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互换性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互换性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互换性原理。

二、实验设备1. 互换性实验装置:包括测量工具、标准件、被测件等;2. 计算器、笔记本等。

三、实验原理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同一精度等级的产品中,任意两个或多个零件可以相互替换而不影响机器或产品的性能。

本实验通过测量标准件和被测件的尺寸,验证其互换性。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标准件和被测件安装好;2. 使用测量工具对标准件和被测件的尺寸进行测量,记录数据;3. 计算标准件和被测件尺寸的偏差;4. 分析偏差,判断其是否符合互换性要求;5.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实验数据标准件尺寸:直径D1 = 20mm,长度L1 = 50mm;被测件尺寸:直径D2 = 19.8mm,长度L2 = 49.8mm。

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标准件和被测件的尺寸偏差:直径偏差:ΔD = D1 - D2 = 20mm - 19.8mm = 0.2mm;长度偏差:ΔL = L1 - L2 = 50mm - 49.8mm = 0.2mm。

根据互换性要求,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本实验中,直径偏差和长度偏差均在0.2mm以内,符合互换性要求。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互换性原理。

在满足互换性要求的前提下,标准件和被测件可以相互替换,不影响机器或产品的性能。

七、实验心得1. 互换性是机械制造和产品设计中重要的原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更好地理解互换性原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验证了互换性原理,掌握了互换性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关注互换性在机械制造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新版互换性实验报告

新版互换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光滑极限量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两种比较仪的结构及测量原理。

2、掌握用比较仪测量外径的方法及标准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测量仪器及量具:五、被测工件六、测量结果及数据处理七、思考题:1、根据被测光滑极限量规的基本尺寸,怎样选择量块和研合成量块组?2、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有何不同?实验二直线度误差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2、学会使用自准直仪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测量仪器及量具:1、量具:桥板L=100㎜2、仪器:自准直仪1、测量平尺直线度误差要注意那些事项?2、以本实验测量数据为例,试以首尾两端点连线法评定误差值,并对两种评定方法进行比较。

实验三粗糙度参数测量第一种方法:光切法测量粗糙度参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测量仪器(六)测量记录及数据处理第二种方法:针描法测量粗糙度参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测量仪器(六)测量记录及数据处理1、为什么只测光带一边的波峰和波谷?2、光切显微镜能测Ra吗?叙述理由。

3、比较光切法和针描法这两种测量方法的异同点。

4、请尝试用光切显微镜测量工件间距特征参数RSm(选做)。

实验四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量规各参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五)被测工件1. 用影象法测量螺纹时,立柱为什么要倾斜一个螺旋升角?2. 用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的主要参数时,为什么测量结果要取平均值?3. 小型(大型)工具显微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引言:互换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两个或多个系统、组件或部件之间的相互替换性能。

在工程领域中,互换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制造和设计过程中。

技术测量则是通过各种测量方法和工具,对互换性进行定量评估和验证。

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来支持结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比较不同尺寸的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能,来研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备与方法:实验中使用了一组螺丝和相应的螺孔,分别为直径为1mm、2mm和3mm的螺丝。

通过测量螺丝和螺孔的直径、长度和螺纹间距等参数,来评估互换性。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千分尺、游标卡尺和显微镜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测量数据,我们计算出不同尺寸的螺丝和螺孔之间的互换性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尺寸的螺丝和螺孔的测量结果,我们发现直径为1mm的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最好,其尺寸差异最小。

而直径为3mm的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最差,尺寸差异较大。

进一步分析发现,螺纹间距对互换性也有重要影响。

螺纹间距越小,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越好。

这是因为螺纹间距较小的螺丝和螺孔之间的匹配度更高,更容易实现互换。

而螺纹间距较大的螺丝和螺孔之间的互换性较差,可能需要额外的工具或修整才能实现互换。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密切相关,通过精确的测量可以评估和验证互换性能。

2. 尺寸和螺纹间距是影响互换性的重要因素,尺寸差异小和螺纹间距小的系统具有更好的互换性能。

3. 技术测量方法和工具的选择对于准确评估互换性至关重要,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进一步研究:本实验仅仅是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之间关系的初步探索,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例如,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数据和样本来验证结论的普适性。

另外,可以研究不同材料和制造工艺对互换性的影响,以及探索如何通过技术测量来优化互换性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科学与技术领域,测量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无论是在制造业、医疗领域还是科学研究中,准确的测量结果都是决策、判断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然而,测量技术中存在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互换性。

本实验旨在探讨互换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电子天平和一组标准质量块。

首先,我们将天平调零,然后称量了每个质量块的重量。

在每次测量之前,我们都将质量块放在天平上,确保其与天平接触良好。

每个质量块的测量重复了五次,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互换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尽管我们使用了同一台天平和相同的质量块,但在不同的测量中,质量块的重量存在微小的差异。

这表明互换性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讨论:互换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测量之间的结果差异。

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仪器的精度、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操作员的技术水平等。

在测量技术中,互换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互换性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校准仪器: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校准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比对。

2. 控制环境条件:在进行测量时,尽量保持环境条件的稳定,如温度、湿度等。

这可以减少外部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培训操作员:提高操作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以减少人为误差的可能性。

操作员应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遵循正确的测量步骤。

4. 重复测量: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多次测量可以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互换性是测量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意识到互换性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通过校准仪器、控制环境条件、培训操作员和进行多次测量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测量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互换性测试实验报告

互换性测试实验报告

互换性测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互换性测试,评估不同变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确定其互换性及可靠性。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招募了5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受试者。

实验分为三个步骤:预测试、互换性测试和结果比对。

实验步骤:1. 预测试:在实验开始前,受试者接受一次预测试,以排除基本数据差异的影响。

他们需完成一项与实验内容有关的任务,以获取基准数据。

2. 互换性测试:受试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标记为A组和B组。

每组受试者分别接受两个连续的测试,但测试所使用的变量相互互换,以探究变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

