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导语:】这篇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的文章,是作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一新闻两则毛泽东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阵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阵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据南阳。
3、新闻常识: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大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产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3.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4、仔细揣摩有特别意味的语词,如“不料”等。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斗争力。
“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充满着胜利的自豪感。
5、赏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气力的日益壮大,富有气势。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芦花荡孙犁1、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全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强,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情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一、古诗理解性默写《望岳》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归园田居》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使至塞上》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渡荆门送别》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战争记忆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 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 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 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 不仅是树木, 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 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 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 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点拨: 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 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 慌慌张张, 不知怎么办才好。
3. 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 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 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在淀里, 像一片苇叶, 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 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 就像一个没事人, 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 选自《孙犁文集》, 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 “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一、重点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pú fú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淹没mò (点拨: 注意多音宇“揣”“没”的读音。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总复习知识点考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总复习知识点考点【篇一】一、现代文阅读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5、说明文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6、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7、②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8、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9、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10、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二、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缺少宾语)①、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改正:删去”通过”或者”使”,句子就有主语了。
②、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填空式默写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1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1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1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1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二)理解性默写《桃花源记》陶渊明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总复习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第一单元第1课《巴东三峡》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作者: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
二、字词拼音夔(kuí)门袅袅(niǎo)浣(huàn)妆谚(yàn)语瞿(qú)塘峡沟壑(hè)秭归(zǐ)崆(kōnɡ)岭峡滟滪(yàn yù)王嫱(qiānɡ)玲(línɡ)珑耸(sǒnɡ)立蔚(wèi)蓝峰巅(diān)古褐(h è)苍苍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抹角,挨着墙角绕走。
三、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四、写作特色⒈结构特点:本文以作者游历的行踪为线索,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第一部分(1段):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怖。
第二部分(2-9段):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
第三部分(10段):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快乐,反衬三峡之险恶。
⒉抓住景物特色,有说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要领。
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尔的巫山云雨。
矍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⒊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八年级上语文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语文复习知识点
随着八年级上语文课程的结束,同学们需要进行复习以巩固所
学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从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作文四个方面,简单总结八年级上语文的复习重点。
一、文言文
在文言文方面,同学们需要掌握好语言的基本结构,尤其要熟
练掌握文言文的常用句式,比如“斯之谓某”,“夫某者”,“伏以为某”等句式。
此外,还需要掌握好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如“彼”、“汝”、“斯”、“兹”等指代词,以及“固”、“故”、“夫”等连接词。
二、现代文
在现代文方面,同学们需要注重词汇和语法的训练。
需要加强
对于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分理解,比如“清新”和“清爽”、“显然”和“明显”等。
另外,也需要掌握好句型的套路,尤其是复杂句和长
句的写作技巧。
三、阅读
在阅读方面,同学们需要加强对于段落结构和语义的理解。
需要注重文章的核心思想,尤其是逆向思维的理解。
同时,也需要注意文章细节的理解,比如常用表达意义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
四、作文
在作文方面,同学们需要注重文采和思路的训练。
需要注重扩大词汇量,锻炼写作能力。
尤其是在写作思路上,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诸如“开篇明出处,引出文章主题”这一套路,还需要学会如何才能在结尾处,得出深刻的结论。
以上是八年级上语文的复习重点,希望同学们可以重视起来,加强复习,实现更好的成绩。
八年级上册语文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资料一、字词积累。
1. 重点字词读音。
2. 易错字词字形。
- “绥靖(suí jìng)”,绥字右边是“妥”。
- “震悚(zhèn sǒng)”,“悚”是竖心旁,表示害怕的样子,不要写成“耸”。
3. 词语理解。
二、古诗词背诵与理解。
-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霜之时,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重点诗句理解。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这一句从侧面烘托出三峡两岸山高岭连、隐天蔽日的特点。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夏季江水的湍急。
