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4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习题答案(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谢希仁编著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谢希仁编著](https://img.taocdn.com/s3/m/023dac8ca0116c175f0e48ed.png)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谢希仁编著2006-12-28第一章概述(P19)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通信网络第四版习题详细答案
![计算机通信网络第四版习题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47e30679563c1ec4da710d.png)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第一章概述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谢希仁](https://img.taocdn.com/s3/m/25acb3cfa1c7aa00b52acbd1.png)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谢希仁编著2006-12-28第一章概述(P19)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a4f12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e.png)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等组成,并遵循一定的体系结构。
2. 因特网的发展与组成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大量的自治系统(AS)组成,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协议,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第二章:物理层1. 传输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传输媒体是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媒体等,根据传输方式分类可分为有线传输媒体和无线传输媒体。
2. 信道复用与调制信道复用是指多路复用技术,用于将多个通信信道中的数据通过一个物理通道传输。
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ASK、FSK、PSK等。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之上,提供有点到点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功能包括帧的封装与解封装、错误检测与纠正、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2. 介质访问控制介质访问控制是指多个计算机节点在共享传输媒体时的竞争与协调机制,主要包括载波侦听、轮询、令牌传递和CSMA等。
第四章:网络层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层,负责将分组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主要功能包括寻址与路由、分组的转发与接收、拥塞控制和互联互通等。
2. 网际协议(IP)IP协议是因特网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它定义了数据报的格式和传输规则,实现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功能,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之一。
第五章:运输层1. 运输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运输层负责对网络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可靠或无需可靠地传输,主要功能包括端到端的连接建立与释放、数据的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2. 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运输层协议之一,它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通过确认应答和超时重传等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部分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a42a1b964bcf84b9d57be8.png)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部分习题参考题解1-10 解:电路交换所需时间T1 = s+x/b+kd,分组交换所需时间T2 = x/b+d+(k-1)(p/b+d) 根据题意应有T2<T1,即x/b+d+(k-1)(p/b+d)< s+x/b+kd移项后得(k-1)p/b< s1-11 解:总时延D = k(p+h)/b+(x/p-1)(p+h)/b = [(k-1)p+hx/p+x+kh-h]/b令D(p)′=(k-1)-hx/(bp2)= 0,解得p =[hx/(k-1)]1/22-17 解:接收码元与站A的码元内积= +8/8 = +1,故A发送了1接收码元与站B的码元内积= -8/8 = -1,故B发送了0接收码元与站C的码元内积= 0/8 = 0,故C未发送接收码元与站D的码元内积= +8/8 = +1,故D发送了13-06解:忽略帧控制信息的影响并假定信道无差错(p=0),已知对于停止等待协议有:λmax = (1-p)/t T,t T≈t f+2t p,t f = L f/C,其中C为信道容量(b/s),L f为帧长度(bits)。
则由式(3-8)和题意得ρmax =λmax t I = (1-p) t I f/ t T = t f / t T≥0.5即t f /( t f+2t p )≥0.5 →t f≥2t p→L f/C≥2t p→L f≥2t p C代入数值得L f≥160(bits)3-15解:忽略帧控制信息的影响,忽略确认帧长及其处理时间;假定信道无差错(p=0)且发送站始终有数据发送;取卫星信道时延(上行+下行)t p = 0.25 (S);因为t T是可以连续发送帧的最小周期,故取t T为观察时间。
