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制度46576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3篇)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公司高度重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为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公司运营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制定本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流程和职责,确保全公司员工具备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各类潜在风险。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不受安全风险的干扰,保障员工和公司财产的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2. 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2)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加强安全防范和风险管控,预防事故和损失的发生;(3) 全员参与原则:安全风险管理是全体员工的责任,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4) 全周期管理原则:从规划、设计、实施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中,全方位管理安全风险;(5)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三、安全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识别与评估(1) 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明确相关责任人和流程;(2) 定期组织风险识别与评估活动,对公司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3) 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风险控制与管理(1) 制定和完善各类风险应对方案,明确应对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节点;(2) 加强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3)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应急能力;(4) 建立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及时消除可能导致事故和损失的隐患。
3. 事故应急处理(1) 设立事故应急响应机构和应急指挥中心,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2) 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3) 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4) 对事故进行彻底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应急预案和措施。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管理、服务、维护等岗位。
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生产。
第二章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协调解决安全风险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包括:1. 负责组织编制和修订安全风险管理制度;2. 负责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监控;3. 负责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4. 负责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5. 负责事故调查和处理;6. 负责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第三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六条安全风险识别:1.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观察、询问等方式,全面识别公司存在的安全风险;2. 对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专项识别。
第七条安全风险评估:1. 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等级;2.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四章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第八条针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 重大风险: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应急处置能力;2. 较大风险:制定具体控制措施,加强日常管理,降低风险发生概率;3. 一般风险:制定常规控制措施,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九条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1.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2. 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知识考核,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3. 针对特殊岗位和特殊作业,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第六章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第十条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部用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安全风险的体系。
它的目的是确保组织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发生,保护员工、财产和声誉的安全。
一、制度目标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组织在各项活动中能够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二、制度内容1.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制定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方法和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 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包括对设备、工艺、环境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 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和记录,确保风险评估结果的可追溯性。
2.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操作规程的编制和培训等;- 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3. 安全风险监控与改进- 建立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包括定期检查、巡视和隐患排查;- 对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持续有效;- 建立安全事故和近失事件的报告和分析机制,以及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
4. 安全风险沟通与培训- 建立安全风险沟通机制,确保相关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定期组织安全会议和研讨,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和持续改进。
三、制度执行与监督1. 责任与权限- 明确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人和相关部门的权限;- 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2. 监督与评估- 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查;- 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纪律与奖惩- 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的纪律和奖惩制度,明确违反安全规定的处罚措施;- 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优秀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制度宣传与培训1. 制度宣传- 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宣传计划和材料,确保制度的广泛传播;- 利用内部媒体和培训课程等方式,加强对制度内容的宣传。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范本(三篇)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安全风险,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
第二条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包括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及与公司合作的外部单位。
第四条公司全体员工都有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应积极参与和配合相关安全工作。
第五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要求,严禁违反相关规定。
第六条公司将定期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和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第二章安全风险评估第七条公司将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
第八条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应选取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全面系统地评估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并予以分类和等级划分。
第九条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应重点评估以下方面: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环境安全等。
第十条完成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部门或人员,应编制评估报告,并将报告提交公司安全管理部门。
第三章安全风险控制第十一条公司应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以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第十二条各部门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需求,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
第十三条公司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紧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响应能力和自救自护意识。
第十四条公司应购买适当的保险,以便在发生安全风险事件时及时获得赔偿和救助。
