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24 高考 数学考试大纲
2024 高考数学考试大纲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主要分为数与式、函数、几何与变换、统计与概率四个部分。
一、数与式1. 实数:实数的概念、实数的四则运算、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关系、开方运算。
2. 立方根:立方根的概念、立方根的计算、立方根的性质。
3. 代数式与多项式:代数式的概念、等价代数式的判定、多项式的概念与多项式的次数、整除与同余等概念。
二、函数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等概念。
2.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4. 分式函数:分式函数的定义、分式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6.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几何与变换1. 平面几何: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 立体几何: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概念。
3. 解析几何: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方程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
4. 坐标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等坐标变换的概念与性质。
四、统计与概率1. 概率初步知识:概率的基本概念,随机事件的概率等概念。
2. 统计初步知识: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方法等概念。
3.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几种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等概念。
4.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二项分布的概念,二项分布的性质等概念。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设集合U={1,2,3,4,5},集合A={1,2},则∁U A=()A.{1,2}B.{3,4,5}C.{1,2,3,4,5}D.∅2.(5分)若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则cosα=()A.B.C.D.3.(5分)已知向量=(λ+1,1),=(λ+2,2),若(+)⊥(﹣),则λ=()A.﹣4B.﹣3C.﹣2D.﹣14.(5分)不等式|x2﹣2|<2的解集是()A.(﹣1,1)B.(﹣2,2)C.(﹣1,0)∪(0,1)D.(﹣2,0)∪(0,2)5.(5分)(x+2)8的展开式中x6的系数是()A.28B.56C.112D.2246.(5分)函数f(x)=log2(1+)(x>0)的反函数f﹣1(x)=()A.B.C.2x﹣1(x∈R)D.2x﹣1(x>0)7.(5分)已知数列{a n}满足3a n+1+a n=0,a2=﹣,则{a n}的前10项和等于()A.﹣6(1﹣3﹣10)B.C.3(1﹣3﹣10)D.3(1+3﹣10)8.(5分)已知F1(﹣1,0),F2(1,0)是椭圆C的两个焦点,过F2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且|AB|=3,则C的方程为()A.B.C.D.9.(5分)若函数y=sin(ωx+φ)(ω>0)的部分图象如图,则ω=()A.5B.4C.3D.210.(5分)已知曲线y=x4+ax2+1在点(﹣1,a+2)处切线的斜率为8,a=()A.9B.6C.﹣9D.﹣611.(5分)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则CD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A.B.C.D.12.(5分)已知抛物线C:y2=8x的焦点为F,点M(﹣2,2),过点F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C 交于A,B两点,若,则k=()A.B.C.D.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5分)设f(x)是以2为周期的函数,且当x∈[1,3)时,f(x)=x﹣2,则f(﹣1)=.14.(5分)从进入决赛的6名选手中决出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则可能的决赛结果共有种.(用数字作答)15.(5分)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y的最小值为.16.(5分)已知圆O和圆K是球O的大圆和小圆,其公共弦长等于球O的半径,,则球O的表面积等于.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等差数列{a n}中,a7=4,a19=2a9,(Ⅰ)求{a n}的通项公式;(Ⅱ)设b n=,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S n.18.(12分)设△ABC的内角A,B,C的内角对边分别为a,b,c,满足(a+b+c)(a﹣b+c)=ac.(Ⅰ)求B.(Ⅱ)若sinAsinC=,求C.19.(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C=∠BAD=90°,BC=2AD,△PAB与△PAD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Ⅰ)证明:PB⊥CD;(Ⅱ)求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20.(12分)甲、乙、丙三人进行羽毛球练习赛,其中两人比赛,另一人当裁判,每局比赛结束时,负的一方在下一局当裁判,设各局中双方获胜的概率均为,各局比赛的结果都相互独立,第1局甲当裁判.(Ⅰ)求第4局甲当裁判的概率;(Ⅱ)求前4局中乙恰好当1次裁判概率.21.(12分)已知函数f(x)=x3+3ax2+3x+1.(Ⅰ)求a=时,讨论f(x)的单调性;(Ⅱ)若x∈[2,+∞)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22.(12分)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3,直线y=2与C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I)求a,b;(II)设过F2的直线l与C的左、右两支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且|AF1|=|BF1|,证明:|AF2|、|AB|、|BF2|成等比数列.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设集合U={1,2,3,4,5},集合A={1,2},则∁U A=()A.{1,2}B.{3,4,5}C.{1,2,3,4,5}D.∅【考点】1F:补集及其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补集的定义求出∁U A,即可选出正确选项【解答】解:因为U={1,2,3,4,5,},集合A={1,2}所以∁U A={3,4,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补集的运算,理解补集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5分)若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则cosα=()A.B.C.D.【考点】GG: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专题】56: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由α为第二象限角,得到cosα小于0,根据sinα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即可求出cosα的值.【解答】解:∵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α=,∴cosα=﹣=﹣.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熟练掌握基本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3.(5分)已知向量=(λ+1,1),=(λ+2,2),若(+)⊥(﹣),则λ=()A.﹣4B.﹣3C.﹣2D.﹣1【考点】9T: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专题】5A: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向量垂直与数量积的关系即可得出.【解答】解:∵,.∴=(2λ+3,3),.∵,∴=0,∴﹣(2λ+3)﹣3=0,解得λ=﹣3.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向量的运算法则、向量垂直与数量积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5分)不等式|x2﹣2|<2的解集是()A.(﹣1,1)B.(﹣2,2)C.(﹣1,0)∪(0,1)D.(﹣2,0)∪(0,2)【考点】R5: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专题】11:计算题;59: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直接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去掉绝对值后,解二次不等式即可.【解答】解:不等式|x2﹣2|<2的解集等价于,不等式﹣2<x2﹣2<2的解集,即0<x2<4,解得x∈(﹣2,0)∪(0,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考查转化思想与计算能力.5.(5分)(x+2)8的展开式中x6的系数是()A.28B.56C.112D.224【考点】DA:二项式定理.【专题】5I:概率与统计.【分析】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第r+1项,令x的指数为6求出x6的系数.=C x 8﹣r2 r【解答】解:(x+2)8展开式的通项为T r+1令8﹣r=6得r=2,∴展开式中x6的系数是2 2C82=11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解决二项展开式的特定项问题的工具.6.(5分)函数f(x)=log2(1+)(x>0)的反函数f﹣1(x)=()A.B.C.2x﹣1(x∈R)D.2x﹣1(x>0)【考点】4R:反函数.【专题】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把y看作常数,求出x:x=,x,y互换,得到y=log2(1+)的反函数.注意反函数的定义域.【解答】解:设y=log2(1+),把y看作常数,求出x:1+=2y,x=,其中y>0,x,y互换,得到y=log2(1+)的反函数:y=,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数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对数式和指数式的相互转化.7.(5分)已知数列{a n}满足3a n+1+a n=0,a2=﹣,则{a n}的前10项和等于()A.﹣6(1﹣3﹣10)B.C.3(1﹣3﹣10)D.3(1+3﹣10)【考点】89: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专题】11:计算题;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由已知可知,数列{a n}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结合已知可求a1,然后代入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求+a n=0【解答】解:∵3a n+1∴∴数列{a n}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1=4由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S10==3(1﹣3﹣1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试题8.(5分)已知F1(﹣1,0),F2(1,0)是椭圆C的两个焦点,过F2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且|AB|=3,则C的方程为()A.B.C.D.【考点】K3:椭圆的标准方程.【专题】11:计算题;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设椭圆的方程为,根据题意可得=1.再由AB经过右焦点F2且垂直于x轴且|AB|=3算出A、B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得,两式联解即可算出a2=4,b2=3,从而得到椭圆C的方程.【解答】解:设椭圆的方程为,可得c==1,所以a2﹣b2=1…①∵AB经过右焦点F2且垂直于x轴,且|AB|=3∴可得A(1,),B(1,﹣),代入椭圆方程得,…②联解①②,可得a2=4,b2=3∴椭圆C的方程为故选:C.【点评】本题给出椭圆的焦距和通径长,求椭圆的方程.着重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等知识,属于基础题.9.(5分)若函数y=sin(ωx+φ)(ω>0)的部分图象如图,则ω=()A.5B.4C.3D.2【考点】HK: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HL:y=Asin(ωx+φ)中参数的物理意义.【专题】11:计算题;57: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利用函数图象已知的两点的横坐标的差值,求出函数的周期,然后求解ω.【解答】解:由函数的图象可知,(x0,y0)与,纵坐标相反,而且不是相邻的对称点,所以函数的周期T=2()=,所以T==,所以ω==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解析式以及函数的周期的求法,考查学生的视图用图能力.10.(5分)已知曲线y=x4+ax2+1在点(﹣1,a+2)处切线的斜率为8,a=()A.9B.6C.﹣9D.﹣6【考点】6H: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53: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先求导函数,再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建立方程,即可求得a的值.【解答】解:∵y=x4+ax2+1,∴y′=4x3+2ax,∵曲线y=x4+ax2+1在点(﹣1,a+2)处切线的斜率为8,∴﹣4﹣2a=8∴a=﹣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1.(5分)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则CD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A.B.C.D.【考点】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5G:空间角;5H:空间向量及应用.【分析】设AB=1,则AA1=2,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x,y,z)为平面BDC1的一个法向量,CD与平面BDC1所成角为θ,则sinθ=||,在空间坐标系下求出向量坐标,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设AB=1,则AA1=2,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则D(0,0,2),C1(1,0,0),B(1,1,2),C(1,0,2),=(1,1,0),=(1,0,﹣2),=(1,0,0),设=(x,y,z)为平面BDC1的一个法向量,则,即,取=(2,﹣2,1),设CD与平面BDC1所成角为θ,则sinθ=||=,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考查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准确理解线面角与直线方向向量、平面法向量夹角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5分)已知抛物线C:y2=8x的焦点为F,点M(﹣2,2),过点F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C 交于A,B两点,若,则k=()A.B.C.D.2【考点】9O: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K8:抛物线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斜率k存在,设直线AB为y=k(x﹣2),代入抛物线方程,利用=(x1+2,y1﹣2)•(x2+2,y2﹣2)=0,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由抛物线C:y2=8x得焦点(2,0),由题意可知:斜率k存在,设直线AB为y=k(x﹣2),代入抛物线方程,得到k2x2﹣(4k2+8)x+4k2=0,△>0,设A(x1,y1),B(x2,y2).∴x1+x2=4+,x1x2=4.∴y1+y2=,y1y2=﹣16,又=0,∴=(x1+2,y1﹣2)•(x2+2,y2﹣2)==0∴k=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5分)设f(x)是以2为周期的函数,且当x∈[1,3)时,f(x)=x﹣2,则f(﹣1)=﹣1.【考点】3T:函数的值.【专题】11:计算题.【分析】利用函数的周期,求出f(﹣1)=f(1),代入函数的解析式求解即可.【解答】解:因设f(x)是以2为周期的函数,且当x∈[1,3)时,f(x)=x﹣2,则f(﹣1)=f(1)=1﹣2=﹣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周期的应用,函数值的求法,函数的定义域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计算能力.14.(5分)从进入决赛的6名选手中决出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则可能的决赛结果共有60种.(用数字作答)【考点】D9: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专题】11:计算题.【分析】6名选手中决出1名一等奖有种方法,2名二等奖,种方法,利用分步计数原理即可得答案.【解答】解:依题意,可分三步,第一步从6名选手中决出1名一等奖有种方法,第二步,再决出2名二等奖,有种方法,第三步,剩余三人为三等奖,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共有•=60种方法.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掌握分步计数原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15.(5分)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y的最小值为0.【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59: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作出题中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得如图的△ABC及其内部,再将目标函数z=﹣x+y对应的直线进行平移,可得当x=y=1时,目标函数z取得最小值,从而得到本题答案.【解答】解: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得到如图的△ABC及其内部,其中A(1,1),B(0,),C(0,4)设z=F(x,y)═﹣x+y,将直线l:z=﹣x+y进行平移,当l经过点A时,目标函数z达到最小值=F(1,1)=﹣1+1=0∴z最小值故答案为:0【点评】题给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求目标函数z=﹣x+y的最小值,着重考查了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和简单的线性规划等知识,属于基础题.16.(5分)已知圆O和圆K是球O的大圆和小圆,其公共弦长等于球O的半径,,则球O的表面积等于16π.【考点】LG:球的体积和表面积.【专题】16:压轴题;5F: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正确作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求得结论.【解答】解:如图所示,设球O的半径为r,AB是公共弦,∠OCK是面面角根据题意得OC=,CK=在△OCK中,OC2=OK2+CK2,即∴r2=4∴球O的表面积等于4πr2=16π故答案为16π【点评】本题考查球的表面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等差数列{a n}中,a7=4,a19=2a9,(Ⅰ)求{a n}的通项公式;(Ⅱ)设b n=,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S n.【考点】8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8E:数列的求和.