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
浅谈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教学——以“量一量,比一比”为例
文本解读新课程NEW CURRICULUM浅谈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教学———以“量一量,比一比”为例吴丽凤(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二实验小学)摘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新课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核心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目标的、自主的实践活动。
因此,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既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又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合“量一量,比一比”一课的教学实践,从整合教材、重视思考、强化实践三个方面谈谈对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整合教材;重视思考;强化实践教材内容是综合实践的范本,数学思考是综合实践的灵魂,实践运用是综合实践的升华,教学时只有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设计,才能实现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教学。
一、整合教材,尊重学生生活实际课标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素材。
但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并非全都适合于我们的学生,教师必须站在生本的立场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比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89页教材内容:(1)选身边常见的测量“单位”(一庹和肩宽),描述6米长的鳄鱼。
(2)让学生自主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一庹、身高、一拃和肩宽等)表示未知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如长颈鹿、鸵鸟和企鹅的身高,鲸鱼、巨蟒和壁虎的身长等。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只能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学生虽然已经量过自己的庹长和肩宽等的长度,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已经建立起这种新的测量“单位”的长度表象并能较好地运用它。
教材中提供的动物学生就算看过,可它们留给学生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好高啊!”“好可爱啊!”……事实上,这些动物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有点远的,无法使学生有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感,对孩子而言,这样的活动他们认为“不需要”,也“不想要”,准确地说是有点“要不起”。
因为此时的学生没有具体的“6米长的鳄鱼”作为测量对象,只能凭自己的想象与推算,对学生而言,显然是过于抽象了。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一、概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强化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活动方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方案的设计既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也兼顾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以确保活动能够全面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该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旨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本活动方案,我们期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数学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探索中进步。
1.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知识体系和技能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和运用。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实践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有用”增强学习动力。
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自主解决问题。
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计算、推理、空间想象等数学技能。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应用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篇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进行每项活动的用具。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应用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数学乐园的全景图,然后和学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师:在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数字之星,待会儿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老师就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上课伊始,创设带领学生去数学乐园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同时以奖励学生数字之星这种外显的评价、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1.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可离不开数字。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生说出0~10,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师:瞧,咱们认识的数字娃娃都到齐了,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呢?杨老师先说一句,你们想不想听?(想)动物园里有1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
生: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
生:马路上有7辆汽车。
生:我家有9个人,吃了5个苹果。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会用数字娃娃说话了,你们除了在课本上,还在哪儿看到过他们?生:在电话上。
生:在日历上。
生:汽车上也有数字娃娃。
生:我们的钱上也有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你们欢不欢迎?(欢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10以内各数说一句话,也就是用它们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目录1. 内容概览 (1) (2)1.1 活动目的 (1.1) (3)1.2 活动背景 (1.2) (3)1.3 活动意义 (1.3) (4)2. 活动设计与实施 (5)2.1 活动主题选取 (7)2.2 目标设定 (2.2) (7)2.3 活动规划 (2.3) (9)2.3.1 阶段一: 准备阶段 (2.3.1) (10)2.3.2 阶段二: 活动实施阶段 (11)2.3.3 阶段三: 总结分享阶段 (12)3. 活动内容与形式 (14)3.1 数学实践活动内容概述 (15)3.2 活动形式与方法 (17)3.2.1 数学实验 (3.2.1) (18)3.2.2 数学游戏 (3.2.2) (19)3.2.3 数学故事 (3.2.3) (21)3.2.4 数学调查 (3.2.4) (22)4. 活动资源与材料 (23)4.1 所需资源列表 (24)4.2 学习材料选择建议 (25)4.3 技术支持与工具 (27)5. 活动评估与反馈 (28)5.1 活动成效评估标准 (29)5.2 学生活动表现反馈机制 (29)5.3 教师与家长的参与评价 (30)6. 结论与展望 (31)6.1 活动效果总结 (33)6.2 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33)6.3 结束语 (6.3) (35)1. 内容概览 (1)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区调查,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借贷、时间记录等,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对身边数学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力量与必要性。