由已知条件可计算出:帧发送时间t f = L f/C = 2000/106 = 0.002(S),t T = t f +2 t p= 0.502(S)取λ表示帧到达率(帧/S),则在t T内的帧到达率λ(t T)= n/ t T(n为t T内实际到达的帧数),且由式(3-11)和式(3-12)知λ(t T)max≈1/ t f= C/ L f=500(帧/S),对应n max= t Tλ(t T)max= 251(帧)由式(3-13)知归一化吞吐量(即信道利用率)ρ=λt f =(n t f)/ t T,代入数值后得ρ= n/251(1)W T =1 → n =1 →λ(t T)≈2<λ(t T)max→ρ= 1/251(2)W T =7 → n =7 →λ(t T)≈14<λ(t T)max→ρ= 7/251(3)W T =127 → n =127 →λ(t T)≈254<λ(t T)max→ρ= 127/251(4)W T=255 > n max→ρ= 14-8 解:端到端传播时延τ=5×10-6×4=0.02(ms)帧发送时间T0=1000/(5×106)= 0.2(ms)a=τ/ T0=0.02/0.2=0.1由式(4-26)知S max=1/(1+4.44a) =1/1.444≈0.69由式(4-24)S= T0/T A V ,求出成功发送一帧所需时间T A V =0.2/0.69≈0.29(ms)则系统平均最大帧发送速率= 1/ T A V≈ 3450(帧/S)每个站平均最大帧发送速率=3450/100 = 34.5(帧/S)4-9解:(1)τ= 5×10-6×1= 0.005(ms),a =τ/ T0=0.005/0.2 = 0.025S max=1/(1+4.44a)≈0.9,每个站平均最大帧发送速率=44.5(帧/S)(2)T0=1000/(10×106)= 0.1(ms),a =0.02/0.1= 0.2,S max=1/(1+4.44a)≈0.53 每个站平均最大帧发送速率= 53(帧/S)(3)T0=10000/(5×106)=2(ms),a=0.02/2 = 0.01,S max=1/(1+4.44a)≈0.958 每个站平均最大帧发送速率= 4.8(帧/S)4-4 解:以太网使用的是截断式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其退避等待时间t=R×(2τ),R=[0,1,┄,2K-1],K=Min[n,10],n≤16为本帧已冲突次数。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47350c844769eae009ed91.png)
第一章概述(P19)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9b5b65852458fb770b567e.png)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谢希仁编著2006-12-28第一章概述(P19)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完整版)大学计算机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大学计算机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ef2384bb68a98271fefaa7.png)
第一章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B)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A)电子管(B)机电(C)晶体管(D)集成电路2.英国数学家巴贝奇曾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D)。
(A)加法器(B)微机(C)大型计算机(D)分析机3. 1939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研制成功了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D)。
(A)ENIAC (B)Z3 (C)IBM PC (D)ABC4.爱德华•罗伯茨1975年发明了第一台微机(C)。
(A)Apple II (B)IBM PC (C)牛郎星(D)织女星5.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B)位个人计算机IBM PC 5150。
(A)8 (B)16 (C)32 (D)646.我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兼容机(C)0520微机。
(A)联想(B)方正(C)长城(D)银河7.摩尔定律指出,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C)个月翻一番。
(A)6 (B)12 (C)18 (D)248.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B)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微处理器(B)集成电路(C)存储器(D)晶体管9.计算机朝着大型化和(C)化两个方向发展。
(A)科学(B)商业(C)微机(D)实用10.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A)。
(A)CPU (B)DRAM (C)CD-ROM (D)CRT11.计算机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A)、嵌入式系统三类。
(A)微机(B)服务器(C)工业PC (D)笔记本微机12.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D)组成一个计算机群。
(A)CPU (B)DRAM (C)PC (D)计算机13.(C)系统是将微机或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
(A)大型计算机(B)网络(C)嵌入式(D)服务器14.冯结构计算机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B)五大组成部分。
(A)处理器(B)运算器(C)显示器(D)模拟器15.在冯•诺伊曼计算机模型中,存储器是指(A)单元。
计算机网络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a6db19ff00bed5b9f31d85.png)
计算机网络答案教材: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作者:谢希仁最后更新时间:2007-6-19第一章概述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
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
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
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
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
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
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
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4版) 第3章习题答案.docx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4版) 第3章习题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cee1e6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6.png)