第四章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第十五条发生安全风险事件时,各部门应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和处理工作。
第十六条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报警、疏散、急救和事故调查等环节。
第十七条公司应设立安全事件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十八条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完成后,应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五章安全培训与教育第十九条公司应针对不同岗位和层级的员工,制定相应的安全培训和教育计划,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五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为全面辨识、管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部门、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公司要求并结合加油站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安全员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____机构(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组长:陈金森常务副组长:段仕龙副组长:曾图成员:梁建忠,卢彬,柳细茹,张德敏,匡翠,段学敏领导组职责1、组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常务副组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副组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成员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1、年度辨识评估每年由组长亲自____,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加油站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每月由各安全员牵头____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组织的安全运营,预防和应对各类风险事件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完备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制度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指通过系统性、科学性的方法,对组织内外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一套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组织的人员、财产和声誉免受各种安全风险的威胁和损害。
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营:通过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造成组织运营中断的安全风险,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营。
2.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建立健全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组织的安全形象和信誉度,增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三、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1. 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明确的风险识别方法和评估标准,对组织内外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评估。
2. 风险控制和防范: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防范策略,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措施等,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3. 应急响应和处理: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级责任和流程,及时应对和处理各类安全风险事件,减少损失和影响。
4. 监测和改进: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定期对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保持其持续有效性。
四、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制度:根据组织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制度的目标、原则和内容。
2. 培训和宣传: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组织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3. 风险识别和评估:开展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明确各类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4.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防范策略,确保风险的有效控制。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5篇)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1.目的持续对公司范围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依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制定本制度。
2.术语与定义2.1危险有害因数:简称危害因素。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2.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2.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2.4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5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6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职责____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本公司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工作。
3.2安全办是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3.3各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和分析按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安全风险。
4.2危险源的辨识4.2.1各部首先摸底排查部门的岗位和各岗位作业活动内容,工段填写《作业岗位清单》和《岗位作业内容清单》。
根据清单所涉及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的辨识应考虑以下方面:4.2.1.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公司管理和作业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开停车、抢修等)。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强化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稳定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制度,是企业安全工作组织实施、任务分工、责权明确的依据,是全体员工从事安全工作必须遵守的规则。
第三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企业的员工、外包工人、访客、供应商等。
第四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修订和解释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
第二章安全风险管理机构第五条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安全风险管理机构。
安全风险管理机构下设多个职责明确的岗位,包括安全风险管理部门、安全风险评估部门、安全风险控制部门等。
第六条安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对企业安全风险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安全风险。
第七条安全风险评估部门负责对企业内各类风险进行专业化评估,包括对生产设施、设备、工艺、物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风险控制建议。
第八条安全风险控制部门负责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安全控制措施,落实安全责任,监督和检查落实情况,并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风险控制有效。
第三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第十条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对不同环节、不同岗位的安全风险进行划分和界定,明确责任主体;对可能引发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生产设施、设备、工艺、物质、环境等;对各类风险进行分类和等级评定,明确风险等级。
第十一条安全风险评估应当由专业安全评估人员进行,并充分听取相关岗位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企业应当及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并向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公示和培训,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四章安全风险控制第十三条安全风险控制是指对已经识别和评估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防范和控制安全风险,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成员,包括职工、管理人员、访客等。
第三条本单位负责制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四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合理、全面的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
第二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五条本单位应建立安全风险识别制度,定期对本单位内部和外部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排查。
第六条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对本单位的运营环境和工作场所进行评估,查明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源;(二)对本单位的流程、设备、技术等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三)对本单位的人员和行为进行评估,确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风险;(四)对本单位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对本单位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
