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详解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4. 中国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观念5.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教材、图片、视频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和物品,如传统节日的食品、艺术品等。
3. 准备教学场地的布置和安排。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来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来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安排1. 第一个教学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个教学周: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第三个教学周:探索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4. 第四个教学周:了解中国的传统礼仪和道德观念5. 第五个教学周:探究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七、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体验。
3. 制作手工艺品,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观念。
5. 制作传统节日的食品,让学生品尝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饮食文化。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避免误解和片面认识。
2. 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诗词等知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2)运用游戏、表演、绘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成语故事1.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讲解。
2. 学习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和用法。
第2课:传统节日1.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2. 学习相关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第3课:诗词欣赏1. 学习古诗《静夜思》、《春晓》等。
2.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韵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4课:传统艺术1. 介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国画、剪纸等。
2. 学生动手实践,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第5课:民间故事1. 讲解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
2. 学习民间故事的特点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
3. 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话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2. 辅助材料:PPT、图片、视频等。
3.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进程第1周:成语故事1. 讲解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2. 学习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和用法。
第2周:传统节日1.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2. 学习相关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传承和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庆祝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3. 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特点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庆祝方式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节日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3. 常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及其代表作品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发展及其影响。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文学、艺术、哲学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哲学等2. 各个领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各个领域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一年级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2. 难点: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故事书等。
四、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些很有趣的东西哦。
生:老师,是什么呀?
师: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呢。
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吗?
生:不知道。
师:传统文化呀,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节日呀、故事呀、艺术呀。
那老师先给你们讲讲传统节日吧,像春节,大家知道春节都要做什么吗?
生:放鞭炮!吃饺子!
师:对啦,还有拜年呢。
那中秋节呢,大家会做什么呀?
生:吃月饼!
师:真聪明!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漂亮的图片,这是剪纸,也是传统文化哦。
生:哇,好漂亮呀!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呀?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剪纸吧。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兴趣和认识,但在讲解过程中,还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动手环节,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五篇]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9《幼女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乞巧》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乞巧节的相关资料。
《陶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陶者》,作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让学生了解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春节:春节的来历、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习俗。
2. 元宵节:元宵节的来历、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
3. 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赛龙舟、包粽子等习俗。
4. 中秋节:中秋节的来历、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 让学生分享自己过节的经历。
3. 组织学生进行节日活动,如猜灯谜、赛龙舟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中国的传统节日。
2. 学生能了解各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3. 学生能参与节日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陶瓷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书法:书法的历史、基本笔画、字体等。
2. 绘画:中国画的分类、画法、名作等。
3. 剪纸:剪纸的历史、技法、作品欣赏等。
4. 陶瓷:陶瓷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等。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2. 让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感受艺术魅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写书法、画中国画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学生能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3. 学生能参与艺术创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章:中国传统民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如婚嫁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日习俗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民俗的意义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 婚嫁习俗:六礼、迎亲、婚礼仪式等。
2. 丧葬习俗:丧礼、出殡、下葬等。