【专题】11:计算题;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I)由a7=4,a19=2a9,结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a1,d,进而可求a n(II)由==,利用裂项求和即可求解【解答】解:(I)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a7=4,a19=2a9,∴解得,a1=1,d=∴=(II)∵==∴s 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裂项求和方法的应用,试题比较容易18.(12分)设△ABC的内角A,B,C的内角对边分别为a,b,c,满足(a+b+c)(a﹣b+c)=ac.(Ⅰ)求B.(Ⅱ)若sinAsinC=,求C.【考点】GP: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HR:余弦定理.【专题】58:解三角形.【分析】(I)已知等式左边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整理后得到关系式,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cosB,将关系式代入求出cosB的值,由B为三角形的内角,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B的度数;(II)由(I)得到A+C的度数,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化简cos(A﹣C),变形后将cos(A+C)及2sinAsinC的值代入求出cos(A﹣C)的值,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 ﹣C的值,与A+C的值联立即可求出C的度数.【解答】解:(I)∵(a+b+c)(a﹣b+c)=(a+c)2﹣b2=ac,∴a2+c2﹣b2=﹣ac,∴cosB==﹣,又B为三角形的内角,则B=120°;(II)由(I)得:A+C=60°,∵sinAsinC=,cos(A+C)=,∴cos(A﹣C)=cosAcosC+sinAsinC=cosAcosC﹣sinAsinC+2sinAsinC=cos(A+C)+2sinAsinC=+2×=,∴A﹣C=30°或A﹣C=﹣30°,则C=15°或C=45°.【点评】此题考查了余弦定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余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9.(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C=∠BAD=90°,BC=2AD,△PAB与△PAD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Ⅰ)证明:PB⊥CD;(Ⅱ)求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考点】LW:直线与平面垂直;MK: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专题】5F: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I)取BC的中点E,连接DE,则ABED为正方形,过P作PO⊥平面ABCD,垂足为O,连接OA,OB,OD,OE,证明PB⊥OE,OE∥CD,即可证明PB⊥CD;(II)取PD的中点F,连接OF,证明O到平面PCD的距离OF就是A到平面PCD的距离,即可求得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解答】(I)证明:取BC的中点E,连接DE,则ABED为正方形,过P作PO⊥平面ABCD,垂足为O,连接OA,OB,OD,OE由△PAB和△PAD都是等边三角形知PA=PB=PD∴OA=OB=OD,即O为正方形ABED对角线的交点∴OE⊥BD,∴PB⊥OE∵O是BD的中点,E是BC的中点,∴OE∥CD∴PB⊥CD;(II)取PD的中点F,连接OF,则OF∥PB由(I)知PB⊥CD,∴OF⊥CD,∵,=∴△POD为等腰三角形,∴OF⊥PD∵PD∩CD=D,∴OF⊥平面PCD∵AE∥CD,CD⊂平面PCD,AE⊈平面PCD,∴AE∥平面PCD∴O到平面PCD的距离OF就是A到平面PCD的距离∵OF=∴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为1.【点评】本题考查线线垂直,考查点到面的距离的计算,考查学生转化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0.(12分)甲、乙、丙三人进行羽毛球练习赛,其中两人比赛,另一人当裁判,每局比赛结束时,负的一方在下一局当裁判,设各局中双方获胜的概率均为,各局比赛的结果都相互独立,第1局甲当裁判.(Ⅰ)求第4局甲当裁判的概率;(Ⅱ)求前4局中乙恰好当1次裁判概率.【考点】C5: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C8:相互独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专题】5I:概率与统计.【分析】(I)设A1表示事件“第二局结果为甲胜”,A2表示事件“第三局甲参加比赛结果为甲负”,A表示事件“第四局甲当裁判”,可得A=A1•A2.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即可得出;(II)设B1表示事件“第一局比赛结果为乙胜”,B2表示事件“第二局乙参加比赛结果为乙胜”,B3表示事件“第三局乙参加比赛结果为乙胜”,B表示事件“前4局中乙恰好当1次裁判”.可得B=,利用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即可得出.【解答】解:(I)设A1表示事件“第二局结果为甲胜”,A2表示事件“第三局甲参加比赛结果为甲负”,A表示事件“第四局甲当裁判”.则A=A1•A2.P(A)=P(A1•A2)=.(II)设B1表示事件“第一局比赛结果为乙胜”,B2表示事件“第二局乙参加比赛结果为乙胜”,B3表示事件“第三局乙参加比赛结果为乙胜”,B表示事件“前4局中乙恰好当1次裁判”.则B=,则P(B)=P()=+=+=.【点评】正确理解题意和熟练掌握相互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1.(12分)已知函数f(x)=x3+3ax2+3x+1.(Ⅰ)求a=时,讨论f(x)的单调性;(Ⅱ)若x∈[2,+∞)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6E: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专题】16:压轴题;53: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I)把a=代入可得函数f(x)的解析式,求导数令其为0可得x=﹣,或x=﹣,判断函数在区间(﹣∞,﹣),(﹣,﹣),(﹣,+∞)的正负可得单调性;(II)由f(2)≥0,可得a≥,当a≥,x∈(2,+∞)时,由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可得f′(x)>0,可得单调性,进而可得当x∈[2,+∞)时,有f(x)≥f (2)≥0成立,进而可得a的范围.【解答】解:(I)当a=时,f(x)=x3+3x2+3x+1,f′(x)=3x2+6x+3,令f′(x)=0,可得x=﹣,或x=﹣,当x∈(﹣∞,﹣)时,f′(x)>0,f(x)单调递增,当x∈(﹣,﹣)时,f′(x)<0,f(x)单调递减,当x∈(﹣,+∞)时,f′(x)>0,f(x)单调递增;(II)由f(2)≥0,可解得a≥,当a≥,x∈(2,+∞)时,f′(x)=3(x2+2ax+1)≥3()=3(x﹣)(x﹣2)>0,所以函数f(x)在(2,+∞)单调递增,于是当x∈[2,+∞)时,f(x)≥f(2)≥0,综上可得,a的取值范围是[,+∞)【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涉及函数的最值问题,属中档题.22.(12分)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3,直线y=2与C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I)求a,b;(II)设过F2的直线l与C的左、右两支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且|AF1|=|BF1|,证明:|AF2|、|AB|、|BF2|成等比数列.【考点】K4:椭圆的性质;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4:证明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35:转化思想;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I)由题设,可由离心率为3得到参数a,b的关系,将双曲线的方程用参数a表示出来,再由直线建立方程求出参数a即可得到双曲线的方程;(II)由(I)的方程求出两焦点坐标,设出直线l的方程设A(x1,y1),B(x2,y2),将其与双曲线C的方程联立,得出x1+x2=,,再利用|AF1|=|BF1|建立关于A,B坐标的方程,得出两点横坐标的关系,由此方程求出k的值,得出直线的方程,从而可求得:|AF2|、|AB|、|BF2|,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证明出结论.【解答】解:(I)由题设知=3,即=9,故b2=8a2所以C的方程为8x2﹣y2=8a2将y=2代入上式,并求得x=±,由题设知,2=,解得a2=1所以a=1,b=2(II)由(I)知,F1(﹣3,0),F2(3,0),C的方程为8x2﹣y2=8 ①由题意,可设l的方程为y=k(x﹣3),|k|<2代入①并化简得(k2﹣8)x2﹣6k2x+9k2+8=0设A(x1,y1),B(x2,y2),则x1≤﹣1,x2≥1,x1+x2=,,于是|AF1|==﹣(3x1+1),|BF1|==3x2+1,|AF1|=|BF1|得﹣(3x1+1)=3x2+1,即故=,解得,从而=﹣由于|AF2|==1﹣3x1,|BF2|==3x2﹣1,故|AB|=|AF2|﹣|BF2|=2﹣3(x1+x2)=4,|AF2||BF2|=3(x1+x2)﹣9x1x2﹣1=16因而|AF2||BF2|=|AB|2,所以|AF2|、|AB|、|BF2|成等比数列【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关系,考查了运算能力,题设条件的转化能力,方程的思想运用,此类题综合性强,但解答过程有其固有规律,一般需要把直线与曲线联立利用根系关系,解答中要注意提炼此类题解答过程中的共性,给以后解答此类题提供借鉴.第21页(共21页)。
2024高中数学高考考纲
2024高中数学高考考纲一、考试性质本考试旨在评估高中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目标1、掌握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
2、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检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1、代数•集合与逻辑•函数及其性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及其性质•数列与数列的极限•排列组合与概率初步2、几何•平面几何: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和定理•立体几何: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三视图与直观图•解析几何:直线、圆、圆锥曲线的方程及其性质3、概率与统计•概率论初步:随机事件、概率及其性质•统计初步: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以及简单的统计分析4、微积分初步•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导数的概念与应用•定积分及其应用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题型结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占60%,解答题占40%。
3、分值分布:总分为150分。
代数部分占40%,几何部分占40%,概率与统计占15%,微积分初步占5%。
五、考试评价标准1、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考生对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2、计算能力: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3、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4、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5、创新与应用能力: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科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以上是一个简略的2024年高中数学高考考纲草案。
在撰写完整考纲时,您需要进一步细化每个部分的内容,明确每个知识点的要求和标准,并给出具体的题型示例和分值分布。
同时,为了确保考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议您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征求教师、学生和课程专家的意见,并进行试测和反馈修订。
高考数学考纲
高考数学考纲
高考数学考纲包含以下内容:
1. 函数与方程
- 函数与函数的表示:定义域、值域、图像、性质等。
-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 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等的解法与应用。
2. 数学关系与变量
- 函数的运算与复合函数。
-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应用。
- 概率与统计:事件的概率、频率、期望、样本调查等。
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角度的度量与弧度制。
- 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与应用。
- 解三角形的基本方法与题型: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海伦公式等。
4. 导数与微分
- 导数的概念与计算。
- 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凹凸性与应用。
-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函数值的改变与函数增量的比较。
5. 空间几何与图形变换
- 空间几何中的直线、平面与曲面的性质。
- 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缩放等。
6. 排列与组合
- 排列、组合的概念与计算。
- 集合的运算与集合的性质。
7. 线性代数与矩阵
- 矩阵的概念、运算与性质。
-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 向量与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的性质。
8.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数列的概念、性质与应用。
-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高考数学考纲的概述,具体考纲内容可能会有所调整和变化。
建议参加高考的同学们以当年所规定的考纲为准进行备考。
2023年新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2023年新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一、2023年各省市所使用的教材及试卷1、以下地区使用新教材(1)新高考全国一卷:浙江、山东、河北、江苏、湖北、湖南、福建、广东。
(2)新高考全国二卷:辽宁、重庆、海南。
(3)使用新教材且未实施选科走班改革地区的全国卷(数学文理同卷):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云南。
注:目前不清楚使用新教材且未实施选科走班改革地区的全国卷到底考几卷,只能说文理同卷,并且会按照新教材的范围进行考察。
2、以下地区使用旧教材(1)全国甲卷(文理分卷):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2)全国乙卷(文理分卷):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河南、陕西、江西。
二、知识点调整(一)新增的知识点适用地区:山东、湖北、河北、江苏、湖南、福建、广东、辽宁、重庆、海南、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云南1、必学知识点:(1)(必修第二册)平面向量投影的概念以及投影向量的意义(实际上旧教材里面也有)(2)(必修第二册)有限样本空间的含义(3)(必修第二册)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4)(必修第二册)用样本估计百分位数及百分位数的统计含义(5)(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空间向量投影的概念以及投影向量的意义(6)(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用向量法解决空间中的距离问题(实际上旧教材里面也有)(7)(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利用概率公式计算概率2、选学知识点(1)(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人教B版必修第四册)复数的三角形式(2)(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贝叶斯公式图片(二)删除的知识点(1)(必修1)删除映射(2)(必修2)删除三视图、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3)(必修3)删除算法(4)(必修3)删除系统抽样(5)(必修3)删除几何概型(6)(必修5)删除二元一次不等式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7)(选修2-1)删除基本逻辑连接词中的“且”与“或”、命题的四种形式(8)(选修2-2)删除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保留,但高考不作要求)(9)(选修2-2)删除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10)(选修4-4)删除“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整本书(11)(选修4-5)删除“不等式选讲”整本书使用旧教材的考试内容参考2019版考试大纲!。
高考数学考纲
高考数学考纲1. 考试概述高考数学是中国高考(全国统一高考)中的一门必考科目,被广大学生普遍认为是其中的一道难题。
高考数学考纲旨在测试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 考试内容2.1. 知识范围高考数学考纲涵盖了以下知识范围: -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和技能2.2. 能力要求高考数学考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 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原理、定理和公式 - 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 - 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 进行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3. 考试形式3.1. 试题类型高考数学试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两种形式。
3.1.1. 选择题选择题要求考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选择题通常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类型。
3.1.2. 解答题解答题要求考生用适当的方法和步骤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包括构造解、证明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3.2. 考试要求高考数学考试要求考生: - 快速准确地解答选择题,注意时间分配; - 理解题意,合理解答解答题,注意解题方法及步骤的严谨性; - 注重解题思路的合理性及创新性; - 注意书写工整、清晰。
4. 考试评分4.1. 分值分布高考数学试卷总分为150分,试题的分值分布如下:•选择题:共80分,每题2分。
其中,单选题40分,每题1分;多选题40分,每题2分。
•解答题:共70分。
其中,一、二、三题(各题5分)和四题(25分),甲卷占50分,乙卷占20分。
4.2. 阅卷方式高考数学试卷的阅卷方式分为人工阅卷和计算机阅卷两种形式。
选择题由计算机自动批阅,解答题由专门的老师进行人工阅卷。
4.3. 题目评分标准高考数学考试的解答题评分标准主要包括解题思路、使用的方法、计算过程的正确性、答案的准确性、答案的简洁性与严谨性。
5. 考试备考建议5.1. 重点复习内容•高中数学相关知识点和公式;•历年高考数学试题,特别是题型和难度相似的题目;•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023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考试大纲
