近夹角处发出我们也叫它对角支,最靠近叫第一对角支,远一点叫第2对角支支,然后第3对角支…….叫的多了错误的东西也就成真理了, 三人成虎就是这个意思,左室前支反而没人知道了,其实它就是我们所说的第2…3…4…对角支统称 也有的书认为第一对角支和中间支不是一回 事 好的,再上一张图大家默认一下
心脏血管的解剖
1.首先,我们先认识几支最重要血管---冠状动脉分左右两个大支,一、 右冠(红色) 二、左冠。 左冠的开始为左主干(黄色),左主干分出 前降支(绿色)和回旋支(棕色)
2.左冠和右冠的结束部分都叫左室后支(黑色)
3.现在添加一根很重要的分支来自右冠的分支----后降支(紫色)
小贴士1 左室后支有2支,一个来源于左冠,一个来源于右冠,但有的人可能就只能见到其中一 只,这不奇怪
静脉系统 1、心脏静脉系统比较简单,看图示就行,主要的意义就是冠状窦在电生理检查中可以安放 C术中也可以从冠状窦口进行血液逆灌注 3、心前静脉血液直接回流右心房,不经过冠状窦回流,这一点有一定意义
冠状动脉的ct解剖课件
![冠状动脉的ct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52d1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3.png)
冠状动脉CT扫描的应用
冠心病筛查
CT扫描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冠心病。
导管植入前评估
CT扫描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指导导管植入手术。
冠状动脉CT解剖学异常
1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出现狭窄,可能导致心肌缺血。
2
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壁出现扩张,可能破裂引起出血。
3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出现钙沉积,增加心管事件风险。结论冠状动脉CT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快速诊断工具,对冠状动脉相关临床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资料
• Smith A, et al. (2019). Advances in 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 imaging: technical principles, clinical resul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European Radiology, 29(1), 170-179.
右冠状动脉
负责供应右心室和右房。
冠状动脉CT扫描原理
冠状动脉CT扫描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通过构建图像来观察冠状动脉及 其血流情况。
冠状动脉CT扫描的优势
1 非侵入性
相比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T扫描无需插管。
2 快速
CT扫描可以快速获取冠状动脉图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3 详细
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冠状动脉图像,帮助医生精确诊断。
• Zhou X, et al. (2020).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Know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urrent State of the Evidence.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13(2), 476-492.
心脏冠状动脉解剖ppt课件
![心脏冠状动脉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ede11c4028915f814dc2b3.png)
可编辑课件PPT
19
右冠状动脉→
可编辑课件PPT
20
• 右冠状动脉沿途发出:(1)动脉圆锥支,分 布于动脉圆锥,与左冠状动脉的同名支吻合 。(2)右缘支,此支较粗大,沿心下缘左行 趋向心尖;(3) 后室间支(后降支),为右 冠状动脉的终支。
可编辑课件PPT
21
窦房结支
↘
动脉圆锥支→
右缘支→
可编辑课件PPT
可编辑课件PPT
32
可编辑课件PPT
33
• 3)蜘蛛位(左前斜45°+足30°),主要 显示左主干(LMT)、前降支(LAD)的 近段及开口部和旋支(CX)。主要目的是 充分显示前三叉开口的分支情况。
可编辑课件PPT
34
可编辑课件PPT
35
右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体位
• 左前斜45°,最常用,可显示右冠状动脉 近、中、远段,只是分叉后的血管重叠, 不易区分;
22
↖后降支
可编辑课件PPT
23
右冠状动脉
↘
← 动脉圆锥支
↙ 后降支
右缘支→
可编辑课件PPT
24
可编辑课件PPT
25
左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体位
• 正位+头15 °,主要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 支(LAD)的中远段,及对角支(D)和间 隔支(S)及其开口处;
可编辑课件PPT
26
可编辑课件PPT
27
• 左肩位(左前斜45°+头15-20°),主要 显示左主干(LMT),前降支(LAD)的 中远段,回旋支(CX);
可编辑课件PPT
28
可编辑课件PPT
29
• 右肩位(右前斜30°+头30°),主要显示 前降支(LAD)的近中段及近段的分支。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4ea4cb4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c.png)
冠状动脉解剖冠状动脉走行及分支个体间差异较大。
主要有两大分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一、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外侧壁,主干长0.5~3.0cm,行至前室间沟时分成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
也可没有主干,前降支和回旋支各自开口于左冠状窦。
1.前降支: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延续,沿心脏左前缘于前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通常供应部分左室、右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血液。