练习与思考一、填空题1、语义、语法、时序2、应用层、表示层、会活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推路层、物理层3、数据传送分层协议4、机械特性、电气特性、由能特性、规程特性5、帆6、链路管理、顾定界/倾同步、流量控制、过失控制、将数据和控的信息区分开、道明传输、寻址7、在数丑销路层中定义的地址通常称方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
8、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无连接的网络服务9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为竭到端连接提供流量控削、过失控的、服务质量、提供可靠地信息目的地二、判断题1、Y2、N3、N4、N5、Y6、Y二、简笞趣1.什么是叫络体系结构?力什么要定义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的体系结构定义: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architecture).或精确定义旋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都件所应完成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综合了OSI和TCP/IP的优点,本身由5层组城: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啊理层和敬需班路层.力的就是平安和有个全世界公用的标准来限制。
2.什么是网络协议?它在网络中的定义是什么?力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标准或约定林力网络协议.网络机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腐法,演义和同步(指事件实现中嗣序的详细说明).3.什么是OSI参考模型?各民的主要切能是什么?OSI模型,即开。
式通信系W互联参考模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是国SS4化组纵(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枢架,简林osi。
4.举出OS[参考模型和TCP/IPft股的共同点及不同点。
osi是规定意义上的国际林准;tcp/ipg事实上的国际标准;现在通用的是后者;荫者是七层;后者四层;只是分层方法不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5.OSI的■一层分别处理以下I腰:(1)把传输的比特划分九倾。
啊理层(2)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网络层(3)最供端到端的BR务。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4版) 第7章习题答案.docx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4版) 第7章习题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1e5db8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5.png)
二、填空题广域网ih局域网及城域网组成“现有以太网接入技术卜:要的解决方案有ADSL和CableModem o_数字数据网DDN是以数字交叉连接为核心的技术,集介数据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一种数据接入业务网络。
它的传输媒介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以及用户端可用的普通电缆和双绞线。
1.广域网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血向连接的网络服务和无连接的网络服务两大类。
2.ADSL采用多路复用技术是FDM,最大传输距离可达5000m。
二、选择题FTTx+LAN接入网采用的传输介质为Do同轴电缆B.光纤C.5类双绞线D,光纤和5类双绞线接入因特网的方式有多种,下面关于各种接入方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B。
A.以终端方式入网,不需要1P地址通过PPP拨号方式接入,需要有固定的IP地址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多个主机可以共享1个IP地址通过局域网接入,可以有固定的IP地址,也可以用动态分配的IP地址1.在HFC网络中,CableModem的作用是B用于调制解调和拨号上网用于调制解调及作为以太网接口用于连接线和用户终端计算机A.连接ISDN接口和用户终端计算机使用ADSL拨号上网,需要在用户端安装D协议。
A.PPPB.SLIPC.PPTPD.PPPoEADSL是一种宽带接入技术,这种技术使用的传输介质是A。
A.线B.CATV电缆C.基带同轴电缆D.无线通信网下面有关虚电路服务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B。
A.虚电路必须有连接的建立B.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站C.端到端的流量由通信子网负责D.端到端的过失处理由主机负责三、综合题1.什么是广域网?它有几种类型?答: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是一种使用本地和国际网或公用数据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域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各种局域网、计算机、终端等设备,通过互连技术而形成的大型计算机通信网络。
常见的广域网从应用性质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答案讲课稿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答案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cc38342bb68a98271fefa8d.png)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 习题答案第 1 章概述1-3 The performance of a client-server system is influenced by two network factors: the bandwidth of the network (how many bits/sec it can transport) and the latency (how many seconds it takes for the first bit to get from the client to the server). Give an example of a network that exhibits high bandwidth and high latency. Then give an example of one with low bandwidth and low latency.客户-服务器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两个网络因素的影响:网络的带宽(每秒可以传输多少位数据)和延迟(将第一个数据位从客户端传送到服务器端需要多少秒时间)。
