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翻译及作者情感

《沁园春.长沙》翻译及作者情感

《沁园春·长沙》翻译及作者情感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解释:诗人独自站在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橘子洲头就在眼前。

表达的感情:描绘了诗人独立于秋天的橘子洲头,眺望湘江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孤独、沉思的情感。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解释:看那万山遍野,层林尽染,湘江水清澈透亮,百舸争流。

表达的感情:描绘了秋天湘江两岸的壮丽景色,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解释:鹰在长空中翱翔,鱼在浅底中游弋,万物都在霜天中自由竞争。

表达的感情:描绘了秋天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竞争的赞美。

4.“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解释:望着辽阔的大地,我感到惆怅,谁能主宰这世间的沉浮?表达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深沉、忧郁的情感。

5.“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解释:曾经和朋友们一起游玩过的地方,回忆起那些峥嵘岁月。

表达的感情:回忆起和朋友们的游历经历,表现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感慨。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解释:我们这些同学正值青春年华,充满朝气;我们这些读书人充满豪情壮志,挥斥方遒。

表达的感情:表现出作者对青春年华的赞美和对自己书生意气的自豪。

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解释:我们用文字激扬江山,指点江山,将那些权贵视为粪土。

表达的感情: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热情,以及对权贵的蔑视。

8.“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解释:你们还记得吗?我们曾在中流击水,那时的浪花都能阻止我们的飞舟前行。

表达的感情:回忆起青年时期激昂奋斗的经历,表现出对青春的怀念和对勇往直前的激励。

总的来说,《沁园春·长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对自由竞争的向往、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青春年华的赞美和对权贵的蔑视等情感。

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青年人的激励。

《沁园春·长沙》全文

《沁园春·长沙》全文

《沁园春·长沙》全文原文:·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击长空,鱼翔浅底: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原文:作者: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注释: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北流。

千古绝唱《沁园春 长沙》原文欣赏及创作背景解析

千古绝唱《沁园春 长沙》原文欣赏及创作背景解析

千古绝唱《沁园春·长沙》原文欣赏及创作背景解析《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早年词作。

此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借秋景以抒发革命激情;下阕侧重抒情,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抒写昂扬的意气和豪迈的激情。

全词风格豪放,用典贴切,景物壮丽,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全文如下:【原文欣赏】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背景解析】此词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

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

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

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

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

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

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与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与赏析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 1913 年至 1918 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 年 毛泽东和萧瑜、 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主:主宰。 沉浮:比喻事物盛衰、消长。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遒(qiú):强劲有力。 遏(è):阻止。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平常,不 平凡,不寻常。稠:多。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激扬:激浊扬清 击水:这里指游泳 浅底:清澈的水底 译文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 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 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 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 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 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 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 《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 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 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 岁月。 这首词写于 1925 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 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 1911 至 1925 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 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 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 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 和他的同学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郭亮等,及其他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 如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罗章龙、李维汉等,除何叔衡、谢觉哉 外,都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 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 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 由奔放的胸襟。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 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

沁园春 长沙 原文全文

沁园春 长沙 原文全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全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全文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命⽃争⽣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任的豪情壮志。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沁园春·长沙》 【原⽂】 独⽴寒秋,湘江北去,橘⼦洲⑵头。

看万⼭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⑶争流。

鹰击⑷长空,鱼翔⑸浅底,万类霜天竞⾃由。

怅⑹寥廓⑺,问苍茫⑻⼤地,谁主沉浮⑼? 携来百侣⑽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稠⑾。

恰同学少年⑿,风华正茂⒀; 书⽣意⽓⒁,挥斥⽅遒⒂。

指点江⼭,激扬⽂字⒃, 粪⼟当年万户侯⒄。

曾记否,到中流⒅击⽔⒆,浪遏⒇飞⾈? 【题解】 ⼀九⼆五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泽东。

⽑泽东离开长沙去⼴州,这⾸词⼤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泽东同志这⾸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九五七年⼀⽉号。

【注释】 ⑴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公主园得名。

⑵橘⼦洲:⼜名⽔陆洲,在长沙西⾯的湘江中的⼀个狭长的⼩岛,靠近的风景区岳麓⼭。

⑶舸(gě):⼤船。

这⾥泛指船只。

⑷击:搏击,这⾥形容飞得矫健有⼒。

⑸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形容鱼游得轻快⾃由。

⑹怅:原意是失意,这⾥⽤来表达由深思⽽引发激昂慷慨的⼼绪。

⑹寥廓:⼴远空阔。

这⾥⽤来描写宇宙之⼴阔。

⑻苍茫:旷远迷茫。

⑼谁主沉浮: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喻事物盛衰、消长,这⾥指兴衰。

由上⽂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民祸福的命运呢? ⑽百侣:很多的伴侣。

侣,这⾥指战友。

⑾峥嵘岁⽉稠:不平常的⽇⼦是很多的。

峥嵘:⼭势⾼峻,⽐喻超越平常,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⑿同学少年:⽑泽东于1913年⾄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师范学校。

《沁园春 长沙》原文及注释

《沁园春 长沙》原文及注释

沁园春·长沙①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②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③碧透,百舸④争流。

①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沁园春,词牌名。

②[橘子洲]地名,长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

③[漫江]满江。

漫,满、逈。

④[舸(gě)]大船。

鹰击长空,鱼翔①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②。

怅寥廓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④?携来百侣⑤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⑥。