第七条安全风险的评估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现场走访、询问调查、数据分析、专家评审等。
第八条本单位应编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明确识别到的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后果和可能伴随的损失,为安全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第三章安全风险管控第九条本单位应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将识别到的安全风险纳入管控范围。
第十条安全风险管控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制定实施相应措施,消除或降低安全风险;(二)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三)设立安全提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潜在的危险;(四)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人员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紧急处理措施,妥善应对突发安全事件。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及时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建立安全风险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紧急处理措施,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全体员工、承包商、临时用工等所有在单位内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安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以下工作:1. 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安全风险管理制度;2. 负责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3. 负责安全生产宣传教育;4. 负责安全生产监督检查;5. 负责事故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
三、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第六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
第七条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所有安全风险进行辨识;2. 优先性:优先考虑可能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安全风险;3. 动态性:根据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变化,及时更新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结果。
第八条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 文件审查法;2. 询问法;3. 观察法;4. 作业分析;5. 事故树分析。
四、安全风险管控第九条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第十条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包括:1. 风险降低:通过技术改造、工艺优化、设备更新等方式降低风险;2. 风险隔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隔离危险区域;3. 风险消除:消除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4. 风险监控: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确保管控措施有效。
五、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二条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包括:1. 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4. 应急救援知识;5. 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风险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及外来人员,涉及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
第二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四条各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形成安全风险清单。
第五条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应遵循以下程序:(一)各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二)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将安全风险清单、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报安全管理部门审核。
第六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各部门上报的安全风险清单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本单位安全风险分布图。
第三章安全风险控制第七条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
(一)对重大风险,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实施重点监控;(二)对较大风险,制定专项控制措施,加强日常管理;(三)对一般风险,加强日常巡查,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第八条各部门应按照以下要求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一)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正确操作;(二)加强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三)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安全有序;(四)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第四章隐患排查治理第九条各部门应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条隐患排查治理应遵循以下程序:(一)各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安全隐患;(二)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分级,制定整改措施;(三)整改责任人负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四)安全管理部门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确保整改到位。
安全防风险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我单位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员工、管理人员、承包商及临时用工。
三、职责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监督本制度,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 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四、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1.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单位内部进行安全风险识别,包括但不限于:(1)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原材料、产品等存在的危险因素;(2)人员操作、管理、培训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3)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外部因素对单位安全的影响。
2. 安全管理部门应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安全风险控制与预防1. 根据风险等级,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1)风险等级Ⅰ级:立即停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2)风险等级Ⅱ级:限期整改,确保安全生产;(3)风险等级Ⅲ级:加强监控,预防事故发生。
2. 对无法立即消除的安全隐患,应采取以下措施:(1)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2)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3)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六、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安全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 各部门应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对自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落实整改措施。
七、安全教育培训1.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各部门应组织员工学习本制度及相关安全知识,确保员工了解安全风险,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八、奖惩1. 对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精选8篇)在现实社会中,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篇1(一)识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针对危险源制定有效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二)负责对危险源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三)作业规程由负责人编制,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在规程中要制定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四)当作业场所、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工作任务等发生变化时,各单位技术员必须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并制定通过审批的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否则不准施工。
二、危险源辩识管理职责(一)各单位成立各自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生产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
(二)负责风险管理方法的培训,对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思路、方法给予相应指导。
(三)负责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并负责监督指导。
(四)各业务部门负责对风险管理要素的审核。
(五)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级分类。
(六)对不同类型、级别的危险源,各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到相关的作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职能部门、安监处进行跟踪监管,使其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七)根据各单位职责合理划分责任区,明确危险源管理责任。