请给出一个网络的例子,它具有高带宽和高延迟。
然后再给出另一个网络的例子,它具有低带宽和低延迟。
答:横贯大陆的光纤连接可以有很多千兆位/秒带宽,但是由于光速度传送要越过数千公里,时延将也高。
相反,使用56 kbps调制解调器呼叫在同一大楼内的计算机则有低带宽和较低的时延。
1-4 Besides bandwidth and latency, what other parameter is needed to give a goo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fered by a network used for digitized voice traffic?除了带宽和延迟以外,针对数字化的语音流量,想要让网络提供很好的服务质量,还需要哪个参数?声音的传输需要相应的固定时间,因此网络时隙数量是很重要的。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5e341289eb172dec63b74f.png)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它的主要特点是:①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
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
2、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8、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9、一个计算机网络应当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1)若干个主机,它们向各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3)一系列的协议。
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78b68d84868762caaed502.png)
ANDREW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 FOURTH EDITION PROBLEM SOLUTIONS1 章概述1. 答:狗能携带21千兆字节或者168千兆位的数据。
18 公里/小时的速度等于0.005 公里/秒,走过x公里的时间为x / 0.005 = 200x秒,产生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68/200x Gbps 或者840 /x Mbps。
因此,与通信线路相比较,若x<5.6 公里,狗有更高的速度。
2. 使用局域网模型可以容易地增加节点。
如果局域网只是一条长的电缆,且不会因个别的失效而崩溃( 例如采用镜像服务器)的情况下,使用局域网模型会更便宜。
使用局域网可提供更多的计算能力和更好交互式接口。
3. 答:横贯大陆的光纤连接可以有很多千兆位/秒带宽,但是由于光速度传送要越过数千公里,时延将也高。
相反,使用56 kbps调制解调器呼叫在同一大楼内的计算机则有低带宽和较低的时延。
4. 声音的传输需要相应的固定时间,因此网络时隙数量是很重要的。
传输时间可以用标准偏差方式表示。
实际上,短延迟但是大变化性比更长的延迟和低变化性更糟。
5. 答:不,传送.速度为200,000 公里/秒或200米/ 微秒。
信号在10微秒中传送了2千米,每个交换机相当于增加额外的2 公里电缆。
如果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距离为5000 公里,平均通过50个交换机给那些总道路只增加100 公里,只是2%。
因此,交换延迟不是这些情形中的主要因素。
6. 答:由于请求和应答都必须通过卫星,因此传输总路径长度为160,000千米。
在空气和真空中的光速为300,000 公里/秒,因此最佳的传播延迟为160,000/300,000秒,约533 msec。
7. 显而易见,在这里没有正确的独立的答案。
但下列问题好像相关:目前的系统有它的很多惯性(检测和平衡)。
当新的团体掌握权力的时候,这惯性可保持法律、经济和社会制度的稳定。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d25d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8.png)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Introduction: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涉及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如何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是一本权威指南,提供了大量的课后练习和答案,帮助读者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和答案进行综述,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网络通信的关键概念和原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Networking在第一章中,课后练习的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对网络通信的了解,例如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定义OSI模型的七层结构以及解释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区别。
Chapter 2: Network Models第二章课后练习着重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各种模型,包括OSI模型和TCP/IP模型。
练习题目涵盖了每个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要求学习者能够比较这两个模型之间的异同点。
Chapter 3: Physical Layer and Media物理层和传输介质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第三章课后练习起到了巩固和扩展这些概念的作用。
学习者将通过回答问题和解决实际情况的案例,深入理解诸如数据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传输介质的特性以及常见的物理层设备等内容。