2023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是对考生进行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评价标准是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掌握“数、形”两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处理基本问题和简单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一)代数部分1. 集合和简易逻辑。
考试内容:集合、简易逻辑、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 函数。
考试内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形。
3. 数列。
考试内容: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4. 三角函数。
考试内容:三角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形、三角函数的性质。
5. 向量。
考试内容:向量的概念与基本公式、向量的运算及应用。
6. 不等式。
考试内容: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7.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考试内容:排列组合的概念与基本公式、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8. 概率初步。
考试内容: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正态分布。
(二)三角部分1. 三角函数式的变换。
考试内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2. 三角函数的图形及性质。
考试内容: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形及性质、正切函数的图形及性质。
3. 解三角形。
考试内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三)平面解析几何部分1. 平面向量。
考试内容:向量的概念与基本公式、向量的运算及应用。
2. 直线。
考试内容: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斜率及其直线方程的应用。
3. 圆。
考试内容:圆的方程及其应用。
4.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
考试内容:椭圆的方程及其性质、双曲线的方程及其性质及其应用。
5. 曲线与方程。
考试内容:曲线与方程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立体几何部分1.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考试内容: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空间点线面的关系、空间多面体与旋转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考试内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 函数与方程
a.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表示
b.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c. 一次不等式与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2. 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
a. 平面向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
b. 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c. 空间中点、距离和角的计算方法
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a. 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b. 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表示
c. 解直角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的方法
4. 数列与数列问题
a. 等差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公式
b. 等比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公式
c. 求和公式和数列问题的解法
5. 概率与统计
a. 事件的概率和基本概率公式
b. 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和期望值
c. 统计指标、样本调查与推断
6. 导数与微分
a. 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的概念
b. 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法则
c. 求函数极值和函数图像的性质
7. 积分与积分应用
a. 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定义和计算法则
b. 定积分的几何与物理意义
c. 利用积分计算平均值和面积
备注:以上各大纲部分可能根据具体学校或地区的差异而有所调整,具体以当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为准。
2024年高考四川数学考纲
2024年高考四川数学考纲摘要:1.2024年四川高考数学考纲概述2.数学试卷结构与题型分布3.考试要求与难度等级4.备考策略与建议正文:一、2024年四川高考数学考纲概述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四川高考数学试卷分为理科数学和文科数学两个类别。
本文将对2024年四川高考数学考纲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二、数学试卷结构与题型分布1.理科数学:(1)选择题:12题,每题6分,共计72分。
(2)填空题:10题,每题6分,共计60分。
(3)解答题:8题,每题20分,共计160分。
2.文科数学:(1)选择题:10题,每题6分,共计60分。
(2)填空题:8题,每题6分,共计48分。
(3)解答题:6题,每题20分,共计120分。
三、考试要求与难度等级1.理科数学:(1)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三角、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2)解题能力:能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性质解决题目,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3)计算能力:熟练掌握各类计算方法,保证计算准确率。
2.文科数学:(1)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三角、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2)解题能力:能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性质解决简单题目,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3)计算能力:熟练掌握基本计算方法,保证计算准确率。
四、备考策略与建议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复习进度。
2.立足教材,打牢基础知识。
3.针对性地进行题型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4.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成果,调整学习方法。
5.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高考挑战。
总之,了解2024年四川高考数学考纲对于考生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考纲要求,合理制定备考策略,相信广大考生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1)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1.(5分)已知集合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矩形},C={x|x是正方形},D={x|x是菱形},则()A.A⊆B B.C⊆B C.D⊆C D.A⊆D2.(5分)函数的反函数是()A.y=x2﹣1(x≥0)B.y=x2﹣1(x≥1)C.y=x2+1(x≥0)D.y=x2+1(x≥1)3.(5分)若函数是偶函数,则φ=()A.B.C.D.4.(5分)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则sin2α=()A.B.C.D.5.(5分)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4,一条准线为x=﹣4,则该椭圆的方程为()A.B.C.D.6.(5分)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a1=1,S n=2a n+1,则当n>1时,S n=()A.()n﹣1B.2n﹣1C.()n﹣1D.(﹣1)7.(5分)6位选手依次演讲,其中选手甲不在第一个也不在最后一个演讲,则不同的演讲次序有()A.240种B.360种C.480种D.720种8.(5分)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CC1=2,E为CC1的中点,则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为()A.2B.C.D.19.(5分)△ABC中,AB边的高为CD,若=,=,•=0,||=1,||=2,则=()A.B.C.D.10.(5分)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2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PF1|=2|PF2|,则cos∠F1PF2=()A.B.C.D.11.(5分)已知x=lnπ,y=log52,,则()A.x<y<z B.z<x<y C.z<y<x D.y<z<x12.(5分)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定点P 从E出发沿直线向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A.8B.6C.4D.3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13.(5分)的展开式中x2的系数为.14.(5分)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小值为.15.(5分)当函数y=sinx﹣cosx(0≤x<2π)取得最大值时,x=.16.(5分)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B1,CC1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AE 与D1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在试卷上作答无效!17.(10分)△ABC中,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其对边a,b,c满足2b2=3ac,求A.18.(12分)已知数列{a n}中,a1=1,前n项和(1)求a2,a3;(2)求{a n}的通项公式.19.(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底面ABCD,,PA=2,E是PC上的一点,PE=2EC.(Ⅰ)证明:PC⊥平面BED;(Ⅱ)设二面角A﹣PB﹣C为90°,求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20.(12分)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一局比赛,对方比分在10平前,一方连续发球2次后,对方再连续发球两次,依次轮换.每次发球,胜方得1分,负方得0分.设在甲、乙的比赛中,每次发球,发球方得1分的概率为0.6,各次发球的胜负结果相互独立.甲、乙的一局比赛中,甲先发球.(1)求开始第4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1:2的概率;(2)求开始第5次发球时,甲领先得分的概率.21.(12分)已知函数.(1)讨论f(x)的单调性;(2)设f(x)有两个极值点x1,x2,若过两点(x1,f(x1)),(x2,f(x2))的直线l与x轴的交点在曲线y=f(x)上,求a的值.22.(12分)已知抛物线C:y=(x+1)2与圆(r>0)有一个公共点A,且在A处两曲线的切线为同一直线l.(Ⅰ)求r;(Ⅱ)设m,n是异于l且与C及M都相切的两条直线,m,n的交点为D,求D到l的距离.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5分)已知集合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矩形},C={x|x是正方形},D={x|x是菱形},则()A.A⊆B B.C⊆B C.D⊆C D.A⊆D【考点】1E:交集及其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直接利用四边形的关系,判断选项即可.【解答】解: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情形,所以D⊂A,矩形与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情形,所以B⊂A,C⊂A,正方形是矩形,所以C⊆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基础题.2.(5分)函数的反函数是()A.y=x2﹣1(x≥0)B.y=x2﹣1(x≥1)C.y=x2+1(x≥0)D.y=x2+1(x≥1)【考点】4R:反函数.【专题】11:计算题.【分析】直接利用反函数的求法求解即可.【解答】解:因为函数,解得x=y2﹣1,所以函数的反函数是y=x2﹣1(x≥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3.(5分)若函数是偶函数,则φ=()A.B.C.D.【考点】H6:正弦函数的奇偶性和对称性;HK: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专题】11:计算题.【分析】直接利用函数是偶函数求出ϕ的表达式,然后求出ϕ的值.【解答】解:因为函数是偶函数,所以,k∈z,所以k=0时,ϕ=∈[0,2π].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正弦函数的奇偶性,三角函数的解析式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4.(5分)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则sin2α=()A.B.C.D.【考点】GG: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GS: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专题】11:计算题.【分析】直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出cosα,然后利用二倍角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因为α为第二象限角,,所以cosα=﹣=﹣.所以sin2α=2sinαcosα==.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二倍角的正弦,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5.(5分)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4,一条准线为x=﹣4,则该椭圆的方程为()A.B.C.D.【考点】K3:椭圆的标准方程;K4:椭圆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分析】确定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根据焦距为4,一条准线为x=﹣4,求出几何量,即可求得椭圆的方程.【解答】解:由题意,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且∴c=2,a2=8∴b2=a2﹣c2=4∴椭圆的方程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属于基础题.6.(5分)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a1=1,S n=2a n+1,则当n>1时,S n=()A.()n﹣1B.2n﹣1C.()n﹣1D.(﹣1)【考点】8H:数列递推式.【专题】35:转化思想;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利用递推关系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得出.【解答】解:∵S n=2a n+1,得S n=2(S n+1﹣S n),即3S n=2S n+1,由a1=1,所以S n≠0.则=.∴数列{S n}为以1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S n=.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递推关系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7.(5分)6位选手依次演讲,其中选手甲不在第一个也不在最后一个演讲,则不同的演讲次序有()A.240种B.360种C.480种D.720种【考点】D9: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专题】11:计算题.【分析】直接从中间的4个演讲的位置,选1个给甲,其余全排列即可.【解答】解:因为6位选手依次演讲,其中选手甲不在第一个也不在最后一个演讲,甲先安排在除开始与结尾的位置还有个选择,剩余的元素与位置进行全排列有,所以甲只能在中间的4个位置,所以不同的演讲次序有=480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排列、组合以及简单的计数原理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8.(5分)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CC1=2,E为CC1的中点,则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为()A.2B.C.D.1【考点】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C1A∥平面BDE,再将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最后利用等体积法求点面距离即可【解答】解:如图:连接AC,交BD于O,在三角形CC1A中,易证OE∥C1A,从而C1A∥平面BDE,∴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即为点A到平面BED的距离,设为h,=S△ABD×EC=××2×2×=在三棱锥E﹣ABD中,V E﹣ABD在三棱锥A﹣BDE中,BD=2,BE=,DE=,∴S=×2×=2△EBD=×S△EBD×h=×2×h=∴V A﹣BDE∴h=1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面平行的判定,线面距离与点面距离的转化,三棱锥的体积计算方法,等体积法求点面距离的技巧,属基础题9.(5分)△ABC中,AB边的高为CD,若=,=,•=0,||=1,||=2,则=()A.B.C.D.【考点】9Y:平面向量的综合题.【分析】由题意可得,CA⊥CB,CD⊥AB,由射影定理可得,AC2=AD•AB可求AD,进而可求,从而可求与的关系,进而可求【解答】解:∵•=0,∴CA⊥CB∵CD⊥AB∵||=1,||=2∴AB=由射影定理可得,AC2=AD•AB∴∴∴==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的应用,向量的基本运算的应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的应用.10.(5分)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2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PF1|=2|PF2|,则cos∠F1PF2=()A.B.C.D.【考点】KC:双曲线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结合|PF1|=2|PF2|,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cos∠F1PF2的值.【解答】解:将双曲线方程x2﹣y2=2化为标准方程﹣=1,则a=,b=,c=2,设|PF1|=2|PF2|=2m,则根据双曲线的定义,|PF1|﹣|PF2|=2a可得m=2,∴|PF1|=4,|PF2|=2,∵|F1F2|=2c=4,∴cos∠F1PF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性质,考查双曲线的定义,考查余弦定理的运用,属于中档题.11.(5分)已知x=lnπ,y=log52,,则()A.x<y<z B.z<x<y C.z<y<x D.y<z<x【考点】72:不等式比较大小.