活动内容:开展数学故事会及数学游戏竞赛,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利用创客教育工具,如Scratch等软件,让学生尝试编写小型程序,通过代码思考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活动内容:设计实验活动,如测量物体体积、尝试不同的物体排列方法,并运用数学公式进行推导和验证。
通过科学实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动手实践和理解。
活动目标: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感受数学的魅力并乐于分享。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引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小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二、活动内容:1. 数学探究活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
例如,在课堂上设置一道数学谜题,要求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答,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求解能力。
2. 数学游戏活动: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数字拼图游戏,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找出正确的数字并拼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数学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例如,带领学生到超市进行价格比较,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和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4. 数学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数学才华。
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活动形式:1. 个人探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数学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 小组合作: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数学合作探究活动,相互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班级活动:学生在整个班级范围内进行数学活动,通过竞赛、讨论等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班级团队精神。
四、活动评价:1. 反思讨论:活动结束后,学生与教师进行反思和讨论,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2. 学业成绩评价:通过小测验、作品展示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的学科成绩的一部分。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1、计算:140×3+280 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
一副围棋15元。
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一共要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例谈
学科教学探索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
2001年教育部公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将“实践与综合应用”纳入到数学课程中,并且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并列平行。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又进行新一轮修订,更名为“综合与实践”,并对该领域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对各学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每册教材中都安排相应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与实践作为《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个特色,集中反映了十年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该领域的重要性。
这一变革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反映了课标的特色。
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教师对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重视度也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加强研究与探讨,提高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确保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一、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
通过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学会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2024年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多场景)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多场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活动一:测量与估算目标:让学生掌握测量和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材料:米尺、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测量对象(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步骤:(1)教师讲解测量和估算的基本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记录结果。
(3)学生汇报测量和估算的结果,教师点评。
2.活动二:几何图形的制作目标: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步骤:(1)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3)学生展示制作的几何图形,教师点评。
3.活动三:数学游戏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材料:数学游戏卡片、计时器等。
步骤:(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如速算比赛、数学接龙等。
(3)学生汇报游戏结果,教师点评。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布置好活动场地。
2.导入: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主题。
3.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活动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成果,如测量和估算的准确性、几何图形的制作精美程度、数学游戏的完成情况等。
3.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建议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活动内容和难度,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
教案名称:综合与实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画板、彩色粉笔、数学教材、实际问题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引入新知识。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每天吃掉3个,请问7天后他还剩多少个苹果?
二、讲解与练习(1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讲解解决上述问题的数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2. 学生进行练习题,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综合与实践(20分钟)
1.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解决。
2.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解决方案和答案。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解决方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