Chapter 4: 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构建在物理层之上,并处理节点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第四章的课后练习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包括帧的封装和解封装、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以及介绍局域网和广域网等。
Chapter 5: 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在第五章的练习题中,学习者需要回答关于IP地址的分配和路由表的设计的问题,深入理解网络层的功能和特性。
还会涉及到IP协议的各种细节,例如子网划分、地址转换和网络控制协议等。
Chapter 6: 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第六章的课后练习通过设计案例和讨论问题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掌握TCP和UDP协议的细节和应用场景。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340079a26925c52cc5bf95.png)
22. TCP 是面向连接的,而 UDP 是一种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3
23. 如果 3 枚炸弹炸毁与右上角那 2 个节点连接的 3 个节点,可将那 2 个节点与其余的节点拆开。系统能禁得住 任何两个节点的损失。
24. 每隔 18 个月翻一倍意味着三年内增长了四倍。九年内,就达到原来的 43 倍或 64 倍,达到 64 亿台主机。这 个数字还太保守了,因为可能全世界每台电视机和数十亿的其他器具都会在家庭局域网上与因特网连接。那时这个 高 度发达的世界中平均每个人都会有许多因特网主机。
COMPUTER NETWORKS
ANDREW S. TANENBAUM FOURTHEDITION PROBLEM SOLUTIONS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7 8
章 章 章 章 章 章 章 章
概述....................................................................................................................................... 2 物理层................................................................................................................................... 5 数据链路层......................................................................................................................... 12 介质访问子层...................................................................................................................... 17 网络层................................................................................................................................. 24 传输层................................................................................................................................. 30 应用层................................................................................................................................. 36 网络安全............................................................................................................................. 42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谢希仁)](https://img.taocdn.com/s3/m/310df1db25c52cc58ad6be26.png)
习题解答习题及参考答案说明第1章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解答:计算机网络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向用户提供的最核心的服务就是信息交互服务和资源共享服务。
虽然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一样,都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但与这两个网络最大的不同在于计算机网络的端设备是功能强大且具有智能的计算机。
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通信基础设施,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应用程序通过彼此间的通信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和应用,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络电视等待。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解答: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当需要发送数据时无需在源和目的之间先建立一条物理的通路,而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割为较小的数据段,将控制信息作为首部加在每个数据段前面(构成分组)一起发送给分组交换机。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目的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组交换网中的分组交换机根据分组首部中的控制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分组交换机。
用这种存储转发方式将分组转发到达最终目的地。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解答:电路交换通信双方独占端端固定传输带宽,其优点是适合传输大量连续实时的数据。
其缺点是对于突发数据信道利用率低。
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其优点是简单,信道利用率高。
其缺点是存储转发时延长,过长的报文误码率高不利于可靠传输,而且过长的报文占用链路时间太长,不利于资源共享。
