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试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实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
① 《临安志》 皇宫、太庙、禁军、科举、坊市
②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
学)
③ 《山阴志》 选举、学堂、新军、警察
④ 《绍兴志》 名人篇:蔡元培、鲁迅、秋瑾、竺可
桢
①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
②“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撰写《窦娥冤》
③张謇提倡实业立宪、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法家的主张,故D项错误。
【答案】B
15.法家将君主的治国比喻为驾车:“势者,君之舆;威者,君之策;
臣者,君之马;民者,君之轮……臣顺则马良,民和则轮利。”法家
治国思想追求( )
A.君民一心,同舟共济
B.君权至上,驭臣有术
C.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D.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B
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
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C
18.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下列属于孟子言论的是
( )
A.“兼相爱、交相利”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④黄宗羲倡用“天下之法”取代“一人之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
步发展;新文化运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析】从《临安志》“坊市”信息可以判断是宋代,宋代坊市界限被
打破,朱熹、陆九渊是宋明时期力学代表,故①正确;从《四明
A.天与人不相胜
B.修身齐家平天下
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D.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
古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达到济世救民
和自我实现”可知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天与人不相胜”是道家思
想,故A项错误;修身齐家平天下是儒家思想,故B项正确;官无常
贵而民无终贱是墨家思想,故C项错误;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是
片面的认为墨家思想渐趋没落,故D项错误。
【答案】A
12.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
大影响。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
获取的精神营养是( )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此相反,故B项错误;C项史实只涉及景德镇,不能代表整个社会手
工业的状况,以偏概全,故C项错误;D项由史实的数据可得当时中
国的商品大量出口,结论正确,故D项正确。
【答案】D
5.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29——595年)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
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
D 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 海外市场
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
【解析】A项史实可看出安徽人大部分在外乡,其积蓄大部分由外部
得来,而结论与此相反,故A项错误;B项史实强调穿衣吃饭为最基
本的人伦,学者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空谈伦理道德,而结论与
成于秦朝,罢黜百家是汉武帝时期,商业兴盛无法反映宋朝社会
的“理性美”,故C项错误;周实施宗法分封制,形成等级系列,规范
了社会行为,其服饰 “秩序井然”,唐代国家富强,经济发展,其服
饰“华丽丰满”,宋代理学盛行,行为内敛、不尚奢华,其服饰也出
现一种“理性美”,故D项正确。
【答案】D
2.下表是不同时期浙江地方志及部分目录,下列选项与该地方志所列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
是“法治”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管子·明法解》阐述的法治思想属于法家思想,这里的法
治实际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
上,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这是民主社会的象征,因
此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故A项正确,D项错误;前者的本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
家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B
11.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
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
国当时( )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鞅变法
【解析】从材料“清高”是一种与世俗的价值取向相悖离的思想和行
料所体现的思想有相似之处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美德即知识
D.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C
8.韩非子用《守株待兔》的寓言阐释法家主张( )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C.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
D.严刑峻法,加强统治
16.《太平经》称:“天者,乃道之真,道之纲,道之信,道之所因缘
而行也。地者,乃德之长,德之纪,德之所因缘而止也。”该书明显
依托了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
子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C
17.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
中国古代思想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服饰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如商的“威严庄
重”,周的“秩序井然”,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元朝
的“粗壮豪放”等。这里的周的“秩序井然”,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
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分封制、文化繁荣、商业兴盛
【解析】材料中“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
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信息说明主张“依法治国”,属于法家思想,故
A项正确;墨家主张阶级平等,故B项错误;儒家主张礼制,与题干
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故D项错误。
【答案】A
10.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商鞅属于( )
C.“制天命而用之”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D
19.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
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
家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B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C
9.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
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
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
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
家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A
13.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
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
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
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
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质是维护君主专制,而后者的本质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很显然
前者不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
【答案】A
14.“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
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
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下列思想与上述评论最相
符的是( )
十九在外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指人伦物理) 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
B ……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 是对立关系
百姓不相同者也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
C 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 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
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地位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
其变化的根源是( )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文化中心的南移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政治中心东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宋明理学;历史地图型选择题
(精选)
【解析】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学说无关,故A项错误;文化中心的南
移是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进行的,不是根源,故B项错误;经济
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商品经济发达,于是,在传统经济之外出现了
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讼。”这段记述能够反应当时在
邺下地区( )
A.妇女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
B.儒家纲常名教地位的动
摇
C.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D.政治腐败中央集权遭到
削弱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在中国古代男子占主导地位,且材料仅述及邺下一地,不足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老
子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C
22.金开诚先生在《漫画清高》中说: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
中,“清高”是一种与世俗的价值取向相悖离的思想和行为。据此,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清高”的是( )
A.商鞅
B.屈原
C.贾谊
D.郑
燮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活等各方面,如宋代金石学的兴盛就是明显体现。这股嗜古之风的
兴起说明宋代( )
A.文化的内敛特征已经较为明显
B.理学的影响波及到社会
各方面
C.商品经济冲击了儒学积极人世的观念D.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了
文化疏离现实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据材料宋代“嗜古之风”,可见其文化某种程度上缺乏创新及
开拓的倾向,也可称为内敛,故A项正确;理学在尤其是朱熹之后虽
被统治者所接收,但影响波及到社会各方面,则是后来朝代,尤其
是成为科举考试内容之后的事情,故B项错误;材料所述“嗜古之
风”与商品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宋代中央集权强化,但文官地位
很高,不至于导致文人疏离现实,故D项错误。
【答案】A
7.《孟子·公孙丑上》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下列思想言论,与材
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
家思想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B
21.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政治,而
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
民众。”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 )
志》“学校考(本路蒙古学)”可以判断是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是元
曲代表,故②正确;从《山阴志》“选举、学堂、新军、警察”反映
的是近代时期,张謇、孙中山是近代人物,故③正确;《绍兴志》
名人篇所列是近代人物,而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故④错误,
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
以说明全国,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专以妇持门户……绮罗盈府
பைடு நூலகம்
寺。代子求官,为夫诉讼。”可知该地妇女在社会中的作用活跃,这
与正统的思想不符,从思想层面而言构成了对理学纲常名教的冲
击,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品买卖或政治腐败问题,故C.D项错
误。
【答案】B
6.宋代出现了一股嗜古之风,影响到了艺术趣味、学术研究、社会生
B.郡县制、文化繁荣、国
家富强
C.皇帝制、罢黜百家、商业兴盛
D.宗法制、国家富强、理
学盛行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宋明理学
【解析】商业兴盛往往会冲击传统的社会生活观念,无法反映宋朝社
会的“理性美”,故A项错误;周的“秩序井然”从制度上来说,是其实
施宗法分封制的结果,与郡县制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形
新经济因素,思想方面的新变化反映了经济方面的新变化,故C项正
确;政治中心东迁与思想方面的变化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C
4.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
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
A 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 扩大再生产
【解析】“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都是
儒家思想的主张,在商鞅变法中被称为“六虱”,可以判断出儒家思
想在当时不受欢迎,故A项正确;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秦国推
行变法,推崇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道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主流,故
C项错误;“非兵羞战”和墨家思想的“非攻”相似,但不能因为这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