恰⑦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⑧。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⑨,粪土当年万户侯⑩。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⑪,浪遏飞舟?①[翔]这里形容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

②[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

万类,指一切生物。

箱天,指深秋。

③[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深思且感慨。

寥廓,广远空阔。

这里用来形容宇宙之大。

④[沉浮]比喻起落或盛衰消长。

⑤[百侣]许多伴侣,这里指同学。

⑥[峥嵘岁月稠]不寻常的日子很多。

峥嵘,比喻才气、品格等超越寻常。

稠,多。

⑦[恰]正当、正好。

⑧[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青年学生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书生,读书人。

这里指青年学生。

意气,意志和气概。

挥斥,奔放。

遒,强劲有力。

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天下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

激扬,激浊扬清。

⑩[粪土当年万户侯]视权贵如粪土一般。

粪土,把……看作粪土。

万户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爵显位的人。

⑪[击水]这里指游泳。

⑫[遏(è)]阻止。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从这里走上了求学和探索救国之路。

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工作。

沁园春·长沙,课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

沁园春·长沙正文毛泽东〔近现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深秋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视当时那些军阀官僚如粪土。

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激起的浪几乎阻挡了飞速行驶的船只。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另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三句六平韵;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等变体。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沁园春·长沙课文上下阕

沁园春·长沙课文上下阕

《沁园春·长沙》赏析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阙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以长沙为题材,通过对长沙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一、风景描绘与情感抒发词的首段描绘了长沙的秋景,毛泽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勾勒出无比壮阔的画面。

万里霜天,低垂的云层,搏击长空的鹰,游弋江中的鱼,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象,无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而其中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更是将诗人— 1 —的豪情壮志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二、回忆与感慨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毛泽东回忆了他在长沙的革命斗争生活。

那些峥嵘岁月,那些和同志们一起奋斗的日子,都历历在目。

他感慨万分,那些昔日的同志,有的已经牺牲,有的仍然在为革命奋斗。

他深情地回忆起他们,对他们的英勇和牺牲表示崇高的敬意。

三、豪情壮志与决心词的最后一段,毛泽东的豪情壮志达到了高潮。

他对反动统治者的蔑视,他对改造旧中国的决心,都在这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毛泽东坚信,只要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反动统治者,建立一个新中国。

四、艺术手法与风格毛泽东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包括比喻、象征、抒情等。

他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力量。

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充满了革命豪情。

这些都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朝代:现代作者:毛泽东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品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沁园春长沙》 翻译

《沁园春长沙》 翻译

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朝代】近现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2)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948公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3)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5)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赏析最后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作者为何要“怅”,是什么 引起作者的深沉历史思索?
迁移练习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 种。
本诗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的?
明确: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等。 同时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现实与想像的方法。

江中—— 百舸争流 (动)
( 生

机 勃 勃
景 图

天空—— 鹰 水底—— 鱼
击 (远) 翔 (近)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万类 描写 议论象
诗人的思 想感情与 客观物象 融合形成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 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 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 艺术境界
1.用语形象生动
(4)自由朗读,试行背诵。(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
5、披文入情,文本鉴赏。
1、赏析前三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三句在说什么?把文章内容翻译过来。
2、赏析“看”所控七句。 诗人站在橘子洲头,他到底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呢?每种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这些景物的总体特征是
什么? (万)山——红(遍) (远眺) (层)林——(尽)染 (远眺) 静态
课文朗诵
反复朗读,初步把握词的思路,领会意境。
(3)、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 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① 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②理清思路: 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 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
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
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
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
立。
•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 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这时湖南省长 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 离开长沙时所作。
2.思路

立—看—怅—问—忆—记 结

3.立意

通过对长江秋景的描绘及
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表现革
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
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谢谢大家!
看 (漫)江——碧(透 ) (近观) (百)舸——(争)流 (近观) 鹰——击 (仰视) 动态 鱼——翔 (俯瞰)
总体特征---色彩绚丽:一派壮丽景。 ---充满生机:万类竟自由。
3、 这几句写景极有特色,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作者 “描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主要是视角的变化:远眺、近观、仰望、俯视。 其次:动静结合。前三句静,下三句动。 第三:动词,形容词:准确、生动、形象。 看特征中的修饰语。
课堂小结
本词通过对大好山河的描绘,对国家前 途命运的思虑,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 作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作为青年 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树立远大抱负,充满激 情,充实过好每一天,努力读书。
课后作业
作业: 1、思索:“谁”主沉浮? 2、会背诵上阕。 3、找出上阕中你认为写的 好的字,进行品读
板书设计
·
(万)山——红(遍) (远眺)
(层)林——(尽)染 (远眺) 静态
看(漫)江——碧(透 ) (近观)

(百)舸——(争)流 (近观)
园 春
鹰——击 鱼——翔
(仰视) 动态 (俯瞰)

富表现力的语言

少年
意气 忆 挥斥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
点:时、地
山上——层林尽染 (静)
名师指导,获奖设计



·
毛 泽

东沙
分 类
按长短分:
关于词的常识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片数分:
词的流派
单调、双调、三调
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浑厚。代表作家 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 清丽含蓄,婉转缠绵。代表作家 柳永、秦观、李清照。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