分组交换将长的报文划分为多个短的分组减小的资源共享的粒度,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存储转发时延比报文交换要短,灵活的路由选择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性。
其缺点是分组在各结点转发时可能排队,端到端时延不确定,网络通信量过大时会导致网络拥塞。
分组首部携带的控制信息造成一定的额外开销。
1-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解答:因特网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缩小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计算机网络(第4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习题答案(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第4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习题答案(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b3f5e2524de518964b7d6f.png)
第 1 章概述1. 答:狗能携带21千兆字节或者168千兆位的数据。
18 公里/小时的速度等于0.005 公里/秒,走过x公里的时间为x / 0.005 = 200x秒,产生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68/200x Gbps或者840 /x Mbps。
因此,与通信线路相比较,若x<5.6 公里,狗有更高的速度。
2. 使用局域网模型可以容易地增加节点。
如果局域网只是一条长的电缆,且不会因个别的失效而崩溃( 例如采用镜像服务器)的情况下,使用局域网模型会更便宜。
使用局域网可提供更多的计算能力和更好交互式接口。
3. 答:横贯大陆的光纤连接可以有很多千兆位/秒带宽,但是由于光速度传送要越过数千公里,时延将也高。
相反,使用56 kbps调制解调器呼叫在同一大楼内的计算机则有低带宽和较低的时延。
4. 声音的传输需要相应的固定时间,因此网络时隙数量是很重要的。
传输时间可以用标准偏差方式表示。
实际上,短延迟但是大变化性比更长的延迟和低变化性更糟。
5. 答:不,传送.速度为200,000 公里/秒或200米/ 微秒。
信号在10微秒中传送了2千米,每个交换机相当于增加额外的2 公里电缆。
如果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距离为5000 公里,平均通过50个交换机给那些总道路只增加100 公里,只是2%。
因此,交换延迟不是这些情形中的主要因素。
6. 答:由于请求和应答都必须通过卫星,因此传输总路径长度为160,000千米。
在空气和真空中的光速为300,000 公里/秒,因此最佳的传播延迟为160,000/300,000秒,约533 msec。
7. 显而易见,在这里没有正确的独立的答案。
但下列问题好像相关:目前的系统有它的很多惯性(检测和平衡)。
当新的团体掌握权力的时候,这惯性可保持法律、经济和社会制度的稳定。
此外,很多人对社会问题没有真的知道事情的真相,但却具有很强烈的、引起争论的意见。
将不允许讲道理的观点写进法律也许不合适。
还必须考虑某些专业组织有影响的宣传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章概述1. 答:狗能携带21千兆字节或者168千兆位的数据。
18 公里/小时的速度等于公里/秒,走过x公里的时间为x / = 200x秒,产生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68/200x Gbps或者840 /x Mbps。
因此,与通信线路相比较,若x< 公里,狗有更高的速度。
2. 使用局域网模型可以容易地增加节点。
如果局域网只是一条长的电缆,且不会因个别的失效而崩溃( 例如采用镜像服务器)的情况下,使用局域网模型会更便宜。
使用局域网可提供更多的计算能力和更好交互式接口。
3. 答:横贯大陆的光纤连接可以有很多千兆位/秒带宽,但是由于光速度传送要越过数千公里,时延将也高。
相反,使用56 kbps调制解调器呼叫在同一大楼内的计算机则有低带宽和较低的时延。
4. 声音的传输需要相应的固定时间,因此网络时隙数量是很重要的。
传输时间可以用标准偏差方式表示。
实际上,短延迟但是大变化性比更长的延迟和低变化性更糟。
5. 答:不,传送.速度为200,000 公里/秒或200米/ 微秒。
信号在10微秒中传送了2千米,每个交换机相当于增加额外的2 公里电缆。
如果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距离为5000 公里,平均通过50个交换机给那些总道路只增加100 公里,只是2%。
因此,交换延迟不是这些情形中的主要因素。
6. 答:由于请求和应答都必须通过卫星,因此传输总路径长度为160,000千米。
在空气和真空中的光速为300,000 公里/秒,因此最佳的传播延迟为160,000/300,000秒,约533 msec。
7. 显而易见,在这里没有正确的独立的答案。
但下列问题好像相关:目前的系统有它的很多惯性(检测和平衡)。
当新的团体掌握权力的时候,这惯性可保持法律、经济和社会制度的稳定。
此外,很多人对社会问题没有真的知道事情的真相,但却具有很强烈的、引起争论的意见。
将不允许讲道理的观点写进法律也许不合适。
还必须考虑某些专业组织有影响的宣传活动。
另一主要问题是安全。
黑客可能侵入系统和伪造结果。
8. 答:将路由器称为A,B,C,D 和E.:则有10条可能的线路;AB, AC, AD, AE, BC, BD, BE, CD, CE,和DE。
每条线路有4 种可能性(3 速度或者不是线路),这样,拓扑的总数为410 = 1,048,576。
检查每个拓扑需要100 ms,全部检查总共需要104,857. 6秒,或者稍微超过29个小时。
9. 答:这意味着,从路由器到路由器的路径长度相当于路由器到根的两倍。
若在树中,根深度为1,深度为n,从根到第n层需要n-1跳,在该层的路由器为。
从根到n-1 层的路径有router的和n --2跳步。
因此,路径长度l为:或This expression reduces to l=n-2,The mean router-router 路径为2n-4。
10. 区分n-2 事件。
事件1到n由主机成功地、没有冲突地使用这条信道的事件组成。
这些可能性的事件的概率为p(1-p)n-1。
事件n+1是一个空闲的信道,其概率为(1- p)n。
事件n+2是一个冲突。
由于事件n+2互斥,它们可能发生的事件必须统一合计。
冲突的可能性等于那些小部分的槽的浪费,只是11. 答:通过协议分层可以把设计问题划分成较小的易于处理的片段。
分层意味着某一层的协议的改变不会影响高层或低层的协议。
12. 答:不.,在ISO 协议模型中,物理通讯只在最低的层里进行,不在每个层里。
13. 无连接通信和面向连接通信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主要的区别有两条。
其一:面向连接通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
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后,才能开始数据传输,这是第二阶段。
接着,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
而无连接通信没有这么多阶段,它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其二:面向连接的通信具有数据的保序性,而无连接的通信不能保证接收数据的顺序与发送数据的顺序一致。