分支包括斜角支、前(室)间隔支、右室支。
(1)斜角支:又称左室支,1~5支,供应左室前侧壁,较大且呈斜角走行者为最大而恒定的分支。
开口于前降支与回旋支之间的斜角支称为对角支。
(2)前(室)间隔支:非常细小,6~10支,由前降支向深面几乎垂直角度发出,供应室间隔的前上2/3部分。
其中第一支最大,起于前降支近段,此支最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3)右室支:数支短小分支供应右室前壁,造影片上不易辨认。
2.回旋支:由主干发出后,几乎呈直角走行于左房室沟内,从前绕向后,终止于心脏膈面。
主要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左心室前后壁的部分血液。
回旋支分为左边缘支和心房旋支两组分支。
(1)左边缘支:其近侧的边缘支为心室前支,远侧的分支为心室后支。
左边缘支以钝缘支较粗大且恒定,钝缘支为行走于左室外缘的边缘支。
(2)心房旋支:按其分布部位和走行分别称为心房前支和后支。
临床意义冠状动脉前降支是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好发部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狭窄或阻塞部位后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常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
二、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RCA)发自右冠状窦外侧壁,开口距窦底1.5~2.0cm,在肺动脉干和右心耳之间沿右房室沟行走,主干很长,又称右旋支,沿心脏右缘(锐缘)绕至心后转而左行主心十字处(房室沟与室间沟交叉处),血管随之内陷形成“U”形的弯曲,为一主要标志,此处发出后降支后,就成为远侧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分支包括动脉圆锥支、窦房结支、心室支、后降支、房室结支和心室后支。
冠状动脉的ct解剖文档
![冠状动脉的ct解剖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0200f2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a.png)
均衡型
(Balanced)
➢ 均衡型: 右冠到达后十字交叉发出后降支 和其终端分支;左室后支则起源于左回旋 支,成为其终端分支。亦有左室后支及后 降支均由左右冠状动脉双重发出者。
➢ 简单的说就是:左、右冠状动脉各自发出 一支后降支供应左、右心室后壁。
均衡型
(Balanced)
右圆锥支
(Right Corus Artery)
(Right Dominance)
➢ 右冠状动脉优势:右冠状动脉走行于右房 室沟并到达后十字交叉处,在后十字交叉 处或近后十字交叉处分出后降支后向左室 隔面走形并发出1个或多个左室后支后终止。
➢ 简单的说就是:RCA粗而长,其后降支供 应部分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后部。
右优势型
(Right Dominance)
右冠走行于右心室圆锥部和主动脉之间而受到挤压
左 主 干 起 源 于 右 冠 窦
单只冠状动脉
右侧冠状沟内未见血管 影,LCX粗大,经房室交 点进入右侧房室沟
心肌桥
(Myocardial Bridging,MB)
➢ 正常心肌走形于心脏表面,偶尔部分冠脉 走形于心肌之下,这部分心肌纤维就像桥 一样搭在血管表面,故称这部分心肌为心 肌桥。心肌桥下的血管称壁冠状动脉。
short axis view
2-chamber view
3-chamber view
4-chamber view
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
➢ 优势冠状动脉 ➢ 圆锥动脉起源 ➢ 窦房结动脉起源 ➢ 房室结动脉起源 ➢ 后降支的解剖变异 ➢ 左主干短小或缺如
➢ 中间支(Ramus medianus)
前降支,LAD
对角支
(Diagonal Branches,D)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PPT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6aae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8.png)
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依据冠状动 脉造影的结果。
诊断标准通常包括冠状动脉管腔直径 减少超过50%,或管腔狭窄程度超过 75%。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通过X线技术, 观察冠状动脉形态和血流情况的检查 方法。
冠状动脉狭窄的分级
01
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的程 度,可以分为轻度狭窄 、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 。
02
轻度狭窄通常是指冠状 动脉管腔直径减少在 25%至50%之间。
03
中度狭窄通常是指冠状 动脉管腔直径减少在 51%至75%之间。
04
重度狭窄通常是指冠状 动脉管腔直径减少超过位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 果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有一 段管腔狭窄超过90%,这属于重
度狭窄。
另一位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 示,右冠状动脉中段有一段管腔 狭窄约50%,这属于中度狭窄。
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后需要观察 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
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前应告知医 生自己的过敏史、用药情况等,以便 医生评估风险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需要由专业医生 进行解读和分析,患者应遵循医生的 建议进行后续治疗和随访。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
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冠状动脉
造影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依据。
05 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
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性
需要进行穿刺手术