A组受试者在第一次测试中使用变量X,第二次测试中使用变量Y;B组受试者则相反。

测试时,受试者需完成一项与实验内容有关的任务,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3. 结果比对:收集和整理受试者的实验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图表,以便进行结果对比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互换性测试结果显示,A组和B组在两轮测试中的得分均无明显差异。

这表明,变量X和Y在测试中的互换不会对测试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即它们具有较高的互换性。

2. 与预测试结果相比较,两组在互换性测试中的得分均无明显变化。

这意味着,测试的互换性对受试者的成绩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从而验证了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结果比对中的统计分析显示,在整个实验中,受试者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测试中的得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可能是因为受试者在第二次测试时拥有了更多的经验和熟悉感,所以得分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通过互换性测试评估了变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证明了变量X和Y在测试中具有较高的互换性和稳定性。

这一实验为后续使用这些变量进行科学研究或进行其他测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实验的局限性和建议:1. 本次实验的样本规模较小,仅招募了50名受试者。

为了得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论,以后的实验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

2. 在实验设计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互换性测试,以进一步验证变量的互换性和可靠性。

互换性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报告

篇一: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公差实训实习任务书一、实训实习的任务和具体要求:1、掌握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及有关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

2、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国家标准、基本方法和合理应用。

3、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计量器具和量仪的使用方法。

4、掌握一般几何量的测量方法,学会分析测量误差、处理测量数据、编写检测报告。

二、实训实习前期的课程名称《现代工程制图》三、实训实习内容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测量、齿轮的各个参数的测量等。

目录实验任务书?????????????????..1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3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7圆度误差的测量????????????????10准直仪测量直线度??????????..13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15垂直度误差的测量???????????????..17 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18标准样块比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19 螺距的测量????????????????20 螺纹中径的测量????????????21螺纹牙型半角的测量??????????.22 万能角尺的使用?????????????23测量齿轮的模数???????????????24齿轮齿厚的测量?????????????????26齿轮公法线的测量???????????..27 齿轮径向综合跳动的测量?????????.28 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30实验一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了解游标量具的读数原理;2、熟练掌握各种游标量具的使用方法;3、运用游标量具对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制零件图。

二、实验原理1、游标的读数原理将两根直尺相互重叠,其中一根固定不动,另一根沿着它相对滑动。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量块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二、实验仪器设备量块;百分表;测量平板;被测件。

三、实验原理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

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内容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被测零件尺寸高度。

(二)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被测件2.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

(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研合在一起。

4.将研合后的量块与被测件同时放到测量平板上,在测量平板上移动指示表的测量架,使指示表的测头与量块上工作表面相接触,转动指示表的刻度盘,调整指示表示值零位。

5.抬起指示表测头,将被测件放在指示表测头下,取下量块,记录下指示表的读数。

6.量块的尺寸与指示表的读数之和就是被测件的尺寸。

7. 记录数据;五、思考题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实验二常用量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正确掌握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掌握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3、对比不同量具之间测量精度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轴承等。

三、实验原理分度值的大小反映仪器的精密程度。

一般来说,分度值越小,仪器越精密,仪器本身的“允许误差”(尺寸偏差)相应也越小。

学习使用这些仪器,要注意掌握它们的构造特点、规格性能、读数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维护知识等,并注意要以后的实验中恰当地选择使用。

互换性实验 用偏摆检查仪检验主轴实验报告 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 用偏摆检查仪检验主轴实验报告 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用偏摆检查仪检验主轴实验报告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篇一:互换性实验报告第四章齿轮测量实验指导一、目的:学会常用齿轮参数的参量方法,掌握公法线千公尺、齿厚游标卡尺的用法。

二、使用仪器:公法线千分尺、齿厚游标卡尺、偏摆检查仪、百分表等。

三、测量项目及测量步骤:(一)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量(ΔFW)图4-1 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实验步骤:1.根据齿轮的已知参数求出跨齿数n和公法线长度W。

2.根据所得的公法线长度选择测量范围相适应的公法线千分尺,并用标准棒校对零线。

3.逐次测量所有的公法线实际长度,记入表中。

4.找出最大值Wma_与最小值Wmin,则:ΔFW=Wma_-Wmin。

5.将ΔFW与所查出的公差FW比较写结论。

(二)在偏摆检查仪上测量齿圈径向跳动(ΔFr)图4-2 齿圈径向跳动实验步骤:1.根据模数m,确定测量棒直径d=1.68m。

2.将被测齿轮套在测量心轴上,心轴装在仪器的顶尖间,然后调整好百分表的测量位置。

3.测量时,每测一齿,须抬起百分表测量杆,将测量棒换位,依次逐步测量一圈,将测得的数值记入报告中。

4.取其跳动量的最大最小两个数值,两数之差即为ΔFr。

(三)用齿轮游标卡尺测齿厚偏差(ΔEs)图4-3 齿轮游标卡尺测齿厚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齿顶圆的直径De实际,并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齿顶圆的公称尺寸,De理论[De理论=(z-2)m],再由Δde=De实际-De公称,计算出齿顶圆偏差。

2.由以上已知参数,由hf= hf′′ΔDe 2 ,hf=h+ ′zm (对于正常齿h′=2m),求出h f,再由公式Sf=zmsin 3.将游标尺的垂直尺调为h f的值。

′2 π+4εtgαf 2z [1-COS π+4εtgαf 2z ] 求出公称弦齿厚Sf。

4.在齿圈上每隔90o检查一个齿,共测四个齿,分别与公称值Sf比较,取其中差值最大者为实际偏差。

5.查表得出齿厚公差值,与之比较,作出结论。

互换性测量技术实训报告(通用12篇)