1. 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反思与评价(5分钟)
1. 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有哪些收获。
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小学数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一、背景分析1.教材定位:《2011年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对于第一学段一年级孩子来说,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和认识理解数的意义就是成功迈入数学知识殿堂的第一步。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材安排了2个大主题(可爱的校园、生活中的数)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认一认、写一写、说一说等形式整体感知数的意义。
教材对数的产生和数的作用等方面知识涉及内容还不够全面、体现面不足,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对于数的产生和作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此安排了本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寻找数字宝宝的“影子”,让学生能够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对数的知识有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过程。
2.学情分析:知识层面:一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数数的基础;对生活中的数也有较多的接触和认识;并对数字符号的书写到达了一定的熟练程度,但对数字符号抽象的过程没有亲身经历;对具体数的作用(基数与序数)认识不够,只能正确读、写0——10以内的数。
技能方面:学生能一一数数,但数数的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对于怎样才能数得又对又快没有评判的标准,还不能及时从“移物数数到点物数数”能力上进行过渡。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画图表示物体数的多少,但对数量的认识和表示还不够具体和明晰,需要在生活中找出更多实例让学生体验感知数字可以表示任何个数物体的数量,只是所用单位不尽相同而已。
3.资源环境分析:关于数的认识,除了教材知识呈现的内容以外我们还可以从有很多方面着手进行扩充和添加。
例如:找一找身边的数,说意义和用途、讲数字演变的故事、用数量词玩一次比一次大的“接龙”游戏、用数字宝宝构图等知识都可以融入进数的认识之中,以求使学生全面感受“活灵活现”的数字生活。
综上所述,我在这堂课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上进行了如下设计:二、实践学习活动目标1.通过对各种数字符号的认识,发展学生从直观数到抽象数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和发展的了解。
小学数学_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我校开展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现场测量活动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面积。
活动二:测量操场的长度、宽度、面积。
2. 家庭生活应用活动活动一:记录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分析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与年龄的关系。
活动二:调查家庭一周的用电量、用水量,计算家庭一周的节能减排情况。
3. 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一:调查社区周边的公交线路,了解公交线路的运行规律。
活动二:参观当地的农产品市场,了解农产品价格与供求关系。
4. 创新实践活动活动一:设计一份家庭购物清单,计算购物所需金额。
活动二:设计一份班级卫生值日表,合理分配卫生任务。
四、活动实施1. 前期准备(1)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6人,每组选一名组长。
(3)向学生介绍活动流程,强调活动安全。
2. 活动开展(1)现场测量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现场测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2)家庭生活应用活动: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活动任务。
(3)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指导学生记录调查结果。
(4)创新实践活动:学生根据活动要求,完成创新设计。
3. 活动总结(1)学生分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2)评选优秀小组,颁发奖品。
(3)学生分享活动心得,总结活动收获。
五、活动效果通过本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解析与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解析与教学建议引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教版小学16年级数学综合实践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1. 一年级一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围绕数的认识和基本运算展开。
具体活动包括:数学乐园:通过说、圈、数等方式加强对数的认识和组成。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认识数字的形状和数量。
摆一摆,想一想:通过摆放物品,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和组合。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小物件,如积木、玩具等,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对数的直观认识。
购物游戏: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通过数钱和找零,理解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型“超市”,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进行角色扮演和实际操作。
2. 二年级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数的认识和基本运算。
具体活动包括:小小设计师:利用平移和对称的知识,设计图案和进行剪纸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折纸和剪纸,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设计出各种对称图案。
量一量,比一比:通过长度的估计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对长度的直观认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测量教室、课桌、文具等物品的长度,并进行比较和记录。
时间小达人:通过制作时间表和日历,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
学生可以制作自己的时间表,记录每天的活动安排,培养时间管理的意识。
3. 三年级三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始涉及更多的实际应用。
具体活动包括:制作活动日历:通过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制作日历,理解时间的概念。
学生可以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活动日历,记录重要的节日和活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教学案例(陈倩影)】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教学案例陈倩影[研究背景]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
选材要是学生熟悉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营养午餐》是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的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之一,通过本节课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设计意图 ]“营养午餐”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课题,熟悉的是学生每天都必须接触,陌生的是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搭配才是合乎营养标准的“营养午餐”还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认识,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学生群体中比比皆是。