冠状动脉造影需要通过穿刺手术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对血管有一定的创伤。
分布
冠状动脉分支遍布心肌表面,为 心肌提供血液和氧气。
冠状动脉解剖PPT
![冠状动脉解剖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d54a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b.png)
冠状动脉的重要性
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富含氧气的血液 ,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关键因素之 一。
冠状动脉病变是导致心肌梗死、心绞 痛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 此了解冠状动脉解剖对于预防和治疗 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02
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
冠状动脉的起源和分布
01
02
起源
分布
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THANKS
冠状动脉解剖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10
目录
• 引言 • 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 • 冠状动脉的生理作用 • 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机制 • 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02
冠状动脉解剖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理解心脏功能和疾病 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研究和诊断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解剖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
04
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总结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机制,主要由脂质沉积和内 膜增生引起。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在冠状动脉内壁的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 窄或闭塞。随着时间的推移,斑块可能破裂,引发血栓形成,进一步阻塞血管 ,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 标准,通过X光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 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心肌酶学检查
心肌酶学检查通过检测心肌损伤时释放 的酶,有助于诊断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 疾病。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对于诊断心肌缺血和心梗等冠状动脉 疾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冠状动脉解剖学
![冠状动脉解剖学](https://img.taocdn.com/s3/m/9df6c90b581b6bd97f19ea1a.png)
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1.左主干: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长度5~40毫米,然后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尚发出第三支血管,即中间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2. 左前降支:沿肺动脉前行至前间沟,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
其主要分支包括:(1)间隔支动脉室间隔穿支: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且与前降支成角越锐利。
(2)对角支: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细小。
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右室前支左圆锥支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3.左回旋支: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
其分支包括:1)钝缘支:1-4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钝缘支较粗大,其分支后的左回旋支明显变细。
约10%的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称为后降支。
回旋支尚发出分支供应房室结,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来源于左回旋支,还可发出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
左室前支左室后支冠状动脉解剖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窦-主动脉交接处。
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管至后室间沟。
其分支包括: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注释:Ao(Aorta主动脉)MT(main Trunk左主干)Rc(Right coronary右冠状动脉)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左前降支)LCx(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回旋支)Diag.(Diagnoal branch对角支) LMB(Left Marginal Branch左钝缘支) Spyder View(“蜘蛛位”) PLA(Posterior Left ventricle artery左室后支)PDA(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后降支)四、关于冠心病的基本知识:1、斑块形成分四个阶段:脂质沉积;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斑块。