互换性测量技术实训报告(通用12篇)

互换性测量技术实训报告(通用12篇)一、测量技术的原理是什么测量中所采用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电子测量的对象是材料、元件、器件、整机和系统的特征电磁量。

这些电磁量大致包括:①基本参量,如电压、功率、频率、阻抗、衰减和相移等;②综合参量,如网络参量、信号参量、波形参量和晶体管参量等;③特殊频段的参量,如激光频率、光纤电特性、亚毫米波参量和甚低频参量等。

对于某一测量对象,一般有多种测量技术可供选择,而某一种测量技术又往往可用于不同的测量对象。

用于同一测量对象,不同测量技术的效果可能大致相同,也可能大不相同。

在电子测量中,对于不同参量、不同量程、不同频段以至不同传输线形式,往往要采用不同的测量技术。

二、互换性测量技术实训报告(通用12篇)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

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互换性测量技术实训报告(通用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互换性测量技术实训报告1实训时间:20xx年xx月xx日实训地点:xxx实训过程与总结: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基本的必修专业实践课,对我们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测量不仅是获取书本的理论知识,更是培养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总结,以及体会测量思想“从控制到碎部,从整体到局部,步步检核”等原则对工程测量的指导意义。

这项技能的熟练掌握对将来走向工地有极大的帮助,毕竟国内高校给予学子实践的机会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机会创造最大的知识收益。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实习这个平台,改善我们的思维结构,培养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高程测量简单而容易操作,方位角的确定我们采用坐标方位角,我们完成的快而顺利。

导线测量由于精度要求高,要进行较繁杂的数据处理,但这些并不影响进度,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课本知识,遇到问题可以参考课本,可以询问老师,可以与同学讨论。

互换性测试实验报告

互换性测试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测量性基础》实验报告机自107班第二组组员:陈祥明,41040337张博洋,41040330张强,41040331李菁,410403342013年6月3日实验1-1 机械式比较仪测量轴径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比较测量方法与机械式比较仪(或立式光学计)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场合;2.熟悉机械式比较仪(或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使用方法;3.练习量块的尺寸组合及研配方法;4.熟悉尺寸公差及量规公差表格的查阅,绘制公差带分布图;5.掌握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判断被测件合格性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被测对象:光滑圆柱塞规,或光滑圆柱工件;2.量具量仪:机械式比较仪、量块。

三、测量方法及原理分析:本实验是一个综合性实验,涉及到知识点如下:1)轴径测量方法的选择比较,以及相应计量器具的选择比较;2)光滑圆柱体结合公差与配合的概念,以及查表方法;3)多种量具量仪的测量原理与使用方法,包括光学比较仪、量块、光滑极限量规等;4)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测量误差分析以及判断被测工件合格性的原则。

四、实验步骤及要求1.根据被测塞规的基本尺寸研配量块。

2.选择测头。

3.调节仪器零位。

4.测量塞规。

5.查出塞规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并判断塞规的适用性。

6.先用量块定位置,将仪器调节好相应的距离,使示数为0。

7.将要测量的光滑圆柱体替换入,固定好后,在一条直线上三个位置测偏差。

8.将圆柱体旋转90°,再测三个点的偏差。

9.查表与分析。

五、原始数据旋转角度偏移距离/um 偏移距离/um 偏移距离/um 0°-5.2 -0.2 -2.590°-6.2 -6.1 -5.8六、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实验结果。

由于圆柱的直径为25mm在(18~30)mm范围,标准公差等级IT7,查书表3-1可得:尺寸公差为(0~-21)um;根据实验数据可看出6个圆柱外径的尺寸误差在公差范围内,所以尺寸符合要求;公差带图如下:查书表4-8可得:圆度、圆柱度公差值都为6um;3组圆度误差中t1=-5.2-(-6.2)=1um,t2=-0.2-(-6.1)=5.9,t3=-2.5-(-5.8)=3.3;从3组数据得出圆度和圆柱度误差都在圆柱度公差值内符合要求。

互换性精密测量实训报告

互换性精密测量实训报告

一、前言互换性精密测量是机械制造和工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涉及到产品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等各个方面。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我们组织了本次互换性精密测量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精密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目的1. 理解互换性精密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互换性精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3. 熟练操作互换性精密测量仪器;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互换性精密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互换性精密测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对产品尺寸、形状、位置等精度进行测量,以确保产品在装配、使用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互换性精密测量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2. 互换性精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互换性精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误差分析、数据处理和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综合测量。

(1)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指直接用测量工具测量被测尺寸,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间接测量: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与被测尺寸有确定函数关系的其他尺寸来间接得到被测尺寸,如测量轴颈的直径,再通过计算得到轴颈的半径。

(3)综合测量:综合测量是指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相结合,以提高测量精度。

3. 互换性精密测量仪器互换性精密测量仪器主要包括:(1)量具:游标卡尺、千分尺、深度计等。

(2)量仪:投影仪、万能工具显微镜、光学轮廓仪等。

(3)测量装置:三坐标测量机、齿轮测量中心等。

4. 实训过程(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5-6人组成。

(2)学习互换性精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3)熟悉互换性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其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分组进行互换性精密测量实验,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综合测量。

(5)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四、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了互换性精密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互换性与测量实验报告答案.doc

互换性与测量实验报告答案.doc

互换性与测量实验报告答案【篇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粗糙度测量基础实验报告】>表面粗糙度测量姓名:学号:2013 年12 月17 日目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之表面粗糙度测量 (1)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用具 (3)三.实验内容 (3)(1)用表面粗糙度样板确定ra 值。

(3)(2)用rm-20 袖珍式表面粗糙度仪检测。

(3)(3)用tr220 手持式粗糙度仪,测量ra 、ry 、rz 。

(6)四.数据处理 (7)五.实验感悟与体会 (9)六.上网研究 (9)七. 我的创新 (13)一.实验目的1、掌握表面粗糙度检测常用仪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2、加深对参数ra、rz、ry 的理解。