-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赏析。
- 文中描绘了山川景色的美丽,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从仰观、俯察、平视等多角度描写,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动静结合的山水画卷。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则描写了清晨和傍晚的景色,通过猿鸟的鸣叫声和鱼儿的跃动,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
三、文言文知识。
1. 实词积累。
2. 虚词用法。
- “之”字用法。
- 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而”字用法。
四、现代文阅读。
- 主题思想。
- 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生活,文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湖(wú)击溃(kuì)督战(dū)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港(dí)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要塞(sài)杜聿明(yù)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发(bān)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人教版作为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语文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复习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八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程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一个关键而又重要的环节,掌握好这个学期的内容对于中考语文成绩的提高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下面,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人教版进行介绍。
一、基础知识篇1.字词语法:包括词语的构成、词义、词性、词的变化和构词法等方面的知识。
2.句法:包括句子的成分、结构和作用等内容,以及句子的类型、语态和语气等方面的知识。
3.修辞运用:包括语言、形象、联想等修辞手法的应用,以及修辞手法对文章的作用等知识。
4.阅读理解:包括阅读技巧、阅读方法、阅读题型等知识,以及阅读文章后的推理和判断等能力。
二、课文篇1.散文经典:《鲁迅散文精选》《七里香》《狂人日记》等经典的散文作品,重点学生要着重阅读和理解。
2.文言文经典:《史记》、《论语》、《左传》等文言文作品,要求学生掌握古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用法,以及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3.现代文经典:《红楼梦》、《围城》、《茶馆》等现代文作品,要求学生理解现代文的语言技巧和文化内涵,并学会运用阅读技巧进行深入理解。
三、阅读篇1.新闻报道: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新闻的条理和结构,理解新闻的背景、事件和人物,以及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2.科技报告:要求学生理解科技报告的技术术语和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前沿,以及懂得科技报告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文学作品:要求学生阅读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四、写作篇1.感受作文:教育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增强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论点的选取和论据的列举,理解论证和反驳的技巧,以及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3.叙事作文:教育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情和情节来构建故事情节,通过叙事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以及知识点
第一课:新闻两则1、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洁。
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2、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描写、议论(最主要)。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毛泽东:字润之,湖南韶山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5、标题: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6、这篇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7、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8、导语比标题多:背景、人物、时间。
第二课:芦花荡①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1、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品质、精神、性格、心理)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③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衬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品质、为情节作铺垫。
2、芦花荡中体现的小说要素:第一要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人物)(1)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第④小节,外貌描写;54—61小节)(2)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第10、17、18、47、53、60、61小节)(3)过于自信和自尊(第5小节,语言描写;32——45小节)(4)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54—61小节)第三要素:环境描写星星第①小节水鸟宁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苇子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芦苇的形象,表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意志。
侧面描写表现老头子的功劳很大。
第61小节:用优美的景物烘托了老英雄打鬼子时内心的轻松、愉快第三课:蜡烛1、文体:战地通讯;详细描写、真实2、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⑴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3、感人因素⑵年老体弱,行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敬、爱戴⑶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跪”“画”“吻”不分国界、情同母子⑷结婚喜烛,意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深沉、至高无上4、细节描写炮火:11次蜡烛:7次黑围巾:5次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主题:赞美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
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3. 《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
作者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
代表作剧本《我城一少年》,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友与敌》等。
《我城一少年》《日日夜夜》《俄罗斯人》等均获斯大林奖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
作者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
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6.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
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
作者李森祥。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
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
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部编版语文中考总复习(重点篇目及名著导读)(含答案)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中考总复习(重点篇目及名著导读)(含答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中考总复(重点篇目及名著导读练题)(含答案)八年级上册一、背诵《三峡》,完成下列各题。
1.本文选自(),作者是()(时代)地理学家()。
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略无阙()XXX()月沿溯()阻绝素湍()绿潭飞漱()其间属()引凄异重岩叠嶂()夏水襄()陵絶巘()3、解释加横线词1)晴初霜旦:()(2)夏水襄陵:()3)飞漱其间:()(4)不见XXX:()5)良多趣味()(6)空谷传响:()4、解释加横线词的古今意义1)或XXX急宣古义:()今义:()2)虽乘奔御风古义:()今义:()3)不以疾也古义:()今义:()5、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绝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3)清回清倒影()清荣峻茂()6.指出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法:()意义:()2)每至晴初霜旦。