冠状动脉解剖学
![冠状动脉解剖学](https://img.taocdn.com/s3/m/9df6c90b581b6bd97f19ea1a.png)
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1.左主干: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长度5~40毫米,然后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尚发出第三支血管,即中间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2. 左前降支:沿肺动脉前行至前间沟,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
其主要分支包括:(1)间隔支动脉室间隔穿支: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且与前降支成角越锐利。
(2)对角支: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细小。
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右室前支左圆锥支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3.左回旋支: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
其分支包括:1)钝缘支:1-4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钝缘支较粗大,其分支后的左回旋支明显变细。
约10%的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称为后降支。
回旋支尚发出分支供应房室结,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来源于左回旋支,还可发出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
左室前支左室后支冠状动脉解剖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窦-主动脉交接处。
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管至后室间沟。
其分支包括: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注释:Ao(Aorta主动脉)MT(main Trunk左主干)Rc(Right coronary右冠状动脉)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左前降支)LCx(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回旋支)Diag.(Diagnoal branch对角支) LMB(Left Marginal Branch左钝缘支) Spyder View(“蜘蛛位”) PLA(Posterior Left ventricle artery左室后支)PDA(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后降支)四、关于冠心病的基本知识:1、斑块形成分四个阶段:脂质沉积;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斑块。
冠状动脉的解剖 ppt课件
![冠状动脉的解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86066db52acfc789ebc9aa.png)
Ⅶ Ⅷ
XIII Ⅸ
Ⅻ
Ⅹ
ppt课件
31
左冠优势型
PDA
ppt课件
32
CT-RCA
右侧位
1
2
ppt课件
33
CT-RCA
膈面
3 4
14
ppt课件
34
1
5
11
13
6
9 12
7
10
8
ppt课件
左侧面观
C T L C A
35
10
9
11
13 12
14
ppt课件
右侧面观
C T L C A
36
冠状动脉分段(国内)
动脉发出处,如有高侧缘支动脉发出应 排除在外。 ★远段(XIII):从第一钝角缘支动脉发出 处起,到回旋支动脉终未。当右冠状动 脉优势时,这一段非常细小;而当左冠 状动脉优势时或平衡型时,它可以延伸 跨过心后十字形成左房室动脉。
ppt课件
39
冠状动脉开口异常
ppt课件
40
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
冠脉主支绝大部分走行于心脏表面,偶 尔部分冠脉主支走行于心肌之下,这部 分心肌纤维就像桥一样搭在血管的表面, 这些心肌就是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
ppt课件
13
左前降支(LAD): 由LM向前下沿前室间沟行 走于左右心室间,远抵心尖部,在78%的心脏中 折向心脏膈面的后室间沟与后降支吻合。主要 向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供血。沿 途发出对角支、前间隔支和右室前支。
对角支(diagonal):从LAD发出3~5支至左室 游离壁,向左室前侧壁、前壁供血。部分心脏 的第1对角支由左主干上LAD和LCX之间发出, 称中间支(intermediat ramus,IR)。
冠脉解剖结构及缩写
![冠脉解剖结构及缩写](https://img.taocdn.com/s3/m/a8cbc0a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f.png)
冠脉解剖结构及缩写
冠状动脉是心脏的主要血管,负责为心脏肌肉提供氧气和营养。
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缩写:
1. 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LCA):左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主要负责供应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和室间隔的前部。
2. 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右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主要负责供应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和室间隔的后部。
3. 前降支(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AKA):前降支是左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向下斜行穿过心脏,主要负责供应左心室的前部和中部。