二.实验用具样板、rm-20 袖珍式表面粗糙度仪、tr220 手持式粗糙度仪、信号采集系统、pc 机三.实验内容(1)用表面粗糙度样板确定ra 值比较法:将被测表面粗糙度样板直接进行比较。

前提:两者的加工方法和材料应尽可能相同,否则将产生较大误差,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等比较,也可以手摸,指甲划动的感觉来判断被测表面的粗糙度(指比较粗糙的工件)。

样板不能用手乱摸,防止生锈。

这种方法一般多用于车向或评定ra 值较大的工件。

评定的准确性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检验人员的经验。

(2)用rm-20 袖珍式表面粗糙度仪检测材料:碳化硅加工方法:电火花注意事项:指定样件,指定表面才能使用该仪器,粗糙面严紧使用,否则损坏一起。

ra 最大只能测15um 。

图1 rm-20 袖珍型表面粗糙度仪rm-20 袖珍型表面粗糙度仪的使用方法:a.开机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接通,屏幕显示为0.b.功能选择如果需要选择测量参数rz,将手指轻触图一中 3 键,屏幕左上角将会有rz 字样的显示,表明现在切换为测量rz 模式。

如果需要选择取样长度,将手指轻按图一中 4 键,屏幕右方将会有取样长度示数的变化,再轻触 4 键,取样长度示数会再次发生变化,再轻触 4 键,屏幕将循环到最初形式。

【2018-2019】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7页)

【2018-2019】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互换性实验报告篇一: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公差实训实习任务书一、实训实习的任务和具体要求:1、掌握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及有关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

2、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国家标准、基本方法和合理应用。

3、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计量器具和量仪的使用方法。

4、掌握一般几何量的测量方法,学会分析测量误差、处理测量数据、编写检测报告。

二、实训实习前期的课程名称《现代工程制图》三、实训实习内容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测量、齿轮的各个参数的测量等。

目录实验任务书?????????????????..1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3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7圆度误差的测量????????????????10准直仪测量直线度??????????..13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15垂直度误差的测量???????????????..17 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18标准样块比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19 螺距的测量????????????????20 螺纹中径的测量????????????21螺纹牙型半角的测量??????????.22 万能角尺的使用?????????????23测量齿轮的模数???????????????24齿轮齿厚的测量?????????????????26齿轮公法线的测量???????????..27 齿轮径向综合跳动的测量?????????.28 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30实验一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了解游标量具的读数原理;2、熟练掌握各种游标量具的使用方法;3、运用游标量具对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制零件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训报告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训报告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训报告第一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训报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训报告在实训周开始之前,感觉对自己很有信心。

觉得应该很容易,然则真正实操起来还是有许多的问题,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

如果你没有亲自实操一遍,你就不会发现新的问题,不会知道是这里不懂;况且自己操作一遍会使得你的印象更深刻。

所以我觉得在这些锻炼自己动手能力的项目中,应该积极主动的去接触,去探索。

当然这里面也有需要理解的,查表的。

还有这次试训中我们还接触了一些高精度数字化的仪器,使我们受益匪浅。

实训的第一个项目是平面度误差测量;在平面度的测量中,按照实训指导师中的说明用对角线法测量。

测量过程与操作比较容易,但就是数据处理比较麻烦了点。

但也让我们学会磁性表座的安装。

整个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对所得的数据的处理,为了评定平面度的误差,还需要进行坐标的变换,将测得的值转换为评定方法相应的评定基准的坐标值。

在我所测得的数据中数值较复杂所以算了很久。

对于第二个项目是齿轮的径向跳动,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Fr是在齿轮一转范围内,将量头依次插入齿槽中,测得量头相对于齿轮旋转轴线径向位置的最大变动量。

测量步骤:1、安装齿轮:将齿轮套在检验心轴上,用仪器的两顶尖顶在检验心轴的两顶尖孔内,心轴与顶尖之间的松紧应适度,即保证心轴灵活转动而又无轴向窜动。

2、选择测量头:测量头有两种形状,一种是球形测量头,另一种是锥形或V形测量头。

若采用球形测量头时,应根据被测齿轮模数按下表选择适当直径的测量头。

也可用试选法使量头大致在分度圆附近与齿廓接触。

3、零位调整:搬动手柄6放下表架,根据被测零件直径转动螺母4,使测量头插入齿槽内与齿轮的两侧面相接触,并使千分表具有一定的压缩量。

转动表盘,使指针对零。

4、测量:测量头与齿廓相接触后,由千分表进行读数,用手柄6抬起测量头,用手将齿轮转过一齿,再重复放下测量头,进行读数如此进行一周,若千分表指针仍能回到零位,则测量数据有效,千分表示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Fr。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实验一: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一、测量器具说明立式光学计也称立式光学比较仪,是一种精度较高且结构简单的光学仪器,适用于外尺寸的精密测量。

图1-1是仪器的外形图。

二、实验步骤1、选择测头(本实验应选择刀口形测头),并把它安装在测杆上。

2、根据被测工件的基本尺寸或某一极限尺寸选取几块量块,并把它们研合成量块组。

3、接通电源,将量块组放在工作台上,对仪器进行粗调节、细调节和微调节,使零刻线与固定指示线重合。

调节后的目镜视场如图1-4所示。

按动测杆提升器数次,检查测杆的稳定性。

4,抬起测头,取下量块,换上被测工件,放下测头使与工件表面接触,在工件表面均布的三个横截面上分别对工件进行测量10~15次(每个截面测3~5次),见图1-5。

记录每次的测量读数。

5、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判断工件的合格性。

1实验二:直线度误差的测量2实验三: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一、仪器说明在偏摆检查仪上测量齿圈径向跳动(ΔFr)图4-2 齿圈径向跳动二、实验步骤:1.根据模数m,确定测量棒直径d=1.68m。