(八)各业务部门必须熟悉本部门监管的所有危险源,并负责对危险源的监测,督促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完善和补充。
(九)每年年初要组织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审核,负责危险源的增减和升降级管理。
(十)各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员工岗位风险辨识计划,充分利用班前会组织当班人员进行本岗位危险源辨识。
三、工作前风险评估制度(一)工作前风险评估是根据进入作业状态前,根据当班的工作任务、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所使用的工器具、个人技能、个人防护等,评定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实用10篇)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实用10篇)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第1篇切实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有效预防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新学期来临之际,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市辖区内的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1、发现和消除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隐患,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发生。
2、加强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切实落实预防食物中毒的各项措施。
3、建立有效的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校(园)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加强对学校食堂原料进货查验、台账登记、加工操作、留样制度等内容的监督检查,促进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检查范围和重点1、学校是否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否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是否明确;2、学校食堂持证情况;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情况;各项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情况、落实情况;3、学校食堂布局流程是否合理,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操作间墙体、天棚有无发霉或脱落等现象;4、食堂食品原料采购是否落实索证索票、台账登记制度,有无漏登漏项现象;5、食品加工用具和餐饮具的清洗消毒情况、各功能清洗消毒洗涤池有无明显标示,有无混用现象;冷冻冷藏设施和设备的检修和运转情况等;6、加工食品原料是否使用非食品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是否专用台帐、专店采购、专人负责和专用称量工具;7、食品库房存放食品原料是否隔墙离地,分类分架,是否有非食品原料或个人物品存放的现象;8、食品留样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等为主要检查内容。
三、具体时间安排1、于20xx年xx月x日至20xx年2月17日完成全市各中、小学校监督检查工作;2、于20xx年2月24日前完成资料汇总、总结和上报工作。
四、具体人员安排本次学校专项检查由稽查科和食品保化科10名执法人员共同完成,具体人员分组和各组检查范围如下:一组:XXX(组长)、XXX(教育局)二组:XXX(组长)、XXX(教育局)三组:XXX(组长)、XXX(教育局)各组监督人员在检查时应认真负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现场提出整改意见,特别是新、改、扩建的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要和第一责任人及时沟通交换意见,当场写意见书并督促整改;针对存在违法行为而又拘不改正的单位要依法严肃处理。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员工和资产的安全,防范和控制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减少财产损失和法律风险。
一、制度背景和目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应对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和威胁,包括自然灾害、恶意破坏、事故等。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发现、评估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从而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制度内容和要求1.风险识别和评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工作,全面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各类安全风险,并对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2.风险防控措施: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安全巡查和检测、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等。
3.责任分工和管理机制:企业应明确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分工,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具体包括:明确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等。
4.信息收集和共享: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与安全风险相关的信息,包括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法规、行业发生的事故案例等。
同时,企业应积极与相关部门和组织进行信息共享,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
5.监督和检查: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制度实施和效果评估1.制度宣传和培训:企业应通过内部宣传、培训等方式,向员工普及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2.制度执行和监督: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制度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3.效果评估和改进:企业应定期对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事故发生率、员工满意度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风险因素:(1)爆破施工产生的安全风险,主要为爆破方案不当、施工落实不当、对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安全管理不当等。
(2)高处坠落的风险,孔口围护栏安装不牢、围护高度不够、孔口作业人员未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出入孔桩的安全梯、安全绳突然断裂或脱落,挖空结束后或暂停施工时,未对井口加盖和设置防护栏,导致作业人员失足掉入孔内。
还有孔内高处、地面孔口的物体不慎坠入桩孔中,导致安全事故。
(3)来自缺氧和有害有毒气体的安全风险,排风换气不按时或不充足,导致孔内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超标,对孔内人员安全造成损害。
(4)来自电气装备的安全风险,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不符合标准要求。
(5)坍塌:护臂施工不按时,造成孔壁坍塌,对人身造成损害。
技术管理措施:(1)严格根据技术交底去施工,针对不同地区、地质情况、岩层倾向、制作和四周情况设计不同的爆破方案。
在离大路或四周房屋比拟近的爆破区域必需实行切实有效地防飞石措施。
(2)第一,随时对桩孔锁扣距离地面的高度、防护围栏安装的坚固情况、起吊钢丝损耗或断丝情况、应急装备的就位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按时处理。
第二,对作业人员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按时处理,必要时对违章人员按规定进行惩罚。
第三,强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施工人员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意识和实行有效的防范措施。
(3)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比设计复核地质情况,如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应按时与监理、设计单位联系,由设计单位做设计变更。
对于长期未施工的桩孔,恢复施工前,应实行通风换气的方法对孔内进行检查和置换,只有经过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答应作业人员进入孔内施工。
(4)电气装备应依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爱护接零或做爱护接地。
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及撤除必需由持有特种作业答应证的专职电工负责。
配电箱应设在枯燥通风的场所,其四周不得有任何阻碍操作、修理的物品。
但凡从事于运用电气装备、工具、有关的施工作业时,必需有电工跟班作业。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本公司的生产活动、设备检修及服务过程中相关的危险因素。
评价的内容包括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风险分析评价、重大危害因素的确定和控制措施的制定等。
5.2.3评价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等级,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如现场调查、文献资料分析、专家咨询等。
5.2.4评价准则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内部管理规定等,制定相应的评价准则,以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等级。
5.2.5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应包括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清单、风险分析评价报告、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方案等。
5.3风险控制5.3.1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措施。
5.3.2控制效果检查定期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5.4重大危害因素管理5.4.1重大危害因素的确定和更新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并定期更新。
5.4.2重大危害因素的控制对重大危害因素进行专项管理和控制,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6.0记录与保存应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包括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风险评价报告、控制措施实施记录、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及管理措施等,保存期限为5年以上。