14. 答:不相同。
在报文流中,网络保持对报文边界的跟踪;而在字节流中,网络不做这样的跟踪。
例如,一个进程向一条连接写了1024 字节,稍后又写了另外1024 字节。
那么接收方共读了2048 字节。
对于报文流,接受方将得到两个报文。
每个报文1024 字节。
而对于字节流,报文边界不被识别。
接收方把全部的2048 个字节当作一个整体,在此已经体现不出原先有两个报文的事实。
15. 答:协商就是要让双方就在通信期间将使用的某些参数或数值达成一致。
最大分组长度就是一个例子。
16. 服务是由k层向k+1层提供的。
服务必须由下层k提供,即,对层k的服务是由k- 1层提供的。
17. The probability, Pk , of a frame requiring exactly k transmissions is the probability of the first k-1attempts failing, p k-1, times the probability of the k-th transmission succeeding, (1-p) . The mean number of transmission is thenjust18. OSI 的哪一层分别处理以下问题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数据链路层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子网——网络层.19. 答:帧封装包。
当一个包到达数据链路层时,整个数据包,包括包头、数据及全部内容,都用作帧的数据区。
或者说,将整个包放进一个信封(帧)里面,( 如果能装入的话)。
20. 一个有n 层协议的系统,应用层生成长度为m 字节的报文,在每层都加上h 字节报头,那么网络带宽中有多大百分比是在传输各层报头hn/(hn+m)*100%[注意:题中已说明每层都要附加报头,不要考虑实际的OSI 或者TCP/IP 协议]21. 相似点:都是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不同点:OSI更好的区分了服务、接口和协议的概念,因此比TCP/IP具有更好的隐藏性,能够比较容易的进行替换;OSI是先有的模型的概念,然后再进行协议的实现,而TCP/IP是先有协议,然后建立描述该协议的模型;层次数量有差别;TCP/IP 没有会话层和表示层,OSI不支持网络互连。
OSI在网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而在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通信,而TCP/IP在网络层仅有一种通信模式(无连接),但在传输层支持两种模式。
22. TCP 是面向连接的,而UDP 是一种数据报服务。
23. 如果3 枚炸弹炸毁与右上角那2个节点连接的3 个节点,可将那2个节点与其余的节点拆开。
系统能禁得住任何两个节点的损失。
24. Doubling every 18 months means a factor of four gain in 3 years. In 9 years, the gain is then 43 or 64, leading to billion hosts. My intuition says that is much too conservative, since by then probably every television in the world and possibly billions of other appliances will be on home LAN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The average person in the developed world may have dozens of Internet hosts by then.25. 如果网络容易丢失分组,那么对每一个分组逐一进行确认较好,此时仅重传丢失的分组。
而在另一方面,如果网络高度可靠,那么在不发差错的情况下,仅在整个文件传送的结尾发送一次确认,从而减少了确认的次数,节省了带宽;不过,即使有单个分组丢失,也需要重传整个文件。
26. Small, fixed-length cells can be routed through switches quickly, and completely in hardware. Small, fixed-size cells also make it easier to build hardware that handles many cells in parallel. Also, they do not block transmission lines for very long, making it easier to provide quality-of-service guarantees.27. The speed of light in coax is about 200,000 km/sec, which is 200 meters/ìsec. At 10 Mbps, it takes ìsec to transmit a bit. Thus, the bit lasts ìsec in time, during which it propagates 20 meters. Thus, a bit is 20 meters long here.28. The image is 1024 × 768 × 3 bytes or 2,359,296 bytes. This is 18,874,368 bits. At 56,000 bits/sec, it takes about sec. At 1,000,000 bits/sec, it takes about sec. At 10,000,000 bits/sec, it takes about sec. At 100,000,000 bits/sec, it takes about sec.29. Think about the hidden terminal problem. Imagine a wireless network of five stations, A through E, such that each one is in range of only its immediate neighbors. Then A can talk to B at the same time D is talking to E. Wireless networks have potential parallelism, and in this way differ from Ethernet.30. One disadvantage is security. Every random delivery man who happens to be in the building can listen in on the network. Another disadvantage is reliability. Wireless networks make lots of errors. A third potential problem is battery life, since most wireless devices tend to be mobile.31. 优点1:如果每个人都使用标准,那么每个人都可以与其他任何人交流;优点2:广泛使用标准将导致规模经济,比如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