2.将被测齿轮套在测量心轴上,心轴装在仪器的顶尖间,然后调整好百分表的测量位置。

3.测量时,每测一齿,须抬起百分表测量杆,将测量棒换位,依次逐步测量一圈,将测得的数值记入报告中。

4.取其跳动量的最大最小两个数值,两数之差即为ΔFr。

4篇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第一章概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公差与配合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系列实验共有尺寸精度测量和形位误差的测量两部分其中形径误差的测量由于涉及到该课程几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而作为综合性实验课。

尺寸精度的测量作为公差与配合的测量基础,它与形状误差的测量基本构成了该门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基本理论知识。

互换性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互换性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互换性实验报告互换性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了解工具显微镜的测量原理及结构特点。

2、掌握用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中径,螺距和牙型半角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大型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工具显微镜用于测量螺纹规,螺纹刀具,齿轮滚刀以及轮廓样板等。

它分为小型、大型,万能和重型等四种形式。

它们的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各不相同,但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用工具显微镜测外螺纹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影像法和轴切法两种。

本实验用影法。

下面以大型工具显微镜为例,阐述用影像法测量外螺纹中径,牙型半角和螺距的方法。

实验图33为大型工具显微镜的外形图,它主要由目镜1,工作台5,底座7,支座12,立柱13,悬臂和千分尺6,10等部分组成。

转动手轮11,可使立柱绕支座左右摆动,转动千分尺6和10,可使工作台纵横向移动,转动手轮8,可使工作台绕轴心线旋转。

仪器的光学系统如实验图34所示。

由光源1发出的光束经光阑2、滤光片3、透镜4、光阑5、反光镜6、透镜7和玻璃工作台6,被测工件9的轮廓经物镜10、反射棱镜11投射到目镜的焦平面13上,从而在目镜15中观察到放大的轮廓影像。

另外,也可用反射光源照亮被测工件,以工件表面上的放射光线,经物镜10、反射棱镜11投射到目镜的焦平面13上,同样在目镜15中观察到放大的轮廓影像。

仪器的目镜外形如实验图35a所示,它由玻璃分划板,中央目镜,角度读数目镜,反射镜和手轮等组成。

目镜的结构原理如图35b所示,从中央目镜可观察到被测工件的轮廓影像和分划板的米字刻米35c所示。

从角度读数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分划板上0°—360°的度值刻线和固定游标分划板0—60、的分值刻线(图35d)。

转动手轮,可使刻有米字刻线和度值刻线分划板转动,它转动的角度,可从角度读数目镜中读出。

当该目镜中固定游标的零刻线与度值刻线的零位对准时,则米字刻线中间虚线A-A正好垂直于仪器工作台的纵向移动方向。

互换性与测量的实验的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测量的实验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试验一:小型平板的平面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熟悉掌握测量平面度的方法2,掌握符合最小条件的基准转化法二;测量小平板的平面度三:试验设备:1被测平板,2台架,3千分表四:测量方法:1,当尺寸<400*400mm2时九个均匀分布的点,当尺寸>400*400mm2时要测均匀分布的16个点2,测出平台上各点的值,把千分表在a0点调整为零,然后测量其他各点的值①首先调整a0点的值。

移动表架使测杆垂直与平板且测头与平板接触,把测杆压缩2mm,也就是小指针指向2,转动指示表的表盘。

使大指针对零,②移动千分表测出其他各点的值,小指针一格表示1mm,大指针一格表示0.01mm。

,读数时分两种情况:a;当小指针指向2的下方时读正直,大指针读黑色刻度:b:当小指针指向2的上方时,读负值,大指针读红色刻度。

3,用对角线法测量平面度误差,即以通过实际被测要求的一条对角线两端点的连线且平行于另一条对角线平面为基准,并以平行于此基准面的两平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平面度误差值,4,以下是一个例题给大家讲解,对角线发如何处理数据的。

测出结果要进行数据交换,被测的点如图1所示,按对角线法评定基准,可以求出P,Q,实现做标准换如图3,由对角线法列出下列方程组:4+2P+2Q=0+0-10+2Q= -16+2P可求出 P=0.5Q= -2.5图1 图2图3 图4由图1+图3就得到坐标转换过的数据,f*=max-mix=7.5-(-15)=22.5*10-2五:测量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五:万能工具显微镜测外螺纹参数一:实验目的1,了解工具显微镜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2,熟悉用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主要几何参数的方法。

二:量仪说明1,底座2,工作台,3,显微镜系统4,立柱在工具显微镜上用影像法测量外螺纹是利用光线投影将被测螺纹牙型轮廓放大投影成像于目镜中。

用目镜中的虚线来瞄准轮廓影响。

并通过该量仪的纵向、横向千分尺和角度示值目镜来实现螺纹中经、螺距和牙型半角的测量。

互换性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报告引言互换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产品或系统在不同环境或条件下的运行和性能。

通过交换或更换不同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确定产品或系统的互换性,即是否能够适应不同组件的变化。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互换性实验的案例,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测试不同品牌的电池是否可以在同一电子设备中互换使用。

具体来说,我们选择了两个品牌的AA型碱性电池进行测试,分别是品牌A和品牌B。

我们将观察电池的互换性,包括电池的适配性、功率输出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比较。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电子设备、品牌A电池、品牌B电池。

2.将品牌A电池放入电子设备中,记录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电量。

3.将品牌B电池替换品牌A电池,再次记录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电量。

4.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电池的互换性能:比较两个品牌电池在设备中的适配性、功率输出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差异。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品牌设备工作状态电池电量A正常80%B正常75%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品牌A和品牌B电池都能够正常工作,设备的工作状态没有明显差异。