3. 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习俗。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种民俗的意义和作用。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知识,如诗词、成语、故事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诗词欣赏《春晓》讲解诗人孟浩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解析诗词的意境、韵律、意象等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体会春天的美好2. 第二课时: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讲解成语的来历、含义及用法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勤劳致富的道理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成语3. 第三课时:传统节日介绍(清明节)讲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诗词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动手制作清明节特色食品,如青团等4. 第四课时: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爱情的美好分析故事中的善恶、美丑观念引导学生学习牛郎织女的勤劳、善良品质5. 第五课时:传统艺术(书法)欣赏讲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如笔画、结构、章法等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体会书法艺术的魅力动手练习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耐心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练习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3. 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本及相关传统文化资料。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 教具:书法用品、节日食品等。
4. 参考资料:相关传统文化书籍、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计划1. 第六课时:传统艺术(剪纸)欣赏与制作讲解剪纸的历史、流派、特点等欣赏各种剪纸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美感动手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第七课时:成语故事《亡羊补牢》讲解成语的来历、含义及用法讲述亡羊补牢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事先预防的重要性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成语3. 第八课时:传统节日介绍(端午节)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诗词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动手制作端午节特色食品,如粽子等4. 第九课时:民间故事《白蛇传》讲述白蛇传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爱情的美好分析故事中的善恶、美丑观念引导学生学习白蛇的善良、坚韧品质5. 第十课时:传统文化知识综合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诗词、成语、节日、故事等知识进行传统文化知识问答,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总结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关于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关于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篇1 一、班会目标:1、经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齐欢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主持人上场:男1、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
女1、今日,就让我们一齐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男1、了解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合)此刻开始!女1、请班长宣布班会目的:班会目的:大家都明白,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资料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能够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得精彩画面,可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日,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地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明白今日是这个节日,却不明白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
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已无人问津,而同学们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时,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为了帮忙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必须会掀起经久不衰的回归传统的热潮!男1: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那就是女1:合(中秋节)。
女1:是的,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
男1: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一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女1:之后是热热闹闹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挂灯笼)男1:春风春雨迎来清明节。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 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2.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总结报告: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安排: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课时:3课时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六、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1.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影响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如绘画、书法、戏曲、民间艺术等)和特点,强调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第二课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如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和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七、第四章:中国传统习俗1. 了解中国传统习俗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习俗的种类(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传统礼仪等)和特点,强调其反映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
第二课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如分析传统节日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和作用。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2.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等。
3.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贴对联、放鞭炮等,体验春节的氛围。
2. 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赛龙舟、包粽子等,体验端午节的氛围。
3. 讲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赏月、吃月饼等,体验中秋节的风。
第六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书法:介绍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
2. 绘画:介绍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
3. 剪纸:介绍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教学活动:1.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如“福”、“寿”等。
2. 讲解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如山水、鱼虫等。
3. 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如雪花、小动物等。
第七章: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音乐作品,培养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古筝:介绍古筝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古筝音乐。
2. 二胡:介绍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二胡音乐。
3. 琵琶:介绍琵琶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琵琶音乐。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教案名称:《认识汉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汉字,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3.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内容】1. 学习10个生字,如:人、山、水、火、木等。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
3. 学习简单的词语,如:人山人海、山清水秀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画,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