7.0培训与宣传应定期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本公司必须全面覆盖危害识别范围,包括所有生产、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异常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原材料、备件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风险评价准则应考虑现有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可以参照法律法规获取制度和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的要求;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企业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及其他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的要求;合同规定、相关方的要求;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上级主管部门和顾客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使用等要求;以及其他需要关注的要求。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为了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我们制定了本制度。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现场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价与控制,包括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管理。
职责1、安质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确定内部风险评价准则,考核、验收各单位风险评价和控制效果。
2、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风险评价工作,建立和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记录、审查和控制各级风险的效果,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价更新。
3、各级岗位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风险评价活动的实施步骤1、收集识别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有关规定,组织员工研究相关内容。
2、以班组为单位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3、以岗位为单位收集整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结果和控制措施,逐级进行审核签字后,提交本单位评价组织。
4、评价组织成员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5、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评价组织成员必须实施现场检查,明确危险有害因素。
6、评价组织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7、各单位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管理等级,分级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和管理。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1、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先进性和安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
2、控制措施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研究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安全管理。
3)教育措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根据岗位职业卫生需要配备防护用品,保证防护用品质量,减少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
风险等级的分级管理1、确定为巨大风险、重大风险等级的,由公司进行管理。
各单位逐级审核风险控制措施,由公司主管领导最终签字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识别本公司在生产活动、设备检修及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评价,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为控制危害因素,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检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并在新问题出现或其他情况时对其进行更新和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的生产活动、设备检修及服务过程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识别,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及控制、重大风险和更新管理等。
3.定义
重大风险: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 .职责
4.1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
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4.2安全员
;。
4.3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识别和记录以及本部门危害因素的控制。
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5.0 程序内容
5.1评价组织
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组织公司安全环保委员会人员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岗位操作人员等。
;
;
;
;
5.2风险评价
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
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危害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公司所有生产、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具体应包括:
;
;
;
;
;
;
,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法律法规可以参照法律法规获取制度和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的要求;
;
;
;
;
,填写《作业活动清单》。
,危险源的辨识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以及参照GB6441—199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中分为的20类事故类别。
危险有害因素按照《生产过程危险源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分类要求中危险因素的六种类型,详细的见附件1。
,报评价组审核和分析评价。
对员工以及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外部访问者、顾客等非操作人员)有极小影响可以除去;管理方法,危害影响相似的危害因素可以合并,汇总后形成整个公司的《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
,每位评价组成员单独对各个作业活动打分,然后取均值汇总在《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中。
JHA )对作业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并将分析评价的结果填写在《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中。
,采用安全检查表( SCL )法,然后将分析评价结果汇编在《安全检查表(SCL)》中。
,分析结果汇总到《预先危险分析评价表》中。
JHA )
a)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其中R、L、S的取值及判别准则分别见表
表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表危害事件后果的严重性 S判断准则
表风险评估表
表风险等级的判断准则及控制措施
b)根据以上的分析评价要求,对各个工作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将分析结果汇编在《工作活动分析评价表中》。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方法﹐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用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针值之乘积 D(风险值),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
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伤后果,具体分值见表
表 LEC三种因素等级及对应分值
表风险等级D=LEC的划分
表
SCL )法
安全检查表是根据相关要求编制安全检查的项目,查找是否满足法律法规、规范等要求,检查表的编制所需要的依据:
a)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
b)国内外事故案例;
c)系统安全分析要求;
d)研究成果等有关资料。
安全检查表必须满足本制度中《安全检查表》中的基本条款。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是: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以后,预测本项目可能出现的事故。
并根据同行业、同类生产装置或同类生产场所在过去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险形态,作为平行类比,推断出本项目相应的评价单元潜在的危险,辨识出危险源、危险和危害因素、事故类别、引发事故发生的条件、事故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风险等级等,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
安全预评价的预先危险分析通常采用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及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风险概率)表示危险性的大小,并作为相对量化程度的比较。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的划分见下表5.1-1。
表5.1-1 危险性等级划分
在预先危险性分析汇总表中,事故发生可能性分为五个等级,各等级的发生可能性如表5.1-2。
表5.1-2 事故发生可能性分级
5.3风险控制
,有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与评价组一起确定有限控制的顺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消解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建立重大隐患档案,档案中包括: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评审意见;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竣工验收报告等内容。
,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具体的培训参照培训管理制度执行。
5.4 风险信息更新
,填写《风险控制检查情况表》。
,组织安全评价组进行风险评价:
;
;
;
;
;
6.0 表格
附件1: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7.0 参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