然而,品牌A电池的电量比品牌B电池高5%。

这可能是由于两个品牌电池的功率输出或容量存在一定差异导致的。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电池的互换性能,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我们继续观察设备的使用寿命。

我们将在设备中使用品牌A电池和品牌B电池分别工作,然后比较它们的使用寿命。

电池类型工作时间A10小时B11小时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品牌B电池的使用寿命比品牌A电池长1小时。

这表明在本实验设备中,品牌B电池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即品牌B电池更适合在这个设备中使用。

结论通过本次互换性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品牌A和品牌B电池在本实验设备中可以互换使用。

2.品牌A电池的电量稍高于品牌B电池,可能由于两者功率输出或容量的差异导致。

3.品牌B电池的使用寿命比品牌A电池长1小时,即品牌B电池更适合在这个设备中使用。

互换性实验报告 (2)

互换性实验报告 (2)

互换性实验报告1. 引言互换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某个系统、产品或服务在不同条件下的效能和性能表现。

本实验旨在比较两种不同品牌的手机的性能差异,通过对手机进行互换性试验并收集用户反馈数据,评估两个品牌的手机在用户使用体验方面的差异。

2. 实验设计2.1 实验对象本实验中选取了A品牌和B品牌两款手机作为实验对象。

A品牌为当前市场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品牌,B品牌为新近推出的品牌。

2.2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随机选择了30名参与者作为试验对象,这些参与者具有相同的背景和使用手机的习惯。

然后,我们将A品牌和B品牌的手机进行随机互换,保证每个参与者都使用过A品牌和B品牌的手机。

为了消除因个体差异引起的偏差,我们采用了交叉实验设计。

具体操作如下:1.将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先使用A品牌手机,另一组先使用B品牌手机。

2.将每个组再细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使用A品牌手机时使用正常配置,另一个小组使用A品牌手机时进行某种配置调整。

同样,另一个大组使用B品牌手机时使用正常配置,另一个小组使用B品牌手机时进行某种配置调整。

3.每个小组的参与者使用手机的时间为一周,期间需要记录使用体验、性能表现等相关数据。

4.一周后,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他们使用不同手机的满意度和体验反馈等数据。

2.3 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集了以下数据:•参与者背景信息(性别、年龄、职业等)•参与者使用手机的习惯和需求•使用体验评分(包括屏幕显示效果、响应速度、电池续航、操作便利性等)•参与者对手机的偏好和满意度3. 实验结果3.1 参与者背景信息在本实验中,参与者的背景信息如下表所示:参与者编号性别年龄职业P1男25学生P2女30白领P3男35老师…………3.2 使用体验评分参与者在使用A品牌和B品牌手机过程中,对不同指标的使用体验进行了评分。

评分采用五分制,其中1表示非常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

A品牌手机参与者编号屏幕显示效果响应速度电池续航操作便利性P14354P23423P35445……………B品牌手机参与者编号屏幕显示效果响应速度电池续航操作便利性P15434P24343P33222……………3.3 参与者满意度参与者在使用A品牌和B品牌手机后,对两款手机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价。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一用内径百分表测内孔实验报告仪器名称:内径百分表指示表的分度值:指示表的示值范围:0~3mm测量结果截面指示表的指示偏差工件的实际尺寸实验心得:1、安装内径百分表时需要校准,减少因为百分表本身引起的误差。

2、测量时需要将百分表旋转不同的角度进行测量,去平均值,减少原理误差。

1—1 +10 2—2 +30 3—3 +10 4—4 +30 5—5 +20 6—6 +20 7—7 +0 8—8 -10 日期指导教师吕长春实验二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实验报告仪器名称:立式光学计仪器的分度值:仪器的指示范围:±测量结果方向截面 1—1 +5 2—2 +3 3—3 +7 4—4 +18 5—5 +13 6—6 +8 7—7 +7 8—8 +3 仪器的指示偏差工件的实际尺寸Ⅰ—ⅠⅡ—Ⅱ +4 +4 +5 +3 +5 +6 +7 +5 Ⅰ—ⅠⅡ—Ⅱ实验心得:1、实验之前需要在将光学计进行调零;同时对已不同的球体,光学计的平台有两种,一种为光滑的,一种为有凹槽的,不同粗糙度的球体可选择不同的台面。

2、测量过程中,移动球体必须让其在一个平面内缓慢移动,减少跳动误差,同时避免测量的为不同轴面的直径。

日期指导教师吕长春实验三径向圆跳动测量实验报告仪器名称:偏摆检查仪仪器的分度值:或测量范围:直径d ≤150 mm,长度≤600mm测量结果项目径向圆跳动 3—3 截面最大示值最小示值+40 +42 +45 +44 -6 -6 -3 -1 误差 46 48 48 45 1—1 2—2 4—4 实验心得:1、在圆柱度公差值小于径向圆跳动的情况下,径向圆跳动不可代替圆柱度;2、同一轴在同一轴径面上需要记录最大值和最小值,再将两者相加或者相减才是最终的径向圆跳动值。