【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利用x=lnπ>1,0<y=log52<,1>z=>,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x=lnπ>lne=1,0<log52<log5=,即y∈(0,);1=e0>=>=,即z∈(,1),∴y<z<x.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式比较大小,掌握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12.(5分)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定点P 从E出发沿直线向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A.8B.6C.4D.3【考点】IQ:与直线关于点、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根据已知中的点E,F的位置,可知入射角的正切值为,通过相似三角形,来确定反射后的点的位置,从而可得反射的次数.【解答】解:根据已知中的点E,F的位置,可知入射角的正切值为,第一次碰撞点为F,在反射的过程中,直线是平行的,利用平行关系及三角形的相似可得第二次碰撞点为G,在DA,且DG=,第三次碰撞点为H,在DC上,且DH=,第四次碰撞点为M,在CB上,且CM=,第五次碰撞点为N,在DA上,且AN=,第六次回到E点,AE=.故需要碰撞6次即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原理与三角形相似知识的运用.通过相似三角形,来确定反射后的点的位置,从而可得反射的次数,属于难题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13.(5分)的展开式中x2的系数为7.【考点】DA:二项式定理.【专题】11:计算题.【分析】直接利用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求出x2的系数即可.【解答】解:因为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当8﹣2r=2,即r=3时,的展开式中x2的系数为:=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特定项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14.(5分)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小值为﹣1.【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专题】11:计算题.【分析】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由z=3x﹣y可得y=3x﹣z,则﹣z表示直线3x﹣y﹣z=0在y轴上的截距,截距越大z越小,结合图形可求【解答】解: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由z=3x﹣y可得y=3x﹣z,则﹣z表示直线3x﹣y﹣z=0在y轴上的截距,截距越大z越小结合图形可知,当直线z=3x﹣y过点C时z最小由可得C(0,1),此时z=﹣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性规划的简单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目标函数中z的几何意义,属于基础试题15.(5分)当函数y=sinx﹣cosx(0≤x<2π)取得最大值时,x=.【考点】GP: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HW:三角函数的最值.【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利用辅助角公式将y=sinx﹣cosx化为y=2sin(x﹣)(0≤x<2π),即可求得y=sinx ﹣cosx(0≤x<2π)取得最大值时x的值.【解答】解:∵y=sinx﹣cosx=2(sinx﹣cosx)=2sin(x﹣).∵0≤x<2π,∴﹣≤x﹣<,∴y max=2,此时x﹣=,∴x=.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最值两与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着重考查辅助角公式的应用与正弦函数的性质,将y=sinx﹣cosx(0≤x<2π)化为y=2sin(x﹣)(0≤x<2π)是关键,属于中档题.16.(5分)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B1,CC1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AE 与D1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考点】L2:棱柱的结构特征;LM: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设正方体ABCD﹣A1B1C1D1棱长为2,以DA为x轴,DC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2,﹣1),由此利用向量法能够求出异面直线AE与D1F所成角的余弦值.【解答】解:设正方体ABCD﹣A1B1C1D1棱长为2,以DA为x轴,DC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2,0,0),E(2,2,1)D1(0,0,2),F(0,2,1)∴,=(0,2,﹣1),设异面直线AE与D1F所成角为θ,则cosθ=|cos<,>|=||=.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向量法的合理运用.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在试卷上作答无效!17.(10分)△ABC中,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其对边a,b,c满足2b2=3ac,求A.【考点】8N:数列与三角函数的综合.【专题】15:综合题;2A:探究型.【分析】由题设条件,可先由A,B,C成等差数列,及A+B+C=π得到B=,及A+C=,再由正弦定理将条件2b2=3ac转化为角的正弦的关系,结合cos(A+C)=cosAcosC﹣sinAsinC 求得cosAcosC=0,从而解出A【解答】解:由A,B,C成等差数列,及A+B+C=π得B=,故有A+C=由2b2=3ac得2sin2B=3sinAsinC=,所以sinAsinC=所以cos(A+C)=cosAcosC﹣sinAsinC=cosAcosC﹣即cosAcosC﹣=﹣,可得cosAcosC=0所以cosA=0或cosC=0,即A是直角或C是直角所以A是直角,或A=【点评】本题考查数列与三角函数的综合,涉及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正弦定理的作用边角互化,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及三角函数的相关公式,本题考查了转化的思想,有一定的探究性及综合性18.(12分)已知数列{a n}中,a1=1,前n项和(1)求a2,a3;(2)求{a n}的通项公式.【考点】8H:数列递推式.【专题】11:计算题.【分析】(1)直接利用已知,求出a2,a3;(2)利用已知关系式,推出数列相邻两项的关系式,利用累积法,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解答】解:(1)数列{a n}中,a1=1,前n项和,可知,得3(a1+a2)=4a2,解得a2=3a1=3,由,得3(a1+a2+a3)=5a3,解得a3==6.(2)由题意知a1=1,当n>1时,有a n=s n﹣s n﹣1=,整理得,于是a1=1,a2=a1,a3=a2,…,a n﹣1=a n﹣2,,将以上n个式子两端分别相乘,整理得:.综上{a n}的通项公式为【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项的求法,累积法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19.(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底面ABCD,,PA=2,E是PC上的一点,PE=2EC.(Ⅰ)证明:PC⊥平面BED;(Ⅱ)设二面角A﹣PB﹣C为90°,求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考点】LW:直线与平面垂直;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MM:向量语言表述线面的垂直、平行关系.【专题】11:计算题.【分析】(I)先由已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D(,b,0),从而写出相关点和相关向量的坐标,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证明PC⊥BE,PC⊥DE,从而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结论即可;(II)先求平面PAB的法向量,再求平面PBC的法向量,利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即可求得b 的值,最后利用空间向量夹角公式即可求得线面角的正弦值,进而求得线面角【解答】解:(I)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设D(,b,0),则C(2,0,0),P(0,0,2),E(,0,),B(,﹣b,0)∴=(2,0,﹣2),=(,b,),=(,﹣b,)∴•=﹣=0,•=0∴PC⊥BE,PC⊥DE,BE∩DE=E∴PC⊥平面BED(II)=(0,0,2),=(,﹣b,0)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x,y,z),则取=(b,,0)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p,q,r),则取=(1,﹣,)∵平面PAB⊥平面PBC,∴•=b﹣=0.故b=∴=(1,﹣1,),=(﹣,﹣,2)∴cos<,>==设PD与平面PBC所成角为θ,θ∈[0,],则sinθ=∴θ=30°∴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为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空间线面角的求法,有一定的运算量,属中档题20.(12分)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一局比赛,对方比分在10平前,一方连续发球2次后,对方再连续发球两次,依次轮换.每次发球,胜方得1分,负方得0分.设在甲、乙的比赛中,每次发球,发球方得1分的概率为0.6,各次发球的胜负结果相互独立.甲、乙的一局比赛中,甲先发球.(1)求开始第4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1:2的概率;(2)求开始第5次发球时,甲领先得分的概率.【考点】C8:相互独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CA: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专题】5I:概率与统计.【分析】(Ⅰ)记A i表示事件:第1次和第2次这两次发球,甲共得i分,i=0,1,2,B i表示事件:第3次和第4次这两次发球,甲共得i分,i=0,1,2,A表示事件:第3次发球,甲得1分,B表示事件:开始第4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1比2,C表示事件:开始第5次发球时,甲得分领先.B=,由此能求出开始第4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1:2的概率.(Ⅱ),P(B1)=2×0.4×0.6=0.48,,,由C=A1•B2+A2•B1+A2•B2,能求出开始第5次发球时,甲领先得分的概率.【解答】解:(Ⅰ)记A i表示事件:第1次和第2次这两次发球,甲共得i分,i=0,1,2,B i表示事件:第3次和第4次这两次发球,甲共得i分,i=0,1,2,A表示事件:第3次发球,甲得1分,B表示事件:开始第4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1比2,C表示事件:开始第5次发球时,甲得分领先.∴B=,P(A)=0.4,P(A0)=0.42=0.16,P(A1)=2×0.6×0.4=0.48,P(B)==P(A0•A)+P()==0.16×0.4+0.48×(1﹣0.4)=0.352.答:开始第4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1:2的概率是0.352.(Ⅱ),P(B1)=2×0.4×0.6=0.48,,,∵C=A1•B2+A2•B1+A2•B2,∴P(C)=P(A1•B2+A2B1+A2•B2)=P(A1•B2)+P(A2•B1)+P(A2•B2)=P(A1)P(B)+P(A2)P(B1)+P(A2)P(B2)=0.48×0.16+0.36×0.48+0.36×0.16=0.3072.答:开始第5次发球时,甲领先得分的概率是0.3072.【点评】本题考查事件的概率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性质和公式的灵活运用.21.(12分)已知函数.(1)讨论f(x)的单调性;(2)设f(x)有两个极值点x1,x2,若过两点(x1,f(x1)),(x2,f(x2))的直线l与x轴的交点在曲线y=f(x)上,求a的值.【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6C: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条件.【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3:解题思想;32:分类讨论.【分析】(1)先对函数进行求导,通过a的取值,求出函数的根,然后通过导函数的值的符号,推出函数的单调性.(2)根据导函数的根,判断a的范围,进而解出直线l的方程,利用l与x轴的交点为(x0,0),可解出a的值.【解答】解:(1)f′(x)=x2+2x+a=(x+1)2+a﹣1.①当a≥1时,f′(x)≥0,且仅当a=1,x=﹣1时,f′(x)=0,所以f(x)是R上的增函数;②当a<1时,f′(x)=0,有两个根,x1=﹣1﹣,x2=﹣1+,当x∈时,f′(x)>0,f(x)是增函数.当x∈时,f′(x)<0,f(x)是减函数.当x∈时,f′(x)>0,f(x)是增函数.(2)由题意x1,x2,是方程f′(x)=0的两个根,故有a<1,,,因此====,同理.因此直线l的方程为:y=.设l与x轴的交点为(x0,0)得x0=,=,由题设知,点(x0,0)在曲线y=f(x)上,故f(x0)=0,解得a=0,或a=或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条件,考查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考查计算能力.22.(12分)已知抛物线C:y=(x+1)2与圆(r>0)有一个公共点A,且在A处两曲线的切线为同一直线l.(Ⅰ)求r;(Ⅱ)设m,n是异于l且与C及M都相切的两条直线,m,n的交点为D,求D到l的距离.【考点】IM: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IT: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KJ:圆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Ⅰ)设A(x0,(x0+1)2),根据y=(x+1)2,求出l的斜率,圆心M(1,),求得MA的斜率,利用l⊥MA建立方程,求得A的坐标,即可求得r的值;(Ⅱ)设(t,(t+1)2)为C上一点,则在该点处的切线方程为y﹣(t+1)2=2(t+1)(x﹣t),即y=2(t+1)x﹣t2+1,若该直线与圆M相切,则圆心M到该切线的距离为,建立方程,求得t的值,求出相应的切线方程,可得D的坐标,从而可求D到l的距离.【解答】解:(Ⅰ)设A(x0,(x0+1)2),∵y=(x+1)2,y′=2(x+1)∴l的斜率为k=2(x0+1)当x0=1时,不合题意,所以x0≠1圆心M(1,),MA的斜率.∵l⊥MA,∴2(x0+1)×=﹣1∴x0=0,∴A(0,1),∴r=|MA|=;(Ⅱ)设(t,(t+1)2)为C上一点,则在该点处的切线方程为y﹣(t+1)2=2(t+1)(x﹣t),即y=2(t+1)x﹣t2+1若该直线与圆M相切,则圆心M到该切线的距离为∴∴t2(t2﹣4t﹣6)=0∴t0=0,或t1=2+,t2=2﹣抛物线C在点(t i,(t i+1)2)(i=0,1,2)处的切线分别为l,m,n,其方程分别为y=2x+1①,y=2(t1+1)x﹣②,y=2(t2+1)x﹣③②﹣③:x=代入②可得:y=﹣1∴D(2,﹣1),∴D到l的距离为【点评】本题考查圆与抛物线的综合,考查抛物线的切线方程,考查导数知识的运用,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关键是确定切线方程,求得交点坐标.。
全国卷高考大纲(数学理科)
全国卷高考大纲(数学理科)Ⅰ.考试性质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依照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打算,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用,因此,高考(微博)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要求《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中的数学科部分,依照一般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依据国家教育部2021年颁布的《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课程打算》和《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必修课与选修Ⅱ的教学内容,作为理工农医类高考数学科试题的命题范畴。
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校连续学习的潜能.一、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个性品质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知识的要求,依次为了解、明白得和把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明白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2)明白得和把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够说明、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1)思维能力: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看、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是以数学知识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合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进行摸索和判定,形成和进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体.(2)运算能力:会依照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依照问题的条件和目标,查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依照要求对数据进行估量和近似运算.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运算、估值和近似运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运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以及实施运算和运算的技能.(3)空间想象能力:能依照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依照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差不多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看、分析、抽象的能力,要紧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看、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合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要紧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4)实践能力: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明白得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实践能力是将客观事物数学化的能力.要紧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5)创新意识: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摸索、探究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制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看、推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3.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适应,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表达锲而不舍的精神.