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际关系44页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喜欢
身边仅有他人的存在是不够的 喜欢是中等强度的人际吸引形式 影响因素 1、接近性
空间上的接近是导致人们之间相互吸引的重要条件,尤其在 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怀特的实验
“曝光现象”(mere exposure effect) 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的眼前,就能增加你对他的喜欢程 度——熟悉性导致喜欢——对于一开始就讨厌的人没有这种 效应
对等互惠(equality matching):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 衡。熟人
市场定价(market pricing):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 本与收益的比率,商业关系
2、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型——华人的研究
(1)差序格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费孝通根据在中国农村的调 查研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二)爱情与喜欢的关系
两者的不同
爱情 较多幻想 狂热、激烈
情欲 独占、排他
喜欢是爱情的基础
喜欢 由现实评价唤起
平稳、宁静 无需求 可共享
(三)爱情的类型
西方社会心理学家把爱情分为六种类型 ❖ 冲动爱情——一见钟情 ❖ 自我中心爱情——不喜欢被束缚 ❖ 依赖爱情——结局多悲 ❖ 实用性爱情—— ❖ 结伴爱情——朋友 ❖ 利他爱情——基督教爱情观,现实少见
以关系作为达到其它目标的手段或工具 “公平法则”(市场定价)。
混合性关系:亲戚、邻居、师生、同学、同
事等熟人 ,时间上有延续性。
“人情法则”(对等互惠)。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状态, 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强度由低到高分别是:亲和、喜欢和爱情
(2)外貌 相貌美的标准大体一致 文化差异、时代差异、个人差异、关系差异
(3)人格品质 真诚、热情——安德森的研究
三、爱情
亘古的话题 人际吸引的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
(一)爱情的特点
➢ 产生于异性之间 ➢ 在个体生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 ➢ 是一种高级情感 ➢ 有生理基础,不是纯粹的精神之恋 ➢ 基本倾向是奉献,是衡量有无爱情及强度如何的重要指标
一、亲和
影响人们社会交往的动机 ❖ 亲和需要(the need of affiliation):寻求和保持许多积
极人际关系的愿望 ❖ 亲密需要(the need of intimacy):追求温暖、亲密关系
的需要 ➢ 孤独的承受力——沙赫特的实验*
影响亲和的因素பைடு நூலகம்
1、恐惧与亲和
面临恐惧的人会具有更强烈的亲和行为倾向——假说 沙赫特的亲和动机试验*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建立的心 理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 心理因素的作用。
认知因素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状态 的了解 情感因素指交往双方在情感上的好恶程度及对交往现 状的满意程度——主导作用 行为因素指具体的人际交往行为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1、西方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克(A.P.Fiske,1991)提出四种模式
共享(communal sharing):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 家人关系、 亲密朋友
权威排序(authority ranking):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 的权威与顺从关系,如长幼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爱的类型
喜欢=亲密
浪漫的爱= 亲密+ 激情
伴侣的爱= 亲密+承诺
迷恋的爱= 激情
完美的爱= 亲密+激情+承诺
空洞的爱= 承诺
旋风式的爱= 激情+ 承诺
无爱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亲密关系
一、概述 关系是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 相依赖。 当两个人的互赖性很大时,我们把这种关系称 为亲密关系(close-relationship) 亲密关系的特点 ✓ 长时间频繁互动 ✓ 共享很多共同活动 ✓ 相互影响力很大
2、相似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共同语言,更容易相互 理解 他人的相似对自己是一种社会性支持,感到自己不 是孤立无援的——强化理论 类似的东西被作为同一体而感知,相似的对方更符 合主体的“镜中我”,人们都有自恋倾向,从爱自 己推广到爱与自己相似的人——认知论
注意相似性的夸大倾向——与事实不符
容貌相似的人容易成为夫妻
恐惧对亲和行为的作用比率
选择条件 和他人在一起 不做选择 单独在一起 亲和行为的强度
高度恐惧
62.5
28.1
9.4
0.88
低度恐惧
33.5
60.0
7.0
0.35
2、焦虑与亲和
面临使人尴尬或自我意识升高但却不带有生理痛 楚的情景会引起人的焦虑 焦虑同亲和倾向的关系与恐惧刚好相反
3、出生次序与亲和
长子女和独生子女表现出较强的亲和需求
以自己为中心,把他人按亲疏远近分为几个同心圆,与 自己越亲近,越贴近中心。
以不同的交往法则来对待不同圈里的人,跟中心越接近 的,对他们越好。
(2)情感关系、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黄光国,1988)
情感性关系:家人、亲密朋友间。长期稳定
满足爱、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求 “需求法则”(共享)
工具性关系:陌生人间。暂时、不稳定。
(四)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斯滕伯格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 ❖亲密(intimacy):是指关系中亲近、温暖的
感觉。也存在于较深的友谊关系中。 ❖ 激情(passion):浪漫与情欲。 ❖ 决定/忠守(decision/commitment):决定
爱一个人/长期关系的承诺。
3、互补性
性格互补:支配——服从 需要互补:
Buss(1989)37种文化群体异性关系(西班牙外) Davis(1990)将该现象称之为:looks-for-status
相似与互补对喜欢的影响,需结合角色作用考虑: 角色作用相同,需要相似性 角色作用不同,互补性起更重要的作用
4、个人特质
(1)能力——在其他条件相当时,通常呈正相关 “犯错误效应”——阿伦森的实验*
二、人际关系的维度与类型
(一)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 dimension )
情感上的“亲疏”(love-hate) 地位上的“尊卑”(dominance-submission)
研究表明,当互动双方在 “尊卑”维度上互补 “亲疏”维度上对等时,双方关系比较和谐;
“尊卑”维度上对等 “亲疏”维度上对立时,双方关系容易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