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了几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首先是民主路小学为学生提供的三种午餐菜谱;其次是营养专家介绍了10岁儿童营养午餐的两个基本指标;接着是让学生尝试合理搭配自己喜欢的午餐菜谱,最后通过统计、排列组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方面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
(拓展)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
(情感)活动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一、课前游戏(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写数猜数: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
填入统计表中。
(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
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揭示课题: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
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1.情景研究: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
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
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
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
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运而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手段,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发展数学。
本文将以某小学五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例描述(一)活动主题本次活动主题为“生活中的数学——测量长度”。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如尺子、卷尺等。
2.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长度、记录数据的能力。
3. 让学生学会运用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测量长度的主题。
2. 认识测量工具教师展示各种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并讲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小组物品的长度,如课桌、椅子、书本等。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5.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并反思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不足。
三、案例分析(一)活动优点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2. 活动内容丰富。
活动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3. 活动形式多样。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活动评价全面。
活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测量结果,还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二)活动不足1. 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
本次活动时间较短,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植树的学问)【活动内容】植树的学问【活动目的】1、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观察、分析等探究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合作研究,协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活动准备】学生:剪刀、塑料管、活动卡。
教师:课件。
【活动过程】一、创新情境,激趣导入媒体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比赛谁赢了?小兔可不服气呢,于是它们决定再比一次。
在第二次比赛中,小兔可认真了。
瞧,它正往目的地跑。
来,我们给它加油!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媒体画面河里有几个石墩)你们猜猜看,小兔要跳几次,才能跳过河。
谁能说一说?继续播放——同学们仔细看看,小兔究竟跳了几次。
师:我们再看画面,每两个小石墩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成是一个间隔。
小石墩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有没有规律可循?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活动一:探究“在一条线上,剪的次数与段数的关系”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塑料管,你想将这些塑料管划分剪成几段?先猜一猜要剪几次?再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剪的次数与段数之间有甚么规律?师:下面请小组长将活动卡发给小伙伴,每人一张。
段数:次数;师:每一位同学的手中都有塑料管。
先想想自己准备将塑料管剪成几段?再猜一猜要剪几次?然后动手试一试,将你们操作情形填写在活动卡中。
当真观察卡中的数字与小伙伴说一说,剪的次数与段数有甚么关系?比一比,看谁最先完成。
活动开始。
师:你发现剪的次数与段数有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们充分发言交流,重点让学生说出剪的段数、次数和段数与次数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在剪塑料管的活动中探究得非常认真,发现了剪的次数与段数的关系。
好,现在请大家把小剪刀、塑料管和活动卡收到抽屉里。
看谁的速度快。
活动二:探究植树问题中棵树与段数间的关系师:其实生活中,相似于小兔跳石墩和剪塑料管的现象还有很多。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的探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学综合实践课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设计与教学策略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设计原则1. 问题导向:数学综合实践课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境引入:在设计综合实践课时,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来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操作性强: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具体操作,如测量、绘图、对比、试验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综合运用:数学综合实践课可以跨学科进行设计,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策略1. 情景创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故事情境、图表等让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提问引导:在引入问题时,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综合实践课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关系和思路,解决复杂问题。
6. 游戏化教学:可以将数学综合实践课设计成游戏的形式,通过竞赛、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数的运算
加法运算
通过摆小棒、计数器等辅助工 具,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方 法,理解加法的意义和应用场
景。
减法运算
通过拿走实物、倒计数等方式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和方 法,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乘法运算
通过重复加法、面积计算等活 动,让学生感受乘法与加法的 联系和区别,掌握乘法运算的 基本方法。
除法运算
手工制作几何图形
制作基本图形
提供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 让学生动手制作点、线、面等基 本图形元素,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
制作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利用基本图形元素组合 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 四边形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创造力。