二、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在各自进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疏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结构框架.(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关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想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白得;要从学科的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专门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把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确实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表达对知识的明白得和应用,专门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以思想能力为核心,全民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切合考生实际.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重点表达对理性思维的考查,强调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运算能力的考查要紧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考查时以代数运算为主,同时也考查估算、简算.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要紧表达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互相转化,表现为对图形的识别、明白得和加工,考查时要与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结合.(4)对实践能力的考查要紧采纳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进生活,背景公平,操纵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体会,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比较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表达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表达数学素养的试题;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研究型、探究型、开放型的试题.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Ⅲ.考试内容1.平面向量考试内容: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考试要求:(1)明白得向量的概念,把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把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把握实数与向量的积,明白得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差不多定理,明白得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把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把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能够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把握向量垂直的条件.(6)把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同时能熟练运用.把握平移公式.2.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明白得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把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明白得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明白得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把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3.函数考试内容: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考试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明白得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把握判定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明白得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把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把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5)明白得对数的概念,把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把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不等式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差不多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考试要求:(1)明白得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把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3)把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4)把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明白得不等式│a│-│b│≤│a+b│≤│a│+│b│.5.三角函数考试内容: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差不多关系式: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tanαcotα=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考试要求:(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明白得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把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差不多关系式.把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3)把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把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明白得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明白得A,ω,φ的物理意义.(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 表示.(7)把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6.数列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考试要求:(1)明白得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依照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明白得等差数列的概念.把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明白得等比数列的概念,把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2024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1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3个专题。
(一) 必考内容与要求1.集合(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 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⑤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 指数函数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④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 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③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④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a>0,且a≠1 )。
(4) 幂函数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024新高考数学考纲
2024年新高考数学考纲一、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础知识是高考数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代数部分:(1)函数: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函数的应用等。
(2)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
(3)不等式:包括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等。
(4)解析几何:包括直线、圆、椭圆、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等。
2. 几何部分:(1)平面几何: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等。
(2)立体几何:包括空间点、线、面的关系,空间几何体的性质和判定等。
3. 概率与统计部分:(1)概率:包括事件的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等。
(2)统计: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描述等。
二、几何与空间几何与空间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平面几何:包括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相等、圆的半径相等等基本性质。
2. 立体几何:包括空间点、线、面的关系,空间几何体的性质和判定等。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能够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
3. 解析几何:包括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等。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能够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
4. 空间向量:包括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数乘运算、数量积运算等基本运算规则。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能够运用空间向量的运算规则解决空间位置关系问题。
5. 图形变换:包括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等基本变换规则。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能够运用图形变换的规则解决几何作图和判断问题。
6. 圆的性质:包括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和参数方程的求法,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1)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1.(5分)设集合M={1,2,4,6,8},N={1,2,3,5,6,7},则M∩N中元素的个数为()A.2B.3C.5D.72.(5分)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4,3),则cosα=()A.B.C.﹣D.﹣3.(5分)不等式组的解集为()A.{x|﹣2<x<﹣1}B.{x|﹣1<x<0}C.{x|0<x<1}D.{x|x>1}4.(5分)已知正四面体ABCD中,E是AB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E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5.(5分)函数y=ln(+1)(x>﹣1)的反函数是()A.y=(1﹣e x)3(x>﹣1)B.y=(e x﹣1)3(x>﹣1)C.y=(1﹣e x)3(x∈R)D.y=(e x﹣1)3(x∈R)6.(5分)已知,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60°,则(2﹣)•=()A.﹣1B.0C.1D.27.(5分)有6名男医生、5名女医生,从中选出2名男医生、1名女医生组成一个医疗小组,则不同的选法共有()A.60种B.70种C.75种D.150种8.(5分)设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2=3,S4=15,则S6=()A.31B.32C.63D.649.(5分)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过F2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若△AF1B的周长为4,则C的方程为()A.+=1B.+y2=1C.+=1D.+=110.(5分)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B.16πC.9πD.11.(5分)双曲线C:﹣=1(a>0,b>0)的离心率为2,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则C的焦距等于()A.2B.2C.4D.412.(5分)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f(x+2)为偶函数,且f(1)=1,则f(8)+f(9)=()A.﹣2B.﹣1C.0D.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5分)(x﹣2)6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是.(用数字作答)14.(5分)函数y=cos2x+2sinx的最大值是.15.(5分)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4y的最大值为.16.(5分)直线l1和l2是圆x2+y2=2的两条切线,若l1与l2的交点为(1,3),则l1与l2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三、解答题17.(10分)数列{a n}满足a1=1,a2=2,a n+2=2a n+1﹣a n+2.(Ⅰ)设b n=a n+1﹣a n,证明{b n}是等差数列;(Ⅱ)求{a n}的通项公式.18.(12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3acosC=2ccosA,tanA=,求B.19.(12分)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点A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D在AC上,∠ACB=90°,BC=1,AC=CC1=2.(Ⅰ)证明:AC1⊥A1B;(Ⅱ)设直线AA1与平面BCC1B1的距离为,求二面角A1﹣AB﹣C的大小.20.(12分)设每个工作日甲,乙,丙,丁4人需使用某种设备的概率分别为0.6,0.5,0.5,0.4,各人是否需使用设备相互独立.(Ⅰ)求同一工作日至少3人需使用设备的概率;(Ⅱ)实验室计划购买k台设备供甲,乙,丙,丁使用,若要求“同一工作日需使用设备的人数大于k”的概率小于0.1,求k的最小值.21.(12分)函数f(x)=ax3+3x2+3x(a≠0).(Ⅰ)讨论f(x)的单调性;(Ⅱ)若f(x)在区间(1,2)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22.(12分)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直线y=4与y轴的交点为P,与C 的交点为Q,且|QF|=|PQ|.(Ⅰ)求C的方程;(Ⅱ)过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若AB的垂直平分线l′与C相交于M、N两点,且A、M、B、N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的方程.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1.(5分)设集合M={1,2,4,6,8},N={1,2,3,5,6,7},则M∩N中元素的个数为()A.2B.3C.5D.7【考点】1A:集合中元素个数的最值;1E:交集及其运算.【专题】5J:集合.【分析】根据M与N,找出两集合的交集,找出交集中的元素即可.【解答】解:∵M={1,2,4,6,8},N={1,2,3,5,6,7},∴M∩N={1,2,6},即M∩N中元素的个数为3.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交集及其运算,熟练掌握交集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2.(5分)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4,3),则cosα=()A.B.C.﹣D.﹣【考点】G9: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专题】56: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由条件直接利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cosα的值.【解答】解:∵角α的终边经过点(﹣4,3),∴x=﹣4,y=3,r==5.∴cosα===﹣,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3.(5分)不等式组的解集为()A.{x|﹣2<x<﹣1}B.{x|﹣1<x<0}C.{x|0<x<1}D.{x|x>1}【考点】7E:其他不等式的解法.【专题】59: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取交集,即得所求.【解答】解:由不等式组可得,解得0<x<1,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4.(5分)已知正四面体ABCD中,E是AB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E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考点】LM: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专题】5G:空间角.【分析】由E为AB的中点,可取AD中点F,连接EF,则∠CEF为异面直线CE与BD所成角,设出正四面体的棱长,求出△CEF的三边长,然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异面直线CE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解答】解:如图,取AD中点F,连接EF,CF,∵E为AB的中点,∴EF∥DB,则∠CEF为异面直线BD与CE所成的角,∵ABCD为正四面体,E,F分别为AB,AD的中点,∴CE=CF.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2a,则EF=a,CE=CF=.在△CEF中,由余弦定理得:=.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关键是找角,考查了余弦定理的应用,是中档题.5.(5分)函数y=ln(+1)(x>﹣1)的反函数是()A.y=(1﹣e x)3(x>﹣1)B.y=(e x﹣1)3(x>﹣1)C.y=(1﹣e x)3(x∈R)D.y=(e x﹣1)3(x∈R)【考点】4R:反函数.【专题】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已知式子解出x,然后互换x、y的位置即可得到反函数.【解答】解:∵y=ln(+1),∴+1=e y,即=e y﹣1,∴x=(e y﹣1)3,∴所求反函数为y=(e x﹣1)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属基础题.6.