用法:()意思:()3)空谷传响用法:()意思:()5.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句子1)作者从正面和侧面突出了山高。
从正面写的句子是:()。
从侧面写的句子是:()2)文中从侧面写出夏日XXX湍急的句子是:()(3)描写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4)描写三峡猿猴鸣叫的句子:()8、翻译以下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重点分析1)文章第一段描写群峰占领六合,只要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芒。
作者如许写有什么用意?2)请用简约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候的“水”的特点自行用红笔修改3月9日的语文作业,末尾打上日期。
)2020年3月9日语文作业答案1、《水经注校证》,北魏,XXX。
2、XXX3、(1)早晨(2)升到高处(3)冲荡(4)太阳(5)甚,很(6)回声4、(1)有时或许,也许(2)即使虽然(3)快疾病5、(1)在如果(2)断绝极(3)清波清澈6、(1)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2)名词作动词,下霜(3)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7、(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辅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辅资料一、基础知识。
1. 字词积累。
- 字音字形:课本后的字词表要熟练掌握。
例如“绥靖(suí jìng)”“诘问(jié wèn)”等易错字音;“狼藉”的“藉”不能写成“籍”等易错字形。
- 词语理解:像“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张皇失措”形容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要通过例句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2. 语法知识。
- 句子成分:了解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基本概念。
例如“美丽的花朵在风中轻轻地摇曳。
”“美丽的”是定语,修饰主语“花朵”;“在风中”“轻轻地”是状语,修饰谓语“摇曳”。
- 病句类型及修改:- 搭配不当: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
- 语序不当:“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应改为“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 成分残缺:“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二、文言文知识。
1. 重点实词虚词。
- 虚词:“之”的用法多样。
在“忘路之远近”中,“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在“渔人甚异之”中,“之”是代词,指代桃花林的美景。
2. 文言文翻译技巧。
- 留: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保留原样。
如“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武陵”直接保留。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 删:删去无意义的虚词。
“夫战,勇气也。
”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无实义,可删去。
- 换:将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要换成“妻子和儿女”。
- 调:调整语序。
“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前置句)3. 文言文背诵与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1. 记叙文阅读。
-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
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
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
全文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代作家。
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二单元1、《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本文通过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子的枣树,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的叙写,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湖(wú)击溃(kuì)督战(dū)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港(d í)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要塞(sài)杜聿明(yù)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发(bān)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3.重点字词凌空(líng)翘首(qiáo)轻盈(yíng)由衷(zhōng)悄然(qiǎo)屏息敛声(bǐng)眼花缭乱(liáo)震耳欲聋(zhèn)第4课《一着惊海天》1.文学常识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
3.重点字词着陆(zhuó))凛冽(lǐn liè)默契(qì)殚(dān))精竭(jié)虑镌刻(juān)桅杆(wéi)娴熟(xián)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1.文学常识《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体:回忆性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净胜。
本文线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3.重点字词畸形(jī)不逊(xùn)绯红(fēi)发髻(jì)芦荟(lú huì)驿站(yì)教诲(huì)芋梗汤(yù gěng)杳无消息(yǎo)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yì yáng)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1.文学常识文题中的“回忆”是“回顾”的意思,“我的母亲”即指作者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
本文是朱德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实的回忆录。
题目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线索:1.以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为线索;2.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特征为线索;3.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5.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每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主要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副线都要围绕主线展开。
)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传记文体。
其主要特点有:内容真实可靠,不能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叙述为主,可以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华丽。
2.文章思想内容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务必崇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3.重点字词佃农(diàn)仪陇(lǒng)溺死(nì)私塾(shú)和蔼(ǎi)妯娌(zhóu l ǐ)庚子(gēng)哭泣(qì)豪绅(shēn)衙门(yá)蛮横(hèng)慰勉(wèi mi ǎn)聊叙(liáo)不辍劳作(chuò)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1.文学常识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安娜·卡列琳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文章以中心人物为题,点明了写作对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被称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著称。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擅长用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代表作品有《三作家》《罗曼·罗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成功的秘诀》。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一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3.重点字词胡髭(zī)长髯(rán)蒙昧(mèi)粗糙(cāo)正襟危坐(jīn)鬈发(quán)侏儒(zhū rú)黯然失色(àn)滞留(zhì)藏污纳垢(gòu)犀利(xī)粲然(càn)锃亮(zèng)广袤无垠(mào)乡绅(shēn)第8课《美丽的颜色》1.文学常识艾芙·居里,法国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主要作品《居里夫人传》。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艰难过程,深情地歌颂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坚守和乐观的态度。
3.重点字词燥热(zào)炽热(chì)炼制(liàn)窒息(zhì)骤雨(zhòu)吹嘘(xū)咽喉(yān)熔化(róng)残渣(zhā)沥青(lì)荧光(yíng)轮廓(kuò)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借景抒怀言情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 quē)襄陵(xiāng)绝(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