日期指导教师吕长春实验四齿轮单个齿距偏差Δfpt和齿距累积总偏差ΔFp测量实验报告仪器名称:齿轮周节测量仪指示表分度值:测量范围:模数2~16mm被测齿轮参数:模数m= 3 mm,齿数z= 35 ,压力角α=20°测量结果齿距指示表示值指示表示值累加序号Δpi 齿距偏差Δfpti 齿距累积误差ΔFpi pi1z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6 +2 -2 -14 -3 +12 +29 +36 -10 -33 -3 +21 +40 -11 -10 -12 +25 -23 +3 -6 -12 -10 -12 -26 -29 -17 +12 +48 +18 -15 -18 +3 +43 +32 +22 +10 +35 +12 +15 -3 -3 +5 +1 -11 0 +15 +32 +39 -7 -30 0 +24 +43 -8 -13 -15 +28 -20 +6 -3 -6 -1 0 -11 -11 +4 +36 +75 +68 +38 +38 +62 +105 +97 +84 +69 +97 +77 +83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15 +30 -45 +55 -23 +38 -25 +45 -55 -57 +35 -42 +40 -38 -50 0 +30 -15 +40 +17 +55 +30 +75 +20 -37 -2 -44 -4 -42 -92 修正值 1zKpi zi1 -3-12 +33 -42 -58 -20 +41 -22 +48 -52 -54 +38 -39 +43 -35 -47 fptipiKfptmax(fpti) -58+71 +104 +62 +4 -16 +25 +3 +51 -1 -55 -17 -56 -13 -48 -95 计算结果Fpifptii1zFpmax(Fpi)min(Fpi) 200实验心得:在实际测量中,通常采用某一齿距作为基准齿距,测量其余齿距对基准齿距的偏差,然后通过数据处理来求解齿距偏差fpt和齿距累计误差F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实训实习报告项目名称互换性及测量技术实践所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09 机自 A2 班学生姓名黄金驹指导教师刘唯、吴站雷实训实习地点:机电楼(14#楼)408实验室实训实习日期:2011 年 9 月– 12 月 6 日实训实习任务书目录实验任务书 (1)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 (3)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7)圆度误差的测量 (10)准直仪测量直线度 (13)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15)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17)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18)标准样块比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9)螺距的测量 (20)螺纹中径的测量 (21)螺纹牙型半角的测量 (22)万能角尺的使用 (23)测量齿轮的模数 (24)齿轮齿厚的测量 (26)齿轮公法线的测量 (27)齿轮径向综合跳动的测量 (28)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30)实验一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了解游标量具的读数原理;2、熟练掌握各种游标量具的使用方法;3、运用游标量具对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制零件图。

二、实验原理1、游标的读数原理将两根直尺相互重叠,其中一根固定不动,另一根沿着它相对滑动。

固定不动的直尺称为主尺,沿主尺滑动的直尺称为游标尺。

设a为主尺每格的宽度,b为游标尺每格的宽度。

I为游标刻度值,n为游标的刻线格数。

当主尺(n-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的长度时,游标尺每格的宽度b为b=(n-1)*a/n游标的分度值i为主尺每格的宽度与游标尺每格的宽度只差即i=a-b=a/nn=a/ib=a-i当主尺(2n-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的长度时,游标尺每格的宽度为b=(2n-1)*a/n游标的分度值i为主尺r格的宽度与游标尺1格的宽度之差即i=r*a-b=a/nn=a/ib=r*a-i式中:r—游标模数游标模数为正整数,一般取r=1或r=2游标刻线的总长l为l=n*b=n(r*a-i)=a(r*n-1)游标模数越大,则游标刻度线的总长越长,游标的结构越大,游标刻度线数越多,则游标分度则越小,该数精度越高。

游标分度值为0.1mm的游标读数原理,主尺每格的宽度为1mm,游标模数r为1,游标刻线数为10,则游标尺每格的宽度为b=(n-1)*a/n=(10-1)/10=0.9mm游标分度值i为i=a/n=1/10=0.1mm当主尺的零刻线与游标的零刻线对齐时,除游标最末的一根线与主尺的线重合外,其他都不重合,这种情况称为游标读数装置处于零位。

可见利用游标可读出有白哦零刻线与主尺刻线之间相互交错开的距离。

游标刻度值除0.1mm外,还有0.05mm和0.02mm。

2、游标量具的读数方法:⑴.先读整数部分游标零刻线是读数的基准。

先看游标零刻线左边,主尺上最靠近的一条刻线的数值,该数就是读数的整数部分。

⑵求和将读数的整数部分与读数的小数部分相加即为所求的读数。

用公式概括:所求尺寸=主尺整数+(游标刻线序号X游标分度值)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观察待测量零件,估计待测量尺寸范围,选择正确量程游标尺。

2、对零件进行测量,其中内筒的高度用“深度游标尺”测量,外径、厚度等用游标卡尺测量;螺纹导程用螺纹规测量,圆角半径用半径规测量。

其中,零件的接触面即内筒直径等应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记录。

3、每次测量后将数据记录于草图上。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重要表面测量值(内径):平均值60.09 60.03 圆整值为:60mm外径:五、绘制零件图见后页。

实验二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原理1、了解平面度公差的测量与原理;2、掌握平面度公差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1、对角线平面法对角线平面法是以通过实际平面的一条对角线且平行于另一条对角线的平面作为理想面。

对测量数据作适当处理,即可确定该平面。

2、最小区域法最小区域法是以构成平面度最小包容区域的两平行平面之一作为理想平面,按它评定的平面度误差值一般是小于其他评定方法的。

当其他评定方法有争议时,应以最小区域法作为仲裁方法。

⑴、三角形准则有三个高极点与一个低极点,或相反有三个低极点与一个高极点。

其中的那个低极点或高极点位于三个高极点构成的三角形之内或位于三角形之内或位于三角形的任一条边线上,即符合三角形准则。

⑵、交叉准则有两个高极点A、D和两个底极点B、C,其各自的连线AD和BC成互相交叉的形式,即构成交叉准则。

⑶、直线准则有两个高极点与一个低极点成直线排列,且那个低极点在两高极点之间,则符合直线准则。

被测平面各测点的测得数据,一般不符合上述三准则,还要通过数据转换和处理,使之符合三准则之一,从而获得最小包容区域,并评定平面度误差。

、三、测量方法直接测量平面度的具体方法和测量直线度的方法基本相同,主要也是用间隙法、打表法、光轴法和干涉法。

打表法是用指示器测出被测平面相对基准平面的偏离量,进而评定平面度误差。

在精密平板上移动表座,如用对角线,就将被测平面两对角线的角点分别调平。

此次实验,我们共取了9个点进行测量。

四、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实验三圆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圆度公差的测量与原理;2、掌握圆度公差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图圆度误差的测量二、实验原理1、最小包容区法最小包容区法是以最小圆为评定基准圆来评定圆度误差,最小区域圆是包容被测圆的轮廓且半径差为最小的两同心圆。