(5分)已知,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60°,则(2﹣)•=()A.﹣1B.0C.1D.2【考点】9O: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专题】5A: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由条件利用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求得、的值,可得(2﹣)•的值.【解答】解:由题意可得,=1×1×cos60°=,=1,∴(2﹣)•=2﹣=0,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属于基础题.7.(5分)有6名男医生、5名女医生,从中选出2名男医生、1名女医生组成一个医疗小组,则不同的选法共有()A.60种B.70种C.75种D.150种【考点】D9: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专题】5O:排列组合.【分析】根据题意,分2步分析,先从6名男医生中选2人,再从5名女医生中选出1人,由组合数公式依次求出每一步的情况数目,由分步计数原理计算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先从6名男医生中选2人,有C62=15种选法,再从5名女医生中选出1人,有C51=5种选法,则不同的选法共有15×5=75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分步计数原理的应用,注意区分排列、组合的不同.8.(5分)设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2=3,S4=15,则S6=()A.31B.32C.63D.64【考点】89: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专题】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S2,S4﹣S2,S6﹣S4成等比数列,代入数据计算可得.【解答】解:S2=a1+a2,S4﹣S2=a3+a4=(a1+a2)q2,S6﹣S4=a5+a6=(a1+a2)q4,所以S2,S4﹣S2,S6﹣S4成等比数列,即3,12,S6﹣15成等比数列,可得122=3(S6﹣15),解得S6=6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得出S2,S4﹣S2,S6﹣S4成等比数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基础题.9.(5分)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过F2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若△AF1B的周长为4,则C的方程为()A.+=1B.+y2=1C.+=1D.+=1【考点】K4:椭圆的性质.【专题】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利用△AF1B的周长为4,求出a=,根据离心率为,可得c=1,求出b,即可得出椭圆的方程.【解答】解:∵△AF1B的周长为4,∵△AF1B的周长=|AF1|+|AF2|+|BF1|+|BF2|=2a+2a=4a,∴4a=4,∴a=,∵离心率为,∴,c=1,∴b==,∴椭圆C的方程为+=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与方程,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0.(5分)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B.16πC.9πD.【考点】LG:球的体积和表面积;LR:球内接多面体.【专题】11:计算题;5F: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正四棱锥P﹣ABCD的外接球的球心在它的高PO1上,记为O,求出PO1,OO1,解出球的半径,求出球的表面积.【解答】解:设球的半径为R,则∵棱锥的高为4,底面边长为2,∴R2=(4﹣R)2+()2,∴R=,∴球的表面积为4π•()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球的表面积,球的内接几何体问题,考查计算能力,是基础题.11.(5分)双曲线C:﹣=1(a>0,b>0)的离心率为2,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则C的焦距等于()A.2B.2C.4D.4【考点】KC:双曲线的性质.【专题】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根据双曲线的离心率以及焦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a>0,b>0)的离心率为2,∴e=,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不妨取y=,即bx﹣ay=0,则c=2a,b=,∵焦点F(c,0)到渐近线bx﹣ay=0的距离为,∴d=,即,解得c=2,则焦距为2c=4,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是双曲线的基本运算,利用双曲线的离心率以及焦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组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12.(5分)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f(x+2)为偶函数,且f(1)=1,则f(8)+f(9)=()A.﹣2B.﹣1C.0D.1【考点】3K:函数奇偶性的性质与判断.【专题】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根据函数的奇偶性的性质,得到f(x+8)=f(x),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f(x+2)为偶函数,f(x)是奇函数,∴设g(x)=f(x+2),则g(﹣x)=g(x),即f(﹣x+2)=f(x+2),∵f(x)是奇函数,∴f(﹣x+2)=f(x+2)=﹣f(x﹣2),即f(x+4)=﹣f(x),f(x+8)=f(x+4+4)=﹣f(x+4)=f(x),则f(8)=f(0)=0,f(9)=f(1)=1,∴f(8)+f(9)=0+1=1,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值的计算,利用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得到函数的对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5分)(x﹣2)6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是﹣160.(用数字作答)【考点】DA:二项式定理.【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题意,由二项式定理可得(x﹣2)6的展开式的通项,令x的系数为3,可得r=3,将r=3代入通项,计算可得T4=﹣160x3,即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x﹣2)6的展开式的通项为T r=C6r x6﹣r(﹣2)r=(﹣1)r•2r•C6r x6﹣r,+1令6﹣r=3可得r=3,此时T4=(﹣1)3•23•C63x3=﹣160x3,即x3的系数是﹣160;故答案为﹣160.【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关键要得到(x﹣2)6的展开式的通项.14.(5分)函数y=cos2x+2sinx的最大值是.【考点】HW:三角函数的最值.【专题】11:计算题.【分析】利用二倍角公式对函数化简可得y=cos2x+2sinx=1﹣2sin2x+2sinx=,结合﹣1≤sinx≤1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函数有最大值【解答】解:∵y=cos2x+2sinx=1﹣2sin2x+2sinx=又∵﹣1≤sinx≤1当sinx=时,函数有最大值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二倍角度公式对三角函数进行化简,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的求解,解题中要注意﹣1≤sinx≤1的条件.15.(5分)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4y的最大值为5.【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专题】31:数形结合.【分析】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化目标函数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由图得到最优解,联立方程组求出最优解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答案.【解答】解: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如图,联立,解得C(1,1).化目标函数z=x+4y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得.由图可知,当直线过C点时,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z最大.此时z max=1+4×1=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考查了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是中档题.16.(5分)直线l1和l2是圆x2+y2=2的两条切线,若l1与l2的交点为(1,3),则l1与l2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考点】IV:两直线的夹角与到角问题.【专题】5B:直线与圆.【分析】设l1与l2的夹角为2θ,由于l1与l2的交点A(1,3)在圆的外部,由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求得sinθ=的值,可得cosθ、tanθ 的值,再根据tan2θ=,计算求得结果.【解答】解:设l1与l2的夹角为2θ,由于l1与l2的交点A(1,3)在圆的外部,且点A与圆心O之间的距离为OA==,圆的半径为r=,∴sinθ==,∴cosθ=,tanθ==,∴tan2θ===,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相切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的变角关系,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二倍角的正切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17.(10分)数列{a n}满足a1=1,a2=2,a n+2=2a n+1﹣a n+2.(Ⅰ)设b n=a n+1﹣a n,证明{b n}是等差数列;(Ⅱ)求{a n}的通项公式.【考点】83:等差数列的性质;8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8H:数列递推式.【专题】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2a n+1﹣a n+2变形为:a n+2﹣a n+1=a n+1﹣a n+2,再由条件得b n+1=b n+2,根据【分析】(Ⅰ)将a n+2条件求出b1,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证明{b n}是等差数列;(Ⅱ)由(Ⅰ)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b n,代入b n=a n+1﹣a n并令n从1开始取值,依次得(n﹣1)个式子,然后相加,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出{a n}的通项公式a n.=2a n+1﹣a n+2得,【解答】解:(Ⅰ)由a n+2a n+2﹣a n+1=a n+1﹣a n+2,由b n=a n+1﹣a n得,b n+1=b n+2,﹣b n=2,即b n+1又b1=a2﹣a1=1,所以{b n}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Ⅱ)由(Ⅰ)得,b n=1+2(n﹣1)=2n﹣1,由b n=a n+1﹣a n得,a n+1﹣a n=2n﹣1,则a2﹣a1=1,a3﹣a2=3,a4﹣a3=5,…,a n﹣a n﹣1=2(n﹣1)﹣1,所以,a n﹣a1=1+3+5+…+2(n﹣1)﹣1==(n﹣1)2,又a1=1,所以{a n}的通项公式a n=(n﹣1)2+1=n2﹣2n+2.【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累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18.(12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3acosC=2ccosA,tanA=,求B.【考点】GL: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HP:正弦定理.【专题】58:解三角形.【分析】由3acosC=2ccosA,利用正弦定理可得3sinAcosC=2sinCcosA,再利用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可得tanC,利用tanB=tan[π﹣(A+C)]=﹣tan(A+C)即可得出.【解答】解:∵3acosC=2ccosA,由正弦定理可得3sinAcosC=2sinCcosA,∴3tanA=2tanC,∵tanA=,∴2tanC=3×=1,解得tanC=.∴tanB=tan[π﹣(A+C)]=﹣tan(A+C)=﹣=﹣=﹣1,∵B∈(0,π),∴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诱导公式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9.(12分)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点A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D在AC上,∠ACB=90°,BC=1,AC=CC1=2.(Ⅰ)证明:AC1⊥A1B;(Ⅱ)设直线AA1与平面BCC1B1的距离为,求二面角A1﹣AB﹣C的大小.【考点】LW:直线与平面垂直;MJ: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5F: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由已知数据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可得;(Ⅱ)作辅助线可证∠A1FD为二面角A1﹣AB﹣C的平面角,解三角形由反三角函数可得.【解答】解:(Ⅰ)∵A1D⊥平面ABC,A1D⊂平面AA1C1C,∴平面AA1C1C⊥平面ABC,又BC⊥AC∴BC⊥平面AA1C1C,连结A1C,由侧面AA1C1C为菱形可得AC1⊥A1C,又AC1⊥BC,A1C∩BC=C,∴AC1⊥平面A1BC,AB1⊂平面A1BC,∴AC1⊥A1B;(Ⅱ)∵BC⊥平面AA1C1C,BC⊂平面BCC1B1,∴平面AA1C1C⊥平面BCC1B1,作A1E⊥CC1,E为垂足,可得A1E⊥平面BCC1B1,又直线AA1∥平面BCC1B1,∴A1E为直线AA1与平面BCC1B1的距离,即A1E=,∵A1C为∠ACC1的平分线,∴A1D=A1E=,作DF⊥AB,F为垂足,连结A1F,又可得AB⊥A1D,A1F∩A1D=A1,∴AB⊥平面A1DF,∵A1F⊂平面A1DF∴A1F⊥AB,∴∠A1FD为二面角A1﹣AB﹣C的平面角,由AD==1可知D为AC中点,∴DF==,∴tan∠A1FD==,∴二面角A1﹣AB﹣C的大小为arctan【点评】本题考查二面角的求解,作出并证明二面角的平面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中档题.20.(12分)设每个工作日甲,乙,丙,丁4人需使用某种设备的概率分别为0.6,0.5,0.5,0.4,各人是否需使用设备相互独立.(Ⅰ)求同一工作日至少3人需使用设备的概率;(Ⅱ)实验室计划购买k台设备供甲,乙,丙,丁使用,若要求“同一工作日需使用设备的人数大于k”的概率小于0.1,求k的最小值.【考点】C8:相互独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专题】5I:概率与统计.【分析】(Ⅰ)把4个人都需使用设备的概率、4个人中有3个人使用设备的概率相加,即得所求.(Ⅱ)由(Ⅰ)可得若k=2,不满足条件.若k=3,求得“同一工作日需使用设备的人数大于3”的概率为0.06<0.1,满足条件,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解:(Ⅰ)由题意可得“同一工作日至少3人需使用设备”的概率为0.6×0.5×0.5×0.4+(1﹣0.6)×0.5×0.5×0.4+0.6×(1﹣0.5)×0.5×0.4+0.6×0.5×(1﹣0.5)×0.4+0.6×0.5×0.5×(1﹣0.4)=0.31.(Ⅱ)由(Ⅰ)可得若k=2,则“同一工作日需使用设备的人数大于2”的概率为0.31>0.1,不满足条件.若k=3,则“同一工作日需使用设备的人数大于3”的概率为0.6×0.5×0.5×0.4=0.06<0.1,满足条件.故k的最小值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21.(12分)函数f(x)=ax3+3x2+3x(a≠0).(Ⅰ)讨论f(x)的单调性;(Ⅱ)若f(x)在区间(1,2)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6D: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专题】53: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Ⅰ)求出函数的导数,通过导数为0,利用二次函数的根,通过a的范围讨论f(x)的单调性;(Ⅱ)当a>0,x>0时,f(x)在区间(1,2)是增函数,当a<0时,f(x)在区间(1,2)是增函数,推出f′(1)≥0且f′(2)≥0,即可求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Ⅰ)函数f(x)=ax3+3x2+3x,∴f′(x)=3ax2+6x+3,令f′(x)=0,即3ax2+6x+3=0,则△=36(1﹣a),①若a≥1时,则△≤0,f′(x)≥0,∴f(x)在R上是增函数;②因为a≠0,∴a≤1且a≠0时,△>0,f′(x)=0方程有两个根,x1=,x2=,当0<a<1时,则当x∈(﹣∞,x2)或(x1,+∞)时,f′(x)>0,故函数在(﹣∞,x2)或(x1,+∞)是增函数;在(x2,x1)是减函数;当a<0时,则当x∈(﹣∞,x1)或(x2,+∞),f′(x)<0,故函数在(﹣∞,x1)或(x2,+∞)是减函数;在(x1,x2)是增函数;(Ⅱ)当a>0,x>0时,f′(x)=3ax2+6x+3>0 故a>0时,f(x)在区间(1,2)是增函数,当a<0时,f(x)在区间(1,2)是增函数,当且仅当:f′(1)≥0且f′(2)≥0,解得﹣,a的取值范围[)∪(0,+∞).【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导数的应用,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已知单调性求解函数中的变量的范围,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22.(12分)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直线y=4与y轴的交点为P,与C 的交点为Q,且|QF|=|PQ|.(Ⅰ)求C的方程;(Ⅱ)过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若AB的垂直平分线l′与C相交于M、N两点,且A、M、B、N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的方程.【考点】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5E: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分析】(Ⅰ)设点Q的坐标为(x0,4),把点Q的坐标代入抛物线C的方程,求得x0=,根据|QF|=|PQ|求得p的值,可得C的方程.(Ⅱ)设l的方程为x=my+1 (m≠0),代入抛物线方程化简,利用韦达定理、中点公式、弦长公式求得弦长|AB|.把直线l′的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化简,利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求得|MN|.由于MN垂直平分线段AB,故AMBN四点共圆等价于|AE|=|BE|=|MN|,由此求得m的值,可得直线l的方程.【解答】解:(Ⅰ)设点Q的坐标为(x0,4),把点Q的坐标代入抛物线C:y2=2px(p>0),可得x0=,∵点P(0,4),∴|PQ|=.又|QF|=x0+=+,|QF|=|PQ|,∴+=×,求得p=2,或p=﹣2(舍去).故C的方程为y2=4x.(Ⅱ)由题意可得,直线l和坐标轴不垂直,y2=4x的焦点F(1,0),设l的方程为x=my+1(m≠0),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y2﹣4my﹣4=0,显然判别式△=16m2+16>0,y1+y2=4m,y1•y2=﹣4.∴AB的中点坐标为D(2m2+1,2m),弦长|AB|=|y1﹣y2|==4(m2+1).又直线l′的斜率为﹣m,∴直线l′的方程为x=﹣y+2m2+3.过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若AB的垂直平分线l′与C相交于M、N两点,把线l′的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y2+y﹣4(2m2+3)=0,∴y3+y4=,y3•y4=﹣4(2m2+3).