3. 练习书写生字,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4. 组成词语,让学生理解生字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5. 课堂小结,强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二、教案名称:《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审美情趣。
2. 理解诗词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学会背诵诗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1. 学习一首古代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
2. 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体会诗词的意境。
3. 学习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2.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3. 朗读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学习诗词的背诵技巧,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5. 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欣赏和传承古代诗词。
三、教案名称:《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
2. 掌握节日的起源和习俗,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学习一个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2. 了解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如贴春联、吃月饼、赛龙舟等。
3. 学习相关的古诗词,感受节日的历史底蕴。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节日的意义和起源。
2. 分析节日的习俗和活动,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
3. 学习相关的古诗词,体会节日的历史底蕴。
4. 分享自己过节的经历,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5. 课堂小结,强调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元素。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简单的方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2.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1.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2.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和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了解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给学生展示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并引导他们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春节、端午节等。
2.播放一些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活动设计(20分钟)1.给学生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解给他们听。
2.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听到的故事,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与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唱一首中国传统歌曲,如《茉莉花》或《小兔子乖乖》。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小表演,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个方面,如舞蹈、剪纸等。
可以借助音乐或服装来增加趣味。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摩,评价其他组的表演,并鼓励他们给予合理的建议。
五、结束(5分钟)1.师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2.鼓励学生继续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一年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小故事、歌曲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进行小组讨论和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需要注意的是,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学内容需要简化,并注意语言的简单易懂性。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感,让他们在活动中积极发言和表现。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案内容: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理解节日的意义和习俗。
2. 教学重点:掌握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五个传统节日的日期、习俗和意义。
3. 教学难点:理解各个节日的独特习俗和文化内涵。
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场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b. 讲解:讲解每个节日的日期、习俗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c.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节日习俗和趣事。
d. 总结:通过问答或小测试,检查学生对节日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进行调查了解,下节课分享。
二、教案内容:第二章《中国传统艺术》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陶瓷等,感受艺术的美。
2. 教学重点:掌握书法、绘画、剪纸、陶瓷等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3.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书法作品或一幅绘画,引导学生进入艺术的世界。
b. 讲解:讲解每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艺术的美。
c.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d. 总结:通过问答或小测试,检查学生对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进行调查了解,下节课分享。
三、教案内容: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学》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学,如诗词、成语、故事等,感受文学的魅力。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成语、故事等传统文学的形式和特点。
3.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文学形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教学准备:诗词、成语、故事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一首诗词或一个成语,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世界。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五篇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五篇第一篇: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
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课堂太随便。
受识字少的限制不愿读书,更不愿背诵。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说话随便。
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传统文化》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脍炙人口的儿歌,使他们喜欢统文化。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等。
三、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五、教学措施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教学进度一周常规教育二周、9《幼女词》三周、9《幼女词》四周、10《陶者》五周、10《陶者》六周、11《题画》七周、11《题画》八周、12《池上》九周、12《池上》十周、13《关山月》(节选)十一周、13《关山月》(节选)十二周、14《棉花》十三周、14《棉花》十四周、15《小松》十五周、15《小松》十六周、16《神童诗》(一)十七周、16《神童诗》(一)十八周、17《神童诗》(二)十九周、17《神童诗》(二)二十周、复习。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7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二、重点难点: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三、课前准备:课件、剪纸,剪刀,纸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师生互动过程:一、聆听美的枕声1、检查学具,稳定学生情绪。
2、播放歌曲《新年好》。
加强美术与音乐的联系,创设一种过年的气氛。
导入新课二、回想美的画面1、牵引:优美的歌声,强烈的节奏,我们眼前又浮现了过春节的情形。
2、显示:课件显示过春节的一组镜头。
(镜头特写:礼花、灯笼、剪纸、对联、舞狮……)3、设问:劳动人民在过春节的时候都有些什么习俗?4、评论:过春节时为什么要贴剪纸?5、:贴剪纸能把节日装扮得更加喜庆,它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课题:剪纸通过播放录像,渗透民间美术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通过回想熟悉的画面,强化学生艺术体验,让学生感悟到美术的语言魅力和特点。
教学新课三、感受美的艺术1、简介剪纸。
课件边显示剪纸作品,边解说,并配以古乐曲《流水》,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艺术之美。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晋时就己形成。