它符合最小条件,所评定的圆度误差值最小。

当被测圆的实际轮廓曲线已绘出,则可用以下方法来确定最小区域圆和圆度误差值:模板比较法、作图法、计算法。

2、最小二乘圆法最小二乘圆法是以最小二乘方圆为基准来评定圆度误差的,是被测圆轮廓上的各点到该圆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的圆,被测轮廓上各点到最小二乘方圆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差,即为圆度误差值f。

f=R max-R min3、最小外接圆法最小外接圆是从被测实际圆轮廓外部包容实际圆轮廓时,具有最小半径的圆。

它与实际圆轮廓一般呈三点接触,也可能与构成直径的两点接触。

实际圆轮廓上各点至最小外接圆的距离的最大值即为圆度误差值。

4、最大内切圆法最大内切圆是内切于被测圆实际轮廓且具有最大半径的圆,它与实际圆轮廓一般也呈三点或两点接触。

最大内切圆法是以最大内切圆为评定误差的基准圆。

孔件实际圆轮廓上各点至最大内切圆的距离的最大值即为圆度误差的值。

三、实验步骤用分度头测量圆度误差,被测件轴线与分度头主轴轴线重合,主要靠被测件或心轴两端的顶针孔的精度来保证,因此,对顶针孔要提出严格的要求。

分度头与被测件接触后,将读数调整至零位,然后,每格10度进行读数,并记录。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每小格为0.3μm实验四准直仪测量直线度一、实验目的1、了解准直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原理;2、掌握准直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图自准直仪测量直线度二、实验原理1、自准直仪的测量原理自准直仪实际上是一台装了目镜的平行光管。

若再平行光管物镜前面放一反射镜,则从物镜出来的平行光,经反射镜反射回来,进入物镜,仍能在分划板所在的位置成像,这种现象就是自准直。

若反射镜的反射面严格垂直于入射光束,即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平行重合,那么十字线及其倒像也是重合的。

若反射镜于垂直位置转动α角,则从反射镜反射回来的平行光束相差2α角,十字线与其倒像之间将错开距离为:t≈2fα2、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在形状误差中,直线度误差是最容易按最小条件来评定的项目。

在给定的平面内,由两平行直线包容被测的实际直线,形成三点接触。

三个接触点构成“高-低-高”或“低-高-低”。

任何不同于此两平行包容直线方向的直线,不是穿过被测实际直线不符合包容要求。

三、测量步骤用自准直仪测量。

测量前,将自准直仪的主题安置在被测件外侧较近的基座上,测量时,将反射镜放在靠近一起主体的位置,并使反射镜面垂直正对仪器物镜的光轴,使从仪器目镜中能看到由反射镜反射回来的十字线像,并位于目镜视场的中央位置。

将桥板放在被测直线的一段,开始测量,几下读数。

然后沿被测直线移动桥板,使前支承准确地移到第一测位0-1的后支承位置“1”上,记下第二个读数,此读数即为位置“2”相对“1”以光轴为基准理想直线的倾角,依次将桥板放在0-1、1-2、2-3……各段上进行同样的前后衔接测量,几下各点的读数。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该被测大理石导轨直线度合格(3.5μm<6μm)。

实验五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一、实验目的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2、掌握立式光学计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处理结果。

二、实验原理立式光学计由底座、立柱、横臂、光学计管和工作台等几部分组成。

测量时,被测件放在测杆和工作台之间,测杆有一压力压向被测件,这就是测量力,一般约2N。

在光学计管的下部有测杆提升杠杆,用其可以把测杆提升。

立式光学计上配有平面工作台、筋形工作台和球面工作台。

三、实验步骤1、选好测帽。

直径小于10mm的用平面测帽,直径大于10mm的可用球面测帽。

2、按被测塞规的尺寸选用合适的量块。

3、检查工作台与测杆是否垂直。

4、将量块之余工作台上,并使测杆大致对准量块的中心。

5、调整仪器零位。

6、按压测杆提升杠杆,取下量块,换上被测件进行测量。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被测工件为通规(T),H7,30mm单位:μm∵第一点为30.002mm落在公差范围30.0022mm-30.0046mm之外∴此通规不合格。

实验六垂直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原理;2、掌握垂直度误差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图光隙法测量垂直度二、实验原理及步骤用光隙法测量,简单快捷,而且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

测量时,将被测件和圆柱角尺放在平板上,被测件的基准实际要素和圆柱角尺的短工作面贴合,使圆柱角尺的工作素线与与被测实际表面对正并轻轻接触,观察光隙部位,取其中最大的光隙f作为被测零件的垂直度误差值,用塞尺进行测量。

此法适用于被测面较小的零件。

三、数据记录根据上图所示装置测量工件某一垂直度为0.25 (即0.25的塞尺刚好能通过其最大间隙)。

实验七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动轮廓仪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掌握用电动轮廓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方法;3、理解所有实验数据含义。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所用的是典型的电感触针式粗糙度测量仪,又称为电动轮廓仪。

触针和定位块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工件表面上滑行,触针随着粗糙度表面的起伏而上下移动,而与触针相连的杠杆的另一端的磁芯也随之运动。

它经载波放大器放大后,输入相敏整流器,再经过A/D模数转换,将电压量转变为数字量,由单片微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