故线段MN的中点E的坐标为(+2m2+3,),∴|MN|=|y3﹣y4|=,∵MN垂直平分线段AB,故AMBN四点共圆等价于|AE|=|BE|=|MN|,∴+DE2=MN2,∴4(m2+1)2 ++=×,化简可得m2﹣1=0,∴m=±1,∴直线l的方程为x﹣y﹣1=0,或x+y﹣1=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属于难题.。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大纲版ⅰ)(含解析版)(1)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大纲版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cos300°=()A.B.﹣C.D.2.(5分)设全集U={1,2,3,4,5},集合M={1,4},N={1,3,5},则N∩(∁U M)=()A.{1,3}B.{1,5}C.{3,5}D.{4,5}3.(5分)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的最大值为()A.4B.3C.2D.14.(5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C.6D.5.(5分)(1﹣x)4(1﹣)3的展开式x2的系数是()A.﹣6B.﹣3C.0D.36.(5分)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7.(5分)已知函数f(x)=|lgx|.若a≠b且,f(a)=f(b),则a+b的取值范围是()A.(1,+∞)B.[1,+∞)C.(2,+∞)D.[2,+∞)8.(5分)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1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F1PF2=60°,则|PF1|•|PF2|=()A.2B.4C.6D.89.(5分)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10.(5分)设a=log32,b=ln2,c=,则()A.a<b<c B.b<c<a C.c<a<b D.c<b<a11.(5分)已知圆O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的最小值为()A.B.C.D.12.(5分)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B、C、D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B.C.D.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不等式的解集是.14.(5分)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则tan2α=.15.(5分)某学校开设A类选修课3门,B类选修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16.(5分)已知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的延长线交C于点D,且,则C的离心率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记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设S3=12,且2a1,a2,a3+1成等比数列,求S n.18.(12分)已知△ABC的内角A,B及其对边a,b满足a+b=acotA+bcotB,求内角C.19.(12分)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先由两位初审专家进行评审.若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若两位初审专家都未予通过,则不予录用;若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再由第三位专家进行复审,若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否则不予录用.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专家评审的概率均为0.5,复审的稿件能通过评审的概率为0.3.各专家独立评审.(Ⅰ)求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的概率;(Ⅱ)求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概率.20.(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中,SD⊥底面ABCD,AB∥DC,AD⊥DC,AB=AD=1,DC=SD=2,E为棱SB上的一点,平面EDC⊥平面SBC.(Ⅰ)证明:SE=2EB;(Ⅱ)求二面角A﹣DE﹣C的大小.21.(12分)求函数f(x)=x3﹣3x在[﹣3,3]上的最值.22.(12分)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K(﹣1,0)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 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Ⅱ)设,求△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大纲版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cos300°=()A.B.﹣C.D.【考点】GO:运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专题】11:计算题.【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将300°角的三角函数化成锐角三角函数求值.【解答】解:∵.故选: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特殊三角函数值等三角函数知识.2.(5分)设全集U={1,2,3,4,5},集合M={1,4},N={1,3,5},则N∩(∁U M)=()A.{1,3}B.{1,5}C.{3,5}D.{4,5}【考点】1H: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分析】根据补集意义先求C U M,再根据交集的意义求N∩(C U M).【解答】解:(C U M)={2,3,5},N={1,3,5},则N∩(C U M)={1,3,5}∩{2,3,5}={3,5}.故选: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运算等集合有关知识,属容易题.3.(5分)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的最大值为()A.4B.3C.2D.1【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专题】11:计算题;31:数形结合.【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x﹣2y表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小值即可.【解答】解:画出可行域(如图),z=x﹣2y⇒y=x﹣z,由图可知,当直线l经过点A(1,﹣1)时,z最大,且最大值为z max=1﹣2×(﹣1)=3.故选:B.【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知识、作图、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以及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属于基础题.4.(5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C.6D.【考点】87:等比数列的性质.【分析】由数列{a n}是等比数列,则有a1a2a3=5⇒a23=5;a7a8a9=10⇒a83=10.【解答】解:a1a2a3=5⇒a23=5;a7a8a9=10⇒a83=10,a52=a2a8,∴,∴,故选: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根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等知识,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5.(5分)(1﹣x)4(1﹣)3的展开式x2的系数是()A.﹣6B.﹣3C.0D.3【考点】DA:二项式定理.【分析】列举(1﹣x)4与可以出现x2的情况,通过二项式定理得到展开式x2的系数.【解答】解:将看作两部分与相乘,则出现x2的情况有:①m=1,n=2;②m=2,n=0;系数分别为:①=﹣12;②=6;x2的系数是﹣12+6=﹣6故选: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能否区分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与其二项式系数,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一些基本运算能力.6.(5分)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考点】LM: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专题】1:常规题型.【分析】延长CA到D,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可知∠DA1B就是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而三角形A1DB为等边三角形,可求得此角.【解答】解:延长CA到D,使得AD=AC,则ADA1C1为平行四边形,∠DA1B就是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又A1D=A1B=DB=AB,则三角形A1DB为等边三角形,∴∠DA1B=60°故选: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性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考查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7.(5分)已知函数f(x)=|lgx|.若a≠b且,f(a)=f(b),则a+b的取值范围是()A.(1,+∞)B.[1,+∞)C.(2,+∞)D.[2,+∞)【考点】34:函数的值域;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4O: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已知条件a≠b,不妨令a<b,又y=lgx是一个增函数,且f(a)=f(b),故可得,0<a<1<b,则lga=﹣lgb,再化简整理即可求解;或采用线性规划问题处理也可以.【解答】解:(方法一)因为f(a)=f(b),所以|lga|=|lgb|,不妨设0<a<b,则0<a<1<b,∴lga=﹣lgb,lga+lgb=0∴lg(ab)=0∴ab=1,又a>0,b>0,且a≠b∴(a+b)2>4ab=4∴a+b>2故选:C.(方法二)由对数的定义域,设0<a<b,且f(a)=f(b),得:,整理得线性规划表达式为:,因此问题转化为求z=x+y的取值范围问题,则z=x+y⇒y=﹣x+z,即求函数的截距最值.根据导数定义,函数图象过点(1,1)时z有最小为2(因为是开区域,所以取不到2),∴a+b的取值范围是(2,+∞).故选: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考生在做本小题时极易忽视a的取值范围,根据条件a>0,b>0,且a≠b可以利用重要不等式(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列出关系式(a+b)2>4ab=4,进而解决问题.8.(5分)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1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F1PF2=60°,则|PF1|•|PF2|=()A.2B.4C.6D.8【考点】HR:余弦定理;KA:双曲线的定义;KC:双曲线的性质.【专题】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解法1,利用余弦定理及双曲线的定义,解方程求|PF1|•|PF2|的值.解法2,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另一种方法求得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解出|PF1|•|PF2|的值.【解答】解:法1.由双曲线方程得a=1,b=1,c=,由余弦定理得cos∠F1PF2=∴|PF1|•|PF2|=4.法2;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PF1|•|PF2|=4;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定义、几何性质、余弦定理,考查转化的数学思想,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算能力.9.(5分)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考点】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MK: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专题】5G:空间角.【分析】正方体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平行于BB1,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与平面ACD1所成角,即为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直角三角形中,利用边角关系求出此角的余弦值.【解答】解:如图,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1,O,设正方体的棱长等于1,则O1O与平面ACD1所成角就是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即∠O1OD1,直角三角形OO1D1中,cos∠O1OD1===,故选:D.【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利用等体积转化求出D到平面ACD1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属于中档题.10.(5分)设a=log32,b=ln2,c=,则()A.a<b<c B.b<c<a C.c<a<b D.c<b<a【考点】4M:对数值大小的比较.【专题】11:计算题;35:转化思想.【分析】根据a的真数与b的真数相等可取倒数,使底数相同,找中间量1与之比较大小,便值a、b、c的大小关系.【解答】解:a=log32=,b=ln2=,而log23>log2e>1,所以a<b,c==,而,所以c<a,综上c<a<b,故选:C.【点评】本小题以指数、对数为载体,主要考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实数大小的比较、换底公式、不等式中的倒数法则的应用.11.(5分)已知圆O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的最小值为()A.B.C.D.【考点】9O: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JF:圆方程的综合应用.【专题】5C:向量与圆锥曲线.【分析】要求的最小值,我们可以根据已知中,圆O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结合切线长定理,设出PA,PB的长度和夹角,并将表示成一个关于x的函数,然后根据求函数最值的办法,进行解答.【解答】解:如图所示:设OP=x(x>0),则PA=PB=,∠APO=α,则∠APB=2α,sinα=,==×(1﹣2sin2α)=(x2﹣1)(1﹣)==x2+﹣3≥2﹣3,∴当且仅当x2=时取“=”,故的最小值为2﹣3.故选:D.【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圆的切线长定理,着重考查最值的求法﹣﹣判别式法,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12.(5分)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B、C、D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B.C.D.【考点】LF: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ND:球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AB与CD是对棱,必须垂直,确定球心的位置,即可求出体积的最大值.【解答】解:过CD作平面PCD,使AB⊥平面PCD,交AB于P,设点P到CD的距离为h,则有,当直径通过AB与CD的中点时,,故.故选:B.【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球的性质、异面直线的距离,通过球这个载体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运算能力.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不等式的解集是{x|﹣2<x<﹣1,或x>2} .【考点】7E:其他不等式的解法.【分析】本题是解分式不等式,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再利用穿根法求解.【解答】解::,数轴标根得:{x|﹣2<x<﹣1,或x>2}故答案为:{x|﹣2<x<﹣1,或x>2}【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分式不等式及其解法,属基本题.14.(5分)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则tan2α=.【考点】GL: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专题】11:计算题;33:函数思想;49:综合法;56: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由已知求出cosα,进一步得到tanα,代入二倍角公式得答案.【解答】解:∵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α=,∴cosα=,则tanα=.∴tan2α===.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二倍角公式的应用,是基础题.15.(5分)某学校开设A类选修课3门,B类选修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30种.(用数字作答)【考点】D5:组合及组合数公式.【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32:分类讨论.【分析】由题意分类:(1)A类选修课选1门,B类选修课选2门,确定选法;(2)A类选修课选2门,B类选修课选1门,确定选法;然后求和即可.【解答】解:分以下2种情况:(1)A类选修课选1门,B类选修课选2门,有C31C42种不同的选法;(2)A类选修课选2门,B类选修课选1门,有C32C41种不同的选法.所以不同的选法共有C31C42+C32C41=18+12=30种.故答案为:30【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分类计数原理、组合知识,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16.(5分)已知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的延长线交C于点D,且,则C的离心率为.【考点】K4:椭圆的性质.【专题】16:压轴题;31:数形结合.【分析】由椭圆的性质求出|BF|的值,利用已知的向量间的关系、三角形相似求出D的横坐标,再由椭圆的第二定义求出|FD|的值,又由|BF|=2|FD|建立关于a、c的方程,解方程求出的值.【解答】解:如图,,作DD1⊥y轴于点D1,则由,得,所以,,即,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又由|BF|=2|FD|,得,a2=3c2,解得e==,故答案为:.【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方程与几何性质、第二定义、平面向量知识,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本题凸显解析几何的特点:“数研究形,形助数”,利用几何性质可寻求到简化问题的捷径.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记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设S3=12,且2a1,a2,a3+1成等比数列,求S n.【考点】83:等差数列的性质;8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专题】34:方程思想.【分析】由2a1,a2,a3+1成等比数列,可得a22=2a1(a3+1),结合s3=12,可列出关于a1,d 的方程组,求出a1,d,进而求出前n项和s n.【解答】解: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解得或,∴s n=n(3n﹣1)或s n=2n(5﹣n).【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18.(12分)已知△ABC的内角A,B及其对边a,b满足a+b=acotA+bcotB,求内角C.【考点】GF: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HP:正弦定理.