制作立体图形
提供卡纸、胶水等材料,让学生 尝试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圆锥等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和手工制作技能。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教案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实践活动一:数的认识与运算 • 实践活动二:图形与几何初步 • 实践活动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实践活动四:趣味数学探究 •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介绍与目标
01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 用意识。
课程内容与安排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四个领域的 内容,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10个课时,每个课时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实践活动,包括课前准备 、课中实践和课后总结三个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
实践·体验·快乐
—例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
近二年来,我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讨活动。
本文拟结合参加活动的教学实例,谈一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及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
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
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基于这个原则,“活动应已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来进行设计。
例如:二00六年上学期,我根据随学的《统计》知识,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设计了主题为《我是小小调查员》的综合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了怎样去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怎样根据整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较全面的了解了班图书角的情况;不同层次学生对各类书爱好的情况;各班的人均读书本数.实实在在的为学校全面了解这次“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了有力的原始资料,同时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
会,培养了一种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调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制图、制表能力。
这些方面的能力可以从每个学生的数学日记里体现出来。
如,刘嘉禹写道: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学校喜欢看科幻书的人数最少,建议学校开展一次讲科幻故事的比赛,提高我们看科幻书的兴趣……张乐洁写到:以前我最怕和其它班的同学和老师打交道,这次没办法,老师要我当我们这组的组长,要带同学去各班搜集各种数据,通过和同学还有老师的交流,我的胆子变大了……粟缘(此生是班里在学习上最不努力的学生)写道:今天我制的统计图,得了二等奖,很高兴,老师我可不可以重做一张?我想得一等奖。
我以为在图表上面多添些画,能使图更漂亮,结果是画蛇添足,这回我知道了,制统计图表时,要注意清晰、简洁。
又如:本学期,我又根据随学的《平面图形》知识,设计了主题为“我创造,我快乐”融语文、数学、美术于一体的创造性综合实践活动。
整个活动贯穿于想象—设计—剪拼—配文等思维活动中。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下节里有举例)
二、强调实践性的同时还要有可操作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突出的特点。
如果一项很有实践的活动,没有集体的可操作性行为,也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上学期的“读书活动调查”。
第一次,作为作业布置,没有做具体的指导捉拿是要求学生去调查读书活动,然后制成统计图。
一个星期后去检查,结果只有三人去做了。
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缺乏活动的可操作性。
问其原因是,不知道调查从何入手,也不知道要调查些什么。
根据这种
情况,我立即做出了如下可操作性的指导。
如,调查项目:1、调查各班图书角有图书多少本?其中故事书有多少本?2、各班同学在本次读书活动中,每人共读了多少本?每班人平均读了多少本?3、调查二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我最喜欢读的书”的情况(童话、科幻、故事、作文)。
如在制图时,要求学生只选择其中的二项进行统计。
正因为学生有了这些可操作性的指导,很快在三天内就出来了很好的作品。
又如本学期的这次“我创造,我快乐”的活动,首先就进行了可操作性活动指导:大家谈—-1、哪些物体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现出来?2、表现出来的作品的主题是什么?3、想给你心中的图形说些什么?在谈话中,农村孩子左松鑫就说道:“我喜欢我们的农庄,而且房子、篱笆、鸡鸭树木都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现出来”他还绘声绘色的把的农庄是什么样子的和景色描述了一番。
而一贯喜欢看科幻书的吴家豪却说道:“我喜欢神州六号,我希望它也能把我带向太空,它也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现出来”。
学生说了很多很多。
正因为有了这可操作性的指导,所以,出现了很多的优秀作品。
如:图文并茂的《农庄》,它的配文是—走进农庄,我心飞翔。
一圈圈篱笆,一声声鸡鸣,传来一声声祝福。
又如:《神舟六号》配文是—我爱神州,我爱科学。
这二幅作品全部用平面图形拼成,并且把所认识的平面图形都给用上了。
二、突出体现开放性与个性的发展
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志。
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每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以,在活动设计时,要注意冲破内容封闭的圈圈、框框,使教师和学生也成为数学教材的创造者,使
教学过程转变为教材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
充分使学生开展联想,发挥丰富的想象,多角度、全方位地参与到实践活动课的学习中来。
如上学期的“读书活动调查”,在整理数据时,不拘泥于预先设计的固定的程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数据制成统计图。
正由于没有固定的程式要求,所以,这次活动的参与率是百分之百,作业的表现形式也五彩纷呈。
制成的统计图,有的是复式的,有的是单式的,有的是竖式的,有的是横式的。
作业后写的感想和建议也各不相同。
师生互动之间的即兴创造,和学生的修改的发展、尝试发现、探究形成、联想应用。
在整体的活动中体现。
又如本学期活动中的作品《月下桥影》、《森林动物》、《一帆风顺》等等。
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
四、注重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评价
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较微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重在评价学生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及信息量的多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式,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过程的评价。
对于成果的检查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
在评价活动时,不要怕花时间。
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要进行评价。
先是自评,说说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和要改进的地方。
后是互评,说说同学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
最后师评,说说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评出获奖等第,和进步学生。
把评价渗透到活动的全过程。
每次活动后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想象及创造的快乐。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一定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把数学同其它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自觉的应用数学,使用数学。
转载自《人教论坛》作者: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