4. 回旋支(Circumflex Artery, CXA):回旋支是左冠状动脉的另一个主要分支,环绕心脏,主要负责供应左心室的侧面和后部。
5. 右冠脉主支(Right Coronary Mainstem, RCM):右冠脉主支是右冠状动脉的主要部分,向下供应右心室。
6.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PDA):后降支是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向下穿过心脏,主要负责供应右心室的后部。
7. 左室后支(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Artery, LVPA):左室后支是左冠状动脉的分支,供应左心室的后部。
这些冠状动脉分支的缩写通常用于医学文献、心电图(ECG)解读和心脏疾病的诊断中。
了解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缩写对于心脏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冠状动脉解剖 课件
![冠状动脉解剖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83d7d383c4bb4cf6ecd108.png)
CX
LAD PLVB
CX
左室后支 posterior branch of left ventricle
PDA OM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5.121.5.1Saturday, May 01,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4:47:3314:47:3314:475/1/2021 2:47:33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5.114:47:3314:47May-211-May-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4:47:3314:47:3314:47Saturday, May 01,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5.121.5.114:47:3314:47:33May 1, 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1日 星期六 下午2时 47分33秒14:47:3321.5.1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下午2时47分21.5.114:47May 1,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年5月1日 星期六2时47分 33秒14:47:331 May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2时47分33秒 下午2时47分14:47:3321.5.1
冠状动脉解剖
左心耳 前降支
右心室
左心室
右心耳
前
降
右心室
支
旋支
左心房 冠状窦
左 室 后段 旋支中段
右冠状动脉中段 右冠状动脉近段
冠状窦
右冠状动脉
旋支
左主干
RV
RA
LAD
LM LA
右心房right atrium 右心室right ventricle 左心房left atrium 左心室left ventricle
冠状动脉的解剖及CT表现ppt课件
![冠状动脉的解剖及CT表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bb76ccbe1e650e53ea9943.png)
是42.3%,可有1~2支。
在左优势型中,部分右室后面及右房后面可由旋支供血。
2004-7-14
.
8
2004-7-14
.
9
四、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
按左、右冠状动脉终末支在膈面的分布范围,冠 状动脉分为三型:
右优势型——右冠状动脉分布范围接近全部膈面,出现
Left Main Artery(LMA) 左主干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左前降支
Left Marginal Branch(LMB) 左边缘支
Lef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rcumflex(LCX)
左回旋支
Right Coronary Artery
右冠状动脉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PDA)后降支
率占65.7%。
左优势型——左冠状动脉发出的后降支可分布于右心室
隔面的一部分,出现率占5.6%。
均 衡 型——每侧心室隔面皆由本侧冠状动脉供血,出
现率占28.7%。
2004-7-14
.
10
2004-7-14
.
11
五、冠状动脉变异
冠状动脉变异包括副冠状动脉、冠状 动脉开口异位、冠状动脉分支变异等。
右冠状动脉分为右室支、后降支、右房支等
右室支包括右动脉圆锥支和锐缘支 后降支为右冠状动脉的终末支,发出室间隔动脉。 右房支包括右房前支、右房中间动脉及右房后支。
在右优势型中,来自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供血左 室及左房的部分心肌组织。
2004-7-14
.
6
2004-7-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1.左主干: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长度5~40毫米,然后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尚发出第三支血管,即中间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2. 左前降支:沿肺动脉前行至前间沟,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
其主要分支包括:
(1)间隔支动脉
室间隔穿支: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且与前降支成角越锐利。
(2)对角支: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细小。
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右室前支左圆锥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3.左回旋支: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
其分支包括:
1)钝缘支: 1-4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钝缘支较粗大,其分支后的左回旋支明显变细。
约10%的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称为后降支。