【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利用正弦定理题设等式中的边转化角的正弦,化简整理求得sin(A﹣)=sin (B+),进而根据A,B的范围,求得A﹣和B+的关系,进而求得A+B=,则C的值可求.【解答】解:由已知及正弦定理,有sinA+sinB=sinA•+sinB•=cosA+cosB,∴sinA﹣cosA=cosB﹣sinB∴sin(A﹣)=sin(B+),∵0<A<π,0<B<π∴﹣<A﹣<<B+<∴A﹣+B+=π,∴A+B=,C=π﹣(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的应用.解题过程中关键是利用了正弦定理把边的问题转化为角的问题.19.(12分)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先由两位初审专家进行评审.若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若两位初审专家都未予通过,则不予录用;若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再由第三位专家进行复审,若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否则不予录用.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专家评审的概率均为0.5,复审的稿件能通过评审的概率为0.3.各专家独立评审.(Ⅰ)求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的概率;(Ⅱ)求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概率.【考点】C5: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C8:相互独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CA: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分析】(1)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包括稿件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或稿件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又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是互斥的,且每种情况中包含的事情有时相互独立的,列出算式.(2)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对立事件是0篇被录用,1篇被录用两种结果,从对立事件来考虑比较简单.【解答】解:(Ⅰ)记A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B表示事件:稿件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C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D表示事件:稿件被录用.则D=A+B•C,P(A)=0.5×0.5=0.25,P(B)=2×0.5×0.5=0.5,P(C)=0.3,P(D)=P(A+B•C)=P(A)+P(B•C)=P(A)+P(B)P(C)=0.25+0.5×0.3=0.40.(2)记4篇稿件有1篇或0篇被录用为事件E,则P(E)=(1﹣0.4)4+C41×0.4×(1﹣0.4)3=0.1296+0.3456=0.4752,∴=1﹣0.4752=0.5248,即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概率是0.5248.【点评】本题关键是要理解题意,实际上能否理解题意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20.(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中,SD⊥底面ABCD,AB∥DC,AD⊥DC,AB=AD=1,DC=SD=2,E为棱SB上的一点,平面EDC⊥平面SBC.(Ⅰ)证明:SE=2EB;(Ⅱ)求二面角A﹣DE﹣C的大小.【考点】LY:平面与平面垂直;MJ: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分析】(Ⅰ)连接BD,取DC的中点G,连接BG,作BK⊥EC,K为垂足,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DE⊥平面SBC,然后分别求出SE与EB的长,从而得到结论;(Ⅱ)根据边长的关系可知△ADE为等腰三角形,取ED中点F,连接AF,连接FG,根据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可知∠AFG是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AGF中求出二面角A﹣DE﹣C的大小.【解答】解:(Ⅰ)连接BD,取DC的中点G,连接BG,由此知DG=GC=BG=1,即△DBC为直角三角形,故BC⊥BD.又SD⊥平面ABCD,故BC⊥SD,所以,BC⊥平面BDS,BC⊥DE.作BK⊥EC,K为垂足,因平面EDC⊥平面SBC,故BK⊥平面EDC,BK⊥DE,DE与平面SB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K、BC都垂直,DE⊥平面SBC,DE⊥EC,DE⊥SB.SB=,DE=EB=所以SE=2EB(Ⅱ)由SA=,AB=1,SE=2EB,AB⊥SA,知AE==1,又AD=1.故△ADE为等腰三角形.取ED中点F,连接AF,则AF⊥DE,AF=.连接FG,则FG∥EC,FG⊥DE.所以,∠AFG是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连接AG,AG=,FG=,cos∠AFG=,所以,二面角A﹣DE﹣C的大小为1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中档题.21.(12分)求函数f(x)=x3﹣3x在[﹣3,3]上的最值.【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6D: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先求函数的极值,根据极值与最值的求解方法,将f(x)的各极值与其端点的函数值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就是最小值.【解答】解:f′(x)=3x2﹣3=3(x+1)(x﹣1),令f′(x)=0,则x=﹣1或x=1,经验证x=﹣1和x=1为极值点,即f(1)=﹣2为极小值,f(﹣1)=2为极大值.又因为f(﹣3)=﹣18,f(3)=18,所以函数f(x)的最大值为18,最小值为﹣1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以及研究函数的最值,当然如果连续函数在区间(a,b)内只有一个极值,那么极大值就是最大值,极小值就是最小值,属于基础题.22.(12分)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K(﹣1,0)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 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Ⅱ)设,求△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考点】9S: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IP:恒过定点的直线;J1:圆的标准方程;K8:抛物线的性质;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16:压轴题.【分析】(Ⅰ)先根据抛物线方程求得焦点坐标,设出过点K的直线L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x,设L与C 的交点A(x1,y1),B(x2,y2),根据韦达定理求得y1+y2和y1y2的表达式,进而根据点A求得点D的坐标,进而表示出直线BD和BF的斜率,进而问题转化两斜率相等,进而转化为4x2=y22,依题意可知等式成立进而推断出k1=k2原式得证.(Ⅱ)首先表示出结果为求得m,进而求得y2﹣y1的值,推知BD的斜率,则BD方程可知,设M为(a,0),M到x=y﹣1和到BD的距离相等,进而求得a和圆的半径,则圆的方程可得.【解答】解:(Ⅰ)抛物线C:y2=4x①的焦点为F(1,0),设过点K(﹣1,0)的直线L:x=my﹣1,代入①,整理得y2﹣4my+4=0,设L与C 的交点A(x1,y1),B(x2,y2),则y1+y2=4m,y1y2=4,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D为(x1,﹣y1).BD的斜率k1===,BF的斜率k2=.要使点F在直线BD上需k1=k2需4(x2﹣1)=y2(y2﹣y1),需4x2=y22,上式成立,∴k1=k2,∴点F在直线BD上.(Ⅱ)=(x1﹣1,y1)(x2﹣1,y2)=(x1﹣1)(x2﹣1)+y1y2=(my1﹣2)(my2﹣2)+y1y2=4(m2+1)﹣8m2+4=8﹣4m2=,∴m2=,m=±.y2﹣y1==4=,∴k1=,BD:y=(x﹣1).易知圆心M在x轴上,设为(a,0),M到x=y﹣1和到BD的距离相等,即|a+1|×=|((a﹣1)|×,∴4|a+1|=5|a﹣1|,﹣1<a<1,解得a=.∴半径r=,∴△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为(x ﹣)2+y2=.【点评】本小题为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综合的问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几何性质与圆的方程的求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设而不求思想.第21页(共21页)。
高考数学试卷大纲
一、试卷结构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考试内容1. 必修一:集合与函数概念、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
2. 必修二:平面向量、空间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3. 必修三:算法初步、概率统计、复数。
4. 选修一: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应用、解三角形。
5. 选修二:立体几何的应用、解析几何的应用、概率统计的应用。
6. 选修三:算法的应用、复数的应用。
三、题型及分值分布1. 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集合与函数概念(2题)(2)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题)(3)三角函数(5题)(4)数列(5题)(5)平面向量(2题)(6)空间几何(2题)2. 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集合与函数概念(2题)(2)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题)(3)三角函数(2题)(4)数列(2题)(5)平面向量(2题)3. 解答题(共10题,每题15分,共150分)(1)三角恒等变换(2题)(2)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应用、解三角形(2题)(3)立体几何的应用、解析几何的应用(2题)(4)概率统计的应用(2题)(5)算法的应用、复数的应用(2题)四、考试要求1. 理解集合与函数概念,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
2. 掌握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掌握空间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
4. 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解析几何解决实际问题。
5. 掌握算法初步、概率统计、复数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6. 能够运用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应用、解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7. 能够运用立体几何的应用、解析几何的应用、概率统计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8. 能够运用算法的应用、复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试卷特点1. 试题内容丰富,涵盖了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
2. 试题难度适中,既有基础题,也有有一定难度的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高考数学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
全国统一考试是选拔性考试,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高等学校依照考生的成绩,按照招生计划进行综合评估,以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能力要求
1.平面向量
考试内容包括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和平移。
考生需要:
1) 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
量的概念。
2) 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 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 了解平面向量的差不多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
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 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
量的数量积能够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 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
中点坐标公式,同时能够熟练运用平移公式。
2.集合、简易逻辑
考试内容包括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生需要:
1) 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了解空
集和全集的意义。
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理解四种命
题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3.函数
考试内容包括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和函数的应用。
考生需要:
1) 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 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定一些简单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 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能够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 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 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了解对数函
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 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
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不等式
删除此段,因为文章中没有提到不等式。
3)了解点到平面的距离和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的概念,并
能依照条件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和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的长度。
4)了解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并能依照条件求出直
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5)掌握平行平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了解平行平面间
的距离的概念。
6)了解二面角和平面角的概念,并能依照条件求出二面角
和平面角的大小。
7)了解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和球的概念。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能够使用斜二测法画出水平平面
图形的直观图。
能够画出空间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理解它们的位置关系。
2)理解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
和平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定理,以及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3)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能够进行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
和数乘运算。
4)了解空间向量的差不多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能够进行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5)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能够使用直角
坐标运算求解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以及求解空间两点间距离的公式。
6)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
射影等概念。
7)掌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
距离的概念。
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需要会计算已知公垂线或在坐标表示下的距离。
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以及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掌握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求解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
单的极限问题。
4)了解根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能够运用根限的四则运算法
则求解一些简单的根限问题。
5)掌握函数连续性的概念,能够证明一些简单的函数连续
性问题。
14.导数
考试内容:
本部分主要涉及导数的概念、几何意义、常见函数的导数、函数的运算法则、导数公式、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等内容。
考试要求:
1) 熟练掌握导数的概念,了解其实际应用背景,如瞬时
速度、加速度、曲线切线斜率等;理解函数在某点处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掌握导函数的概念。
2) 熟记差不多导数公式,掌握两个函数的和、差、积、
商的求导法则;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能够求解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3) 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
在极值点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在
极值点两侧异号);能够求解一些实际问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试卷结构:
本部分试卷主要由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构成,其中选择题占总分的30%,计算题占总分的50%,应用题占总分的20%。
15.数系的扩充-复数
考试内容:
本部分主要涉及复数的概念、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数系的扩充等内容。
考试要求:
1) 理解复数的概念及其代数表示和几何意义。
2) 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能够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
3) 了解自然数系到复数系的扩充关系及其思想。
试卷结构:
本部分试卷主要由选择题和计算题构成,其中选择题占总分的50%,计算题占总分的50%。