剪纸艺术是真正的劳动群众的艺术,创作者大都是农民和农村妇女,题材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如丰硕的果实、田园生活、花鸟虫鱼等。
它是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赞美、对人们的祝福、对未来的向往。
劳动人民凭着简单的一把剪刀或一把刻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许许多多生动活泼极富有艺术情趣的艺术形象。
正如郭沫若所说:"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这确是对民间剪纸艺术最恰当的。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和风俗。
3.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4. 中国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如孝道、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传统节日、习俗和风俗,解读传统艺术形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传统文化》一年级教材。
2. 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3. 教具:如灯笼、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学生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和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30课时,每周一课时,共计15周。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材内容,每周安排一个主题,进行系统的教学。
3. 教学实践活动:计划在课程结束后,组织一次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
2. 观看视频:播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剪纸、书法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全册备课学情分析:本学期,学生都是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教学要从零开始,重在启蒙。
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
教材分析:一年级学习传统文化,包罗蒙书诵读、诗歌诵读、民间工艺、齐鲁名人等,从中可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1.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第一周:第1课《弟子规》(节选)第二周:第2课《小儿语》(节选)第三周: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第四周:第4课大林寺桃花第五周:第5课山居秋暝(节选)第六周:国庆节放假第七周:第6课柳谯晚眺第八周:第7课衣冠服饰第九周:第8课言语应对第十周:第9课读书写字第十一周:第10课洒扫清洁第十二周:第11课年画第十三周:第12课剪纸第十四周:第13课风筝第十五周:第14课泥塑第十六周:第15课孔子(上)第十七周:第16课孔子(下)第十八周:第17课孟子第十九至二十一周:复习考试第一单元蒙书诵读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蒙书诵读主要安排了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内容,共有三课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6周
第十七课《神童诗(二)》
2
17-18周
第十八课《绕口令---鹅与河》
2
19-20周
期末考试
2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范恒新 第1—2课时,总第1课时
学
科
传统文化
年级
一
主备人
单位
河口小学
拟授课时间
第二学期第1-2周
姓名
范恒新
课题
第十课《陶者》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2、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
教学
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十三课《关山月(节选)》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教学
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具准备
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题画》,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两件怎样的房子?(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高楼大厦 破草房)
6、引读:哪些人住高楼大厦?哪些人住草房?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二.细读,感悟诗意。
1、请生读第一句。
陶尽门前土。尽是什么意思呢?(平常我们说,用尽了所有的力气)那么陶尽呢?我们说陶就是烧制瓦片的意思,这里的陶也是这个意思。尽,挖完。挖完了门前的泥土用来烧制瓦片。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范恒新 第1-2课时,总第8课时
学
科
传统文化
年级
一
主备人
单位
河口小学
拟授课时间
第二学期第7-8周
姓名
范恒新
课题
第十三课《关山月(节选)》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教具准备
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关山月。
2.找学生讲解诗文大意。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3.师领读课文。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4.小组练习朗读课文。
5.找学生朗读课文。小组进行练习,看看谁读的好。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1、出示童谣《棉花》
2、读一读,背一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棉花的的资料。
板书设计
《棉花》
五月棉花秀,
八月棉花开。
花开天下暖,
花落天下寒。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范恒新 第1-2课时,总第12课时
学
科
传统文化
年级
一
主备人
单位
河口小学
拟授课时间
第二学期第11-12周
姓名
范恒新
课题
第十五课《小松》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诗的意思,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教学
难点
能够理解诗的意思,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
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1-2周
第十课《陶者》
2
3-4周
第十一课《题画》
2
5-6周
第十二课《池上》
2
7-8周
第十三课《关山月(节选)》
2
9-10周
第十四课《棉花》
2
11-12周
第十五课《小松》
2
13-14周
第十六课《神童诗》(一)
教具准备
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谁会背古诗?比一比谁背得多。(学生积极背古诗)
你们知道的真多!都是背诗小能手!老师相信大家这节课的表现也会如此出色!
二、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课堂上来了一位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你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谜语,猜猜他是谁。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
2、师板书“陶”字。
3、师解释《陶者》课题
陶:烧制瓦片,用黏土烧制成一片片瓦。
陶者:烧制陶器的人。(结合插图,师简单介绍怎样烧制瓦片)请生在来完整地说一遍。
4、简单介绍作者。这首诗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诗人叫梅尧臣的。
他是安徽宣城人。他写的诗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
5、看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两件房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3、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
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具准备
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5、让学生单独读,不会之处老师引导,当他们表现比较好时,进行奖励。
6、带领学生分析每句诗的意思。并动笔画一画。
三、全课总结
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希望下一次继续,表现不好的学生,希望改正。
板书设计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渡玉门关。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范恒新 第1-2课时,总第10课时
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前面学过的唐诗:
《咏鹅》、《静夜思》、《春晓》、《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新课
1、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一幅月亮从山升起的图画。
2、出示标题《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渡玉门关。
3、先老师带感情地读一遍,然后领读,让学生跟读。
4、反复不断地领他们读几遍,当他们有进步时,及时地给予表扬。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图画的古诗。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题画》
村落晚晴天,
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
牛背一鸥眠。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范恒新 第1-2课时,总第6课时
学
科
传统文化
年级
一
主备人
单位
河口小学
拟授课时间
第二学期第5-6周
姓名
范恒新
课题
第十二课《池上》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第十课《陶者》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范恒新 第1—2课时,总第4课时
学
科
传统文化
年级
一
主备人
单位
河口小学
拟授课时间
第二学期第3-4周
姓名
范恒新
课题
第十一课《题画》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