回旋支尚发出分支供应房室结,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来源于左回旋支,还可发出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
左室前支左室后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右冠状动脉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窦-主动脉交接处。
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管至后室间沟。
其分支包括: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
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端右上方,
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
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
(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
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注释: Ao(Aorta主动脉) MT(main Trunk左主干) Rc(Right coronary右冠状动脉) 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左前降支) LCx( 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回旋支) Diag.(Diagnoal branch对角支) LMB(Left Marginal Branch左钝缘支) Spyder View(“蜘蛛位”) PLA(Posterior Left ventricle artery左室后支) PDA(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后降支)
四、关于冠心病的基本知识: 1、斑块形成分四个阶段:脂质沉积;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斑块。
2、梗塞分心内膜下梗塞和透壁性梗塞,VCT表现为肌壁变薄,密度降低。
3、梗塞的并发症:室壁瘤、室间隔穿孔、左室乳头肌梗塞等。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梗和ST段无抬高的心梗)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以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糜烂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其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而非冠脉狭窄程度。
冠脉狭窄程度
决定了病人有无临床症状。
五、关于斑块: 1、定义:面积大于1平方毫米,至少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位可见。
斑块的典型结构为覆盖有胶原纤维帽的细胞外脂肪核。
2、VCT检查的意义在于发现不稳定性斑块,及时采取措施,有助于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
不稳定性斑块称为易损斑块,其影响因素包括:脂核(较大,大于40%或呈液性);纤维帽的厚度;局部炎症和新生血管;点状钙化;正性重构(即斑块向壁外生长,保持管腔原有大小。
易致斑块破裂);出血等。
VCT对脂核、点状钙化和正性重构发现较好,对其他不如血管内超生(IVBS)。
3、IVBS是观察冠脉斑块的金标准:分软斑块、中间斑块和钙化斑块。
VCT对应CT值为:-42~47HU;61~112HU;126~736HU。
4、VCT的斑块分类为软斑块(软组织密度,有时可见其内脂肪密度的脂核,代表易损斑块);混合性斑块(钙化和软组织均有,可以钙化为主或以软斑块为主);钙化斑块(指面积大于1平方毫米,CT值大于130HU) 5、血管分叉处易形成斑块,原因是血流变化,此处内膜易受损伤。
6、关于钙化:易受累顺序:LAD37%,RCA25%,LCX22%,LM16%。
常用钙化计分表示。
钙化计分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钙化是冠心病的标志,无钙化者97%以上冠脉无狭窄。
钙化并非意味着严重狭窄(正性重构),但年轻人少量钙化常意味着严重狭窄。
返回
六、关于狭窄: 1、判断有无斑块和狭窄,即排出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问题。
强调:转角度,调窗宽,结合垂直位。
2、狭窄的形态分向心性和偏心性,以长度10mm和20mm为界,可分为局限性、管状和弥漫性。
3、狭窄程度的评价:(1)分级:I级<25%,II级25~50%,III级51~75%,IV级>76%,完全闭塞100%。
(2)报告分:正常,轻度狭窄,显著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
(3)测量:多用目测,也可用工作站软件测量。
国际上习惯用直径比例,而IVBS多采用面积比例。
所谓直径是指强化的管腔直径,不包括管壁和斑块。
方法是:(1-狭窄段管径/远近相邻正常管径平均值)*100% (4)评估不准确的原因:总体上说VCT对大于50%的狭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易高估狭窄程度。
不易鉴别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分支开口闭塞时,易误认为该血管分支不存在;若局限性狭窄发生在弥漫性粥样硬化基础上,易低估其狭窄程度;长段弥漫性狭窄,易误认为细支轻度狭窄;中间正常血管,易误认为扩张血管;其中较重的狭窄,易低估;大分支后狭窄因参考管径常突然变细,而不正确评估。
4、狭窄的意义:大于50%的狭窄为有意义的狭窄。
长而多发的轻度狭窄可产生与短而重度的狭窄同样的缺血效果。
5、完全狭窄的远端常由于侧枝循环而产生逆灌注,在VCT上可显影,这是其优于DSA的地方。
6、冠脉闭塞端的形态与病因相关:鼠尾样多为粥样硬化缓慢进展;截断样多为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
返回
七、冠脉扩张和动脉瘤: 1、冠状动脉直径超过邻近直径倍,诊断为动脉瘤。
病因中动脉瘤粥样硬化最常见,其他如穿起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红斑狼疮、硬皮病、梅毒、Marfan综合症、大动脉炎、外伤、先天等。
2、MDCT:VR和MIP有利于观察全貌,轴位和MPR有利于观察瘤壁,如钙化、附壁血栓等。
3、注意:(1)长段轻度扩张易误认为正常。
(2)长段扩张中间正常血管易误认为狭窄。
(3)长段扩张中间狭窄易高估狭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